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89500000006

第6章 陈衡哲:笑隐寒林里(2)

他们的感情,究竟是爱情,绯闻?抑或是友情?其实,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的关系给人一种纯粹的美感,成就了民国文坛一段佳话。

陈衡哲和胡适的相遇,是偶然间的必然,是青春时期的浪漫奇遇。当时已让彼此欣喜,之后长久回味,更带给外人无限的猜想议论……所谓气味相投,腥腥相惜,心有灵犀,彼此懂得。人与人之间是有缘分存在的。有些人,相交一生彼此陌生;有些人,未曾谋面神交已久。陈衡哲遇上胡适,胡适遇到陈衡哲,当属后者。

当年,中国到海外留学的女生极少,陈衡哲是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引人注目。她出身名门,又是位妙龄才女,谁不想来看看?加之她个性率真,活泼可爱,灵气逼人,更加讨人喜欢。很快,她成为男生们追逐的对象。

赵元任、任鸿隽等人,都积极追求她。但此时的陈衡哲,却是个“不婚主义者”,对一切追求者,都是大大咧咧一笑拒之。大家可一起聚会游玩,但避谈感情。虽年过二十,却不思终身。她只想做个新女性。或许,几年前父亲包办逼婚的经历,曾惊吓到她,所以对婚恋如此冷距。

面对“不婚主义者”陈衡哲,很多追求者知难而退。但人年轻时的决定,总难牢靠,总要变化的,虽然这变化始于何时往往自己也说不清。陈衡哲信誓旦旦,似乎抱定独身,但当她遇上才貌双全风度翩翩的胡适时,她的“不婚主义”誓言已在悄然发生变化。

是何时起不再说“独身”?何时起心里突然闯进个人来?陈衡哲自己也不知道,也很纠结,百思不得其解。这个人是胡适吗?可听说人家胡大才子早有婚约在身……当她确切得知胡适确实已有婚约时,背地里大哭一场。

美国留学时的胡适呢?已是新人物的他,难道不盼望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难道他对陈衡哲没动过心?但他有自己的情况。他14岁就奉母命与乡下女子江冬秀订婚,18岁刚成年时母亲就要他回乡完婚。之后他出国留学,家中屡屡逼婚,只是胡适屡屡以求学上进为由拖延,直到他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后才不得已回乡完婚。

应该说,胡适并不满意于母亲包办的婚事,但他事母至孝,母命难违,加之他自许甚高,以事业为上,所以绝不会为一己之儿女私情而违背母亲。作为一个坚守传统道义的君子,他也不忍心辜负江冬秀为自己所作的痴情而漫长的等待。所以,他最终决定履约与江冬秀完婚。

此时,陈衡哲还在美国留学。或许原来她还有一丝希望,但此时她是彻底死心了。然后,她最终妥协于任鸿隽的不懈追求,感动于他的万里求婚。于是,她1920年回国后,即与任结为秦晋之好。

胡适和陈衡哲先后结婚。至此,两人扑朔迷离的关系,在事实上总算有了明确的结果。但在感情上,故事似乎远未结束——不仅他们保持着亲密关系,而且,人们对其绯闻的追溯和猜想,从曾经到后来,从未停止。无论当事人是否承认,那段谐趣投合的美国留学岁月,给他们深刻的愉悦和幸福感,也给后人艳羡和无休止的津津乐道……

陈衡哲和胡适,通信在前,相识在后。两人鸿雁传书长达半年之久,你来我往,十分愉悦。如此可遇不可求地相遇,岂非缘分?一对如此浪漫的才子才女,怎不令人生羡?人未见时,已心有所感,灵犀相通。及到相见,自然似曾相识,一见如故。这种缘分给人的欢喜甜蜜,不是每个人拥有。一旦拥有,必定深刻铭心。这感受生在青春,就更让人终生难忘了。你说,这里有没有爱情?

