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晚召见,莫非前线出事了?”李玄心中冷不丁冒出这个念头。
他随手取了件白色貂皮大裘披上,猫腰走出营帐,跨上士兵早就备好的千里一盏灯,跟在传令的内侍身后,往城主府方向疾驰而去。
本来,杨广给李玄在城中安排了一栋豪宅,但李玄以战争情况下不宜与将士们分开为由推辞掉了。现在他和冠军营的一众将士被杨广安顿在城西大营中,离城主府有一段距离。
城主府大厅,杨广端坐在高位上,表情严肃。李世民昂首挺胸侍立在皇帝身侧,一众文武大臣皆已在大厅中就位,个个敛神屏息,大气都不敢出。
大约一刻钟后,李玄从外健步走入,正要下拜行礼,杨广一摆手道:“事态紧急,所有礼节暂免,冠军候请入列!”
李玄应了声是,走到杨伦身后站好。
有意思的是,李渊正好也在场,和李玄相对而立,李家父子三人可谓同列一殿。
“驸马都尉,宇文大将军要你传什么话,你说给诸卿听听。”杨广右手轻叩着身前案台,沉声说道。
宇文士及出列,朝着杨广拱手一礼,朗声道:“不久前,我军攻下泊勺城和泊勺水寨,正要渡过马訾水,进逼高句丽都城平壤。高元突然派人请降,说愿意向我大隋称臣,并割让马訾水以北所有城池给我大隋。几位大将军认为高句丽人阴险狡诈,高句丽使者的话并不可信,他们的意见是直接渡过马訾水,兵临平壤,先擒住了高元再说。但裴大人不同意,取出密旨,说身负陛下重托,若高句丽投降当欣然接受,双方签订城下之盟,而不是继续东进,以免大军陷入战争泥泞,抽不开身。”
杨广点点头,道:“没错,是朕让裴世矩如此行事!”
宇文士及道:“陛下的旨意臣等自然不敢违背,因此几位大将军皆按兵不动,着手准备与高句丽签订盟约的事宜。但高元派来议和的大臣却提出条件,要求陛下派出使者携带传国玉玺前往泊勺城,要我大隋使者先在盟约文书上盖章,他们才肯签字盖章。”
杨广沉吟了片刻,说道:“高句丽蛮夷小国,此举纯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过我天朝上国理应有大国风度,不与蛮夷小国一般见识,答应他便是。”
“陛下所言极是!”宇文士及不声不响拍了个马屁,接着一脸担心地奏道:“但我东征大军一共有将近三十五万兵马,除了在各个攻占下来的城池留下部分驻兵外,泊勺城中仍有将近三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巨大,军中存粮只怕撑不过一个月。”
“对于高句丽此举,诸位爱卿怎么看?”杨广居高临下看着一众大臣,问道。
民部侍郎裴蕴率先出列,禀道:“陛下,高句丽愿意投降是好事。如今我们只需选出一个信得过的大臣携传国玉玺前往泊勺城,在盟约文书上盖章便可。而高元小丑一旦在盟约上盖了章,他便不敢毁约,一旦毁约便是失信于天下,他堂堂一国之主必不敢如此行事。如此,东征大军便可早日撤回,我大隋百万雄师也可尽早班师回朝,接受万民庆贺!”
“裴大人想法虽好,但这未必不是高句丽人的缓兵之计。若他们假意投降,目的是拖到我远征大军粮草告罄,等我军军心不稳时,再发动突袭。如此,我数十万府军精锐危矣!”内史侍郎虞世基出列说道。
外人若听了虞世基这番话,皆会认为此人敢在皇上面前报丧,定是个大大的忠臣,是国之栋梁。
但知悉内幕的人却不会这么认为。
众所周知,裴世矩和裴蕴皆出自河东裴家,是北方世家门阀的代表,而虞世基则出自江南门阀。两家虽皆为世家望族,却一直存在暗中争斗。
大隋一旦真的与高句丽达成盟约,那么前线的裴世矩便等于立下了大功,而裴家的势力必将更加壮大,这是虞世基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所以才说出这么一番看似深谋远虑,实则是诛心的话。
李玄本来也以为这个看似尖嘴猴腮的大臣能说出这样一番话,应该是个忠臣。但杨伦受过他的恩惠,不忍心看他被表象所迷惑,附在他耳边解释了一番。李玄这才知道,自己仅凭他人一言一行就判断这个人是好是坏的的做法有多幼稚。
果然,杨广和一众大臣听了虞世基这一番话后,皆面色大变。若真的不幸被虞世基言中了,那么大隋便将一下子损失三十多万精锐府兵,这个沉重的代价大隋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
“虞大人严重了吧,高元小丑接连丢了十几座城池,早已被我大隋的强盛兵锋吓坏了,怎敢在此亡国关头戏耍我大隋,他就不怕灭国吗?”裴蕴冷哼一声,逼望着虞世基大声道。
“高句丽行诈降这一举动早就不是一次两次了,若他真有此打算,我大隋三十几万府军精锐便有覆灭之危。请问,裴大人承担得起这个责任吗?”虞世基回瞪了他一眼,与其争锋相对。
闻言,裴蕴冷汗直冒,辩论并非他的强项,但他却不愿就此服输,拂袖怒气冲冲道:“虞大人此话可谓诛心!下官只是希望早日签订盟约,好让东征大军安全撤回,又何罪之有?”
