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70400000009

第9章 道家的政治哲学(3)

老庄进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人类“好知”、“尚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老子说:“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在这里将人民所以难于驾驭治理的原因归结为其智慧文化太多,而这又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推行以智治国的方针造成的。故而老子坚决反对以智治国,竭力主张不以智治国。庄子也说:“多知为败”,“巧者劳而知者忧”。认为智巧的崇尚将导致人类本然情状的破坏。庄子又说:“天下好知,而百姓求竭矣。”陆长庚《南华真经副墨》解释“求竭”说:“性命之真丧矣,百姓于是乎殚尽思虑,应接不暇,所谓求竭也。”在庄子看来,统治者由“好知”的心理所引发的“好知”行为不仅伤害人的本悱,更可恨的在于导致“天下大乱”:“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置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老庄特别是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人们竞技竞巧,尤其是为政者竞相逐于智谋,以图一己之私欲,此种“尚智”之举往往给社会给百姓带来莫大的灾难和不幸。庄子对此有深切的感受,对照他所想象和向往的“知谋不用,必归其天”的所谓远古“太平”之世的情况,他深感世道衰微,每况愈下。他批评三皇五帝之“刚智”说:“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皂之知,卜悖日月之明,下睽山川之精,中坠四时之施。其知臀于蛎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用智”、“尚智”之失性而乱天下由来已久,而人们却仍麻木不仁,不能自醒自悟,实在是可悲可哀。为使人们从此种愚蠢的“好知”行为和麻木状态中警醒,他引老子为同调,并颇费一番心思来闸发他的惊世骇俗之论,以刺激人们的神经。他说:“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挞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日,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这一通议论,显示了他要与世俗的“尚智”意识和主张彻底决裂的态度和立场。我们知道,老子早就明确指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绝对弃智,民利百倍。”正是根据上述言论,时人往往认老庄的主张为愚民政策。这利,认识农面肴来固不无一定道理,然毕竟失之简单和武断。其实,如果透过老庄论述的字面含义,如果将老庄的这言论纳入老庄思想的整体联系,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来考察的话,就很容易看出老庄的主张有特殊的含义和明确的针埘性。首先,老庄所渭“智”并非一般地指智慧、知识,重要的足引申为智巧诈伪;老庄所谓“愚”亦非一般地取聪的相反之义,承要的是引申为淳朴厚实。其次,老庄反对“好知”、“尚智”并非一般地反对运用知识、智慧治理国家,而旨在克除伴随知识、智慧而来的虚饰诈伪现象;老庄主张“愚民”、“弃智”亦非一般地要把人民引向不识不知的路径,而旨在使人民恢复到淳朴厚实的自然状态,庄子说:“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他们追求的是有知而无所用的境界。最后,老庄的立论不只针对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黎民百姓,同时也足针对处于统治地位的王公大人,是有感于整个人类的普遍堕落而发。

可以看出,老庄对人们“好知”、“尚智”心理和行为的批判即是埘有为政治的以智治国特征的批判。

关于世俗的刑名法度即有为政治的以法治国特征,老庄也给予尖锐的批评。老子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认为天下的禁令愈多,离自然无为的原则愈远,因而愈加限制人民的主动创造精神,结果只能使人民更加贫困;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占有凶器,恃强争斗,就会导致国家更加昏乱;人多智慧技巧并不一定表明社会的进步发展,相反,它带来的却是此起彼伏、纷繁杂乱的异常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国家的法令愈是完备繁多,人们愈是有隙可乘,以致盗贼愈来愈多。总之,总讳、利器、技巧、法令在老子看来都是外在于人的异己力量,是违背自然尤为法则的,因之都在摒弃之列。老子父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薛蕙《老子集解》在本章末云:“上言杀人之无益,此言杀人之有祸。”又引吴幼清云:“伺杀者,天也。唯天为能杀人,唯大匠为能斫木,人欲代天杀人,犹代大匠斫也。”老子从“杀人无益”和“杀人有祸”两面立论,指出人民是不怕死的,统治者企图用刑法(罚)和屠杀等高压政策来使人民屈服,不仅无益无效,且将“自伤其手”。因此,他于刑名法度,主张绝对的不要、绝对的废除。

