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673100000020

第20章 20、修身而天下服

尽管帝喾不是一个哲学家,但他依然是一个“脊梁”式的知识分子。从他那“其色郁郁,其德嶷嶷”的风度,本身就是知识分子的风度。读到描述帝喾的这两个句子的时候,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里刚刚步出校门的老教授的形象。而有关帝喾知识分子风度的描述,还有两句话,是“其动也时,其服也士”。

所谓“其动也时”,就是说帝喾总是在应该他出现的时候适时出现,而不该他出现的时候,他绝不出现。做事情的时候有他,而出风头的时候,却没有他。而所谓“其服也士”,就是说他尽量让自己的言行符合知识分子的风度,做一个谦谦的君子。

可以说,帝喾就是一个实践黄帝和颛顼创造和发展的“礼法”的典范。无论什么道德,也无论其是否先进,关键是看君主是否以身作则,然后才能带动臣下和百姓一起来实践。而这也正好暗合于现代法治精神,无论什么制度,只要对所有人一视同仁,那就是符合法治精神的。而道德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君主带头奉行,其他人才能一起奉行。

在中国的历史上,能够做到帝喾这样的君主是不多的。当然,在黄帝之前的君主,因为还是处于原始部落之中,一般来说,也能做到以身作则,甚至事事当先。但自从黄帝以武力立朝之后,君主跟臣民通过礼法区别开来,恐怕对于之前的道德,就不是多遵从了。但帝喾尝试着在新朝回归旧的道德,这是一个创举。一般来说,道德的演化是非常激烈的,但道德由于必须自洽,所以在很多时候又得回望。而就是因为帝喾这一回望,从此在新的时代里获得了道德最大限度的自洽,在后世的文化体系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当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知识分子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掌控了国家政权,柔性话语在国家政权中大行其道,甚至在后世的专制体制中也照样不同程度地坚持了这个传统。

所以说,帝喾尽管没有自己的哲学,却有自己实践的道德观。在这种道德观的基础上,巩固了黄帝朝的新道德,回望了神农朝以前的旧道德,还对道德体系进行了创新。

帝喾的创新,首先体现在他“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这个东西非同小可,今天的“革命道德”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得到最好的奉行,恐怕跟帝喾的这个道德创造不无关系。所谓“普施利物,不于其身”,就是把好东西都留给需要的人,自己从不留着藏私。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就算在原始社会,也没有出现过。原始社会只是好东西大家一起分配,这个“大家”是包括自己在内的。而帝喾这样进行道德创新之后,才是第一次出现了“大公无私”的道德,“小我”从价值体系中彻底消失了,帝喾的目的是“大我”。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后世才发展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有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道德。当然,这种共产主义道德在西方也有源流,那就是共产主义道德本身产生于无产阶级之中,是为了全人类求解放,所以自然要先解放全人类,然后才能顾到自己。

但像帝喾这样本身出身于帝王世家,却能奉行这种“奉献在前,享受在后”甚至“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这却是一个异数。也许唯一可以跟帝喾比肩的就是释迦牟尼了,放弃自己的王子身份,只为了普度众生,尘世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不需要的。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帝喾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本身又是整个天下的拥有者。面对五花八门琳琅满目的物质享受,帝喾却别开生面地身体力行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这在被欲望蒙蔽了心智的后人来看,是难以想象的。

后人也许会用“傻子”来看帝喾,但帝喾的实践正说明,精神的力量是大过物质的。无论物质文明发达或者缺乏,精神都可以让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可以说,帝喾才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之源。没有帝喾,就没有尧舜,也就没有崇高的儒家追求。

但仅仅是“大公无私”,还只是道德过关,要成为合格的君主,就必须为自己的国家和老百姓尽心勤力。帝喾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顺天之义,知民之急”。

“义”是颛顼的发明,这是将“天地”人格化之后生发出来的东西。而颛顼的本心,就是要利用“天地”的态度来引导臣民百姓“行善”。只不过在颛顼朝,由于思想斗争和文化斗争的形势比较复杂,他的“天地之义”推行比较有限。而到了帝喾朝,“天地之义”的地位就已经巩固了。在帝喾身体力行,“大公无私”的推动之下,上行下效,蔚然成风。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名的“天意”观。“天意”的目的是行善。

而中国政治哲学中,往往跟“天意”紧紧捆绑在一起的,还有“民心”。这也是帝喾的发明。不但“顺天之义”,还要“知民之急”。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是中国现代政治的一个基石,而回溯这个基石的源流,正是帝喾。

私有制的产生,社会已经逐渐发展到贵族利益更加重要的时代了。在这种时候,帝喾心中所念不是贵族的利益平衡,而是普通民众的福祉,这在当时又是一个异数。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帝喾如果真像传说说的“生而能言”,也许就是一个神。当然,传说只是传说,猜想只是猜想,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传说和猜想都是不可信的。唯一可信的,就是帝喾的确一反当时的风气,进行了创造性的尝试。这几乎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他做到了。

