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600000016

第16章 墨子的哲学智慧(3)

这个“天下之明法度”便是天志。但是天的志是什么呢?墨子答道:

天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法仪篇》。《天志》下说:“顺天之意何若。曰:兼爱天下之人。”与此同意)。

何以知天志便是兼爱呢?墨子答道:

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之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法仪篇》。《天志》下意与此同百语繁,故不引)。

第二,兼爱 天的意志要人兼爱,这是宗教家墨子的话。其实兼爱是件实际上的要务。墨子说: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通尝)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

《兼爱》中、下两篇都说因为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要兼爱。

第三,非攻 不兼爱是天下一切罪恶的根本,而天下罪恶最大的,莫如“攻国”。天下人无论怎样高谈仁义道德,若不肯“非攻”,便是“明小物而不明大物”(读《非攻》上)。墨子说:

今天下之所(以)誉义(旧作善,今据下文改)者,……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欤?……虽使下愚之人必曰: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今天下之诸侯交,犹多皆(不)免攻伐并兼,则是(有)(此字衍文)誉义之名而不察其实也。此譬犹盲者之与人同命黑白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则岂谓有别哉?(《非攻》下)

墨子说:“义便是利”(《墨经》上也说:“义、利也。”此乃墨家遗说)。

义是名,利是实。义是利的美名,利是义的实用。兼爱是“义的”,攻国是“不义的”,因为兼爱是有利于国家百姓的,攻国是有害于国家百姓的。所以《非攻上》只说得攻国的“不义”,《非攻中下》只说得攻国的“不利”。因为不利,所以不义。你看他说:

计其所自胜,无所可用也。计其所得,反不如所丧者之多。

又说:

虽四五国则得利焉,犹谓之非行道也。譬之医之药人之有病者然。今有医于此,和合其祝药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药之。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非攻》中、下)

可见墨子说的“利”不是自私自利的“利”,是“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是“兼爱”的真义,也便是“非攻”的本意。

第四,明鬼 儒家讲丧礼祭礼,并非深信鬼神,不过是要用“慎终追远”的手段来做到“民德归厚”的目的。所以儒家说:“有义不义,无祥不祥。”(《公孟篇》)这竟和“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的话相反了(《易·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乃是指人事的常理,未必指着一个主宰祸福的鬼神天帝)。墨子是一个教主,深恐人类若没有一种行为上的裁制力,便要为非作恶。所以他极力要说明鬼神不但是有的,并且还能作威作福,“能赏贤而罚暴”。他的目的要人知道:

吏治官府之不洁廉,男女之为无别者,有鬼神见之;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孙诒让云:退是迓之讹,迓通御),无罪人乎道路,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见之。(《明鬼》)

墨子明鬼的宗旨,也是为实际上的应用,也是要“民德归厚”。但是他却不肯学儒家“无鱼而下网”的手段,他是真信有鬼神的。

第五,非命 墨子既信天,又信鬼,何以不信命呢?原来墨子不信命定之说,正因为他深信天志,正因为他深信鬼神能赏善而罚暴。老子和孔子都把“天”看作自然而然的“天行”,所以认为凡事都由命定,不可挽回。所以老子说:“天地不仁”,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墨子认为天志欲人兼爱,不欲人相害,又以为鬼神能赏善罚暴,所以他说能顺天之志,能中鬼之利,便可得福;不能如此,便可得祸。祸福全靠个人自己的行为,全是各人的自由意志招来的,并不由命定。若祸福都由命定,那便不做好事也可得福;不作恶事,也可得祸了。若人人都信命定之说,便没有人努力去做好事了(“非命”说之论证,已见上章)。

第六,节葬 短丧墨子深恨儒家一面不信鬼神,一面却又在死人身上做出许多繁文缛节来。所以他对于鬼神,只注重精神上的信仰,不注重形式上的虚文。他说儒家厚葬久丧有三大害:(一)国家必贫;(二)人民必寡;(三)刑政必乱(看《节葬篇》)。所以他定为丧葬之法如下:

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节葬》)

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毋通臭(《节葬》)。

无(《庄子·天下篇》),死无服(《庄子·天下篇》)

