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七大家,都开一派先河,都有销量破千万的著作,单册作品从没有跌破百万之下。
霄大家这次虽精益求精,力求突破,但终有桎梏,发书后期更遭遇到大火的凤雏生,《宝剑金钗》将将销售百万,最后也就仅仅保住大家的颜面。
“颜面?”
陈子昂前些日子看到很多报纸报上都这么说,心下哭笑不得。
在前世,因为盗版等原因,一年能卖3万就算畅销书了(本土图书平均销量仅为6000册),往前追溯几年,一年销售量5万、10万算畅销书,哪怕在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迫切需要精神食粮,一年首印50万册已经不错了,至于能不能卖的完还两说呢。
而在同时代的美国,每周销量4万册以上的书为畅销书,对比一下,人家一周的销量就是我们一年的销量,现实就是如此的令人匪夷所思。
而在这里,畅销书的门槛就是一百万,超级畅销书的分界线则是一千万。近些年来,武侠小说没能突破,持续低迷,每年有一两本达到畅销书的已经很不错了,其实更多的时候,武侠小说的销量很少能达到一百万册以上。
对近乎泰山北斗一样的霄羽而言,作品达不到畅销级别,可不是丢脸不是。
话又说回来,就算武侠小说不符以往那样繁荣,但也比前世的整个文学圈子强出太多,这里的竞争依然激烈无比,每天上演着惨烈的厮杀。
当中根本原因还是出在“钱”之一字,在这个国家,作家、医生、律师、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等等,相比前世,社会地位简直提升太多,说都是热门职业并不过分,它们象征着高收入群体,正常情况下,一个中产稳稳的。
作家不用提,只要能写出一本畅销书,一般赚上几千万不成问题,省着点花,得,一辈子不用愁了。没出畅销书也不要紧,只要有真材实料,有个几十万的发行量,养家不成问题。
医生,比如牙医,老老实实的工作,一年20—30万不要太少,中产阶级的上等没跑,当然,学牙医的成本也高,听说上牙医学院的学费大约在30万左右。
律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只会更高,但律师执照难考是出了名的,七年的时间啊!收入高的上百万、数百万不在少数。
娱乐明星和体育明星,很难再被称为下九流,这两种已经演变成为正规的职业,顶尖的一年收入数千万,中等的也有几百万收入。另外,这两个职业比较特殊,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一般在广大民众中都有不小的影响力,明星转职参政的也不少,有好些位做过省长(州长),最牛逼的还属美国的演员里根,做过总统。
当然,文学圈子里不只武侠热门,像历史、悬疑之类也不差多少,其他如科幻、奇幻、恐怖、推理门类便不怎么样了,或许华夏人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反而欧美国家的人对后面四类非常擅长,屡屡登上各自国家的畅销书排行榜。
东西方的共同点有一样,自然是精英文学(纯文学)永远的安安静静,很难卖出极高的销量,个别怪胎除外。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畅销小说家是类型小说家,这也有其内在规律。
好比前世,100万册销量算超级畅销书。
郭敬明的《小时代》预订数量就约为160万册,第三部更首印200万册,一部校园小说《悲伤逆流成河》,一周时间销量突破百万册,《临界?爵迹Ⅰ》首印200万册发售。
之前的韩寒,《1988》签约印数100万册,还有柴静,仅仅用1个月时间,新书销量就过100万册。
网络上非常出名的悬疑小说《盗墓笔记》,第一本开售一个月,销量就突破60万册,最终出版实体书九本,单本销量平均过百万,九部总销量超过1200万册。同样的《鬼吹灯》总销量也突破1000万册。
写历史的当年明月,一部《明朝那些事儿》连续畅销五年,总销量突破1000万。
著名的武侠名家金庸作品集总销量超过3亿册,
而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史诗级作品《白鹿原》出版发行整整20年,累计销售才近150万册,这还是传统作家里比较畅销的了。
要知道,这部《白鹿原》历时六年艰辛创作完成,具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它的问世使民族文学在更高意义上崛起。
即使陈子昂对注定名留青史的《白鹿原》再喜欢,亦改变不了纯文学与类型文学之间的巨大鸿沟。
华夏自古就有“武侠”的传统,民众对武侠的渴望那是根植在骨子里的,正是因为对武侠的这种强烈需求,才有大量武侠名家生存的土壤。
自1910年,也就是赵大圣人时期,直到现在,武侠小说不仅彻底在华人世界繁荣起来,更是风靡整个亚洲,渐渐成为一种享誉世界的独特文化现象。
凤雏生携带着他的《龙蛇起草莽》横空出世,破除了武侠小说的樊笼,给武侠界带来了新风,不到一年销量300万册,想不引起巨大的关注都难。
陈子昂没没心思看电视,坐在沙发上胡思乱想,陈元敬目不转睛的看着电视剧。
方水琴对打打杀杀的武侠剧没多大兴趣,看了一会儿就感觉烦腻,可又拗不过丈夫的坚持,看到想什么想的异常出神的儿子,她不禁想起儿子说过写文章,便打算问问。
“儿子,你写的文章发表了吗?”
陈子昂回过神来,苦笑道:“还没。”
“别丧气,多向其他别的杂志去信。”方水琴安慰道
“我一共寄出去了四篇散文,一篇短篇武侠,可惜只有一篇散文过了初审,最终能不能刊载出来尚不定。”
“哈,我以为你全军覆没呢,想不到第一次写就通过初审,不赖吗。”方水琴甭提有多高兴,她想着儿子重在参与就成,从没想过他还挺争气。
听到儿子的稿子通过杂志的初审,陈元敬也回过头来,脸现笑容,给以陈子昂一个赞许的眼神。
“哪家的杂志?”方水琴急忙问道。
“青少年类,《成长》杂志。”陈子昂语气古井无波,他没觉着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他可是成年人啊,只是父母不知她的具体情况罢了。
陈元敬一扬眉,惊奇道:“《成长》?那可是家大型文学杂志。好小子,果然没让我失望。”
此刻,被一波又一波从天而降的巨大惊喜砸中,方水琴已然笑得合不拢嘴,眯眼盯着陈子昂,怎么快觉着怎么优秀。
“妈,别高兴的太早,只是刚过初审。”陈子昂被看得颇为不自在。
“能过初审就值得高兴,日后多写一些,肯定能发表出来。没看出来,儿子你在写作方面还挺有天赋,变成小作家了。”方水琴笑着夸赞。
陈子昂……
“儿子,你还写武侠了?”陈元敬感兴趣道。
“嗯,被《武侠故事》拒了。”陈子昂说道。
“没关系,底稿还在吗?让我观赏观赏。”
“底稿都收着,老爸你先别看,等我的作品发表出来后你再看。”陈子昂写的每篇文章都很好的保存着,想留做纪念。
“志气不小,行,以后看你的大作。”陈元敬笑呵呵道。
“好男儿当立志四方,或许我以后会成为一代武侠名家呢。”陈子昂自信满满,又补充道:“像凤雏生一样。”
陈元敬笑骂道:“夸你一句还上天了,大言不惭。可惜《龙蛇起草莽》只有一册,销量突破千万几乎没可能,凤雏生不能一举成就大家。”说到最后,他满脸遗憾。
“凤雏生这本《龙虎风云传》的水准,老爸你难道信不过吗?一个大家之位,凤雏生几乎已经预定。”陈子昂说的十分肯定,这位凤雏生和记忆中的梁羽生太像了。
“英雄所见略同。”陈元敬愉快道。
“父子两个得行!”方水琴无语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