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既然上古时代有着源远流长的知识分子传统,那么传统中的核心价值观就一直还在。而在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为了解决道德和生存的问题,以知识分子集体的智慧,迟早要走到这一天。再加上黄帝雄才大略,颛顼脊梁风度,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帝喾能够有这样的作为是毫不奇怪的。

而要实践这样的“群众路线”,帝喾还要做两件事,那就是“聪以知远,明以察微”。“聪”就是用耳朵来听,“明”就是用眼睛来看,司马迁分别用耳朵和眼睛两个感觉器官来比喻帝喾对于“远”和“微”的敏锐洞察力。“远”就是大大小小的事情,“微”则是具体的事件细微的部分。也就是帝喾平常要了解普天之下大大小小的事情,而在每件事情上还要对细节进行详细的推敲。这就需要办两件事情:一是一个有效的意见上达的系统,能够听见普天之下老百姓的声音而不受到蒙蔽;二是有一个有效的情报分析系统,对每一个老百姓的声音进行仔细分析,去伪存真。第一件事需要带着一大批有理想有抱负以民生为己任的精干官吏去做,第二件事则需要一大批富有见地实事求是的知识分子共同对国家大事进行分析。

黄帝和颛顼为帝喾留下了强大的国家官僚体系,这是帝喾的幸运。而将这个强大的官僚体系发挥出最好的作用,则是黄帝和颛顼难以望其后背的。

因为帝喾亲民,所以他拥有了“仁”,他的政令自动得到奉行;因为帝喾大公无私,他说的话所有人都能够相信,他本身就成了一个金字招牌。这也是传统文化中,第一次出现一个“仁”字。“仁”的核心就是爱百姓,“民为贵,君为轻”,所以君主要为百姓服务。而此前的时代,没有“仁”的概念。尽管帝喾不是一个哲学家,但他为后世的政治哲学奠定了“仁义”的基础。加上道德上“大公无私”的基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

而帝喾在政治和道德上还创造了“修身而天下服”的柔性范例。君主就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做好事,天下人就要做好事;这面旗帜做坏事,天下人就要做坏事。所以很多问题,根本就不需要武力,甚至在很多时候不需要教化也可以办成。精神的力量,一旦展现在人的面前,深入人的内心,自然而然人就被感染了。

道德从修身开始,身体力行则“天下服”。后世很多人认为帝喾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帝喾时候的风气更好,老百姓容易感动。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正如前面所说,黄帝朝用武力夺取政权,颛顼朝用武力推行道德,当时正是处于文化大混乱的时候,新旧道德反复交锋,社会的核心价值被破坏掉而不能及时建立,跟今天的道德危机比较相像。而帝喾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做到了“修身而天下服”。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问题,也有很多“修身”的人,最后失败了。这不怪“修身”本身,而在于这些实践者带着强烈的功利性。他们以为,他们一“修身”,别人就“应该”跟着他们一起“修身”。但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他们的“修身”跟帝喾的“修身”,只是“形似”,而非“神似”。帝喾的修身,是带着诚心,老百姓能够服固然好,就算老百姓不服,他也照修不误,这才是“修身”的态度。而功利性的修身,本身就只是一种手段,等着别人来跟风之后,自己就不再“干傻事”了。这种玩弄道德的阴谋,自然没人会鸟他们。或者初时有着诚心,看到别人不来跟从之后,就心灰意懒了,这样做事情,当然不会有“修身”的意义,只是一种失败的实践。

同类推荐
  • 重读苏轼

    重读苏轼

    读诗使人怡情,读史使人明智。把两者结合起来读会是怎么样呢?苏轼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徽宗四朝,他面临过北宋乃至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政治变革——王安石变法,他生活在牛人辈出的年代,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小时候砸缸的那个)、曾巩(散文八大家之一)、沈括(大科学家,有著作《梦溪笔谈》)、张先(词人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词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黄庭坚(自称是苏轼的弟子,诗写的很好)等人都与苏轼有过来往。苏轼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朝代,和这些人匆匆碰面,又匆匆分别,坎坎坷坷地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然而他步履坚定,正如他诗中所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 再世潘安

    再世潘安

    你说潘安只是个花瓶,给我站住,咱们好好聊聊!
  • 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南北朝那些事儿(肆):大结局

    本书讲述了南北朝大历史,内容包括玉壁绝唱、打虎太岁、跛脚奴与佛爷、四家斗法、帝国鬼才等。
  • 胡杨悲啸

    胡杨悲啸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群雄争霸,西北胡杨台成为各方势力角逐之地,李自成,张献忠,满清,明王朝,当地豪强等势力纷纷登场亮相,一时间,刀光剑影,血雨腥风,尔虞我诈,智胜谋赢,诡计百出,好一幕江湖血斗。
  • 狮吼初唐

