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600000008

第8章 孔子的哲学智慧(2)

到了后来把所仿效的原本叫做象,如画工画虎,所用作模型的虎也是“象”(亦称法象),便是把原本叫做“象”了。例如《老子》说: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有人根据王弼注,以为原本当是“恍兮惚兮,其中有物”二句在先,“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二句应在后。这是“物生而后有象”的说法。却不知道老子偏要说“象生而后有物”。他前文曾说“无物之象”可以作证。老子的意思大概以为先有一种“无物之象”,后来从这些法象上渐渐生了万物来。故先说“其中有象”,后说“其中有物”。但这个学说,老子的书里不曾有详细的发挥。孔子接着这个意思,也主张“象生而后有物”。象是原本的模型,物是仿效这个模型而成的。

《系辞传》说: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这和老子先说“有象”,后说“有物”,同一意思。“易也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正是说易(变化)的道理只是一个象效的作用。先有一种法象,然后有仿效这法象而成的物类。

以上说《易经》的象字是法象之意(法象即是模范)。孔子认为人类历史上种种物质文明的都起源于由于象,都开始于仿效种种法象。这些法象,大约可分两种:

一种是天然界的种种“现象”(如云,“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一种是物象所引起的“意象”,又名“观念”。《系辞传》说:

古者疱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文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

这一大段说的有两种象:第一是先有天然界的种种“现象”,然后有疱牺氏观察这些“现象”,起了种种“意象”,都用卦来表出。这些符号,每个或代表一种“现象”,或代表一种“意象”。例如是火,是水,是两种物象。既济(成功),是两种意象。

后来的圣人从这物象意象上,又生出别的新意象来,例(涣)代表一个“风行水上”(或水“木在水上”)的意象。后人从这意象上忽然想到一个“船”的意象,因此便造出船来。所以说:

刳木为舟,剡木为辑,……盖取诸涣。

又小过)代表一个“上动下静”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观念,忽然想到一种上动下静的物事的意象,因此便造出杵臼来。所以说:

断木为杵,凿地为臼,……盖取诸小过。

又如大过)代表一个“泽灭木”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意象,忽然发生两个意象:一是怕大小浸没了他的父母的葬地,若不封不树,便认不出来了;一是怕大水把那柴裹的死尸要浸烂了。因此便生出“棺椁”的意象来,造作棺椁,以免“泽灭木”的危险。所以说: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又如夬)代表“泽上于天”,是一个大雨的意象。后人见了,忽然生出一个普及博施的意象。因此又想起古代结绳的法子,既不能行远,又不能传后,于是便又生出一个普及博施的“书契”的意象。从这个观念上,才有书契文字的制度。所以说: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盖取诸以上所说古代器物制度的起源,未必件件都符合历史的事实。但是孔子对于“象”的根本学说,依我看来,是极明白无可疑的了。这个根本学说是人类种种的器物制度都起源于种种的“意象”。

六十四章《象传》全是这个道理,例如蒙)是一个“山下出泉”的意象。山下出泉,是水的源头。后人见了,便生出一个“儿童教育”的意象。所以说:“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又随)(复),一个代表“雷在泽中”,一个代表“雷在地下”,都是收声蛰伏的雷。后人见了,因生出一个“休息”的意象。所以由“随”象上,生出夜晚休息的习惯;又造出用牛马引重致远以节省人力的制度。

由“复”象上,也生出“七日来复”,“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的假期制度。又姤)代表“天下有风”的意象,后人因此便想到“天下大行”的意象,于是造出“施命诰四方”的制度。又如观)代表“风行地上”和上文的“姤”象差不多。后人从这个意象上,便造出“省方观民设教”的制度。

又如谦)代表“地中有山”,山在地下,是极卑下的意象。后人见了这个意象,便想到人事商下多寡的不均平。于是便发生一种“捊多益寡,称物平施”的观念。又如大畜)代表“天在山中”,山中看天,有如井底观天,是一个“识见鄙陋”的意象。后人因此便想到补救陋识的方法,所以说:“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以上所说,不过是随便乱举几卦作例。但是据这些例看来,已可见孔子的意思,不但说一切器物制度,都是起于种种意象,并且说一切人生道德礼俗也都是从种种意象上发展而来的。

