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662200000013

第13章 风起云涌

千古一谏

于是李斯奋笔疾书,写下名垂千古的《谏逐客令》。这篇奏折是针对嬴政刚刚下发的文件“逐客令”所发表的看法,在奏折里李斯分析了人才的重要性,运用排比的手法大量列举了历代外国人才辅助秦王在取得非凡成就,辞采华丽,环环相扣始终围绕着“逐客是不对的”,说服力极强。

表面上李斯是劝说嬴政收回“逐客令”,实际上,李斯就是在劝说嬴政收回逐客令。以李斯的学历来看,嬴政下达“逐客令”一面是被双重压力压迫得无可奈何,另一面可能有点不理智。李斯针对嬴政当前的处境和实际状况,上书《谏逐客书》要嬴政拿出魄力来,压住大臣和宗室。不仅要收回逐客令,而且要更加重视人才,无论国内国外的人才都得唯才是举。

写完后李斯连忙上呈奏折,嬴政收到这位心腹大臣的奏折后,连忙拆看。读完顿时朗朗上口,神清气爽。随后陷入沉思之中,此时的嬴政已经知道逐客是不对的,为了国家的强大、内心的理想,逐客令必须得废除!嬴政下令废除逐客令,召见李斯。此时宗室和大臣听说嬴政朝令夕改后连忙进宫又是哭又是闹,苦苦劝说嬴政不要听信谗言。此时嬴政已经回过神来了,逐客令是绝对错误的!是一定得废除的!只有如此才能巩固秦国完成内心的理想,于是嬴政力排众议,你们这帮刁民还想害孤王?嬴政显得非常坚决,废除逐客令这件事不容商量,宗室和大臣还是苦苦劝谏,嬴政说一不二,说了废除就是废除。此时你们还来劝,搞什么鬼?集体造反?顿时场面十分尴尬,大臣苦劝,嬴政就是不听。

正在这时候李斯来了,阔别重逢。嬴政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这位大臣不仅智谋超群而且还很正直,是个难得的人才,也是个难得的大忠臣。于是紧紧握住李斯的手,说些悔不当初,逐客不对之类的话。这一切都在李斯的意料之中,不过李斯看到嬴政这般还是感动万分。受了秦王大礼后的李斯还是懂得君臣之礼的,痛哭流涕连忙下拜说些虽万死不足以报答知遇之恩之类的话。两旁宗室成员和大臣就这样干看两人嘘寒问暖,君有情臣有义。

尴尬的气愤终于缓解了,问候也完了,改办事了。李斯收起眼泪趁机向嬴政献上计策“攻韩为先”,李斯向嬴政说道现在秦国十分强大,韩国弱小,之前以外交的手法结交各国,但是必要的时候还是得用武力震慑的,如此一来才是真正的恩威并施。况且秦国几代君王都奉行“远交近攻”的战略,现在攻打韩国,一面有利于彰显国威震慑其他诸侯国,一面又符合秦国的军事大政方针。

嬴政听完,认为李斯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两国交战这是大事,何况韩国几代君王都是依附于秦国。名义上是自成一国,实际上跟秦国的郡县一般。也就是秦国的小弟弟是属于附庸国盟友级别的,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打狗也得看主人。秦国打韩国相当于自己打自己耳光,嬴政认为处理韩国武力征伐还是得慎重,先通过外交手段劝降吧。

于是把这个重任交给亲信大臣李斯去办,嬴政任命李斯为秦国的廷尉兼任外交大使出使韩国。目的只有一个劝服韩国。

倒戈相向以礼来降,不失封侯列土之位。

且说李斯得了王命后奔赴韩国,韩国君臣得知老大哥秦国派遣使臣前来立马准备迎接仪式。但是李斯此次前来并不是和韩王拉家常聊天的,李斯向韩王指出倒戈相向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的主张。韩王也不傻,知道秦国的意思了。韩国事秦向来小心谨慎,如履薄冰,没想到秦王还是不放过自己。现在竟然要自己举国投降!是可忍孰不可忍,韩王安非常愤怒,拒绝了李斯的劝降,好了,梁子结下了。好好说你不听,看来非得打得你满地找牙才行。李斯走后,韩王安感到十分恐惧,现在和老大哥秦国撕破脸以后该怎么办呢?无助的韩王安召来大臣韩非商讨如何应付秦国的步步紧逼。

韩非何人?

