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95400000035

第35章 议礼(7)

献皇帝庙既立,止举时祀,不祀太庙。至十七年夏,有致仕扬州府同知丰坊,学士熙子也,熙于嘉靖三年伏阙争大礼时,廷杖遣戍,死于戍所。坊家居贫乏,思效张、桂等片言取通显,上言:“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宜建明堂,尊皇考为宗,以配上天。”下礼部议。尚书严嵩等于配天具功德及亲亲二说以进,但举汉、唐、宋亲亲已有先例,至称宗则以为与衬庙相及,不敢妄议。帝曰:“配享皇考称宗,不为过情。”复命集议。户部侍郎唐胄疏争,略言:“《孝经》曰:‘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周公制作礼乐,而文王适为其父,故引以证圣人之孝,答曾子之问,非谓有天下者皆必以父配天,然后为孝。成王不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于武王;康王不废文王配天而移于成王。后世乃误识《孝经》之意,而违先王之礼。故宋儒朱熹谓后来第为严父之说所惑。陛下力正大伦,答张孚敬、席书诸臣,亦云:‘朕奉天法祖,岂敢有干太庙?’顾今日乃惑于丰坊之说乎?明堂礼不可废,唯当奉太宗配。若献皇帝得圣人为之子,不待称宗议配,而专庙之享,百世不迁矣。”疏入,下胄锦衣狱,黜为民。嵩乃言皇考侑飨,允合严父配天之周道。坊待命久之,无所进擢,归家悒悒以死,人咸恶其畔[叛]父。

配天议定,而称宗袝庙,又命集议。严嵩等议宜加宗皇考,配帝明堂,永为有德不迁之庙。帝以疏不言袝庙,不悦,留中。作《明堂或问》难嵩,嵩惶恐,尽改前说,条画礼乐甚备,具言古者父子异昭穆,兄弟同世次,皇考与孝宗当同一庙。奏上,群臣无敢异议。帝既排正议,崇私亲,心念太宗永无配享,无以谢廷臣,乃改称太宗庙号曰成祖,尊献皇帝庙号为睿宗,遂奉睿宗主祔太庙,跻武宗上。初张璁议礼,有同年生胡铎亦主考兴献王,璁要之同署,铎曰:“主上天性,固不可违;天下人情,亦不可拂。考献王不已则宗,宗不已则入庙,入庙则当有祧,以藩封虚号而干治世之宗可乎?且入庙则有位,将位于武宗上乎,武宗下乎?生为之臣,死不得跻于君,然鲁尝跻僖公矣,恐异日不乏夏父之徒也。”至是果如其言。

第三节 议礼前后之影响

嘉靖一朝,始终以祀事为害政之枢纽,崇奉所生,已极憎爱之私,启人报复奔竞之渐矣。帝于大祀群祀,无所不用其创制之意,而尤于事天变为奉道,因而信用方士,怠政养奸,以青词任用宰相,委政顺旨之邪佞,笃志玄修,更济以独断自是,滥用刑辟,遂有权相柄国,残害忠良。议礼稍竣,而严嵩进用,始犹有相轧之夏言,言不得其死,而嵩独专国政十四年,正人受祸不知凡几,其影响皆由帝僻好神祇符瑞之事来也。嘉靖二年闰四月,帝始用太监崔文言,建醮宫中,日夜不绝。杨廷和力言不可,引梁武、宋徽为喻,优旨报纳,然修醮如故。给事中刘最上章极谏,且劾文耗帑金状,而帝从文言,命最自核侵耗数。最言帑金属内府,虽计臣不得稽赢缩,文乃欲假难行事,逃己罪,制言官。疏入忤旨,出为广德州判官。廷臣论救,不纳。文憾不已,嗾其党芮景贤奏最在途仍故衔,乘巨舫,取夫役,巡盐御史黄国用复遣牌送之。帝怒,逮二人下诏狱,国用谪极边杂职,最戍邵武。其后帝益好长生,斋醮无虚日,命夏言为监礼使,顾鼎臣等充导引官。鼎臣进《步虚词》七章,且列上坛中应行事,帝优诏褒答之。自此词臣多以青词干进矣。

