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27300000010

第10章 学佛就是管住身口意(2)

一个人满脑子佛经,一开口就是佛经,研究了很多经典著作,随时引经据典,这也叫做被染——被佛经所染,住在佛经上了,自性的智慧没有开发出来,满脑子装的都是知识。佛经也是知识。你只要把佛讲的经装进你的脑子里,它就变成了知识。但你要通过佛的知识把你的智慧开发出来,把你的自性打开,这才叫做智慧。我们把《弥陀经》背得很熟,这叫做“知”,连“识”都没有达到,就是极乐世界现前了,你还识别不出来。“知”是一个层次,“识”是一个更高的层次。

问:为什么感觉自己越修行,毛病习气越多呢?

师:为什么过去的祖师讲“走进,走出;无进,无出”?

问:如果相信一位明师,就把自己的身口意,或者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这位明师,应该怎么个交法呢?

师:现在这个时代,“把身口意交给明师”只是一句空话!真的可望不可及了!只有过去的祖师做得到,现在的人做不到,绝对做不到!出家人一定要看《米勒日巴传》这本书啊!

问:看是看了,但做不到。

师:最起码看了之后,知道我们和他差距有多远。我们所谓的“学佛”真的是假学佛啊!学佛在某个阶段,在入道之前,在入道之时,在修道的过程中都必须那样。你已经得道了,就恰恰相反了。

问:我认为自己真正受用了,自然会产生强大的信心。刚开始是不可能有真正的信心的,否则就不是人了。

师:如果说学佛人的心态达不到米勒日巴那样,想悟道是不可能的。这种心态并不一定是针对某个明师,针对某一部经典、某一句话也可以,形式很多。也许你不相信万行,但相信万行说的某个道理,你就把自己完全交给这个道理也可以。如果你没听说过这个道理,你说:“我不识字,我不相信这个道理,我就相信你这个人。”也可以,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

问:师父,有一种菩萨叫“圣者菩萨”,圣者菩萨和圣者有什么区别呢?

师:你是不是在“示现问法”啊?这时候他的见地已经有了,只是欠缺实证功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已经获得了无师智,但还没有证得无师智的果位。

师:(一人提问,师问其情况,她未闻,仍自顾自地说,故师对大众道)我告诉你们一个检测对方和自己有没有觉照的方法:你在说话,别人也在说话,你还能听到别人说的话。你说话是你的意识功能在往外释放,你耳朵的功能是往里面吸纳的,所以彼此听与说可以互不影响。你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检测自己的智商和灵敏度。即便你达不到,也必须学着这样做:你一边讲,一边听别人讲。绝对不要说:“我说的时候,你不要说话啊;你说的时候,我也不说。”(众笑)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我们同时说(众笑)。我能听到你的,你也能听到我的;你说完,我也说完。我们双方都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了,说完,答案已经出来,已经拍板决定了。佛法就是这样,本来就是嘴巴一边讲,耳朵一边听,眼睛一边看,六根可以同时互用的,修学佛法就是这么修的!

问:我每次要去坐车,在没上车之前就会晕得受不了,我就不断地对自己说:“我不会晕车,我不会晕车……”可是这种情况还是没办法改善。不是说万法唯心吗?为什么我这样做没有效果呢?

师:你的方法错了,你要这样想:“啊,晕车真是一种享受啊!(师做陶醉、享受状,众哈哈笑)这种享受快快来,快快来,我浑身放松地等待,等待……”好了,你再也等不来了(众笑)

问:保险公司和一些行销公司教员工每天早晨起来,对着镜子中的自己大声说:“我很健康!我很快乐!”他们也是用这种方法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肯定。

师:佛法是唯心的,但是由于你的心力不够,不能以心转物,想唯心也唯不动,所以你只能唯物了。什么叫“唯物”啊?就是被外界的物所转。

问:晕车的原因是自我暗示我会晕车。现在我知道了,以后倒过来就可以了?

