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23100000023

第23章 劫掠荆襄

“大胆!竖子安敢欺我!”袁绍气得发狂,顺手便将自己手中经常把玩的玉佩摔成了碎片。

原来,在袁绍与丁原与华雄奋力拼杀之时,洛阳的朝堂之上由于三公缺一,而司徒袁隗虽然身为袁家的最长辈,但是却并不被其他世家大族所相信,族内族外诸事皆出自袁绍之手。

方磊见此,便趁机在面见刘辩之时,直言天下州郡大多无主,或主上昏聩,当由汉室宗亲领各州刺史,以卫戍皇权。郭嘉也将前方战事情况与洛阳所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书信,令快马送往了远在龙编的郭辰。

刘辩自打与方磊于甘泉宫对策之后,便对起倾心不已,方磊此时所建议,刘辩又如何能不从命。

于是,刘辩在与曹操商议之后,曹操也觉得此计甚为妥当,任命宗族总比外臣要来的放心。随即便在刘辩的暗示下,曹操于朝堂之上便封汉室宗族。

“宗正刘虞迁幽州刺史,晋无终县侯,北军中候刘表迁荆州刺史,晋中庐县侯……”

此道圣旨一出,举朝哗然,因为大封刘氏宗族,直接是将天下州郡小半的重要职位都封了出去,刘虞被指派到幽州做刺史,倒是不会让各宗族太过担忧,毕竟幽州多受蛮夷侵扰。但是荆州刺史王睿刚刚亡故不久,而这个位置正是袁绍打算在解韩马之围后留给自己的大儿子袁谭。正是这个原因,所以袁绍知道以后才会如此大怒。

虽然袁绍此时处于暴怒之中,但是刚直的田丰仍然谏言,“主公,陛下身边必有小人进谗言,待我军打败董卓之后再收拾这些人。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全力攻打潼关,只有如此,我军凯旋之时,才有为诸位公子谋求职位的底气。”

袁绍能做到诸士族的头领自然也不是昏庸之人,虽然刚刚气在头上,但是一经田丰点拨便如醍醐灌顶,知道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击破挡在自己面前的潼关,然后与韩马二人夹击董卓,只有打败了董卓,才能真正腾出手来解决在朝堂里面与他作对的人。

在圣旨颁布之后,方磊知道此次谏言肯定会得罪不少人,因此便携郭嘉前往甘泉宫向刘辩辞行。

“陛下,磊不才,得以伴君多日,今当远离,甚感君恩,特来辞行。”

刘辩看到方磊和郭嘉这样,心中亦有戚戚,毕竟相处了这么长时间,方磊虽然身为臣子,但在刘辩看来却更胜老师,方磊教给了刘辩如何周旋大臣于朝堂的本事,教给了刘辩谋天下的远略。

当刘辩想要封赏方磊的时候,却被方磊婉拒了,方磊直说自己孑然一身而来,也当孑然一身而去。

出了洛阳城,郭嘉驾车带着方磊直接去往秦明驻军之地。方磊见到秦明,也不多说,直接让秦明集合队伍,带上够吃三日的粮食,回往交州。

忙碌了一夜,郭秦方三人才得以休息,这时候秦明才有时间询问方磊到底出了什么事。郭嘉对方磊在刘辩面前所表现的也是颇为疑惑,便静静地听方磊讲了什么。

“你们二人,在洛阳呆久了,难道忘记了我们这次北上的究竟目的是干什么的吗?”

经过方磊的这一点拨,郭秦二人方才想起了他们这趟北上就是为了劫掠人口而来。现在诸事已毕,在刘表即将起行赴任刺史,却尚未起行之时,荆州境内宗族必然囤积力量以抵抗刘表,可以说现在的荆州是最为混乱的地方,而民心思定,所以才能大规模的迁徙人口。

至于回绝了刘辩的赏赐,方磊直言,他们轻车简从,若是带上一大摞赏赐,必定对行军有所延误,要了也是扔,还不如不要。

回答了这些,郭嘉对于方磊让刘虞和刘表两人当上一州刺史仍有疑问,方磊轻轻一笑,道:“刘虞其人,懦弱中又有智慧,这种人处理********最是恰当,北方游牧民族作乱,需要一位当代大儒,却有身份的人去解决,而刘虞正好恰当。

