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3300000010

第10章 浅谈篆刻(3)

他还善书,隶书奇绝,自成一体;行书亦清雅不俗。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评他为:“曼生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识为多,精严古宕,人莫能及。”除此,陈鸿寿擅长竹刻,山水、花卉、兰竹,博学能诗,还善制作和识别茶具,公余之际常识别砂质,创作新样,自制铭句镌刻器上,曾风行一时,人称“曼生壶”。著有《桑连理馆诗集》《种榆仙馆印谱》等行世。

他所刻的“琴书诗画巢”一印,线条浑厚、苍劲,切刀痕迹显见,为浙派典型的朱文印风格;此印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有法可循。而“南芗书画”一印,篆书笔法平稳,虽是仿汉印之作,但刀法从浙派中来,有稳如泰山之感,虽边栏破损任之,但全印却反呈苍劲浑朴之气势,这非得要有娴熟之刀法和深厚之功力不可,于此可见他的成就。

9.赵之琛

赵之琛,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字次闲,号献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生布衣,多才多艺,工诗文、书画,精通金石文字,尤其工篆刻,为“西泠八家”之一。他的篆刻,初得陈豫钟传授,兼师黄易、奚冈、陈鸿寿。早年篆刻章法长方,善用冲刀,笔画如锯齿;后用切玉法,笔画纤细方折;边款以行楷书为之,笔画生辣细劲;晚年刀法和章法已无太大变化,多承师法。

他生性嗜古,长于金石文字,阮元所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中的古器文字,多半出自于他的手摹。他的印文结构不但秀美,且善于应变,用刀爽朗挺拔,楷书印款秀劲涩辣;其印作,曾得过陈鸿寿的推崇与赞许。印谱有《补罗迦室印谱》,著有《补罗迦室印集》行世。

他所刻印以切玉法驱刀最为有名,如“长乐无极老复丁”、“三碑乡里旧人家”二印即是仿汉切玉法,章法自然、清秀瘦劲,可见其所长。

10.钱松

钱松,清代书法、篆刻家,初名松如,字叔盖,号耐青,浙江杭州人。擅作山水、花卉;工书,他的隶书、行书功力深厚,为时所重。

篆刻则得力于汉印,据称他曾手摹汉印二千方,赵之琛见后惊叹道:“此丁、黄后一人,前明文、何诸家不及也。”

他的一生见闻广博,故于章法显出与众不同,并时出新意;刀法在总结前人经验之上,自创出一种切中带削的新刀法,立体感强,富于韵味。之后,严黄将他与胡震的作品合编为《钱胡印谱》,亦有人将他个人作品汇辑成册,取名《铁庐印谱》。

他的刀法继承浙派风格,章法则取汉印结构,如“陈老莲”“胡鼻山人宋绍圣后十二丁丑生”二印,一白一朱皆是,可见其学浙派之造诣功深。他用刀多是碎刀细切浅刻,温朴中而显浑厚,颇得汉印之意蕴,时人评誉甚高。赵之谦曾说:“汉钢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刀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此事与予同志者,杭州钱叔盖一人而已。”

11.邓石如

邓石如,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名琰,字石如,又名顽伯,号完白山人,又号完白、古浣子、游笈道人,风水渔长,龙山樵长等,安徽怀宁人。

因家庭贫困,邓石如曾以砍柴卖饼维持生计,暇时随父亲学习书法和篆刻,甚工。后游寿州,入梅缪府中为客。梅氏家中有很多金石文字,因得以观赏历代吉金石刻,每日晨起即研墨,至夜墨尽乃就寝,历时八年,艺乃大成,四体书功力极深,曹文植称之为“我(清)朝第一”。

