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3300000001

第1章 浅谈书法(1)

一.缘起

几位友人及学生都说我的书法好,其实是过誉了。朽人虽爱好书法、音乐等艺术,但自愧生来没有什么天赋,仅天性喜好而已!至于艺术成就,则自视没有少许悟性,所以更没有“成就”可言了。

但几位同好书法之友人一再相邀,几番推迟不得,故只好不揣浅薄,在此与大家妄谈。

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我拟从书法流派及其发展简史谈起,以助诸君知其概貌,粗窥书法之历史脉络。

二.五大书体及其流派

书法,顾名思义就是书写文字的规则或方法,用以记录或传递信息,故文字不可不重视。然而,各国的文字,因其产生之年代与人们认识的不同,故在结构、分布及至章法多不相同;甚至一国文字,因历史变迁之不同,而有不同之形体,故有书体及流派之由来。

古书云“书画同源”,而实际亦如此。以我国汉字为例,即从形象之图画开始的,后来书法成为一门艺术,即是“字如画”或“画如字”,自有它的艺术魅力所在。

自秦汉以来,不少书法名家多为书画大家,甚而融字之法入画,或融画之势入字,颇有开创之大家,故有五体流派之由来。

进而述之——工笔中之人物,其脸或手、或臂、或衣褶,多为玉筋篆的笔法;再者,花卉画中之花、瓣、茎、叶,亦是篆书的笔法,故而线条或流畅柔软,或坚硬如铁,可证以书绘画者也。而绘画之腕力、手势,与书法主力度与技法,亦多有默然相契之处,此为“以画入笔者”之明证也。

若论书体,一般称正、草、隶、篆及行书,共称“五体”。现从发展之次序,首以甲骨文为先,次为钟鼎文、石鼓文、大篆、小篆,以上是“古文”的范畴;而后才有隶、草等体。现简要讲一下它们的历史由来及其流派。

1.古文

(1)甲骨文

甲骨文为我国最早的文字形式,是以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的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此为已知的最早的汉语文献形态。

早期那些刻在甲骨上的文字曾被称为“契文”“甲骨刻辞”“卜辞”或“殷墟文字”,现通称为“甲骨文”。因商、周时期的帝王,凡诸事多用龟甲或兽骨进行占卜,以察吉凶或定国事,后将占卜之结果刻于甲骨之上便保存,此即为“甲骨文”之由来。

当然,除占卜吉凶外,甲骨文内容涉及面亦广,如天文、历法、气象、地理、封地、世系、家族、人物、官职、征伐、刑狱、农业、田猎、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故甲骨文是研究我国古代——尤其商代的社会历史、文化及语言文字极为珍贵之资料,已发掘的甲骨文献中的殷商甲骨卜辞,主要是殷墟甲骨。

殷墟甲骨是商代自盘庚迁殷至帝辛(商纣王)270余年间的遗物,大多数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或其附近。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遭私人滥掘,并为古董家、学者和一些驻中国的外国传教士所收集。1928年秋才由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人员进行科学发掘。

最早编纂甲骨文献的人是江苏丹徒的刘鹗。光绪二十九年(1903),刘鹗在罗振玉的帮助下,编纂并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甲骨文集《铁云藏龟九》因此,研究甲骨文早期贡献最大的是金石学家罗振玉。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皆用刀刻,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精致非凡。

(2)金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的是金文,金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则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常常作为“青铜器”之代名词。金文(或钟鼎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以内容而言,金文的内容多为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记录,皆反映当时之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道丽,古朴厚重。相对甲骨文而言,化板滞为流畅,变化多且丰富。以字体而言,金文基本上属籀(大篆)体。

周宣王时所铸之《毛公鼎》,上面的金文极具有代表性,其铭文共32行,共497字,是出土之青铜器铭文中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弛不急,字之位置排列得当,是金文作品中之杰出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亦是金文中难得之作。

古文中除殷墟甲骨较为著名外,钟鼎方面有《盂鼎》《小盂鼎》《散氏盘》《毛公鼎》,乃至《三体石经》中的古文。

(3)篆书

“篆”者,依《法书考》解释:“篆者,传也,传其物理,施之无穷。”谓为传递事物的信息或道理,可以传承、延绵,以至无穷。

《说文》云:“篆,引书也。”谓引笔而书,引书成画,积画成形,形以象字之意也。在六书中,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皆以象形为基础而来。故象形字为最早之文字形状,亦是篆字的主要特征,此为其一。

