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6500000011

第11章 确定目标把握成功机遇(2)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目前拥有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打算获得多少。我们在世界上的价值相当于我们为自己预定的价值,一个心中有目标的人,有可能成为创造历史的人物;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平凡人而已。

1953年,美国耶鲁大学对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主要是对有关人生目标的调查。研究人员向参与调查的学生们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人生目标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明确的目标。

接着,研究人员又对这些学生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是否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呢?”这次,只有3%的学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20年以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写下来的那些毕业生,无论从生活水平还是从事业发展来看,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这样做的同龄人。余下的97%人的财富的总和竟然还没有这3%人的多。

由此可知,给自己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的一生中,给自己定的目标一定要合适,应该选择适合的,而不是选择最好的。否则,将永远会挣扎于不满意的情绪之中。

务实的人都会为自己树立一个能够实现的目标。因为他们懂得,如果把目标定得过高,不但会使自己无法脚踏实地地做事,而且也发挥不出目标的激励作用。因为当人们付出努力以后,仍旧无法实现目标时,人们容易产生挫折感,容易灰心和懈怠。

小张自从上班的那天起,就为自己确定了奋斗目标:先做一名比尔·盖茨式的企业家,然后再从政,成为一名政治家。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小张只喜欢接手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不屑于干一般的事务,但以他的现有能力又做不好这些,最后不到半年就被老板解雇了。

与小张不同,小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就为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当上部门经理。从那天起,“部门经理”就像一面旗帜激励着他。他每一天都是按部门经理的身份来要求自己。目标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使小李每天都被工作的激情驱使着。虽然这样工作起来有些累,但劳累过后,再回头看看自己的业绩,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结果小李只用一年的时间,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岗位。从此以后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得到了公司总裁的肯定,在当上主管后不到半年,他就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成为公司里最年轻、提拔最快的部门经理。

分析一下小张失败的原因:小张因为好高骛远,在确立目标的时候,没有认真分析自身素质和所处的环境,制订了一个不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而小李又为什么能从普通职员,迅速升为主管又任部门经理?他除了有一个随时鞭策自己的目标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是符合实际的。

一个人如果制订的目标不切实际,与自身条件相差甚远,那就成了一种幻想,想要完成是很困难的。像小张一进入公司就梦想自己能成为比尔·盖茨一样,制订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还不如没有目标,因为最起码可以少受一些挫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不了解自己,目标制订得越大,挫折感也就越大。也许你该放弃那些大而美丽的目标,选择一个你力所能及的目标了。期望着遥不可及的事物,不如把宏大的计划分成几段,从容易的着手,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一步一步地努力着。

为自己确定目标,既要有一定高度,也要有可行性,总之,一定要适合自己。目标短小,往往会被眼前的利益所左右,迈不开前进的步子;目标过于远大,容易心情浮躁,常常会被轻微的挫折所打击,极有可能会导致失败。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也就等于浪费生命。

曾有位诗人写过这样一段文字:

小时候,我想改变宇宙,但不行;

上小学时,我想改变世界,也不行:

大学的时候,我想改变国家,还是不行:

有了工作,我想改变自己的城市,依然不行;

老了,我试图改变自己的家人,但他们都不听……

初看这段文字,大家都觉得好笑,但笑过后,得好好考虑其中包含的一些哲理:给自己制订目标要切合自身实际,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其实,如果在小的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思路,那么将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家人,改变城市,改变国家,甚至改变世界。这段文字告诉我们,目标不要制订得太大,如果目标太大,到头来可能是一事无成,两手空空,而且还浪费时间。

目标不能太远大,也不能过小。过小的目标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现,是妄自菲薄;过大的目标则是一种狂妄。如果目标太小,那我们制订这个目标还有什么意义呢?只能在自己的“成就感”中使自己的能力一点点减退,长此下去,将满足现状、停滞不前。但是,如果为自己制订过大的目标,我们也只能是徒劳。这样下去,便会情绪低落、丧失信心。所以,制订目标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合理而准确地给自己定位。

列出目标付诸行动

当一个人有了正确的目标后,应该付出行动,拿出一种不达目的不罢怖的精神。即使失败了,也要爬起来继续奋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每个人奋斗追求目标的意志却不可或缺。谁缺了它,谁就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

某医院五官科诊室里同时来了两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验结果期间,甲说,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首先去拉萨……乙也如此表示。结果出来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长的是鼻息肉。甲留下了一张告别人生的计划表离开医院,他写下自己的计划,他打算从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长江口,到海南的三亚以椰子树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在哈尔滨过一个冬天,从大连坐船到广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门城楼;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写一本书……,一共27条。

