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400000053

第53章 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7)

嗣昌设十面之网,意在主战,与文灿主抚,本不相中。文灿既至,良玉桀骜,不受节制,其下又与粤军不和,大诟,不得已遣还南军,然良玉实不为用,嗣昌言于帝,乃以边将冯举、苗有才五千人隶焉。时嗣昌号建四正六隅策,文灿则决计招降,初抵安庆,即遣人招张献忠、刘国能,二人听命,乃益刊招降檄布通都。又请尽迁民与粟闭城中,期无所掠当自退。帝怒,谯让文灿,嗣昌以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仍上疏克期平定,以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限。当时任事者,尚有总督洪承畴。嗣昌言于帝:“熊文灿任事仅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借之口?”嗣昌乃不敢言。嗣昌建合剿之策,谓必可平定,而专任文灿。文灿则专主抚,所主张本不相合,帝亦不复诘,亦无言者。初,献忠为左良玉军所败,中箭创甚不能战,十一年春,侦知陈洪范隶文灿麾下为总兵,因遣间赍重币献洪范,愿率所部降。洪范以告文灿,受其降。献忠遂据谷城,请十万人饷。文灿又招十三家先后降。嗣昌方以逾期故,疏引罪乞代,帝不许,命察行间功罪,乃盛称文灿功而罪承畴。承畴方与陕抚孙传庭大破李自成,自成走入崤函山中。献忠则在谷城治甲仗,言者知其必反,而帝信嗣昌倚文灿,不为忧。十二年五月,献忠合十三家一时并起,设伏败左良玉兵。帝闻变大惊,削文灿官,戴罪视事。嗣昌于六月甫由兵部尚书改礼部,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仍掌兵部事。变既闻,上疏请斥,不许。帝以既挠群议用嗣昌,悟其不足倚,而犹冀其一出平乱谢天下,遂命以辅臣督师。再疏辞,不允。以九月杪抵襄阳,入文灿军,听文灿自诉,且檄召文灿所用知府万年策、佥事孔贞会效用军前,而河南巡按高名衡既劾文灿,又劾二人以抚愚文灿不可用。嗣昌发愤疏辩,谓:“廷臣以文灿不能剿贼,诬其无才;不能用兵,诬其无算。文灿特过持重耳,流寇数十百万,不可胜诛,必抚剿并施,方可解散。文灿收拾两年,功已十成六七,独献忠再叛,八营动摇。今以一眚废置,并所用之人訾之,非公论”(此疏见《明史稿·嗣昌传》)。以此曲庇文灿,而帝卒重罪之,文灿以十三年十月弃市。

十一年九月,建州又复入边,以宣大、山西总督卢象升督师御之。象升亦以与嗣昌议不合,遂以监军中官高起潜分其兵,又扼其饷,陷象升阵亡。又与起潜比,谓象升不死。有诏验视,赞画杨廷麟得其尸,嗣昌故靳之。遣三逻卒察其死状,其一人俞振龙者,归言象升实死,嗣昌怒,鞭之三百,暴尸八十日而后殓。终嗣昌未死之日,不得议恤。象升以对建州主战,而嗣昌在本兵因与不合陷之,并欲没其死事之烈,此为嗣昌一大罪状。方是时,文灿主抚亦当嗣昌意,嗣昌归功文灿而欲倾承畴。帝以东事亟,召承畴、传庭入援,嗣昌议移承畴督蓟辽,且尽留承畴所率入援之秦兵,属承畴东守。传庭谓嗣昌:“秦军不可留。秦军妻子俱在秦,久留于边,非哗则逃,不复为吾用。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嗣昌不听,传庭疏争之,帝不能用,不胜郁郁,耳遂聋。初传庭入卫,象升方战殁,命代统诸镇援军,请召对决大计,嗣昌以传庭与己多不同,高起潜亦与传庭不协,合而沮之,竟不得入朝。十二年春,承畴与传庭并受命,承畴督蓟、辽,传庭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复疏请陛见,嗣昌大惊,谓传庭将倾己,饬来役赍疏还之,传庭愤甚,耳益聋,不能听机事,遂乞休,嗣昌又劾其托疾。帝大怒,斥为民,下巡抚杨一儁[俊]核真伪。一儁[俊]奏言非伪,并下一儁[俊]狱,传庭长系待决。举朝知其冤,莫敢言。系狱三年,至嗣昌败后,朝士乃交荐起督陕。嗣昌主兵柄时,大将任战者,仅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为最著。嗣昌陷卢死,并仇其死后,陷孙几死,复排洪于外,所倚所庇唯有熊文灿,此其任本兵时之所为也。而其时于颠倒命将是非之外,又有残民以绝国脉之大罪。当万历末,以清犯辽东,三次加派,已驱民走险而致大乱。崇祯间,一再加派,曰剿饷,曰练饷,合前万历末所加名辽饷,共谓之三饷。剿饷、练饷,皆嗣昌主议而帝用之。拥剿饷而不剿,拥练饷而无可练。至清入关而首除三饷,遂取中国,而民已多数安之,是尤为新朝造取代之资矣。谓兵事正殷,非饷不济。清方以兵取天下,较之明以兵守天下者岂不更费武力,然以首革三饷而兴,求之宫廷节约,以养战士,自有其道。明君臣当危亡之时,竭力椓丧,不恤资敌,此固亡国之臣所为,亦岂非亡国之君所信用乎?

