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35700000003

第3章 大智若愚勤治国——朱高炽

朱高炽十七岁当上太子,待位三十年,监国二十多年,却只有十个月的皇帝命。他大肚便便,似乎没有帝王的风范,却宅心仁厚,智慧大度,有帝王所需的远见卓识。在京城保卫战,他以弱兵一万阻挡了建文帝的五十万勤王大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这是朱高炽在人生中最值得炫耀的一项。

他在位期间,以儒家思想统治朝廷,改革弊病巩固文官政府,广开言路,用人唯贤,注重农本,平反前朝冤假错案,做了很多深得民心的好事。他始终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

太子有个好老师

朱棣的几个儿子,接受的教育不同,有的长于习武,有的善于习文。就朱棣本人的愿望来讲,他是希望儿子们都是文武兼备。由于个人经历和性格不同,他的儿子们接受的是不同类型的教育。朱棣偏爱好武的二儿子朱高煦和三儿子朱高燧,并常带他征战,在战斗中培养了他们的勇敢好斗。因此,这样的儿子都具有凶狠的本色,兄弟相残争夺皇位,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了。

作为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的儿童时代,接受的就是正规儒家教育。他精通琴棋书画,箭术也不错,但他体胖多病,行动不便。他的父亲和弟弟们在马上打天下,而是以文治国。

早在洪武时期,朱高炽就被太祖皇帝亲自立为燕王世子。在朱高炽长大以后,朱元璋与朱棣就有意地让他参与朝政。

一次,朱元璋派燕王的世子朱高炽在破晓时去检阅军队,结果他很快就回来了。

朱元璋问:“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朱高炽报告说:“皇爷爷,清晨太冷了,将士们还没有吃早饭,等到他们吃好饭以后再开始检阅。”

朱元璋又问:“为什么呀?燕王世子要检阅军队,必须要雷厉风行才是。”

朱高炽恭恭敬敬地回话:“爱民如子,才能够得到将士们的爱戴。”

朱元璋暗暗赞许,觉得这个孩子很有慈悲的心肠,他讲究儒家的仁爱原则和孝道伦理。

朱元璋分别考察他的孙子们,皇恩遍洒。有时候,他会叫某个孙子到身边来接受处理朝政的训练。这次,轮到了朱高炽。朱元璋要朱高炽审阅几份官员的奏章,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见。只见朱高炽先有条不紊地把文官和武将的奏章分开,仔细地阅读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朱元璋频频点头。

但是他的父亲朱棣对他的态度是不远不近,不冷不热的。由于这样,朱高炽就把大部分时间和心思,都用于读书学习,研究儒家学说方面上,并接受他父亲挑选的著名学者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人的指导。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了一座弘文馆,与儒臣谈论经史。

朱高炽的老师有多位,最著名的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1404年(永乐二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后,朱棣选拔杨士奇为朱高炽的老师。不久,在东宫太子府,杨士奇晋升为左中允,正六品官。过了三年,再次升任左谕德,为从五品官,辅助左春坊大学士负责太子的文件管理以及讲课等有关事务,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承担为皇帝讲读经史的任务。朱棣很迷信,他喜欢算命,行军作战还带着算命先生。他对《易经》颇有研究的杨士奇格外尊宠。

1411年(永乐九年)朱棣北征回师,皇二子朱高煦进谗言打小报告,说太子有问题。

于是,朱棣向杨士奇询问太子的情况。

杨士奇知道皇帝为什么问他,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说:“太子仁孝,凡有涉宗庙,祭物、祭器皆亲阅。”

他说:

去年将时享,头风作,医言当汗。殿下曰:汗即不敢莅祭。左右请代。斥之曰:上以命我,我又遣人代乎?遂亲祭。祭毕,汗遍体,勿药病自愈。

他这一番话,既赞美了朱高炽宽厚仁爱的个性,也明哲保身,巧妙地解脱了自己。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即位。杨士奇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按照封建礼仪,新皇帝应为过世的皇帝服丧二十七天。期满的第二天,满朝文武都更换服装,只有皇帝和张辅、杨士奇三人仍着丧服上朝。由此朱高炽对杨士奇更加敬爱,逐步提拔他为少保、少傅,后又命他兼任兵部尚书,开启了内阁直接插手六部具体行政事务的先例。不久,杨士奇成为内阁首辅,位次列于内阁其他同僚之上,逐渐填补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留下的巨大的权力真空。

