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865900000001

第1章 自 序

《云斋随笔说通鉴》自序

闫石

这本书原本只是我的读书笔记而已。

我从小就很喜欢历史类的东西,多年以来,也曾经零零散散的读了不少。比如《封神演义》、《岳飞传》、《杨家将》、《天龙八部》什么的……什么?您说这些不算史书?好吧,我才不跟你辩论呢。我就是从小喜欢历史的东西嘛,听人家说读小人儿书都算读书呢!

玩笑归玩笑。不过,我总感觉自己读历史缺乏系统性。也就是说,从来没有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上一本大部头的历史文献。比如手边这套《资治通鉴》,在家里的书柜里摆了若干年,偶尔翻上一翻,截一段儿来看热闹,觉得挺有趣,却始终没有从头到尾的认真看上一遍。

后来读曾国藩。看到老曾同志有个观点,就是一本书没读明白,就不要去读下一本书。看了之后,深深的为自己感到羞愧和汗颜:因为我自己的读书习惯,往往就是东读一本儿,西读一本儿;甚至有时候是东读半本儿,西读半本儿,十分的不求甚解。实在太不象话了。

为此,我决定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好好读一本史书。最后我的目标就盯在了这套厚厚的《资治通鉴》上面。而且,这次我的理想是不仅要读,还要读明白。起码来说,读完得有点儿自己的感受吧?

所以,我在下定决心读好书的同时,也决定写好读书笔记,向老曾同志致敬!

大家通过我书中文字的前后对比就可以发现,在最开始的时候,是如假包换的读书笔记,记录的都是对某个小事件、某个具体人的一些感慨、思考、论证。但写着写着,或者应该说是看着看着,我就不自觉的被这弘大而精彩的历史画卷所感染了,仿佛自己也跃马扬鞭走进了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历史场景不断的融合、交汇与沟通。于是,我的文字也越来越长,记录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历史跨度也越来越大,出场人物也越来越众。后四篇文字,字数竟然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以上,历史纵深更长达数百年。

我一向觉得,写东西还是随性一点比较好,因为文字是抒发自己性情的,约束太多,就会让文字失去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我并没有控制自己仍然固定的、刻意的保持某种风格,而是继续边读边写,边写边读。最后,就写成了这样的一本似笔记、若散文、类杂谈,甚至象德云社相声脚本的一个有点儿奇怪的莫名其妙的东西。

我很厉害吧!

尽管如此,毕竟这是涉及到历史的一些文字,跟历史打交道,总要严谨一些的。所以有些问题,也要多多少少解释一下,交待一下来龙去脉,或者作个补充说明也好。

第一,本书坚决不勘定史实。

历史是非常严肃的,但正因如此,历史也是极具争议的。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久远,时代更替,桑田沧海,世事变迁,流传的久了,就难免有些东西不太准确。

而且,历史是由人来书写的,很多时候还是由胜利的人书写的,所以倾向性更再所难免,在具体事件上出现春秋笔墨,以假乱真,也就再正常不过。

对于各种史籍之间的互相矛盾,以及在历史上各执一词的诸家争议,本书没有心情,一概不理。原因有二:其一,历史无法准确论证历史。有些人总喜欢用一本历史书的观点来证明另一本历史书的谬误。这一点让我很奇怪,因为谁也不能证明,你拿来作论据的一本历史书就是正确的,不是吗?既然没有办法能证明你那本书的绝对正确,又何来别的史书上的错误呢?其二,历史考证必须要由专家进行。真正的历史考证是极其浩大而漫长的一个过程,必须由专业人士,采用专业的手段,利用专业的工具,配备专业的素材来进行,这样的结果才更准确和更有说服力。象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还是只读读就好,能读出些感慨,进而琢磨出一些人生道理,已经是很令人喜出望外的事情了。

再者,我写这些东西的初衷,本来也就是对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从自己的眼光、自己的视角来作一个思考和解读。注意,我写的东西重在事件,即事件的过程、原因、发展及结果,从中探寻对我们有启迪的东西。所以,这些事件的真假或者是否曾经发生过,相比起来反倒是在其次了。因为这件事的真假其实并不影响我们对整个事件的体验、判断和评论。