篆书特征之二,是其笔画有转无折,一切转弯之笔画,都成圆转而成,无有方折。

此所谓“篆”为广义的“篆”,泛指秦代与秦代以前的各种字体。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经多次的变化,其历史可分三阶段,即:古文(包括甲骨文、钟鼎文等)、大篆(籀书)和小篆。

大、小二篆,虽出自钟鼎甲骨,但依然为原始字体。唐代孙过庭曾在《书谱》中说过:“篆尚婉而通。”就是说篆书的笔画必须婉转而通顺;所谓通顺,指转弯的笔画没有方折笔势,而成圆转。

秦时,隶书自小篆中出,渐成新的字体,当时还是隶书的初形。

至汉代时,隶书渐兴,时为以后,此一时期为隶书成熟期、壮年时期,是隶书当道的典型时期。作为实用文字,二篆逐渐退位让于隶书;但作为书法艺术,仍有名家,如汉相箫何所作,时称“箫籀”。后汉篆书名家中有位名叫曹喜的,时称“篆书之工,收名天下”,史书中说他“喜倾慕李斯笔势,少异于斯而亦称善。”此人喜尤工悬针篆、垂露篆与薤叶篆。

另外,后汉名家还有蔡邕,他是《熹平石经》的书写人,著有《篆势》,史书中说他“蔡邕书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此外,许慎工小篆,师法李斯,笔法奇妙,著有《说文解字》14篇,对后世影响极大,承传了篆(籀)书法度,成为后世学习之圭臬,曾被奉为“楷书正误”的标准。后汉著名篆书遗迹中的《嵩山少室》《开母庙》和《西岳庙》三石阙,还有汉碑篆额若干种。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虽楷、行、草等书体均已诞生,而仍不乏篆书名凉。如魏时《正始三体石经》上的古文和小篆,可谓汉篆的典型。而《吴禅国山碑》篆法严整,《天发神谶碑》则由转而折、由圆而方,名为篆书,已显隶书之韵意。晋时的《安邱长城阳王君神道碑》,其篆书笔法多方头尖尾,略带挑法。

此外,宋代范晔工草隶,尤善小篆;梁代萧子云:“创造小篆飞白,意趣飘然。”欧阳询评云:“萧侍中飞白,轻浓得中,如蝉翼掩素。”另,梁代庚元威善作百体书,并作杂体篆24种,这些亦是篆书名家。

唐代之篆书名家首推李阳冰,史书中说他的篆书“变化开阖,如虎如龙,劲利豪爽,风行雨集”。他自己也说过:“(李)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信也。”唐代吕总说他:“李阳冰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李斯之后,一人而已。”史书中说他的《乌石山般若台题名》《处州新驿记》《缙云城隍庙记》《丽水忘归台铭》为“阳冰四绝”;另有《李氏三坟记》《唐公德政颂》,以及“听松”二字,都很有名。

五代两宋时期工篆书者亦不少。较著者为徐铉、徐锴兄弟,世称“二徐”(铉为“大徐”,锴为“小徐”)。兄弟二人皆好李斯小篆,造诣颇深。徐铉遗迹有《篆千文》《温仁朗碑额》等。徐锴著有《说文解字系传》40卷,《说文解字篆韵谱》5卷。除“二徐”外,较著者尚有郭忠恕、僧人释梦英等。

郭忠恕,字恕先,著有《汉简》一书;作品则有《重修五代汉高祖庙碑》《怀嵩楼记》等传世。

梦英(僧),衡州人,号宣义,工“玉箸篆”,有《千字文》《夫子庙堂记》《妙高僧传序》等传世;著作有《篆书偏旁字源》。

元代时,篆书成就较大者,如赵孟頫、吾邱衍、周伯琦等人。赵孟頫篆书多见于碑额及墓志铭盖。吾邱衍著有《学古编》《三十五举》《周秦石刻音释》《学古编》《印式》等专论“篆法”之著作。周伯琦有《李公岩》《临石鼓文册》等传世,著有《六书正讹》《说文字原》二书。

明代篆书名家中,以李东阳最为有名,其小篆清劲入妙,卓而超群,自成一家。赵宦光根据《天玺碑》而小变其体,创作草篆,颇具个人特色。程南云、景阳、徐霖、陈淳、王谷祥等人亦是有名之书法家,他们多承宋、元遗风。

