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98900000003

第3章 金佛招来僧来盗 多亏菩萨起死生

3、金佛招来僧来盗多亏菩萨起死生

唐僧三藏法师西天取经之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他也不往西天常住,而是留在人间游历讲经宣扬佛法,规劝人心向善,离开拘谨的名利场,没有争,没有抢,没有那种压抑的热闹,平静,自由,没有那么多不想做的事,没有那么多不想应的应酬,做想做的事,这也许是一种幸福,一种解脱向往的幸福,能找到这种幸福的出处容易,走向这种幸福之处并非容易,神仙如此,人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一日,看看红日西斜,天色近晚时再寻住处就难了,三藏法师不由得加紧了脚步一路急急行去。三藏法师行至一个大户人家门前停住脚步,门前冷冷清清,真的是门可罗雀,唯见门前两座石狮依旧,不见宾客往来,三藏法师甚为诧异,推开红漆大门望去,那么大的院子里,几进几出的大院,竟无人声,脚步也很少有,按道理说这种钟鸣鼎食的人家,是不会如此清冷的,究竟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发生了什么大事才如此冷清呢?这个院子的主人呢?那么多的仆人呢?哪里去了?怎么连个看门的仆人也没有呢?看看那一排排大小房屋,又是那么完整无缺不曾遭到过半丝的破坏,三藏法师就更加的狐疑了。不对,这里肯定发生过什么大事!三藏法师往前迈去,但见花草有些荒芜,那花匠是有些日子没有来看护了,青砖砌墙,红瓦盖顶,条石铺路,绿树匝阴,不相宜的树叶飘落一地,鸟儿枝头声声叫,越发显得其中的富足与冷清的不对称。

三藏法师缓缓走去,不见鸡犬鸣,唯有鸟唱声,院深不知处,阁楼空虚度,行过三层不见人在,往前行至正房前才见一老妪穿锦裹锻,在那手拿一把扫帚在那扫地呢,走近才看到这老人银发满头,面色白晰,穿着虽是半旧,眼看这人也是不俗,不是这宅院的主人也不会是普通人家能比的人物,这老人低头弯腰扫地,抬起头来却也吃了一惊,片刻醒过神来,问道:高僧,从何处来啊?三藏法师答道:贫僧是云游僧人,想借住一宿明早赶路。老人道:好说,好说,请吧!老人停住手中,请三藏法师前往厅堂中坐,沏茶倒水:老身平生最敬仰的是佛,平日子里烧香拜佛,吃斋念经从未断过。三藏打量着,厅堂中靠墙正中摆放着一尊金佛,金光闪闪。老人道:这佛是老身最后的家底,纯金请名匠浇制而成。老爷在日嫌老身敬佛,嫌老身敬佛花费过多,不过是捐些香油钱给寺中,多有布施僧众罢了,老爷过世后老身就越发的敬佛,把土地捐了给寺中,仆人遣散了,每年省些花销,一心一意敬佛,儿媳过不了这清贫的日子就搬出去自住过活去了。你看这么大的院子啊,只剩下老身一个人了。老身身子骨硬朗全托佛祖保佑,有眼井打些水吃,还有些琐碎银子买米就够了,我还想着把这宅院卖了,老身到老用度也是用不完了。听得三藏法师心中暗暗吃惊,想不到有如此敬佛之人。老人做些斋饭端了上来,三藏法师腹中正饥,接过来道声扰,念声佛就吃了下去。饭后老人和三藏法师谈经论佛,言谈甚欢,约定明起沐浴更衣诵经。

当夜老人和三藏法师言谈之后,老人给三藏法师收拾了一个房间给他住,然后各自休息进入梦乡。

却说这天夜里出了大事。

当夜三更时分,门被人撞开,有两个蒙面人闯了进来,径直奔向金身佛像抢了去回身就走,老人听得声响,急急起来,正碰到歹徒抢金佛,伸手就往回夺,蒙面人哪里肯放手?举手就打,无奈老人死死抱住金佛不肯撒手,蒙面人起急,用手一推,老人撞在地上昏迷过去,蒙面人抢过金佛急急逃去,此时三藏法师已经醒来,赶忙追去,只扯下蒙面人的蒙面头巾,哪里追得上?

