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75200000052

第52章 随文小记(一)桂林的绵雨树香

‘打了春,别欢喜,还有四十天冷天气’,虽然立春已经有些日子了,但天气回暖并不像想象中那样来的痛快。这春耕大作和万物复苏,仍是在残存的寒冬中执意前行。

我停在街头的那家老店前,轻轻推门走了进去。老板见我微缩着身子,便友善的笑了笑,照旧端上一碗热气蒸腾的馄饨来驱驱寒气。馄饨的酱料中散着淡淡的桂花气息,再次勾起了我的思绪。

桂林的二月还在雨季,大抵也是这般的冷,又或者有过之而无不及。无不及,在于冷的让人不得与南国二字相联系;有过之,则是那般冷绝非靠添衣入户所能抵御。但凡长期居住在这里,或是曾经经历过这里的雨季,都会对这寒冷中的薄雨留下深刻难忘的记忆。

这薄雨若是生在江南,应会化身为举着油纸伞、脚踏青石板的窈窕淑女,伴着柳垂江边、花满枝头的衬景,身后还隐约传来三弦和琵琶声中的吴音。如此相貌,又会有多少人沉迷其中,赞不绝口。

然而,这雨终究是生在了桂林。同样的水雾朦胧,同样的连绵不绝,却换不来江南二月烟雨的名诗佳句,只得让位于桂林的山和水,隐退其后。倘若只是隐退,倒是也能静心做一位修身的贤者,可偏偏脱不开人们抱怨的说辞。是啊,这原本无根纯净的雨水,竟也做了寒冷的帮凶,钻进了人们的衣物里,渗在了墙面和地板上,将立春后还不曾长成的暖意,驱赶的无影无踪。

但这并非是薄雨的本意,你若在木龙湖边遇见了她,便知道她也曾轻抚古宋城上的青苔绿衣;你若在靖江王城遇见了她,便知道她也曾沐浴黄墙深宅的南天一柱;你若在白龙山脚遇见了她,便知道她也曾营造如超凡尘的南溪新雾;你若在遇龙河中遇见了她,便知道她也曾陪伴渔翁鸬鹚和毛竹轻筏。这桂林女子的恬静,不同于江南女子那般妖娆,这便是宝贵之处。

细心体会,她只为滋润群山上的青林翠木,经营山景呈现到世人眼前,却又隐与山间,不争只言片语的褒奖;她只为孕育秀峰旁的清流细水,轻敲水面激起了无限活力,却又不惊不扰,只求青罗玉带的透彻。敢问若没有这薄雨的润养,点缀市区的群山又怎能生出葱郁的绿,环绕城郭的江河又怎能晶莹且不停息。自始至终不忘初心,又看淡世人的评头论足,这便是高风亮节。

而同样使人敬佩的,还有桂林的桂树。

漫步桂林的街头巷尾,或是驻足房前屋后,仿佛处处都能见到桂树的繁茂。桂树与‘桂林’二字的相互照应,使人禁不住要称赞这种形神合一。

可无论是从《山海经》,还是到《南越列传》,书中的八桂也好,桂林也罢,仿佛都与当下的桂林没有严谨的等同关系。直到洪武五年静江府易名桂林府,这里才真正意义上被称之为桂林。但仿佛自嫦娥种树移山,桂树便在这里扎下了根。如此看来,并非是桂树应景了‘桂林’二字,而是桂林依从了桂树。

然而,这桂树既没有水边榕树独木成林的霸气,也没有山中银杏似海似洋的宏伟,仅是看似不经意的随心散布,又怎能赢得这座静美如画的城市。

不耐干旱瘠薄、偏居西南一隅,这自然不能成为桂树攻城的资本;树冠平凡朴素、花头繁小如星,这也不会是桂树得以冠名的噱头。倘若非要找出一个缘由来支撑实际,怕是只能用“有风香十里,无风十里香”这句话来回应了。

细品这话,大概是有三层意思。一是无风十里香,说明这桂树是有香气可散的;二是有风香十里,说明这桂树能够依风而为;三是从整个句子来看,不管有风或是无风,桂树始终都在执着的坚持。这样看来,桂树的当下绝非偶然,而是在偶然的时间里出现了必然的结果。这倾城,理所应当。

还记得大学某年,我曾经独自一人走在雁中路上,那时的路基才刚刚修好,两旁的照明也才架设,紧张的施工场景,怎样都不会让人产生散心养神的想法。可不知走了多远,突然一阵桂香迎面扑来,驻足环顾四周,最终也未能发现桂香的源头。那时的复杂感触,是蒙圈和惊喜相交错,得之有幸和失之可惜相交融。那阵桂香来的急,散的也快,但余味绕梁三日,久久不能从心头消失。这倾心,推心之感。

其实,“低调做事、不争功名,始终如一、淡然处世”的要求并没有高不可攀,平凡的生活总能给人带来惊喜,平凡的日子也能够平静人们的内心。但人们经常忙于赶路而不得驻足,忽视了擦肩而过,又容易忘掉赶路是为了什么,甚至忘却了自己。要在红尘四合的闹市里寻得平凡而不迷失,或许就需要时常停一停、想一想。可能是短暂的发呆,可能是安静的思考,可能是一个深呼吸,可能是一杯清水和一本好书,也可能只是安静的吃上一碗馄饨,便能够有点感悟、有点收获,甚至回首望见真正的自我。

也正是依靠“低调做事、不争功名,始终如一、淡然处世”的心态,很多人才在平凡的日子里活出了不平凡,才在喧闹的红尘中把握前进方向。不论顺势还是逆势,都要像桂林的薄雨和桂树,自始而终,直到寻得通向成功的道路。