七年春,灵宝人言黄河清者五十里。遣太常往祭告。御史周相疏谏,帝震怒,下之狱。四月,南赣巡抚汪囗 奏所部有甘露降,为帝仁孝之感。帝喜,遂告郊庙。于是告祥瑞者踵至。

七年,既定《明伦大典》,帝益覃思制作之事,郊庙百神,咸欲斟酌古法,厘正旧章。九年五月,作四郊,分建圜丘、方丘于南北郊,以二至日祭。建朝日、夕月坛于东西郊,以春秋分祭。帝又议建雩坛,于孟夏行大雩礼。议太社太稷,以句龙、后稷配。议祀帝社帝稷于西苑。议祀高禖之神于皇城东。虽皆命下礼官,多以独断决之。于时畿内、河南、湖广、山东、山西悉灾,岁大饥,方诏群臣修省,而希旨者诡言祥瑞,廷臣称贺。兵部主事赵时春上疏言:“灾变求言旬月,大小臣工率浮词面谩,盖自灵宝知县言河清受赏,都御史汪囗 继进甘露,今副都御史徐瓒、训导范仲斌进瑞麦,指挥张楫进嘉禾,囗 及御史杨东又进盐华,礼部尚书李时再请表贺。仲斌等不足道,囗 、瓒司风纪,时典三礼,乃罔上欺君,坏风伤政。”帝责时春妄言,谓:“既责大臣科道不言,彼必有谠言善策,令条具以闻。”时春惶恐引咎未对,帝趣之,乃上言:“当今之务,最大者有四,最急者有三。最大者:曰崇治本,曰信号令,曰广延访,曰励廉耻。最急者:曰惜人才,曰固边圉,曰正治教。其正治教为请复古冠婚丧祭之礼,绝醮祭祷祈之术,凡佛老之徒,有假引符箓,依托经忏,幻化黄白飞升遐景,以冒宠禄者,即赐遣斥,则正道修明而民志定。”帝览之愈怒。七月戊子朔,下时春诏狱掠治,黜为民。十一月,更定孔庙祀典,尊孔子曰至圣先师,去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以下,凡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左丘明以下皆称先儒某子,不复称公侯伯。制木为神主,其塑像即令屏撤,敕天下学官别建启圣公祠,春秋祭祀与文庙同日,遂为定制。

十四年二月,作九庙。初洪武八年,改建太庙,定为同堂异室之制。成祖迁都,建庙如南京。帝更定庙祀,锐意复古,谕阁臣曰:“宗庙之制,父子兄弟,同处一堂,于礼非宜。太宗以下,宜皆立专庙南向。”诸臣上议,历年未决,至是尽撤故庙改建之,诸庙合为都宫,庙各有殿,有寝,太祖庙寝后有祧庙,奉祧主藏焉。太庙门殿皆南向,群庙门东西向,内门殿寝皆南向(二十年四月,九庙灾,议重建久之,仍复同堂异室之旧。二十四年六月乃告成)。

诸庙合为都宫句,用《纪事本末》文,《明史·礼志》误合作各,以后各书皆误。《礼志》上文明有中允廖道南言:“太宗以下,宜各建特庙于两庑之地,有都宫以统庙,不必各为门垣”云云。则都宫乃九庙之外围,太祖庙正中南向,两世室及三昭三穆皆在两庑,合之则称都宫也。《纪事本末》不误。

帝以冀长生而奉道,然不信佛,故于锢蔽中尚少一蔽。禁中有元时所造大善佛殿,藏金银像及佛骨佛牙等物,十五年五月,议以其地建太后宫。夏言请敕有司将佛骨等物瘗之中野。帝曰:“朕思此类,智者以为邪秽而不欲观;愚民无知,必以奇异奉之,虽瘗中野,必有窃发以惑民者,其毁之通衢。”金银佛像凡一百六十九座,皆铸象神鬼淫亵之状。又金函玉匣藏贮佛首佛牙之类,及支离傀儡,凡万三千余斤。

帝之排斥异端若此,可谓明且决矣。然沉溺于方士之说,则又大惑不解。然则此亦以异端攻异端,入主出奴之见,非得力于正学也。大抵方士挟障眼幻术,而假道教以为名,帝时见其变幻形象,遂笃信之,而佛法则无当时之征验耳。

是年,以道士邵元节为礼部尚书。元节,贵溪人,龙虎山上清宫道士。三年,召入京,见于便殿,大加宠信,俾专司祷祠,封真人,总领道教,班二品。赠其父太常丞,并官其孙及曾孙。以皇嗣未建,数命元节建醮,以夏言为监礼使,文武大臣日再上香。及是皇子迭生,嘉其祷祀功,拜尚书,赐一品服。十七年十一月,以献皇帝既称宗配帝,躬诣南郊,上皇天上帝大号,恭进大号(此与宋徽宗政和六年上玉帝徽号同其不经)。