朱高炽监国时,御史舒仲成曾因事得罪过他一次,朱高炽记恨在心,即位后就想马上将他治罪。

杨士奇认为,作为一个帝王,这样做不好,治罪一个人不要紧,那样就会堵塞言路,吓退言官的,朱高炽就打消了自己的念头。

大理卿虞谦、大理少卿弋谦也因上疏言事,得罪过朱高炽,朱高炽也想将他们治罪,还是由于杨士奇的调解才放过了他们。言路因此得以畅通,下情得以上达。

朱高炽即位后,杨士奇却让朱高炽居安思危,看到“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的社会现实。朱高炽甚为感激,特地创制了“杨贞一印”赏赐给他。朱高炽去世,杨士奇成为首席顾命大臣。

杨士奇与朱高炽的关系非常密切。朱高炽当了皇帝之后,特地赐给杨士奇及杨荣、金幼孜和夏原吉每人一枚银印,上刻“绳愆纠缪”的格言,让他们可以用此印密奏关于贵族甚至皇族胡作非为的大案要案。他们有了皇帝赐予的特权,对于及时有效地揭露贪污腐化、改善政治风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大臣李庆上疏,建议朝廷将军队所属多余军马给予地方官吏,杨士奇上疏气愤异常,坚决反对,言辞激烈。朱高炽为了不使他过多树敌,故意没有批准杨士奇的奏折,而是借陕西按察使陈智上奏的机会驳回李庆的建议。君臣相敬如宾,师生如同父子,由此可见一斑。杨士奇终于促使朱高炽变成一个开明有为的君主。

太子之争漩涡中险胜

朱棣的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都是徐皇后亲生。一个母亲所生儿子性格却是完全不同,当大哥朱高炽在被立为世子的时候,他就成为弟弟们仇恨的对象。

朱高炽性格仁厚,饱读诗书,深得太祖朱元璋的喜爱,在洪武时期被册封为燕世子。

朱高炽虽得到了祖父的喜欢,但因体胖,行动迟缓,却得不到尚武的父亲朱棣的喜欢。朱高炽的位置岌岌可危,性命在顷刻之间。

不过,朱高炽有一根救命稻草,就是自己的大儿子朱瞻基。朱瞻基敏慧异常,不但特别地有礼数也特别地孝顺,而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深得朱棣的喜爱。无论朱棣有多么烦心,只要见了可爱的乖孙子朱瞻基,一切不快都飞到了九霄云外。

有好几次,朱棣都想要废掉朱高炽的世子资格,但徐皇后坚决不同意,还有著名的文臣解缙也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一再说:嫡系长子地位是上天的恩赐,而且老天还送来了一个“好圣孙”。朱棣这才最终下定了决心,没有再动摇。1404年(永乐二年),朱高炽终于被册封为太子了,而他的好儿子朱瞻基则顺理成章地被朱棣立为皇太孙。

从世子到皇太子再到皇帝,过了三十年。在明朝的皇帝中,朱高炽当太子的时间最长,当皇帝的时间最短,短命倒数第二。

要说朱高炽当太子的故事,有一个故事最值得讲摆,在他的监国生涯中非常亮眼,那就是他用智慧保卫燕京的真实故事。

建文帝的大帅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直扑燕京城,与反叛的朱棣部队作战。此时,朱棣正奔驰大宁战场,有后方空虚的消息传到了建文帝那里。

有道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燕王朱棣起兵,身边带的是朱家儿男——皇二子朱高煦。而少年朱高炽,肥胖笨重不便随军作战,自己又不喜欢打仗,就被命留守在北京,全权处理朝政。历史,就在此时,给了朱高炽一个展示惊世才能的机会。

