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480400000002

第2章 先于文字岩画为史 滥挖龙骨专家探秘

岩画,是古人类镌刻于岩石上的图画,是远古时期传续下来的文化载体,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活化石,它从各个侧面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多为狩猎活动为主。千姿百态的各种动物,射猎、舞蹈的各种人物,以及从中所传递的神灵崇拜、图腾崇拜、偶像崇拜、生殖崇拜等,是研究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符号文字学的重要资料。

中宁岩画分布在中宁北山,属贺兰山余脉,是贺兰山岩画的组成部分。目前共发现三处,一处在余丁乡以北黄羊湾的山沟里,一处在枣园东北芨芨沟石马湾的山沟里,还有一处在牛首山西南石峡沟的山沟里,三处共有岩画五百多幅,画面内容、凿刻年代基本相同。中宁岩画自1985年发现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多次前来进行拍摄、拓印、考察和研究。

中宁岩画的内容以人们日常接触的动物为对象,单体画面较多,群体画面较少。以放牧为主题的动物主要有羊、马、驼、牛、犬、驴等,它们有的低头吃草,有的悠闲站立,有的缓步慢行,有的扬蹄飞奔……一匹马马头向前伸,双耳竖起,表现出警觉的神态;一头牛回头张望,似在等待后面的同伴;两只山羊犄角相对,似在打斗嬉戏;一峰骆驼昂首向天,仿佛在观察天气变化……以狩猎为主题的动物以虎、狼、狐、鹿居多,鸟、鱼、龟、蛇也很常见。鹿的跳跃、狼的静窥、蛇的盘曲、鸟的飞翔,有动有静、千姿百态,一幅幅画面生动活泼、简洁大方。狩猎活动的场面刻绘得尤为丰富生动:一名猎手张弓搭箭,正在向一头雄鹿瞄准,鹿对自己的危险处境却浑然不觉;一头小梅花鹿在前面拼命奔逃,两人骑马持刀在后面猛追,马后还跟着一只猎犬;几名猎人手持器械正在奋力追赶几只山羊和麋鹿,似乎很快就能追上了;一群人将许多动物围在了中间,有人举棒欲打,有人欲扑上去捕捉,动物们惊恐万状,乱作一团……这一幅幅狩猎图形象逼真,场面激烈,各种形态跃然石上,生活气氛十分浓厚。

在人物绘画上,有很多只是画了人的头、手、足等部位,头像造型十分夸张,多为龇牙咧嘴、双目圆睁、毛发直竖、头上长角、双耳下垂等古怪形象,与琼面、脸谱或面具相似,形式比较复杂。据相关专家考证,应该是早期先民对神灵、图腾、偶像崇拜的反映。手与足在游牧狩猎过程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将其单独刻画在岩石上,也是一种崇拜的表现。

在黄羊湾岩画中,有两幅岩画极为引人注目。一幅的内容为在一块平整的崖壁上,刻绘着一个不太圆的圈,圈的中间凿有一个坑,圈的四周刻着散射状线条,上部线条较下部多。据专家考证,这是女性生殖器官,是古人生殖崇拜的象征。另一幅刻的是一位将军,顶盔贯甲,骑在马上,左手拉缰,右手持剑,前面还有一位马童,表现出一副凯旋而归的神态,旁边还刻有汉字和西夏文字。

关于黄羊湾岩画,这里还有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代,山清水秀的中宁,山上林木密布,原野百草茂盛,吸引着很多原始部落的人依山而居,狩猎生活。当时,一个叫做“狞”的部落是中宁一带最强大的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名叫杞,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喜欢族人对他歌功颂德,如有违抗命令者,一律被驱逐出部落,任其自生自灭。狩猎之余,杞总是喜欢招集部落成员围火聊天,谈论很多话题。他们喜欢谈论人是从哪里来的,谈男人、女人。他们还没有完整的语言体系,只能通过简单的音节来区别事物或彼此的名字,如宁、安、思、巴……部落里一个叫呶的少年爱上了一个叫塔的女子。呶并不十分强壮,但他会把自己的思想和见到的事物刻在岩石上。原始社会,与女子交配的权力取决于成年男子对猎物的获取量,得到猎物多的勇敢者,就可以随意挑选部族中的女子交配。塔很美丽,她和她的母亲被部落的首领———杞占据着,为杞生育孩子。好大喜功的杞喜欢打仗,用武力吞并其他部落。在兼并了一些小部落后,就想让人把他的战功都记录下来。于是,杞找到了呶。喜欢在石头上刻画图案的呶,就成了为杞记事的人,他把杞的事情用画的方式刻在岩石上,呶刻画的图案也深受部落民众喜爱。