这就好比世上所有的寓言都是假的,但它们讲给我们的道理,永远都是真的。

当然了,在本书中我也没少论证一些事情,这么看来也是比较富有钻研精神的。不过大家可以发现,我所论证的,大多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是史家们所不关心的。这说明什么?说明我这个人还是很有八卦潜力的。比如我考证的刺客聂政到底刺了谁的问题;平原君的待妾究竟是被谁害死的问题;楚幽王到底是考烈王还是春申君或者是李园儿子的问题;小鲜肉鲍革和老奶奶襄公夫人相差多少岁的问题。等等。

我怀着一颗跨越千古星河的拳拳八卦之心,一个人在孤灯之下研究的津津有味儿,但在史家来讲,根本就没啥意义。但是没关系,他们觉得没意义那是他们的事儿,我觉得好玩儿才是最重要的。

咱们大家各玩儿各的,各得其所,挺好的。

第二,本书多引用史书原文。

在我的这本书里面,凡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或者比较关键的内容的,一概附上我所看史书的原文字记载。也许有人会说,其实你根本不用附上原文啊,因为即使没有那些古文,也完全不妨碍我们的阅读。

是的。但我还是认为带上原文更好。为什么呢?

首先,古文真的是很美的、很精炼的、很准确的。如果养成习惯的话,读古文会带给我们另外的一种感受,很特别,也很让人沉醉。那位仁兄说你是喝多了吧,还沉醉,现代人这么忙,哪有功夫之乎者也啊,你那气味比山西老醋味道还浓!我说此言差矣。中国的文字流传千年,菁华内敛。现代语言当然是一种进步,但和现代语言比,古文字就可以称作为一种文化了。文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能不是必须的和不可或缺的,但却是十分高雅和陶冶人性情的。它可以令你更加沉静,更加睿智,更加懦雅,甚至更加有品味。这是一种内在素质和涵养的提升,还是值得我们花上一点时间去研究的。

其次,关于古文的翻译问题,有时候也是很有争议的。同样的一句话,每个人翻译出来都不太相同。这跟每个人的语言习惯、受教育程度、知识面的宽窄等等都有相当大的关系。比如在第十四个篇章里面,燕太子丹在樊於期从秦国来投时跟他师傅说过一句话:“是固丹命卒之时也”,关于这句话有好多种翻译,大家你有你理,我有我理,莫衷一是。象这种遇到争议的情况怎么办?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原话放在那里让大家自己品评。这就是我把原文拉出来的原因,至于引用的古文,您想看就看,不想看就跳过去。

说到翻译同样的文字不同方法,咱们上中学时可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那时候最好的学生和最差的学生翻译的都一样。因为那都是老师教的,一个句子让你怎么译就得怎么译,有标准答案的,错一个字儿都不成,所以才造成千人一面的情况。话说那时节,您要是敢用我这样的后现代句式在高考考场上翻译古文,其结果一准儿是考不上。

所以说区分环境也很重要。这里还有一点,可能我的水平有限,您觉得我翻译的也不好,于是在旁边自己又译了一遍,那也是相当有动手能力,且相当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了。

第三,本书多采用对比读法。

刚开始我是打算只读《通鉴》的内容,也只写《通鉴》里提到的内容,因为咱这本来就叫《云斋随笔说通鉴》嘛,又不是《云斋随笔说史记》、《云斋随笔说春秋》,但是后来发现不成。

一是素材不足。《通鉴》是编年体史书,注重历史的纵向连贯,但在横向上发展的广度不够,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有时候不够丰满。而我们写东西的时候,总是希望素材多一些,既可以选择取舍,又可以从各个角度都能有所展现,这样才能把一件事情分析透彻,把一个人物解说明白。也就是说,在写作时我们坚持唐朝的审美观点,宁可要个胖丫头,不想要个苗条女!因为这样才有的裁量嘛。所以,在我写到中期以后,就决定了以《通鉴》为主线,加入其他同期历史书籍比对的基本写法。按照我所设想的,简单说来,就是写战国、秦汉时期要比对《战国策》、《史记》等书籍,写三国两晋时期就要比对《三国志》、《晋书》等书籍,尽量让瘦美女一点点丰满起来。

二是本人想开了。有那么一天,我在头疼了几个小时以后,忽然就大彻大悟了。嗨,什么《读通鉴》、《读史记》、《读春秋》的,说来说去,还不都是我在读?我写的东西,又不是什么高深的学术论文,又不需要拿诺贝尔奖,搞那么严肃干嘛?既然不用太严肃,我就算把这本儿书写成一个大杂烩儿,弄成一锅热气腾腾的东北大炖菜,估计城管也不能来抓我吧!