因为“象”有如此重要,所以说: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又说: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人民咸用之谓之神。

那种种开阖往来变化的“现象”,到了人的心目中,便成“意象”。这种种“意象”,有了有形体的仿本,便成种种“器”。制而用之,便成种种“法”(法是模范标准)。举而措之天下之民,便成种种“事业”。到了“利用出人,民咸用之”的地位,便成神功妙用了。

“象”的重要既如上文所说,可见“易也者,象也”一句,真是一部《易经》的关键。一部《易经》,只是一个“象”字。古今说易的人,不懂此理,却去讲那些“分野”“爻辰”“消息”“太一”“太极”,……种种极不相干的谬说,所以越讲越不通了。(清代汉学家过崇汉学,欲重兴汉诸家易学。惠栋、张惠言,尤多钩沈继绝之功。然汉人易学实无价值,焦赣、亦房、翼奉之徒,皆“方士”也。郑玄、虞翻皆不能脱去汉代“方土”的臭味。王弼注《易》扫空汉人陋说,实为易学一大革命。其注虽不无可议,然高出汉学百倍矣。惠张诸君之不满意于宋之“道士易”是也。其欲复兴汉之“方士易”则非也。)这是《易》的第二个基本观念。

第三,辞《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每爻都有一个“象”,但是单靠“象”也还不够。因为易有四象,(适按此处象与辞对称,不当有“四”字。此涉上文而误也。因此一字遂使诸儒聚讼“四象”是何物,终不能定。若衍此字,则毫不废解矣。)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

“象”但可表示各种“意象”。若要表示“象”的吉凶动静,须要用“辞”。

例如谦)但可表示“地中有山”的意象,却不能告人这“象”的吉凶善恶。

于是作为卦辞道:

亨,君子有终。

这便可指出一卦的吉凶悔吝了。又如谦卦的第一爻,是一个阴爻,在谦卦的最下层,真可谓谦之又谦,损之又损了。但单靠这一画,也不能知道它的吉凶,所以须有爻辞道: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这便指出这一爻的吉凶了。

“辞”的作用在于指出卦象或爻象的吉凶。所以说: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

又说:

辨吉凶者存乎辞。

辞字从受辛《说文》云:“辞讼也。(段依《广韵》作“说也”)从受辛,犹理辜也。”朱骏声说:“分争辩讼谓之辞。后汉《周纾传》‘善为辞案条教’注,辞案犹今案牍也。”辞的本义是争讼的“断语”“判辞”。《易经》的“辞”都含“断”字“辨”字之意。在名学上,象只是“词”(Term),是“概念”(Concept),辞即是“辞”,亦称“判断”(Judgment)。例如“谦亨”一句,谦是“所谓”,亨是“所以谓”,合起来成为一辞。用“所以谓”来断定“所谓”,故叫做辞(西文Jndgment本义也是讼狱的判辞)。

《系辞传》有辞的界说道:

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之”是趋向,卦辞爻辞都是表示一卦或一爻的趋向如何,或吉或凶,或亨或否,叫人见了便知趋吉避凶。所以说:“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又说: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爻字似当作辞。下文作辞,可证)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象所表示的是“天下之赜”的形容物宜。辞所表示的,是“天下之动”的会通吉凶。象是静的,辞是动的;象表所“像”,辞表何之。

“天下之动”的动,便是“活动”,便是“动作”。万物变化,都由于“动”,故说: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又说:

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虑之象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动而“得”,便是吉;动而“失”,便是凶;动而有“小疵”,便是悔吝。

“动”有这样重要,所以须有那些“辞”来表示各种“意象”动作时的种种趋向,使人可以趋吉避凶,趋善去恶。能这样指导,便可鼓舞人生的行为。所以说: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又说: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辞的作用,积极一方面,可以“鼓天下之动”;消极一方面,可以“禁民为非”。