三藏法师回转回来,老人已经断了气。至此也只能天亮报官了。

好不容易等到天亮,三藏法师启程前往衙门报官,擂得鼓响已罢,县官升坐大堂,师爷坐在一旁,捕头并众衙役齐声威武!-------,站列两侧,让人好生畏惧!县官在“明镜高悬”前大声喝道:传原告上来!众衙役狐假虎威道:传原告上来!那里三藏法师怯生生的上得堂来,左右喝道:跪下!三藏法师哪里肯跪?回道:我是当朝皇帝亲封御弟玄奘三藏法师,哪里能下跪?县官喝道:管你金弟玉弟?除了皇帝老子谁来了见了本官都要下跪!跪下回话!那左右喝道:跪下回话!不得已三藏法师跪下回道:回老爷,贫僧昨晚借住城南一人家,夜里来了歹徒把那家的金佛抢去,那家老夫人见金佛被抢就去夺回来,不料被那歹徒推倒撞在地上撞死了,请求老爷缉拿凶手给死者伸冤!县官问道:你可看清凶徒面目?三藏:不曾,贫僧只扯得那蒙面歹徒的面巾在此!县官道:呈上堂来!三藏法师腰间掏出面巾来,有衙役接过来呈上堂去。县官看罢,作为证物有师爷记录下来,交给仵作保管。县官又问了些话,命:班头何在?那班头出班来应声:在!县官:命你带人并仵作一并随本官去城南,勘验此案!破得案来本官有赏!众人随县官一同城南去了。

到得现场,众人一顿忙活,有仵作验尸,捕头带手下去查问百姓,一顿忙活后将老人用棺材先盛殓起来,回到县衙门。

回到县衙县官重新升堂审理此案,县官喝道:带证人上来!三藏法师被带了上来,再加原来细细陈述了一遍,班头禀道:大人!那个头巾有人认得是城南金佛寺监寺辛怀和尚所有!县官:带证人上来查问!证人被带了上来,上来就是一顿头磕,县官喝问:下跪何人?那人又是一顿头磕:回大人,小的姓张名三。县官:哪里人氏?家住何方?张三:小的祖辈是本地人氏,家住在城南。县官:本县问你,本案有一头巾乃是蒙面人行凶所用,你可认得是何人所有?张三:回大人,这头巾是城南金佛寺辛怀和尚所有。县官:何以认得?和尚又哪来的头巾?张三:那辛怀和尚常爱乔装出游,小的也常爱呼朋唤友饮酒出游,和那辛怀和尚多有相逢,因此认得。县官:认得准吗?张三:小的不敢撒谎。县官:录下口供画押。师爷递过口供那张三在上面画押已毕,县官:你下去吧,不得远离,听候传唤。张三:是。退了下去。县官:传那辛怀尚

班头捕快不多时把辛怀和尚带到大堂,县官把惊堂木“啪”的一拍:大胆狂徒,亏你是个出家人!昨夜如何犯案速速如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堂下衙役齐声:威武……你看那辛怀和尚浑身横肉,兔眉鼠目,佛衣包裹之下端的不是什么好人。世间信教之人,行不义者不比俗人少,不过是倚教之名混日子罢了。可恨那些愚蠢之人捏造出那么多让人崇拜之物来,愚弄众人。那辛怀和尚不慌不忙,跪下:回大人,昨夜贫僧不曾做些什么,只是数落一下寺中众人捐献的善银,五百两银子给我佛再造金身,大人仔细想想,说罢挤眉弄眼。看官,这是话里有话,什么给我佛再造金身,什么五百两善银?通通是假。这是辛怀和尚抢金佛行凶之后,怕官府追查,当夜送予县官五百两银,不过是给县官提个醒,你收了我五百两银子,也是犯法的事,我有罪你没有罪吗?不怕我供出你吗?县官如何不知?惊堂木一拍:大胆狂徒,休要抵赖!有谁可以作证?可知杖下无情?辛怀和尚:大人,有本寺丛凡和尚可以作证。噫,昨夜正是这两个和尚黑夜蒙面抢金佛行凶,他却把他提出来作证!这县官如何不肯?立刻命班头:传那丛凡和尚。

