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600000027

第27章 孟子以前的儒家哲学智慧(2)

这一些话可算得孟子说性善的总论。《滕文公篇》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此可见性善论在孟子哲学中可算得上是中心问题。如今且仔细把他说性善的理论分条陈说如下:

(1)人的本质是同善的上文引孟子一段中的“才”便是材料的材。孟子叫做“性”的,只是人本来的质料,所以孟子书中“性”字、“才”字,“情”字可以互相通用(参看上节情字下的按语。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曰:“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又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情亦性也。”可供参证)。孟子的大意只是说这天生的本质,含有善的“可能性”(可能性说见八篇末章)。如今先看这本质所含是哪几项善的可能性。

(甲)人同具官能 第一项便是天生的官能。孟子认为无论何人的官能,都有根本相同的可能性。他说:

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故龙子曰:

“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天下之足同也。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惟目亦然。……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礼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告子》)

(乙)人同具“善端” 董仲舒说(引书同上):“性有善端,动之爱父母。

善于禽兽,则谓之善。此孟子之善。”这话说孟子的大意很恰当。孟子说人性本有种种“善端”,有触即发,不待教育。他说: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参看上文所引《告子篇》语。那段中,辞让之心,作恭敬之心,余皆同)。

(丙)人同具良知良能 孟子的知识论全是“生知”(Knowledge a priori)一派。所以他说四方面都是“我固有之也,非由外铄我也”。四端之中,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恭敬之心,都近似于感情的方面。至于是非之心,便贴近于知识方面了。

孟子自己却不曾有这种区别。他似乎把四端包在“良知良能”之中;而“良知良能”却不止这四端。他说: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尽心》)

良字有善义。孟子既然把一切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都认为“良”,所以他说: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离娄》)

以上所说三种(官能、善端及一切良知良能),都包含在孟子叫做“性”的里面。孟子以为这三种都有善的可能性,所以说性是善的。

(2)人的不善都由于“不能尽其才”人性既然是善的,一切不善的,自然都不是性的本质。孟子认为人性虽有种种善的可能性,但是人们大多数不能使这些可能性充分发展。正如《中庸》所说:“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天下人有几个这样“至诚”的圣人?因此便有许多人渐渐的把本来的善性湮没了,渐渐的变成恶人。

并非性有善恶,只是因为人不能充分发展本来的善性,以致如此。所以他说:

若夫为不善,非其才之罪也。……或相倍蓗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推断人所以“不能尽其才”的缘故,约有三种:

(甲)由于外力的影响。孟子说: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告子》)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同上)

这种议论,认定外界境遇对于个人的影响,和当时的生物进化论(见第九篇)颇相符合。

(乙)由于自暴自弃外界的势力,还有时可以无害于本性。即举舜的一生为例: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尽心》)

但是人若自己放弃自己的可能性,不肯向善,那就不可救了。所以他说: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离娄》)

又说: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日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

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告子》)

(丙)由于“以小害大以贱害贵”,还有一个“不得尽其才”的原因,是由于“养”得错了。孟子说:

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告子》)

哪一体是大的贵的?哪一体是小的贱的呢?孟子说:

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告子》)

其实这种议论,大有流弊。人的心思并不是独立于耳目五官之外的。耳目五官不灵的,还有什么心思可说?中国自古以来的读书人的大病根正在于专用记忆力,却不管别的官能。到后来只变成一班四肢不灵、五官不灵的废物!以上把孟子的性善论说完了。

三、个人的位置 上章说,《大学》《中庸》的儒学已把个人位置抬高了,到了孟子更把个人看得十分重要。他信人性是善的,又认为人生都有良知良能和种种“善端”。所以他说: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

更看他论“浩然之气”: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公孙丑》)

又看他论“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

因为他把个人的人格,看得如此之重,因为他认为人性都是善的,所以他有一种平等主义。他说:

圣人与我同类者。(《告子》)

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离娄》)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滕文公》)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同上)

但他的平等主义,只是说人格平等,并不是说人的才智德行都平等。孟子很明白经济学上“分工”的道理。即如《滕文公篇》许行一章,说社会中“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或劳心,或劳力”,说得何等明白!又如孟子的政治学说很带有民权的意味。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君之视民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种重民轻君的议论,也是从他的性善论上生出来的。

