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39500000005

第5章 《日夜书》——串味的暧昧

他们一口咬定自己只有悔恨,一不留神却又偷偷自豪;或情不自禁地抖一抖自豪,稍加思索却又痛加悔恨。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这是当时一首流行歌。一代少年对远方的想象,几乎就是由这一类作品逐渐打造成形。远方是什么?远方是手风琴声中飘忽的草原,是油画框中的垦荒者夕阳下归来,是篝火与帐篷的镜头特写,是雕塑般的人体侧影,是慢镜头摇出的地平线,是高位旋转拍摄下的两只白鸥滑飞,是沉默男人斜靠一台拖拉机时的忧伤远望……哦,忧伤,忧伤太好了,太揪心了,男人的忧伤简直就是青铜色的辉煌。”

这是知青曾经有过的一种情怀,对即将奔赴的那个陌生农村世界的一种想象。“远方”不仅空间上遥远,心理上也遥远,却被视为某种革命事业的起点。知青那一代人相当特别,有一批人十几年前下岗了,已经被社会遗忘了,与此同时有另一群人活跃在聚光灯下。是什么东西塑造了知青那一代人?当年他们下乡插队到底在干什么?同在一个地方插过队的人,是什么东西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坦白讲,知青文学已经太多了,还有什么好写的呢?韩少功觉得意犹未尽,所以继续在写。

《日夜书》弥漫着知青情怀,有些故事虽然似曾相识,但在韩少功笔下还是相当生动。比如知青好斗,有时候是文斗,斗谁见多识广,但其实往往是虚张声势。有一场读书人之间的口水仗是这么打的:“‘你们读过《斯巴达克思》?’‘哎呀呀,通俗文学在这里就不必谈了吧?’‘那你们读过吉拉斯的《新阶级》?’‘也就看两三遍吧,不是太熟。’‘说说《资本论》吧。’‘不好意思。请问是哪个版本?是人民版,还是三联版?还是中译局的内部译本?我们最好先约定一下范围,不要说乱了。’‘你们知道谁是索尔仁尼琴?’‘你是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还是《玛特辽娜的家》?你要是想听,我都可以给你讲一讲。’‘那……请问你们如何评价奥威尔的《1984》?’……”

韩少功写道:“这种对话像打牌,各方都决心压对方一头,四连炸,同花顺,一个个都争相拍出大牌。对方读过的书,那就没什么好谈了,没读过的才应该成为话题,才是缺口、软肋以及决战机会,必须一举发现,狠狠抓住,穷追猛打,打得对方晕头转向。”这的确塑造了知青那一代人的某种集体性格和某种文化气氛,那种东西直到今天仍在很多中国人身上看得到。不过,能说它们只属于知青吗?我不太肯定。

小说背景设在“白马湖茶场”,当年有一群知青在那里插队。整本小说没有一个特别突出的主角,有一个叙事者叫陶小布,另有五六个主要人物穿插其间。小说不是采用顺叙法,叙事线索前进一下又倒退一下,在回忆下乡往事时会忽然切换到人物近况。这种叙事结构使得小说看起来有点松散,韩少功说是人物列传,但我不太赞同。人物列传的形式是,虽然人物之间的故事有所交叉,但彼此还是分割得相当清楚的,叙事方式也不会这样忽前忽后。这本小说更像是韩少功对知青经历的回忆和感怀,以及一些他觉得不可不发的牢骚、思考和无奈的慨叹。

马涛是小说中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物。这个人好像是个出类拔萃的奇才,好像什么都读过,好像什么都懂,自负得不得了,甚至有狂妄的政治野心,想建党搞革命,后来当然给逮去坐牢了。坐牢期间,全家人倾囊而出给他买营养品,但他仍然觉得不够,认为你们对我不好就是对中国思想界的打击,就是对国际文化事业、革命事业的打击。这种自大一直陪伴着他,后来他以一种半流亡者的身份跑到国外,继续做一个疯狂的民间思想家,在文人圈子里跟人争风吃醋。这种气氛和感觉,我觉得韩少功写得非常到位,今天我们还能见到很多这样的人。我每年都会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书,那些作者写完书稿就寄给我,或者找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出版社自费印刷,书中都宣称破解了人类某个千年谜题,创建了某种新学派、新主义,颠覆了过去所有的一切。那些作者认为众人皆醉他独醒,大家都看不懂反而证明他高明。