为三日之丧(《公孟篇》。《韩非子·显学篇》作“冬日冬服、夏日夏服,服丧三月”。疑墨家各派不同,或为三日,或为三月)。而疾而服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节葬》)

第七,非乐 墨子的非乐论上文已略微说过。墨子所谓“乐”,是广义的“乐”。如《非乐上》所说:“乐”字包括“钟鼓琴瑟竽笙之声”,“刻镂文章之色”,“刍豢煎炙之味”,“高台厚榭邃野之居”。可见墨子对于一切“艺术”,如音乐、雕刻、建筑、烹调等等,都说是“奢侈品”,都是该废除的。这种观念固然是一种狭隘功用主义的流弊,但我们须要知道墨子的宗教“以自苦为极”,因要“自苦”,故不得不反对一切艺术。

第八,尚贤 那时的贵族政治还不曾完全消灭,虽然有些奇才杰士,从下等社会中跳上政治舞台,但是大多数的权势终究还在一般贵族世卿手里,就是儒家论政,也脱不了“贵贵”、“亲亲”的话题。墨子主张兼爱,所以反对种种家庭制度和贵族政治。他说:

今王公大人有一裳不能制也,必藉良工;有一牛羊,不能杀也,必藉良宰。……逮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姣好,则使之。(《尚贤》中)

所以他讲政治,要“尊尚贤而任使能。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尚贤》中)

第九,尚同 墨子的宗教,以“天志”为起点,以“尚同”为终局。天志就是尚同,尚同就是天志。

尚同的“尚”字,不是“尚贤”的尚字。尚同的尚字和“上下”的上字相通,是一个状词,不是动词。“尚同”并不是推尚大同,乃是“取法乎上”的意思。

墨子生在春秋时代之后,眼看各国相征伐,不能统一。那王朝的周天子,是没有统一天下的希望了。那时“齐、晋、楚、越四分中国”,墨子是主张非攻的人,更不愿四国之中哪一国用武力统一中国。所以他想要用“天”来统一天下。他说: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虖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已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靠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孙说傍与访通,是也。古音访与傍同声)。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尚同》上)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这叫做“尚同”。

要使乡长“壹同乡之义”;国君“壹同国之义”;天子“壹同天下之义”。但是这还不够。为什么呢?因为天子若成了至高无上的标准,又没有限制,岂不成了专制政体。所以墨子说:

夫既上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夫者,则天将犹未止也。……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而避天鬼之所憎;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尚同》中)

所以我说“天志就是尚同,尚同就是天志。”天志尚同的宗旨,要使各种政治的组织之上,还有一个统一天下的“天”。所以我常说,墨教如果曾经做到欧洲中古的教会的地位,一定也会变成一种教会政体;墨家的“钜子”也会变成欧洲中古的“教王”(Pope)。

以上所说九项,乃是“墨教”的教条,在哲学史上,本来没有什么重要性。依哲学史的眼光看来,这九项都是墨学的枝叶。墨学的哲学的根本观念,只是前两章所讲的方法。墨子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只在于他的“应用主义”。他处处把人生行为上的应用作为一切是非善恶的标准。兼爱、非攻、节用、非乐、节葬、非命,都不过是几种特别的应用。他又知道天下能真正知道“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不过是少数人,其余的人,都只顾眼前的小利,都只“明小物而不明大物”。

所以他主张一种“贤人政治”,要使人“上同而不下比”。他又恐怕这还不够,他又是一个很有宗教根性的人,所以主张把“天的意志”作为“天下之明法”,要使天下的人都“上同于天”。因此作为哲学家的墨子便变成墨教的教主了。

同类推荐
  • 论语:玩诵本

    论语:玩诵本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其编纂者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内容很广,涉及哲学、道德、政治、教育、时事、生活、历史、人物等方面,是研究孔子生平和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朱子(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全书20篇,约15000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隐含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篇名取每篇开头的两三个字而定。全书经过后世儒者的编订整理,在东汉末年定型。
  • 孟子原来这样说