“至于刘表,此人颇有谋略,对付宗贼必定是手到擒来,同时能够为我们交州作天然的屏障,不仅仅是人口的输出地,更是人才的输出地,我们需要一块既富饶,却又安定的地方为我们吸纳中原士子,如此,我们才能用交州的资源将他们再吸引过来。”

郭嘉听到后眉头紧皱,毕竟这刘表如此有手段,不仅成为交州的屏障,更会成为交州今后发展的绊脚石。

方磊听到郭嘉所忧虑,只是轻轻一笑,不置可否。因为方磊知道,虽然刘表谋略过人,但是在平定荆州的过程中仍然利用了世家大族,后来又因为废长立幼,最终死在了蔡夫人的手中。到那时,荆州唾手可得。

郭辰自打收到郭嘉的信件之后,日日为方磊等人焦虑,方磊腿脚不便,身子还未完全恢复,但是仍然为交州琐事操劳。郭辰一想到那日阚泽在学会了算盘的用法之后,直呼方磊“天人哉”的表情就想笑。

疾行十数日,郭秦方三人终于来到了土地丰饶,人才众多的荆州,而站在远处看着城头上龙凤凤舞的襄阳二字,方磊只能无奈的摇了摇头。襄阳城现在仍然在作乱的宗贼手中,如何能够方磊等人进城。

尤其秦明此次出征所带三千兵甲,在函谷关前历练之后,铁军的面貌更是初现峥嵘,若是宗族兵和现在的交州兵交战,必定一触即溃。

被阻挡在外的三人只得率手下军士顺流而下,前往江陵。

在江陵郊外,安置好三千兵士之后,三人便进程向郡守打了声招呼,凭借现在秦明讨逆将军的名号,南郡太守出府相迎,对于秦明所提出的希望南郡能给予一些钱粮支持,太守自然是一一答应。

休整数日后,方磊与秦明升帐,令营中诸将议事。方磊单刀直入,简明扼要的说道:“我军此行为劫掠人口而来,现已至荆州境内,传我将令,三千兵士以百人为一大队,半百为一中队,再半为一小队,化整为零,前往零陵、桂阳、武陵三郡劫掠人口,可以用强,但不可杀人,若有违反者,如同此桌。”

令罢,方磊举起手中宝剑,砍下桌角,营中诸将无不领命而去。

至于郭秦方三人,则是每天来往于驿站与太守府之间,与南郡太守整日饮酒,以期改变太守的注意力。毕竟一股三千人的兵士消失,尤其是在郡治之外,也算得上一个新闻了。

三人成功的将太守拖了两三日才知道兵士已经消失,太守脸上并无许多表情,没有三人意象中的勃然大怒,相反却是为不用负担这三千人的衣食钱粮而显得如释重负。

自秦明手下三千军士化整为零之后,原本应该日日到太守内库领取物资的官员都未出现,也正是为此,太守内库的掾属才是最先知道三千人消失的人。

在从太守府门子口中知道,此时的太守已经知道了交州军队消失的事情,郭秦方三人便不再耽搁,便悄悄离开了江陵。

马车行在官道上,坐在车内的方磊便与郭秦攀谈起来,“我们来一趟荆州,逛过了江陵,下面就得去长沙走走,正好长沙也有一位将军志不得申,需要我们帮忙。”

既如此,三人便前往长沙。方磊之所以再三叮嘱诸将只在零陵、桂阳、武陵三郡,而不去长沙,也是为了避免与这位将军短兵相接。

话说这三千人以大队为单位,化整为零,同时各大队下辖中队小队再次零散。这些士兵虽然说在战场上乃是雄虎,但是这劫掠人口的事情的确是第一次做,毫无经验,无奈之下只得打下了一个小型的土匪营寨,逼问其首领如何劫掠人口。

听了土匪首领所说方法,诸将均是无奈,毕竟他们长处在于战场厮杀,这种绑票之事实在是不会做。

如此一来,这些士兵打闷棍、绑票等事无所不作,虽然常常遭到一些高门大户的家丁围捕,但是总能被他们逃脱。三郡太守,诸县县令知道自己下辖境内来了这一帮悍匪,不仅不集结军力诛杀匪徒,反而紧闭城门,不管在乡间的村落死活。