起初,呶只在岩石上雕刻一些简单的画,比如树、土豆、桃、芦草等。后来,他雕刻技巧越来越高超,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裸露的石头成了呶的天然画纸。呶还带动了周围的族人参与到雕刻岩画的活动之中。

最初,呶认为生殖完全是女性创造的,他惊异于妇女渐渐大起来的腹部和孩子出生的过程,感叹和赞美女性的伟大和生殖的神秘。后来发现没有男性的参与,女性便不能生殖。于是,他又开始对男性生殖器进行崇拜。

没有强壮身体的呶为了能够和异性交配,试着用自己雕刻的作品来取悦族中的女子。呶博得了塔的好感,两人偷偷交配,生下一名男孩。呶和塔偷情的事情被杞知道了,杞非常生气,命令族人把呶和塔扔到了今中宁黄羊湾一带,让他俩终日与岩石相伴,与恐惧相随。然而,两个有着超强能力的青年,面对恶劣和枯寂的自然环境,对生存的极度渴求促使他们重新燃起创造新生活的欲望和激情。每天呶出去狩猎,塔就在山洞里养育孩子或在周围采集野果。几十年过去了,两人和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族群,被其他部落称为呶塔部落,他们在黄羊湾一带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他们惊异于自己创造生命的强大力量,既而在崇拜神灵的同时也十分崇拜生殖。呶和塔的子孙刻制了孕体雕像,绘画女婴,以感谢人类延续出的生命奇迹。

先民们创造的古代文明,除了岩画,还有青铜器物。青铜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代,中国的青铜艺术发展到了巅峰时期。器物造型主要有鼎、尊、卣、鬲、斝、盉、盘、壶等各种礼器。中宁青铜文化,是生活在北方草原地带的早期游牧民族创造的文化,年代大约为西周晚期至秦汉时期。当时,雄踞北方草原地带的匈奴民族创造的草原文化已很兴盛,草原风格的青铜艺术已呈现出灿烂夺目之势。他们将草原上的各种动物与千姿百态的生活现象,浓缩在了各种造型独特的青铜艺术品之中。战国晚期至西汉,是匈奴民族青铜艺术发展的鼎盛期。宁夏是匈奴民族长期活动的地区,留下了很多匈奴民族青铜文化的遗存。

宁夏境内的青铜文化年代有早期与晚期之分。早期相当于西周、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文化,从总体上看,在宁夏南部的固原地区相对集中,中部的同心地区也有重要的文化遗存,出土的器物主要是虎、鹿、豹、马、羊、驼等各种动物造型的铜牌饰。匈奴人采用图案夸张与变形的艺术处理手法,使得这些饰物的图像造型变得既抽象又富有神秘感。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使人不能轻易辨认出图案造型。这种铜饰物,体现了匈奴民族的工艺制作水平和独特的审美观念。

中宁地区位于宁夏中部,汉武帝之前,是匈奴等民族的游牧区,从文化范畴上划分,属于早期的游牧文化。游牧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兵器和马具,这一特点,从考古发掘和陆续出土的器物上可以得到证实。1982年10月,中宁黄河大桥建设施工取土垫路时,在石空镇(原叫关帝乡)倪丁村挖出了几座古墓葬,出土了青铜盔、青铜剑、青铜箭头、带鎏青铜斧、铜削、铜凿等兵器,马衔、马蹬、扣具、带饰、铜环、铜铃等马具,铜牌、铜镜、铜片、绿松石珠、磨刀石等生活用品。经自治区博物馆专家鉴定,这些出土文物是战国早期的游牧民族———匈奴人的典型物品。1984年10月8日,古城子新建二队一户农民挖土时,从田里挖出了几捆箭杆和340多枚青铜箭头。经专家鉴定与倪丁村匈奴墓葬出土的青铜箭头属同一时代物品。由此证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宁地区就已经成为青铜文化的主要分布地区了。

不仅如此,还有传说中宁大地还曾是龙生存的水宫。人民公社时期,中宁人热挖“龙骨”这一现象便是这一传说的证明。20世纪80年代,中宁挖“龙骨”的活动达到了高潮。因为“龙骨”具有止血、止痛、安神、镇静、固涩等多种神奇药效,是中国各地药材部门大量收购的珍贵药物,因此被农民大量挖掘出售。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的10余年间,中宁县共挖掘出土的“龙骨”达上百万斤之多,被贩卖到个省、市、区,多个县。

