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3400000004

第4章 李鸿章传·濮兰德(4)

有些欧洲人十分了解李鸿章,他们可以根据私人观察,写出有关他毕生事业的许多重大事件的秘史,可惜这些人已经过世,没能留下任何记载。李鸿章的日记由其美国秘书毕席克先生保存了多年,据称已被人在其临终时偷走,而且从未出版过;大量的信件与笔记则由罗伯特·哈特先生保存于天津,但在义和团动乱期间完全被毁灭;因此,李鸿章从1870年到1900年之间在对外事务中采取的秘密外交政策大多就成了值得商榷之事,因为留下的证据存在矛盾的地方。

已故的亚历山大·密吉先生的著作,仍是所有当代记载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但它却只涉及了一个相对简短的时期;而且它还有一个缺陷,就是该作者与李鸿章的私人交情甚密,他对这位伟大的总督心怀热烈的敬仰之情,所以在《英国人在中国》一书里为李鸿章描绘的可敬之形象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平衡感和透视性。

另外一个现存的资料即为李鸿章自己大量的作品,它们可能揭示了中国这位19世纪打造者的性格和毕生事业。在其一生中,李鸿章无疑是一个不知疲倦的编纂者,对时事编写了大量的记录和评论,但根据现在对这些文字的了解,从根本上来讲不能为我们增加多少准确的信息,不论是有关它们的作者还是有关他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负责人还是代表人。

1913年出版的名为《李鸿章回忆录》的一本书里,由约翰·W·弗斯特(华盛顿的前任国务卿)作序,序中声称该书是依据李鸿章大量手稿的译文编选而成,这些手稿均从他担任官职的各部门那里得来的。根据该书故意匿名的编辑所说,这个回忆录的编选集是由这位已故政治家的家人与朋友公之于世的,且得到了当时中国政府的批准。

即便该书不被认定为赝品,它对国际大事的缄默不语,对细小琐事的一再赘述让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李鸿章的文件一定是要么被用作服务于八卦新闻的凄惨目的,要么被那些掌管文件的人用于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只有一个假定可以避免这个结论,即李鸿章故意编写了半政治性的日记。

这本书由这位美国外交官和政治家推荐给公众,此人由于在中国政府担任要职,所以该书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但是,该书的权威性从一开始就遭到了那些批评家的质疑。该书涉及了娱乐性的闲言碎语以及一些古怪的哲学反思,但事实上没有揭示这位伟大总督30年内扮演重要角色期间的任何重要国事。此外,正如在该书出版时不止一个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毋庸置疑的是,书中涉及了推断性的回忆和选择性的编辑,但十分诧异的是,它没有清楚地列出文献出处,所以该书在英国和美国第一次出版时人们对这本书出自李鸿章之手表上怀疑。

实际上,这个赝品在得到明确的检验之前就被人怀疑了;但持怀疑意见的人自然是无法确定最先在纽约《太阳报》和伦敦《观察家》报上出版这部回忆录的富有魄力的美国记者曼尼克思先生在写该书时,是否通知了总督大人的亲友,是否得到了他们的同意,赝品内部的证据是否充足?但另一方面,有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无论是中国政府(此书声称是中国政府批准出版的),还是李鸿章的亲人都未站出来否定此书。

现在,总督大人的一个家人已经正式宣布李鸿章从未写过日记,不管是他在环游世界还是在天津的时候都没写过。同时,一个事实被弄清了,即曼尼克思先生实际上于1900年去过中国北方,也去过北京,当时他是美国第9步兵团的一名列兵。所以,作为新闻记者出身的他,也许有可能接触过李鸿章的某个家人,或其他中国人,这些人愿意为他提供构成该“回忆录”的材料,以期达到政治目的。

该书(指《李鸿章回忆录》)包含了许多有关“中国改革派”思想方面的暗示性文字,它们如果不是要求人们与这位构思独创的作者进行实际的合作,便可算得上是一种启发。不用说,人们真诚地接受了这本书,欢迎它,还把它当做了解有关远东人和事的有价值的补充性材料。

