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942300000020

第20章 别墨派的哲学主张(1)

第一章 墨辩与别墨

墨学的传授,如今已不能详细考究(参看孙诒让《墨子间诂》附录《墨学传授考》)。《韩非子·显学篇》说: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

《庄子·天下篇》说:

相里勤子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谲,崔云决也。訾,通呲。《说文》:“呲,苟也”。苛与诃同。摛即奇。《说文》:“奇,不耦也。”《释文》:“仵,同也。”应,《说文》云,“当也”。又“雠,应也”。相应即相争辩)。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古书说墨家传授派别的,只有这两段。两处所说,互相印证。

最重要的是《天下篇》所说,墨家的两派“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犄偶不仵之辞相应”。

细看这几句话,可见今本《墨子》里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是这些“别墨”作的。有人说这六篇即是《天下篇》所说的“墨经”;别墨既俱诵《墨经》,可见墨经作于别墨之前,大概是墨子自著的了。

我认为这一段文字不应当如此解说。“墨经”不是上文所举的六篇,乃是墨教的经典如《兼爱》《非攻》之类。后来有些墨者虽都诵《墨经》,虽都奉墨教,却大有“倍谲不同”之处。这些“倍谲不同”之处,都由于墨家的后人,于“宗教的墨学”之外,另分出一派“科学的墨学”。

这一派科学的墨家所研究讨论的,有“坚白同异”“觭偶不仵”等等问题。这一派的墨学与宗教的墨学自然“倍谲不同了”,于是他们自己相称为“别墨”(别墨犹言“新墨”。柏拉图之后有“新柏拉图学派”。近世有“新康德派”,有“新海德格尔派”)。“别墨”即是那一派科学的墨学。

他们所讨论的“坚白之辩”(坚属于形,白属于色。两种同为物德,但一属视官,一属触官,当时辩这种分别很明确),“同异之辩”(名学一切推论,全靠同异两事。故当时讨论这问题很详细),和“觭偶不仵之辞”(《释文》说:“仵,同也。”《集韵》:“仵偶也。”《玉篇》:“仵,偶敌也。”《汉书·律历志》注:“伍,耦也。”是伍仵两字古相通用。中国文字没有单数和众数的区别,故说话推论,都有不便之处。墨家很注意这个问题,《小取篇》说:“一马,马也,二马,马也。马四足者,一马而四足也,非两马而四足也。马或白者,二马而或白也,非一马而或白也。此乃一是而一非也。”这是说“觭偶不仵”最明白的例子),如今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很有许多关于这些问题的学说。

所以我认为这六篇是这些“别墨”的书(《天下篇》仅举两派,不及相夫氏,或者相无氏之墨仍是宗教的墨学。“别墨”之名,只限于相里氏及南方的墨者如邓陵氏之流)。晋人有个鲁胜,曾替《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作注,名为《墨辩注》。我如今用他的名词,统称这六篇为《墨辩》,以别于墨教的“墨经”(我对于“别墨”、“墨经”、“墨辩”三个问题的主张,一年以来,已变了几次。此为最近研究所得,颇可更正此书油印本及墨家哲学讲演录所说的错误)。

至于这六篇绝非墨子所作的理由,约有四个:

一、文体不同。这六篇的文体、句法、字法,没有一项和《墨子》书的《兼爱》《非攻》《天志》……诸篇相像的。

二、理想不同。墨子的议论,往往有极浅鄙可笑的。例如《明鬼》一篇,虽用“三表”法,其实全无论理。这六篇便大不同了。六篇之中,全没有一句浅陋迷信的话,全是科学家和名学家的议论。这可见这六篇书,决不是墨子时代所能做得出的。

三、“墨者”之称。《小取》篇两称“墨者”。

四、此六篇与惠施公孙龙的关系。这六篇中讨论的问题,全是惠施、公孙龙时代的哲学家争论最烈的问题,如坚白之辩,同异之论之类。还有《庄子·天下篇》所举惠施和公孙龙等人的议论,几乎没有一条不在这六篇之中讨论过的(例如“南方无穷而有穷”,“火不热”,“目不见”,“飞鸟之影,未尝动也”,“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之类,皆是也)。

又如今世所传《公孙龙子》一书的《坚白》《通变》《名实》三篇,不但材料都在《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之中,并且有许多字句文章都和这四篇相同。于此可见《墨辩》诸篇若不是惠施、公孙龙作的,一定是他们同时代的人作的。

所以孙诒让说这几篇的“坚白同异之辩,则与公孙龙书及《庄子·天下篇》所述惠施之言相出入”。又说:“据《庄子》所言,则似战国时墨家别传之学,不尽墨子之本指。”