婚后,两人保持亲密的友谊。陈衡说胡适是她一生的朋友,并用小说《洛绮思的问题》来纪念二人的这段感情故事,胡适说陈衡哲“是我的一个最早的女同志”。感情上依然讳莫如深,但两人及两个家庭非同一般的关系,却是有目共睹,也成就文坛佳事。

追溯一个世纪前两人鸿雁传情,充满谐趣投机,真是羡煞了人。

留美期间,胡这适就主张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创作,他自己有信心,也希望得到拉到“同志”一同“革命”。但作为先行者,他少有同道支持,就连梅光迪、任鸿隽等朋友也对他的主张不以为然,没有信心。胡适感到十分苦闷、孤独,于是写下著名的白话新诗《蝴蝶》:

国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又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正当苦闷时,出现了一个女孩子,对他热烈响应,她就是陈衡哲。

1916年10月,陈衡哲开始与胡适以白话通信,讨论新文学。在五个月之内,胡适寄给陈衡哲的书信有四十余件,平均每月十封信!胡、陈以这种方式讨论文学,达成许多共识。而书信中那些“游戏酬答”之片,你来我往,谐趣横生。未曾谋面,如此投机,由此可见亲密非同一般。

为了一个称呼问题,两人玩起文字游戏斗智,你来我往,文字上推来搡去,妙趣横生。

胡适1916年11月1日“寄陈衡哲女士”云:

你若“先生”我,我也“先生”你。不如两免了,省得多少事。

陈衡哲去信给胡适:

你不先生我,我不先生你;你若先生我,我必先生你。所谓“先生”者,“密斯特”云也。不称你“先生”,又称你什么?不过若照了,名从主人理,我亦不应该,勉强“先生”你。但我亦不该,就呼你大名。还请寄信人,下次寄信时,申明要何称?

胡适觉得这女子很可爱,心上喜欢。看来她还挺倔强,如果自己不收兵,这女子恐怕还要继续与自己“笔战”下去。还是别再这个“先生”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了吧。于是,他开始“收兵”,回信:

先生好辩才,驳我使我有口不能开。仔细想起来,呼牛呼马,阿猫阿狗,有何分别哉?我戏言,本不该。下次写信,请你不用再疑猜:随你称什么,我一一答应响如雷,决不再驳回。

……

这些“游戏酬答之片”,虽然说不上“情书”,但意在言外,彼此的距离已在不自觉中拉近。

一个美丽浪漫的开始。胡适喜幽默,陈衡哲也善戏谑,彼此感觉十分有趣过瘾,更有一种心照不宣的投机。在彼此较量斗趣中达到一种契合。在对方身上可照见自己,也得到知识和情感的补充。这是多么难得的人生机缘!所谓的志趣相投,情投意合,想必就是这个吧?

一个时期以来,胡适沉浸在缺少“同志”的痛苦中,开心不起来。但眼下,他的才情和幽默得到一位“女同志”如此有趣的呼应,给他一份异外惊喜,让他有种久病初愈的舒解和开心。胡适心说:这女子真可爱!直想见到。陈衡哲在想:这人真有趣!哪天会会……

应该说,当时两人风华正茂,正精力充沛、争强好胜,有这样的文字游戏原不稀奇。但可贵的是那份和谐有趣,实在难得。我想,他们一定是由文字里读懂对方的。未见其人,已解其心志。所谓文如其人,这种性情文字,最能照见本人。两人都是聪明灵透的人儿,怎不明白?文字这座桥,让他们迅速由神交成为知己。

半年之内,两人通信达四十多封。几乎两三天就写一封信。就是说,整个人几乎每天沉浸在通信的氛围里……一对才子才女的诗文唱和,本身就美丽如诗。在多梦的年纪,有这样的相遇,会不会产生爱情?