“裴大人或许无罪,不过远在泊勺城的那一位是否如裴大人一样明事理就不得而知了。就怕他贪功心切,不将我大隋数十万府军将士的安危放在眼里!”虞世基阴声阳气地说道。
“你……”裴蕴怒急指着虞世基大叫。
“够了!”杨广听得窝火,抬脚把案台踢飞了出去。桌上,笔墨、纸砚、奏折、文书,乱纷纷齐飞,洒得到处都是。
众大臣见到这一幕,已经知道皇上给气坏了,纷纷噤若寒蝉。裴蕴和虞世基两人平素虽然得宠,此时也不敢放肆,赶紧站好,同时躬身赔罪:“微臣一时情急,御前失礼,请陛下责罚!”
“呵呵,责罚?朕怎敢责罚你们!你们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么?”杨广冷冷一笑,手指着他们,气得浑身上下直哆嗦。
看到堂堂一代帝王气急败坏的模样,李玄才知道皇帝也不好当。你看这文武百官济济一堂,有几个想着为国事而谋。不是谋自身的权位,就是谋其家族利益。再不就是文臣结党,武将抱团。总之,没一个好东西。
这些大臣在后方多争吵一分钟,就代表着前线数十万将士将多一分危险,李玄想了想,实在不忍心置前线数十万将士安危于不顾,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不管高句丽是真降或是诈降,当务之急乃是派出一个钦差前往泊勺城。若高句丽真的投降,那么便可签订盟约,也好让我东征的将士早日归来。若是高句丽诈降,也能尽早识破其小人面目,或进攻或撤军便能早做决断。”
杨广今天召集群臣议事,本就是想议出个合适的人选,代表他前往泊勺城签订盟约。被大伙如此一闹,最初的想法早就忘了,李玄这么一说,他先前的念头又重新冒出。
他目光扫了眼李玄,满意的点点头。还是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的年轻人靠谱,从不会想着结党谋私、互相打压之类的,只有这样的年轻人才会真正替国家着想,自己果然没看错人。
“爱卿所言极是,诸卿说说朕该派出哪个大臣前往泊勺城代表朕签订盟约?”杨广目光扫过众人,徐徐问道。
一众大臣纷纷低下头去,眼观鼻鼻观心,每个人都尽力不与皇上的目光接触,以免做了这个出头的椽子。偌大个厅堂内,只剩下了众人的呼吸声。
每个人都意识到出使高句丽,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高句丽人的阴险狡诈他们再清楚不过,若是高句丽诈降,这趟泊勺城之行便是九死一生;即便高句丽真的投降,愿意与大隋签订盟约,这份大功也将由前线的几位大将军平分,落到这个钦差头上的功劳也不是说没有,但少得可怜。没人愿意为了这一丝的可能性以及那一丁点的功劳把命赔上。
所以,杨广问了半天,没一个人开口。
看到大臣们这副模样,杨广心头怒火再起,正在他即将爆发之际,司农少卿李渊出列,奏道:“陛下,臣愿意担任钦差,出使高句丽!”
杨广大喜,道:“唐公真乃朕的肱骨之臣,单此一言,外边那些谣言便不攻自破。朕便命你为此行钦差,负责与……”
话未说完,左侯卫大将军杨伦急急出列,禀道:“陛下,唐公负责三军粮草、军械等事宜,这些关系着数十万将士的生死存亡。一旦派唐公出使,这些事情便没了着落,而若要交接这些事宜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前线将士等不及啊!”
“请陛下三思!”这次,满朝文武突然齐了心的开口请奏。倒不是他们和李渊有什么过命交情,不舍得他去冒险,只是这粮草事宜可不仅关系着将士们的生死,也关系着这些大臣能否吃饱穿暖,他们自然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诸卿所虑甚是,那么该派何人为好?”杨广皱了皱眉,没让他这个表兄担任此行钦差,他心中多少有些不甘,但却不得不承认卫王杨伦说得有道理。
李渊低下头,悄悄擦了把冷汗。
“陛下,臣推荐冠军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