甲在他这份计划的后面写下一段话:我的一生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现在上帝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为了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几年去实现还剩下的这27个梦想。当年,甲就辞掉了公司的职务,去了拉萨和敦煌。第二年,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成人考试,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这期问,他登过天安门城楼,去了内蒙古大草原,还在一户牧民家里住了一个星期。现在这位“病人”正在实现他出一本书的宿愿。

有一天,当年一起看病的乙在报上看到甲写的一篇有关生命的散文,于是打电话去问甲的病情。甲说,我真的无法想象,要不是这场病,我的生命该是多么地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想去实现的梦想。现在我才体味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呢?过得怎样?乙没有回答他的话。因为当时在医院时说的去拉萨和敦煌的事,他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脑后去了。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患有一种“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们之所以没有像那位患鼻癌的人一样,列出一张生命的清单,抛开一切不重要的东西,去实现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还会活得更久。然而也许正是这个量上的差别,使我们的生命有了质的不同;有些人实现了他的梦想,有些人却把梦想带进了坟墓。

阿波顿·辛克莱是美国着名的多产作家,他父亲是个卖威士忌酒的小贩,也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儿童时代的辛克莱,几乎每天都要跑遍全市的小酒店去寻找他的父亲。找着以后,他还要把踉踉跄跄的父亲扶回家,然后母亲搜索父亲的口袋,把剩下的钱全拿出来,用做第二天全家人的开支。他们一家只能住在阴暗污秽的旧房子里,而且还得不停地搬迁,因为他们经常交不起房租而被房东驱逐。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很难想象辛克莱能取得成功。

在10岁以前,辛克莱一直没有时间和条件去上学。但是,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一头跳动着的小鹿一样,时时刻刻撞击着他的心。为了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他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自修。凡是能找到的书他都读,凡是能利用的时间他一分一秒都不放过。每天在街上寻找父亲路过书店的时候,他总要贪婪地看着橱窗里摆着的精美书籍。偶尔从邻居那里借来一本书,他就如获至宝般读起来。

就凭着这样顽强的自修精神,在入学以前,他已经熟读了大作家狄更斯等人的不朽之作,而且还把大百科全书读得烂熟。因此,进入小学刚两年,他就跳级接受高等教育了。

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家里的生活更困难了。为了生计和学费,他开始自学写作。由于童年时期良好的自学习惯,使他阅读了大量的名着,具备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于是,他跑遍了纽约各专门学校和哥伦比亚大学,以一元钱一份的价格,出售自己写的滑稽故事,并且以低价替一些杂志写小说。

由于有自学打下的基础,辛克莱写起小说、故事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每晚都可以写出8000多字来,而白天还要精力充沛地去上课。大学毕业以后,辛克莱仍然笔耕不辍。为了安心写作,他在一个叫纽杰赛的地方搭了一座帐篷,希望能超越自己,写出更有价值的小说来。埋头写了5年之后,他写了5部小说,但他仍感到不满意,还想写出更加有深度和力度的作品来。于是,他又开始写第六部作品《屠场》。结果一发表,立刻震动了世界,他的名字也因此而大放光彩。

如今,他的着作在德国销售了至少有200多万册,在俄国则超过300万册。他一生共完成了48部巨着,500部以上的小着作,他的作品至少已被翻译成44个国家的文字。

没有辛勤的付出就不会有收获的季节,想要收获丰硕的果实就得先有播种的行为。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不是消极的自我研究,不是情绪化的虔敬神明,只有制订好目标再努力去奋斗才能决定人生的价值。

量体裁衣设目标

一个人要成功,首先就要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也就是寻找到一个突破口,而个良好的突破口必须与自身的条件与周围的环境紧密结台。

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的张海迪,1955年9月生于山东济南。1960年在幼儿园的一次文艺表演中,张海迪突然跌倒,经医生反复检查后,诊断为脊髓血管瘤。10岁前曾动过3次大手术,摘除了6块椎板,严重高位截瘫,自第二胸椎以下全部失去知觉。1970年她随父母下放至农村。由于当地农村缺医少药,农民常受病痛的折磨,为了缓解百姓的痛苦,张海迪自学了针灸,为那里的村民治病。