这六篇《墨辩》乃是中国古代名学最重要的书。古代本没有什么“名家”,无论哪一家的哲学,都是一种为学的方法。这个方法,便是这一家的名学(逻辑)。

所以老子要无名,孔子要正名,墨子说“言有三表”,杨子说“实无名,名无实”,公孙龙有《名实论》,荀子有《正名篇》,庄子有《齐物论》,伊文子有《刑名》之论:这都是各家的“名学”。因为家家都有“名学”,所以没有什么“名家”。

不过墨家的后起之秀如公孙龙之流,在这一方面,研究的比别家稍为高深一些罢了。不料到了汉代,学者如司马谈、刘向、刘歆、班固之流,只晓得周秦诸子的一点皮毛糟粕,却不明白诸子的哲学方法。于是凡有他们不能懂的学说,都称为“名家”。却不知道他们叫作“名家”的人,在当时都是墨家的别派。正如亚里士多德是希腊时代最注重名学的人,但是我们难道可以叫他作“名家”吗?(《汉书·艺文志》九流之别是极不通的。说详吾所作《诸子不出于王官论》,太平洋第一卷七号)。

如今且说这六篇《墨辩》的性质。

第一,《经上》《经说上》《经上篇》全是界说,文体和近世几何学书里的界说相像。原文排作两行,都要“旁行”读去。例如“故,所得而后成也。止,以久也。体,分于兼也。必,不已也”。须如下读法:

故,所得而后成也。止,以久也。

体,分于兼也。必,不已也。

《经说上》篇乃是《经上》的详细解释。《经上》全是很短的界说,不容易明白,所以必须有详细的说明,或举例设譬使人易晓,《经说上》却不是两行的,也不是旁行的。自篇首到篇中“户枢免瑟”一句(《间诂》十,页十七至二十二下),都是《经上篇》上行的解释。自“止,无久之不止”(页二十二下)到篇末,是《经上篇》下行的解说。所以上文举例“故,所得而后成也”的解说在十七页,“止,以久也”的解说却在二十二页上。

第二,《经下》《经说下》《经下篇》全是许多“定理”文体极像几何学书里的“定理”。也分作两行,旁行读。《经说下》是《经下》的详细说明,读法如《经说》上。自篇首(页三十一下。)到“应有深浅大常中”(适校当作“大小不中”页四十六止),说明《经下》上行的各条。此以下,说明下行各条。

第三,《大取》《大取篇》最难读,里面有许多错简,又有许多脱误。但是其中却也有许多极重要的学说。学者可选读那些可读的,其余的不可读的,只好暂阙疑了。

第四,《小取》《小取篇》最为完全可读。这一篇和前五篇不同,并不是一句一条的界说,乃是一篇有条理有格局的文章。全篇分九节。

一、至“不求诸人”,总论“辩”。

二、至“吾岂谓也者异也”,论“辩”之七法。

三、至第一个“则不可偏观也”,论辟、侔、援、推四法之谬误。

四、至“非也”共四十八字,衍二十二字。总论立辞之难,总起下文。

五、论“物或是而然”。

六、论“或是而不然”。

七、论“或不是而然”。原文作“此乃是而然”,似有误。

八、论“一周而一不周”。

九、论“一是而一非”。

第二章 墨辩论知识

知识论起源于老子、孔子,到“别墨”才开始有了精密的知识论。

《墨辩》论“知”,分为三层:

一、“知,材也。”(《经上》)说曰:“知材。知也者,所以知也。而(不)必知(旧脱不字,今据下文“而不必得”语法增)若明”。这个“知”是人“所以知”的才能(材能通)。有了这功能,却不必便有知识。譬如眼睛能看物,这是眼睛的“明”,但是有了这“明”,却不必有所见。为什么呢?因为眼需见物,才是见;知有所知,才是知(此所谓知,如佛家所谓“根”)。

二、“知,接也。”(《经上》)《说》曰:“知,知也者,以其知过物而能貌之若见。”这个“知”是“感觉”。人本有“所以知”的官能,遇到外面的事物,便可以知道这事物的态貌,才可发生一种“感觉”。譬如有了眼睛,见着事物,才有“见”的感觉(此所谓知,如佛家所谓“尘”。此所谓接,如佛家所谓“受”)。

三、“囗,明也”(《经上》)《说》曰:“囗,囗(旧皆作恕)也者,以其知论物而其知之也著,若明。”这个“囗”是“心知”,是“识”。有了“感觉”,还不算知识。譬如眼前有一物瞥然飞过,虽有一种“感觉”,究竟不是知识。需要能了理这飞过的是什么东西,需要明白这是何物(著,明也),才可说有了知觉(此所谓囗,如佛家所谓“识”)。如《经上》说:

闻,耳之聪也。循所闻而得其意,心之察也。言,口之利也。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

所以“知觉”含有三个分子:一是“所以知”的官能;二是由外物发生的感觉;三是“心”的作用。要这三物同力合作,才有“知觉”。

但是这三物如何能同力合作呢?这中间须靠两种作用:一个是“久”,一个是“宇”。《墨经》说:

久,弥异时也。(《经上》)

《说》曰:久,合古今旦莫。(校改)

宇,弥异所也。(《经上》)

《说》曰:宇,冢东西南北。(校改冢即蒙字)

久即是“宙”,即是“时间。”宇即是“空间”。须有这两种的作用,方才可有知觉。《经下》说:

不坚白,说在无久与字。坚白,说在因(原文有误读处,今正。因疑作盈)。

《说》曰:无坚得白,必相盈也。

《经上》说:

坚白不相外也。

《说》曰:坚(白)异处不相盈,相非(通排),是相外也。

我们看见一个白的事物,用手去摸,才知道它又是坚硬的。但是眼可以看见白,而不可能感觉到坚;手可以感觉到坚,而不可以看见白,我们何以能知道这是一块“坚白石”呢?

这都是心知的作用。知道刚才的坚物,就是此刻的白物,是时间的组合。知道坚白两性相盈,成为一物,是空间的组合。这都是心知的作用,有这一连串组合的心知,方才有知识。

有了久与宇的作用,才有“记忆”。《墨辩》叫作“止”,止即是“志”。古代没有去声,所以止志通用(《论语》:“多见而识之”,“贤者识其大者”,古本皆作志)。久的作用,于“记忆”更为重要。所以《经下》说:

知而不以五路,说在久。

《说》曰:智以目见,而目以火见,而火不见。惟以五路知。久,不当以火见,若以火(参看章炳麟《原名篇》说此条)。

“五路”即是“五官”。先由五路知物,后来长久了,虽不由五路,也可见物。比如昨天看梅兰芳的戏,今天虽不在吉祥园,还可以想起昨天的戏来。这就是记忆的作用了。

知识又须靠“名”的帮助。《小取》篇说:“名以举。”《经上》说:

举,拟寔也。

《说》曰:举,告。以文名举彼寔也。

“拟”是《易·系辞传》“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像其物宜”的拟。例如我们用一个“人”字代表人的一切表德,所以见了一个人,便有“人”的概念,便知道他是一个“人”。记得一个“人”的概念,便可认得一切人,正不须记人人的外貌状态等等。

又如“梅兰芳”一个概念,也代表梅兰芳的一切表德。所以我对你说“梅兰芳”,你便知道了,正不用细细描摹他的一切容貌状态。

如《经下》说:

(火)必热,说在顿。

《说》曰:见火谓火热也,非以火之热。

一个“火”字便包含火的热性。所以远远见火,便可说那火是热的,而不必等到亲自去感觉那火的热焰。“火必热,说在顿。”顿字也是记忆的意思。这是名字的一大用处。

《墨辩》分“名”为三种:

名:达、类、私(《经上》)。

《说》曰:名。“物”,达也。有寔必待文名(旧误作多)也。命之“马”,类也。若寔也者,必以是名也。命之“臧”,私也。是名也,止于是寔也。

“达名”是最普及的名字,例如“物”字。“类名”是一类物事的名称,例如“牛”“马”“人”,凡是属这一类的,都可用这一类的“类名。”所以说:“若实也者,必以是名也。”“私名”是“本名”。例如“臧”“梅兰芳”皆是这一个个人的名字,不可移用于别人。所以说:“是名也,止于是寔也。”

知识的种类

《墨辩》论“知道”的分别,凡有三种:

知:闻、说、亲(《经上》)

《说》曰:知,传受之闻也。方不瘴,说也。身观焉,亲也。

第一种是别人传授给我们的,故叫做“闻”。第二种是由推论得来的,故叫做“说”(《经上》:“说,所以明也。”)。第三种是自己亲身经历来的,故叫做“亲”。如今且分别解说如下:

这个“闻”字,有两种意思。《经上》说:

闻:传、亲。

《说》曰:或告之,传也。身观焉,亲也。

同类推荐
  • 《论语》与近代日本

    《论语》与近代日本

    作为一部传统文化典籍,《论语》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就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发展而言,《论语》也是一部不能被遗忘的文献。近代日本的《论语》研究,折射出日本民族自身近代化进程中所遭遇的挑战、做出的抉择。本书从梳理截至近代以前《论语》在日本的流布概况入手,进而选取近代日本中国学界在哲学、历史、文学等人文学科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以及近代日本文学创作领域的相关作品,就其源于各自不同的立场、视角、学养以及情感体认而完成的《论语》阐释,尝试做出相对客观的清理与解读。书后并附“近代日本《论语》研究著作目录”,以期为读者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

    《走近歌德》一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论述了歌德与中国的关系,探讨了歌德对中国的认识,具体而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对歌德的接受过程,说明了中国人在什么时候和怎样的情况下开始认识歌德,分析了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在我国的不同历史时期所得到的评价和所产生的影响,展现了中国现当代作家在各自的创作以及推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从歌德作品和思想那里所获得的启迪和思想源泉。
  • 伦理学与人生

