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79000000003

第3章 入川记

5月25日

午饭后,我们小组一行八人乘车去机场,准备飞成都。

北京的春天,短暂而模糊。转眼已是宜人的初夏,我们在这里学习已过大半,对北京的感觉却总是难以定位。或许习惯了这里经常光顾的沙尘天气,堵塞的车流,忙碌的人群,膨胀的城市规模……更习惯老师同学的亲密无间。未及遐思,首都机场已到眼前。

机场闹哄哄的,如同大金鱼缸一般。没有经验的人,一下子就晕了不知所措。幸好我们这帮人外出经验都有,且出门前做了分工。“老干部”提议红旗负责后勤兼财务主管,老邰协助,他俩很热心,也会办事,到了机场就忙活去了。老袁负责文字材料,没有俗事缠绵,落得清净,两眼到处看,不时发出尖锐的评论。老范负责监督,其实重点也是监督自己,他闲不住,喜欢四处转悠,进了机场一双精细的眼睛不停地搜索。多生也不老实,歪着头跟着摩登身影细思量。擅长财务的老徐没有当上财务总管,临时任务看管行李,偶尔听到老袁的评论和“老干部”的话语不妥处,予以严肃指正,竟自觉做起监督员来了。“老干部”是小组实际负责人,他到了机场就巧遇单位熟人,用东北汉子的特有方式,与同事亲昵地打着招呼。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登上飞机。四点二十五分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人川啦!”一位同学高兴地说。这位平时话语不多的同学,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是否与成都热情而又热烈的气候有关。

稍事休息后,老刘领我们去附近的街巷转悠。成都是个繁华大都市,到处是三国时期的遗址和标志。一盏盏蜀国模样的宫灯,一声声川味十足的吆喝,一座座仿古的建筑,一件件透出古意的工艺品,时间仿佛停滞,时空隧道逆行,金戈铁马鼓角铮鸣的三国幻化在眼前。路过茶馆,传来麻将声声,看着安详的成都人平静享受生活,始才领悟这个休闲都市:偏安一隅,香茶一杯何所求;风起云涌,天府之国逍遥日。

5月26曰

成都的早晨,分外静谧,宛如大胖小子熟睡一样。我们今天的行程是参观三星堆遗址。早早地出城,一路浏览成都大平原的乡村景色。不经意就进人广汉境内,远远地看到巨大的宣传标牌:地下沉睡三千年,一觉醒来世界知。不用问,三星堆就在眼前。果然,车子拐个弯就进人三星堆景区。天气有些凉,四周树木森然。早有朋友等候,引领我们走人三星堆展览馆。解说员边走边说,娓娓道来。我们走进三千多年前的天府之国,在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前流连忘返,陶制器皿,铁制工具,精美玉器,巨大的树状或塔形的铜制品,特别是三星堆标志性铜制面具。这些青铜器时代的作品,远比同时期的西方先进。我伫立在一尊尊精美绝伦的三星堆出土文物前,惊叹曾经创造辉煌历史的先民,惊叹这块土地的神奇。同学们都啧啧称奇,同老师看得更是仔细。我和多生不停地照相,老范用手机拍照,都想尽可能留下点资料,介绍给更多的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绵长的历史,曾经创造人类历史的辉煌,先民们的智慧和勤劳已经变成民族自尊自强自立的文化基因,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骨子里,转化成奋斗的不竭动力。民族复兴的重任历史地传承,在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否则,如何面对先人的昭示?文物是历史的倒影,更是无语的教科书,启迪心智的一味良方。

中午,热情的东道主招待了我们一行。席间了解道,三星堆让广汉名扬四海,旅游已经成为市里支柱产业。广汉还是中国农村改革起源地之一,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改乡镇建制的地方。

下午去绵阳,路经九曲山游览一番。传说乡里有一个张姓孝子,仁义宽厚,品行高尚,美名传遍四方。传到朝廷,几代皇帝层层加封,最后也变成神仙了,名曰文曲星。据说香火旺盛,每年来此许愿的家长学生络绎不绝。我们这些学生家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未能免俗,大都请炷香,默默祝福子女学习进步。随后,我们游览九曲山风景,松柏参天,气象森严,庙宇楼阁,极现盛世繁荣之景。

晚饭在老刘单位食堂,东道主是老刘的领导,细说竟也是广义学员,再聊曾经到过我们五楼看望老刘,大家近乎了许多。国人的酒宴,陌生之间,就在开始阶段找节点,一旦铆焊,借酒助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如果节点寻找不到,如同两条平行直线,虽然对面撞来,却是连根皮毛也伤不到的。又似拳击手,试探着,寻找对方的破绽,然后给予致命的一击;区别在于,酒宴是热情而温柔一击。

5月27曰

在绵阳市召开座谈会。深感四川变化之大,发展之快。但是,四川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老少边穷地区还比较困难,城乡差别很大。特别是一些革命老区,群众看病难、子女就学难问题突出,农民收人不高,生活水平较低。我们听了感到心情沉重,同时,责任感也油然而生。人不能没有忧患意识。

5月28曰

早起,我们驱车前往天池村调研。

山丘低矮,满眼青翠,扑面的绿色撩拨的人心肺通畅快慰。拐过一座山,车子驶人一条窄窄的水泥路,大约只能勉强两辆农用小手扶拖拉机错开。这是区委书记包的点。陪同领导自豪地介绍。我心里有数,大凡主要领导联系的农村典型,基础好,加上重点支持,肯定不会差的。说话间,天池村就在眼前。真是一个好村落!两面是绵延起伏的山丘,被绿色植被覆盖,村落一字排开,散落在山谷的宽敞地带。