这是《易经》的第三个基本观念。

这三个观念(一)易,(二)象,(三)辞,便是《易经》的精华。孔子研究那时的卜筮之《易》,竟能找出这三个重要的观念:第一,万物的变动化不穷,都是由简易的变作繁杂的。第二,人类社会的种种器物制度礼俗,都有一个极简易的起源,这个起源,便是“象”。人类的文明史,只是这些“法象”实现为制度文明的历史。第三,这种种“意象”变动作用时,有种种吉凶悔吝的趋向,都可用“辞”表示出来,使人动用都有仪法标准,使人明知利害,不敢胡作非为。——这就是我的《易论》。我且引一段《系辞传》作这篇的结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爻似当作辞。说见上)。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亚也(亚字从荀本)。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仪之而后动。(仪旧作议。《释文》云:“陆姚桓元荀柔之作仪。”适按:作仪是也。仪,法也。与上文拟字对文。)拟仪以成其变化。

“象”与“辞”都是给我们摹拟仪法的模范。

第四节 正名主义

孔子哲学的根本观念,依我看来,只是上篇所说的三个观念:

第一,一切变迁都是由微变显,由简易变繁杂的。所以说: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知道一切变迁都起于极微极细极简易的,故我们研究变迁,应该从这里下手。

所以说: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韩注:“极未形之理曰深,适动微之会曰几”)。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深”是隐藏未现的。“幾”字《易系辞》说得最好:

幾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旧无凶字,义不可通。今按孔颖达《正义》云:“诸本或有凶字者,其定本则无也。”是唐时尚有有凶字之本。今据增)。

孔子哲学的根本观念,只是要“知幾”,要“见幾”,要“防微杜渐”。大凡人生哲学(即伦理学),论人生行为的善恶,约分两大派:一派注重“居心”,注重“动机”;一派注重行为的效果影响。孔子的人生哲学,属于“动机”一派。

第二,人类的一切器物制度礼法,都起于种种“象”。换言之,“象”便是一切制度文物的“幾”。这个观念,极为重要。因为“象”的应用,在心理和人生哲学一方面就是“意”,就是“居心”(孟子所谓“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之存心)。就是俗话说的“念头”。在实际方面,就是“名”,就是一切“名字”(郑玄说,古曰名,今曰字)。“象”的学说,于孔子的哲学上,有三层效果:(一)因为象是事物的“动机”,故孔子的人生哲学,极注重行为的“居心”和“动机”。(二)因为“象”在实际上,即是名号名字,故孔子的政治哲学主张一种“正名”主义。(三)因为象有仿效模范的意思,故孔子的教育哲学和政治哲学,又注重标准的榜样行为,注重正已以正人,注重以德化人。

同类推荐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老板与老子的对话

    矛盾之所以是矛盾,就因为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在这个前提下,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知识经济也即双赢经济,知识的可再生性,使双赢合作成为合作的主导模式,有无不但应当统一,而且可以统一。老子的哲学是对称哲学,即:无和有的对称、有限和无限的对称、静和动的对称、柔和刚的地称、进和退的对称……先人的智慧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
  • 加缪的思想世界

    加缪的思想世界

    这是一部围绕阿尔贝?加缪思想展开的文学批评著作。在全面梳理其文学创作、哲学思辨、伦理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之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语境还原与文本批评,对20世纪法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展开了尽可能细致、深入的评论与诠释。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热门推荐
  • 农家庶女妃

    农家庶女妃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开了挂的余人彦

    开了挂的余人彦

    “叮,胜负乃兵家常事,少侠请重新来过。”童威沉默得看着电脑屏幕,点燃一根香烟,这是第八十二次了吧….八十二次!我本来不想这么做的!都是这变态游戏逼的!好!既然你不仁,休怪我开作弊器!这是一个开了挂的玩家重生在青城派松风观里的故事…..“独孤前辈,我过早的体会到了您的寂寞,唉,早知道就不修改得那么变态了…..”
  • 混蛋遇上诸神

