登陆注册
25961500000017

第17章 嘉靖首辅更迭录

嘉靖首辅更迭录

若问,整个明朝哪个皇帝换首辅换得最多?答案是嘉靖。嘉靖的内阁首辅有二十三任,但是朱厚熜其实换首辅不算最频繁,因为他在位时间长,有四十五年,而且换的次数虽多,人数却不多,换来换去都是那几个人,主要的就是张璁、夏言、严嵩三个人。

正德朝留下的第一个首辅是杨廷和,很能干,大议礼跟皇帝大唱反调。朱厚熜刚继位,翅膀还没硬,拿不动他,直到嘉靖三年才让他退休,后来削籍为民。然后依次是蒋冕、毛纪,这两个跟杨廷和一样反对大议礼,上来就带着群臣们闹,所以没三两个月又都拿掉了。然后是费宏,费宏对大议礼说反对也反对,集体上疏的时候也联名,但一个人单独上疏反对他从来没有过。那时候赞成议礼派的张璁这些人官儿还都小,论资排辈,就费宏还象个“自己人”,朱厚熜就把费宏提上来当首辅。费宏也是前朝留下的老臣,有能力,也能办事。

张璁这几个没资格,不等于没野心,跟费宏搞得很不对劲,并把杨一清给引出来了。杨一清正德年间就退休了,但他是支持议礼的,当时就很赞赏张璁的主张。而且杨一清的威望、能力都够,很多人也推荐他复出。杨一清复出一年多以后入阁,并很快超过费宏的排位。费宏在修纂完《武宗实录》和《大礼全书》以后,加了爵位又超过了杨一清。但是没几个月,费宏就退休了,杨一清又再任首辅。杨一清任首辅不久,张璁也入了阁,很显然,朱厚熜更信任张璁。杨一清是首辅,压着张璁一头,张璁很不爽,明里暗里的排挤杨一清,终于在嘉靖八年九月,杨一清退休。在这之前,张璁也被人告发“擅作威福,报复恩怨“被朱厚熜当即罢免。因为有同党为他辩白,杨一清一走,他就又召回,并且当上了内阁首辅。从最小的观政,到最大的内阁首辅,张璁仅用了八年多的时间,整个明朝能做到首辅的,他升官的速度排名第二。这个时候,刚刚二十二周岁的朱厚熜虽然宠信张璁,但他也看出张璁不是什么好东西,同样没有付于太多的权力。杨一清退休之后一年多,又被张璁落井下石,揭发他当年收受太监张永的贿赂,被革职闲住,疽发背而死。

张璁的升官速度快,也有坏处,那就是根基不稳,首辅的位置很快就出现了竞争者——夏言。

夏言挺帅的,不过那时候已经快五十多岁了,是个老帅哥。大礼议之后,朱厚熜特别注重祭祀,这些事情以前朱厚照顾了玩都不干,他都干。而且他在想,是不是可以分开来祭祀天和地呢?祭祀是大事,问张璁,张璁不敢决断。夏言敢,他上疏请皇帝亲耕南郊,请皇后亲蚕北郊,这跟朱厚熜的想法有点接近,就让张璁照着办。夏言紧跟着就请求分祀天地,廷臣们纷纷反对,反对最有力的詹事霍韬被下了狱,这样朱厚熜的想法被分两步解决了。这时候(嘉靖九年)夏言的官还不到四品,但是皇帝奖赏他玺书和四品服俸(官服和俸禄,没有四品的官,但有四品的待遇)。明代的祭祀礼仪之复杂,是说不清的,朱厚熜说的清。他不断上升祭祀的规格,夏言也紧跟着都支持,可想而知朱厚熜有多宠信夏言了。嘉靖十年三月,夏言提升为少詹事兼翰林学士。

