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5900000012

第12章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下)

(二)

这个故事,从前到后,都不由让人心生感动。聂政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他的高强武功,在他的身上闪耀着低调、从容、自信、果断、良知、道义、感恩等诸多侠义和人性的光芒。蒲松龄曾对《史记刺客列传》作出个人评价,他最佩服的是聂政,最厌恶的是荆柯。说实话,与我心有戚戚焉。

聂政为人至孝,此身虽贱不轻许。作为一个身怀绝技、志向远大的乱世侠客,他为了奉养老母,隐姓埋名,委身于市井之中,靠屠猪贩狗生活,没有怨尤,没有不平,没有慷慨激越,没有击筑长歌,任岁月如流水平淡而过,任光阴若闪电两鬓穿梭。他没有被严仲子的金钱收买,富贵荣华,云烟过眼,平静地过着身为人子,恪尽孝悌的生活。他也没有被所谓的礼贤下士,国士相交所蛊惑,他知道自己的母亲不愿意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状,知道只有自己的尽心服待和陪伴,才是母亲最大的喜悦。

聂政不图富贵,敢将热血报相知。尽管严仲子折节相交,是有着他强烈的个人目的,说穿了,什么礼贤下士、什么千金相赠,就是买你一条命而已。但侠客行走世间,本来就是为知己相酬,一展胸怀,“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他断然不受严仲子的百两黄金,却在母亲离世之后,主动找到严仲子要为他报仇。未取毫厘,却以性命相报,这样的朋友,试问谁不愿倾盖相交?

聂政思量周全,毁面屠肠不为名。他先是拒绝了严仲子“请益其车骑壮士可为足下辅翼者”的提议,为了不出现泄密等意外事件,只身赴韩,独闯龙潭,以一已之力,完成了击杀侠累的义举。在取得目标成功后,他没有选择杀出重围,逃离险境,而是选择了皮面决眼,殒身成仁,为的就是不给亲人留下祸患。我们知道,在战国乱世,死生是为小事,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青史标名姓,留得后人知”是豪杰侠客的最大夙愿。而他,为了姐姐的安全,宁可让自己成为一个无名的刺客,在烈日之下,被曝尸于街头,这又岂是豫让、荆柯之类刺客所能做得到的?真是当得起“纵死侠骨香,不愧世上英”了。

好在聂政的姐姐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她在家乡听说这件事后,不但没有就此隐姓埋名,或者远走他乡躲避祸患,反而不惧刀斧加身的危险来到韩国都认尸,这才成就了弟弟的一场千古英名。

《战国策》评价她说:“乃其姊者,亦烈女也。聂政之所以名施于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音租)醢(音海)之诛,以扬其名也。”聂政的姐姐也是个贞烈的女人,聂政之所以能够扬名当世,遗名青史,就是因为有他的姐姐不畏刀斧加身而挺身相认!

明月悬窗,星空如洗。读到此处,掩卷深思,总觉得有些莫名的惆怅和失落。千百年来,这世上到底有多少英雄豪杰,被那滚滚东去的历史淹没,任岁月钩沉,风霜过往,最后成为天际的一粒尘埃?

如果,那一天聂政仗剑神威,杀出重围,最后消失在无边的夜色,这泛黄的书卷之上,该如何记录下那惊鸿的一瞬?如果,那一天聂嫈泪流满面,悄悄在家乡为聂政点上一柱沉香,却不去韩都阳翟街头与死去的弟弟相认,在这苍茫的世间,又能否留下侠客聂政的身后之名?

(三)

其实,与聂政一同留名千古的,还有一曲《广陵散》。

说起《广陵散》,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想起狂放不羁的稽康,但其实,这首曲子与聂政的关系更大。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它还有一个名子,叫《聂政刺韩王曲》,说的是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讲到这里,历史的记忆就出现了一件比较诡异的事情,几个有名的史籍出现了互相矛盾和自相矛盾的问题。

