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公元183年春,大汉各地没有迎来想象中的焕然一新,反倒是天灾连连,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离开家园,流离失所。
然而,造成这样的局面却不仅仅是天灾,更多的而是“人意”,时至今日,各处的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豪强地主的势力迅速膨胀。他们“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广大农民丧失土地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能除了缴纳高额税租和服瑶役,人身也受地主支配,如充当家兵,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和地主阶级的关系处于尖锐的对立地位。这也是后来发生的黄巾起义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主阶级如此,而所谓的统治者更是一无是处。如果地主阶级与农民的关系不协调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廷政权有足够权威、有足够的能力、不腐败、有足够的清廉,那么这一切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事实却不会如此美好,东汉末年的朝政可以说是当时最黑暗的地方。
东汉自汉和帝以后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由外戚、宦官轮番把持朝政。政权日趋腐败。灵帝刘宏公然在西园卖官粥爵,州郡官职有时一月轮换几任,官吏担任后,就聚敛搜括,使得民不聊生。再加上朝廷长期对羌族用兵无果,耗费了巨大的军响。这些沉重的负担于一不是落于百姓身上。再加上各地的自然灾害,以致于出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严重的“三空”局面。大批的农民不得不流离失所。试问在这样的朝政之下,农民起来反抗算是非正义的吗?
然而,在千千万万的流民当中,却有着很多“善良”的人,他们身穿道袍,穿梭在众多的流民中做着所谓的善事。他们到处施发符咒,似乎真有什么仙术,倒是救了不少人。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使命:“奉大贤良师之命,为民驱逐邪恶,解除宅难”。没错,他们就是太平道人,也就是后来的“黄巾军”。而他们口中的大贤良师就是黄巾首领“张角”。
据说,张角只是一个农家少年,从小丧父丧母,才十几岁大扛起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他的身上。张角有两个弟弟张宝和张粱,因为弟弟还小,所以家里所有事物都只能他自己一人处理,虽然过得异常艰苦,但他还是努力坚持自己的爱好,不断的学习。在成年时已经是乡里村邻人尽皆知的秀才了。
由于家里需要经济支撑,张角学起了医术,在乡里做起了医师大夫。据说有一天他进山采药时,意外得到了一本天书,名曰《太平要术》。
得到书后惊喜万分的张角可谓是书不离手,每天都捧在手上研究。但奈何能被叫做天书就不愧为天书,就算是张角天资过人,也始终无法看透全书,只学到些皮毛,但也使得他医术大增,身体方面的体质在短时间内也提高了不少,而且还学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得到如此“仙物”的张角野心瞬间膨胀。有些才华的他出身农家,深知百姓的感受,也知道百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
所以他就自创了太平道,招收了一些徒弟,将自己的医术传给他们,再教他们一些从书上学来的一些障眼法,之后派他们出去专门拯救流民。于是就有了穿梭于流民之中的“太平道人”。
直至183年,张角的太平道在民间传教已有十余年,自以为时机快要成熟,遂命人传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准备起义。
……
张角是个聪明人,懂得利用民心。这场蓄意已久的造反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他远没想到自己的徒弟会背叛自己。而且他在时间上也选得非常不恰当,汉朝虽然已经腐败不堪,但是汉朝已经统治了几百年,根基早深扎。而张角选择在这个时候起义,虽然有着数十万之众,但有朝廷出兵镇压再加上各地方势力的联合绞杀,早已注定这场浩大的农民起义会是一阵短暂的秋风,虽然能横扫落叶,但很快就会销声匿迹。
(突然发现前面的章节写得字数似乎都有点过多了,字数多了比较难写,难写了就要拼字,觉得这样做有点对不起读者哈。。。所以从这章开始缩减字数。。友友们别计嫌,小布点继续努力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