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400000008

第8章 汉之哲学(2)

第一,各种生物都有“见利而就,避害而去”的天性。这种天性,近世生物学者称为“自卫的天性”。

第二,各种生物,虽同有自卫的天性,却有种种极不相同的自卫的能力。这种能力,限于天成,若不能随外境变化,便不能应付外境的困难,便不能自卫。(“无禀受于外”。当作“若外境之势力不能发生相当之变化”解。)

第三,生物都能随外境而发生形体机能上之变化,以“求合于其所利”以自谋生存。一切生物进化,都由于此。

四、无为

《淮南子》因深信“万物固以自然”,故主张无为。《原道训》说:

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道家下“无为”的界说,以此为最明白。所说“不先物为”,“不易自然”,只是一个“因”字。《原道训》说:

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被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囗,以便涉游,短袂攘卷(高注,巷,卷臂也。),以便刺舟:因之也。雁门之北,狄不谷食,贱长贵壮,俗尚气力,人不弛弓,马不解勒,便之也。

这就是“因物之所为”,“因物之相然”。

《淮南子》论“无为”,注重一个“因”字,已如上文所说。他又恐怕人误会无为的真义,把无为解作完全消极的意思。所以他又有《修务》一篇,反复申明“无为”是积极的主张。这是《淮南子》的特色。《修务训》说:

或曰“无为者,寂然无声,漠然不动,引之不来,推之不往。如此者,乃得道之像”。吾以为不然。尝试问之矣。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乎?……以五圣观之,则莫得无为明矣。……(以下历论五圣之功业)……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且夫圣人者,不耻身之贱而愧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圣人之忧民如此其明也,而称以“无为”,岂不悖哉?

以上论消极的无为是不可有的。以下更论无为的积极意义:

夫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若吾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入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旧脱功字,推作权。王念孙依《文子·自然篇》校补功字,改权为推。)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攻而不动者。

若夫以火熯井,以淮灌山,此用己(“己”即上文所谓“私志”)而背自然,故谓之有为。若夫水之用舟,沙之用鸠,泥之用輴,山之用菓,夏渎而冬陂,因高为山(“山”旧作“田”,依王校改),因下为池,此非吾所谓“为之”。

这不但是《淮南子》的特色,正是“无为”与佛家的“寂灭”的根本不同之处。

五、天与人

荀子批评庄子的哲学说道:“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由天谓之道,尽因矣。”道家的流弊在于信天太过,以为人事全无可以为力之处,势必造成一种听天安命,“靠天吃饭”的恶劣心理。

《淮南子》似乎能斟酌庄子、荀子两家的长处,造成一种天人互助的哲学,上文所引的“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然后水潦得谷行;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便是这个道理。《原道训》说:

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与杂糅者也。所谓人者,偶囗智故,(囗字今字书无义。此字疑与“丛睉”之睉音义略同。“睉”字今从肉,非也。偶囗即上文“杂糅”之意。)曲巧伪诈,所以俯仰于世人而与俗交者也。故牛岐蹄而戴角,马被髦而全足者,天也。络马之口,穿牛之鼻者,人也。(《庄子·秋水篇》,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淮南子》虽然把天与人分得这样明白,但他却并不完全任天不任人。

老子任天太过,要废去一切人为的制度,以归于无名之朴,所以说“绝圣弃智”、“绝学无忧”。庄子任天太过,故说“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

《淮南子》虽极崇拜自然,同时却又极注重人事。故《修务训》说:

世俗废衰而非学者多。人性各有所修短,若鱼之跃,若鹊之驳,此自然者,不可损益。

吾以为不然。夫鱼者跃,鹊者驳也,犹人马之为人马,筋骨形体,所受于天不可变。以此论之,则不类矣。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蹄,翘尾而走,人不能制;龁咋足以囗肌碎骨,蹶蹄足以破卢陷匈。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连以辔衔,则虽历险超堑,弗敢辞。故其形之为马,马不可化;其可驾御,教之所为也。马,聋虫也,而可以通气志,(“而”疑当作“不”)犹待教而成,又况人乎?

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化性起伪”。这就是《淮南子》的教育学说。《修务训》又说:

今夫盲者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复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使未尝鼓琴者,虽有离朱之明,攫掇之捷,犹不能屈伸其指。何则?服习积贯之所致。

故弓待檠而后能调,剑待砥而后能利。……木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囗栝之力,唐碧坚忍之类,犹可刻镂,揉以成器用。又况心意乎?