先说第一个。东汉蔡邕曾经写了一本书叫《琴操》,主要是介绍和解说古琴曲标题的,里面就提到了一首古曲,叫《聂政刺韩王》。在这篇介绍里,聂政成了为父报仇的孝子,他爹是个铸剑师,因为给韩王铸剑不成而被杀,于是聂政立志复仇。据说韩王最大爱好是听琴,于是聂政就打算通过这个爱好弄死他。这时候传说级现象就出现了,豫让的事迹被安在了聂政身上,说他吞炭漆身,易容学琴,终于习得一身好琴艺,天下闻名。韩王听说后就请他去演奏,聂政把匕首藏在琴中(注意,这里又象专诸了),在给韩王演奏时干掉了他。接着也是犁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韩国曝尸悬赏后,也有街头认尸一幕,但不是他姐,是他妈妈,结局一如前者。

在蔡邕这个注解里,最大的问题是只提韩王,而没有说究竟是韩国的哪个君王。而且,因为这是一部琴学专著,有些内容似乎是带有民间传说色彩的,所以倒可以理解为后人把聂政加工成前代刺客的一个综合体,只是附了琴曲之名。

但据《战国策.韩傀相韩》中记载,聂政刺杀韩王则确有其事,而且明确提到,这个韩王就是韩哀侯。在《战国策》这篇文章中,前边的故事都和我们上面讲的都一样,出现分岐在聂政到达韩国之后。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说韩国恰好在东孟举行盛会,韩王和韩傀(侠累?)都在那里。“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于是聂政仗剑直入,冲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是个坏孩子,一看跑不过人家,居然一把抱住了同在台上的韩哀侯,拿他当挡箭牌。结果聂政也没客气,上去就把俩人一块干掉了。其后曝尸等等又尽与前文相同。

这样看来,好象佐证了聂政刺韩王的事实,而受害者就是韩哀侯。

在《史记.刺客列传》的记载中,前前后后,包括众人之间的对话,都与《战国策》中的记载如出一辙,基本就是一个模板出来的,而且在最开始就说道:“濮阳严仲子事韩哀侯,与韩相侠累有卻”,这里也肯定了一点,就是严仲子和侠累确实是在争这个韩哀侯的宠。

但也有唯一的区别,就是《史记》里面偏偏没有提到聂政刺侠累时,也杀了韩王这件事,所写事实与《资治通鉴》相同。按说刺死君王这么大的事儿,只要是有的话,司马迁应该不会抬笔略过吧?

可是最重大的矛盾其实并非是聂政刺没刺死韩王的问题,而是聂政即使再生猛,他也是刺不死韩哀侯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年代,根本就对不上。

《资治通鉴》作为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概念很清晰,聂政刺侠累是周安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397年,这个时候韩国在位的君主是韩取,也就是韩烈侯,他是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接他爹韩景侯的班儿坐上王位的。《史记》在《韩世家》中也佐证了这一点:“列侯三年,聂政杀韩相侠累。”看看,司马迁同学把自己也写糊涂了,在《刺客列传》里还说聂政刺侠累一事是韩哀侯呢,这会儿又变成烈侯三年了。

接着看。韩烈侯共在位13年,直到公元前387年韩文侯韩猷接班,韩文侯又在位10年,这时候韩哀侯才在377年费劲巴拉地登上王位。这样算来,聂政之死比韩哀侯的继位足足早了20年,不知道,这个行刺要通过何种方式方能成功?

那么,《史记》里的韩哀侯又是怎么死的呢?答案:遇刺。“哀侯六年,韩严弑其君哀侯。”刺杀哀侯的是他的臣子韩严(又作韩山坚),那时候什么严仲子、侠累什么的早就作古30多年了。

我们从头再来捋一捋。

《战国策》认为韩傀与严遂同朝为臣,君主是韩哀侯,聂政刺杀韩傀,同时杀掉了韩哀侯;《史记》认为严仲子与侠累同为韩哀侯的宠臣,两人交恶,聂政受命在其府中杀掉了侠累,但没韩哀侯啥事儿,韩哀侯最后是被一个叫韩严的人杀掉的;《资治通鉴》认为严仲子与韩国国相侠累有仇,侠累在自家被聂政所杀,彼时韩国君主应该是韩烈侯。

