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39600000007

第7章 《我和电影的二三事》——把自己交给电影,就像爱情一样

电影帮助我们探索未知的感官世界,比如一个从未听过的奇闻或是一个人的精神领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说到电影,总觉得它跟怀旧有关,似乎那些影像所保留的一定是旧日时光。而我们看电影也总是有特别美好的氛围,仿佛染上了一层辉煌的颜色。说到电影与怀旧,跟大家介绍一本好书,叫做《我和电影的二三事》,是几年前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出版的。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由一帮香港的影评人组成,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20多岁,都是影评写得相对专业的一群人。过去几十年来,香港曾经是整个华人世界里资讯最发达、最自由、最开放的地方。这批香港影评人有更好的基础吸收各国的电影,很多大师的杰作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

看大师的电影有时会出现很多意外。比如著名的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他的Blow-up,我们译作《放大》,而当年在香港被翻译为《春光乍泄》,这完全没办法表达这个电影的意思,甚至不能被称为直译。对此,书里的影评人何思颖说,当年这么翻译其实是有理由的。因为《春光乍泄》1967年在香港上映的时候,很多电影人或者电影院线的老板都觉得这部电影最轰动的地方在于里面有一秒一个女性正面全裸的镜头。所以就因为这一秒,把这部艺术电影改了一个带点色情意味的片名,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来看。果然就有无数中老年男性观众抢着去看,为的就是那一秒的色情镜头。而一秒很可能打个哈欠就过去了,万一错过一定会觉得很受苦,因为这部电影对大部分人来说太沉闷了。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看《发条橘子》也有同感。

当时已经是录影带阶段了,电影里有一个快速的片断是关于做爱的,我们一群人拿着录影机,拼命地按来按去,希望能够一步一步一格一格地重播这个片段,为的是看清楚那一点点可怜的做爱场面。

李焯桃是我很喜欢的影评人,他说到六七十年代在香港看电影的情况。当时电影院都有星期日早场,平常播的都是主流电影,但到了星期日早上会放一些比较冷门的偏艺术的电影,或是一些旧日的经典电影。这对于他们这群没接触过那些电影,只在文字上看到或者听说过的人而言当然重要。于是礼拜天总是起个大早,像朝圣一样去看电影。李焯桃说:“也只有饥渴的影痴,才会在礼拜天一早爬起床看十点半,像朝圣又像补课。维斯康蒂、安东尼奥尼、杜鲁弗都是在西片戏院的早场看回来的。”

当年大家有机会看到的电影比今天少得多。现如今我们都有碟,而且盗版碟到处都是,几乎你要看什么就有什么。所以今天可能会觉得这些大师名作并不稀奇,但对以前的人来讲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如果放的时候没看,会觉得以后恐怕再没机会看了。

另一位影评人纪陶则说:当年大家有一句广东话,意思是说如果不看就不用再想以后还能看了。在这样的心情底下,“令我们入戏院看电影时有生离死别感。从小已不将看电影当成娱乐。看《教父》、《大闹天宫》、《地狱变》、《罗马》及《第七封印》等,是一种需要”。

那时对待电影格外认真,而且戏院环境也跟今天大不一样。以前电影院里是能抽烟的,记得那段日子我们在戏院里吞云吐雾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这当然很讨人厌,让整个戏院变成纳粹毒气室一般,可它又有一种独特的氛围。书里留学法国的影评人黄爱玲说她第一次看到法国有名的儿童电影《红气球》,是在巴黎大学里一个专门给学生看电影的电影厅。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法国学生里烟民甚多,个个都像火车头,几乎把课室变成了毒气间。然而即便在那样一个环境下我们仍然是深深地爱着电影,甚至是爱上了电影。

香港有位电影学者、影评人游静,同时也是电影导演,她在这本书里写了一篇文章,叫《电影病》,就把何谓“爱上”做了个解释:“我说‘爱上’,不是‘爱’,‘爱’电影很容易,如‘吃’一碗拉面,吃过就算了。下一次吃意大利面,再下一次吃干炒牛河,可以全都爱。但‘爱’而且‘上’,便比较难脱身。即使不是一辈子的事,首尾亦是颇长的。爱而且上了,便有点没法向下望,往下望,叫人头晕、心跳,叫人突然意识到‘上来’的路,叫人看到自己的病,与没‘爱上’的人之间的距离……我爱而且上了电影二十多年。”我们爱而且上了电影,其实不只是电影的片断本身,而是很珍重那种戏院的感觉,跟今天看电视完全不一样。当年看电影是一种勇气的爆发,因为你能够看到那么多大师名作,一些很具颠覆性的电影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些人这么勇敢,连这样的东西都拍出来了,做观众又怎么能害怕呢?