自此,乡间村落便成为了俎上鱼肉,任由兵士宰割。化整为零的兵士向居民讲述交州分田地,劝农桑,轻徭役等与民休息的政策,虽然仍然有几户大地主仍然不想走,但是由于佃农基本上都向往有自己土地的日子,都跟着军士离开,只得无奈收拾细软离开。

在龙编的郭辰收到有大批民众迁徙的消息,便知道这是方磊等人在将南荆州搬空的预兆,遂派遣士燮前往合浦郡接收迁徙而来的民众。

大量南迁的荆州民众,随身携带来了先进的北方技术和优良的植物种子,为交州农业的大跨越提供了基础。

别人不知道,但是郭辰却知道交州绝大部分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植物可以达到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之前无奈于农具落后,并且优良的种子仍然培育之中,现在荆州民众带来了农具,官府可以收购这些农具,让府内工匠学习制作。

正在郭辰忙于接收这些人口的时候,郭秦方三人却在长沙城内晃悠,不知不觉就到了一个府邸之外,经过打听,方磊自然知道此乃长沙郡的校尉府,而此间的校尉姓黄名忠字汉升。

方磊令门子通传交州治中郭嘉与讨逆将军来访之后,便在门口静静地等待,不一会儿只见一中年人携府内仆人出门,拜见郭嘉与秦明,毕竟身份悬殊,黄忠仅仅一名校尉,而郭秦一个是交州刺史的掾属,一个是朝廷封的将军。

至于方磊,此时孑然一身,倒是在细细打量自己面前的忠厚汉子,此人年近中年,两鬓隐隐有白发生出,声如洪钟大吕。看着黄忠,方磊心中却是暗自想着:“刘备啊刘备,我只能对不起你了,得挖你墙角了。”

进入府内,分宾主落座,黄忠尚未说话,坐在轮椅上的方磊却是兀自说了出来:“黄将军百步穿杨,吾素有耳闻,然长沙仅一郡之地,何能尽将军之才?交州刺史郭使君,欲伸大义于天下,还望将军能往助之。”

要说黄忠此时不动心是不可能的,毕竟长沙仅仅一郡之地,有怎能有好的发展,无奈黄忠独子黄叙身患咳疾,不能远行。当此言说出之时,方磊心中自然明了,这黄叙患的乃是哮喘,这长沙郡所在之地,夏天多有瘴气,人吸入严重时便易患哮喘病。

在三国时期,咳疾仍然是不治之症,这里的不治之症不是指致死,毕竟哮喘稍加调养也能恢复,但是一受到刺激便会复发,所以说也算得上不治之症。

若是别人遇到,可能此症治不好,但是方磊手中却有南华仙人赐予的南华丹,方磊此时便将怀中揣着的南华丹拿了出来,用刀子刮下来一些粉末,溶于一杯茶中,请黄忠吩咐家人给黄叙服下,稍作休息便会痊愈。

黄忠听到初始不信,毕竟张角等人搞得喝符水之事他也略有耳闻,他认为只不过装神弄鬼之术,但是看到面前此人信誓旦旦,便请家人将溶有南华丹的水端给黄叙,令其服下。

正在方磊在前堂等待之时,却听见后堂一阵慌乱,黄忠更是大惊,听到家人所说便拔剑欲杀方磊。

且说众位看官,欲知黄忠为何欲杀方磊,且看下回分解。

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元顺·《全球编年史·第一章:乱世之治》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帝王之谜

    中国历代帝王之谜

    本书从历史上的三百位帝王中择选了几十位具有代表性的皇帝,从他们的身世、性格、情感、政绩、死因等多角度对其遗留下来的历史疑团进行了具体和细致的剖析。
  •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三天读懂五千年黄金传奇

    跌宕起伏黄金历史,错综复杂财富传奇。黄金历史发展脉络、趣闻故事、黄金开采冶炼过程等奇闻异事,让您从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诸多方面领会黄金的魅力,了解真正的黄金时代。
  • 潜龙图

    潜龙图

    他是前朝皇帝的外孙,更是本朝至高无上的皇子,因为身份的尴尬,处处受他人掣肘,以异眼视之......潜龙在渊,揣度天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出则已,一出脚踏九重天......
  • 守夜人终焉