在此期间,山穷水尽的建文帝,使用了离间计,写一封信给朱高炽,让他认清形势,不要叛乱,脱离他父亲燕王,归顺朝廷,还许以成功后,封朱高炽为王,争取朱高炽的内应。

尽管朱高炽才十七岁,但是,让他叛变父亲朱棣,那当然是不可能的。朱高炽接到书信之后,哈哈大笑,看也没看,原封未动地送到父亲朱棣面前,建文帝的反间计落空了。

建文帝没能将朱高炽收编,万般无奈,就大兵压境,兵临北平城下。朱高炽临危不惧,他带领一些文臣,还有许多城中老弱残兵坚守城池。这时的少年朱高炽,异常地冷静沉着,制订了一个让所有人刮目相看的御敌计划,显示了他超人的智慧——他命令城中守军分成小队,出城去偷袭李景隆的军队大营,为坚守北平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还有一招更绝。时值冬月,寒风如刀,燕京城内滴水成冰。朱高炽召开紧急会议,听取了老人们的建议,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命人往城墙上不断浇水,冻一层浇一层。一夜之间,北平城变成一个冰城。

第二天早晨,志在必得的李景隆等来攻城时,却倒吸了一口冷气!他大吃一惊啊,只见燕京城墙,光溜溜、滑溜溜、亮晶晶,攀登不成,火攻不得,瞪眼干着急,就是上不去。

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城冰的融化遥遥无期,短期内是没有攻城成功的可能,建文帝的大军只好偃旗息鼓,灰溜溜地撤退了。

这一战对整个靖难之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

朱高炽,当他成为太子的时候,已经饱读诗书,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下,他端重沉静,儒雅又仁爱,言行谨慎,进退识度,颇有帝王的资质。在当世子的时候,他深得爷爷朱元璋的特别疼爱。但是朱高炽体态臃肿,形象不是那么健壮好看,没有帝王的风度。

读书多了,喜静不喜动,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肥胖,行动就不方便了。仰卧起坐总要两个内侍搀扶,不然,就站不起来。站起来了,因为肚子大,遮挡了视线,看不见脚下的地面,走路也就跌跌撞撞的了。

因此,和朱元璋不同,对于一生嗜武的父亲朱棣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当太子,这个大胖子不像自己,也不是当太子的理想儿子,可朱高炽偏偏是长子。

纠结的焦点,是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他自认为方方面面都比朱高炽强,可是他偏偏是老二,只要大哥不死,他永远没有机会当老大。

朱高煦与朱棣不仅在容貌上,而且性格上都很有相像之处,几乎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作战勇猛,在武将中威信很高,在血雨腥风的战斗中曾多次救父亲朱棣于危难水火,朱棣也非常器重他,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勉之,世子多疾”。意思是你大哥身体不好,你还是很有希望当太子的。听了这话,朱高煦的热情更加高涨,在整个“朱棣靖难”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劳。就朱棣本人愿望来讲,他的确是希望立朱高煦为太子的,他觉得朱高炽过于仁弱,差不多就是一个窝囊废,担心他将来会像建文帝一样被推翻。

当了太子以后,朱高炽非常努力,不管是在南京还是在北平。在皇帝离开时,他就担任监国。他的努力很见成效,他也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国家的经验,是储君的合适人选。

在1409年(永乐七年)以后,朱棣因为要迁都燕京,要抵御蒙古人,二儿子朱高煦常留北京建都,太子朱高炽就留在南京监国。

朱高煦死不甘心啊,他怎么就应该是老二呢?那个也应该属于自己的皇位,怎么就能够轻易放手呢!认命吗?不可能!朱高煦被封为汉王,本应该就藩云南,他迟迟不肯就藩,盘桓在京城伺机造反。

监国太子的柔术

1414年(永乐十二年),朱棣第二次亲征漠北,带上了二儿子朱高煦,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瓦剌贡马谢罪,此后北部边境得以稳定。