到了村部,基层干部模样的汉子憨厚地笑,打个招呼,然后引领我们来到一个养猪场参观。养猪场颇具规模,几十间猪舍,从简易砖瓦结构的猪舍推算,估计投资不会低于几百万,对一个偏僻山村来说,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空气中弥漫淡淡的怪味,一直生活在大都市的同学很敏感。镇里同志介绍道,这是恒力通公司投资建设的500头优质种猪扩繁场,准备在全村带动农户大规模养殖。因为参观要经过消毒程序,我们就没有进去。村干部带着我们参观蔬菜种植基地。

长期居住城市的人到了乡村,难免激动。一眼望不到边的黄瓜地,淡黄色的花朵如繁星点缀在碧绿的黄瓜硕大叶片中,长长的瓜蔓顺着竖立的细竹竿一个劲地往上爬;走进瓜地,一根根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的黄瓜,晃悠悠,煞是喜人。在田垄摘黄瓜的多是妇女,我向一位头戴草帽,穿着朴素的妇女询问收成。这位大嫂说:“我也不晓得,干活拿工钱。”我问:“你家的地多少钱一亩租出去的?”大嫂笑笑,习惯地打量我一下:“二三百块钱吧。”说着又去摘黄瓜。问不出头绪,只好另找人打听。

同老师和同学们正在试着竹篓冬瓜的分量。黄瓜地的尽头是大片的冬瓜地。号称大力士的同老师咬紧牙关才将沉沉的冬瓜竹篓搬离地面。不知这些大嫂怎么搬运的,可见农村活计还是很苦的。老袁蹲在黄瓜地照相,架势怎么看都像偷瓜的,或许小时候有基础吧。老邰看着冬瓜和黄瓜,似乎在寻思上海的瓜价咋这么贵呢?无论冬瓜还是黄瓜产量都很高,冬瓜一亩能收上万斤,黄瓜也在几千斤。老刘不停地照相,红旗、老范一个劲问大嫂这个那个。多生背着小包转悠,照相机闲不住。“老干部”双手背在身后,神闲气定地与陪同干部说话。考察组的多数对农村了解少,新鲜好奇。

从瓜地出来,山坡停了辆带挂斗的汽车,几个汉子正往上面搬运竹篓。快要装满了,有豆角、黄瓜和小冬瓜。“往哪儿送?”同老师问。“绵阳。”货主回答。村干部接话道:“自从道路修好,俺们村种植了蔬菜,无论刮风下雨,货照样走。城里喜欢吃什么,俺们就种什么。”说得好呀,市场经济的奥妙就在于根据消费需求来研究生产,而政府做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和营造环境。想想过去,我们干了多少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比如干预农民生产经营,背离市场经济常识指导经济。村干部自豪地说,我们村现在人均纯收人三千多块,生猪养殖、小家禽养殖和蔬菜种植成为三大支柱产业。虽然我不喜欢这种动辄大产业的提法,对天池的产业结构调整给农民带来的变化还是由衷高兴的。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本来没有安排座谈的,我们临时增加开个座谈会。想了解真实情况,最好的办法是迈开双脚到村头地边找农民谈心拉家常,农民有句古诗:“春江水暖鸭先知。”农民连接市场的两头,既是生产者,又是营销员,他们最知道市场,也最能感受政策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在村部大院坐下。说是村部,其实就是几户农民的房子,只不过村支书住在这里罢了。墙上挂满了各类应景文字标牌。陆续来了十几个农民,一条大黄狗也来赶热闹。坐在矮小的板凳上,我起身给乡亲递烟。一位年长者显然经历过这样场面,不慌不忙地说道:“俺们天池村,这几年变化大,多亏了市委区委镇村领导。”这是客套话,墙上宣传画贴着领导的照片呢。我担心这样开头听不到什么,再说我们也没有宣传报道任务。于是,我打断老乡的话:“谈谈你家的收成,几口人,收人咋样?”老乡愣了片刻,慢腾腾地说:“五口人,六亩旱田,六亩山地。去年嘛,五亩麦子收了两千多斤,一亩桑园,卷了几帘蚕,稻子几千斤吧。”一麦一稻,传统种植模式。“你家没有蔬菜地?”我问。“那几个队租地给别人种菜,俺们这里缺水没法种。”老乡老老实实地回答。“农业税都免了吧?”我知道肯定免的。“不收了。早就不收了。”老乡急急答道。“对教育有什么意见?”老袁大声问。“没意见,没意见。”老乡连忙摇头。“学费多少?”老乡一时想不出来。这么说着讲着,慢慢弄清一些情况。总体印象,这里农村政策落实还是不错的,农民对政府满意。

从农民安详平和的脸上就能看出心中的满足。中国百姓最容易知足常乐,外边的世界虽然精彩,年轻的还可以闯荡一番,到了一定岁数,在家里伺弄几亩地,过起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既是传统,也是现实选择。城市好,乡村也好。我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对农民的了解算是比较深人了。比如眼前这个天池村,虽有点花花草草的形式,主体与很多农村一样,正在呈现很大的变化,比前些年收成多了,负担轻了。当然,看病难,上学贵,社会保障等问题,仍然需要破解。新农村建设作为党中央新的战略决策,已经吹响农村第三次改革的号角。