当十年三月,嗣昌始履本兵任,议设十面之网,并荐熊文灿为总理,即议增兵十二万,增饷二百八十万,其措饷之策四:一因粮,二溢地,三事例,四驿传。因粮者,因旧额之粮量为加派,亩输粮六合,石折银八钱,伤残地不与,岁得银百九十二万九千有奇;溢地者,民间土田溢原额外者,核实输赋,岁得银四十万六千有奇;事例者,富民输资为监生,一岁而止;驿传者,前此邮驿裁省之银,以二十万充饷(祟祯三年,以给事中刘懋请裁定驿站,给邮乘传有额,而河北游民向借食驿糈者无所得食,溃兵煽之,为陕西民变炽盛之始)。户部不敢违,议上,帝传谕:“不集兵无以平寇,不增饷无以饷兵,勉从廷议,暂累吾民一年。”改因粮为均输,布告天下,使知为民去害之意,是为剿饷。帝言累民一年,本以一年为限,而遂为久计矣。

十二年,清兵入边,破济南始返。未解严时,廷臣请练边兵,嗣昌议各镇练兵数至七十余万。帝又采副将杨德政议,练民兵捍乡土,不他调,天下府千、州七百、县五百,汰府通判、州判官、县主簿。府改设练备,秩次守备;州县改设练总,秩次把总。嗣昌以势有缓急,请先行畿辅、山东、河南、山西,于是有练饷之议。

剿饷在嗣昌原议一年即止,饷尽而乱未平,诏征其半。至行练饷时,反并剿饷皆全征。帝虑失信,大学士薛国观、程国祥以为可行,嗣昌复言:“加赋出于土田,土田尽归有力家,百亩增银三四钱,稍抑兼并耳,贫者何害?”帝意遂决。由是剿饷之外,复增练饷七百三十万。计辽饷在神宗末为五百二十万,崇祯初又增百四十万,后再增剿饷、练饷,计千万(事例所入无定,其数不计入),先后增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民不聊生,益起为乱。迨帝知悔前失,用大学士蒋德璟言,诏罢练饷,自成兵已逼城下,有诏而不复能行矣。夫古礼家之说,年不顺成,天地祖宗可以杀礼,社稷神祇可以变置。古者神权最重,而救国只有夺典礼,而不闻可以剥民生。卧薪尝胆,乃有国者自处于极苦,与军民同其生活,自能尽全国之人力物力以度此难关。若曰暂累吾民,君与相以及有禄之士大夫则不受其累,是薪胆之苦只有人民卧且尝也。崇祯间最用事最专且久之杨嗣昌,独为帝所特简,谓非亡国之君而何?