“龙骨”,顾名思义,似乎应是龙的骨头,但事实并非如此。从河南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华第一龙”———用蚌壳镶嵌在大地上的龙形图案来看,最初的龙是非常简单的,只不过是一条长了四条腿的蛇而已。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人们陆续把雄驼的头、雄鹿的角、雄牛的眼、雄鹰的爪、雄狮的尾移到了原始龙的身上,逐渐形成了现在威猛神武的龙的形象,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那么,“龙骨”是否是恐龙的遗骨呢?也不是。根据地层地质资料和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成果来看,恐龙是生活在距今2.1亿年~6500万年前的大型脊椎动物,从遥远的中生代侏罗纪开始,历经白垩纪,到新生代第三纪的古近纪,在长达140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统治着地球。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古近纪初期突然全部灭绝了,灭绝原因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

2005年,在灵武发现并出土了一批恐龙化石,其中一条龙是目前发现的新属种,被命名为“灵武龙”,其身躯高大程度排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中宁与灵武相距不远,但中宁的“龙骨”绝对不是恐龙化石,因为中宁“龙骨”根据所埋藏的地质层断代并经同位素和热释光等科学方法测定,距今只有1200万年的历史,两者相距5000多万年,根本不能与恐龙化石相提并论。

那么,中宁“龙骨”究竟是什么动物的骨骼化石呢?

1987年深秋的一天,中宁县文物管理所一行5人来到了白马乡彰恩村的南山边子一处“龙骨”挖掘点,这里丘陵连绵、沟壑纵横,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较大的空旷山谷地面上,分布着近百座竖井式深洞。洞口直径一般为1.5米左右,越往下直径越大,洞口周围堆满了挖出来的红色黏土和黄沙土,像一个个坟丘林立在山谷中。挖掘者都有很丰富的经验,知道在什么山形下什么谷地中埋有“龙骨”,便有选择地向下挖洞,只要挖过红色黏土层到了黄沙层面上,就到了“龙骨”的埋藏层,然后再向四周横向探挖,便能挖到“龙骨”,几乎洞洞不空。因为“龙骨”已变成了化石,分量很重,一洞能挖出几百斤,能卖不少钱,因此吸引了很多人不惜冒生命危险前去挖掘。

由于千万年来的山水冲刷,把一些埋有“龙骨”的地方冲成了“V”字型山沟,在沟的断面上露出了黄沙层,有的甚至直接露出了“龙骨”,于是有人便在断面上挖水平洞。水平洞洞口高约1.5米,宽约1米,洞的深浅不等,浅者几十米,深者达数百米。

农民挖出的“龙骨”是论斤出售的,因此他们根本不考虑其形状的完整性,加上埋藏年限较短,石化程度不太高,很容易破碎。因此,他们为了取运方便,把整块的也敲碎了,出土的“龙骨”都是小碎块,没有一件是整体的,根本无法辨认是什么动物的遗骨化石,只有牙齿较完整,从牙齿来看,大小不一,有的比人牙略大,有的如马牙,最大的牙齿臼有碗底那么大,可以想象此种动物的头该有多么大,进而推测它的身躯又有多么庞大!

为了搞清“龙骨”究竟是何种动物的化石,文物管理所委托一位相熟的挖掘者老曾,想办法给弄出一个完整的龙头骨来,答应给他出双倍的价钱收购。一个多月后,老曾果然给文物管理所送来了一个硕大“龙头”的一小部分———动物的上颌骨化石,牙床很长,从门齿到腮齿有近一米长,两排牙齿排列整齐,臼齿很大,直径达一寸多。更令人欣喜的是,颌骨上带有两根完整的半米多长的象牙和一部分铲板骨化石,总重量达100多斤。

老曾说,这种“龙头”非常巨大,根本无法完整取出,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出了这么一块有形状的上牙颌骨。尽管如此,有了两根象牙,那就完全可以认定,这是一种大象的头骨化石。