山村在变,也一定会大变的。告别天池村,我紧紧握住老乡们的手,祝愿他们日子越来越好。老乡们淳朴的脸上漾着的微笑,目送我们离开。

离开天池村,车子在绵阳到江油的一级公路上急驶。窗外,不时可见高大的宣传牌,李白故里的字样很醒目。大家正起劲地议论大诗人李白,车子停下来。中河村到了。

湍急的河水从村旁流过,竹篁摇曳,杂树丛生。正午阳光照耀下的村庄静谧。穿过爬满豆角秧的小径,我们走进村口农户家里。正是午饭时分,这家老两口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小媳妇围坐一桌。院子收拾很干净,四间砖瓦平房,两间厨房,依正门放张方桌,摆放五盘菜,冬瓜烧肉,辣椒炒豆角,花生米,咸肉烧茄子,一盘凉拌黄瓜。桌子下面放了两个空酒瓶,显然两个儿子刚喝完啤酒。大嫂起身打招呼,我们忙示意不要动,照一张照片留念。不便多说话,我们赶紧走开。细心的老范看到农民的午餐很丰盛,感慨道:“农民日子真的好过了,比城里差不到哪去。”“小媳妇的衣着也很漂亮嘛。”多生观察得更细致。“你们看老大嫂的笑脸,满足呀,幸福呀。”红旗放大了照相机照片,由衷感叹。

穿行在村中,水泥砌成的水沟流淌着清水,有妇女在洗衣服。一只花猫慵懒地躺在旁边,彩色蝴蝶在瓜秧一朵金黄的花蕊停留。“好一幅田园牧歌般生活。”有人轻声赞叹。我们又走到一户农家,刚好正在做饭。进了厨房,女主人正在切菜,旁边放好了配料,有猪肝、豆角、萝卜、草鱼,午餐也是很丰盛的了。村干部打声招呼,熟练地用打火机去点燃灶上面的灯泡。“噗,”灯泡发出轻微的响声。“我们这里家家都用沼气点灯做饭。”阳光下,灯泡发出微弱的光亮。“平时亮吗?”有人疑惑地问女主人。“亮。跟电灯一样。”女主人边说边打开燃气灶炒菜。

这户人家居住两层楼房,院子里有自来水,穿过一间略略黑暗的过道,后面是猪圈,三四头肥猪见来人哼哼唧唧。村干部介绍沼气的流程,多数人忍受不了扑鼻的味道退了出来。“看这日子过得,相当地好哇!”“老干部”的东北话响起。“那是!司长级的住不起这样房子。”老袁的眼睛瞪得大大的,他看得也仔细。“这里已经达到新农村的标准了嘛,叫其他地方来学,都这样就行了。”老范说话时,看着红旗。红旗家在西北,据红旗说,那里还有人住二三十年代的土窑洞。红旗咧嘴笑了:“这是发达农村,就是与你们浙江比也不算差。”一行人说着话,又绕村转了一圈。村干部引领我们看了大棚蔬菜,一垄垄黄瓜、豆角、韭黄、茄子,各类蔬菜整齐排列,做工精细,看了叫人舒服。村干部介绍,他们原来也是一年两季麦豆,年年翻身起不来,后来成立蔬菜协会,与城里各类市场挂钩,种植时令蔬菜,地还是那块地,收成却翻了几倍。老干部对协会产生浓厚兴趣,追问细节。同老师腿快走在前头,我跟在后面,同老师说:“多年没来四川,变化真大呀。”同老师三十多年前在这里当兵,那时的四川农村穷,特别是山区。“整得不错,主要这里离城市近。”老刘听到老邰啧啧称赞,又说,“肯定要整好看的给你们看,其实四川山区农民日子还是穷的。”

当然,我们看到的是先富起来的农村,整个农村在发展这是毫无疑问的,发展也是有差距的。如何缩小差距?不是让先进地停下来等候,而是采取措施让落后地区设法追赶。前二十多年,发展的不均衡理论促进了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接下来的重任就是先进更先进,落后赶先进。农村发展涉及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不可能整齐排列一齐跑,先进地区的经验是相同的,好班子、好带头人,抓住机遇,脑筋转得快,能吃苦。差的地方原因就复杂了。多年前,我做过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没少研究这个问题。找原因不如帮农民做一两件实事,比如怎么与市场联系起来组织生产,比如如何组织农民建立经济组织,当然产业化的文章是要做的,公司+基地+农户,等等。走在路上,我还在想中河村周边的村怎么样?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5月29曰

上午离开绵州,到平武县一个乡镇考察。这是一个羌族村寨,距成都两个半小时,到绵阳一个小时路程。

我站在桥这头,看着同学从颤颤巍巍的吊桥走过来。“老干部”眼睛不敢往前看,低着头注视脚面,两只胳膊甩开,平衡身体。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老袁,嘻嘻哈哈就过来了。老邰和老范小心谨慎地迈着碎步,不慌不忙。同老师早已快步过来了。

这是座吊桥,四根钢丝绳牵引分担全部重量,中间是木板铺成的过道。有些类似抢渡乌江的桥。桥下,是干涸的河道,碎沙石裸露着。或许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时,这座桥才具有真正意义的危险。平常人可以从桥下走过来的。

过了桥,迎面是建筑别致的村寨。两层楼房,外观全部是用碎青石砌成的,壮如刺猬,薄薄的碎石片,像刀子般锋利,人不敢靠前。再走几步,看见高高矗立的形若炮楼的建筑,一只白色牦牛头像下面,刻有几个大字,颜色猩红惹眼“走马村寨”。从镇里下来担任平斐村支部书记的小伙子站在这座刚落成的“炮楼”前,与我们攀谈起来。“这个村寨很穷,山多地少。过去开荒种地,山洪一来,一季绝收。自从通往九寨风景区的公路修好后,我们组织农民发展旅游业,村寨外观改建,恢复过去传统,再现羌族风貌。再者,动员羌族子女将民族从汉族改回去。”村支书指着吊桥,“我们已经争取资金将桥异地重建,这座桥作为景观保留下来。”年轻的支书雄心勃勃,“我们离成都三个小时,到绵阳也只有两个小时,又是通往风景区的必经之地,没有理由发展不好。特别是中央提出搞新农村建设,我们劲头很足。”一番话,也让我们激动起来。