什么叫“做观众的怎么能害怕”?做观众难道还要怕吗?要的,我们想想看在戏院里面的那个感觉。你如果遇到一些场面,你想哭,你旁边都坐着人,想想看你就这么哭了出来,你把你人性最脆弱的那个部分公开在别人面前,虽然大家不会太留意你,但是你心里面仍然有旁人存在的这种压力。我们每一个人在看电影的时候就等于在交心,我们被动,我们没办法用摇控器把它按停,这时候我们完全放弃了主权,把自己交给了电影,这难道不是一件很需要勇气、很像爱情的事吗?

同类推荐
  • 高适集

    高适集

    《高适集》主要内容: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 点滴人生

    点滴人生

    这是一部日记体的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随笔心得和纪事,内容丰富,涉及家庭、生活、人生、情感、立志等内容。每一篇三五十个字,字数虽少,但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很深厚,作者以此种形式来抒发对祖国、对生活的爱,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对人有很深的启迪作用。
  • 倾听心灵的天籁

    倾听心灵的天籁

    起这个我人生路途中早已消失的故事。我的责编催我写一篇后记时,这个故事强烈地跳了出来。我想我没办法不把它写出来,它和《我短暂的贵族生活》一样,都属于我生命中的东西,是一种“不是为了什么去写”,而是生命中的鼓点和舞步,是不期而至的暗示,是“必须写出来的小说”。《我短暂的贵族生活》和我上面讲的鑫子的故事一样,是一个在于丢失爱情、期望遗落的故事,它需要安静地体味,用心去对话,那样,故事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几千年,无论场景和道具如何更换,我们总在重复一个相同的主题,因为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谁也没办法把它扔在身外。
  • 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快乐心灵的名家散文(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本书以青少年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让他们熟悉和了解散文的内涵,吸收其中的精髓,进而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做人道理。……本书精选了最优美的精彩故事,这些故事和其中阐释的哲理,让青少年的心灵受到鼓舞和升华,让青少年更有信心和勇气地去梦想与憧憬,活得更有激情;让青少年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和感到绝望时,从中汲取力量;让青少年在惶惑、烦恼、痛苦和失落时,从中获取慰藉;让青少年在面对一切感到木然时,心中涌起无限的亮色;让青少年在青春的冷淡与叛逆情绪中,被生活的真善美所感动……
  • 寻找卡拉

    寻找卡拉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它象征性地概括了二十几年前或十几年前确实发生过的文化现象。大约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期,那也是短篇小说的“黄金时期”。那时的文学期刊包括诗刊,都办得蒸蒸日上,红红火火。“文学热”是那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大潮一浪接一浪,生活的道路越来越宽广,各路人马纷纷“下海”,一些诗人、作家也耐不住“万元户”的诱惑。潮流变了,“文学”不再是热点,多数期刊的发行量每况愈下,一些报纸的文学副刊也被砍去,代之以流行的时尚娱乐和衣食住行的专刊、专栏。为了生存,许多刊物改为时尚杂志、实用杂志,或者改版内面何小学生或中学生的杂志。
热门推荐
  • 梦回隋唐之情定瓦岗

    梦回隋唐之情定瓦岗

    是的,我穿越了,从激动到平淡,从厌恶到习惯,当一切成为定局,当一切无法挽回,却发现已经回不去了......王小唐,并出众的的外表,头脑迷糊,智力算得上中等,平凡似电视剧中的路人甲。如果没有那个抽屉,如果没有那只猫,她,王小唐,会平平安安的生活在21世纪。然而,那毕竟是如果,事实上意外发生了,她竟然是童话中的静香,万能却又迷糊的阿梦从2052年来到她的身边,并承诺要将她带到一个梦想的时代,是的,梦想的时代......青春无价,岁月无痕,历史的海洋里,竟然有了两个我:隋朝公主凌烟,身份高贵,却命运多舛,红颜薄命,在历史的潮流里如逆流而上的松鱼,随时会被黑熊抓住成为腹中餐。柔弱的她在乱世如何生存,而周围的三个男人,或风流倜傥,情有独钟;或心猿意马,图谋不轨;或看似冷酷无情,实则情深似海……人与人之间,除了坦诚相待,还剩下什么?当金钱,名利与欲望交缠在一起,当爱情、友情与亲情糅合在一块,王小唐该何去何从?在历史的潮流下,王小唐也只是王小唐,无论她怎样未卜先知,无论她如何聪明睿智,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她拥有的唯有自己而已……片段:烈日炎炎下,竹叶轩院子里的几棵竹子青翠欲滴,微风袭来,带着淡淡竹叶香吹到李世民鼻畔,他本能的深嗅了一口,瞬间一股清新扑鼻而入,黑曜石般的眼睛里散发出少有的冷漠“你非要这要吗?”碧青色的裙衫下一个纤细的身形轻微微动了一下,背对着世民的身影传来一个女子清幽的叹息声“你我缘分已尽,请陛下离开吧!”“你——”世民紧皱的眉头收的更紧,眼神里透露出焦虑和不安,右手伸出去想要抓住眼前那个背影,却被对方倔强的声音制止,停在半空无所适从。“陛下,你已经贵为天子,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不必为奴家一个亡国妖女劳心费神!请回吧!”凌烟感觉到他的焦躁,眼睛微微一眨,往事再次袭上心头,一幕幕惨剧,一张张熟悉的脸庞,不,她不能回头。……“烟儿,你长了一颗倾国倾城的头颅,真不知这颗头颅会被什么人取走!”面色苍白的隋炀帝抚摸着俯卧在膝上的小女儿,看着她绝世的美貌,禁不住感慨道。“不,父王,女儿要永远伺候您,终生不嫁!”十三岁的凌烟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父王的语意,但聪明伶俐的她从父王的神情和语气里隐隐感到一股不祥。“傻孩子!”隋炀帝苦笑了两声“那你不成了老姑娘!朕岂不受天下人职责!”“父王,不管怎么样,您在烟儿心里是最重要的”
  • 迷糊的你