张璁这个时候也仍然爱宠,他觉得自己的名字犯忌讳,上疏请求改名。朱厚熜说这就是不同的俩字嘛,读音也不一样,没必要改。张璁再三请求,于是赐名,改成张孚敬,字茂恭,并亲自写了“孚敬茂恭”四个字给张璁,不,张孚敬。十年秋,行人司正薛侃上疏请求保留一个藩王子弟在京司香,如果朱厚熜没有儿子的话,将来可以继嗣。这一看就知道没长脑子的人写的,朱厚熜正在拜神求儿子,他自己就是继嗣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后继人再歪成别的祖宗去?这种马屁肯定会拍到马腿上去。薛侃先拿给张孚敬的狗腿子太常寺卿彭泽看,彭泽看完了把这事情告诉张孚敬,张孚敬想搞个黑锅贴给夏言,抄了一份底稿给朱厚熜备案,说这是夏言的主张。然后彭泽跟薛侃说是是是,这是国家大事,张阁老也很赞成,你赶紧上奏吧。奏疏一上,朱厚熜果然大怒,当场把薛侃下狱审讯。彭泽诱使薛侃说指使人是夏言。薛侃被卖了一次当然不会再被卖第二次,就把实情都说了。朱厚熜知道捣鬼的人是张孚敬以后更火了,让张孚敬立刻滚蛋。这一次,张孚敬是从首辅的位置上下来的,接上来的是首辅是翟銮。翟銮首辅了两个月又换张孚敬。张孚敬又当了首辅十个月,又罢,换上了方献夫。方献夫首辅了半年,又是张孚敬。到了嘉靖十四年四月,张孚敬最后一次退休,从此再没被任用。张孚敬是靠支持大礼议升到首辅的,后来这几次上去下来,权力和威望也越来越小,越不受重视。他在位期间,还是能做了一些实事,比如清理勋戚田庄,罢了天下镇守的太监。张孚敬“性狠愎”,跟他意见不合的人都要寻机报复,站在首辅这个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恨的人肯定多。对他而言,铁腕压制是必然的生存之道。

张孚敬罢后接下来的首辅还不是夏言,是李时。李时入阁的时候,夏言已经是礼部尚书了。李时跟前两任翟銮、方献夫一样,遇事不主动提主张。如果大臣们有不同的意见,他就都写上,让朱厚熜自己做决定。这样相安无事,李时一直做了三年多首辅,到嘉靖十七年底死在任上,然后接下来才是夏言。

一旦到了首辅的位置,夏言的日子也不好过了,他的竞争对手是严嵩。夏言是靠拍马屁升上来的,被称为“善窥帝旨”,很了解皇帝的心思。但是他拍马屁的水平比严嵩可差多了。嘉靖七年,显陵竣工,礼部右侍郎严嵩奉旨祭告,这可是一个拍马屁的好机会。严嵩上疏称,“当时恭上宝册奉安神床的时候,上天马上就跟着下雨了,连石头都生出枣阳,鹤群飞来,汉江河水骤涨。这一番祥瑞的景象,请皇上命辅臣纪文刻在石碑上。”朱厚熜就喜欢这个调调,这不是谎话连篇么,谎话也喜欢,嘴上谦虚几句,马上就答应了。于是严嵩升为吏部左侍郎,进南京礼部尚书,改吏部。【1】朱厚熜把自己的生父配祀上帝,又想称宗入太庙,开始大家都不太同意,朱厚熜就不高兴了。严嵩马上改变主张,并且策划周详,这个礼仪一完成,朱厚熜就更加喜欢严嵩而疏远夏言了。

严嵩比夏言中进士早了四科,十二年,他是一甲第二名榜眼,夏言进士排名都到第三甲了。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严嵩对夏言很恭敬。夏言也觉得严嵩很老实,不怀疑,拿他当门客看待,有什么事情总找他商量。严嵩早就怀恨在心,装什么装,早晚有一天把你拉下来我自己上。