暂且不追问聪明的中国改革派究竟是否参与了编辑这部自传的问题,可以公允地讲,无论如何此书在不止一处中展现了一个非常可信的演示,这种演示说明了李鸿章的著作继承人也许会认为这些文字适合做已故总督大人的盖棺定论;该书还有一个独特价值便是其中流露出的中国官僚们的种族思维,若没有有关地方知识的第一手资料和专家的帮助,作者是非常难以捕捉到这种思维的。比方说,回忆录以许多奇怪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官僚对于大清帝国以外一切事物的轻蔑态度,以及其勇敢无比的无知状态。

在李鸿章去世后不久上海出版了他的一个公文集子,该集子由他最顺从谦卑的仆人、兼职官员盛宣怀编辑。这些文献与清朝的诏书和官史记载相比,在历史研究方面,并不具有更大的实际效用。整体而论,它们显著地展示了典型官员在遣词造句方面的造诣,以及作者在维护和挽回自身官员颜面上的显著才能,但没有顾忌到事情的精确性或者说事情的发展过程。

根据可信的中国近代史以及李鸿章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期间扮演的角色,李鸿章的这些公文提供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迹象,即中国官僚阶层生活、运行和存在于其中的无处不在的“虚伪”氛围;迹象还包括作者对其政治道德环境的本能性遵从。确实,可以公允地讲它们的主要价值在于潜意识中的证词,这些证词证明了作者和儒家学者一样平静超然于现实世界之外,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这种态度主要归因于对中国治国观念中卓越智慧的极其真挚的信仰。

所以,我们现在研究李鸿章在世时的生活情形,必须更多地倚重于独立而能干的欧洲观察家们记载的观点,而不是以中国官方记载或李鸿章遗作中的证据。那些证据必定只用作辅助材料而非结论性材料。但无论哪种权威性材料引导我们,无论从中得出什么样的判断,在评价李鸿章及其作为19世纪缔造者之一的地位并作出最终定论时,为对他及其事业的公正起见,让我们记住他出生于其中的社会和政治状况。

当我们公正地权衡李鸿章的功绩与过失时,让我们不要忘掉他应去面对的困难是多么特殊,多么繁多,而他几乎是单枪匹马,在内他是这个满清政权衰败的产儿,在外是欧洲的警报和远足的产儿,是大清帝国的“神圣遗产”。

2.早年生活和家庭圈子

在上一章里我们研究了李鸿章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所具有的一些特征,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产生这位东方超人的教育情况和国内环境,以及早年引导他思想和行为的事件与境遇。

首先,毫无疑问,李鸿章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母亲强壮的体魄、非凡的精力、温和的脾气还有宽容的处世态度,这些特点让他的私生活十分与众不同,因此而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一些朋友便是在外交和生意中认识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总督生涯起步时和其以后对外政策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外国人的卓越认识,是明显受到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与戈登将军亲密交往的影响。

有关李鸿章父亲的事宜鲜为人知,我们只知道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归属于“仕途不济”、满腹失意、沮丧的“候选”官员之列。李鸿章自己是一个坚定的儒学之士,总是宣扬道德之中孝顺第一,在私人谈话中很少说到自己的父亲。在他为了训练文采而撰写的赞美诗中也没有写下对父亲的怀念。

我们知道李鸿章的父亲属于文人学士阶层;也就是说,他曾成功地通过省里的乡试,但和努力奋斗的学者大军中的许多人一样,他既没有能力又没有手段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他很早就成婚了,生了五个儿子(李鸿章排行老二),李鸿章的父亲能为他们提供一般正统教育的入门课程:在乡村博学者的指导下,几个孩子都获得了鹦鹉学舌般的背诵经典的本领,在中国,这些经典之作都被当作是对智力的启蒙而广为传授。

上一章说到的那本所谓的《回忆录》中,介绍了一些对于李鸿章在1846年与父亲的关系。其中一篇文章据说是由李鸿章于25岁那年写于老家合肥,父母当时都是42岁;这就说明李鸿章的父亲早在15岁的时候就已成婚。另一篇文章标的日期是1846年1月的某一天,记录了这位雄心勃勃的年轻学者不愿听从他“高贵而严厉的父母”要他成婚的想法。李鸿章的第一次婚姻应该发生在此时或不久之后,因为我们知道,在他1853年弃文从武之后不久,他年纪尚轻的妻子和孩子们都失踪了,毫无疑问,她们都死于太平军的袭击中。