    守夜人终焉

    当有一天你发现你生活的世界都是虚假的当有一天你见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当有一天只剩你孤身一人当有一天你是否还会坚持
  • 红石场恩仇记

    红石场恩仇记

    清朝末年间的黄老头因为贪、恶、痴而纠集了三个地方的势力对江南安仁县红石场四个老板的家庭进行了大屠杀。王知县及时侦查全案,但一时无法结案,逃出的两个老板在告状途中被追杀而引发了报复。当他们认识到是错误是犯罪而隐居起来后,官府抓住了罪魁祸首黄老头。但是,该案的结局出人意料。十三年后,石场老板的后人等为收复石场同包括黄老头在内的各方势力斗智斗勇。在官府的支持下,小说的结局才完美结局。小说不到二十一万字,写了一百来人,跨越十三年,涉及的事情多而杂。着重表现的是封建社会黑恶势力的猖獗、官场的腐败和官员主持正义的艰难以及受害百姓的挣扎与无奈。小说使用了不少该区域内的群众口头中的有生命力的语言词汇。
热门推荐
  • 鹿晗之我们的记忆

    鹿晗之我们的记忆

    也许在某天,我们都会在记起彼此。但这份爱能有多久五年,一年,半年,一个月,一周,一天,一分钟还是根本不能在一起!但是我也会努力,我绝对不会放弃我们的爱情。你呢,你也不会对吗,我们一起努力好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的!
  • 尸鬼物语

    尸鬼物语

    我叫吴天赐,我是一只鬼,机缘巧合之下我吃了一只旱魃,并且吞噬了一具腹中婴儿魂魄与其合并,从人类腹中降生,自此世间第一只异物出世,我称自己为尸鬼。从此走上吃恶鬼,管闲事,行走阴阳的道路。
  •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本书在晚唐时代背景下叙述李商隐的一生,着重写其面对社会压抑和种种困厄所作的抗争,特别是他追求精神自由、实现人生价值、终以杰出成就登上唐诗艺术**的生命历程,也描写了他爱情、家庭和性格的多面。全书富于哲理和诗情画意。——文史专家陶文鹏浓淡相宜的笔墨,勾画出一个真实的李商隐。不讨巧、不曲笔,用平实的描述,托举着传记文学以为标识的真实性,显见了作者在运化资料、筹划结构、通融文字等方面的功力。纪实体的方正严谨,并未局限写作的视野。探究传主如何将文学,特别是诗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超越和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再探究传主何以将汉字之美发挥到难以企及的**。
  • 伸出钢铁的臂膀

    伸出钢铁的臂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你若不离之我便不弃

    你若不离之我便不弃

    都市白领的她,被告知将离开,却发现穿越到了一个被架空的朝代,在这里,她认识了逍遥王爷,暗楼少主,和多情的蓝陌国主.......
  • 风掠千城萌妃太霸道

    风掠千城萌妃太霸道

    “娘子,为夫难受,怎么办?”北辰千城不要脸的撒娇道“哦?你难受?那就难受着呗,不然呢?”凤玖陌头也不抬继续忙着练药“娘子”北辰千城委屈的扯着凤玖陌的衣服,却被人家甩开
  • 宫殇离洛

    宫殇离洛

    21世纪顶级职业杀手在一场格斗中中毒身亡,来到了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
  • 彷槃

    彷槃

    孤火烬燃,照亮三生,命如冬雪,不知春阳,万古之谋,宿命之行,伊人醉怀,共消万古,青空之界,往生之所,帝尊之颜,君临天下。
  • 天文百科图解

    天文百科图解

    全面编撰了宇宙中存在的各种奥秘未解现象和最新探索发展,包括宇宙诞生、宇宙中星星形状、宇宙中长城、银河形成、大气层构成、星座的构成、星系的结构等内容,去伪存真地将未解之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和收藏。
  • 吴承恩捉妖记(第一部)

    吴承恩捉妖记(第一部)

    本书是由有时右逝、马伯庸、海棠主创的长篇古风奇幻小说。 当时吴承恩想写出传世的志怪故事,为搜集灵感,要亲自下山降妖。妖魔强横,还好师兄青玄,神秘的少女和保镖常伴身边。 但妖魔竟一个个主动找上门来,青玄的身世、妖魔的真相,这一切的故事究竟为了什么。 直到写下《西游记》时吴承恩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