我们分散开来,到农户家访。我和老袁几人走到一家木匠铺里,有着一头漂亮卷发的小木匠停下手里活计,友好地与我们打招呼。“你是汉族吗?”老袁问话,我递过去一支香烟。“他是羌族。”跟我们一起进来的一位女干部介绍道。“很漂亮呀。”我情不自禁地说。眼前的小木匠眉清目秀,面部棱角分明,十分精神。女干部笑了。“你的对象是羌族的吧?”我问道。“是的。”女干部又低低地笑,“一年能收人多少钱?”老袁望着小木匠,目光亲切地问道。“也没算过。”小木匠迟疑片刻,脑子转了转,“两三万吧。”“哦,那真不错呢。”老袁满意地点点头。“几个孩子?”我问。“两个,”小木匠不好意思地笑笑。“你们愿意从汉族转为羌族,有优惠政策呐。”老袁打趣道。“不是,我们一直是羌族。”

几位同学在村寨里做调研比较认真,见人就问长问短。我看到村寨已经变成了大工地,家家房子大多在改建,外观贴上刺猬石片。“是统一要求的吧?”我们问到所有村民,答复一样,“是的。”我很忧虑,同学们都有同感。有的同学家访中得知,不仅房子外观装修,还有的推倒重建,再者修路也分摊给农户,农民私下里有意见的。听说我们是从北京来的,农民才敢讲实话。

新农村建设不是新村建设,切忌一阵风、一刀切,搞形象工程,干劳民伤财的事情。我们含蓄地告诉村支书。小伙子工作积极性要保护,但是方法要注意。搞旅游想法很好,不知论证如何,与市场对接如何,村民承受能力如何。单纯从外观恢复羌族风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恢复挖掘羌族原生态文化,按照旅游产业的规律去包装经营运作。此外,做农村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切忌超越发展条件和可能,去办那些想当然的事情。这些年,教训很深刻呀。离开时,我们一一与年轻的村支书握手,鼓励他好好干,带领羌族人民奔上小康大道。任重而道远,小伙子肩上的担子不轻呀。

在平武县平通镇,与镇长座谈时,我们说出了担心和希望。或许我们多虑了。真心希望新农村建设在羌族地区健康发展,这些山区人民渴望过上幸福生活。

下午沿盘山公路去九寨沟。进人阿坝地区,海拔3800米,我有些不适应,头发晕。在草地躺了一会,症状减轻。山高路险,天高云谈,满目清爽宜人。傍晚到达九寨沟。

5月30曰

九寨沟的名气太大,以至于人们说“黄山归来不看山,游罢九寨别看水”。我们是在一个不看好的季节去九寨沟看水的。

从原始森林开始步行,林木森然,阴凉潮湿。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仰望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冷杉、云杉的年龄最小也有七八百年;俯瞰苔藓铺地,色彩斑斓。走在厚厚的、软绵绵的落叶铺成的山路,一路山花烂漫。就这么走着,享受森林浴,让疲惫的心灵安然地歇息片刻。人回到山林之中,就有回到远古老家的感觉。

不经意间,就看到了九寨的水。箭竹海、熊猫海、金铃海、老虎海,等等,名字有些恶俗,只是便于让人记住罢了。很快我就忘却了一切,直感到魂魄竟被摄去,只留下惊愕状了。

这一个个叫海子的水,碧绿清新,游鱼清晰可见。那一尾尾小鱼儿,在纯洁透明的湖水中,宛如婴儿在母亲怀抱,自由娇憨,无拘无束。海子倒映山林白云,山水如此亲密,只有九寨沟才能寻到。我凝神注视,不觉意自己也倒映在海子里,恰成了山水人的组合。岂非海市蜃楼的幻觉?缥渺不定,莫非时空隧道逆行?不忍心移步,连一声惊叹都不能发出,别扰动山水和人的平静,别搅动清冽湖水的凝脂般雍容气韵。就这么久久地伫立或席地而坐,任凭云动风行,随思绪漂游。

我傻傻地想,怎么叫九寨沟这么土气的名字?绝代佳丽竟冠以寻常到极点的乳名。或许,正是应验了一句老话,身贵名贱,名贱易活。山里人的思想与平原文化原本也是相通的。

终于我还是走了。同伴远去了,我去寻找同伴。

走到一片树林,我记住了却懒得叫出名字的地方,痴痴地停下来。高大的冷杉被藤蔓缠绕,丛生的灌木遮住游人视线,留下一片清净的所在。我坐下来,举起相机拍照,放大了镜头,竟发现目光所不及的海子。隐隐的,森然的绿色氲氤,在灌木间隙,向我款款走来。毕竟藤蔓遮不住,海子涌进痴心中。

我觉得这里其实是看海子的绝妙去处。

一生酷爱大海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大海里的冰山最可怕,因为它露在海面的只有七分之一。海明威的作品文字简约、意境深邃,遂成一代宗师。我是相信海式理论的。依此推论,如此绝妙的九寨海子,透过斑驳藤蔓枝条去寻找,在一片青翠绿叶之中,逼人的绿意袭来,那份翡翠般蓝绿护送阳光,淡去树林的俗气,如同仙女飘飘人凡尘,荡去自然无故加之的附着,赤露本原的美色,那神韵、那滋味隽永绵长,神秘莫测、隐约朦胧。