老板见我手中的碗已经见了底,又见我放松的舒展了身子,朴实一笑,走上前聊两句家常。我并非寒暄的回应着,也不忘真诚夸奖那碗为我驱赶寒意的馄饨。待整理身上的衣服,我又推门回到了街上,街上的温度依旧未变,但我此时的心情和感受已经大不同于刚才。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内德·兰塞姆的这句话很中肯。但可惜时光不可以倒流,伟人也只是靠勤于自省而走向成功。

同类推荐
  • 大都市之魔术师

    大都市之魔术师

    各种各样的魔术,这是一个魔术师的世界。一个冰心的少年,一个神奇的世界,一段另类的传奇成长。
  • 那些年青春不再

    那些年青春不再

    你们这群废物,你们简直就是学校的败类,社会的毒瘤,家里的蛀虫。因为当年老师的话,晨风背负了太多,错过了太多。
  • 鸿蒙传人在世俗

    鸿蒙传人在世俗

    一次奇遇,让李文林得到了鸿蒙真祖的传承。出山之后李文林想着要好好体验下不多的凡人生活......,美女、隐世修真者、古武世家、异能者,治病,疗伤,卖丹药,如何建立自己的王朝、商业帝国,收小弟.敬请大家支持!
  • 归来的王者

    归来的王者

    因为中考失利被迫来到龙兴高中的熊恭民,却身怀上古王者炎皇的血脉传承,并带着地球重返王者之路,开拓宇宙疆土
  • 住在我隔壁的那个女孩

    住在我隔壁的那个女孩

    只想写一个小人物在都市打拼的故事;只想写一个非帅哥和美女谈恋爱的故事;只想写一个安静温馨的故事;只想写一个大家看了能够微微一笑的故事。我还是一个新手,写的不好,大家有意见,请留言,谢谢。
热门推荐
  • 总裁前夫说爱我

    总裁前夫说爱我

    她从未想过自己跟他重逢会是在这种情况下,也没有想过,他居然有一天会用那么宠溺的眼神看着另外一个女人,那种眼神,从来没在自己身上出现过?
  • 千金宠夫,砸到天价老公

    千金宠夫,砸到天价老公

    一家神奇的婚姻介绍所,一颗神奇的石榴,陆安邦被一个奇葩的女人拿着一颗神奇的石榴砸中!!!夏雅是夏氏集团的千金,有才,有貌,更有财!更有女人一到二十五岁就会变成高龄产妇的奇葩想法,眼看二十四岁生日已过,她的愿望就是结婚,生宝宝,,,,,,,,机缘巧合,一颗石榴砸到钻石黄金汉!有时候,缘份就是这么奇妙!
  • 时光许我一个他

    时光许我一个他

    【忧伤小清新,新风来袭】任凭风吹也无法忘记你的名字。但,离开你之后,我慢慢忘却了你,也慢慢忘却了自己……那一年,是我忘却了你,还是你丢了我……后来的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你非良人,我,亦非佳人。
  • 异界传道师

    异界传道师

    简述一位修真者在异界的历程,带着史上最牛逼的两件神器,开创一个属于东方的传奇故事!修真与斗气、魔法、光明法术的碰撞!看主角如何逍遥于异界!
  • 魔法少女复仇之路

    魔法少女复仇之路

    从小有魔法的我被别人误会成怪物,被赶出家门。长大后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所以人都宠爱我,可没人知道这背后的心酸。以前的家人现在不认识我,把我当做是一个财神女,并不知道我就是当年那个被赶出家门的女孩,把我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想尽一切办法讨好我。当他们知道我就是那个女孩会怎样呢……之后,我遇到了一个男孩,他……
  • 无痕之星:人族公主太妖娆

    无痕之星:人族公主太妖娆

    她,是21世纪大名鼎鼎的特工,意外穿越,穿到了人族懦弱的嫡公主身上。再睁眼,她,已不是她!亲生父亲厌恶,继母庶姐陷害?没事儿,你伤我一尺,我还你十丈!哟,你有魔兽你很牛?一群上古神兽砸死你!什么?你是炼药师?抱歉,分分钟一大把神级丹药秒杀你!某女以为,自己会一辈子这么肆意妄为下去,直到,碰上了他!他,是夜之帝王,世间万物都引不起他的留恋,却唯独在一个没心没肺的小女人身上失了心。一见倾心,二见钟情,第三见,偷了个吻,从此致身于追娘子的伟大事业。某女表示,自己真的什么都没做。天天在后面喊着自己偷了他的心的妖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自己很无辜好不好!不过,看在你长得这么帅的份上,自己就考虑考虑吧!
  • 转眼间我已看不到夕阳

    转眼间我已看不到夕阳

    我怕黑,所以至今不能习惯没有你的黑夜,18岁的青春,友情,爱情,纠缠万分。我叫林夕,他叫汤东阳,12岁,我们初识,15岁,我们走失,18岁,我们重逢,19岁,我们纠缠,21岁,我们失去,这是只属于我们的疼痛故事,以悼念我们已逝去的青春。
  • 杀戮之戮神

    杀戮之戮神

    生于官宦世家的李嫣然被神秘老人订下了娃娃亲,又会遇到怎样的波澜起伏
  • 爱神出没请小心

    爱神出没请小心

    高高在上的四大家族、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陪在身边的人儿,会是自己的归宿吗?当爱变成了恨,我们又该如何?爱情真的有那么顺利吗?
  • 幽梦影

    幽梦影

    《幽梦影》是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著的随笔体格言小品文集。其内容丰富,文笔优雅洒脱。天上地下、行云雨露、花鸟草木、湖光山色,看似信手拈来,娓娓侃谈,实则深蕴理趣,令人遐思。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即得到清初120余位大学者和艺术家的赞赏和评点,影响极大,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