1973年随父母迁到莘县后,张海迪曾有一段时间待业在家。她阅读了大量的医学专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免费为病人看病的同时,她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名着,并自学了外语,为以后的翻译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自从高位截瘫以后,多年以来,张海迪总是以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形象鼓舞自己,用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同时勤奋地学习,忘我地工作。她自修了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自学了英语、日语、德语等各国语言,翻译了近20万字的外文着作和资料。另外,她还用自学的医药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被群众誉为“80年代的新雷锋”,被团中央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张海迪已出版翻译《海边诊所》、《丽贝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等作品,着有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1992年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学奖,1994年获全国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1993年张海迪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身残志不残,张海迪用自己的针灸治好了很多病人。于是便在她的家乡开了个诊所。“张氏医寓”的开业,使莘县城关镇卫生院发现张海迪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卫生院便将她聘为临时工,并且单独为她设了一个科室——针灸科。有了初步的落脚点之后,张海迪觉得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在人生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但还需发展、挖掘自己的优势。她认为对于所学的东西都不能浅尝辄止,一定要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突破口,把追求的目标建立在与自己的条件、才能相当的基础上。

身为残疾人,自己有没有优势?自己最大的优势又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她苦苦地思索。后来她认定自己的优势是记忆力强,多少东西一旦印入自己的脑海就会经久不忘。“对!就学外语,学习了外语,通过对世界的了解扩大我对生活的感受,将来我还可以搞翻译,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张海迪对自己有兴趣的学问进行了一番尝试和筛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突破口。

要学英语,就得有英语教材,可“文革”时,英语课本被革的所剩无几了。于是,张海迪就把“文革”前的旧英语课本整章整本地抄下来。她煞费苦心,自己“编”了一本奇特的英语教科书:一个厚厚的大本子,里面贴满了她平时搜集的印有英文说明的糖纸、药品说明书、袜子标签、烟盒、食品包装等。她说,读这样的“书”,学得快、记得牢。她逢人就问,慢慢地把一些字母串起来。

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们要通过全面、细致地分析把它挖掘出来,在确定突破口的时候更应该充分地利用这种优势。张海迪没有选择运动员、舞蹈家作为人生目标,因为这些需要健全的体魄;她也没有把美术、绘画作为理想追求,因为这些又需要外出体验生活。针对自己记忆力强、空余时间多的特点,张海迪选择了英语作为自己的突破口,这完全是张海迪个人能力与条件所能企及的。

从张海迪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只要我们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在选择突破口之后,能够集中精力、时间去追求既定的目标,就一定会有所收获、有所成就的。

别人成功的路你当然也可以走,但并不代表你就可以成功。因为有些路对他人来说可能是铺满鲜花的大道,但对你就是充满了荆棘的陷阱。人的先天差别虽然很小,但人的差异更多的是在后天形成的。如果你和他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你就会和别人有差异。这种差异就决定着你不能随随便便就踏上任意一条成功的道路。你需要三思,待明确地知道了自己的绿洲在哪里后再奋斗也不迟。

从张海迪的发展经历看,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量体裁衣的结果,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绿洲的结果。

所以,不管你对自己定位的发展领域是什么,也不管它是大是小,只要它是你的绿洲,是你熟悉的领域,而且能够为社会带来财富,为他人造福,你就拥有了成功的人生。

分解你的目标

同类推荐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做人学问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做人学问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理财是一种智慧,理财更是一种哲学,点点滴滴的积累,看似事小,意义很大。它不仅从小培养了我们理财的良好习惯,而且为以后的健康成功和和成功铺下坚实的基础。理财不但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做。
  •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能获得更多走向成功的机会。要获得较快的成长,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排在第一位的。所以,对于青少年来说,提高情商实在是很有意义的人生必修课。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要经历许多痛苦、挫折,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青少年朋友们需要有人来指导和激励,不断丰富人生的经验,《培养青少年情商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位良师益友。
  • 愈放下愈自在

    愈放下愈自在

    适度的欲望可以是生活的动力,但是过度的不满足,只会为自己增加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觉得痛苦。本书通过一个个经典的、富有现实意义的哲理小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真谛:愈放下,愈自在。放下看似消极,实质却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你学会放下时,在获得心灵愉悦的同时,还能免去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烦恼和纷争。
  •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提供了中国人生智慧的一种现代版本,它的努力在于参悟人生,吕读人生,进而获得人生。本书对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的条件与理想人生作了详细的论述。
  • 舍一点是得到