帝好神仙,以谏得罪者甚众。十九年八月,方士段朝用以所炼白金器百余因郭勋以进,云以盛饮食物供斋醮,神仙可致。帝立召与语,大悦。朝用言帝深居无与外人接,则黄金可成,不死药可得。帝益悦。谕廷臣:“令太子监国,朕少假一二年,亲政如初。”举朝愕不敢言,太仆卿杨最抗疏谏曰:“陛下春秋方盛,乃圣谕及此,不过欲服食求神仙耳。夫神仙乃山栖澡炼者所为,岂有高居黄屋紫闼,衮衣玉食,而能白日翀举者?臣虽至愚,不敢奉诏。”帝大怒,亟下诏狱,杖杀之。监国议亦罢。时日事斋醮,久不视朝,工作烦兴。岁频旱,二十年元日微雪,夏言、严嵩作颂称贺。御史杨爵抚膺太息,上疏言失人心致危乱者五端:一言夏秋不雨,畿辅千里,已无秋禾,一冬无雪,元日微雪即止,民失所望,正忧惧不宁之时,而辅臣方称颂符瑞,欺天欺人。翊国公郭勋,中外皆知为大奸大蠹,宠之使稔恶肆毒,群狡趋附,善类退处。二言臣巡视南城,一月中冻馁死八十人,五城共计,未知有几?而土木之功,十年来止。工部属官,增设至数十员。又遣官远修雷坛,以一方士之故,朘民膏血而不知恤。三言陛下即位之初,励精有为,尝以《敬一箴》颁示天下,数年以来,朝御希简,经筵旷废,大小臣庶,朝参未睹圣容,敷陈未聆天语,人心日益怠偷,中外日益涣散。四言左道惑众,圣王必诛,今异言异服,列于朝苑;金章紫绂,赏及方外。保傅之职,坐而论道,举而畀之奇邪之徒。上之所好,下必有甚,妖盗繁兴,诛之不息。五言往岁太仆卿杨最,出言而身殒,近日赞善罗洪先等,皆以言罢斥。古今有国家者,未有不以任德而兴,拒谏而亡,忠荩杜口,则谗谀交进,安危休戚,无由得闻。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搒]掠,血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问罪,帝不许,命严锢之。主事周天佐、御史浦囗 以救爵,先后棰死狱中,自是无敢救者。

雷坛者,帝用方士陶仲文言,建于太液池西。所司希帝意,务宏侈,程工峻急,工部员外郎刘魁欲谏,度必得重祸,先命家人鬻棺以待,遂上章曰:“前营大享殿、大高元殿,诸工尚未告竣。一役之费,动至亿万,土木衣文绣,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拟于宫禁,国用已耗,民力已竭,而复为此不经之事,非所以示天下后世。”帝震怒,杖于廷,锢之诏狱。

段朝用因郭勋献所炼银器,又献万金助雷坛工,授紫府宣忠高士。更请岁进数万金,以资国用。帝益喜。已而术不验,其徒王子严攻发其诈,帝执子严、朝用付镇抚拷讯,朝用所献银故出勋资,事既败,帝亦寝疏勋。二十年九月,勋亦下狱,朝用乃胁勋贿,捶死其家人,复上疏渎奏,帝怒,论死。勋之下狱也,以给敕令与兵部尚书王廷相等同清军役,敕具,勋久不领,言官劾之,勋疏辨,有“何必更劳赐敕”语。帝怒,责勋悖慢无人臣礼。给事中高时因尽发勋贪纵不法十数事,乃下锦衣卫狱。夏言与勋交恶,阴持勋狱穷究之。帝念勋曾赞大礼,谕勿加刑讯,所司奏上当勋罪斩,帝令法司复勘,法司更当勋不轨罪斩,没入妻孥田宅。奏上,留中不下,帝意本欲宽勋,屡示意指[旨],而廷臣恶勋,谬为不喻指[旨]者,更坐重辟,久之,勋竟死狱中。

邵元节死于嘉靖十八年,帝为出涕,赠少师,赐祭十坛,遣中官锦衣护丧还,有司营葬用伯爵礼,礼官拟谥荣靖,不称旨,再拟文康,帝兼用之曰文康荣靖。陶仲文亦由元节引荐,以辽东库大使特授少保礼部尚书,寻加少傅,仍兼少保,继元节而恩宠过之,盖位极人臣者二十年,然与元节尚均安静少罪恶。世宗奉道事实,以仲文一传为特详,以其历年久也,略载如下:

同类推荐
  • 末代天策

    末代天策

    叹一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问一句世道诡谲,能否不忘初心?一百余载,山河变幻沧海桑田,只待承启;丰庆六年,英雄并起风云聚散,归看青鱼。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利御寇。
  • 南唐梦界

    南唐梦界

    主人公穿越到南唐建立的早期,转世在八岁李煜的身体里,那时宋未立,中原战乱,处在不断的改朝换代时期,主人公认为还有时间来改变自己在原来历史上的轨迹。这是李煜的求生之路。
  • 忍界

    忍界

    喜历史者不可不读此书,往日尘嚣,栩栩如生,揭开不载之秘。喜诗文者不可不读此书,一书典故,满纸墨香,尽显唐文风骨。喜悬疑者不可不读此书,旧迷未解,新迷又生,挑战脑力极限。喜玄幻者不可不读此书,奇能异术,惊世骇俗,神奇绝非荒唐。喜言情者不可不读此书,情深似海,心密如丝,道尽人间风月。喜国学者不可不读此书,琴棋书画,儒释岐黄,普涉大国之学。不喜书者不可不读此书,燥热心起,解于清凉,书中自有润海。喜读书者不可不读此书,书以载文,文以言志,乃发无邪之思。
  • 三国之乱谋天下

    三国之乱谋天下

    主角以重生而活于三国乱世,以自己的超世谋略辅佐曹操而一统三国乱世,天下太平
  • 历史故事中的生存游戏

    历史故事中的生存游戏

    本书通过剖析近代欧洲宫廷政治和江湖骗术,探讨中国古代历史权势与名利争斗,阐明只有深谙人性丛林的进退规则,洞悉他人的心灵弱点,才能够进退自如,将胜券牢牢握于掌中。
热门推荐
  • 九字封天

    九字封天

    九道裂纹,九大道字,一次封天!“天欲灭,我来补;道欲毁,我来封;我洛封天所踏之路,乃是天道之路,凡挡我者,皆是忤逆天道,该杀!”一个人身具九大天道道字,举手之间,翻云覆雨,颠倒乾坤!且看他如可称雄称霸!
  • 浮羽华洛

    浮羽华洛

    城市的喧嚣,无数人为了自己的未来拼搏着。或许下一刻你就是百万富翁或许下一刻你就家破人亡。而我们就一直静静地呆在城市的角落静静地看着你们过往时内心的表情,或许丑陋或许是善良。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有趣不就好了吗!欢迎你们来到我的小店这里是——角落小店
  • 都市异界王

    都市异界王

    异界火王命数不断减少,为寻生路,来地球一游。
  • 夏商记

    夏商记

    夏朝改商朝时,中原发生了些例为人鲜知的战争,充满离奇、玄幻。给人一种惊奇的感。
  • 龙象天兵

    龙象天兵

    洪荒灭,神兵现众神之争,谁来平息神明又如何,我要这上苍,都在我脚下崩塌!那些所谓的神明,睁大你们那高高在上的眼睛看清楚了,魔鬼,已经来了!
  • 被契约捆绑的爱2:随

    被契约捆绑的爱2:随

    继《遇》后,读者强烈要求,继续着故事。网文匆匆,命运轮回,伴随着作者21岁那年的沉静,终于完结了此书。————————————————————上官清夜,比林静亚更桀骜不逊的紫发男生。欧阳思竹,比靳真一更温柔体贴的帅哥学长。新的学校——圣樱贵族学院,充满贵族的鄙视、成人的嫉妒、同学的欺凌,黎刹那的大学生活,会是如何的波涛瀚浪?《随》,《遇》的续本,四个男主,最后会选谁,将在此揭晓。    
  • 复仇三公主的血色恋爱

    复仇三公主的血色恋爱

    复仇三公主回国,遇见从小到大真命天子,她们会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会不会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EXO之lovesong

    EXO之lovesong

    虐文太多了,治愈一下。不会很偏心的·还请大家多多支持~这是我的处女作~
  • 我的卑微爱情

    我的卑微爱情

    我曾经以为我是故事里的公主,渴望唯美的爱情,却不曾想我在爱情里是如此的卑微。一次次的屈辱之下,我选择了反抗。不知道以后得命运会是如何。
  • 那友情岁月

    那友情岁月

    我叫严希,作为一中的门面担当,我有三个兄弟。张乐,李艾风,陈思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