姓名:韩非

国籍:韩国

身份:王子

职业:谋士、思想家、哲学家

学历:研究生

导师:荀子

学派:法家

特点:集儒、道、墨、法四大思想流派的精华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主张:依法治国

法、术、势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名实相符

缺点:口吃

优点:善于著作

信仰:韩国万岁

从资料上看,不难得出韩非是李斯的同学同为荀子的学生,但是两人的身份的差异决定了两人不同的政治道路。毕业后,由于身份的特殊韩非并不能选择一个较强的国家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相反自己的母国韩国已是七大国家中最为弱小的一个。如何带领韩国脱贫致富、富国强兵成了韩非的当务之急。于是毕业后,他怀揣着梦想回到了国家,希望用自己所学帮助韩国重新树立国际威望。然而自己的政治主张却得不到韩王的支持,悲痛欲绝的韩非又不肯前往别国,于是开始了著作。

现在韩王安召见他,韩非的第一感觉是“机会来了”。听完韩王安说师兄李斯前来劝降后,韩非十分气愤。但是此时韩国弱,秦国强是公认的事实。师兄前来劝降,这叫“先礼后兵”,也就是说接下来秦国将会派出军队攻打韩国。韩国怎么可能打得过秦国?不过同为荀子高徒的韩非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对法家思想的专研更是远胜师兄李斯。思虑过后便向韩王安提出“削弱秦国”的主张,韩王安采纳了韩非的建议,与秦国断绝外交往来。

李斯被韩王安粗暴的拒绝后,一气之下回到了秦国向。向嬴政报告韩国拒绝投降这件事,嬴政听后便有了出兵攻打韩国的念头。

奇士入秦

函谷关道路,一人满腹经纶向西而来。一到咸阳,破天荒的得到了秦王嬴政的会见。两人分主次座位坐下后,来人起身作揖,向秦王嬴政说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这是计策是李斯离间计的升级版,李斯的离间计只是挑拨诸侯国内君臣的关系,而这人的离间计是挑拨离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人叫做尉缭。

姓名:尉缭(名缭,姓未知)

国籍:魏

职业:军事家、谋士

学历:本科以上

特长:运筹帷幄、统筹全局

信仰:统一天下

尉缭在劝谏中指出现在秦国十分强大,天下一统已成定局,唯一担心的就是六国合纵,任用优秀人才为统帅组织起大规模的盟军。那样一来的话,以秦国一国之力要同时会战六大战国,胜算不打,压力山大。要改变这个现状的,使得秦国能较为轻松的扫灭六国的话只有通过收买各国权臣,离间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使得合纵不能生效,到时候再出兵挨个击破就会容易很多。

嬴政听完觉得很有道理,这个尉缭绝非等闲之辈,现在秦国国内虽然猛将如云,谋士也不少,不过真正能统筹全局,决定该出兵打哪的人却没有。这个是要命的事,战场不仅瞬息万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打的国家不对了,就会引发其他国家的围攻,纵使将领多么善战也是会吃不消的。像尉缭这种人才一定得重用,于是嬴政把尉缭留在身边协助他处理全国军事。

为了显现出嬴政对尉缭的信任与重用,嬴政是变了花样玩,先是对尉缭提倡平等,两人见面时所有繁文缛节统统去掉。不仅如此,嬴政还和尉缭在衣服和与饮食也完全一样。这说明什么,尉缭伙食不错,起码跟秦王的一样了。别问我为什么不说嬴政的伙食下降了之类的话,要知道嬴政可是工作狂,伙食是不会差到哪去的。

平民身份的尉缭到达秦国后受到嬴政的重用后终于鸟枪换炮,改头换脸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实现了脱贫致富,踏上了小康生活。然而……

这是尉缭想要的生活吗?

尉缭的回答:我不要!

