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81600000006

第6章 省身——修身之门(1)

孟子讲人性本善,不修就会变恶;荀子讲人性本恶,修性就会变善;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看来性善与性恶并没有根本矛盾,关键还是一个“习”字。这习,既是“学而时习”的习,即学了道理就要践行的习用;又是“习性相染”的习,即“入芝兰之室,即与之化;入鲍鱼之肆,亦与之化”的习染。说白了,这习就是“修”,本性的性善性恶并不决定什么,重要的是修,将学到的道理付诸实践,对环境的习染进行选择吸收,从而使自己的德性归于端正。

当然,如何修,必须找到可靠的门路。这就要按照儒家的正宗传人曾参的办法。曾参拜师孔子不久就悟出了修身要诀,发表了“吾日三省吾身”这一惊世骇俗的卓见,后来又提出了“慎独”的主张,使修身理念达到了极致的程度。曾国藩正是按照他的圣祖的教导,成功地实践了修身这一人生工程的。他说:“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曾国藩是位智者,他在自修的过程中,比较顺利地找到了这扇门。可以说,就是在今天,任何人要修身致圣,也是非先入省身之门不可的;惧怕省身会削弱自信,担心省身会修成苦行僧,势利场中控制不住私欲,独处之时战胜不了自我,就只能永远伫侯在修身的门外。

细看一下,省身是否真会削弱自信?所谓自信,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战胜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能战胜自我。所谓省身,所省的内容只限于自身存在的不足。这两条是个前提,如果不能甚至根本不敢战胜自我,如果误以为身上的缺点优点都要省掉,那自然愈省自信心就愈削弱。一个敢于战胜自我、善于针对自身不足而坚持反省的人,其道德水准必会与日俱增,其战胜客观世界的内动力必会最大化调动起来,因

而自信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更加增强。曾国藩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

老是自省,会不会变成苦行僧呢?在训练自省之初,这种感觉可能会有一点,但每自省都推动了自己德行的进步,不断取得的修身成果就会起到鼓舞作用,从中享受到许多一般人享受不到的愉悦;而且,在检讨自己错在哪儿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己的思考水平与辨别能力,人的思想境界高了,渐渐进入了一个自由王国,人的精神状态得到了根本的改变,也是其乐无穷的事。历来君子之乐与小人之乐就不一

样,孟子就曾认为,“上不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就是人生一乐。因此,坚持修身自省,只会不断增加快乐,哪会变成苦行僧呢?曾国藩自己就有“内省不疚,故心泰”的快感,也是一证。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自己与自己周旋的一生,从一个山区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代圣贤,最宝贵的经验就是修身,最成功的作为就是立德,这是今人都公认的事。想来,毛泽东在评价曾国藩时所言“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的话,不就正是曾国藩以修身而动天下之心的最好写照吗?

在修身过程中,最难能可贵的是独处时保持谨慎。修身的诚伪和深浅,慎独与否是最重要的标志。大凡修身不诚不深的人,在独处的时候就会私欲膨胀或旧病复发,许多不光彩的事都是独处时放松了戒惧忘掉了自省而干出来的。然而独处时审慎还是放肆唯有自己知道,待他人知道之时,已经是在你做出不当行为之后,而此时一切悔悟和补救都嫌其晚了。如果真要补救的话,或许在你的面前又有一个诚伪

的再次考验和艰苦的反复磨砺过程。在这方面,曾国藩最有体会,他说:“所谓独也者,君子与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积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慊之功密。”所以,慎独是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要练成君子,非“功密”不可。

省己修身

盖君子之立身,在其所处。诚内度方寸,靡所于疚,则仰对昭昭,俯视伦物,宽不怍。

【译文】一般说来,君子讲求立身的道理,在于他所处环境地位的和谐。如果他确实做到反省内心时,毫无愧疚之处,那么他仰望日月青天,俯视大地万物时,就会心胸广阔。不会感到羞惭。