    混蛋遇上诸神

    古中国神话、古印度神话、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古埃及神话。这是一个神秘而玄奇的世界,元始天尊、轩辕黃帝、雅典娜、丘比特、奥丁……这里是神的世界,诸神既将降临…在遥远的过去,五大神域众神消失死亡,而在如今东方神域﹝古中国神话﹞的一个小修士吴良意外来到了遥远的希腊神域,在希腊神域传说中的迷失之城亚特兰蒂斯,遇到了一个自称是爱神丘比特的小孩………
  • 星语魔法学院

    星语魔法学院

    苏莫是星语学院的一名高级学生,和校草兄弟是死对头,祖上是第一魔女“莉莉丝”,红水灭世,救世主出事,被封印在黄金棺,神龙暴走......世界一片混乱。还是迟了一步......我亲眼看见所有人被冥河带走,学院最后的希望和瑰宝——月族双子也不知所踪。好纠结,好难过,我到底该怎么办,成为下一任救世主?
  • 总裁独宠:他的她

    总裁独宠:他的她

    一张精致的小脸靠了过来,窝在了那个未成熟少年的肩膀上,白花花的小手环了过来抱住了那个少年的腰”在玩什么?”女孩开口问。“没什么啊!”男孩转过身一把抱住女孩,抱的很紧很紧就仿佛这一抱就可以抱到天荒,抱到地老。“干嘛啊?”女孩不禁问。“别离开我,好吗?别走!”男孩的眼睛红了。女孩仿佛印证了男孩的话,渐渐地消失了,女孩在男孩的眼里越来越模糊。“别!别走!!”男孩想要用手抓住女孩的手,他用力的在女孩消失的地方疯狂的抓着,疯狂的吼着“回来!回来!你说过你不会走的!!”尽管男孩嘶声的吼着,女孩还是没有回到男孩的身边!!
  • 蛇王专宠:兔妃,红烧了吃

    蛇王专宠:兔妃,红烧了吃

    穿越变小兔,竟然是给蛇王当贡品的。贡品是什么?先玩再吃,吃?难道这里是食兔国?苏蒙蒙果断逃跑。不料却被腹黑蛇活捉,男人一脸邪肆。红宝石眼睛可以用来镶王冠,皮毛做副手套,至于肉嘛……不要啊,蛇王大人,我的眼睛是染色的,某小兔努力挤出几滴眼泪。正好,本王不喜欢红眼的兔子。嘎,某小兔湛黑的眸子闪了闪,我的皮毛营养不良都开叉了。无防,本王可以先把你养顺溜了,再拔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四姐的披肩发

    四姐的披肩发

    我从来都没有也不敢忘记养育我的山川----张家乡,尽管我后来住过很多地方-----有欧洲花园荷兰,有枫叶王国加拿大,有风景优美的苏格兰,虽然我也很爱这些地方,但我从来没有停止思念养育我的山川----张家乡.这些思念在我心中酝酿沉淀,打上千千结,娓娓道来便成了很多散文.
  • 地下,地上

    地下,地上

    解放前夕,八路军侦察连长刘克豪,奉命假扮被俘虏的国民党军统参谋乔天朝,在沈阳军统东北站取得了站长徐寅初的信任,获取了很多机密情报,为我军顺利解放东北,立下了卓著功勋。为免国民党怀疑,组织上又派来女游击队长王迎香,假扮乔天朝的妻子王晓凤与他团聚。两个热血革命青年,有同样的理想和目标,却有不一样的性格和作风。他们在战斗中共浴风险,在生活中磕磕碰碰。解放后,他们几经波折,啼笑成姻缘。新婚燕尔,朝鲜战争爆发,王迎香要求参战,后来,不幸牺牲,留给丈夫和儿子无尽的怀念……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玫瑰绽放的年代。
  • 恶魔天使:你不知道的是我爱你

    恶魔天使:你不知道的是我爱你

    “你不知道我爱你吗?”“你又没说,我哪里懂!”“需要说的吗,行动证明一切。”接着又霸道的亲了她,好像是要拿走完她嘴里唯一的空气她没办法,谁叫她爱上这个幼稚鬼呢,她环抱着他的颈,渐渐的加深这个吻。
  • 星色夜空幻忆录

    星色夜空幻忆录

    本作的灵感来自《东方》的同人音乐《星色夜空幻忆录》,应该算是其听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