师:你的理论是对的,但你用的方法错了。

问:后来我坐车的时候,放松自己,就不晕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再晕了,还误以为是师父的加持。

问:暗示自己开悟,开不开悟啊?呵呵(自笑,众笑)。

师:一样。只要你的信念很足,信心不断,信息链不断,就能达到。

问: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的也是这样的意思。它说全世界大成功的人都有一种习惯,就是经常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这样做的人成功率超过其他人。

师:不是因为写下来才成功。首先你树立一个目标、一种信念,在内心从来没有动摇过。由于你有这种强烈的信念,就会感召外界的力量来辅助你。因为心灵的力量就像磁铁一样,你存什么心,就召感什么样的力量。有形有相的力量是被无形无相的力量所主宰和驱使的。

问:修行有感应时,想做到无为,但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可是在无意之中,一个念头,或经过一些事情,感觉那一念就相应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那是因为你曾经有意识地训练过,当达到无意识时,这种力量自然就出现了。所以刚才我讲到佛法分两步,实际上是三步:无进无出,能进能出,无进无出。第一步“无进无出”是凡夫位;第二步“能进能出”是修道位;最后一个“无进无出”是圆满的无进无出,也就是不增不减。凡夫也是不增不减,圣人也是不增不减。圣人的不增不减是圆满以后,做得了主以后的无需增,无需减。凡夫是做不了主之前的不增不减,是智慧不增,恶习不减。

问:第一个也无修,最后一个也无修,中间是有修?

师:对,就是这个意思。就像一个大智慧的人看起来大智若愚,没智慧的人是弱智大愚,所以假的可以暂时冒充真的。就这么个道理。

问:您不是说过有些东西一次就够了吗?怎么反复还不行呢?

师:对有层次的人来说一次就够了。

问:我记得您说过,如果你的身口意想做一件事,而你又想改变自己的习惯,当下你的心肯定在痛,在燃烧。但如果这次你能熬过去,就当下来说,你就超越了。

师:如果有件事终日困扰着你,你无法超越,你就应该把所有的力量集中起来,去尝试这件事,尝试和这件事融为一体。当你忘我地和它融为一体,你一次就超越了。如果你做了很多次,都没有达到和它融为一体的状态,你做再多次也没有用。所谓一次性就够了,是因为你已经完全和它融为一体了,彻底进去了,再走出来才能超越。尽管你做了十次,但从来没有彻底进去过,所以你也无法真正走出来。

问:是不是我顾虑太多了?

师:跟顾虑有关系,跟你的方法也有关系。

问:总的来说还是根性太差了?

师:根性?有几个人能理解根性呢?每个人都把根性理解得非常笼统。什么是根性?就是你的综合素质、综合力量。素质和力量达不到,谈什么根性?根性是个很空洞的东西。

问:如果全心全力地去做,还是做不到,是不是就应该放下了?

师:不存在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像你所说,肯定做得到。你知道你最专注,一心不乱是在什么时候吗?我注意过你很多次,每次都是在你抬着喷水枪的喷头的时候,那时候你绝对是处于一心不乱的状态。你只有在那个时候才真正处于一心不乱的状态。

问:我也感觉到了,本来是很饿的,却感觉力气很大。可是干完活以后全身还是软绵绵的。

师:干完以后好像身体这里也酸,那里也痛,肚子也饿,干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那就是进入状态了。你能够通过这件事达到这种状态,要是学会把这种状态转移到其他工作上,你同样也能进入状态。只是你现在没有学会转,一旦学会了转,你在各行各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所以修学佛法还要学会起用,会起用才能真正受用。

问:转到另外一个行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熟练的状态。

师:一切都是由愿力、恒心和意志决定的。为什么不在当下,不在一念之间就转?为什么在这里行,在那里不行?

问:大部分人的智商、智慧是不是都在零上?

问:在零上,那不是木头?