又走了更远的路,看了珍珠滩和诺日朗瀑布,领略瀑布声如虎啸桀骜不驯的雄姿;又游览了磨房的另样风情。只是魂萦那个不知名的小地方,因为我的发现,我的七分之一的美感再现。

海子毕竟更多地直观地呈现世人眼前,在一声声惊叹中,忍受无情的情感滥觞。其实,海子并不是七仙女下凡。科学最是无情,道出秘密所在。只是状似泥土实则钙华堆积体的“土”,映照了貌若天仙的九寨水。

九寨沟是一个童话世界。九寨沟的水既富有灵性质感,又娇媚惊艳;既诗意盎然,又神秘莫测。

5月31日

早起,驱车去黄龙山。一路山林茂密,山路弯弯。车子行驶在盘山公路,到达四千米山峰时,头有些晕,这是正常的高原反应。天空白云缭绕,湛蓝的天真如水洗般纯净,云彩变换姿态,煞是壮观。

到达黄龙快11点。简单用餐后,我们登山。游览了九寨沟后,再看黄龙,味道就淡了许多。

黄龙沟在海拔3100米的钙华堆积体上,雪山、彩池、森林、峡谷、瀑布、滩流、古寺七大特色景观点缀其间。从空中俯瞰,整个风景区活脱脱就像一条巨龙。

我们从沟口上去,没有高原反应的同老师带着几个同学先走了,我和老范落在后面。迎面遭遇迎宾池,据说雨季叮咚流水声恰似欢快的迎宾曲,故得名。如今枯水期,只像门铃叮当。又走一会儿,来到一个叫潋滟湖的地方,多雨时节这里湖水清澈如镜,湖底藻类千姿百态。现在则是水浅无鱼,干瘪瘪的,趣味不大。及至莲台飞瀑,空有其名,不见飞瀑踪影,只好借助安徒生的能耐去想象,一那金黄色钙华滩飞出瀑布,水声震耳,气势磅礴。早就知道最著名的要数金沙铺地,这个号称世界最壮观、最长、色彩最丰富的钙华滩流。资料表明,由于喀斯特水失去凝埂成池的地理条件,在一条长约1300米的脊状斜坡地上,慢坡水浪翻飞,在水底凝结起层层金黄色钙华滩,好似片片“鳞甲”,在阳光照耀下发出闪闪金光。我和老范留影纪念,可惜背后没有水,只有光着脊梁的甚至有些丑陋的的钙华士。游兴大减,便在盆池旁边的亭阁歇息。再往前走,估计还是这样,美景写在牌子上,眼前却实在看不到。

我们走错了季节,看水却选择了枯水时节。我们走反了路径,先游黄龙,再去九寨似乎要好些,正如硬菜刚享用,后端上来一碟精美的小菜。不能说别的,程序出了问题。老范与我想法不谋而合,在亭台勾留半晌,估计老师同学要下山了,这才慢慢往回走。

走了几步,迎面遇到背货上山的农民,矮矮的个子身后却驮着足足有两人多高的木板,细数竟有十块之多,分量实在不轻。老范问:“一趟背这么多,能挣多少钱?”背夫说:“110公斤,25块钱。”“那么重,不累吗?”老范同情地说。“背惯了。累就歇息。”背夫打量我俩,笑问:“嫌累,爬了一半下来了?”我的脸挂不住,老范说:“我们有事情先下来。”说了会闲话,老范问:“老哥,我们能与你拍张照片吗?”背夫张口大笑:“你喜欢照就照吧。”我俩拍了几张。背夫歇够了,憋运足气力,身子弯成蚂虾状,脚有力地蹬地,又往上走去。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离开黄龙。

沿着盘山公路绕行,窗外风景已是美不胜收,峰峦叠嶂,满眼翠绿,天空白云缭绕,目光所及,心旷神怡。车子在一个村寨前,忽然停下来加水,利用这个闲空,我们下车呼吸新鲜空气。两个面色黝黑的小孩在玩耍,老邰过去蹲下来与他们玩石子游戏。难得童心发现,老邰正与小孩玩得起劲。红旗喜欢地抚摩两个孩子小脸,抱起来,一边一个。大家说好,纷纷要照相,女导游也凑过去,对着镜头。喀嚓。我趁机按下快门,拍了下来。这时,一个白族妇女手里拿着类似小鼓的玩物,向我们兜售。导游用我相机拍下,一身鲜艳民族服装,头上戴的白帽子别致新颖,两根羽毛高高挑起,增添了动感和韵味。

这些同学在各条战线工作,都是比较出色的。结成一个团体外出,在狭窄的车厢里,性情中的自然成分就显露出来。老袁喜欢尖锐地指出问题,长篇大论,时不时与“老干部”闹腾几句。“老干部”回应一句:“做人要厚道”然后挂起免战牌“我要闭目养神了”。老袁是进攻型的,没有了对手,不免寂寞。老徐冷不丁来一句:“是老袁的事情,教育问题。”老袁表情丰富起来,如同豹子觅食,发现猎物的兴奋:“要重视教育,教育出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教育,全社会没有责任啦?”接下来,车厢里的同志将要接受一次系统的教育问题培训。“这个老袁!”“老干部”低声地说。幸好老袁没有听到。否则,老袁又要冲杀进来,挂“免战牌”也不行。

车子走到松潘地区,在一个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我们集体留影。对面山峰矗立纪念碑,青松掩映下的小径通往山顶。