    孟子原来这样说

    经典本是前人鲜活的生命体验,虽经历了千百年,对今天的生活仍具指导意义。《孟子原来这样说》分孟子的经典名句、注释以及对后人的启发三个部分解读孟子,为读者生动地解读了孟子关于王道、用人、仁爱、伦理、挫折、气节、谋略、创新、变通等几个方面的重要思想,帮助读者轻松品味经典的魅力,也为读者深人思考人生指引了一条门径。《孟子原来这样说》是“诸子如是说系列”丛书之一,由姜正成编写。
  • 浙东学术(第二辑)

    浙东学术(第二辑)

    本书收录论文10篇,包括:古代政治哲学研究文《<唐虞之道>与王权转移的多重因素》,系统论述朱熹《家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的《儒教仪礼研究的现状与课题》,主张摆脱从“心性论”的视域来研究孟子的《孟子性善论刍议》,何善蒙副教授所著的《荒谬:在加缪和庄子之间》,四篇以浙江学术为主的地域研究文和两篇与佛教有关的作品。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马可是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这两种抽象规定,把它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与它作为寄出去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使唯物主义获得了现代的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热门推荐
  • 酸甜棉花糖

    酸甜棉花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一点一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遇到不一样的人、发生很多出人意料的事、喜怒哀乐。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充满未知数的。正视这股无形的力量、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体验属于自己的酸、甜、苦、辣!繁华的城市,拥挤的人潮,绚烂的霓虹、一切的一切、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每一天的每一天、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一群新生、正在展开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汐汐、也是记其中的一员、在这片蔚蓝时而阴沉的天空下、展开自己人生的其中一段小故事……
  • 帝宠临世

    帝宠临世

    穿越后的他,化身凶地的主宰,凶地万物以他为尊……穿越到兽身上?不怕,有四大神兽当手下!但有属下不服气怎么办?不怕,自己变强努力证明,用实力证明自己。寻找自己的小女友有多方阻拦怎么办?不怕,变身,强取豪夺。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也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还是一个爱情的故事。……【欢迎入坑】
  • 超神学院之大气使

    超神学院之大气使

    你们称呼我什么?神?恶魔?英雄还是怪物?都无所谓了。因为无论你是谁,在踏入地球的那一步,结局便已经注定了。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 女扮男装:霸道总裁的专属天使

    女扮男装:霸道总裁的专属天使

    前世的她,因为误信了自己的认为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结果最后死在了她的手里;今生的她,明明已经准备不再信任何人,但是,眼前这一个个冒出来的人是怎么回事,尤其是你,不是说是高冷男神么?你那高冷去哪了,飞了么?
  • 秦毒

    秦毒

    小镇在一夜之间惨遭恐怖病毒袭击,无人幸存而灾难的起因竟是因为始皇陵地抢救开掘当历史将那座伟大的王陵湮没了两千多年后,地宫终于因为难以承受巨大的封土重量趋于崩塌一连串惊人秘密伴着危机剥茧抽丝般呈现守卫王陵的巨猫散播出了令天下胆寒的病毒精美绝伦的大秦建筑艺术让人叹为观止当人们终于将足以中断人类历史的病毒消灭时,却不知一个更大的阴谋还隐藏在后面
  • 医圣系统

    医圣系统

    蝶谷医仙胡青牛,杀人名医平一指,这些都是书里了不得的医生,可他们比起华佗扁鹊又相差几何呢?以前柳夏川不知道,可现在柳夏川知道了,因为他得到了一个医圣系统,这些人全在兑换列表里,什么疑难杂症到他面前都不过是小CASE罢了。
  • 江郎

    江郎

    世人妄修仙,只见明月不见天。仙为何物,人之不敢想,人之不能做。
  • 回眸之处

    回眸之处

    季笑笑从高中开始喜欢的男生,兜兜转转那么多年,发现自己始终钟无艳。如果说爱一个人是这一辈子最大的梦想,那么有谁告诉我,怎么样才可以实现?爱可以爱一辈子,不爱也可以一瞬间遗忘。
  • 黯然销魂者
  • 重生之小人

    重生之小人

    既不能流芳千古,就让我遗臭万年,正在大狱中幻想着出狱后大把票子的,大把美女的万飞重生了,要改写历史么?可是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怎么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