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7300000002

第2章 最不能缺的就是德

2008年2月9日

师:你们讲一讲什么是法。知道什么是法,才能去学法、求法和传法。

答:法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答:法就是法则。

答:法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法。

师:法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怎么学法啊?我又不是叫你们谈佛法,我是让你们谈你们自己对法的认识。你没有佛的境界,当然谈不出佛法的境界;你没有菩萨的境界,当然谈不出菩萨法的境界;你就是一个凡夫,应该有凡夫对法的认知吧?

答:法是到达彼岸的工具。可能每个人选择的工具不一样。

师:何为法?规则就是法。法就是潜在的道。清规戒律就是规则。各行各业有各行各业的规则:学校有学校的规则,经商有经商的规则。修道也有修道的规则。规则和个人的关系,就如同轨道和火车的关系,如果你的所作所为符合规则,就如同火车上了轨道,可以一路迅跑,翻山越岭,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与法相应,与道相应。

由于各行各业性质不同,对规则的称谓也不同,有的称之为“自律规则”,有的称之为“行为规则”,有的称之为“游戏规则”,我们统称“潜在规则”。

无论是自律规则、行为规则,还是游戏规则,都是法。所谓“无法为法”,这个“无”本身就是法,只不过“无”的境界是一种更高的法。法也有上、中、下之分,你不遵守规则,就要受到法的谴责,就要为法付出代价。如果你遵循规则,就与法融为一体。

出家人整天讲“求法、学法、传法”,实际上出家人是最不懂法,最没有章法的。他以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法,都符合法。没错,你做的一切都是法,但都不符合法。因为你所说所做的都无法进入法则,就如同火车未进轨道一样,你怎么努力也修不上去。只有你进入了法则,才能与法、与道相应。你能遵循规则,就在道里面;你不能遵循,就入不了道。

出家人缺什么都没关系,最不能缺的就是德。你可以没有任何技艺,没有任何特长,但你必须具备德性。如果一个出家人没有德性,你再有能力,你所得到的都不是你应该拥有的,都不符合规则,不符合法,不符合道。当你具备了德性,即便你什么都不会,你也会拥有一切,无论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谁来回答:成佛要具备哪几个要素?

答:认真做事,诚实做人,快乐为己。

师:“认真做事,诚实做人,快乐为己”,这就是你现在学佛的方法,成佛的基本要素。如果你把这几句话都做到了,你就入道了。即便你现在做不到,但你已经有了方向,不会再迷失。也许十年、二十年后,你会把现在的理念推翻掉,那是以后的事,就目前而言,你是一个有方向的人,是一个没有迷失的人。每个人的见地都会随着自己的修证而逐步完善。

学佛的人要真实、务实,要敞开自己,坦然地面对自己。只要是有利于你进步,能让你受益的,你都要去面对和接受。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为了表明自己的贞洁、神圣和清廉,想吃又不好意思吃,想要又不好意思要。这种内心贪婪又试图掩饰自己,表里不一的人,是不配学佛的。只有真实的人、表里如一的人才配学佛,才能入道。

“食,色,性也”。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具备食与色这个本性,就超越不了人的游戏规则。无论你说与不说,表白与不表白,都一样,一切都是存在的。

人与动物唯一的区别就是人有理智,可以主宰自己的身口意。人虽然有贪婪的一面、兽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人性的一面。我们所谓的“修行”就是修掉兽性的一面,提升自己人性的一面,以人性来主导兽性。

一个人不能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能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你想进步,想改变,没那么容易!你没有为它付出代价,想有所超越,没那么简单!你对世间、出世间的东西哪怕是获取一点点,也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否则你什么也获取不了。你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什么“十地顿超”、“不历僧祇获法身”,就我们目前这个等级,在目前这个起跑线上,你想都不要想!所谓的“无师智”不是建立在目前我们这个水准上。当你证完了四禅八定,超越了三界,“无师智”、“不历僧祇获法身”、“十地顿超”对你来讲都是当下的事,弹指之间不费吹灰之力,就如是。

自古以来,每个成就者都历尽了人间的艰辛,吃尽了种种苦头。别人没有经历、没有尝试的,你经历了,尝试了,你又没有退缩,勇敢地走过去了,你就成就了;当你经历的时候,面临的时候,你退缩了,回避了,你永远都达不到那个层次。