四、教育哲学 孟子的性善论,不但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并且大大的影响了于他的教育哲学。他的教育学说有三大要点,对于后世的教育学说有着重大影响。

(甲)自动的 孟子深信人性本善,所以不主张被动的和逼迫的教育,只主张各人自动的教育。他说: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离娄》)

《公孙丑》篇论养气的一段,可以与此印证: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百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说“君子之所行教者五”,那第一种是“有如时雨化之者”。不耘苗也不好,揠苗也不好,最好是及时的雨露。

(乙)养性的人性既本来是善的,教育的宗旨只是要使这本来的善性充分发展。孟子说: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

教育只是要保存这“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人性。《孟子》书中说此点最多,不用细举了。

(丙)标准的教育虽是自动的,却不可没有标准。孟子说:

羿之教人射必至于彀,学者亦必至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告子》)又说: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废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尽心》)

这标准的教育法,依孟子说来,是教育的捷径。他说: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圆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离娄》)

前人出了多少力,才造出这种种标准。我们用了这些标准,便可不劳而得前人的益处了。这是标准的教育法的原理。

五、政治哲学 孟子的政治哲学很带有尊重民权的意味,上文已略微说过了。

孟子的政治哲学与孔子的政治哲学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他的目的只要“正名”“正己”“正人”,以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的政治。

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响(凡攻击某派最力的人,便是受那派影响最大的人。孟子攻杨墨最力,其实他受杨墨影响最大。荀子攻击辩者,其实他得辩者的影响很大。宋儒攻击佛家,其实若没有佛家,又哪有宋儒),故不但尊重个人,尊重百姓过于君主(这是老子、杨朱一派的影响。有这种无形的影响,故孟子的性善论遂趋于极端,遂成“万物皆备于我”的个人主义);还要使百姓享受乐利(这是墨家的影响,孟子自不觉得)。

孟子论政治不用孔子的“正”字,却用墨子的“利”字。但他又不肯公然用“利”字,故用“仁政”两字。他对当时的君主说道:“你好色也不妨,好货也不妨,好田猎也不妨,好游玩也不妨,好音乐也不妨。但是你好色时,须念中国有怨女旷夫;你好货时,须念中国中穷人的饥寒;你出去打猎、作乐游玩时,须念中国的百姓有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的痛苦。总而言之,你须要能善推其所为,你须要行仁政。”这是孟子政治学说的中心点。这可不是孔子“正”字的政治哲学了。若用西方政治学的名词,我们可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malism或译父性政策);孟子的,是“妈妈政策”(Matemalism或译母性政策)。

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要人享受幸福。故孟子所说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一类“衣帛食肉”的政治,简直是妈妈的政治。这是孔子、孟子不同之处(孔子有时也说富民,孟子有时也说格君心。但这都不是他们最注意的)。后人不知道这个区别代表一百多年儒家政治学说的进化,所以爸爸妈妈的分不清楚;:一面说仁民爱物,一面又只知道正心诚意。这就是没有历史观念的大害了。

孟子的政治学说含有乐利主义的意味,这是万无可讳的。但他同时又极力把义利两字分得很严。他初见梁惠王,一开口便驳倒他的“利”字;他见宋烃,也劝他莫用“利”字来劝秦楚两国停战。细看这两章,可见孟子所攻击的“利”字只是自私自利的利。大概当时的君主官吏都是营私谋利的居多。这种为利主义,与利民主义绝对相反。故孟子说:

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吉之所谓民贼也!(《告子》)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梁惠王》)

孟子所攻击的“利”,只是这种利。他所主张的“仁义”,只是最大多数的最大乐利。他所怕的是言利的结果必至于“上下交征利”;必至于“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到了“上下交征利”、“怀利以相接”的地位,便要做出“率兽而食人”的政策了。所以孟子反对“利”的理由,还只是因为这种“利”究竟不是真利。

同类推荐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热门推荐
  • 堕仙之沧海遗珠

    堕仙之沧海遗珠

    远古时代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以自身肉躯化为山川树木,女娲大神与并列上古四大天神风神西王母,水神共工,火神祝融,雷神龙王降服风、雷、水、火、土五魔将,化为五灵珠。几千年后上古四大天神后裔现世,封印之期即将临至五魔将苏醒蠢蠢欲动。神秘掌柜抢夺五灵珠,此时六界稳定的秩序开始动乱,身为天神后裔的他们决定追寻先人遗失的上古法器。水神、风神、火神的后裔历经生离死被情劫后受封天神,亲自封印五魔将之首雷魔将,从雷魔将身体取出上古雷神遗留的神器。奄奄一息的水魔将和火魔将趁机逃脱,雯尔阻止结果被二魔将重创肉体粉碎失去人形。不同世界的人相恋像是注定的错误,雷神后裔为救已死去化作亡灵傀儡的雯尔,牺牲自我沦为堕仙。
  • 俏皮阴阳师的专宠

