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13200000010

第10章 主题思想评析(8)

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天生丽质,热爱自由,但又脾气暴躁,骄横跋扈。正如丁耐莉所言:“她一天至少要有五十或更多次惹得我们按捺不住脾气想发火,从她走下楼那一刻起到她上床睡觉止,我们没有一分钟不在担心她在搞什么恶作剧。她总是情绪高昂,嘴里没有闲住过——唱啊,笑啊,谁不附和她,她就闹个不停,真是个又野又坏的小东西。”(49)她喜欢希斯克利夫,所以总是设法控制他,她所吩咐的任何事情,希斯克利夫都心甘情愿去做。她留给读者的是一个“野蛮女”的形象。从凯瑟琳在画眉田庄短暂的“洗礼”,到返回呼啸山庄,这五周在田庄的短憩对凯瑟琳可谓是革命性的转变。和以前那个“不懂规矩,不戴帽子的小野人”相比,此刻的她“可真是个美人儿”(63),竟连哥哥辛德雷都“差点认不出”(63)。她的举止变得文雅起来,穿戴也时髦了,并将从田庄学来的优雅举止付诸实践。也就是说她背叛了原来的自己,这是她最后在同希斯克利夫的诀别中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但环境和人的性格变化之间是互动的关系,环境能改变人,人也能改变环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此时却“衣冠不整,无人照管”(64),显出“一副令人憎恶的小流氓相”(64)。当辛德雷招呼希斯克利夫前来迎接妹妹时,凯瑟琳却忍不住地嘲笑起希斯克利夫蓬头垢面的鬼样子,不想让他的“黑手指”(65)弄脏了她那“华贵的”(63)“大方格绸上衣”(63)。尽管她的嘲笑出于无意,但却深深地刺伤了希斯克利夫的自尊心,使他愤然离开了现场,一直干活到晚上九点,未吃一口饭,“一声不吭,赌气走进卧室”(67)。这一幕就为日后希斯克利夫的复仇埋下了伏笔。在此之前,希斯克利夫遭受的只是辛德雷的压迫和折磨,但出于对心上人凯瑟琳的爱,所有来自于辛德雷的侮辱和殴打他都可以忍受。但现在凯瑟琳对他的轻蔑和嘲笑使他觉得自己正在失去这位两小无猜的儿时伴侣,这是他最不能忍受的,这沉重的压力扭曲了他的心灵。这些不经意的因素,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他后来复仇时的残酷和疯狂的一个解释。凯瑟琳在接受画眉田庄的教养之前,遵从自我的意志追求爱情,她的爱情是无需附加任何条件的。而从画眉田庄回来以后,她无论从精神还是外表都受到了文明世界的感染,之前那种遵从自我意志的爱情受到了压抑和约束,夜访画眉田庄拉开了悲剧的序幕。接受埃德加的爱,使她原本的爱情变得不再纯粹。爱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迷惑性。这时的凯瑟琳已经有了世俗的顾虑,已经把婚姻和金钱、地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她爱埃德加不仅仅是因为他风流倜傥、满面春风,更主要的是他富有,她相信埃德加会使她“成为附近这一带最尊贵的女人,将为有这样的丈夫感到骄傲”(99)。然而她又用手拍着自己的胸脯说:“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在我的灵魂里和我的心里,我确信我错了。”(101)她那前后矛盾的爱情表白,使得管家丁耐莉无法明白,也使得读者茫然迷惑。她违背自己天性的错误选择,不仅背弃了希斯克利夫,而且导致了自我分裂、本性的迷失。此刻的凯瑟琳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是对物质文明的向往,另一方面是对自我本性的依恋,这两股力量在她的灵魂深处冲撞、搏斗。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凯瑟琳在此之前,仍认为希斯克利夫“不知道什么是恋爱”(101),那她为何又能说出这绝世宣言——“我是希斯克利夫”。这似乎已暗示读者,她仅仅关心的是想延长他们童年时的关系。因此我们就不难发现,当她担心自己和丁耐莉的谈话可能已被希斯克利夫偷听时,她竟然“已经全忘了”(107)自己刚刚的爱情表白,这不能不让读者对她产生怀疑,她是否是在严肃地表白自己的爱,或仅仅是信口开河。然而她对爱情的“千古绝唱”,竟也使得读者如同丁耐莉一样受到她这句爱的誓言的误导,失去理智,对她错误地产生情感共鸣。然而“女作家艾米莉观察事物的方式不是从道德的是与非、恶与善的角度出发,而是从人和事物的自然属性来考虑问题的”。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这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爱情“本质上是无形的,是凌驾于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上的”。后来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不可抗拒地爱上了希斯克利夫,但凯瑟琳却告诉伊莎贝拉,爱上希斯克利夫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不管她的警告是出于保护伊莎贝拉,还是出于妒忌自己的心爱之人被人抢走,她对多年不见的希斯克利夫的评价着实让情感占了上风的读者吃惊不小:“他是一个凶恶的、毫无怜悯之心的、豺狼一般的人。”(132)在心爱的人眼中,希斯克利夫竟是这样一个要吞噬一切的大魔鬼。读到这里,读者也许会认为这只是表明了一种妒忌之心。不过当你恢复了平静,你就会发现凯瑟琳的这一评价是前后矛盾的。虽然凯瑟琳自以为了解希斯克利夫,自以为知道他根本不喜欢伊莎贝拉,他之所以和她来往是别有图谋的。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就在不久前,当希斯克利夫突然失踪归来时,已婚的凯瑟琳对丈夫埃德加说:“希斯克利夫是值得任何人尊敬,就连第一等的绅士也会以同他交朋友为荣。”(127)她还肯定“希斯克利夫的举止很得体”(127)。她这种自相矛盾的言论暴露了她一贯的偏执和自负,在她关于洛克伍德的梦魇里也表明,她遭受着欲望不能满足的苛责。也正是由于她对情感不加约束,她后来才随口对希斯克利夫说道:“你的快乐,就像撒旦的一样,是让人受苦。”(146)这不经意的话却暗示了希斯克利夫:伊莎贝拉已深陷爱河,不能自拔,也就等于在告诉希斯克利夫机不可失,这句话也最终将伊莎贝拉推向了灾难的深渊。当“野蛮女”凯瑟琳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吃不喝,想以此要挟丈夫埃德加妥协时,她对丁耐莉说:“他根本不爱我,他不会想念我的。”(157)对自己的丈夫能说出这样无情的话,她当年爱的誓言还可信吗?读者终于发现,在凯瑟琳死时,她并没有提到希斯克利夫的名字,正如丁耐莉对希斯克利夫所言:“她几乎把你忘记了。”(193)

