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9900000010

第10章 有序之动

一、百年回声

近百年的文化批判中,对中西文明有这样一种评价:西方文明主动,东方文明主静。

“文明”一词在《新华词典》里有两种解释:文化,指人类社会已进入开化状态,与“野蛮”相对。

如果把文明与文化相等同,那么,中华文化就不能用一个“静”字来评价。谈中华文化离不开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但是不能停止在儒家、道家文化这里,因为儒家、道家文化之前还有文化。儒家文化视《周易》为根,尊《周易》为“六经之首”;道家文化视《周易》为本,尊《周易》为“三玄之冠”。所以,谈中华文化不能离开《周易》。《周易》以何为根?八卦!八卦以何为根?一阴一阳!那么,一阴一阳是“静”态的吗?答案是否定的。一阴一阳始终处在一个运动状态之中!

二、太极之动

天地诞生之前,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基本元素——一阴一阳。一阴一阳相互矛盾、相互依存。一阴一阳来源于“太极”。《周易·系辞上》对太极之动做出了这样的描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为生生之源,由此开始生生: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太极之动,是有序之动。运动不已,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过程,犹如原子裂变,也犹如细胞裂变。

三、阴阳之动

《周易·系辞上》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者,阴阳也。太极之动,一分为二;二为“两仪”,“两仪”为一阴一阳。一阴一阳在动中产生,一阴一阳产生之后一直处于运动之中。运动动力之来源,源于一阴一阳之间的相互推动。除了相互推动这一形式之外,还有相摩、相荡的运动形式。总而言之,阴阳之动的原动力与恒动力源于阴阳本身而非外部。一阴一阳之间的运动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圆周运动。阴阳之动是变化的基础,变化一是万物产生的前提,二是万物演化的规律。阴阳之动在形而上,天地万物之动在形而下。形而下的天地万物之动反映出了形而上的阴阳之动。

在运动中,阴阳的位置可以互换。例如,在《否》、《泰》两卦中,天地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在《既济》、《未济》两卦中,水火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

四、卦之动

阴阳之动,产生出了八卦。八卦有无限的象征性,但首先象征的是八种自然景物:天地、山泽、水火、风雷。八卦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有两种运动形式:先天八卦的运动形式为两两交叉之动——天地相交,山泽通气,风雷相激,水火相济。后天八卦运动为如环无端的循环运动:在四季中起于春而终于冬,在方位中起于东而终于北。先有八卦,而后生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同样在做有序之动:起于乾坤,终于未济。

在这里,有必要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八卦、六十四卦是中华民族先贤所做出的宇宙起源与演化图。演化图所表达的是两个演化:自然界的演化与人类社会的演化。两个演化均为自然演化,八卦图里没有任何神秘的成分,没有任何神秘的意义。

五、道之动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非常清楚,道是动态的道。

自然之道在中华民族先贤手下化为人文之道,人文之道用六爻即“六虚”来表达。六爻的位置既有时间意义,又有空间意义。六爻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六爻位置上的阴阳两爻是变动不居的。六爻之动,代表了三才之动即天地人之动。从自然到人事,一切都是动态的。所以,先贤告诫子孙这样一个道理:书中的道理都是有限的——包括《易经》这样的书,自然变化则是无限的。人,千万不能局限在书本之内,只有“唯变”,才能“所适”。

先天之道是生生之道,后天之道则一分为三:形成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三才之道,是动态之道。《周易·系辞下》对此的说法是:“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天地人三才是一个系统,三才运动是系统运动。系统运动是通过六爻的变化来表达的。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凡是道都是动态之道。《周易》的天是变化之天,《周易》的道是变化之道。西汉以后,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流行于中华大地,与《周易》稍加对比,就可以知道这一论点是相悖于《易》理的。

六、天地之动

《周易·乾·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泰·彖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周易·否·彖传》曰:“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周易·蛊·彖传》曰:“终则有始,天行也。”

《周易·复·彖传》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周易·系辞上》曰:“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天行之“行”,天地交之“交”,天地变化之“变化”,这些都是动态的。天地有序之动,是生生之动——“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天地之动,是规则之动。规则之动,一体现在无限循环上——“终则有始”,二体现在严格定量上——“七日来复”。《圣经》里的上帝造天地万物一共用了六天时间,第七天休息。《周易》这里,天行反复,而且是“七日来复”。不知两个七天之“七”有没有相似相通之处?

天人一体,天行人行一个理。天行刚健,人行自强不息。以天理论人理,是《周易》的精髓所在。人之动静,本乎天地。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人的生活必须顺应天气地气的变化。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产必须顺应天气地气的变化。

人之动静,本乎天地。《周易》中的这一哲理,正常延续到《黄帝内经》之中。《黄帝内经》认为,人生于天地之间、四时之内,养生与医病必须顺应天地、顺应四时。人有百病,病有百候,候有百变,百变皆由天地阴阳逆从而生。“知天者必验于人”。以天气地气论疾病,在一部《黄帝内经》之中其篇幅占三分之一强。

七、日月、寒暑之动

阴阳之动,动在形而上。无形之动,是看不见的。八卦与六十四卦之动,动在纸上。纸上的卦之动,平常人也是看不明白的。日月寒暑之动,是形象之动。形象之动一是人人都能够看得见,二是人人都能够看明白。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周易·系辞下》对日月寒暑有序之动的认识与总结。日月往来,昼夜循环。寒暑往来,新岁更替旧岁。日月、寒暑之动,促使着自然与人的变化,也促进着自然与虫的变化。人有生死之变,蝴蝶有蛹虫之变,花草叶藤有枯荣之变,所有这些变化都体现在日月之动、寒暑之动之中。