不多时丛凡和尚也带了上来,跪下磕头,县官:下跪何人?丛凡和尚:小的是金佛寺僧人,法号丛凡。县官:本官问你,昨夜你在哪里?做何事情?丛凡和尚:昨夜和辛怀师兄数那五百两善银请大人明察!县官呵呵冷笑:你们两个是串供吧?两个和尚急忙磕头:大人,不敢,不敢。县官将那头巾抛了下去,罪证在此还想抵赖,还不从实招来?辛怀和尚:回大人,小的头巾在一个月前就丢失了,冤枉啊,大人。县官:是本县捡去了不成?惊堂木一拍:大胆狂徒,从实招来,大刑侍候。左右衙役就要动刑具,吓得辛怀和尚面如死灰:大人,小的头巾丢后有人告诉我,是一个云游僧人捡了去小的不敢说谎,可哪里去寻那云游僧人?县官:传那云游僧人三藏法师上堂。三藏法师上得堂来,辛怀和尚如何不认得?这下可捡了救命稻草,他紧爬两步:大人,就是他!县官勃然大怒:大胆狂徒,拉下去重打五十大板!左右衙役如何不听?把三藏法师拉下去就是五十大板,满堂只听板子响,噼噼啪啪,那心善的胆小的,都扭过脸去了,不忍观看,板子打完了,再看三藏法师,法衣有损,人无事。这是怎么回事,三藏法师是成佛之人,板子奈何不得,这下气坏了堂上县官,就等着一顿板子打个半死不活的一画押这桩命案就了结了,不成想板子就像打在铁人身上,他气急之下手指着法师:你这个妖人!给我先押入大牢,等候再审。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外面有人喊道:巡抚大人到!县官整衣就要出迎,那巡抚大人就到了大堂之上,县官哪里敢坐?把正中位让予巡抚大人坐,自己早有人搬把椅子坐在侧面旁边,巡抚大人大喝一声:这案子本巡抚来审吧!啪的一拍惊堂木,辛怀和尚是你伙同丛凡抢金佛致人死亡,然后怕事情败露贿赂县官五百两银子是不是?你的头巾本是装作俗人寻花问柳的,那夜行凶蒙面被三藏法师扯下,幸好不曾露出真面目,在大堂之上污陷栽赃给三藏法师,想自己脱身,这个县官收了银子就依了你,是不是?那心怀和尚心知这下坏了,来了下瞒不过的神仙,他嘴上还硬呢:何人为证?巡抚:土地为证。土地现身。大堂之上一尊土地真的就现身了,这下子县官并众衙役就又惊又服,辛怀并丛凡和尚抵赖不过当堂供出真相。服案画押之后,再看县官面如死灰,腿似筛糠,巡抚喝道:执法犯法枉为父母官,你还不服法吗?那县官跪倒在大堂上,自己摘下乌纱帽:大人,我收了心坏,心坏,辛怀和尚五百两银子,我有罪,我有罪。众衙役听得县官辛怀,心坏咬字不清就想笑,平日受他气,狗官你也有今日?巡抚:师爷,给他录口供。当堂录下口供画押。把这三个犯人押入大牢交由知府判罪。仵作,把死者抬过来,我有灵丹妙药可以起死回生。有衙役帮着抬过来,打开白布,巡抚从怀里掏出一朵花来,抖抖将花上露水滴入死者口中。少顷,口中有动,老人就活了过来,坐起来:我这是在哪里啊?快追呀,有人抢我的金佛。众人:你早死了,是巡抚菩萨把你起死回生。老人就要下地跪谢,巡抚拉住:老人家,拜佛有心足矣,不能太过,家人生活要紧,行些善比烧香面佛强多了,我也不是什么巡抚,你来看真正的巡抚在那里。众人循着手指方向望去,果真如此,簇簇拥拥一干人来了,真的巡抚来了。回首再看,观音菩萨偕惠岸使者升于半空,众人跪拜于地,观音菩萨道:三藏法师,西方有新经,如何不去取?三藏法师:取,我去取,谢菩萨点化。

瞒过世人眼

瞒不过土地仙

不怕百日作事端

就怕一朝来结算

欲知结局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同类推荐
  • 卢修斯

    卢修斯

    有人曾经问我:“你为什么愿意忍受上千年的孤独?”“为了回去找她。”我说道。`“那你会死吗?”“会的,很久以后,或者很久之前。”
  • 元素大战

    元素大战

    穿越者横行各个世界,这次你到我这,是龙就缠着,是虎就趴着!元素世界,元素竞争,战事画满,大陆历史,假装和平,终会拆穿。
  • 染之魂

    染之魂

    记忆消逝后只余魂体的染,面对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到底何去何从?天道、人道、畜生道、阿修罗道、饿鬼道、地狱道,以及空间缝隙中的冥界,又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且看暂时还是魂,但以成为英雄为兴趣,并为之努力的染,为您揭开不一样的冒险故事!若有反馈与建议,可加qq群138629075讨论。
  • 圣虹传说:梅赞达的召唤