胡适最早的同志

半年后的1917年4月7日,胡适才由任鸿隽介绍,见到陈衡哲。《胡适留学日记》中记载:

(1917年)4月7日与叔永去普济布施村(Poughkeepsie)访陈衡哲女士,吾于去年10月始与女士通信,五月以来,论文论学之书以及游戏酬答之片,盖不下四十余件。在不曾见面之朋友中,亦可谓不常见也。此次叔永邀余同往访女士,始得见之。

神交已久,今日得见,真是相见恨晚,激动异常。无数个夜晚,彼此想象对方,想象见面的情景……此刻相见,虽不似想象中的激动浪漫美好,但一样的紧张兴奋。我想,他们看到对方的那一刻,定然眼前一亮,惊为天人:一个是英俊洒脱的才子,一个是玲珑清秀的才女。既陌生又熟悉,那感触言语难以形容。

当时的陈衡哲如众心捧月一般,是骄傲的公主。她此时还声称“不婚”,虽然对胡适有好感,但一时也不能倒追胡适。而胡适呢,本有婚约在身,所以不会像别人那样追求她,去碰那个钉子。加之他知道朋友赵元任和陈鸿隽都在追求她,所谓“朋友妻不能戏”,他不会横刀夺爱,去当个“第三者”的。

胡适的学生唐德刚,在他的《胡适杂忆》里幽默地写道:

陈衡哲“豆蔻年华,藏在深闺”,“惊鸿一瞥地在绮色佳出现”,“与诸名士游湖借伞之时,适之却远在二百英里之外,服务无由,而挟伞于后、尾追不舍的却是胡氏最好的朋友任叔永。”

胡适不是热烈的追求者,但也许是那个最懂她的人。当时任鸿隽与胡适共同编辑《留美学生季报》,任正在追求陈衡哲,他赠诗《对月》,陈衡哲就和了两首《风》、《月》诗:

初月曳轻云,笑隐寒林里;

不知好容光,已映清溪水。

夜间闻敲窗,起视月如水;

万叶正乱飞,鸣飙落松子。

任鸿隽兴奋之余把诗拿给胡适看,要他猜测是何人所写。胡适回信说:

两诗绝妙!《风》诗吾三人(任、杨及我)若用气力尚能为之;《月》诗绝非我辈寻常蹊径。……足下有此情思,无此聪明;杏佛有此聪明,无此细腻……以适之逻辑度之,此新诗人其陈女士乎?

真是一语中的,好慧眼!陈出身书香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清末知名学者诗人,祖母、母亲为当时著名女画家。她自小受此熏陶,其诗有王维的风格。

可想而知,话传到陈衡哲耳里,她心里会涌起怎样的波澜?难怪她视胡适为平生知己。这样一份懂,多少爱侣之间尚且没有。他们之虽然互有通信,但毕竟少有切实接触,能做到相知如此之深,实为难得。这个懂,既有默默的相互欣赏,又有心有灵犀的悟知。胡适本来就是善解风月之人,如此解此《风》《月》两诗,更让陈衡哲感觉到此人与自己心灵的接近。

胡适对陈衡哲的感情,不只是感激,更有一份知己之情,他后来为陈衡哲的小说《小雨点》作序时说:

民国五年(即1916年)七八月间,我同梅(觐庄)任(叔永)诸君讨论文学问题最多,又最激烈。莎菲那时在绮色佳过夏,故知道我们的辩论文字。她虽然没有加入讨论,她的同情却在我的主张一方面。……她不曾积极参加这个笔战;但她对于我的主张的同情,给了我不少的安慰与鼓舞。她是我的一个最早的同志。

“同志”一词,包涵了多少言外之意?功成名就后的胡适,珍惜自己的羽毛,从不轻言感情事,但当年的愉快,怎能忘却?他和陈衡哲的感情,又何止一个“同志”了得?

读者杨绛的《怀念陈衡哲》一文,里面有一段文字,描写1949年胡适离开大陆匆匆造访陈衡哲家的细节,令人玩味:

那天胡适得出席一个晚宴,主人家的汽车来接他了。胡适忙起身告辞。我们也都站起来送他。任先生和钟书送他到门口。陈衡哲站起身又坐回沙发里。我就陪她坐着。我记得胡适一手拿着帽子,走近门口又折回来,走到摆着几盘点心的桌子旁边,带几分顽皮,用手指把一盘芝麻烧饼戳了一下,用地道的上海话说:“‘蟹壳黄’也拿出来了。”说完,笑嘻嘻地一溜烟跑往门口,由任先生和钟书送出门(门外就是楼梯)。