根据记载,李鸿章通过伯父(伯父在当地厘金税征集处任职)的影响力,在衙门里寻得了一个职位,而此时当地的知县听闻了这个谨慎行事的年轻人文采不错,让他倒背了《春秋》,他做到了,这使李鸿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升。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这几年里,通过勤奋的工作,他将精力放在通过修炼文学功底和写作技能来提升自己的文学声誉,这帮他铺下了官宦生涯的康庄大道。

1847年,在为考取进士而设立的殿试中,李鸿章以第三名的成绩在400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翰林院,即“文人雅士的栖息之地”。1851年,他成为翰林院编修时,已有了不小的名声;他那优美而儒雅的书法已经名扬于京城的文人雅士之中,甚至名声已传到了各个省市。但是,他到此为止除了展现了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对自身才能的敏锐认识外,还没有表现出区别于正统儒家学者的精神特质。吸引他的老套僵化的学习体系,其所有细节完全还是父辈的那套体系,它摧残了父辈也正破坏了他同时代人的精神活力和想象力。

无论倒背还是顺背,李鸿章都能背诵整本的经典之作,撰写出无数篇文、散文以及诗歌;同时,他的聪慧敏感让他知道,要想踏上雄心勃勃的成功之路,必须有充实的钱包,以及贵人的相助。但是,在他进入翰林院的那年,在中国南部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有利地丰富了他的经验,开阔了他的眼界。

李鸿章28岁那年住在安徽省合肥的老家,关于他在这个时期的职业,人们知道得很少。曼尼克思在为那本编造的《回忆录》里,描述了太平军在李鸿章从京城返回老家的时候取得了如何惊人的进展,他写道:“当他回到老家时,他看到太平军一路走过,正向京城胜利进军。当他看到那个给予他如此荣誉的朝廷和古老的政府身处危险之中时,爱国之情在心中澎湃不已。他立刻开始组织了一支去袭击和骚扰敌军后方的志愿军。”道格拉斯教授对于李鸿章军事生涯的发端也有大致一样的描述,但是他把时间定为1853年初。但是,我们知道李鸿章在金钱上极为吝啬,这让我们很难接受这个故事,更不用说即便是他愿意,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也不可能组织一支军队。

有一个更为合理的证据解释了李鸿章为何放弃文人生涯而加入他所鄙视的军事之中,即因为在太平天国强盛之后,曾国藩(大清帝国军队的都统)要求京城方面配备一些秘书,而李鸿章得到了一个安徽籍翰林的推荐,获得了其中一个前途不错的职位。正如资料所说,他和父亲(1856年去世)在为军官征收地方税中立了功,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父子俩都是在曾国藩的领导下做事。

当代的证据已经部分地证实了这个观点,因为李鸿章曾在1855年出任合肥的藩库,顺带着赚了一些钱。他在这方面明智的作为吸引了知县的注意,知县便向上级报告,说李鸿章是一位前途无量的官员。按照这一报道,李鸿章好像受到了曾国藩的几次接见,这位伟大的学者型军人极力赞扬了李鸿章的文风和书法,结果这位年轻的翰林弃笔从戎。不管他接受这份任命的理由是什么,都为他的事业打下了第一个坚实的基础。

英国的读者会发现,在中国,文官们除了拥有经典教育的授课能力外没有其他资格,即使如此他们却可以承担高级军事职位,并都以同样的无知无畏去负责对外条约的谈判,管理钱庄或治理大江大河。事实上,在一个无所不知的多才多艺的假设上,整个官僚阶层都在指导高技术层面的事务,而在英国政治家和公众舆论把所有高技术的事务授予内阁大臣。所以,李鸿章从军队文书迅速提升为江苏的总司令并不值得注意。有充分且可靠的证据表明,仅凭勤勉和才干,他就得到了曾国藩的称赞,而他的提拔就在于此。

在晋升为高级军事指挥官的时候,李鸿章的文职也受到了提拔,因为作为一个翰林,参与军事事务被看作是他事业的临时脱轨。1857年,他被任命为浙江代理按察使,1859年又被委任为福建道台(他从未赴任该职,原因不明)。最后在1862年他当上了江苏巡抚,在这一任期里,他第一次在外交艺术和技巧方面受教,并见识了外国政治的广阔视野。1860年,由于他跟美国冒险家、“常胜军”总指挥华尔将军的关系,他开始研究欧洲的战争方法。在这一时期,由于英法联军轻松突破了大清帝国所有的北方防御,包围了北京,让他洞悉了外国人的军事优势。