接下来,《通鉴》在后面还有一则故事提到,周烈王五年(公元前371年),“韩严遂弑哀侯,国人立其子懿侯。”具体解释道:当初,韩哀侯任命韩廆(音伟)为相却宠爱严遂,两人互相仇恨,经常掐架,严遂派人在朝廷行刺韩廆,韩廆逃到韩哀侯怀里,结果两人都被刺客杀掉了。这个时间上的记载与《史记》中韩严(韩山坚)弑韩哀侯的时间重合。

请注意我的用字:《战国策》当中,始终用严遂、韩傀来称呼结怨的两个衰人;《史记》在聂政行刺时始终用严仲子、侠累来称呼两人,在韩世家中写韩哀侯之死时,弑君者为韩严;《资治通鉴》中,聂政行刺时,是严仲子和侠累,在刺韩王时,是严遂和韩廆。三者有细微的分别。

只有一个可以肯定,韩哀侯那个倒霉蛋确实是为了保护大臣被刺客干掉的。千古以降,好象他老兄也是独一份儿了。

结合上面举证分析,那么就会有三种情况:

第一,司马光时间考证有误,聂政刺侠累之事,其实是发生于韩哀侯而非韩烈侯在位期间,且哀侯也死于聂刺剑下,《通鉴》所载的两则故事,其实是一件事;

第二,聂政刺侠累,确是发生在韩哀侯在位期间,但聂政只在侠累家中将其刺死,哀侯之死另有他人所为;

第三,严仲子与严遂其实是两个人,韩傀(或韩廆)跟侠累也不是同一个人,历史出现了惊人的相似,两个姓严的前后相隔二十年,分别在韩烈侯和韩哀侯在位期间找人刺杀韩相,后一个(严遂,即韩严)还顺便弄死了韩哀侯。因为事件过于相似,造成了个别史书的误载。

鉴于《史记》和《战国策》成书较为早,似乎更应该是第一或第二种情况,可蔡邕的《琴操》也成书于汉代,又如何解释聂政的身世呢?而且《史记》本身的自相矛盾已经确认,恐怕连司马迁自己了解释不通这件事了。

可见历史这东西,经过时间的流逝、朝代的更替和文人的修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续续断断,实在是难以说得一清二楚的。

注:关于史书中种种矛盾事件,历来都有很多种解释和争议,在写这篇文字的时候粗略就几个史籍的不同之处做了相关考证。但做了之后,十分后悔,心情十分沉重,因为这实在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既烧脑又费时。想想小弟又非历史研究学者,考证个什么是是非非嘛?这不是闲的吗?所以,今后遇到此类情况,尽量以基本记录为准,咱们最好只讲故事,只谈人生,不管对错,不问真假。至于历史及其背后的真相,还是交给真正研究史学的高人们评说吧。

(四)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爱看武侠小说,尤其喜欢金庸先生的作品。在金庸先生所著的《笑傲江湖》里面,就有一首极为有名的“笑傲江湖曲”。

每每想起刘正风和曲洋这两个良朋挚友,又或者是令狐冲和任盈盈这对江湖璧人,琴箫相和,芝兰同介,龙吟凤鸣,高起低回,都不由得让人心潮如浪,浮想连翩。而在我读关于聂政这段古文字的时候,总感觉金庸先生当年也是受了这首《广陵散》的启发,才会在那部书里加上如是的情节。

千年光阴弹指,世事沧海桑田。就用文天祥所写的那句诗来结束这段文字吧: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同类推荐
  • 我这半辈子的灵异

    我这半辈子的灵异

    一位少年辗转离奇的灵异经历
  • 从小到大的喜欢

    从小到大的喜欢

    主人公从小就暗恋了一个女孩,然后经历了种种坎坷,终于,他和她在一起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 十事汇

    十事汇

    小云爱写字,也爱讲故事,更奢望拍电影。小云有个大毛病,严重的失眠。小云有个小秘密,失眠前的时间文思如泉涌,思维如尿崩,无限的遐想与创作就是在这段时间开始。小云的创作很有原则:吾若与之苟同,世间何来大师。小云的文字,全部按照电影、戏剧的结构,所以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电影。
  • 妈妈说的乡间趣闻