带着这一新发现,文物管理所派人专程赶到自治区文物局进行汇报,文物局专家说,这已经不是新闻了。

“龙骨”化石早在年就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相邻的同心县发现了,但一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科研发掘。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与中宁一样,同心山区也开始了大范围的挖“龙骨”活动,大量的化石被贩卖到了包括北京在内的小半个中国,引起了中科院与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重视。1979年,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科学考察队在古生物专家关健教授的带领下,首次进入了同心县,他们在纪家窑山乡“龙骨沟”等处,亲自主持进行了科考挖掘,出土了大量的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截至1985年,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家周明镇、甄朔南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邱占祥、陈冠芳、贾航、叶捷等专家,连续7年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基本弄清了这些动物化石种类,共有25种,被鉴定命名的食草类动物有同心铲齿象、托氏铲齿象、同心板齿象、银南嵌齿象、乳齿象、同心坐齿犀、邱氏华清犀、无角犀、矮角犀、蓝田库斑猪、利齿猪、皇冠鹿、三趾马、长臂猿、羚羊、跳兔等,食肉类动物有半犬、戈壁龙、广河猫、瓜兽等。中宁发现的大象有些特别,两根象牙不像现在的大象牙又粗又长,它的下颌上带有一块匙形铲骨板,边缘带锯齿状,因此被单独命名为“中宁锯铲齿象”,其他动物的种类与同心发现的种类基本相同。

那么,这些化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据地质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在45亿年前形成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地球上发生过很多次翻天覆地的剧烈运动,这些运动每次都使地球发生巨大变化。根据变化的差异,地质学上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地质时代:太古代(45亿年~27亿年)、远古代(27亿年~6亿年)、古生代(6亿年~2.3亿年)、中生代(2.3亿年~6500万年)、新生代(6500万年~1万年)。在每个“代”中又划分为若干“纪”,纪下面又分为不同的“世”。如牛首山的浆鳞鱼化石生活在距今约4亿年~3.5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恐龙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而“龙骨”所属的各种动物则生活在距今12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的中新世。

据此可知,早在1200万年前,在中宁、同心以及固原一带并不像现在这样干旱少雨,而是温暖湿润、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湖泊荡漾的另一种景象。当时这些内陆盆地,从地质构造上看,应属陇西旋卷的构造体系清水河———香山旋回褶皱带的一部分,东依牛首山,西靠香山,南北走向,数百里盆地,一片青山绿水,山上森林茂密,山下灌木丛生,湖中游鱼成群,空中百鸟飞翔,大象、犀牛等各种食草类动物就在这样的一个良好环境中生活,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1200万年前,当各种食草动物游哉乐哉于草原森林啃食植物的时候,各种食肉动物便以它们为食物。留下的骨头便散落在坡地或山沟之中,那些大型食草动物如大象、犀牛以及食肉类动物天敌虽少,但却无法抗御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遗骨也四处可见。每遇暴雨山洪,这些骨头便和着泥沙,被冲入湖泊中,沉入湖底,被泥沙掩埋。后来随着地壳运动,地表抬升,湖泊变成了陆地或山丘,埋入地下的各种动物骨骼由于与空气隔绝,又经过漫长的、一系列的化学作用和地质变化,骨头越来越硬,逐渐石化,从而变成了化石。至此,中宁“龙骨”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同类推荐
  • 活着不易

    活着不易

    一群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直面就业压力及物价上涨等因素和生活做着较量。他们身披白领光环,在霓虹笼罩下沦为卡奴房奴,生活举步维艰!他们年轻且富有激情,生活在全国幸福指数最高的成都,时刻与命运进行着争斗。生活纷乱迷离,职场沟壑重重,面对残酷现实,他们失败、颓废、拼搏、进取。
  • 伤心之旅

    伤心之旅

    《伤心之旅》收录作品8篇,包括《我心永恒》、《郑家鸡汤馆》、《无墙的烦恼》、《村头那一家》、《鸟柏觅踪》等。小说内容涉及解放前后的民俗民风,奇闻趣事、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个别基层领导的腐败现象等。内容提要《伤心之旅》是一部中篇小说集,是作者在不同年代、在不同刊物上发表过的作品的合集。主要描写了一些解放前后的民俗民风,奇闻趣事、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以及个别基层领导的腐败现象等。
  • 爱在我们相遇的瞬间