    舍一点是得到

    本书说的是舍得舍得,不舍难得,适当的放弃也是一种获得,帮人就是帮自己,给予爱的人,才会享受到爱,吃亏到后还是福,肯付出、会放松,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放下身段,可以更安全稳地前进,看准进机退一步,生存空间更广阔,乐善好施能升华你的人生境界。
热门推荐
  • 所有人写所有人

    所有人写所有人

    我觉得能认识你,有点像某个极低概率的奇迹,既然自己的年龄中还没有太多其他的纷扰前来打扰,青春在拖沓的节奏上,总会为这样的情怀而奏出激烈的强音。
  • 傲娇萌妻:小受相公快滚开

    傲娇萌妻:小受相公快滚开

    她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出众的外表,没有温婉的性格,就是女汗纸一枚,却莫名其妙穿越到一个架空王朝!苍天大地啊!她招谁惹谁了!好吧,她认了,可——为毛还给她个超大号的萌系相公!!!“娘子,为夫这样穿好不好?”某男躺在床榻上妩媚一笑。“随便!”“你为什么不看呢?”“我怕长针眼!”“......”。。。。。。“娘子,你身怀六甲,不宜走动啊。”某男水汪汪的大眼睛眨啊眨。“你妹!老娘乐意,你管!‘某女怒了。”好吧,大夫说了孕妇爱发脾气正常,我不和你计较。’“......”某女无语了。。。“滚!”此文为处女作,有好的建议的亲可加群:415571767,小沫qq:287113302,求赞!
  • 无限交换

    无限交换

    年轻的民工许小白误喝劣质保健药,醒来之后竟然变成了一个夜场辣妹。面对一群男人的炙热目光,她该怎么办?
  • 轮回乱

    轮回乱

    弹一曲浮生轮回,唱一首末世战歌;望一世恩怨情仇,述一段侠骨柔肠。轮回道体,一个本不可能现于世间的体质,混沌一族,一个突然出现的种族,这一切看似合理,却又是那么矛盾。一个少年,踏上了属于他的剧本,在宿命的安排下,探寻着一切的真相,揭开了这万古一局。轮回之名,不可辱!以吾之名,赐汝往生。图腾小说交流QQ群:610462627
  • 源起拾梦

    源起拾梦

    人生如镜如梦,从来就是一场空。带着本世的伤害闯入另一空间重启一段人生又能收获什么?爱情、亲情、友情?抑或依旧两手空空?一人、一琴、一兽,孤单的时空,纷繁的家族之争,言不尽的情爱之争……争与不争?且看女主如何演绎一段新的人生……
  • 我是女主求不黑

    我是女主求不黑

    顾孜萧身为女主,手握数只总裁,炮灰恶毒女配,一路狂奔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好吧,这是脑补过多真实的情况是:连总裁们都搞不定,女配该怎么收拾啊?
  • 仰望天空:我不会让你孤独

    仰望天空:我不会让你孤独

    渣男!冷男!暖男!花美男!她墨枔若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些品种怎么都被她遇见了?向男神告白!遭拒绝..........“对不起,我不喜欢你”“没关系,我会让你喜欢上我”
  • 门第书香

    门第书香

    金陵程家,历代书香世家。金陵章家,商界大鳄。程家大女儿程书香因儿时曾受心灵伤害,紧缩心扉无嫁人心意,冥冥中却遇上了在情场阅人无数、在商场心狠手辣的章家公子章舒杨;程家大儿子程琴香离婚后独自带儿子生活,本无意再娶,却遭到了章家小女儿章舒桦的热烈追求;程家领养的小女儿程画香,勇闯虎穴、探寻家族秘密,却被“老虎”盯上,几经坎坷,终与程棋香成为眷属。当下一代的姻缘在上演,没想到,上一代的情感纠葛也渐渐开始暴露......斗转星移,落叶成殇,当繁华殆尽,一切都化作一缕青烟,在秦淮河上空慢慢散去。留下的,唯有真情,唯有爱。【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生化侵袭之挣扎

    生化侵袭之挣扎

    前言:该小说一改生化危机的惯有风格,前面章节将会用轻松幽默的深入主题,主角也一改美国英雄主义的风格,改为组群形式出现,是一部以中国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描写的几个高中生在困境中彷徨挣扎的新型小说,这是由几个出名的猥琐男女而发生的事情,今天就借我的手来陈述吧,故事,正式开始。(本文其实早在很久前就已经上传过了,但是因为个人原因,没有继续更新下去,因为还有追看的读者,作者现在重新修改章节,重新放上,文笔有不好的地方请谅解,毕竟很久没有写过小说了)
  •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