再说了,咱从自己眼中看历史、寻真相、找哲理,管他史料来自哪里,只要能配合故事的发展和文字的表述,就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用。这里只有一条很关键,只要那些史料不是我编的就行呗。

第四,本书尽量不盖棺定论。

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尽量把握两条原则:

一是尽量不去考虑它的实际意义。有人说写东西一定要有中心思想,要有明确的主旨和含义,我说这是咱们语文老师说的,对象是正在上学的小学生们。这个要求本身没错,没错在学生这个特定的群体必须要这样写。但这个要求不全对,不全对在它不具备广泛性和普遍性。到我们到现在这个年龄和社会阅历阶段,读东西的时候是有自己的观点和倾向性的,已经不需要作者再循循善诱,或者用什么标榜性的东西来引导我们了。而且有意义的东西也不一定都必须用文字表述出来,写在纸面上,或者口号化,与其那样,看我写的历史书绝对不如去看心灵鸡汤。但我也提醒大家一句,鸡汤补大了也不好,还是悠着点。

二是尽量的不下一些武断的结论。这是因为历史毕竟是历史,并且我本人对历史掌握的并不全面,我认为是对的,它却可能是错的;我非常瞧不起的一个人,很可能他在真实的历史里是极其伟大和卓越的。包括我本人的思想,也会有自己的流俗、偏激、刻薄、片面、无聊之处,怎么可以就因为是自己写的文字,就想当然的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呢?因此在本书里,我即使有自己的观点,也是尽量用一种中立语言叙述的,并且重点说明是我认为、我感觉、我相信、我希望,如此而已。

当然,我也说过是尽量啦。人嘛,但凡是个人,就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也会有自己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就象同样看见对面花枝招展的走来一个美女,还有人认为好看,有人认为难看,有人啥都看不着呢。觉得不一样就会不自觉的表露,一点点个人意见和想法,在整个几十万字的文章里还是避免不了的。请大家不必苛求。

另外,在开始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曾打算在每一篇文字的结尾都用一首自己作的诗。这想法好美丽啊!可惜咱没那么高的水平。好多的古体诗写下来,会死很多脑细胞的!最后我想了一个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在每一篇文字的开头,都用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这就很好嘛,比写诗容易了很多,而且活化了表现形式,容我给自己点个赞。

2016年春节刚过的时候,我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弟弟闫旭同学在微信里发了一首诗。当时有个微信帖子传遍大江南北,题目叫“三天吸引万人续作,高呼国人诗性未死”,其实就是让大家用韦应物一首诗的结尾两句作开头,再创作一首新诗。我那有才的老弟跟着写了一首:“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浅笑携花影,清樽邀月魂。放浪随心性,猖狂纵此身。醉梦乾坤里,笑看天下人。”

作为向来爱凑热闹的我来说,面对此情此景岂能一言不发,冷眼作壁上观?所以俺也赋诗一首以和吾弟。那么,顺便就将该诗作为此序文的结尾吧: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醒时云有迹,醉后雨无痕。东游思蓬莱,西行梦昆仑。明日歌天下,浮名四海存。

是为序。

2016年4月15日

同类推荐
  • 怎样舍,怎样得

    怎样舍,怎样得

    舍得舍得,人这一辈子应该学会舍得。舍得二字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智慧,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两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能够达到如斯境界,一个是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一个是哲学的民族——日耳曼民族。舍得,有舍必有得。本书并不是要读者按照圣经的教义那样——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相反,本书要告诉读者的是,不是任何舍都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在作出决定前,务必三思,毕竟时间一去不复返。本书不可能为你提供一个万能的公式,让你简简单单就成功。若成功真的这么简单,那写这本书的我不早就成功了——本书要告诉你一个事实,你这一辈子都很难成功。只有明白这个事实,你才会真正的舍,才有可能得,才会真正的快乐。
  • 幽默三国传

    幽默三国传

    故事发生在未来的2048年,高达模型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一群热爱高达的青年们创建了个战队,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
  • 每个人的青春

    每个人的青春

    文笔不好,但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记录青春,记录每个人的青春,然后怀念早已跟我拜拜的青春。?
  • 思想的尽头