陈先生略有点儿不高兴,对我说:“适之spoilt(宠坏)了,‘蟹壳黄’也勿能吃了。”

我只笑笑,没敢说什么。“蟹壳黄”又香又脆,做早点我很爱吃。可是作为茶点确是不合适。谁吃这么大的一个芝麻烧饼呢!所以那盘烧饼保持原状,谁都没碰。不过我觉得胡适是临走故意回来惹她一下。

我想,杨绛先生在写这段文字时,一定充满了羡慕,一定也相信胡、陈二人是有爱情的。杨先生描摹得细腻生动,活灵活现。胡适要走了,却又折回来,有事没事故意“惹”一下陈衡哲,真是调皮可爱;陈衡哲面对小她二十多岁的杨绛,并不十分掩饰,一句“适之被宠坏了”,那种对胡适无条件的欣赏和容忍,以及女性的温柔和甜蜜,都一览无余。

所以,我宁愿相信胡适和陈衡哲两人是有爱情的。这爱情不因彼此结婚而消失。两人之间那份心有灵犀,像只揣在怀里的小兔子,总要不老实地探出头来。如此亲密非同一般。哈哈。当事人陶醉,旁观者艳羡。

我们三个朋友

倘若有情,唯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倘若不能,一别成恨?还是相忘于江湖?也许,退而求其次——不断来往,把爱转为友情,这样更洒脱,也减了相思不相见之苦。只是,愿望固然理想,但现实残酷:多数有情人从此天涯陌路。但陈衡哲与胡适,婚后依然保持密切来往。不成眷属,他们选择做一生的朋友。多好。

留美期间,胡适,任鸿隽三人,是好朋友。任鸿隽和胡适是好朋友,他一直在追求陈衡哲,是他介绍胡、陈二人相见。在这里,任鸿隽既是胡、陈的牵线人,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朋友。由于彼此的珍惜和约束,虽然两个男人对陈衡哲都有好感,但终不失朋友之大义,所以能保持纯洁的友情。

1917年,胡适学成回国,任北大教授。很快在年底结婚了。任鸿隽次年回国,任四川大学校长。陈衡哲继续留在美国学习。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名人传记丛书)

    柴可夫斯基是个天才,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是用音乐传扬19世纪的俄罗斯精神的艺术家,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的一生是痛苦的,祖国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个人的不幸始终折磨着他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就在这难以忍受的痛苦中,他给世界人民创作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作品。
  • 穿越生命的冰河

    穿越生命的冰河

    本书介绍的人物都是身残志坚的勇士,他们不仅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超越了自我,穿越了步履维艰的生命冰河,也超越了常人,创造了健全人也为之惊叹的奇迹。
  •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评传

    塞万提斯是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文学大师,历来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他的名著《堂吉诃德》可谓家喻户晓但目前国内对塞万提斯本人及其著述的研究则相对很少,作者以第一手翔实的资料撰写了这部《塞万提斯评传》,无疑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本书打破了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对基万提斯研究的零星状态,以其内客的系统性、丰富性、翔实性呈现在读者面前,弥补了这一学术研究的空白。此书无论对专业工作者、教学人员还是文学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读物。
  • 刘邦传

    刘邦传

    中国历史名人传记,青少年读本。励志改变命运,读史点亮人生。靠决心屡战屡胜,靠用人适才适所。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异能之士;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本书将告诉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皇帝——刘邦是怎样走上了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遇见你我最幸运
  • 独步歌

    独步歌

    仗剑独步歌,岁月悠悠过。千载不回头,白骨堆成坡。剑中有魔,唯求一败。
  • 秦时明月之少帅

    秦时明月之少帅

    这是一部关于秦时明月的同人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一个个亡国人发自灵魂的呐喊。刘邦,前期职业为:地痞无赖,后期职业为:汉朝的皇帝。当项羽不是原来的项羽了,历史上还有汉高祖吗?当一个本不属于秦时明月的灵魂意外来到这里,那一个个已注定的命运能被改变吗?当一个现代特种兵王号称“|京都霸王”的项易穿越为号称“|西楚霸王|”的项羽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很多现代元素在古代出现时是如何引领潮流的。盖聂,韦庄,张良,盗跖,嬴政,李斯........雪女,赤炼,弄玉,端木蓉,晓梦,月神........天明,石兰,月儿,少羽,星魂,少司命...
  • 辛风