尉缭果然不愧为一流的军事家和谋士,短暂的接触后便从嬴政的外貌、言行举止得出嬴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于是《史记》出现了尉缭这样的一段话“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这是史料中唯一一段对嬴政的外貌描写,用老鹰、豺狼、虎狼来形容秦王的身体特征,从这些特征得出秦王是缺少仁德之人,统一天下后将奴隶天下。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汉代儒人对嬴政的刻意诽谤,起码我眼里的嬴政并没有那么坏。

好了,不管是不是汉儒诽谤嬴政。话题回到尉缭这,尉缭对嬴政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认为嬴政这人不能久事,起码辅佐他统一天下是不对的。于是尉缭开始策划逃出秦国,嬴政得知尉缭出逃的消息后,连忙追赶尉缭,赶上尉缭后,尉缭说我想到处看看,婉言谢绝了嬴政的请求。嬴政当然知道尉缭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只要一想到从此就要失去一个得力的助手(而且这助手还可能跑去资助别国)嬴政就彻底发狂了,看来软磨硬泡是没用的,尉缭去意已决。嬴政倔脾气也上来了,管不管你为不为秦国出谋划策了,先把你带回秦国再说。

于是尉缭就强行被嬴政带回首都咸阳。回了咸阳城后,按照电视剧的套路肯定是先关起来然后威逼利诱,然而嬴政毕竟是嬴政,非但没伤尉缭分毫,而且还对尉缭委以重任,任命尉缭为秦国最高军事长官——国尉(后来的太尉,秦国的三公之一),负责处理秦国军务,自此秦国形成两大组织,一个是以李斯为主的秦国政务组织,一个是以尉缭为首的秦国军务组织。

而嬴政的家底子一下子变得越发强大,下一步就该是征战六国。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化茧

    三国之化茧

    自然之道本清明,自生自化自天成。静听静待妙音最,净心尽力福田耕。当刘禅走上那最高的台阶的时候,想起了他的老师,顿时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一个老头子却正在用拐杖敲他不成器的儿子:“你老子把个扶不起的东西都扶起来了,你这不成器的就为什么扶不起来呢?气死老子了!”儿子莫名其妙的抱着脑袋哀嚎:“您要哪样嘛?再扶就扶上天啦!会摔死的!”老头子瞪着老眼半天,看着这个傻儿子的熊样顿时乐了。
  • 一舞春秋

    一舞春秋

    后人赞他,提精兵三万,则中国莫能与之争。他的一生,总结下来就以下几点:来到一个适合他的地方,交到一个帮助他成功的朋友,遇到一个肯用他的君主,训练了一支能打仗的军队,打了一场令无数人赞赏不已的战役,写下一部流芳百世的兵书,得到一个令无数后人向往的结局。他改变了当时几百年来的战争观念和战争模式,把战争提高到艺术的层次,直接推动历史的车轮,使中国超越当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他帮助原本贫弱的吴国,在群雄争霸的年代夺得霸主地位。他就是一代兵圣——孙武。且看一个游荡在江南地区的贫困士子如何在战乱不止,礼乐蹦坏的纷争时代,逐渐成长为令无数后人敬仰膜拜的兵圣。
  • 书生万户侯

    书生万户侯

    大汉天下,历经千年风霜,坐拥万里山河,九州百郡、国泰民安。却架不住岁月长河的变迁,立朝百世,乱于一时。九州豪杰、世家皇族,乱世之中如何在忠义之间抉择。
  • 王爷难猜

    王爷难猜

    【简介】桌案上摆着昨日才开的木槿花,几抹细微的风透过青色纹古的窗棂钻进来,从案头拂过,吹起若有似无的淡香。殿内静默无声,呼吸可闻。他深邃的目光仍胶在她身上。玉瑾搁下墨洗,低垂着眼轻声问,“王爷当真……问心无愧吗?”刘安陵转过头,向来温和的面容微微覆上一层冷。他抬眼静静看着前方。建章宫的侍婢早已悉数退下,整个大殿显得有些空寂。过了许久,他才淡淡开口。“你到底还是不信我。”
  • 三国之算无遗策

    三国之算无遗策

    如果郭嘉没有英年早逝,那么曹操是否能一统中国?赤壁之战上是否还有美周郎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否还有诸葛亮六出祁山?且看一场智谋上的对局
热门推荐
  • 尘劳关