当我们受到内外强制力的阻碍时,我们的直觉就会受到曲解,其结果常常是自我毁灭。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中,丧失理智的凯瑟琳无法逃避命运的选择,原本希望丈夫能帮助希斯克利夫步入上流社会,但在令人神往的自由与令人恐惧的不确定性之间,深受情感摆布的她向往着不可能的事情,她想“吃掉蛋糕之后还继续拥有它”,想充分享受选择的喜悦,而不会因错误的选择而受到惩罚。作为正常社会的人,凯瑟琳的选择是带有进步性的,但她的自负自私使她失去了理智,背弃了自己的初衷,情感让她成了文明社会的牺牲品。

“《呼啸山庄》不是一本容易讨论的书。”书中的人物个个都备受情感的折磨,都在非理性地做出对他人内心世界错误的判断。正如洛克伍德所坦言:“不,我这样作出判断还太早,我把自己的特性随便地加到了他身上。”(4)和洛克伍德一样,伊莎贝拉起初也幼稚地认为希斯克利夫是位不可抗拒的英雄,然而随着希斯克利夫把她诱入山庄,她所受的打击接二连三,这时头脑不再发昏的她才开始怀疑,“希斯克利夫先生是人吗?”(177),被读者认为是冷静的希斯克利夫也曾失去理智地说道:“他(埃德加)对于她(凯瑟琳)来说,不比她的狗或者马更亲”(194),这一论断也容易使读者毫无保留地信以为真,但细心的读者一定发现,伊莎贝拉曾对哥嫂的关系有过这样的评价:“凯瑟琳和埃德加彼此相亲相爱,跟任何相亲相爱的人是一样的。”(194)而小林顿和小凯蒂也犯着上一代人同样的错误。当小林顿被强行带往山庄时,他曾问丁耐莉:希斯克利夫是否像埃德加那样“年轻英俊”(268),但事实告诉读者,希斯克利夫根本没有表现出对儿子的喜爱,而是把他看做自己的财产,当发现他一文不值时,就会“让他去见鬼”(283);小凯蒂原本认为小林顿“该活得最长了”(316),但这样的结论随着小林顿的夭折很快就站不住脚;在小说里,也唯有小凯蒂敢于和希斯克利夫正面交锋,这主要是希斯克利夫的情感在发挥作用。原本要把小凯蒂“撕成碎片”(420)的他,却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昔日的凯瑟琳,因而他最终放弃了对小凯蒂和哈里顿的进一步报复。“如果说凯瑟琳是希斯克利夫的背叛者,那么小凯蒂就是哈里顿的赎罪人。”

在特定的场合和时间,我们每个人都会处于人类理性盲点的某一点。理智与情感的纠结使得昔日恋人摇身成为人间恶魔,使得温暖家庭被改造成为阴间地狱,使得浪漫习俗转换成为乡间神话。《呼啸山庄》再次向世人表明,不管我们会犯什么样的错误,不管我们会怎样受到欺骗、被误解,我们都必须依然存在。我们完全能够进行判断,即便是错误的判断。这正契合了笛卡尔(Rene Descartes,1596-1650)的“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的哲学命题。“在《呼啸山庄》这样的世界里,相互排斥的力量不断充斥在每一个环境里,每一个群体里,每一个家庭里,每一种关系中,以及每一个人的自身里,要触及他人的心灵感知其路途是艰难的。”女作家艾米莉在对人类理性的盲点进行剖析的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对人类美好的乐观主义的见解——我们都具有去理解和看到事物真相的能力。我们在多大程度上确实理解了我们自身和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理性地行动。当我们思想清楚时,理智就可以控制我们的情感行为,而当我们非理性地行动时,我们就会受到作用于我们的理智的情感的摆布。