“木直中绳”三句直抄《荀子·劝学篇》。老庄的天道论如今竟和荀子、韩非的人事论合为一家。这又是“折衷派”的一种特色了。

六、进化观念与是非

庄子说一切生物“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所以说“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这种观念,认定天下无一成不变的是非,本是极重要的学说。可惜庄子因此便生出一种消极的是非观念,以为是非既然都无穷尽,我们何必又去斤斤的争是非呢?所以他说,“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就错了。

人类社会的进步,全靠那些斤斤争是非的维新家。若是人人都“不谴是非”,决没有人为的改良进步。所以到了后来,韩非一方面承认历史进化论,一方面却主张人为的变法。

所以韩非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又说,“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参看上卷第九篇及第十二篇)《淮南子》论是非,也是折衷于庄子和韩非两派。《齐俗训》说:

天下是非无所定。世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所谓是与非各异,皆自是而非人。由此观之,事有合于己者,而未始有是也。有忤于心者,而未始有非也。

故求是者,非求道理也,求合于己者也。去非者,非批邪施也,去忤于心者也。忤于我,未必不合于人也,合于我,未必不非于俗也。

这种完全主观的是非论,比庄子还要更激烈些,竟和希腊哲学家Protagoras所说“人是万物的准则:有便是有,无便是无,都以人为准则”,极相像(看《西洋哲学史大纲》三篇第二章)《齐俗训》举了几条例来证明是非全由于“观点”的不同。

一例是《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或以为宜宽,或以为宜严。

二例是师旷以琴撞晋平公,平公不罪师旷,孔子以平公为是,韩非以为非。

三例是亲母为儿子“治扢秃而血流至耳”,人皆以为爱儿子;若是继母,人便以为恨儿子了。

四例是“从城上视牛如羊,视羊如豕”。

五例是“窥面于盘水则员,于杯则隋”。

以上各例都只是由于“所从观者异也”。(看原书)

不但是观点不同,故是非之见不同。时势不同,是非也不同。《齐俗训》说: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当禹之时,天下大雨,禹令民聚土积薪,择丘陵而处之。武王伐纣,载尸而行,海内未定,故为三年之丧。(原文有误,今依王念孙校改正。)

禹遭洪水之患,陂塘之事,故朝死而暮葬。此皆圣人之所以应时耦变,见形而施宜者也。

今之修干戚而笑囗插,知三年而非一日,是从牛非马,以徵笑羽也。以此应化,无以异于弹一弦而会《棘下》(高注,乐名。)夫以一世之变,欲以耦化应时,譬犹冬被葛而夏被裘。夫一仪不可以百发,一衣不可以出岁。

仪必应乎高下,衣必适乎寒暑。是故世异则事变,时移则俗易。故圣人论世而立法,随时而举事。

这不是合庄子、韩非于一炉吗?

道家常说“因”,往往作“仍旧”解,所以有守旧的流弊。《淮南子》虽属道家却极力主张变法改良。所以有道家的好处,而没有道家的短处。上文所引一节的末两句,竟是全用韩非的话。《淮南子》中有好几处反覆申明这个变法革新的道理。如《汜论训》说:

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这和庄子的“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绝不相同了。两家所以不同之故,都由于两家的进化论有根本的不同。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故他说生物进化都是被动的适合,如“鹄不日浴而白,鸟不日黔而黑”之类。

所以他主张要人随顺天然,“正而待之”。《淮南子》说生物进化都由于“以所知求合于其所利”,这个“求合”的“求”字,便是自动的适合。《泛论训》说:

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

这是完全自动的适合。故说:

法度者,所以论民俗而节缓急也。器械者,因时变而制宜适也。故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夫殷变夏,周变殷,春秋变周,三代之礼不同,何古之从?……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

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今世之法籍与时变,礼义与俗易。为学者循先袭业,据籍守旧教,以为非此不治。是犹持方枘而周员凿也。欲得宜适致固焉,则难矣。

这种进化的精神,是《淮南子》的特别长处。学者往往把《淮南子》看作老庄的一流,知其同而不知其大异,故我特别为他详细表章出来,要人知道这书是“集大成”的,不单是一种“折衷派”。