无论什么事让你碰上了,经历了,你都应该感恩,都应该感到幸运,那是来成就你的。既然你承认这是你的业障,你就去面对它,欢喜地接受,所谓的“业障现前就是消业障”。八识心田里储存的生生世世的业障不现前,如何消?好不容易给它一个出现的机会,你又躲开了,回避了,业障何时能消?为什么要静心?只有静心的时候才能觉知到种种不好的念头,这就是业障现前了。为什么要借人炼心,借事炼心?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你业习的种子才会翻腾出来,才能消业障。你的素质改变了,境界提高了,业障消了,自然就入道了。为什么古人讲“吃苦是了苦”?都是一个道理。

什么是法?什么是道?古人讲:“放之四海皆准之。”——这就是法,这就是道。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热门推荐
  • 一台时光机

    一台时光机

    时光机,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有人想拿它改变成绩,有人想改变生活,有人想……但如果你真的有一台时光机,你会怎么使用,是去改变什么吗?但你所要改变的的东西为什么不在当时就认错呢,而是现在才来后悔……
  • 孤狐城墨雨泪

    孤狐城墨雨泪

    萧家亡无人生墨雨哭苍天泪孤狐洒倾城得焚天诛必报自无情孤狐已成孤刃云芳斩迟瑶!心儿已去再无回墨雨洒孤城…独守孤城不问世事已是巅峰无人已相伴。白穹出握天道世轮回狐狐剑独上天公阙斩金仙斗金罗战仙君大笑多快活!比仙帝成天尊震八方!圣人怒决亡山终成道!生生世世自无情斩断情仇亡已自轮回……
  • 江湖上事非偶然

    江湖上事非偶然

    江湖上所发生的事情绝非偶然,此文非穿越。是真是假,是正是邪,皆在你一念之差。
  • 早安,早餐!

    早安,早餐!

    这是一篇高中生的一段豪门爱情史,一段诡计阴谋,四个闺蜜之间的心机斗争,使得陈玲安变得更加成熟稳定,一次车祸,五年后,那个熟悉又陌生的男人,我们又见面了,呵,三人虐恋又重新上演,今年暑期特送,期待你的归来。
  • 豪门恋人

    豪门恋人

    他是萧家英俊潇洒的三少爷,她是沈家地位低下的大小姐。他们相识相知,而后又彼此相爱。可到最后她却发现,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父亲的阴谋,无奈之下,她毅然离开......五年后,两人再次交锋他恨她亦爱她,而她却再难记起过往。
  • 再经世

    再经世

    李逸轩,一个毫无魂力的茶馆伙计,身上却隐含着无穷的潜力。在一次次磨砺当中,逐渐提升自己的魂力,最终达到了一种无人可超越的地步。
  • 古道问东风

    古道问东风

    面对皇位还是江湖,无从回答。很多人会选皇位,但是他又将如何去面对一切。去和心爱的女子游历山水,还是威严的做武林盟主,还是悠然的做一个天子?
  • 问天之途

    问天之途

    这个世界存在着很多的秘密,你想知道是什么吗。一介凡人,偶得奇遇,进入了一个意象不到的世界,也揭开了意想不到的秘密
  • 给人生加点淡定

    给人生加点淡定

    文成蹊编著的《给人生加点淡定》讲述了淡定不是平庸,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境界,是智慧的不争,是宠辱不惊,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追求。守住属于自己的一份平淡的生活,就能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给人生加点淡定》在告诉人们淡定对人生的重要意义的同时还告诉人们如何才能拥有淡定的人生,从而使得人们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平和的心情和积极的状态,进而收获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 如果愿意等我改变

    如果愿意等我改变

    “你说支票,什么支票?”“阿…”那男子翻着杂志,头也不抬,“买你的支票是个女人拿走的,和你差不多年纪。”“多少钱?”“一百万。”“……”“别觉得多,这是定金,还有卖身的四百万。”“卖身?”“你过来。”男子示意她坐下。“那个女人答应,你和我签卖身契,然后……”“恩?”“领证。”“……我没和你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