    妈妈说的乡间趣闻

    书中主要写一位妈妈夏日乘凉时,给儿子讲的各种各样的乡间趣闻,故事内容离奇有趣,耐人寻味。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中长篇小说。
  • 不恭笔记

    不恭笔记

    生活尚且如此。你不用说我都会去做,何况我已经在做了。
热门推荐
  • 失眠的梦

    失眠的梦

    从小时候开始,总是被各种各样的梦境所缠绕。痛苦的、悲惨的、开心的、诡异的、甚至是不可描述的,这一切的梦境让我从未真正的安眠过。
  • 重生凤逆天下

    重生凤逆天下

    一个是如同平凡的学霸,但却遭人奴役。一个是几千万宠爱于一身的梦家少主。相同的容貌,姓名。不同的命运。当她变成了她将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 蜜爱成婚,男神带回家

    蜜爱成婚,男神带回家

    一夜荒唐,十亿合同,何言希就这样将自己嫁给了那个初次见面的洛一寒。他曾是传闻中那个不择手段不近女色的冷面总裁,而她却不过是顾家收养的一个下人,当灰姑娘真的嫁给了王子,所有人都在等着她被扫地出门的那一天却不想,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却将她宠上了天。她开心的时候,他陪她一起笑;她不开心的时候,他逗她笑。她胡闹的时候,他随她闹;她犯傻的时候,他陪她一起傻。当众求婚,公开秀恩爱,帮她斗渣男,洛一寒就这样让何言希以为自己要幸福了,却又在她再也离不开自己的时候,亲手逼着她说出了离婚两个字。
  • 地球神时代

    地球神时代

    当世界末日来临当人类无法抵抗当神的时代到来人类是否还是地球霸主或者人类还能否存在
  • 乱世重明记

    乱世重明记

    红木伞上的银铃叮叮作响,世间最美的景色却远远不如老板娘一抹鲜红的裙摆。那如晚霞般的红啊,伴着铃声与旗袍,走进了你的梦。
  • 三流侦探与猫

    三流侦探与猫

    (第一本书!)侦探,猫!本来是没有交集的两种生物,却因为某种原因,使他们人生的道路不知不觉的重合在一起!
  • 武荒乱

    武荒乱

    一掌既出,风起云涌!一剑浪迹天涯,弑神无数!九五之帝,窃笑苍生!九天崩塌陨裂,唯吾独尊!身持灵脉,血瞳寂灭!身行所到之处,灰飞烟灭!
  • 绝脉逆袭:妃倾天下

    绝脉逆袭:妃倾天下

    巫族圣女冷凝遭遇背叛,穿越为天龙大陆皓月国第一世家冷家嫡女...在这大陆,以武为尊,冷凝身为第一世家嫡女,却是绝脉废材,更有传言未婚先休...她立誓,今生不再交付真心,行事果断绝情,却招来各种优秀的美男,魔王,武道少宗主,魔法殿主...究竟谁才是与她一起笑看纵生之人?
  • 武逆风暴

    武逆风暴

    普普通通的山村少年,机缘巧合之下融合了神秘道珠,踏上那瞩目万分的辉煌之路。修行路上经历爱、恨、情、仇。最终,经过种种磨练,踏上那武道巅峰!……行就收藏
  • 一笑倾城:魔妃太撩人

    一笑倾城:魔妃太撩人

    她是魔界遗女,他是人界三皇子。在她落难之时将身受重伤的他救起,一见钟情。半年后再次相遇,初遇时落魄的他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三皇子。经历重重挫折,终于在一起。“秋芷,嫁给我可好?”他拥着怀中美若天仙的他,目光宠溺。“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她妩媚娇羞地依偎在他怀里,一笑倾城。数年之后,待她知道自己的身世,父母死于非命,她执意前往魔界复仇,盗取神器,弑魔帝,占王位。复回人界寻他,可王朝覆灭,他战死沙场。悲痛万千的她回到初遇他的地方,在此修炼。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不料他突然出现在她的视线里,轻声唤她落儿。原来他是天界上仙,因触犯天规被贬下凡历经人世三生,方可重新位列仙班。这一世,她定要好好珍惜这段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