朱高煦抓住机会,经常在朱棣面前打小报告说“东宫失德”,陷害大哥朱高炽。话说千遍,不假也真,多疑的朱棣也就将信将疑了。

九月,朱棣刚从征蒙之役返回北京,班师回朝,朱高煦诽谤太子没有完成某些任务。朱棣便以朱高炽迎驾迟缓为由,对朱高炽大加训斥,还将朱高炽身边为他求情的亲信大臣大学士杨溥和黄淮逮捕下狱。

辅佐太子监国的兵部尚书金忠,也是朱高炽的老师,因其是靖难功臣而没有获罪。金忠以前是随军占卜的,朱棣非常信任他,就密令他调查太子的过错。此时,只要金忠说一句“太子不轨”,那么,太子的位置就会被朱高煦取代。

但是在汇报的时候,金忠却说:“皇上,没有发现太子有什么过错。”

朱棣大怒:“你是在有意包庇太子?”

金忠磕头如捣蒜:“皇上啊,我从来不说假话,我愿意以全家的性命来给太子担保。”

迷信的朱棣疑惑地说道:“不对吧?”他心里对儿子是否有罪也拿不准了。

金忠知道朱棣心里想的什么,就说:“我倒是听说,二皇子要学唐太宗。”

朱棣暗自一惊,自己的这个儿子自己知道,朱高煦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野心勃勃“学唐太宗”。这等于告诉所有人,朱高煦有篡位的野心,朱棣可不想“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在他的身边重演,他也不想当李渊,有朝一日被儿子轰下台。

他就命朱高煦封地去就藩。但是,朱高煦无论如何也不走。

这时,大学士杨士奇向徐皇后报告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朱高煦不去封地就藩,私募了三千护卫养在家里备用,他还常常纵使这些人外出劫掠,严重扰民。这还不算,他还暗地里私造兵器,演习水战等,企图造反。

事关重大,涉及到朝廷的安定大局,非同小可。皇后吃惊不小,儿子们都是自己亲生的,自相残杀,这是她最不愿意看到的。皇后就在后宫把此事跟朱棣说了。

朱棣听了皇后的密报,勃然大怒,立刻将朱高煦召入皇城问罪,当场削去冠服,囚于西华门,正要下令贬其为庶人的关键时刻,来了一个大救星朱高炽。

朱高炽是为朱高煦说情来的:“父皇,还念骨肉之情,放过汉王。”

朱棣正在气头上,厉声斥道:“我是为了你,才割去私爱。”

朱高炽一边哭一边说:“兄弟手足,从小到大,血肉相连,不能相残。”

朱棣说道:“你难道想养虎为患,贻害自己吗?”

朱高炽哭着回话:“宁愿不做太子,换汉王的命。”

朱棣他的心里,也不想亲手杀了儿子,巴不得有说情的,只是没有想到,说情的人是太子。于是,他给了太子的面子,放过了朱高煦,但是汉王府中数名汉王亲信党徒被杀,当了替罪羔羊。

过了两年,到了1417年(永乐十五年),杨士奇和徐皇后最终说服了朱棣,削夺了朱高煦的部分护卫,把朱高煦迁封到山东乐安州,勒令其立即离京就藩,太子之争才算告一段落。

朱高炽不念旧恶,胸怀宽广,登基后不久就给这个弟弟增加了的俸禄,并授予他的几个儿子爵位。

三弟弟朱高燧也非等闲之辈。对于大哥的仁义,他觉得是窝囊软弱;对于二哥,他觉得过于外露张扬,其实他也虎视眈眈窥视皇位好久了。在朱棣得病期间,他曾密谋杀死父亲朱棣,然后矫诏即位,幸得有人告密,朱棣才死里逃生,朱高炽也安然无恙。朱棣知道后气坏了,哪有这样凶狠歹毒的儿子,怒气冲冲的朱棣要杀了朱高燧。