师:不是在零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高智商、大智慧,真的,只是太阳被乌云遮蔽了。

问:可能在这个行业是一百分、九十分,换一个行业就不同了。比如我们念经肯定念得好,但如果到外面去经商,肯定很麻烦。

师:如果真的把经念活了,会念经了,你行行都行得通。念经的道理和做生意的道理是一样的。可是,我还没见谁把经念好了。

同类推荐
  • 花花世界不染尘

    花花世界不染尘

    当一朵花映入眼里,你看到了什么?一位真正的禅者,拥有比一般人更敏锐的触角、更犀利的观察力,能轻易遁入内心的各个角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看得清清楚楚。本书作者正是这样的一位禅者,他以一篇篇抒情短文,和我们分享他在这精彩世界的所见与体会。书中文字或许如作者自己所说,代表一个清理、重建内在花园的过程,又或许它们只是单纯的一杯好茶,等待有心人来细细品味,感受“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快意游走于花花世界的自在与潇洒!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静心·舍得·放下之舍得

    太虚法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提倡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1927年,出国巡回讲学,遍历英、德、法、荷、比、美等国家,弘扬佛法。在巴黎首建世界佛学院,开创了中国僧人跨越欧美弘传佛教的先河。法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虽出家为僧,但救世济民之心让人感佩,是一位侠骨热肠的高僧。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热门推荐
  • 国民校草:呆萌甜心身边宠着

    国民校草:呆萌甜心身边宠着

    ”莫浅曦,你过来!“莫浅曦皱起眉头,表面不语,心里早已问候了林子宸的祖宗十八代。”莫!浅!曦!“见她依旧无动于衷,林子宸起身走到莫浅曦书桌边。”你……“话还没说完,莫浅曦拿起桌上一本漫画书朝林子宸砸去。”嗷……“林子宸脸上的嚣张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因疼痛而龇牙咧嘴。”你的漫画书落我这儿了,还有,你真的很烦欸”……
  • 惊恐小虎队

    惊恐小虎队

    迷迷糊糊进来了,机智勇敢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疑点,这里虽然疑点重重,但我不怕,你敢一直读下去吗?
  • 小草的旅途

    小草的旅途

    小草从萌芽,到破土,阳光是它的食物,土地是它的床被,被人赏玩,亦被人践踏奔跑!小草开始了旅途,走过花坛,走过球场,走过沙漠,走过河川……
  • 机器人与银河帝国
  • 不告而白

    不告而白

    每一个出现在生命里的人,都有初衷,而他们的消失,也大概都是有苦衷的吧。
  • 工人政治

    工人政治

    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兴起,工人阶级作为新兴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英国宪章运动、法国巴黎公社起义、俄国十月革命……就是由工人阶级主导的一幕又一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推动着现代世界向前发展。站在历史的当下,传统意义上的工人运动似乎渐渐偃旗息鼓。然而,工人政治并没有结束。工业化早期的工厂生产结构和模式,及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关系、矛盾,均发生了巨变,传统工人阶级的形象与含义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使得当代的工人政治正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 歌吟动地哀

    歌吟动地哀

    当我回忆二十年前的时候,我发现天正三年发声了太多的事情,我没了奶奶,遇见了师父,失去了姐姐。人生仿佛成了提线上的木偶,看不见的手在幕后操纵着一切,直到我有决心与过去一刀两断。
  • 万乱之君临天下

    万乱之君临天下

    天地之初,即为混沌!创天地生灵蕴阴阳五行定万物法则规天地秩序。欲破万界欲乱三界。时空!万道!黄泉!轮回!深不见底生命强悍无匹攻击迅疾如风身法绚丽强大玄技君临天下气势,一枪断九州身有九阳伴,升起的黎明。掌时空轮握三界命。创万道传轮回黄泉路时空转,沉淀的晨曦。羽祖及晨曦,道祖及黎明。恶中生善,轮中生世。掌一道如车轮转不停—轮回。万道自归欲图握界—道祖君琦陆琦!混沌初开威震三界—羽祖君戮阎晨!双龙戏珠欲绝天下。
  • 兽穿:白狐一梦【全本】

    兽穿:白狐一梦【全本】

    少女凌波儿终于梦想成真,过上向往已久的米虫生活。付出的代价居然是变成一只漂亮的白狐。玉树临风的秋水、神经大条的鸭梨、温柔善良的蓉蓉、深藏不露的水榭……我的奇异生命旅程从此扬起风帆。一切如梦如醒,似真似幻,谜底揭晓的最后,究竟是延续千年的情债终结还是一段旷世奇缘的开端?【请 收藏 ,谢谢。】
  • 美女校花之贴身保镖

    美女校花之贴身保镖

    他是个被家族遗弃的少爷,机缘巧合下得到上乘修仙之法,开启一场都市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