    辛风

    辛风国覆灭三年后,汉元帝国在与苍月帝国的较量中被辛风遗民所趁而覆灭。大陆第一强国天化帝国与苍月帝国同时由南北两路发起入侵汉元帝国的战争,并在与赵天羽所率辛风兵民对峙的过程中,天化帝国收到来自大陆西域四大帝国联盟的援书——异大陆入侵战争由杰拉菲特大陆率先拉开序幕。十万年前的大陆秘辛部分被逐渐公诸于众。大陆东域的内部战争终止,与战各方迅速缔结大陆同盟,开始全力备战大陆战争。天化帝国集结百万先路大军驰援西域诸国。赵天羽及其麾下四十余万辛风将士与苍月帝国百万大军严阵以待东海以外华兮大陆的到来……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重生之十年悠悠

    重生之十年悠悠

    十年之期,嫡女归来!她是镇国公府的大小姐,然而十年养在江湖,待她归来之时,却被继母,庶妹花言巧语,架空尊贵的地位,离间父女之间的感情。甚至她以为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爱情,也都是一场步步计划的骗局。他登上王位的那天,逼她饮下一杯毒酒。她温如悠发誓,若有来生,必让所有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必不让一切悔恨重新发生!必护真心待她的人一世周全!而重活一世,陪伴在她身边的,是青梅竹马的妖孽庄主,还是冷面寡言的皇家亲王,亦或者,是一身医术的无尘公子?······
  • 陵踪秘境

    陵踪秘境

    大兴安岭的茫茫的林海深处,一个只在满月的晚上才会出现的神秘天池。是大自然神奇的造物力量,还是风水、阴阳之术登峰造极的炫耀?天池之下的诡异古墓,究竟是何人之陵?里面那么多阴森诡异的恐怖事物,又来源于何方?与《山海经》隐约呼应的神秘线索,到底在暗示着什么?历史上争议极大的高句丽王朝,韬光养晦的辽东公孙氏,强横的曹魏政权,这三方的影子,为何在这座古墓背后若隐如现?而高句丽,又到底是从何而来的民族?博禹在寻找解药和帮助暄暄寻找“那个东西”的过程中,又会经历如何的诡异和冒险!而博家的家传黑石,到底是什么东西?金乌和博禹的神秘感应又是为何?
  • 万能神医:走上人生巅峰

    万能神医:走上人生巅峰

    二十七世纪的腹黑神医一朝穿越成妈妈肚子里的小屁孩,我的大胸长腿都哪去了,这小短胳膊是谁的,炼丹,炼器,召唤,修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从此迎娶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
  • 苦追魔妻魔夫愁等三万年

    苦追魔妻魔夫愁等三万年

    她,白虎国将军府的大小姐。再一睁眼,成了现代宅女子书昕。上一世,被重生女设计遭人强奸自断心脉而死。知道上一世真相的她铁骨铮铮发誓“这一世,我绝对不会让上一世重演。爱我的,护我的。这一世换成我爱他们,护他们。”他,仙界的天才皇子,整个仙界的骄傲,仙皇仙后的心肝宝贝。成就了放荡不羁,腹黑邪魅的他。当他遇见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欢迎入坑,不喜勿喷。
  • 迷路星空

    迷路星空

    每个人从活着都在寻找自己,但一不小心就会迷失在命运的长河里。能认清自己的已经寥寥无几,能够攀上命运巅峰者更是绝无仅有。虽然感觉有些虚无缥缈,平凡的操星术学徒依然努力前行,活出真的自我。无论命运指引之路有多么离奇,只要在茫茫星空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那么王者就一定会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