这种极度狂妄和自闭到底是怎么来的?今天中国有形形色色非常古怪的人:有一些是像马涛那样狂妄自大的思想家;有一些是庸碌无为的地方官员,你不能说他是坏人,他有时甚至想做点好事;有一些艺术家搞出一堆莫名其妙的东西,一天到晚混迹江湖,把自己搞得像个大小孩,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还有一些浮浮沉沉的小商人,有点鬼精灵,有时想搞点诈骗……

这本小说对各种人物性格的描写很到位,至少抓住了知青那一代人的某些性格特征。这些人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养成环境是他们少年时代在农村生活的环境。那个环境当然也有好玩的东西,但也经常发生一些很奇异的事情,比如打赌敢不敢吃死人骨头。有一次为了赚50张饭票,陶小布闭眼想一想电影里舍身炸碉堡的英雄,然后大喊一声“毛主席万岁”,开始大嚼猛咬死人碎骨,吃到反胃才拔腿跑到溪边呕吐,从此恶名昭彰,大家都怕他。这个人是不是毫无信仰呢?不见得。在大家都饿得发晕的非常态时期,为了得到饭票,再加上少年意气以及某种气氛,一切就变得合情合理了。这件事对一个少年的性格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个连死人骨头都敢吃的人,长大后还有什么不敢干的事呢?不过,我们发现陶小布后来不算太坏,是个有点良心的厅级官员。是不是因为陶小布身上承载了作者很多想法,所以没让他变得太负面?这很难说。

知青群体靠什么维系呢?一起下乡的经历,经营多年的友谊,以及定期的聚会。当年带领陶小布下乡的郭又军是白马湖知青维系情谊的核心人物,组织了一年一度的聚会。有时晚辈也来参加聚会,老知青就会说:“我们那时候,哪有你们这样浪费?”“我们那时候,一担谷一百八还上坡。你哭都哭不动吧?”“你们这些蜜罐子里泡大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苦。”“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一天打蛇七八条,不算稀奇。”“我们那年月,连一罐猪油也是大家分,没人敢独吃。”“给鸡打青霉素,你不会吧?”……这些知青似乎在夸耀什么,然而他们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

向来喜欢发议论的韩少功这样认为:“比较而言,启蒙前辈也好,卫国老兵也好,怀旧态度大多是单色调,只有自豪,绝少悔恨,几乎是雄赳赳的一心一意。但从白马湖走出来的这一群要暧昧得多,三心二意得多。他们一口咬定自己只有悔恨,一不留神却又偷偷自豪;或情不自禁地抖一抖自豪,稍加思索却又痛加悔恨。他们聚集在郭又军这只老母鸡的翼下,高唱一首首老歌,津津乐道往事,结伴寻访旧地,深情看望老房东或老邻居,接受当地新一代官员的欢迎和赞美,甚至编影集,排节目,办展览,筹建纪念碑……一切英雄怀旧的外形都有了,但他们的表情始终要低几度,口气总是要带点躲闪,有点强打精神的意味,似乎是对一笔亏损的生意,不便大吹大擂和恋恋不舍。他们的自豪与悔恨串味,被一个该死的白马湖搞得心情失调。”

郭又军后来混得很不好,改革开放后工人阶级出身变得不再重要,工人阶级现在变成打工仔,社会环境彻底变了。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倒闭的大潮中,知青们的聚会更多时候是在抱怨。“‘地狱’‘劳改’‘大迫害’‘大骗局’‘水深火热’‘暗无天日’‘九死一生’‘万劫不复’……这些出现在媒体上的流行用词,对于他们来说最为顺耳,最为解气,最能记住。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就认定:说得太好了!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若不是因为下乡,若不是因为白马湖,他们哪会沦落到眼下这个地步?”然而,有一个问题大家几乎忘了问:“白马湖的农民会这样说?他们当然也觉得知青崽很苦,离乡背井更是可怜,但再苦也就是几年,顶多是服了几年兵役吧,而他们在白马湖活过了世世代代,甚至一直活得更苦和更累,那又怎么说?他们甚至不能享受知青的‘病退’和‘困退’的政策,没有招工和升学的优先待遇。”

韩少功认为知青那一代人过得并不好,“他们是被一些知识精英昨天认定必须赶下岗的人(为了效率),也是被同一批精英今天鼓吹必须闹上街的人(为了公平),是某种流行理论时厌时宠的那些影子”。对他们来说,谎言是必要的镇痛剂,谎言是另一种形式的真理。这时候我们看到韩少功一种很暧昧的态度:一方面,很多人觉得他不会光说知青年代的黑暗面,还看到光明面;另一方面,他并不是这么简单地做一种政治判断,更关注的是知青那一代人该怎样活下去,如何把自己像一格一格播放的电影般的人生说得完整而又有意思。中国的现实真的太复杂了,不是单单某一种意识形态就能解释清楚的。