我们行了个注目礼,继续赶路。老袁说:“想想红军长征的艰难,还有什么想不通的。”由于立论正确,无人接茬。连最爱挑刺的老徐也只有听的份了。“所以,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私的。”看着车厢里寂然无声,老袁将话题抖开,“我个人的观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要开始一个新的长征。”“这不是你的观点,是老人家的原话。”老徐终于寻找到老袁的破绽。“那是!你别打断我的话呀。”老袁思绪进人一个悲壮的氛围,“想想我们大别山,为了支持革命,做出巨大的牺牲。红军突围出去,白狗子进来,我父亲躲进山里没有被逮到,才活了下来。我爷爷二十多岁当团长,牺牲了。还有很多连名字也找不到的麻麻写满了烈士的名字。当然,还有很多连名字也找不到的,成为无名英雄。”老袁的话把大家带人一个严肃的领域,没有人开玩笑了。墙外的天空,天高云淡,有人吟哦毛主席的诗词,有人说起70年前那震惊中外的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长征故事。“红军真不容易,我们开车子都有些头晕,当时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围追堵截,硬是没有拦住红军。”老范感慨道。“信仰!是信仰的力量。”老袁语气重重地说道。

沿着岷江,山路变成羊肠小道,右手是滚滚流水的岷江,左边是嶙峋大山。眼看着岷江头发晕,有悬空之感。“老干部”发话:“大家不许与司机师傅讲话。”司机笑笑:“没关系,我们跑多了。”车厢安静下来,大家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窗夕卜,连绵起伏的岷山山脉,奔腾流淌的岷江江水,在思索,在沉思。

我突然想起毛主席的诗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的诗词所折射出的伟大情怀,在岷山山脉的体会更是深刻。

适逢红军长征70周年,我们走在红军曾经走过的路上,自然心潮起伏。那一幕幕耳熟能详的历史画面,就演绎在这片热土上。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江水,风云雷电不变,花草树木依然。烈士的鲜血洒在这里,昨日的硝烟仿佛仍在眼前。我们这些共产党的一分子,怎么才能不辜负长眠于此的烈士遗愿?面对这样严峻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回答。继承长征精神,做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对照“党章”,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让组织满意,让人民满意,也让千千万万烈士放心。

6月1曰

早起出发,沿岷江一直走,依旧是青山碧水。进人都江堰境内,路平坦。在乐山的南国渔舟用餐。午后休息时间,游览了一次乐山大佛。唐朝通海大师发起,历经90年,三任皇帝,始造成。大佛面朝三江口,岷江、大渡河、青衣江,雍容大度,佛在心中,颇有震撼力。

自汉代起,佛教进人中国,落点于洛阳的白马寺。开始只在上流社会传播,经过中国文化的融通改造后,佛教迅速传开,至隋唐达到鼎盛。唐朝贞观元年,玄奘混在逃荒人群出境,一路艰辛到了西域,求得真经。官方曾通缉过。玄奘求经归来,长安城里是万人空巷,皇帝亲自迎接。大唐贞观盛世的标志,其实也包含文化的宽容。也正是佛教的传播,促进了儒、道、佛竞相发展,提升中国文化的外向度和活力。乐山大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建造。中外专家称赞道:乐山大佛是人类文化宝贵遗产。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文化遗产传递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游览中,我知道郭沫若家乡在乐山,苏东坡家乡也在此地。两位跨越近千年的伟大诗人,从大山走出去,在中国舞台发出耀眼的光芒。尤其是苏东坡,这位旷世奇才,时至今日,后人无法超越。遥想当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乘一叶扁舟,沿江而下,一路诗意的风尘。到了京城,聚焦世人惊奇的目光。唐宋八家,苏氏一门占三,不仅是四川的奇迹,更是亘古未有之奇。乐山这山水,怎么有如此性灵,造就一代英才。当然,近代的乐山也是好生了得,只举一个郭沫若就让世人景仰不已。

同伴招呼我该走了。我真是依依不舍,真想穿越岁月,去访问两位文化大师。

6月2日阴

冒雨游览峨眉山。弥漫着香火的峨眉山,满山翠绿,氤氲清净的佛教文化。因为雨势渐大,匆匆上山又匆匆下山。辜负了久负盛名的佛山,有机会再来拜访吧。

6月3日

上午在省里开会。下午,驱车去遂宁市,参观了宋瓷博物馆,精美的宋瓷让人叹奇。

去年我在土耳其考察,导游引领我们去参观瓷器。三间房放满了瓷器,玻璃柜下面铺上猩红的绒布,一尊尊精美的瓷器摆在中间。转了一圈,除饱了眼福,还拍照留念。这些瓷器,全部是当年西方列强从中国偷来抢来,少部分用商品交换的。回国后,我把照片放大,贴在书房欣赏。毕竟,去一趟土耳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些瓷器太精美了,看了就叫人喜欢。

这次去四川考察,遂宁市委张副书记知道了,执意安排我们去遂宁,说他们那里的宋瓷可以看看。这句话触动了我,便去了遂宁,进了宋瓷博物馆。博物馆解说员是位专家,带着我们漫游博大精深的瓷器历史王国。

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发端于三千年前的商代原始青瓷,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及至宋代,以青瓷为代表的单色釉瓷器生产达到了高峰。“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闻名遐迩,龙泉窑、景德镇窑、耀州窑一派繁荣。宋瓷造型简练清新、色泽淡雅柔润,技艺惊人而风格高雅,表现出一种清纯自然、朴实无华的美学境界。