剿饷之用途犹有可指,若练饷之用途实为可笑。各镇就旧兵而抽练之,当时论者即谓九边自有额饷,概予新饷则旧饷安归?边兵多虚额,今指为实数,饷益虚糜而练数仍不足,且抽练而其余遂不问,则旧饷之兵公然不练,而练者又仍虚文,加练饷而边防愈弱矣。至州县民兵益无实,徒糜厚饷。凡此皆以嗣昌主之,且事巨莫敢难也。此皆嗣昌居中用事之亡国成绩也,其督师以后则又有可言矣。

嗣昌入熊文灿军受代,以十月朔(崇祯十二年)大誓三军,以左良玉有将才,请拜为平贼将军,报可。良玉既佩将军印,志寖骄,遣使以书谢,嗣昌不悦。会贺人龙败献忠于兴安,请进秩赐奖,欲渐贵之,以抗良玉。良玉知之甚愠。恩威不足以相服,而用术数交斗于将帅之间,武夫无肝胆可共,危急时孰能用命?当是时,官军虽新胜,而嗣昌申养锐之戒,诸将遂无斗志,虽遣将但遥相应,未令合击。代嗣昌为本兵者傅宗龙,克十二月平乱,又数趣分道进兵,嗣昌迁延至岁暮未一战。张琮、贺人龙之捷,本非嗣昌功,其所檄湖广巡抚方孔照遣杨世恩、罗安邦两将攻罗汝才、惠登相者,则全军覆于黄草坪。孔照本屡取胜,至是所部一败。嗣昌以孔照先条上熊文灿主抚之误,心衔之,又忮其言中,遂独劾孔照逮下狱。孔照子检讨以智,伏阙讼父冤,膝行沙囗 中两年,帝心动,始议前功,减死遣戍,则遇败巧中他疆臣以自免之一事也。嗣昌驻襄阳,既节制各路军,乃以楚地广衍,乱难制,驱使献忠等入蜀,冀因地险蹙之可全胜。又虑蜀兵扼险,恐彼不得入,遂调蜀锐万余为己用,使蜀中罢[疲]弱不足支。蜀抚邵捷春愤曰:“督师杀我!”争之不能得。于是献忠遂西。其时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为郑崇俭,由本兵令兼督蜀军,嗣昌亦檄秦军入蜀,崇俭遂以十三年二月率副将贺人龙、李国奇会左良玉,败献忠于玛瑙山(山在达州,由楚入蜀之路)。崇俭身在行间,嗣昌远处襄阳,而帝以嗣昌一出即奏捷,大悦,赏功犒师,悉归功嗣昌。既而捷春以嗣昌弱其兵,秦师入蜀者,又以崇俭奉命还关中,亦噪而西归,蜀无防御之力,献忠等尽萃蜀中。楚将奉嗣昌令追献忠入蜀者,败于土地岭。献忠攻蜀各郡县,嗣昌果委罪蜀军,斩蜀将邵仲光,而劾捷春逮下狱论死,捷春仰药死狱中。捷春清谨有惠政,被逮日,士民哭送,竞逐散来逮官旗,蜀王亦疏救,不听。则嗣昌不任弃蜀之罪而巧陷他疆臣之又一事也。蜀既陷,嗣昌为自免计,已陷捷春,又奏崇俭撤兵太早,削其籍。迨嗣昌败死,帝尚恨崇俭不与嗣昌犄角共平乱,逮下狱,不俟秋后,以五月弃市。南都时,给事中李清始讼其有胜无败,而为他人巧卸、遂服上刑之冤。则嗣昌既陷蜀,而凡稍能军之疆臣皆为卸罪之故连陷以死之又一事也。

同类推荐
  • 精武陈真传

    精武陈真传

    陈真自上海死里逃生后,逃亡至东北奉天城,在军阀张作霖的安国军中隐姓埋名,但因一场与关东军的比武而暴露身份,陈真就此陷入了奉天城武林同道的纠缠中。与此同时,陈真又结识了来自朝鲜的亡国志士们,他们矢志复国,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陈真与朝鲜女侠朴静美渐萌爱意,然而骤然发觉,陷入了温柔陷井,朝鲜人想利用他去刺杀日本首相林铣十郎……此时,日军精心策划的“皇姑屯”事件爆发,张作霖殒难,东三省即将落入日本人之手,此时此刻,陈真力拼日本高手“鬼隐七忍”,搭救出少帅张学良,化解了日本人的阴谋,也促成了著名的“东北易帜”事件……
  •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百团大战中的阳泉