八、动之总结

一部《周易》从经到传,自始至终都在讲“动”的学问——从天地之动讲到万物之动,从龙之动讲到人之动,从具体之动讲到原则之动。最精辟的论述有三段,可以作为动态学问的总结:

“‘亢’之为言也,知进不知退,知存不知亡,知得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文言》)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而成变化。”(《周易·系辞上》)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第一段论述是留给执政者的学问。亢,在《乾》卦内是处于用九之爻位。亢,在卦外象征极高极险的帝王之位。圣人,所指的是执政者。圣人执政,首先应该知道有序之进退。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某一家某一姓的私产。自己能够有利于天下时,进;后人能够有利于天下时,退。有序之进退,对天下而言,进也利天下,退也利天下。对个人而言,进也荣耀,退也荣耀。比如尧、舜。不知道“进退”二字,进会给天下带来灾难,退也会给天下带来灾难。

第二段论述还是留给执政者的学问。圣人把天下之至赜——天地之间万物万象——的奥秘归纳到清晰明了的卦体之中,使之井然有序。天地的奥秘在于有序,天下大事也应该有序。天下之至动不可“乱”,那么应该如何“动”?《周易》中的答案是“议之而后动”。大自然做有序的变化,崇尚自然的人也应该在所有活动中做有序之变化,所有涉及天下大事的“动”,一定要先有一个“拟”字、而后有一个“议”字——“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而成变化”。在“拟议”的过程里,没有乾纲独断的成分。用易理对比后世皇帝的所谓“金口玉言”与“乾纲独断”,就会发现皇帝们的荒唐与整个民族的荒唐。

第三段论述是留给所有子孙的学问。“易穷则变”是《周易·系辞下》对形上形下之动的精辟总结。易者,形上之道也,形上之太极也;易者,形象之日月也;形上形下之动,都有一个极限,极限之处就是变化之处。天理人理一个理——“变则通,通则久”。

“静文化”从何而来?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热门推荐
  • 成功处世艺术

    成功处世艺术

    该书告诉我们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事情,如何对待我们的世界,如何生活得更好,一本智慧树,值得阅读。
  • 长生毅念

    长生毅念

    籍简介人生一世间,短短数十年;山川河流如此美好,只可匆匆一瞧。我心不甘,天地日月即可长存!我虽弱小,有何不可长生?!
  • 伊丽莎白很忙

    伊丽莎白很忙

    伊丽莎白以为她会等来她的梦中情人,没想到来的却是一群傻逼和丧失……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专宠N加1:神偷小姐戏美男

    专宠N加1:神偷小姐戏美男

    “师傅真是好心,哈哈,这可是上古神器呀”突然一阵晃动,蒋依依遍晕了过去。我去,这是神马情况??拍戏吗?自己不是应该在山洞里吗?“你哪里跑?站住。”哈哈这个钱袋这么鼓,看来最近不用愁了。碧云山庄的少庄主?当今三皇子殿下?锦城最大商人家的少爷?摊上大事了,蒋依依啊,你究竟惹了什么样的人物啊?
  • 凤殇台

    凤殇台

    她不得不谨慎,一步错步步错。她就是错在收了一份毒计,被亲妹妹所害。谁知到了地狱,竟让爹爹救了。她为了爹爹,不惜牺牲重生,只要你好,便是晴天。重生至异世,从人人鄙视的废材变成各方争夺的天才,收魔宠,斗神医,抢美男,开矿石,炼魔偶。对于这一转变,并不讨厌却也不喜欢。她用光明洗清一切黑暗,谁知天却注定她要成为黑暗。“什么?柳丞相你不举?要我来治疗?呵呵~这不好吧....”“公主就不要妄想逃走了。“什么?英雄你的妻子跑了?我来帮你找,等她回来一定要好好收拾她一顿。”“那可真要好好‘收拾’了。”___作为一名正常的精神分裂症人,她一定要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女主强大,文以升级为主,言情为附
  • 问道战记

    问道战记

    大千世界,强者如云,抬手撼天,长啸碎地。一位来自蛮荒之地的少年,走向那通往强者的海洋,踏过那争锋的纪元,一切都只为那传说中的问道升华。......以前,一生只为问道生,一世只为问道活。现在,一生只想成升华,一世只为你回头、
  • 黄陵文典(小说卷)

    黄陵文典(小说卷)

    公元2008年4月4日,时值戊子年清明佳节。由黄帝故里黄陵县组织编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黄陵文典》1—19卷
  • 千缘劫之明日倾

    千缘劫之明日倾

    一曲萧音瑟,万般寒梅寂。她身负奇能,为天下奇女子之首,倾尽天下,绝世无双,却因一场无人知晓的阴谋命丧黄泉,算得了天下,却算不了自己的宿命。三年后,她因一句话,从21世纪穿越到这个架空的世界,在一具不属于她的身体内,没有畏惧,没有恐慌,只想欧阳明日一世长安,却不知以前那个看似结束的结局,并非结局,也正因为她的到来,拉开了新的序幕。三年前的因由,三年后的命定,犹如命运驱使般使他们不断前进,不知不觉中或是冥冥注定,去追寻那个无人知晓的真相,直到最后暮然回首,才发现原来一切都只在身边。到底还是因劫生了缘,因缘有了劫。此为欧阳明日同人文,圆心中一个十年之梦。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