为了救三弟弟的命,朱高炽在朱棣面前大放悲声,为朱高燧求情。

朱棣怒斥朱高炽:“你三弟要杀我,你还给他求情。照你这样的仁慈,你我两个人早就没命了。我要被他杀了,你还会活着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朱高炽哽咽:“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朱高炽还要说什么,朱棣摆摆手,叹息着,转身而去。但是,他也没有再追究朱高燧谋反的事情。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六十五岁的永乐皇帝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朱棣死在北征路上,对朱高炽就皇帝位的影响很大,差点就出现一个悲剧。

朱棣死后,内阁大臣杨荥与大学士金幼孜临危不乱,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夺位,他们商定计策,密不发丧。一方面由杨荥快马加鞭进京密报,一方面金幼孜为稳定军心,还和平常一样“觐见皇上”,一日三餐照例,军中一切如常进行,所有诏令都出自金幼孜手笔,其他人不知道军中发生了如此惊天大事。

密报送至北京,正在监国的朱高炽,突然接到父亲永乐帝已经死亡的噩耗。在经受打击的时刻,他非常清醒,当机立断,立刻与吏部尚书蹇义、大学士杨士奇和杨荣商量。首先下令加强京城的治安,其次,立即派儿子朱瞻基出京迎丧。同时派心腹大太监王贵通马上去南京任镇守,把南京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由于封闭了消息,朱高煦、朱高燧错过了叛乱机会,朱高炽才得以安全登基。

改革奠定“仁宣之治”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九月七日,朱高炽正式登基,依照惯例,他颁布了大赦令,并定次年为洪熙元年。

朱高炽即位后,马上着手落实他在当太子期间整理的国家方案。

朱棣的一生大部分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就是由朱高炽来掌管的。在太子监国时期,朱高炽就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历代皇帝的成败教训,他已经烂熟于心了。

走马上任的次日,朱高炽就从天牢里面释放了前户部尚书夏元吉,夏元吉因反对第三次远征蒙古而在当年四月被永乐帝朱棣囚禁。朱高炽采纳了夏元吉的建议,缩减国家财政支出,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下西洋;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停止了皇家采办珠宝;取消征用木材和金银等,公平购买。

此外,他还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皇帝时遭连坐流放的官员家属,允许他们返回原处,方孝孺的“诛十族”惨案、解缙的冤案也都在这一时期得到平反昭雪。朱高炽两次恕免诸如齐泰、黄子澄等获罪被杀掉官员的连坐家属,这些官员的“罪名”只有一个:忠于建文帝。

他颁布一份诏令:司法当局要根据法律判决,并在宣判前,特别在宣判死刑前要复查对犯人的指控。他废除宫刑,禁止对犯人滥用肉刑,除重大的叛逆罪外,禁止在惩处时株连犯人的亲属。

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十月后,朱高炽大刀阔斧地选用贤臣,削汰冗官:可有可无的官员被解职,官员七十岁要告老还乡,失职的官员降职,有才能的以及在南京或北京摄政时已经为他效劳支持过他的官员升迁。

朱高炽为了清明朝政,用心良苦。他曾陆续发给杨士奇、杨荣、金幼孜、夏元吉等人每人一枚特别的专用银印,上面刻了“绳愆纠缪”四个大字。用这个印章可以密奏违法乱纪的高官贵族皇亲国戚。

在明初,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朱高炽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为了鼓励进谏,重臣们对重要事务做出决定前,需在密封的奏章中提出意见或建议,朱高炽要求大臣们直言不讳,不必担心被报复。在这样开明的氛围中,大臣们也敢于对他的一些行为提出批评,而他也能有足够的肚量认识自己的缺点,向别人道歉,这在皇帝中是少见的。

永乐年间,各种征用和税赋让人民频繁逃亡,使国家丧失大量收入。朱高炽专门颁布一份诏令,要逃亡者重返故里,免除他们所欠的税,在他们所在地登记后,免除两年同样的税和劳役。

朱高炽在登基后随即停止了由朱棣开始的大规模用兵,取消郑和的远航计划,让精干的军事将领守卫北方诸前哨以防东蒙古人的入侵,继续保持与中亚和南洋各国的纳贡关系,对安南继续执行诱降黎利的政策。

1416年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炽在北京突然死去,终年四十七岁。他把一切改革梦想与铺垫,留给了儿子朱瞻基。