【简析】立身的目的是什么?是求得自身与环境的和谐。怎样才算是这种和谐?仰俯无愧就算是这种和谐。怎样才能做到仰俯无愧?这就要不断省己修身了。

治心之道,先去其毒!阳恶日忿,阴恶日欲。治身之道,必防其患!刚恶日暴,柔恶日慢。治口之道,二者交惕!日惕言语,日节饮食。

【译文】治心的方法,应该先除去心中的毒瘤,外在的毒瘤是忿怨,内在的毒瘤是贪欲。治身的方法,一定要防备身上的恶习,刚烈的恶习是暴躁,柔懦的恶习是散漫。治口的方法,两者要交互警惕,一是谨慎说话,二是节俭饮食。

【简析】心中有忿怨,身必有暴躁,口必不谨言语;心中有贪欲,身必有惰慢,口必不节饮食。心、身、口紧相联系,方寸是内主,身、口是外显。自觉惩忿节欲,是克已修身的关键。

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

【译文】凡是眼睛能看见千里之物而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说话和表情给别人排斥感的,自己都苦于看不见,不知道。

【简析】克己就须知己,而知己又极不易。有时脸色拒人,别人看得清清楚楚,自己却茫然无知,因而很容易陷入人我不和谐之境,格外值得自警。

诚中形外,根心生色。古来有道之士,其淡雅和润无不达于面貌。余气象未稍进,岂嗜欲有未淡邪?机心未消邪?当猛省于寸衷,而取验于颜面。

【译文】内心修炼诚笃会表现到外面,内心扎了根会生出颜色到脸上。古来有道的人,他的淡雅和润没有不表现在外貌上。我的气色没有一点进步,难道是欲望没有淡薄吗?机心没有消除吗?应当在心中努力反省,并在颜面上表现出来呀。

【简析】忿与欲,其根本还是欲。嗜欲未淡,机心未消,由颜面未稍进可以取验。曾国藩由外而内自我解剖,寻到了源,抓住了根,淡欲消机就取得了主动权。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译文】临事谨慎,战战兢兢,即使生意盎然,也不能忘记可怕的地狱;心胸开阔,坦坦荡荡,即便身处逆境,也能心情舒畅。

【简析】战战兢兢与坦坦荡荡似乎是绝然不同的两种心理现象。但战战兢兢是对修养对过失,要求自己常有警戒之惧;坦坦荡荡是对前景对困难,要求自己常怀必胜之乐。二者是君子情操必具的两个方面,并不矛盾。

多言,不知戒,绝无所谓省察者。志安在邪?耻安在邪?

【译文】话多,不知自我警戒,绝对没有所谓的反省督察的意识。那么远大的志向在哪里呢?羞愧的心意又在哪里呢?

【简析】孔子说:“仁者,其言也仞。”(《论语·颜渊》)这“仞”指的是迟缓,木讷。看来,他老人家是不喜欢多言的。曾国藩也不喜欢多言。多言必然

失戒失省,甚至失志失耻。在今天主张交际的时代,也应言之有物且有分寸,一味多言仍是一种恶习。

如自觉我已无愧无怍,但觉他人待我太薄,天待我太啬,则处处皆有戾气相逢。

【译文】如果觉得自己已对什么都无愧,只觉得别入待我太刻薄,老天待我太吝啬,这样会处处都有不顺的运气相伴随。

【简析】一个不知省己的人,处处都认为自己无愧无怍,一味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怎么不会常遇乖戾之气呢?常堕入这种怪圈的人,十之八九是不知自省的人。

吾日三省

日月如流,倏已秋分,学业一无所成,而德行不修,尤悔丛集,自顾竞无湔①除改徙之时,忧愧曷已。

【注释】①湔:(jian)洗涤,洗刷。

【译文】日月如同流水,瞬间已是秋分,学业一无所成,德行又不曾修炼,怨尤悔十艮交集,自觉竟然连消除改变的时候都没有了,忧伤惭愧不已。

【简析】自我忧伤不一定就是消极厌世,相反,忧伤自己德业无成,进步不显,改过不力,反倒是自我鞭鞑,是可贵的推动力,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余年来出处之间,多可愧者,为之蹋踏不安,如负重疚。

【译文】我近年来在出与处这些事情上有不少惭愧的地方,因而常常局促不安,如同负有深深的歉疚。

【简析】感觉良好,是一种盲目自信的心理反应。老是感觉良好,总是问心无愧,只能说明你没有自省精神。圣人自省都会发现自己有许多缺点,何况是凡人呢?