清代篆书名家则比前代更多,以清康熙时期的王澍为最为有名,此人篆书谦和朴实,一时顿称“无双”。江声的篆书兼《石鼓》《国山》之遗意,故成一代名家。清乾隆时的洪亮吉、孙星衍、钱坫、桂馥等亦以篆(籀)书著称,而尤以钱坫为杰出。清嘉庆时期,有名家邓琰(石如)崛起,其篆法出入二李(李斯、李阳冰),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其推为“神品第一”。清代篆书名家多笃守阳冰之法,邓琰则一改往习,以隶笔而为篆书,对后世影响极大。清道光年间,黄子高篆法俊健,直追邓琰之风。又有何绍基以颜真卿之笔法作篆,圆融茂密、刚劲有力,终成一格。至清末乃有杨沂孙、泗孙兄弟二人均从《石鼓》入手,参以钟鼎款识,自谓“历劫不磨”。后有吴大澄,所写篆文平整匀净、凝重简炼,中年以后杂以古籀,另辟蹊径,终成高手。吴芷龄则以汉碑篆额、汉印篆法,参以《开母庙》《国山》《天发神谶》等碑刻,于邓、钱二家之外独树一帜。

此为篆书演变之脉络,所述或许不全,容后来者补之改之可也!

(4)大篆

大篆,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间通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构形多为重叠;因著录于《史籀篇》,故称“籀文”,籀文是秦统一中国前流行之文字。

《史籀篇》乃用首句为篇名,实非人名。《史箍篇》取多少字已不可知,许慎《说文解字》中举出220余个不同的字。

据传《会稽刻石》和《峄山刻石》亦李斯作品,但传世的据说都是宋郑文宝重刻的南唐徐铉摹本。《琅琊台刻石》传为李斯所书。

籀文,又称“石鼓文”,以周宣文时的太史籀所书因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并刻于石鼓上而得名,石鼓文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隋唐之际,在天兴县(今陕西省凤翔县)发现了十个石碣,样子像鼓,故起名为“石鼓”,上面的文字也因此而称为“石鼓文”。每个石鼓上都刻着一首六七十字的四言诗,据专家考证,这些石鼓乃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的物品,上面的诗是歌颂秦王的;石鼓文为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

(5)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因相传为秦国丞相李斯所创,故名。小篆为通行于秦代之文字。其字体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来。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自李斯以后,唐代李阳冰、五代的徐铉、近人邓石如等皆以篆书见长。

自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发展到春秋战国时,各国删繁就简,各行其令,故文字极不统一。秦灭六国后,秦王采纳丞相李斯之意,进行文字改革,故有六国文字统一之事。据记载,参加统一文字工作的人有赵高、程邈、胡母敬等。但依《说文解字》收列9353字,所举须要改革的篆文只有225字,所以不能说李斯“创造了”小篆。相传,秦代金、石刻文皆出李斯之手,此为李斯的杰出功绩,其对秦统一文字、简化文字的贡献亦是功德不小。

自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阳(河南)后,五百余年,经历诸侯兼并的春秋时期和七国争霸的战国时期;语言方面,则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只“宝”字的写法,当时就有194种不同形态;“眉”字的写法也有104种;“寿”字的写法亦在百种以上。这些异形的文字,有的字体柔婉流动、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结构怪异,此为书法艺术新的里程碑。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便于统治,故在文字上实行了“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秦文是沿袭西周的文化传统,在“金文”“籀文”(大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区别于“大篆”。

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琊台刻石》《泰山石刻》及其拓本残存《始皇廿六年诏》等最能见其真相。

同类推荐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阅读笔记

    为了现代的人生,鲁迅作出了他独特的文学选择。认真阅读和理解鲁迅文学世界中的“为人生”的实质意义,将有利于我们对鲁迅文学基本思维的细致勘探。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 像时光一样柔软

    像时光一样柔软

    该书收录了作者在大学时期创作的部分优秀诗歌作品。他的诗歌,就像在他的家乡新化大山深处自然生长的植物,葱茏葳蕤,生机盎然,完全没有那种故作姿态的抒写,从题材到表达方式,都能恰到好处地结合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以一种赤子之心来歌吟故乡山水,感恩父老乡亲。
  • 76号特务实录