同类推荐
  • 德川家康的智慧

    德川家康的智慧

    第一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 李鸿章全传:2

    李鸿章全传:2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肖邦

    肖邦

    他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 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 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王莲凤编著的《肖 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人)》主要以其成长历程 和人生发展为线索,《肖邦(一生都在创作的钢琴诗 人)》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 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 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与汉初三杰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身于平民的最高统治者。他的开国之业是建立在有效地控制部属,使之各尽其力,各逞其能,终于消灭强敌,成就了伟业。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热门推荐
  • 臭小子,滚过来

    臭小子,滚过来

    余辰开学典礼上的初次亮相,就被台下的许沫沫无情打上“暴力男”标签而她第一次跟他通话,也被他毫不犹豫的称呼为“蠢女人”“该死的暴力男!你居然会接受她的表白,我到底哪里比不上她了!不就头发比我长嘛!你这没眼光的混蛋!”醉醺醺的她在他背上咆哮。“对不起,我不能伤害她,哪怕我喜欢的是你。”终于明白自己心意的他只能苦涩的回答。
  • 如果没有你之王俊凯

    如果没有你之王俊凯

    作者我不会写,同志们慢慢看吧。这是小恋恋第一场写,多多支持哈
  • 无敌邪君之覆手天下

    无敌邪君之覆手天下

    他是都市少年,初二到高三一直蝉联年级的倒数第一,就在他绝望之时,跟随他多年的天音魔石突然复活一下赋予了他极品透视术,读心术,无敌穿墙术等诸多异能,也就从那时开始,校花爱上了他,警花爱上了她,富婆要包养他,千金小姐要聘请他做贴身的护花高手......也就从那之后庄无罪踏上了一条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无敌路!兄弟,姐妹们大家都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庄邪少如何成就狂天霸业,如何舞风云,怎么定乾坤!本书绝对的搞笑爽文,热血,战斗那也是样样不缺哦!!
  • 地狱食堂

    地狱食堂

    当你身处地狱。。。你会喝下那碗孟婆血汤吗?
  • 虚幻游戏世界

    虚幻游戏世界

    系统之王,你想要什么系统便有什么系统!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 历史群雄战三国

    历史群雄战三国

    热血特种兵李啸天为维护战友和救人牺牲,莫名来到异世界中国历史中的三国时期。却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所熟知的三国历史,水浒群雄成了黄巾主力,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打起了替天行道的大旗,将末世的大汉推向了灭亡的深渊,虎牢关三英战吕布还不够热闹,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第二好汉宇文成都相继奔出关来,诸侯联军如何抵挡?继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及诸侯联军伐董之战后,太平天国的崛起又在大汉的病躯上撒了一把盐,数百年的辉煌帝国终于走向灭亡,诸侯割据加上各朝历史名将豪杰汇聚三国,这历史将走向何方?
  • 凤仪天下:菲雪情丝

    凤仪天下:菲雪情丝

    “为什么人家穿越就是皇后,宠妃,锦衣玉食,而我却倒霉的穿越到了死囚的身上,为什么?”“这倒霉的皇帝居然让我给他跳脱衣舞?”“既然你选择不相信我,那么我又有何留恋呢?”“爱真的是让人遍体鳞伤的东西!”“带我走吧,只要离开这里,我愿意付出一切的代价!”……“为什么再次遇到你,我的心会疼呢?”“贱人,你给我记住,你生是我的人,死也是我的鬼!”“别走,我知道我不够好,只要你提出,我愿意,真的愿意为你改变!”……
  •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丛林书

    丛林书

    童话的主人公毛格利,是吃狼奶长大的人之子;与现实中的狼孩不同,毛格利没有被丛林吞噬,也没有在人间夭折。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里,在狼性和人性之间,他学会了坚强、勇敢、思考和爱,从而长大成人。
  • 仙界魔神

    仙界魔神

    一少年出生仙气盘绕,结果惨遭毒手致使不能修炼,突有一奇遇获得逆天之术,最终统领人魔仙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