嘉靖十八年四月,朱厚熜想把太后安葬在大峪山,带着严嵩去巡历,五月还京,又去大峪山,夏言的《居守敕》【2】归还稍迟。朱厚熜大怒,责备夏言“怠慢不恭”。把以前赏赐给夏言的银章、手敕追还,之后还削夺勋阶,让他退休。夏言退休后的首辅是顾鼎臣。顾鼎臣还没做满一个月朱厚熜的怒气就消了,又把所追银章、手敕还给夏言,让他继续当首辅。夏言也开始防着严嵩,让自己人弹劾他,但是严嵩早有准备,跟朱厚熜信任的道士陶仲文搞好关系,这些弹劾朱厚熜根本不相信。朱厚熜住在西内斋,允许这些大臣们见他的时候可以骑马,夏言搞特殊化,坐小轿。朱厚熜喜欢戴香叶巾,让人照做了赏赐给这几个大臣,夏言觉得这不是朝服,不合适。严嵩可不,他故意戴着香叶巾,外面再套着轻纱,让朱厚熜能看见,严格保持时时跟皇上有共同爱好。夏言和严嵩都是青词首辅,就是以写青词受到朱厚熜的青睐。朱厚熜喜欢斋醮,斋就是斋戒,把自己的身体心灵里里外外收拾干净;醮是法事,道场。做这些法事的时候,向上天敬献的表文,写成词叫青词。这种东西朱厚熜经常大半夜的把他们叫来写,夏言这时候在家里继续睡觉,让幕僚们代他写,自己看也不看,甚至有时把旧稿呈上去。严嵩则不然,他从朱厚熜身边的得到情报,晚上加班加点,业务越来越精通,当然也越来越得宠。

嘉靖二十年八月,昭圣皇太后【3】崩,诏太子服制的时候,夏言报疏有错别字,朱厚熜讲究的就是这个,夏言赶紧上疏请罪并且称病,就让他退休回家去了。接上来的是翟銮,翟銮刚首辅了俩月,又把夏言召回来继续任首辅。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月,严嵩找朱厚熜哭诉夏言欺负他,朱厚熜就将夏言削职罢官,接上来的还是翟銮,因为翟銮的资格比严嵩老,但是严嵩的权力要大过翟銮,还是想把翟銮干掉。嘉靖二十三年科考,翟銮的儿子翟汝俭、翟汝孝和他们的师父崔奇勋等人一起中了进士,哪有这么刚好的事情,进士还能一窝一窝的中,一定有问题。严嵩就让两个给事中王交、王尧弹劾翟銮。八月,翟銮被削职为民。翟銮来来回回当首辅也当了四任,接下来就是严嵩了。

严嵩大概觉得没什么人可以跟他争了,在内阁横的很,有事独断专行,不管别的阁臣。别的阁臣就开始说他的不是了,朱厚熜也觉得严嵩不靠谱。加上这时候夏言在家里逢年过节的就上表作贺,朱厚熜又开始想起他了,嘉靖二十四年十二月,又召回来做首辅,位在严嵩前面。夏言复出,比严嵩更横,凡所批答都不问严嵩,严嵩也做神龟忍者,不敢出声。但是暗地里,却谋划着彻底剪除夏言。

夏言觉得自己是济世经邦之才,想干一番大事,刚好陕西三边总督曾铣主张收复河套地区,朱厚熜也很欣赏,夏言也大力支持。按说这没什么不妥,但是朱厚熜中途变卦了,又不想收复了。严嵩的机会就来了,他勾结崔元、陆炳等反对收复河套地区,致使朱厚熜将曾铣下狱。这当然还不足以搞倒夏言,还得继续加码。咸宁侯仇鸾镇守甘肃的时候,因为反对收复河套被曾铣弹劾下狱,严嵩就跟他套关系,得知曾铣好朋友苏纲,是夏言的岳父,苏纲跟夏言、曾铣之间互相有来往。于是严嵩代狱中的仇鸾上疏,诬陷曾铣打了败仗不上报,还克扣军饷,派儿子曾淳贿赂当朝大臣。当朝大臣是谁,当然是夏言。朝臣跟边臣来来往往,不清不楚的,这是要干什么?皇帝最怕的就是这个,文官再大,没有兵权也没有威胁,但是跟有兵权的边臣勾结,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曾铣毫无证据的坐罪被斩,嘉靖二十七年,夏言所有的官阶也被抹了个干净,同年十月,也被杀。