他的篆刻得力于书法,篆法以“二李”(李斯、李冰阳)为宗,而纵横辟阖之妙则得力于史籀,间以隶意,故其印线条浑厚天成,体势奔放飘逸。朱文印取宋元章汉,白文印则以汉印为主,印风茂密多姿,章法疏密相应,刀路平实缓和。邓石如还开创了“以汉碑入汉印”的先例,弟子吴让之誉为“独有千古”。赵之谦对邓石如也是极为推崇,称邓石如“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可通风,即印林无等等咒”。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一印是其代表作品,章法奇妙,文印俱佳,结构合谐,为邓氏难得一见之精品。“笔歌墨舞”“意与古会”二印,笔意流畅,线条婉约,亦颇具正气。

其篆刻,刀法苍劲浑朴,婀娜多姿,冲破时人只取法秦汉铄印之局限,世称“邓派”,亦又称“皖派”者。风格所及,影响了包世臣、吴让之、赵之谦、吴咨、胡澍、徐三庚等人,是杰出之篆刻家。他的原石流传极少,存世有《完白山人篆刻偶成》《完白山人印谱》《邓石如印存》等。

12.吴熙载

吴熙载,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原名廷,字让之,亦作攘之,别号还有让翁、晚学生、晚学居士、言甫、言庵、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

他自小博学多能,善作四体书,恪守师法,尤精篆、隶,功力深厚,温婉圆润,收放有度。擅长金石考证,精通文字学。师事邓石如的学生包世臣,算是邓石如的再传弟子。

他的篆刻师法邓石如,以汉篆治印。对邓石如的篆刻,吴让之更在继承之上有所创造,故章法上更趋稳健、精炼,刀法更加圆转、流畅,从而将邓石如“以笔意见胜”的风格推向高峰。

他的刀法运转自然,坚挺得势,较能表达笔意,晚年作品更入化境,对当代中、日印坛影响较大。著有《通鉴地理今释》《师慎轩印谱》《晋铜鼓斋印存》《吴熙载篆刻》等。晚清印人如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等也都比较重视他的作品。

“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一印,得邓石如章法之精髓,布局疏密天成,文字方圆互参,笔画舒展,虚实相生。

“砚山鉴藏石墨”一印也是吴熙载朱文印的代表作品。此印貌似无奇,排得均匀整齐,印文能显舒展开张之势,这得力他的秀挺书法。

“攘之手摹汉魏六朝”一印,印文排列自然,书体浑朴,繁简平衡,笔画转折自然得力于刻刀之轻灵,为以刀当笔之作品。

“吴熙载字攘之”印分三行,细线界隔,刀法畅达,线条圆劲且又浑穆,是创造性学习汉印的典范制作。

13.徐三庚

徐三庚,清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字辛谷,号袖海,浙江上虞人。

此人兼通书法、篆刻、竹刻,并精古,多才多艺。他的篆刻,早年曾追摹元明印风,后攻汉印,并学邓石如、吴让之等人;对陈鸿寿、赵之琛等人风格深有研究;四十岁后参以汉篆、汉印结体及《天发神谶碑》意趣神采,颇见功力,风格飘逸、疏密有致,后自成一家,其印风有“吴带当风”之誉。

他的“徐三庚印”“上于父”及“图鉴斋”等印,笔画圆润,字体浑朴,颇有汉印遗风。他运刀熟练,不加修饰,其行楷边款,刀法劲猛,自然得势,不失名家风范。

14.清代印谱

明代之时,印谱汇集已然成风,印学理论亦是发达,尤其是顾从德所汇集之《印薮》(谱原拓本名为《集古印谱》),对明清印学流派之兴起,贡献颇大。

明代晚期,有张灏辑录当时印人篆刻之印计二千余方,谱成名为《学山堂印谱》,录作者五十余人;到清康熙年间,有周亮工辑藏印一千五百余方,汇集成谱,名为《赖古堂印谱》,计百二十余人,此二谱对所世影响亦大。

另有丁敬的《武林金石录》、汪启淑的《飞鸿堂印谱》、蒋仁的《吉罗居士印谱》、黄易的《秋景庵印谱》、何元锡的《丁黄印谱》、陈豫钟的《求是斋印集》、陈鸿寿的《种榆仙馆印谱》以及邓石如的《完白山人印谱》等印谱,对后世影响亦非小,尤其是各大流派之印人必看之印谱。