遂宁与宋瓷本无关联,桑树挂棒也扯不上。时光流转到1991年。在遂宁辖区的金鱼村发现了一处大型宋瓷窖藏。专家们经过清理发掘,出土完整及可复原的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已发现的最大一宗宋瓷窖藏。现实突然把遂宁与宋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据说,国内有个大城市让遂宁开出任何条件都可以,只要把这些宋瓷博物馆建在他们那里就可以。遂宁未加思索就拒绝了。一千多年了,宋瓷已经属于这块土地。我私下问那个大城市的同学,同学笑而不答。

出土的宋瓷,虽然在地下沉睡千年,但来自龙泉的青瓷、景德镇的青白瓷仪态和风范依然。是什么人窖藏?又是何时因为何故?均不得而知。传说倒不少,不足采信。这肯定不是考古学家最感兴趣的事情,而是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研究的事情。做一大胆推测吧,或许某位巨商运送宋瓷途经遂宁,忽然战争爆发,世道乱了;或许巨商身遭不测。这么一来,趁着黑夜,就地掩埋窖藏无疑是最佳选择了。一船人带着惦记回去。准备假以时日让宋瓷重见天日。只是岁月无情,人生无常。这条线就断了,终成永远秘密的推测总归推测。想来一千年间,朝代迭更,乱事不少。宋瓷埋在地下也好,小贼惦记也罢,强盗觊觎也罢,见财生歹念的人实在太多。那么好的宋瓷搁在那儿,哪朝皇帝要是知道了,下个旨,弄去宫里把玩,自也顺理成章。真要是这样,搁到晚清,只怕被外国强盗抢去。要看自家的瓷器,还得办护照,花上不菲的机票才能如愿。

想到这里,我不禁对决定窖藏的人深深致意了。你看那景德镇的一对青白釉三足蟾形水盂,光晕明朗,形态可掬,真是让人喜欢;青白釉印花双凤碟,精巧的造型,细腻繁密的刻印花图案,衬上素雅明净的青白釉色,令人赏心悦目,倍感亲切。七个多世纪前的人们真是奢华,竟然用这些宝物放置杂物呀。还有来自龙泉的青釉荷叶形盖罐,青釉鬲史炉、三足笔墨插,国人前所未见,弥足珍贵;还有来自彭县白瓷印花鹅戏莲纹碗……

专家说,龙泉窑始烧于北宋中晚期,鼎盛于南宋后期,至明末清初停烧。龙窑因窑身呈长方形倾斜砌筑,似一条火龙从下而上。大龙窑一次可烧制二万件以上。景德镇的陶瓷国人皆熟知,青白瓷一经出现,即为时人喜爱,各地瓷窑竞相模仿。其中最好的数景德镇湖田。而遂宁出土的瓷器多是湖田产。

自盛唐以降,宋,明,清,外国人对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物需求逐渐趋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三百多年来,生活水平提高,追求东方文化的代表作品瓷器成为风尚。明朝晚期及大清帝国时期,闭关国策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艰难生长。西方富人家庭摆放中国瓷器,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八国联军抢了圆明园又放火烧掉,大量国宝流失海外。特别是宋瓷,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专家说,两宋三百余年,城市商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贸繁荣、市民阶层十分活跃,文学艺术空前发达,民间对精美瓷器的消费需求大为增加,直接刺激着制瓷业的飞速飞速发展。当时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人口密集的区域性商贸城市,宋代遂宁城即是四川的经济和商贸中心城市之一。

瓷器制造是一门泥与火的艺术,是人类智慧和制造力的结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历代的车轮碾过千载岁月,时光流逝,流传下来的每一个时代的作品都真实记载当时人们的习俗、时尚、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宋代开辟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6月4日阴

到达都江堰已近中午。一位工作人员给我们做解说。公元前二256年前,李冰担任类似今天四川省长职务,看到岷江两岸水灾严重,在前人治水基础上,发明了深淘滩、低筑堰的方法,选择都江口治水。我们看到一个鱼嘴状的筑水坝,将汹涌而来的江水分流,干旱年份,江水四成进人外江,六成进人内江,灌溉几百万亩的成都平原;汛期,则江水分流,极易成涝的成都平原无恙。为了打通内江河道,李冰用火烧水浇的办法,花了三年时间,硬是将青山开凿出水道,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宝瓶口。

1958年毛主席来视察,问道:“一千年一万年会不会有问题?”于是,四川人民将河道及山脚用钢筋混凝土砌上。

李冰的最大贡献在于防沙,至今仍然属于高技术含量的。两千年前他是怎么发明的呢?至今仍有人孜孜不倦地研究。

因为读过余秋雨的大作,都江堰实在不需要的别的文字传播。我只是用惊奇的目光,把一切看个够。

6月5日

结束了四川的考察,九点飞回北京。

注:这是2006年上半年参加中央党校青干班培训期间,赴四川考察的日记。我们行走的路线,途径的几个地方,恰好在2008年那场震惊世人的大地震的震区。那段时日,我的心刀割般剧痛,天天关注灾区报道,时时为震区父老乡亲祈祷祝福。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将日记稍加整理,为的是永远记住那山那水那人……

同类推荐
  •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含有多种维生素的思考

    本书为陈祖芬的中国故事系列丛书,共十六本,在这十六本书里,有作者的生命脉络,这是读者朋友们能触摸得到的。本书收录了“女孩”、“世界是由不安分的人创造的”、“让我糊涂一回”、“生活向你提供信息”等20余篇文章。
  • 霍达作品精选