终于没人跟严嵩争首辅之位了,严嵩一口气当了十几年首辅。严嵩当首辅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其实没什么本事,就是会拍马屁。朱厚熜此时也基本上不管事了,整天忙着修道斋醮,不问朝事。但他又怕大权旁落,虽然亲近严嵩,却不都相信他,就耍了一点小聪明,有时突然抽一件事自己决断,有时故意跟严嵩的处理方式不一样。他聪明,严嵩更聪明,不,是他的儿子严世蕃更聪明。往往朱厚熜可能反对的事情,严嵩就事先唱反调,这样等朱厚熜跟他不同意见的时候,就刚好顺着他的意思。严世蕃,号东楼,自称天下第一聪明人,瘸腿并且瞎了一只眼睛,严嵩碰到问题的时候,没办法决断,就拿回家问问儿子。严世蕃一掐一个准,从不失手。

有了权力就搞腐败,严嵩大量的卖官鬻爵,家里的财产不计其数,连马桶都是金的,老家江西的良田遍布数郡。别看严嵩当这么大的官,他只有一个老婆,没有小妾,也只有一个儿子叫严世蕃,严世蕃可不止一个女人,海了去了。只要有人求官,想去哪里任你说,当然价格也不一样。户部划拔出去的钱,有六成先到了严嵩的私囊。

没有管吗?当然有,从头到尾弹劾严嵩的有数十人,但是朱厚熜都听不进去,而且这些人都被严嵩处理的很干净。嘉靖三十年沈链弹劾严嵩十大罪,被他谪佃保安,然后借蔚州妖人案串名其中,在宣府斩了沈链。杨继盛于嘉靖三十二年弹劾严嵩十大罪五大奸,严嵩操纵刑部判处绞刑,但是朱厚熜没想杀他,就关着。最后,在一次勾决必死的犯人名单中,严嵩把杨继盛加了进去,杨继盛被斩于西市。

搞掉严嵩的人是徐阶,松江华亭县(今上海市)人,严嵩是榜眼,徐阶是探花;严嵩善于写青词,徐阶写青词也很好;严嵩能忍,徐阶更能忍。因为夏言生前推荐过徐阶,所以严嵩且防着他。徐阶把自己的孙子嫁给严世蕃的儿子,严嵩就放松警惕了。徐阶也知道自己搞不过严嵩,对他很恭谨,并且悉心钻研青词业务。嘉靖三十一年,徐阶以东阁大学士入阁。嘉靖三十七年,严嵩的老妻欧阳氏死了,这个事情麻烦了。严世蕃是时已经混到工部侍郎,能入值房代议,人称小阁老,朱厚熜遇到问题问严嵩,严嵩答不上来儿子答,每次都能让朱厚熜满意。朱厚熜一天都缺不了严嵩,严嵩也一天都缺不了严世蕃。老妈一死,严世蕃就得护灵回老家。虽然最后请求让儿子严鹄去,但是严世蕃要在家守孝,进不了值房的门了。这么一来,严嵩就乱了分寸,朱厚熜的问题严嵩解决不了了,就开始厌恶严嵩。嘉靖四十年,永寿宫火灾,朱厚熜搬到玉熙宫(今北京国家图书馆)。问严嵩怎么办,严嵩说那搬到南宫去吧。南宫,那小不拉几的地方,而且还是当年朱祁镇的牢房。问徐阶,徐阶说重修永寿宫啊,朱厚熜很满意,以后除了关于祭祀的事情都不问严嵩只问徐阶了,毕竟这事情还是他相对内行。

徐阶利用道士蓝道行搞垮严嵩,蓝道行扶乩的时候预告说:“今天会有奸臣来奏事。”一会儿,严嵩的密疏送到了,朱厚熜开始怀疑,难道严嵩是奸臣?又一天,朱厚熜扶乩的时候问蓝道行,“现在天下何以不治啊?”蓝道行说,因为你都用奸臣,不用贤臣啊。那谁奸谁贤呢?蓝道行答,贤臣呢,就象徐阶和尚书杨博这样的,奸臣嘛,就是严嵩父子。朱厚熜说,我也知道严嵩父子贪,那上天怎么不收拾了他们呢?蓝道行说,上天说了,这事情,你得自己办。