    伦理学与人生

    本书系作者专心致志撰写22年而成的150余万字的《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8年修订版)之精粹。它几乎将每个理论问题都化为一个鲜活的人生案例,通过解析各个案例而系统展现伦理学博大精深之原理,因而名之为《伦理学与人生》。
  • 心态即命运

    心态即命运

    本书是一本通过传统文化进行心理建设的图书。全书分成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纠正心理失衡、克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化解压力、实现幸福人生等几大主题,是作者多年演讲的精华结晶,非常适宜年轻人阅读。
热门推荐
  • 万古主宰

    万古主宰

    一代剑神萧锋头顶造化玉碟,脚踏混沌青莲,携开天神剑临异界,从此一人一剑纵横九州无敌手。一剑西来神鬼惊,一剑寒锋万古寒。吾之道,主宰大道。吾之剑,万剑至尊,吾乃万古主宰!
  • 灵魂大主宰

    灵魂大主宰

    陆飞花本是一个学校的校霸,在于对头争夺女友时捡到天上掉下的神秘珠子,之后便和众人来到了一个叫灵魂大陆的世界,只是时运不济他被人所丢弃,成了苦命的流浪儿,但是某一天他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一样流行着地球的音乐,顿时身为音乐高材生的他就有了有了用武之地,至此财源滚滚进,修为步步高,美女成群啊!修炼等级:灵魂承载者,斗魂凝练者,战魂咆哮者,天魂斗翼者,异魂斗王,幻魂斗尊,三魂斗皇,圣魂大士,帝魂者,至尊。
  • 三洞枢机杂说

    三洞枢机杂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倾国倾城之青花瓷

    倾国倾城之青花瓷

    看安泽和苏颜惜会在时间的限制里,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亲,请拭目以待
  • 带着黑猫当勇者

    带着黑猫当勇者

    前进前进,目标是那星辰大海,遇见财宝就全部带走,遇见魔兽则用魔法打到,烧光~抢光~无恶不作。额!台词不太对,好像走错片场了。总之是新手法师林克,四处冒险的简单故事,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周围的人都称呼他“黑猫勇者”?如果你看腻了主角一人砍砍砍的剧情,那就来这里看看一群人砍砍砍的剧情吧。
  • 末世之我是召唤兽

    末世之我是召唤兽

    修真界的修士云帆苦修三百年,修到渡劫期,怎奈在天劫中迷失自我,渡劫失败,在天劫中化为飞灰。茫茫宇宙,一颗生命星球迎来末日,自身灾变,外星生命入侵,一位普通的女大学生李晓梦,在绝境之下以自己的生命为献祭进行召唤。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相隔不知多少位面的云帆一丝残魂响应了召唤,跨越天劫与无数位面来到李晓梦的身边,从此成为李晓梦的召唤兽,开始了他们的末世生涯。
  • 大衍无痕之创世星尘

    大衍无痕之创世星尘

    灭世之劫后,莫名的重生,心中有着太多的疑惑,也有着太多的无奈,背后像是有着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操纵着一切,或许这一切都只是阴谋,重重迷雾将被逐渐揭晓,身边的人未必是对的,但也未必是错的......而世间本无对错,有的只是继续存在下去的欲望罢了......
  • 狼少霸妻成狂:娇妻,请指教

    狼少霸妻成狂:娇妻,请指教

    都说韩幸这个男人像狼。可是只有她最清楚,夜晚的他,才真的是一头不知餍足的狼。某夜,她率先将他扑倒,咬牙切齿地道:“我倒要看看,你丫的究竟还有多少招数?”男人勾唇一笑,颠倒众生,在她意乱情迷的刹那,反身将她扑倒。“圣人曰九九归一,所以,我自创了这套九九八十一式阴阳术。”“……”“老婆,长夜漫漫,我们慢慢切磋。”他说,亲爱的,既然这辈子只能是你,那么,余生请多指教。
  • 墨鸦大人绝对不能死!

    墨鸦大人绝对不能死!

    空山鸟语番外篇有感于墨鸦和白凤在乱世之中性命相交的真情唯墨凤CP墨鸦大人绝对不能死!截至目前,已完成系列1~9:1.逃生2.不见3.重逢4.约定5.失控6.出轨7.成亲8.黄粱9.兵蠹10.双生这个系列完整融合正剧走向,墨鸦依旧跟白凤活在同一片时空下,有甜有虐。墨鸦大人最终还是做了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鸟儿,自由地飞在了天空之中。
  • 寻谜之宝

    寻谜之宝

    一觉醒来,头的后面竟然有一张脸,而且这张脸还有思想,还会说话,你会怎么办?【本书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