凡遇牢骚欲发之时,须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译文】凡是遇到想发牢骚的时候,必须自我反思:我当真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吗,为何要在胸中堆积这股愤愤不平的怨气呢?应该在心里反省,然后断然除去这股怨气。

【简析】人发牢骚,往往_个劲地发泄下去,直到甩盆丢钵,甚至肠断。这种人似乎很有个性。其实,他至少不是一个智者。曾国藩的医方是:反躬自省。这是惩忿的一剂良药,忿病一发,立即服用,效果甚显,不妨一试。

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

【译文】我身边必须有一个襟怀恬淡的,人,时时注意我的言行,发现我短缺的地方,立即规劝,不让我的自满之心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简析】古代君王、大夫身边都有谏臣,能使君王、大夫免于不义。曾国藩身边正缺这样的人。他需要这样的人纯属自觉,没有丝毫走形式、做样子的虚伪,可见其思想多么成熟。

所以须日课册者,以时时省过,立即克去耳。今五日一记,则所谓省察者安在?所谓自新者安在?吾谁欺乎?真甘为小人而绝无羞恶之心者矣。

【译文】要建一个日课册,目的就在借助它时时反省改过,并且立即克服。现在却是五日一记,那么所谓反省督察的意义在哪里呢?所谓改过自新的意义在哪里呢?我这是欺骗谁呀?真是甘心做小人而完全没有羞耻感啊!

【简析】曾国藩写日记,由一日一记改为五日一记,又由五日一记改为一日一记,终于认识到必须日日省过,天天改过。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省已自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转引自《大学·第三章》)在省己的问题上,容不得半点松懈。

凡事须终日检点者,一时姑待,后来补救则难矣!况进德修业之事乎?

【译文】任何事情都应该每天审视检点,只要有一天松懈了,以后要想补救就难了。何况是进德修业的事情呢!

【简析】“吾日三省吾身”,要旨在于“须终日检点”不可“一时姑待”。可以看出,曾国藩在修身的问题上,是不敢让自己有丝毫惰怠之心的。

谋事省忠

守之以一,以不贰自惕,以不已自循,栗栗维惧,斯终身无不顺焉。此圣人尽性立命之极,亦即中人复性知命之功也夫!

【译文】以忠诚专一自守,以不生二心自警,以永不停止的态度自觉遵循正道,战战栗栗,谨谨慎慎,这样终身都没有不顺利的。这是圣人发挥本性安身立命的最高境界,也是一般人恢复天性、认识自己的有效法则。

【简析】守之以一的忠诚品质,是最宝贵的品质。省身应从省二守一开始,才能自觉遵循正道,不偏不倚。

革薄从忠,鄙意亦夙怀此志,特有天质本来之薄,有外物激之使薄。本来之薄,革之已极不易;激之使薄,尤觉旋革旋萌,毫无长进,深以为愧。

【译文】革除刻薄培植忠厚,我的心中也早就怀有这个志向,只是这种刻薄中既包含着天生就有的部分,也有受外界刺激而生发的部分。天生的刻薄,革除已感觉到极为不易;外界刺激而生的刻薄,尤其觉得随时革除随时发生,丝毫没有长进,因而深深地感到惭愧。

【简析】“薄”直接与“厚”相对,刻薄的人就不宽厚。“厚”与“忠”相依,忠者必厚,刻薄的人既然不厚,自然也就不忠。曾国藩自查,觉得天质本来就薄,因此革薄从忠的任务异常艰巨。

凡办公事,须视如己事,将来为国为民,亦宜处处视一家一身之图,方能亲切。予今日愧无此见,致用费稍浮。又办事有要誉的意思。此两者,皆他日大病根,当时时猛省。

【译文】凡是办理公事,都必须将它看作是自己的事,将来为国为民,也应该处处都看作在为一家一身做事,才能感到亲切。我现在正惭愧没有这种认识,致使一办起事来就开支较大。而且办事时常有博取奖誉的念头。这两点,都是今后的大祸根,应当时刻猛省。

【简析】忠国就应表现在办公事时的心态,既不能浮,又不能博誉。而自己正有此疵。曾国藩知道,今日之浮就是他日之奢,今日之博誉就是他日之骄横,到时骄奢缠身,就难以自拔了,还谈得上什么忠国?