紧接着,徐阶就让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严嵩纵容严世蕃“贪污误国”等罪,洋洋洒洒写了好几千个字。朱厚熜看着这奏疏,想想扶乩的说法,下旨让严嵩退休,逮捕严世蕃,之后谪戍。严世蕃不但没去戍所,反而在家里大建馆舍,继续横行不法,巡按御史林润又上疏弹劾。这还了得,朱厚熜大怒,下令再次逮捕严世蕃等人,交三法司审理。

谁都知道,要彻底搞倒严嵩,一定要搞死严世蕃。刑部尚书黄光升等人将他的各种罪过写了三十多条准备上报,事先拿给除阶过目。徐阶说你们这是要弄死严世蕃呢,还是要救他呢?黄光升等人说,那当然要弄死他。你要弄死他,这样写肯定是不行的。那要怎么写才行,徐阁老您给改改。徐阶提起笔来,不是改,而是删,删到罪名只剩下最后两条,通倭和谋反。以严世蕃的地位,他啥坏事都会干,就这两件事不可能,但是奏疏上言之凿凿,已经查实了。说别的罪名,都会间接的提到朱厚熜自己的过失,就这两件事情不会。严世蕃也是有眼线的,这份奏疏也抄到监狱里,严世蕃看了三十几条罪名以后哈哈大笑,我有救了。等改过只有两条罪名的奏疏再抄给他的时候,他吓坏了,这谁干的,我死定了。

果然死定了,聪明人的死法就是不一样。朱厚熜下旨处死严世蕃,籍没严氏家产,严嵩再没机会当首辅了,嘉靖朝最后一任首辅是除阶。

【1】《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之九十六,《明史·严嵩传》。

【2】朝廷规矩,皇上出巡,内阁首辅留守处理政务,必须得到皇上颁赐的《居守敕》,方为名正言顺。皇上返京,《居守敕》必须交还。

【3】孝宗朱祐樘的张皇后,这会儿朱厚熜叫她伯母。开始称皇太后,正德五年十二月上尊号曰慈寿皇太后,十五年复加上昭圣恭安康惠慈寿皇太后。

同类推荐
  • 动漫社之暗部史

    动漫社之暗部史

    这是关于一个叫农校的奇葩大学的梦叶C.M动漫社的(伪)历史传记,这个社团组织又称之为“暗部”,而这便是关于“暗部”的历(qi)史(pa)故事……
  • 人间天桥

    人间天桥

    书中以主人公周博洋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清末民初的时代变革和社会动迁。小说主人公周博洋从私塾到洋学堂,从北京、上海到漂洋过海,心系国家命运,为理想奋斗不息。辛亥革命胜利后,能够不求名利,急流勇退。在将西方文化介绍给国内的同时,成为将中国优秀戏剧介绍给西方的第一人。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文豪萧伯纳、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等人的友谊,他创作的戏剧、小说在英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连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和美国总统都成了他的粉丝。最终成功的使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天桥。
  •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精华:楚汉风云录

    《史记》不但是一部历史巨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巨著,是史传文学的承前启后的丰碑,也是国民必须了解的经典之一。本书用选本的方式将《史记》精华部分呈献给大众,对于普及国学,宏扬中华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对原著文选的导读阐释,实用而便览,包含有三种内容:提示,即在篇首介绍全文的主要内容及文学特色;段意,即对原文加以分段,逐段概述段意;注解,紧接段意,对该段的疑难字词进行注解,并对疑难句子进行疏通。读者循此体例,即可窥《史记》之壶奥。
  • 横扫乱世