    迷糊的你

    两名年过花甲的老人,互相搀扶着前行。在路灯的映衬下,他们显得格外的单薄,“阿昱这么多年,你等我不累吗?”张扬轻声问到。韩以昱,看着定定的眼前的人,仿佛要把他刻进自己的生命:“对呀,这么多年我真的好累,我以为要等一辈子,幸好你回来了,我没有白等。”张扬笑了,眼泪也流了下来。韩以昱轻轻擦掉张扬脸上的泪:“傻瓜,都一把年纪了还哭,也不怕丢人。”“我哪有。”两人对视的笑了,亦如从前……
  • 星耀之殇

    星耀之殇

    把地球上的娱乐作品都弄过来成为这边世界的大明星吧?身为浸淫网文界多年深知一切套路的穿越者吴越这么想着的时候。他正被半推半就的安排去保护两个还在学校花季少女……!而且,随时有可能被傲娇的大小姐各种捉弄炒鱿鱼?他该怎么拯救出现的一系列致命危机。攻略看似风平浪静实则身边危机四伏的……小(si)可(ao)爱(jiao)?而当他一步步将地球上的东西重现在这个世界时,他才发现,这个和地球有着70相似度的世界,不同的不仅仅是文化科技,还有,人。「好好活下去吧,我们死在这儿,就太可惜了。」「但如果把“们”去掉,那就不会可惜了。」
  • 逐梦的夏天

    逐梦的夏天

    这是一个关于篮球队的故事。它既有精彩的比赛,又有丰富而真实的生活,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以各种各样方式生存的人。它是这个时代中的一个群体的生活的缩影,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的缩影。这个故事里的每个人都有我的生活中,或是我所看到的人的影子。不看不一定后悔,但看了一定不会后悔。他,莫宇杰,一个未来的超级中锋,在比赛和人事之间逐渐成熟。
  • 武炼通神

    武炼通神

    武道可通神,可逆天改命,无所不能,山村少年入山采药,误入神秘洞府,得无上神典《武典》,且看他如何纵横诸天万界,唯武独尊。
  • 鬼舞卿

    鬼舞卿

    原本只是一名乞儿的她,却因遇见了他,她的一生就不在平凡。一身绝世武艺笑傲江湖,一张倾世容颜颠覆四国,游戏人间,只为寻一位能让她停下脚步之人。却又因他的一次受伤,解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明白了自己的真心。原来她本就不是凡人,一场预谋了千年的阴谋随之而来。身世之谜,灭族之仇,千年的爱恨纠葛,这一切的一切,她该如何面对…………
  • 苍之眼

    苍之眼

    人世间,很多事早已注定了开始,也注定了过程,更注定了结局。逆天改命?事实并非真的更改了命运,而是命运本就该如此。可是命运又有谁来制定?谁能制定?如果真有制定命运之神,那么我就要将其拉下神坛,取而代之!且看主角如何屠魔争雄,踏破无极,掌控生死。
  • 彼岸花残,宿命忘川

    彼岸花残,宿命忘川

    佛说: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一条路,叫黄泉,布满哀伤;一条河,名忘川,流溢凄凉;一座奈何,承载忘川;一碗孟婆汤,可以忘却今生,换取来世;一块石头,立于忘川之畔,名曰三生;一口井,指明来世,一个熟悉身影,欣然跃下;一张容颜,下辈子,再为君倾城。彼岸花,恶魔的温柔。红色彼岸花盛开于地狱、白色彼岸花绽放于天堂。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冥界的三涂河边,开了大片大片的彼岸花,远远就像是血所铺成的地毯,红的似火,似河流,被人称作“火照之路”。这也是这长长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人就踏着这花的指引通向幽冥之狱。
  • 客过亭

    客过亭

    本书是叶辛的长篇新著,描写了一群与共和国同时代也是与作者同时代的伙伴们的生命历程。他们出身不同,心性各异,青春时期各有属于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曾经虔诚、曾经盲目,曾经狂热地顺应时代,回城后各有自己的人生遭遇与沉浮,如今都人到中年,渐入老年,回首往事,在对各自命运的唏嘘和心灵的拷问中,不免陷入对历史与人生的深深思考与诘问……
  • 观佛三昧海经

    观佛三昧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