敬字恒字二端,是彻始彻终工夫,鄙人生平欠此二字,至今老而无成,深自悔憾。

【译文】敬与恒这两点,是贯穿一个人始终的过硬工夫。我平生在这两个字上都有欠缺,到现在老了还没有长进,深深地感到悔恨和遗憾。

【简析】修炼忠德,要练敬、恒二字。曾国藩反省自己,正缺此二字。但他并不因此哀叹此生休矣、而是深自悔憾,努力练敬练恒不止,终于大有进步。

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则知宣勤王事①之处无多,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注释】①宣勤王事:为王事辛劳,即“勤王”。

【译文】每天临睡的时候,默默地在心中数着今天劳心的事做了几件,劳力的事做了几件,就知道勤王公事做得不多,更加要竭诚谋事。这就是劳字上的工夫。

【简析】曾国藩认为自己吃了朝廷俸禄,就应日日宣勤王事,若省出宣勤之处无多,就应更加竭诚以图。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若都有他这种忠诚的品格,其执行力该有多强!

忠之积于平日者,则自不妄语始;勤之积于平日者,则自不晏起始。

【译文】忠诚在平常日子中的积累,就从说话不随便开始;勤劳在平常日子中的积累,就从不睡懒觉开始。

【简析】妄语是仁的大害,也是忠的大害。少说话多做事,才可能忠。不妄语、不晏起,似区区小事,但曾国藩极为重视,小事中有大品质啊。

恭读朱批①余之“师心自用”。余昔已亥年②进京,临别请祖父教训,祖父③以一傲字戒我,今上又以“师心”戒我。当刻图章一方,记此二端。

【注释】①朱批:用朱笔写的批语,指咸丰帝的批语。②已亥年:指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③祖父:指曾星冈,原名玉屏,1774-1849年。

【译文】我恭敬地阅读着咸丰朱批上说我“师心自用”的话。先前在道光十九年进京,临与家人告别时,我请祖父教训,祖父以一个“傲”字儆戒我,现在皇上又以“师心”来责备我。应该刻图章一方,记载这两件事。

【简析】当年祖父曾以一傲字相诫,现在咸丰皇帝又以“师心自用”相批,曾国藩孝亲忠君,不仅无怨无悔,反而刻图章一方,记此二端,不仅可以看出其胸怀之宽广,更可知其改过意志之坚定。皇帝褒奖之语刻图章自慰者有之,训斥之辞刻图章自策者,实在难觅。

有耕而即期大有,是贪天也,然绝不施耕耨①之功,不已弃天乎?我则身为惰农,而翻笑穮蓑②为多事,慎③孰甚焉!

【注释】①耨:(nou)古锄一类农具,引申为锄草。②穮蓑:锄草培土,指农事管理。穮:(biao)锄草。蓑:(gun)培土。③镇:(dian)颠倒错乱。

【译文】有了耕种便期盼大获取,是一种贪天的欲望,然而完全不耕不耨,不就是抛弃了老天吗?我简直是一个懒惰的农夫,反而讥笑耕田除草培植禾苗是多事,这种颠倒错乱还有比它更厉害的吗?

【简析】别人兢兢业业,忠心耿耿,自己反而讥笑,其镇甚矣。但曾国藩有自省的金箍棒,自己错了,当头一棒就醒悟过来了。

同类推荐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蔡元培卷(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本书所遴选的是六位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现代美学家,其中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是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者和中国现代美学、文艺学的拓荒者,他们引进西方学术思想资源,努力与中国国情结合,筚路蓝缕,拉开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帷幕;而宗白华、朱光潜、丰子恺则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的推进者、建设者和实践者,他们著书立说,教书育人,播撒和培育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种子,立下汗马功劳。“文丛”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合流时这几位美学大家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对此次基础文献的整理,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找到了根与源,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初创与发轫期的面貌。
  •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二重论:关于真理与境界的逻辑新思维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的成事之道