    横扫乱世

    天下乱,将星现,一片赤胆平乱世,手中长抢定江山,体验不一样的春秋乱世
  • 大魏武皇

    大魏武皇

    现代第一杀手,重生在三国,成了曹家一名不受待见的庶子——曹禅!内有诸兄弟轻视排挤,外有众诸侯如狼环伺。且看曹禅如何力挽狂澜,平定九州内乱,镇压四方蛮夷,成就大魏武帝之名。
热门推荐
  • 血魔狼王

    血魔狼王

    小狼是魔狼族的继承者,而它虽为邪恶力量的化身,却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 地球惊变

    地球惊变

    一场五彩光雨,让90%的人类都变成了丧尸,而剩下来的人类却意外的觉醒了自身的能力。为了生存,所有幸存下来的人类都不得不和丧尸拼命,叶寒幸存者之一,却因为一场意外让他得到超脑系统,从此在超脑系统的指引下,让叶寒从此踏上世界上最巅峰的存在,然而却发现自己只不过是那些自称是神的一颗棋子而已……
  • 界之天

    界之天

    万年之前,百族并起,人族孱弱。无数人族先辈以血与泪为人族拼得一席之地。千年之前,兽族势大,欲绝灭人族,一统天寒大陆。人族残喘一息,幸得科瑞魔法成神,反败为胜,定下千年条约,同时,也开启了天寒大陆的魔法时代。
  • 似一场浮生若梦

    似一场浮生若梦

    从小到大,她反反复复地做着同一个梦,无休无止。梦中满目碎玉乱琼,梅林深处一人长身而立。多年以后,梦境在眼前上演,那人缓步走来,粲然一笑道:“别来无恙。”
  • 尸魂令

    尸魂令

    这个世界上有一条通往冥界的通道。通道的入口就在薛家的陵园里,这是薛家守护了前上百年的秘密,她一生下来面前就能看到鬼,从小到大被鬼怪追来赶去戏耍玩弄。“生在薛家的孩子就是会这么命苦”,薛妈经常跟她这么唠叨她问妈咪,那你为什么还要嫁给薛卿啊!薛灵妈:“因为他是高富帅啊!”薛灵:“…”薛妈的内心:“反正命苦的薛家孩子又不是妻子。”于是,薛灵就无比无辜的成为了薛家第三十七代守陵人。别人家的孩子刚出生会嗷嗷大哭,可她确哈哈大笑故被认为是妖孽,别人家孩子还在玩和尿泥。她已经把世界上各种鬼怪给认了个遍。还蹲在路边和狗尾巴草‘说话’,别人家的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她确有个土豪老爸,一堆名人讲师,围着她讲世界文化。
  • 馨有凌惜

    馨有凌惜

    很久以后的某一天,阮小姐在家看了篇文章标题叫“你觉得你的爱情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阮馨柔想着自己跟凌思南认识了这么多年才在一起,怎么都应该属于后者。可凌先生却不以为然,“说是一见钟情也不为过。毕竟我见你第一面的时候就想娶你了。”
  • 王灵界

    王灵界

    生命本就是一个沉重的东西,我所想要展现的仅仅是一个梦,一个重复做了好多年的梦境。若你也曾梦见过这些,我希望,你不曾和我一般,满是心殇。
  • 谜案追击

    谜案追击

    阴为寒,为暗,为聚;阳为热,为光,为化。阴阳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就如同法律面前,从来只有非黑即白。就如同我们的体内同时存在着天使与恶魔,一旦当恶魔掌控了我们的身体,越过法律的这条红线,得到的必将是法律的制裁——
  • 末世之浴火重生

    末世之浴火重生

    叶澜因为自己的天真无知,错信他人,害死了唯一对她好的人,在与敌人共归于尽之后,叶澜重生回了末世之前。叶澜决定自立自强,不再如前世一样总想躲在蔚景背后。随着叶澜的修为渐高,前世未解之谜也一一在叶澜面前展开。末世为何到来?自己为何重生?
  • 无尊万界

    无尊万界

    我把原有的作品删了,从新开始,故事内容不变,名字改了。如果说世上有神,你信吗?他们有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不知道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