    思想的尽头

    看的见的是科学,看不见的也是科学,一切我们所忽略的理所应当事,更是更高等的科学,为什么人的眼睛能一眼看到太阳月亮上,这比光速还快的设计是谁发明的?
  • 给我一次如果的机会

    给我一次如果的机会

    本书分为几篇中短篇小说,内容虐恋,文字优美,使人欲罢不能,为主人公惋惜,为主人公庆幸。使读者可以使自己以更饱满的生活态度去处世,去恋爱。去怀旧,去绵恋如果能给我一次如果的机会,我会不会选择认识你,选择爱上你,选择你,如果再给我一次可以如果的机会,我会说是或者不是另外,祝愿在深夜大雨磅礴之时,你没有雨伞也没有屋檐;在深夜蜷缩房里的某个角落之时,你没有香烟也没有啤酒;愿你孤苦无依,终究青春也负,偶然转身,可见你想念之人亲切的挽着另一位异性的胳膊如果再给你一次可以如果的机会,你是否愿意依旧荒唐,如果在给你一次的如果的机会,你是否愿意依旧疯狂,是否愿意依旧如故
热门推荐
  • 转角的相遇

    转角的相遇

    他倒在了寒冷的雪地上,再也起不来,再也回不去了,,,只是流着痛苦的泪水,
  • 傲绝苍然

    傲绝苍然

    当人类将自然法则打破,新的物种开始替代,更强大,更理性。当然,人类的劣性根永不会变,他们普遍贪婪,无情,只有改变,才能求存。这是一场自然的净化,也是一次人类的进化……
  • 拳变馀闻

    拳变馀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诗缘记

    诗缘记

    一夜之间,噩梦般的袭杀降临诗家。年幼的诗缘靠着复仇的意志坚强的苟活,是行尸走肉?还是复仇的心魔?,生和死,善与恶,皆为人之所嚷,从无到有,从生到灭,唯天道恒在,反复循环。面对强者,唯有握剑不惧,汝剑指苍天,嘶问无用,人如又何掌握生死常态?唯以修真争权。
  • 千里追妻:邪王快走开

    千里追妻:邪王快走开

    21世纪金牌女杀手被人杀害,转世异界,将掀起怎样的波澜?废材?神帝都打不过的是废材?你把神帝当啥了?什么?说姐没钱没神器?看姐用神器砸死你!哈!在我面前炫耀兽宠!朱雀!青龙!白虎!玄武!把他给我阉了!剩下的,你们随意!美男钱财滚滚来!唉?怎么还有一个赶不走的呢?“快点滚……”“哎呦~别这样啊!人家这辈子就粘上你了。”某男极其不要脸的说。且看这对欢喜冤家如何把大陆搅得鸡飞狗跳!
  • 再逢春

    再逢春

    一觉醒来后,陶逢春得知几件事:一、她很赶时髦的魂穿了;二、她的身份是家中庶女;三、她的前身是自杀未遂;四、她的未婚夫是个傻子;五、一个月后就是成亲日;陶逢春托腮望天:天好蓝,云好白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神策

    成神策

    背景:地球2013年后一万年的宇宙世界(不会出现地球)。宇宙科技进入鼎盛阶段。社会安静,较为和平。主流战斗职业:武学师、机甲掌控者。人物:剑云、伊莱斯、佩雷利等等。故事内容:剑云主角剑云,生活在诺兰星中。是个平凡的市民,因为一次宇宙的意外,踏上了逃亡之路,遇到了能量生命伊莱斯后,被其定为全宇宙最最最神秘莫测的职业——宇宙代言者作者资料:冰有热度,男,初三学生,在毕业学期时(三月份开始)此小说一周更新一章。待到中考完毕才会恢复更新,谢谢。ps:小说题目和文章只有一点点关系,也可以说是主角成神的经历……ps2:此文章为慢热型,前期可能啰嗦,但是都是紧扣剧情,不喜者勿入。
  • 宠溺无限:我的公主

    宠溺无限:我的公主

    她,成绩优异,一开学没多久就被学校选作交换生来到了另一个她爱的国度。但在这一所学校的短短时间里,她却与他相识,相恋……来到这个国度也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没敢实现的梦想,既然有机会去,为何不闯一闯?当再次相见——他温和的笑着“你可舍得回来了?”
  • 福建通志列传选

    福建通志列传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