同类推荐
  • 成长印迹

    成长印迹

    中学时代是美好的、七彩的、欢乐的,但也存在苦闷、寂寞与忧伤。在这段令人难忘的时光中,有多少记忆曾经被珍藏,成为终身的最宝贵的梦境。而舒亦欣同学用写作的方式,释放着她的快乐、寂寞与忧伤,孕育着她的期盼、渴望与梦想,将这段难忘的时光予以记忆、珍藏。
  •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鉴赏

    现当代诗歌,是一种相对尴尬的存在,它缺少了古典诗歌精致的格律美,不再被人们从蒙童时代便熟纳于心,随时引用,成就一种出口成章的悠然。现当代诗歌的自由体,使人怀疑诗歌到底是否还是诗歌,或者仅是一种占据着这个名词的新的物种。然而,走过这沧桑的百年,穿越那参差不齐的诗行,我们不禁为那些幽深的情感和思虑所打动,它们脱去了格律的桎梏,却依然营造着诗意的氛围,展示着诗人们超越现实的情怀。
  • 禅意心画

    禅意心画

    自古至今,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我们的前哲对“禅意”、“心画”“、篆刻”都有精辟的论述,谨抄录几则,作为本书引论。
  • 守望美丽家园

    守望美丽家园

    本书收录了作者从事环境新闻记者以来发表的若干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全书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逻辑顺序分篇设置,共分事件篇、对策篇、法制篇、宣教篇、成果篇、纪实篇、文学篇7篇。事件篇集中记录报道了有关环境问题的真人真事,基本都是提出存在的环境问题现实状况。对策篇集中了各方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措施等。法制篇侧重于挑选从立法、执法的角度处理环境保护问题的文章。宣教篇择选了如何提倡全民参与环保、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文章。成果篇则展示了作者这些年所见的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各类成果。纪实篇加进了一些文学创作的成分。文学篇则揽进了解说词、剧本、环保报告等文学体裁。
  • 假面具中的爱情

    假面具中的爱情

    本书分两部分:前部分主要收集了陈瑜清一生所翻译的外国文学及霞飞元帅回忆录等译作后面部分是他所撰写的回忆录、纪念和记事文,大多数发表在各类期刊上,也有以书信的形式对早年往事和亲友的回忆,这部分作品按照发表的时间进行编排,同时把作者父亲在50年代所写的《自传》整理编入其中。
热门推荐
  •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王独宠:萌妻发誓要反攻

    邪王独宠:萌妻发誓要反攻

    秦云钏受太后指令嫁给步邃影,但新郎却只给秦云钏留下了一座空府。后来,秦云钏明白了步邃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和她身体的原主消失的八岁前的记忆有关。可即使这样,秦云钏也不能原谅步邃影把她抛下,便把整个纪王府甚至整个皇城闹得天翻地覆,全部都交给步邃影来收拾残局,这也是她这个从现代那么多好玩的地方穿越到这么无聊的古代的唯一消遣。可步邃影毫无怨言,把她宠到了骨子里。既然这样,那秦云钏便决定,只有在床上反攻了!
  • 仲夏盛开的石榴花

    仲夏盛开的石榴花

    《仲夏盛开的石榴花》语言平实,没有华丽的词藻,却以缜密的思维勾画出一幅幅社会百态图。内容涉及校园、情感、职场,整部书充溢着师生情、父(母)子情、同学(事)情、兄弟情,近百篇小说通俗易懂,好读、耐读,读后定能让你手不释卷受益匪浅。
  • 唐宋作家与文学研究

    唐宋作家与文学研究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曾巩文学思想研究》,中编为《五窦及其诗歌研究》,下编为《苏辙散文理论及其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曾巩文学思想成因探析、曾巩的文学思想、苏辙散文理论的渊源等。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五蕴皆空经

    五蕴皆空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王俊凯再爱一次我

    王俊凯再爱一次我

    那年,星空,我们许下爱的愿望。曾经背叛,不复存在。
  • 即墨遇缘

    即墨遇缘

    “再穿一次短袖,我们就毕业了”纪念我的初三,我的朋友,我爱ta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