同类推荐
  •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中外电影文学故事(下)

    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书中汇集了十个方面选题的20册专辑,其中:有极具想象、浓墨重彩的神话传说;有光怪陆离、匪夷所思的科学幻想;有扑朔迷离、谜底意外的侦探故事;有德昭日月、流芳百世的名人传记;有美好柔情、感天动地的爱情颂歌;有恢宏浩大、金戈铁马的战争史诗;有谋略过人、才智出众的智谋叙事;有身处险境、绝处逢生的探险见闻,涉猎了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的所有领域。一卷在手,纵览名篇
  • 汉语诗歌的节奏

    汉语诗歌的节奏

    本书系统研究了汉语诗歌的节奏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分析、评价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诗歌节奏是 “音节—顿歇”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有其特殊的语音学根据和构成机制。中编论述《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和词曲的节奏形式(包括节奏单位、句式或行式、节式、体式和节奏调子)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从音顿节奏的观点探索某些节奏形式的起源等疑难问题。下编在分析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和自由体新诗节奏形式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论述两种新诗体的建行原则及其根据。中编和下编还论述汉语诗歌韵的独特的节奏作用,以及这种韵与音顿节奏的关系。
  • 人间最美是柳词

    人间最美是柳词

    他是坠入凡尘的仙子,他是放荡不羁的浪子,他是诗书满腹的才子;他奉旨填词,他偎红倚翠,他宦海沉浮,他羁旅劳顿,他孤独地走,他寂寞地哭。他很穷困,却又富有,他很卑微,却又伟大,他很惆怅,却又精彩。这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古词人柳永。亲爱的读者,一起读读柳词吧:抛了光阴,忘了年毕。
  • 松石斋诗文选

    松石斋诗文选

    许多年前有艺界师友曾鼓励结集。然余自觉拙作虽具诗词之形体,却远未得诗词之神髓,倘作为屐记或心感之回味犹可,而作为诗品实难示人。讵料癸巳之初,故乡旅厦乡亲联谊会诸友厚爱,将余之诗文编汇成集,欲以付梓。余深感盛情难却,思之再三,确定以《松石斋诗文选》为名面世。
  •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本书让读者在世界文学背景下重新认识托尔斯泰的小说,并提高我们对其小说的理解。这本不朽的作品将托尔斯泰置于世界文学的中心,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探讨托尔斯泰小说,将托尔斯泰的作品与司汤达、福楼拜、歌德、普鲁斯特、兰佩杜萨、马哈福兹的作品相联系,?对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及《哈吉·穆拉德》提出新的见解。《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学者的指南和灵感来源,始终清晰的阐明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化流动中的核心人物。更广泛的说,这本令人称赞的作品是二十一世纪如何进行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不仅提及托尔斯泰作为穆斯林倡导者的天赋,还展现了他在世界文学上最持续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这个死神不太坏

    这个死神不太坏

    世间人心的贪婪、欲望,都是罪恶的开始。可你听说过,死神么?
  • 三国之安城县令

    三国之安城县令

    一个小小的县令,一个小小的GM技能,一个只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如何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
  • 瘸神

    瘸神

    “瘸子?你只注意到了我的腿,却忘记了我的拳头。”
  • 闲时雨

    闲时雨

    在漫长岁月里想到说的话,以前,现在,未来。
  • 农家小相公

    农家小相公

    媳妇是村里一枝花,却被我娘用五两银子的聘礼骗来给我冲喜了……
  • 无限之篡改传说

    无限之篡改传说

    我自私:在这里我获得了珍惜的情感,这份个人的情感,足够让我生死相搏我伪善:‘伪’可以让我获得更久,‘善’才能让我获得别人的帮助我邪恶:为了最后不被怪物所包围,在没有得到我认可之前,我会杀死任何人走出属于自己的世界,来吧!在我眼中,未来由我自己开辟。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农门家主之四姑娘

    在原始森林里杨子千多走了几步,转眼置身于无顶四面漏风的破屋子内,她还不信邪,以一人之智,合家人之力,让家族傲然于世人之上。他是她买来的哑巴仆人,为她挡刀中毒,陪她一同努力,两人互相爱慕,可这看似平淡的田园爱情故事会得到圆满结局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经典故事丛书(佛经的故事)

    本套丛书包括十四册:《佛教·佛经故事》、《希腊神话》、《中国神话》、《一千零一夜》、《圣经故事》、《中国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伊索寓言》、《成语故事》《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中下册)》、《安徒生童话》。
  • 国龙在都

    国龙在都

    第一次写出来的东西,只能试试,能看就看着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