    俏皮阴阳师的专宠

    当朝大法师图谋不轨狼子野心意图通过逆天改命撺掇李唐天下,先人为了阻止此人疯狂的举动不惜赔上性命,但是却让整个令狐家族背上了千年的诅咒,一个现代的阴阳师的后人为了拯救整个家族,在长辈的帮助下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阻止诅咒发生,一正一邪的较量正式的拉开帷幕,各种灵异事件层出不穷,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危险总有一双手牵着她陪她一起走过……
  • 禁忌游戏:与恶魔缠绵较量

    禁忌游戏:与恶魔缠绵较量

    灰姑娘被王子钦点入豪门,可新婚夜王子变身恶魔,她惨遭蹂躏。决心报复,却发现他眼里浓烈的爱。当梦中缠绵的美男子出现,爱情夹着疑雾,前世今生,天使恶魔,爱至残忍究竟谁是归宿?华丽妖娆的故事!放肆禁忌的深情!禁忌游戏,禁情,忌爱。
  • 起源之陆

    起源之陆

    新纪元100年,在大宇宙时代后的100年,人类在宇宙各地穿行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大陆——起源。血腥与友谊相交,爱情和死亡相织,这是开始也是结束。与此同时,造神不在是传说。
  • 神元世界

    神元世界

    引子:我要讲的故事是发生在一个离我们很远的星球,在哪里没有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各种高科技,但那里孕育了一股奇特的能量,这股能量就像西方的魔法和日本人口中的查克拉一样,那个大陆上的称这股能量叫做神元。在这里不崇拜金钱和权势,唯有你的个人实力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唯有靠你的拳头才能征服这个世界,唯有靠你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才能步上世界之巅。
  • 孤单遇到你

    孤单遇到你

    极品前任遭算计,她却成了最大受害者,大气参加其订婚宴,却被禁欲男神捡回家,醉酒醒来被误怀孕,遭遇全家逼婚,男神奶奶更以命要挟。一夜成婚,是福是祸?最踏实的爱大概是经历过最好最坏的时光,留下了你。最幸运莫过于,在最孤单时遇到了你,并且我们愿意为了彼此坚强的活着,不畏生活。
  • 倾世之宠

    倾世之宠

    一片孤舟,一片落叶她泛舟于湖面,雾连绵。是谁的眼中有着光影一片。江山又如何,他以江山为聘,为的是另一个她。那番红妆连绵,这番阴雾连篇。她闭眼,若有来世,定不再经历这一世相思。红色衣角沉默于水面。她入河。他,隐居世外,看到那浮水之人。从此,入了她的魔。本冷漠,却终为她处处留情。她终会之于他或他呢?舞一曲惊鸿,道一场生死别。那些惊天阴谋,她又将如何。
  • 天之骄女重生之路

    天之骄女重生之路

    她,绝代风华;他,权倾天下,上一世的错过换来今生的相守,那些欺她骗她的人,这一世她一个也不会放过,她会让她们知道以前她不和她们斗,只是不屑,既然伤害了她想所保护的人,对不起,你惹到我了,上一世你们给我的,我全部都会还给你们
  • 逆天医女:倾城五小姐

    逆天医女:倾城五小姐

    前世身为怪盗的她,心思缜密,除强扶弱,却被姐妹惨杀。今世重生等待她的是会是什么呢?废材,丑女,暗杀,陷害。不!她要华丽蜕变,后母庶姐欺负她?来一个打一双。被嫉妒之人陷害?她奉陪到底看最后鹿死谁手!“你是我认定的娘子。”妖孽男邪魅一笑,嚣张宣布。且看女主翻云覆雨,驰骋龙腾大陆。一对一宠文,欢迎阅读
  • 搜妖录

    搜妖录

    寻找中国文化中的妖怪到底都有什么妖呢?一串串串成的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