    76号特务实录

    抗战初期,顺应全国民众的呼声,军统在上海对日寇官兵、大汉奸及日伪机构进行暴力袭击,使日伪遭受重大损失。汪伪76号特务展开报复行动,破获军统上海站,杀死大批军统特务。不断升级的报复与反报复让上海滩充满了血雨腥风。本书形象地再现了汪伪76号的每一场风云突变,揭开笼罩已久的神秘面纱,真捣恐怖而罪恶的特务组织核心。惊心动魄的策反、暗杀,血雨腥风的剧变、惨案,零距离目击极斯菲尔路76号,刺目刻画历史上的黑色一笔。以理性的眼光、客观的态度、细腻的笔法,深度透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最大的汉奸特务组织。
热门推荐
  • 死亡夺局

    死亡夺局

    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世界生活着不同的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也是不同世界里的人。那么,当一个人生存在末世之中,他所经历的和他所面临的,都会是什么呢?
  • Hello,慕先生!

    Hello,慕先生!

    【1v1爽文,双处无误会。】慕冷寒,亚洲首屈一指的禁欲男神,整个京城的女人都对他默默倾慕。看似冰冷的他,却有一个心尖上的人儿。幼时,他遇上了一场绑架案,是她救了他。长大后第一次见面,身体起了反应。第二次见面,她被下药,他充当了她的解药。第三次见面,他直接把她拐回家当媳妇。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乾坤阴阳轮

    乾坤阴阳轮

    倒霉的快递员机缘巧合下得到古武一脉的传承,为求财随好友挖坟却揭开了一个惊世的历史疑团,历史的使命,古武的传承,阴阳家的阴谋,好友的背叛,亲情爱情的两难,魏楠该何去何从......
  • 神女降世腹黑殿下请接招

    神女降世腹黑殿下请接招

    她是21世纪的一名顶级神偷,自幼便没有父母,只有妹妹和她相依为命,而她也为救妹妹而跳下深崖,原本的天之骄子一落千丈,当她再次睁开双眼,她变成了将军府人人唾弃的三小姐,在这时她遇到了天才的他,他是众星捧月的对象,但她却是一个人人嘲笑的废柴,当她神女回归又会和他擦出怎样的火花……
  • 大妖孼

    大妖孼

    僵尸,被六道所不容,如果给你一次不凡的机会,你会去选择成为僵尸而不凡吗?你也许有选择的机会,可诺是没有,呢?命运垂青之子在平淡而无能的生活中猛然被吸入一个黑色阴谋的巨大漩涡,一个策划了千年的黑影笼罩着他,是选择继续无助的哭泣,还是让别人哭泣?抱歉,为了活下去,只能让你去死了。平凡与不凡只在一瞬之间.......------------------------------------能否手滑一下收藏?
  • 异界之疯狂科学家

    异界之疯狂科学家

    这是一个才气世界。在这个才气世界里,上天会对有才之人进行赏赐,才华越大,赏赐的也就越多。著书立作、发明创造、商贾经营、治理国家……都是“才华”。只不过,才亦有大小之分。当科学家罗浩穿越到这个世界时,却发现近现代的科技文明,并没有诞生。“科学技术,难道不是最大的才华?”旗袍、热气球、自行车、三轮车……一路发明,一路升官。对于罗浩而言,这只是些小发明而已……(什么,发明核弹?不不不,太暴力了吧,要热爱和平!)———————————————————————————————————————科学家还算正常,也不算特别疯狂,别被书名给骗了!
  • 雪球专刊第035期:美女为何爱渣男?

    雪球专刊第035期:美女为何爱渣男?

    十一长假,宅在家里看了刘若英主演的一部老片《征婚启事》(陈国富导演,陈国富劝冯小刚拍《非诚勿扰》灵感应该出自这部老电影),趁着有闲工夫把今年的相亲经历整理一下,否则过不了多久就泯然遗忘……和刘若英的电影一样,相亲,相的是人生,看遍世间百态,洞穿人性沧桑,老毛我也算阅人无数,穿越了无数个人的人生,一本流水账!
  • 噬仙战纪

    噬仙战纪

    上古之末,天道诡变,如凭空一刀、断万法、残仙路,天降碧血、举世震动!自此,万法衰落,举世绝仙……宁铮,自幼长在无尽荒莽、与世隔绝的村落中,因缘际会生修仙之心……且看他独跨千里欲向仙、敲闷棍、卖丹丸……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