清代之篆刻风行,除汇集印谱外,为印人立传亦是清朝所创之举,著名者有清代周亮工的《赖古堂别集·印人传》(三卷,亦名《印人传》)、清代汪启淑的《飞鸿堂印人传》(八卷,亦名《续印人传》)、黄易的《小蓬莱阁金石文字》、冯承辉的《历朝印识》和《国朝印识》等,为印人了解篆刻提供诸多方便,以功不少。

四.谈篆刻小记

1.《李庐印谱》序

聚自兽蹄鸟迹,权舆六书。抚印一体,实祖缪篆。信缩戈戟,屈蟠龙蛇。范铜铸金,大体斯得,初无所谓奏刀法也。赵宋而后,兹事遂盛。晁王颜姜,谱派卓著。新理泉达,眇法葩呈。韵古体超,一空凡障,道乃烈矣。清代金石诸家,搜辑探讨,突驾前贤;旁及篆刻,遂可法尚。丁黄唱始,奚蒋继声,异军特起,其章章焉。盖规秦抚汉,取益临池,气采为尚,形质次之。而古法蓄积,显见之于挥洒,与检之于刻画。殊路同归,义固然也。不佞僻处诲隅,昧道懵学,结习所在,古欢遂多。爰取所藏名刻,略加排辑,复以手作,置诸后编,颜曰《李庐印谱》。太仓一粒,无裨学业,而苦心所注,不欲自。海内博雅,不弃窳陋,有以启之,所深幸也。

2.《乐石社记》

粤若稽古先圣,继天有作,创造六书,以给世用,后贤踵事,附庸艺林。金石刻画,实祖缨篆。上起秦汉,下逮珠申,彬彬郁郁,垂二千年。可谓盛矣。世衰道微,士不悦学。一技之末,假手隅夷,兽蹄鸟迹,触目累累。破觚为圆,用夷变夏。典型沦丧,殆无讥焉。

不佞无似,少耽痂癣,结习所存,古欢未坠。曩以人事,羁迹武林,滥竽师校。同学邱子,年少英发。既耽染翰,尤耆印文,校秦量汉,笃志爱古,遂约同人,集为兹社,树之风声,颜以乐石。切磋商兑,初限校友,继乃张皇。他山取益,志道既合,声气遂孚。自冬徂春,规模浸备。复假彼故宫为我社址,西泠印社诸子,觥觥先进,勿弃葑菲。左提右挈,乐观厥成,兹可感也。

不佞昧道懵学,文质靡底。前无老马,尸位经年。伏念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而雅废夷侵,贤者所耻。值猖狂衰廓之秋,结枯槁寂寞之侣。足音空谷,幽草寒蛩,纵未敢自附于国粹之林,倘亦贤乎博奕云尔。爰陈梗概,备观览焉。乙卯六月李息翁记。

同类推荐
  • 20世纪大富豪

    20世纪大富豪

    本书收录了作者20余年来在《宁波日报》和《人民日报》这两家报纸服务时,发表的一些新闻作品和随感,内容包括见证三峡、重庆履痕、雪泥鸿爪、强词夺理、旧闻拾遗、人海觅珠、说长论短等。
  •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

    《内在的从容》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三本随笔集,所收文字写于2001年至2005年间,前两本为《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本书首次出版于2006年,当时的书名是《碎句和短章》,有读者认为原书名与作品风格不吻合,建议更改,作者觉得有理,欣然听从。
  •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泪与笑(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泪与笑(散文诗)》收集了纪伯伦三部经典作品《泪与笑》《暴风集》《珍趣篇》,泪与笑、生与死、灵与肉,所有都是对立面,人生就是在这个充满各种对立面的世界中度过。纪伯伦以超越哲学家的深邃思索,用文学家的悲悯情怀写出对世间万象的解答,这是纪伯伦自己的天问也是代苍生而问,读这本书已经不耽美于它的文字,尽管文字依然很美,但吸引你的一定是其中充满人生解惑的哲思。不敢说本书是人生的导师,但绝对会在你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意外地给你点一盏温暖的心灯。
  • 坐言起行录