    爱在我们相遇的瞬间

    《爱在我们相遇的瞬间》讲述了著名大学新闻系毕业的安雅意,是报社的名记者,并有一个青梅竹马之后水到渠成的模范老公唐誉,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看似巧合的一场采访,让她遇见了高深莫测又对她一见钟情的成功商人林泽生。他把安雅意的采访搞得乱七八糟,可就是在这样的冲撞、摩擦中,两个人从相知到相恋,慢慢地生出了情愫。随着恋情的深入,林泽生神秘的前妻姜婉知、古灵精怪的旧情人沈涂涂一一浮出水面,她会是他唯一的公主吗?爆笑的语言,催人泪下的虐恋,在复杂多变的都市生活中,爱情真的可以战胜一切吗?婚姻,不是一段恋情的结束,而是一段崭新生活的开始。
  • 唐诗精品鉴赏

    唐诗精品鉴赏

    唐诗是汉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是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与冯梦龙的另外两本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被后人合称为“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为“三言二拍”。作为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一座高峰,《醒世恒言》收录了宋、元、明时期话本、拟话本共四十篇。《醒世恒言》的题材包罗万象,婚姻爱情与女性命运、功名利禄与人世沧桑、奇事冤案与怪异世界交织,集中呈现了“三言”的思想、艺术的特色与成就。
热门推荐
  • 校草乖乖入怀:把爱给他

    校草乖乖入怀:把爱给他

    “你是不是喜欢我”叶明问,“……不要这么直白吧!”柯维说“笨丫头,我喜欢你”叶明和柯维会有怎样一段爱情
  • 倾国倾城:绝美王妃

    倾国倾城:绝美王妃

    她,是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因为美若天仙,不出意料地被选入宫当妃子。可是,她却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入宫之后,七王爷对她一见钟情,皇上也同样宠爱着她。而她,又该爱谁?感情的疑云与纠葛,扑朔迷离的身世,风云涌动的格局,一切尽在《倾国倾城:绝美王妃》!
  • 梦境现实穿梭之谜——战神联盟

    梦境现实穿梭之谜——战神联盟

    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梦醒时分,现实,看似在眼前,却每一次又像梦境一般离我而去。梦境之中,结识战联;梦境之中,又与之交战。这光怪陆离的世界,无限的在梦境与现实的死循环之中,何为真相,何为现实?
  • 暖色凉年

    暖色凉年

    烟花在夜幕绽开,却只有那位身着一身白裙的伊人入了他的眼。其实隔着千山万水也没有关系,因为此生我已经收到过你送我的最好的情书,又有什么遗憾呢?——桔树下的回眸,终是让我沦陷。他轻笑在她讶异的目光下吻在她的嘴角:“假如我真是她们口中的神,我愿为你褪去一身清华,来爱你。”(其实如果我真的是神,我愿坠入人间染一身烟火,只为寻找烟火中那个让我心心念念的身影)
  • 不可预知之黑

    不可预知之黑

    为了逃避一场悲惨的命运,踏入更加悲惨的河流
  • 重生高冷天后:调教亿万影帝之路

    重生高冷天后:调教亿万影帝之路

    上辈子,即使贵为夜华地产集团大小姐。也甘愿做顾大天王背后的女人。没想到,她被一脚踹开不说,还被害的家破人亡。重生后,才十六岁的她选择离这位瘟神远远的。没想到,这位大渣男总是在各种场合宣示他们睡过了。呵呵,既然你自己免费送上门来,那我就好好调教一下你,免得放出去祸害别人!
  • 启章

    启章

    地球其实有无数的秘密,你知道几个?地球遭受外星人的殖民,地球的人该怎么办?地球的先祖到底拥有如何的秘密?让我们这群新生代的地球人来揭秘吧。开启解密,章解人生。
  • 黑帝的妖娆小娇妻

    黑帝的妖娆小娇妻

    他,一个黑白两道的大Boss.她,一个被妹妹算计的小女生,没母亲还落了一个爹不疼,一次被妹妹的算计,却成了所有女人跌破头都想爬上去的位置。(本书纯属虚构,请勿当真么么哒~)
  • 槽山匪之武学秘籍

    槽山匪之武学秘籍

    曾读《孔雀翎》,万分敬仰古龙大侠的人生境界。故此,狗尾续狗,做《槽山匪》第二部,以表前情。什么是大侠,我也喜欢杨过,令狐冲。然我所写之故事,小的不能为侠,但也混迹江湖。想必你我身旁,此类人物比比皆是。有人说,看武侠是为了消遣,可毕竟是本书,自然有意义升华的部分,枯燥无味,权且担待。
  • 青春遇见你!

    青春遇见你!

    人生的四个五年,都只为遇见最好的你。无论走到哪里,我们一定会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