    圣虹传说:梅赞达的召唤

    不想改变,故不断逃跑。最后却站在所有阴谋与斗争的终点,无路可退。忘记自己曾对谁许下誓言,千呼万唤中,终于睁开双眼。一切幸福已被击碎,然而命运无法逃脱。王座之前,她之身后,你何去何从?
  • 空域战歌

    空域战歌

    在世界的另一端,存在着一个以家族赛为舞台的世界,当一个人出生在此时,都伴随一把神器,神器为内心力量的体现,那里也有魔法。当一个不出名的家族“矢音”即将解散时。神秘少年-辉夜的登场,拯救这个家族以及这个世界的命运
热门推荐
  • 冷冽的女子

    冷冽的女子

    雪凌心因为在二十一世纪被男友欺骗所以发誓再也不相信爱情,可最后冷殇晨的介入让她改变了,最后他们会怎么样呢?敬请期待
  • 青春旅程

    青春旅程

    一栋房子,一件衣服,一首唱不完的歌;一辆单车,一个背包,一个耐人寻味故事;一本书,一段路,一段回味的青春;一座城市,一个人,一个抹不去的伤疤,这也许就是成长的烦恼吧
  • 鬼灵复苏

    鬼灵复苏

    世界第一杀手组织破晓当家人龙御天因病去世,因女友玉玲珑强烈的不舍和痴迷的执念,用防腐方法将尸体保存,龙御天去世三年依旧无法安心转生轮回,而自己也无法割舍对挚爱玉玲珑浓烈的爱与思念,三月三那天他逆天而行,强行将灵魂附于自己即将腐烂的身体上,从而发生的一系列奇幻,奇异,惊险,悬疑,刺激的漫长故事......女主:我们现在就很好,你若消失,我们会更好我只知道我要守护的东西,任何人不可以强夺,哼!一念天堂,成不了佛,我就成魔,至于一念地狱嘛,如果注定要下,我也不会惧怕!不管上天入地,我都要与他不离不弃注:本故事纯属虚构本人不喜欢拘泥,所以喜欢的朋友请多支持,不喜欢的朋友请绕道,特别谢谢。
  • 逍遥至尊

    逍遥至尊

    重生异界的龙飞,竟然化身为龙,那作为龙的传人,龙飞绝对不能给龙丢脸,于是龙飞左手神龙诀,右手九变玄功,头顶炼妖壶霸气的宣布:“妹子,是我的,萝莉,那先养养,以后也是我的,是我的,都是我的。”龙飞开始了称霸异界,逍遥天地的旅程。
  • 星宇奇迹

    星宇奇迹

    他是恶魔,而我,是天使。我们不应该会有爱情,就像那个无法拥抱的恋人的诅咒一样,可,我却…爱上了他。他要杀她,她能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对她的恨意与杀意。她说…“即使他有多恨我,我也没有办法做到不管他,对不起,我必须,守护他”最虐心的爱恋是你伤害了我以后,我还能保持我爱你。我希望你的脸上能够永远保持,笑容。爱,从未离开,爱一直等在原地。一场恶魔与天使的虐心爱恋,跨越三大时空,穿越古代,现代,以及未来,只为与你相恋。命中注定的爱恋,当真相揭晓,伤害已经造成,他们还能够在一起吗?最耀眼的奇迹和最美的传奇,不是你成为宇宙的霸主,而是生命的奇迹爱的传奇。
  • 扶兽通天

    扶兽通天

    扶摇可以直上,扶兽便可通天。余赋诗一首:重组世界,斩不尽妖魔谁宰通天,吞不够云雾扶兽通天,载不完痛处慵归何处,留谁人记述
  • 重生之一言不合

    重生之一言不合

    她引恨而终,上一世的那群可恶的女人,统统成为她的目标!重生归来,她步步为营,一个个伎俩在她面前化为泡影。这个女人不能理解的是身旁爱撒娇卖萌的男子,为何那么喜欢玩亲亲?
  • 明伦汇编人事典腹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腹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

    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杂剧第二卷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嗯,你们来想

    嗯,你们来想

    Recordingstartfromhere记录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