    坐言起行录

    把严谨的学术、深刻的思想和灵动的表达熔为一炉,内容包括:对20世纪前半期诸多文人作品的体会;对语言、思想和社会的一般性思考;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的心得;日常生活的感悟。经由这些内容,一个当代的哲学教授和思想者的形象脱颖而出:从细节中触碰历史,于细微处显现气韵。以人文的姿态驻足或行走,回望或前瞻,沉思或行动,都表现出信心、希望、执着和努力。
  • 莎士比亚情诗录

    莎士比亚情诗录

    本书收录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十四行诗集》、《莎士比亚全集》等书中的情诗录百余篇。书后还附有莎士比亚年谱。
热门推荐
  • 外科浸淫疥癣门

    外科浸淫疥癣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线入侵

    黑线入侵

    一种不知名的病毒横空出世,在地球上肆意传播。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末日,为了夺回在这个地球上得生存权利,人类不得不团结起来,反抗、捍卫、救赎。就在人类走上绝境时,一切是那么的不可思议。是灾难还是预谋,一切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的是什么,请听我娓娓道来......
  • 遇见更好的我们

    遇见更好的我们

    青梅竹马,欢喜冤家,从小就赢在了虐狗的起跑线上
  • 邪君魅宠:你养娃来我暖床

    邪君魅宠:你养娃来我暖床

    ”娘子,该你暖床了……““滚!”“娘子,我们该生包子了……”“洗干净了躺上来!”[朋友的坑:溺宠缠妻:亿万老公爱不够]
  • 魔帝妖凰

    魔帝妖凰

    “花花,变成狐狸给我瞧瞧。”“主人,我叫华曳!”某狐狸黑着脸抗议道。“小乖,你的毛怎么又没了?”“主人,被你烧没了”某猫咪郁闷的翻了翻白眼。“小蚯蚓,你家主人呢?”“小主人,主人让我跟着你,我是蛇王,不是蚯蚓,我叫君貊”君貊无力地抗议道“寒,让你那只王八出来透透气吧。”“小主人,我是玄武,本体是龟蛇,不是王八,我叫玄清!”“寒,怎么都收了些蛇类,人家怕怕。”南宫婉儿一脸的后怕。众兽齐齐地抽了抽嘴角,他们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示不满了。“他们很乖的,如果你怕,我把他们炖着给你熬汤怎么样?”叶羽寒满眼的宠溺。君貊和玄清身子一哆嗦,可怜兮兮的看着南宫婉儿。主人不可怕,小主人才是恶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7月39日

    7月39日

    赵刚小说的异端性暗藏在他的写作生活中。他已经通过写作和这个世界建立了一种相互游离的互动关系,《活在树上的狗》如此,《7月39日》更是如此。赵刚小说中那些极端具体的生活是从结构不稳定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从结构和故事中取得生活),这一点显然与其他小说写作者的小说理念相悖,日常生活中的小说人物直接活在作家的想象中。也许赵刚就是一位小说与生活双重身份的僭越者,面对小说传统,当其他作家在常规招式前潜心修炼时,赵刚已经悄然抵达了小说的另外一面,所有的差异由此而生。
  • 是复仇还是爱情

    是复仇还是爱情

    李颂雅在马路上跪在她妈妈边:“妈!”回到家的她发现撞死她妈妈的女人成了自己的后妈,愤怒的她离开了家,在公园被女王所收养,她……
  •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思想引领这一青年工作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及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在2005年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义、原则、形式、内容、机制、保障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明确要求。
  • 一世倾梦只浮沉如梦

    一世倾梦只浮沉如梦

    《一世倾梦之浮沉如梦》是梅子的第二本玄幻书籍,梅子相信会比第一本写的更好。
  • 星界圣歌

    星界圣歌

    茫茫星河,众生万千,孰料一遇男主误终身……这是一部星河血族少年的步天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