    霍达作品精选

    霍达自青年时代步入文坛。迄今著有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散文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约500万字,成就卓著,蜚声海内外。《霍达作品精选》是现当代名家作品精选之一,是霍达的首部作品精选集。《霍达作品精选》是著名女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者霍达的首部作品精选集。《霍达作品精选》书历史、怀家国、忆师友、写红尘,七十载人生甘苦体验,四十年创作生涯的高度浓缩。
  • 我说你看

    我说你看

    本书内容包括:社会这棵树、乱套了、恨郎不狼、坟头上的风景、抢救男人、楼的高度、草的级别、老的疏放、动物表演、鸟语兽言、蛤蟆三条腿等内容。
  • 故乡是一段岁月

    故乡是一段岁月

    本书是一部有关童年、儿童、儿童文学的论文集,分为四辑:写给春天的文学、天籁之音、他山之石、文学与家园。
  •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这本文集从多个方面展示着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刻画的24个节气,定位准确,惜墨如金;他描绘的花卉果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他抒发家和国的情感,情真意切,令人信服,等等。《东篱夜话》中,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写人物的,比如《王彦章铁船开灌河》和《有个男孩名叫可可》这样的文章,作者把人物和历史、人物和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人物写出了传奇英武,孩童可可写出了天真可爱,虽然每篇文字不长,但是读来让人印象颇深。
热门推荐
  • 千万别错过

    千万别错过

    “什么你找到通往古代的路了,你去了?”激动的语无伦次。一场恋爱开始,可是只有100天的时间可以来回,超过这100天你就会永远留在古代
  • 瀚穹拾遗

    瀚穹拾遗

    寂寞花开,孤身迷惘。人来人往,独自彷徨。清风挽不住柳絮,野花栖不久蝶香,蓦回首,你只是他漫漫人生的短暂一站。魔兽,废柴,友情,炼药,你想要的在这里都能遇到。
  • 快穿之女配攻略

    快穿之女配攻略

    莫悠作为穿越系统的正式员工,打脸虐渣、配角逆袭、攻略男主,几乎十项全能。
  • 牛皮卷

    牛皮卷

    本书从如何赢得朋友,影响他人;如何停止忧虑,心灵快乐;如何向伟人学习领导艺术;如何从哲人金句中学得生活智慧等八个方面阐述了追求成功与卓越的人生秘籍。
  • 冉冉盛开

    冉冉盛开

    闵小冉像很多平凡的姑娘一样,觉得女孩子嘛,就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找个合适的男人结婚生子。闵小冉一直都是按照计划走的,可是偏偏计划跟不上变化,因为欧晨这个傲娇老板强势进入她的生活了。李辰轩在闵小冉眼里是个合适的人选,好男人的形象让她非常满意,两个人非常适合,她以为他们会就这样恋爱结婚的,偏偏让她撞见那一幕。她眼里完美的好男人居然也会出轨,还是跟她的朋友上床!那个傲娇、霸道、小心眼的老板硬是挤进她的生活,不仅在她跟李辰轩之间搞破坏,还逼着她面对自己的内心,可惜闵小冉知道如此平凡的她是怎么都配不上天之骄子的欧晨的!欧晨一次次真诚地表白让闵小冉感动,他甚至在她还没有完全爱上他的时候求婚了,她以为欧晨会是这个世界上最爱她的人,因为她的家人从来没有给过她爱。可笑的是,欧晨前脚对她说:“嫁给我吧!”后脚却跟其他女人卿卿我我。闵小冉冷眼旁观,她觉得自己真傻,连家人都不爱自己,一个陌生的、中途进入自己生活的人岂会爱她?强大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这是一篇总裁文,有虐有甜,有欢笑有泪水,可是我们会见证一段爱情的开花结果,会见证一些人的长大成熟。
  • 暧昧花草缘

    暧昧花草缘

    这个少年有情、有义、有爱、机智勇敢、有才能。机缘巧合的一次得到天意的赠予——读心术。从此猜透别人思想,除恶扬善,为百姓谋福,同时又得到了自己喜爱的女孩子,情节环环相扣,随时给人以悬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起伏跌宕,大起大落,沁人心脾,也让自己的人生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 仙镜离缘

    仙镜离缘

    “离漠,真的是你吗?”她坐在蓬莱之巅,俯瞰一望无际的渤海,当初若不是为了救她,他也不会葬身鱼腹,如今,是他回来了吗……“你休要胡说,我不是什么青龙王的女儿,我跟你们青龙族没有半点瓜葛,你也不必再费唇舌了,我是不会跟你回去的!”她看着眼前的这个人,满脸厌恶与愤怒,何必假惺惺呢。……离漠,凌蘡花盛开了,真的像你当初说的那样,是一串串红色的像铃铛一样的小花,花香四溢,我在小屋中都能闻到,可是,你为何,为何还没回来……
  • 破道战修

    破道战修

    为避免重复平庸人生的穿越者花玉龙,幼年持善勇之心寻师,得神秘小镜子,驰骋修真界,成就破道传说。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三辑:朝花夕拾
  • 大仙帝

    大仙帝

    大帝宇内称尊,至高无上,天地间从来只有一位大帝。自万年前,天地动荡,大帝身陨。万年后,仙王出世,群雄逐鹿帝位,巅峰对决,打破九霄玄黄。一个天才辈出的大世自此开始。一个强者纵横的大时代自此开启。上天赋予修士灵根,血脉传承祖先体质。在无数天才耀眼的光芒下,少年林凡,一个没有天赋灵根,没有血脉传承的凡人渐渐踏上了他的旅途,于逆境中崛起,且看他如何踏上证道仙帝之路。帝路浩茫,白骨累累,寂寥苍生,与谁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