七、知识

《淮南子》的知识论,也很有价值。《原道训》说: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害也。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知诱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灭矣。(《礼记·乐记》作“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这是当时儒家学说的影响。荀子论心也主张“虚一而静”。上文所引《原道训》一节,大概是当时公认的知识论。

“物至而神应,……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不但合儒家的学说,并且与墨家所说也无冲突。这一段的前面,有一段道:

夫镜水之与形接也,不设智故,而方圆曲直弗能逃也。

这与荀子所说“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同一道理。

因为外物变化纷繁,头绪千万,若人心不能镇静,必被外物拖来扯去,决不能作一身的主宰,也决不能应付百物的纷烦。儒家的正心,佛家的禅定,后世学者的主静主敬,都只是这个道理。

凡是主静,并不把主静作最后目的。因为那些学者以为心不静不能应物,故要主静。主静只是应变的预备。《齐俗训》说:

“若转化而与世竞走,譬犹逃雨也,无之而不濡。”

此说不纯静的害处,又说:

故通于道者,如车轴不运于己,而与毂致千里,转无穷之原也。不通于道者,若迷惑,告以东西南北,所居聆聆,一曲而辟,忽然不得,复迷惑也。

荀子论心的应用,用“权”作譬喻,说“人无动而不与权俱”。《淮南子》也用“权”作譬喻。《泛论训》说:

是故圣人论事之局曲直,与之屈伸偃仰:无常仪表,时屈时伸。卑弱柔如蒲苇,非摄(通“懾”)夺也;刚强猛毅,志厉青云,非夸(旧作“本”。今从王读。)矜也,以乘时应变也。

夫君臣之接,屈膝卑拜,以相尊礼也;至其迫于患也,则举足蹴其体,天下莫能非也。……孝子之事亲,和颜卑体,奉带运履。至其溺也。则捽其发而拯之。非敢骄侮,以救其死也。……此权之所设也。……故忤而后合者,谓之知权;合而后忤者,谓之不知权。

这是说心的应用,全在能“知权”。上文说生物进化全靠能“以所知求合于其所利”;全靠能“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困其患,迫其难”便是“忤”境。遇着“忤”境,要能应付得适宜。这就是“忤而后合”。不能“忤而后合”,便是不知权,便是废物,便是腐儒。

八、结论

以上说《淮南子》的哲学完了。据我看来,《淮南子》的哲学,不但是道家最好的代表,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大结束。《淮南子》的自叙说:

若刘氏之书,观天地之象,通古今之事,权事而立制,度形而施宜;……玄眇之中,精摇靡览;弃其畛挈,斟其淑静;以统天下,理万物,应变化,通殊类;非循一迹之路,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之物而不与世推移也。(《要略》)

这是自认这书是一部“集大成”的书。这一家哲学兼收各家的长处,修正各家的短处,真可算是周秦诸子以后第一家最有精采的哲学。其中所说无为的真义,进化的道理,变法的精神,都极有价值。

只可惜淮南王被诛之后,他手下的学者却遭杀戮,这种极有价值的哲学,遂成了叛徒的学派,倒让那个“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董仲舒做了哲学的五宗。思想学术到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时代,再也不会有进步了!

同类推荐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读禅学领导

    读禅学领导

    在王帅专著的《读禅学领导》当中,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言语。《读禅学领导》这本书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小故事入手,辅以简单通俗、耐人寻味的话语,并且结合了现代的领导方式和领导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给予现代领导者一首静心曲,让我们在迷失的道路上,追寻着这首美乐,找到成功的方向,体会人生的真谛。愿每一位现代领导者都能够从一个个经典的禅学故事,一句句开悟心灵的话语当中,体会到禅学中的领导精髓,而且运用到实际的领导工作中去,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平静、愉悦、幸福,从而获得心灵上的宁静与思想上的升华。
  •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科学之事,困难最多。如古来科学家,往往因试验科学致丧失其性命,如南北极及海底探险之类。又如新发明之学理,有与旧传之说不相容者,往往遭社会之迫害,如哥白尼之惨祸。可见研究学问,亦非有勇敢性质不可;而勇敢性质,即可于科学中养成之。纵观中外几千年的学术史,在学问中,真正杂而精的人极少。这种人往往出在学艺昌明繁荣的时期,比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以及后来德国古典哲学家中的几个大哲学家。
  • 庄子心悟