同类推荐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 努尔哈赤传

    努尔哈赤传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即清太祖,大清帝国的开山始祖,八旗兵创建者和统帅,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努尔哈赤的一生波诡云谲,野心、杀戮、权谋、奇情交织,既是骑马弯弓的塞外英雄,又是攻无不取的常胜帝王。本书将努尔哈赤的一生客观地一一呈现出来。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1)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帷幄奇谋:刘基

    帷幄奇谋:刘基

    刘基(1311~1375),浙江青田人,元明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明武宗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是朱元璋最重要的谋臣,并对明初的制度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基博学多识,学究天人,其诗被允为“一代之冠”,其文《郁离子》、《卖柑者言》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对明代文坛影响至深。其“盗天”、“措用”的认识论思想以及教育、人才观念仍具有现代价值。刘基因博识与卓越而受到后人的崇信与神化,成为至今在民间文化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人物。《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帷幄奇谋:刘基》生动介绍了历史文化名人刘基的传奇一生。
  •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家族

    本书从曾国藩兄弟的一家、曾国藩兄弟的儿女亲家、曾国藩兄弟的家族、曾国藩兄弟的后裔等章节着手,详细地介绍了曾国藩整个家族主要成员的功过是非,为后世研究曾国藩家族起到非常好的参考作用。
热门推荐
  • 我叫球王

    我叫球王

    在我二十一岁之前我的那些朋友给我起的绰号‘马桶小王子’,在我二十一岁后他们给我起的外号就是‘球王’。
  • 天兽无双

    天兽无双

    崇尚武力的天兽大陆,少年田飞和他的灵兽伙伴如何成长,立志成为实力强横的智者,完成大陆人与灵兽的平衡。也是祖先的遗志,有握玉笔,安定天下,走上了孤独自立的道路。御兽既是他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开创新的修炼。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阴阳神珠

    阴阳神珠

    重生大汉小山村,十年幻想指点江山气吞山河,哪知这世真的有妖真的有仙,村庄被屠,而他成了一妖童,随时可能被吃。
  • 那年香樟树下

    那年香樟树下

    上学时,他不理他。她没有放弃,终于有一天,她打动了他,可却回不到了过去。
  • 穿越之遇上你

    穿越之遇上你

    女主角梦心月原本是要在古代出世的,却阴差阳错出世在现代,到了她17岁她自己去了一个林子后的一棵树(那棵树是她从小经常去的)却意外回到了古代,醒来后成为了丞相府的大小姐,可她这一天要出门的时候,无意中顶撞了皇上,皇上对她很感兴趣。而另一个人也喜欢她。面对皇上的追求,还是另一个人。敬请期待!
  • 诡校风云

    诡校风云

    今天我准备和校花表白,结果在后花园看见了校花和另一个男生羞耻的一幕,我心灰意冷。第二天回到学校却听说校花三天前就已经死了,那我昨天看见的,是谁!!!
  • 婧姝三十

    婧姝三十

    年近三十的阮婧姝在一家公司担任市场部副经理,大学时跟初恋男友分开后一直没有新的恋情。她的生活只有公司和没有人等候的家。婧姝的闺蜜姜蓉蓉却早已结婚,还按照她们儿时共同的梦想开了间蛋糕店。三十岁真的到来了,她能否走出感情的阴霾,找到属于自己的感情呢?在职场上,在生活里,她会遇到些什么人和事呢?
  • 红X

    红X

    《红X》,80年代后作家代表人物蒲荔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2004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首发于2004年《花城》杂志第四期,这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作家第一次在核心文学期刊上发表长篇小说,它被认为是80后作家正式登上文学舞台的标志
  • 变幻主宰

    变幻主宰

    异界的半精灵德鲁伊妄图用另一个灵魂欺骗恶魔的契约,阴差阳错下,却被他召唤来的灵魂夺舍附身。在斗气与魔法的世界,有无数强横的生物纵横世界,龙,恶魔,天使,元素生物……而罗迪,却借用他们的力量,成为至强的变幻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