    狮吼初唐

    林峰,极品小混混一枚,一次意外来到初唐,带着空间发展成为一个大牧场主的故事……
热门推荐
  • 琴心剑影录

    琴心剑影录

    四大名琴,号钟,绿绮,焦尾,绕梁,同为世间奇珍,音色各有千秋,却均为一时天籁。且四琴中更是蕴藏惊天秘密。欧阳孜涵,一人,一剑,行走江湖,只为寻母。虽无心功名,却意外卷入宋辽之争。面对民族大义,亲情爱情,天险绝境,他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与剑和琴相关的传奇。
  • 石光荣的战火青春

    石光荣的战火青春

    《石光荣的战火青春》堪称《激情燃烧的岁月》前传,讲述青年硬汉石光荣的戎马生涯与情感纠葛。他为救出养父母、童养媳与土匪数度交火;抗日烽火中以少胜多勇战日寇。青梅竹马、泼辣直率的童养媳桔梗穷追不舍为了真爱,冥顽不化的石光荣却对本是国民党军医的王百灵爱得刻骨铭心。身处土匪、国民党与日本人的战争夹缝中,周旋在两个女人的情感漩涡中,石光荣演绎了一段血与火交织的战火青春。
  • 我们是否有缘再见

    我们是否有缘再见

    “如果下次再遇到你,我一定要你做我的女人!”这句话始终藏在沈玉汐记忆中的最深处,对方的面孔总会在自己的脑中,不停的出现。“如果我们真的有缘再见,你是否会……”
  • 若你不离,我便不弃

    若你不离,我便不弃

    在我们遥远的地方,生存着各种种族。他们分为不同种族的神器,为何会相恋?她在路上遇到的这几个人,到底是谁,有何身份?女的真实身份竟是!?男的身份。。。?!不是一个种族的?他们会如何?
  • 重生——妖孽之子太诱人

    重生——妖孽之子太诱人

    她重生了,她最敬爱的小姨和最喜欢的妹妹,竟然是使她一家惨死的杀人凶手,凶手宛如遗世独立的纯净白莲,却没有人看到她恶毒不屑的笑。所以——当一切重新来过,她势要加倍夺回属于她的一切,她也要当一次,当众杀人却会被全世界安慰的公主,让那个夺走她一切的母女,尝尝那痛至灵魂的感觉。…小片段(办公室内)女主走了过来:我困了~男主轻轻的把女主公主抱,抱到了身上。女主不满的动了动:我要睡床上,这样不舒服。男主邪笑道:难道你想让我犯罪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部小说,我是傀儡戏s!
  • 你值得拥有所有的美好

    你值得拥有所有的美好

    每个人都被别人爱着,也被别人恨着;拥有过美好的回忆,也经历过痛苦的事情。你看人生就是这样,美好的事情不会主动拥抱你,阴霾也不会一直围绕你,世间万物循环交错,有好也有坏,其实这个世界没有谁过的一定比谁好,也许你很穷但是你家庭和睦,也许他很富但是却不健康,凡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只要你愿意去做一个明知前方一路荆棘却依旧向前奔跑的人,一个即使深陷黑暗,也可以散发光明的人,一个不断跌倒但又不断爬起的人,那么你想要的美好一定会到来!如果说人生是一部电影,那么导演、编剧、主角都是你,想要什么样的结局都可以,所以不要害怕黑暗,不要害怕伤痛,不要害怕那些不值得你害怕的东西,因为你值得拥有一切美好......
  • 帝尊:只为你一人,宁倾覆天下

    帝尊:只为你一人,宁倾覆天下

    有句话叫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作为一个杀手,有很多都不能够奢望,然而仅存的希望却给自己致命的伤害。他说:“你不需要……我也会……”冷酷如他只对她一人温柔展现,这也让她终于明白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阿呐,又说人家逗

    阿呐,又说人家逗

    谁宿舍没有几个逗逗的舍友?谁宿舍没有几个贱贱的舍友?大学宅男宿舍里的日常,刷牙都能捧腹!白天,在20平米的宿舍你追我打;夜里,在2平米的酒桌血浓于水。这个宿舍,包容着南北文化的差异;包容着形形色色的怪癖。或许在这里你就是主角
  • 龙醒法师

    龙醒法师

    战斗法师的到来改变了世界,为了对抗他们,魔法师族群不断要求快、更快、再快。少年恺撒真的不快,但他专破快。……新书《进击吧哥哥》,全新的旅程,欢乐的故事,懒散又无敌的主角李小森,带妹玩转都市幻想新时代,大家一起来玩啊!
  • 寻医

    寻医

    小时候,张天与小伙伴在树林里面玩捉迷藏,结果一不小心迷了路,彷徨而迷茫,不知怎么出去。然后,有一只,不,是一个如同人类,直立行走身穿衣服口吐人言的猿,赠给他一本医书《汤头歌诀》。由此便展开了一场寻找中医的艰辛之路。这是一个中医末落的世界,同时,是拥有无数渴望救赎的医学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