    在阳泉,有一座雄伟壮观的狮脑山,它海拔1160米,是市区最高峰。在这风光秀丽的山麓上,布满山峦的是葱茏茂密、苍翠蓊郁的油松、侧柏、五角枫,还有黄栌、刺梅等灌木。无论朝华夕月,还是晴雨寒暑,这片树林总是显得那么凝重、肃穆、静谧,而在那疏枝密叶间,似乎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神韵。就在这片连碧成云的林荫覆盖下的峰顶,有一片开阔地。在这里,耸立着一座“百团大战纪念碑”,碑高40米,形如一把锋利的刺刀直插云霄,还有三座副碑峭然并立。一座锻铜圆雕、两座题字碑以及烽火台和“长城”围绕主碑周围,是一座主题森林公园。
  • 大掌柜系统

    大掌柜系统

    李宁有个愿望,就是在全世界都开一家“风满楼”分店。PS:q裙,200391685
  •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 古南京史话

    古南京史话

    作者张学义,现已70岁高龄,为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张老一生著墨,先后创办《古今中外》《民俗》等多本杂志,一直潜心研究南京历史人文。本书上至人文之初的地域沧桑,下至民国初年的世风时宜,考究了古城南京人文、文化、历史、地域等,研究了千百种古南京风俗和名胜的得名缘由,浅析了许多南京著名的风流人物和他们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凉州记

    凉州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邪异修行路

    邪异修行路

    身怀邪道修士的传承,却是修行小门派中的一个平凡弟子,他究竟有什么目的?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邪道修行者,到纵横整个修行界的呢?
  • 风雨破天

    风雨破天

    别在我坟前哭!弄脏我轮回路……风雨倾天………风语破天!
  • 喂!古代帅哥

    喂!古代帅哥

    她,端木灵。与几个好姐妹一起去东方明珠游玩,没想到竟穿了?在古代她举目无亲,没想到其她的三个姐妹竟然跟着她一起穿到了古代,悲哀的是,她们几个人并不像书中所说的那样穿越时空都会有一段美好的爱恋,那些个古代帅哥们咋比二十一世纪的帅哥还要拽呢?看她们怎么反击,嘿嘿嘿~
  • 觊觎恶魔殿下

    觊觎恶魔殿下

    女主是命中注定的太子妃,却惨遭陷害遗忘了一切。太子殿下为她废皇后害贵妃终迎得她回宫。再遇恶魔王子却已是经年,一切已物是人非。过眼云烟。
  • 不散的军魂

    不散的军魂

    小说以一位土生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男青年高考落榜后违背和女友当初的誓言来到军营,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合格的特种兵的转变。在爱情、身体,荣誉面前他选择了离开,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了战友。作品以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基础,都市白领的现实生活为缩影,刻画了一位退伍军人的都市生活。初入社会军人的气质仍在,面对工作、领导,朋友,爱情他始终保持着理性.他与六位女人之间的相处,有爱,有恨,有同情,有留恋。在金钱,美色,物质面前他选择了真诚、坦率、不卑不吭、不离不弃。最终以无心插柳般的奇迹得到社会的认可。
  • 时光奇遇

    时光奇遇

    一只手表,给叶云带来了一次次奇遇,奇遇,新的开始
  • 乱门引之美人夜妆

    乱门引之美人夜妆

    不谈过往,不念平生,惶惑之行,余谁命魂,十年之局,尽散前文,无妄未知,尔等默认,故人已分,往事已沉,怨生念狠,岂能不真,繁华声声,生死枯等,折煞世人,遁入空门,人情速冷,人世易分,落地生根,羡煞谁人,纠缠脱身,空留你恨,蹉跎年轮,空抱痴嗔,付尽一生,毁念旧人,劝诫不闻,意绝心横,而今世事,不过大梦,今日谁人,踏入绝程,归期难等,生死莫问。
  • 雷霆殿神

    雷霆殿神

    人界十大势力中排名第二的雷霆殿,一夜之间,悄无声息的被夷为平地,震惊世界。看作为雷霆殿传人的雷霆殿殿下,如何,搅动风云,拨开迷雾,查找雷霆殿的覆灭之谜。
  • 无道门

    无道门

    持剑败谁,战无道。曾几何时,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而现在,不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