    庄子心悟

    读庄子的那一种智慧。面对众生在物欲横流中的烦躁不安和无所适从,庄子转过身来,恳切而真诚地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自救解脱,如何保持心灵的安宁清静,如何保持自身的清洁自尊,从而由安而顺,由顺而游,达至逍遥大通之境。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灵秘六典

    灵秘六典

    女娲仙去,留下五大圣地镇守人间,约定天下太平人心向圣之时,便可得登仙道。千年之后,灵族湮灭,人世间的歌舞升平指日可待,然而过得百年,成仙者竟无一人,是女娲箴言有误,还是另有他法、还是……小乞丐林小洄因追逐自己的玩伴,无意间卷入了一场当世两大高手的生死对决,这一瞬间,消失的灵族、残缺的秘典、天地间的终极秘密……一切的一切都开始慢慢朝他展开。。。。。。林小洄阴差阳错拜入了五大圣地之一的仙人境,一个传说中追求心之仁圣、追求真善美的地方。“小师叔,我已经大了,男孩子和女孩子不能一块洗澡的……”“大师兄,你藏床底下的黄书被掌门师伯没收了……”“师姐师姐,那是我的蛋蛋,不能玩!不要——!”
  • 人人都要会理财:这个时代不懂点理财知识要吃亏

    人人都要会理财:这个时代不懂点理财知识要吃亏

    本书以现实生活中的个人理财为重点,向读者鲜活地展示了理财的奥妙,详细介绍了理财基础知识、各种理财工具、家庭理财要点,并教读者学习如何综合运用理财知识,实现财富的不断积累。从投资理财应有的理念与心态、各类投资品的特性及如何挑选适合的投资品、如何控制风险、如何选择理财师、如何将财富传承给下一代等方面,向读者抛砖引玉,让每一个读者都能从阅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 姜王剑

    姜王剑

    故事开头篇,也就是第一章,主人公司马孤辰意外碰上怪人,上演一部穿越故事。主人公穿越到了春秋时期,与姜国公主的浪漫情缘以及与姜国王子的恩怨情仇。
  • 36°店铺服务

    36°店铺服务

    服务质量的优劣能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成败。对于店铺而言,服务质量更是其产身之本。本书从对服务的认识,到店铺服务技巧与实务,再到处理客户抽诉并保持良好互动,层层递进、全方位地阐释了店铺服务的相关知识,是店铺经营者及服力人员的必备工具书。
  • 异能重生之超级商女

    异能重生之超级商女

    唐依依,她被后妈带来的妹妹陷害,成了一个单脚的废人,一只脚残废了,不能下床,只能苟延残喘的活着,父亲被后妈下毒,活不了几日,还有后妈的刻意挑拨,让父亲把家产给了妹妹,父亲死后,妹妹便成了继承人,竟然直接将她扔垃圾堆了,TMD,扔哪不好非要扔垃圾堆,现在好了,竟然捡到一个戒指,我靠,竟然是纯金的啊,(作者大大:孩纸,你太乐观了,你应该先瞧瞧自己的处境。某女眨着无辜的大眼睛:你说什么?作者大大:,,,,,,)于是她带上戒指,奇迹发生了,只见她的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治好了,然后,某女嘚瑟了,在街上跑了两圈后“消失”了,,,,,,
  • 十年可以么

    十年可以么

    TFBOYS三只的小故事,写的不好,也希望大家不要喷我因为这纯属虚构
  • tfboys之秘密爱情

    tfboys之秘密爱情

    一次相撞,让他们的爱情之旅顺利开启,经过受伤,差点分手等重重困难,他们的爱情线更加牢固,当然,也有人在嫉妒,怨恨她们。想方设法地让她们消失。那是一次白色情人节,他,和她一起度过,但他没想到,那个白色情人节会让他的爱情之旅停止。成为他的一个遗憾........
  • 南国不下雪

    南国不下雪

    你匆匆来到我的世界,当了我的皇后。那我也愿意去你的世界,当你一个人的丈夫。
  • 异世鬼才

    异世鬼才

    一个意外得到不死之身的少年,靠禁术在异界做出了他的事业。待看他如何成就为一代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