    尘劳关

    在钢铁丛林中的神话。沉眠千载的木乃伊。拥有无尽奥秘的百慕大三角。充满神秘的神农架,坠龙而下的松花江。还有充斥传说的昆仑,武当?当林欢迈入‘尘劳关’的大门,这一切的隐藏的真相,正逐渐的浮出水面!…………好武者圣,通武者神。这里的武林很不一样……(关于书名)取自。(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 萍踪江湖红颜劫

    萍踪江湖红颜劫

    她叫云束曲,将军之女,侯门千金,幼时所遇见的王室中失意的他,她记得那时树上浮动着层层浅粉色的云朵,微醺的香气拂动,树上轻轻跃下来的灰衣少年是带落了些许繁花中的细小几朵,朝堂风云诡谲也因为他使得云府没落,他却没有出现。那千叶梅暗香笼紫衣的公子有着精致容颜,任何时候都像是绝世的名画,那时她甚至不敢向他求救。往后的日子里,她拼命想做恩人手下的好剑,他却明白,自己从雪地里救回来的这个小姑娘,是为了自己的筹谋。若是相爱,奈何相杀?机缘巧合,她到了一处世外净地,有狐绥绥,白衣公子如清朗月华,她如果能永远忘记前尘往事,劫数也就结束罢,可惜命运如此,悟了江湖之道,却又踏进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后宫,如何应对?
  • 穿越之鸣人传说

    穿越之鸣人传说

    穿越成为鸣人,在体内被封印了九尾之后顺便得到了水门对忍术的理解。但记忆却支离破碎,宛如庄周梦蝶。同样的起点,不一样的经历,挤牙膏似的想起一点是一点,处处抢占先机直至无敌于忍界!————忍术,体术,医疗忍术……全能,才是王道!
  • 因格之名

    因格之名

    一道金光从天而落,金光散去,只见一个披着银色披风头穿着圣战士战甲戴黄金头盔的男子单膝跪在地上。左手平伸,握着一个巨大的雷锤。‘你是什么人?’冥帝都不由有些惊慌,在这幽冥圣殿,还是第一次有外来者用这样的方式闯入。‘再也不会让凡人质疑神的权威!我是神的领袖,众神之神——zeus!’
  • 巅峰强少

    巅峰强少

    一个拥有了超乎常人的能力的“平凡人”在纷繁的世间会掀起怎样的风浪?破坏还是拯救?爱人,亲人,朋友,又该何去何从?巅峰的人,走在巅峰的世界。
  • 以我相思

    以我相思

    直到遇到你,我终于知道时间很长,生命很短暂,我知道你过得很好,我不想去打扰你,因为我也过得很好。
  • 无极零解

    无极零解

    一个半精灵男儿,一只奇怪的熊,一棵苍老的树,一块没有记忆的魔法核心,命运的丝线怎样将他们连结在了一起。德鲁伊之术的博大,自然之魂的狂野,原始咆哮的霸道,心灵之眼神秘,自由之翼的速度。九大神秘的魔法家族—占星法咒大仪式言灵结界魔法阵召唤光暗大魔法大魔法们的后裔诸神的传承者兽皇的遗腹子当他们遇见半精灵男孩儿的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故事。神之骸骨所铸就的—是怎样一个奇迹,五大大陆有多少被遗忘的历史。魔法师们缔造的辉煌王朝,又蕴藏着怎样的秘辛!
  • 玄冥战神

    玄冥战神

    王国突发事故。从昔日王子成为被人唾弃的逃兵。身陷囹圄,忍气吞声;只为将来称霸玄冥大陆。
  • 殿前欢:湿身为后

    殿前欢:湿身为后

    南素素一不小心穿越到了西凉王朝,以为自己是个后宫妃子,却不想却是个小宫女。可,还是耐不住人家皇上喜欢。调戏当今万岁爷就成了南素素的乐趣,却不想调戏着调戏着却被反调戏了。南素素怎知万岁爷就是一只休眠期的禽兽,她一不小心将他给调戏醒了。传言,她宠冠后宫,成了一代妖妃。传言,后来她被活活放入棺柩之内;传言,她当时已身怀六甲......
  • 神临天陨

    神临天陨

    千万年前,最后一位神帝,镇封天地,拯救苍生。其九位徒弟,化为九尊神兽,守护天地。最后一位小徒弟被神帝以陨落为代价送至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