    李鸿章是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外交事业。李鸿章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而且也是一位影响了近代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热门推荐
  • 秦中吟十首·议婚

    秦中吟十首·议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恶魔专属:小叔,别抱了

    恶魔专属:小叔,别抱了

    她在酒吧为情买醉,却错把首屈一指的雷少当成下三滥。“看什么看?看你妹啊!”“小妹妹,你是在说我么?”“不说你,难道说我么?”雷少站起身吩咐手下,“带她到我房间来。”事后,她吓得跳窗而逃。
  •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

    《学生阅读经典:叶圣陶散文》“学生阅读经典”丛书是一套为中小学生编辑的语文课外读物,精选了多位名家的经典作品,适合中小学生阅读。阅读这套丛书不但能提高你的文学修养,对你的语文学习也大有益处,更能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和应试能力。
  • TFBOYS——许你一世安然

    TFBOYS——许你一世安然

    万水千山,海角天涯,我迎一场白雪,许你一冬温暖;我展一弯愁眉,许你一脸笑靥;我居一方偏隅,许你一世安然。
  • 风之恋

    风之恋

    灵风与夜悟的二皇子李朔彼此相爱,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导致两人婚约解除。不希望失去恋人的李朔毅然决定追回灵风。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俩终于可以继续在一起。与此同时,原本神秘的道家却突然公然行动,而且似乎都与灵风有着某种关系。在李朔登基后不久,灵风终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之迷,原来她竟然是“当沉睡在体内的黑龙之印完全苏醒时,您会化身为修罗呢还是会继续保持着善良纯真的心呢”
  • 窄门

    窄门

    《窄门》由杨小凡所著,长篇小说《窄门》里的少女鱼儿来自农村,本性淳朴,为了改变命运,随波逐流来到光怪陆离、浮躁喧嚣的城市,一路走来,先后遭遇到了善意的公务员许明,贪婪但对她不乏真情的贪官老杜,以及贪图她青春美色的副市长周政。最终她失去了纯真本性,迷失在城市的物欲横流中。走进了窄门,等待她的只能是毁灭。
  • 残汉逐鹿

    残汉逐鹿

    是英雄,自当化龙直上九霄云外!是豪杰,自当拔剑斩尽天下不义之徒!韩馥昏聩,甘当家臣!因为飞机失事而穿越的韩俊却不甘心,不甘心被人砍断双脚的韩俊,只能咬着牙拼尽全力把敌人的双脚全都砍断!
  • 三小姐的复仇之旅

    三小姐的复仇之旅

    她们被逐出家门,被一位老爷爷收养,送到亡灵岛。十年后,她们强势回归,只为复仇,期间,找到你她们的另一半,与他们展开了一连串爱恨情仇。作者致谢:本小说封面由墨星小说封面网免费制作,还没有封面的赶快去免费申请啦!百度搜索“墨星”即可找到!
  • 复仇计划:宝贝儿你不乖

    复仇计划:宝贝儿你不乖

    他,是A市让人闻风丧胆的霸道总裁。她,是被自己亲生爸爸卖给他的落魄千金。外面都在传他给她的绝世宠爱,她也以为自己嫁了一个好男人。到最后却是他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把她推入了火坑。知道真相的她毅然离去。五年后,他又出现在她面前纠缠她,而她却是对他恨之入骨!!!萌萌新文请多多支持!QQ:1994541616
  • 穿越时空,爱上未来的你

    穿越时空,爱上未来的你

    一个现代的特工女子穿越到古代,死后重生,享受到前世未曾拥有的亲情,本乐于平淡生活的她,却一次次变成精心谋划下用于报复的棋子,她能否颠覆被算计的命运,守护她想守护之人呢?夜梓旭,竺阳国的王爷,因一曲歌找到了那个他想与之相伴一生的人,她想做的他帮他做,她愿守护的他默默守护,但,又是人生如戏,总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打的人措手不及......兜兜转转魂于千年之前,命运的齿轮让他们相遇,最终他们又能谱出怎样的结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