庄子亦反对不从根本上筹划而专务于法令条文的繁苛的违道行为,他强调“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不过,他与老子的差别之处,在于他于刑名法度,只主相对的不要、相对的废除。他说:“礼法数度,形名比详,古人有之。”形名法度旨在防盗止乱,维持社会秩序,故为政者在必不得已的条件下还是可以一用的。然而庄子强调的是,刑名法度“可用于天下,不足以用天下。”为何“不足以用天下”呢?庄子解释说:“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礼法度数,刑名比详,治之末也。”“末”相对于“本”而言,刑名法度作为“教之末”、“治之末”不可能真正起到维持社会秩序、达致天下安宁之目的的作用。庄子又说:“形名赏罚,此有知治之具,非知治之道。”所谓“治之具”,指维持社会秩序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也即上之所谓“教之末”、“治之末”的意思;所谓“治之道”,指无为政治的根本原理、根本要义,也即“教之本”、“治之本”的意思。此“治之道”、“治之本”亦无非是要求人们任其自然,顺随人之性命之情,实行无为而治。在庄子看来,“治之具”和“治之道”虽可相提并论,但其效用却不可同日而语,前者只具有工具价值,故虽“可用于天下”,然终究“不足以用天下”;后者则不只具有工具价值,更具有目的价值,是此两种价值的有机统一,故“足以用天下”矣。庄子又说:“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祖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龅啮挽裂,尽去而后慊。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他不仅认为礼义法度作为“治之具”,其作用极其有限,而且还认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礼义法度,随着时代的变迁,lI==l时的礼义法度不能不有所改变。照他的意思,礼义法度的制定,关键在于适应时势的要求,如果不顾时代特征的变化,而盲目沿袭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则犹如“猥狙而衣周公之服”,犹如“东施效颦”,结果适得其反。笔者以为,庄子的这一论断实乃不易之论。

老庄对仁义道德、刑名法度及人们的“尚智”、“好知”心理和行为的批判,对有为政治的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以力治国特征的批判,表现了他们对传统有为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他们不自觉地意识到了人类文明的异化现象,文明的成长进步带来的常常不是人性的完善和社会的安宁,而是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祸乱,是人类道德的堕落,人类文明愈是向前发展,人为物役、人性异化、社会昏乱的程度就愈是严重。为克除文明之异化现象,他们主张扔弃所谓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本身,即绝仁弃义,绝圣弃知,绝巧弃利,“殚残天下之圣法”。他们的主张固然是对文明社会的反动和否定,他们的设想和方案固然是没有现实性的幻想,但他们试图摆脱人为物役的束缚、消除人性异化和社会昏乱现象的追求,却无疑是人类的崇高理想,他们对礼义法度的批判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却永远是发人深思的。老庄开了中国古代批判哲学的先河,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邃的批判思想家。

四、论战争和用兵

“兵革之士乐战。”春秋战国是一个战事频繁的年代,国与国之间出于各自的私欲和贪婪,往往动不动则兵戊相见。对战争这一社会现实,《论语》、《孟子》、《荀子》、《墨子》特别是《左传》、《国语》、《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有大量的记述,即便在道家的著作中,也有相当程度的反映。《庄子》记载说:“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昔者尧问舜日:‘我欲伐宗、脍、胥敖……”’这是关于尧、禹所进行的部落战争传说的记述。“鲁酒薄而邮郸同。”“楚昭王失国……昭王反国。”“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越人三世弑其君。”“韩魏相与争侵地。”这是关于春秋战国诸侯国之问攻伐征战和诸侯国内部权位之争的记述。庄子又说:“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吲于蜗之朽角者同蛮氏,时相与争地,伏尸数万,逐北句有王日而后反。”

频繁的战争现实引起当时有识之圭的普遍关注和深入思考,要求人们表明对战争的态度和立场。当时各家各派大都反对提倡战争,而主尽量避免战争,因为战争往往给社会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不过,各家的出发点和反对的程度又有较大的差异。儒家孔盂特别是孟子咧确提俏王道,反对霸道,所谢工道即是实行仁政;所渭霸道即是“以力服人”,“以力假仁者霸。”他认为,“五弱者,蔓王之椎人也。”强调只有行仁政,才能使国泰民安,从而无敌于天下,“夫闻君好仁,天下无敌。”“仁人无敌于天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不过,孟子尚不是偃兵主义者,他认为,对于暴君,还是应诛杀的;对于不义之师,还是应征讨的,所谓“诛其君而吊其民”、以仁伐不仁是也。

由于此种战争旨在救民于水火,故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墨家墨子从纯粹功利即兴利除害的救世立场出发,明确主张“非攻”。他认为攻伐战争乃“不仁”、“不义”之举,是“天下之巨害。”它不仅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带来直接的伤害,“盖论其爪牙之士……以往攻伐无罪之国,人其国家边境,芟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牲,燔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幼,迁其砸器。”刚时也给本国人民增加巨大的负扭乃至不幸,“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夏行恐署,此不可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今唯毋废一时,则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与其牛,与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小可胜计。”在他看来,攻伐之战即便取胜,计其所得,亦不如所火者为多。因此,他强训“非攻”,并亲自投身于止攻救守的实践巾去。不过,墨子并非一般地反对战争和用兵,“天下害不除,……不义莫大焉!”他主张以正义战争对付非正义战争,他称正义战争为“诛”。这一主张近似于盂子的以仁伐不仁。与孟子不同的足,墨子没有停留于“仁者无敌”的理想局面,而是以其冷静的现实的视野,肯认军队、武器、粮食等在战争中的作用,“若有寇乱盗贼,有甲盾五兵者胜;无者不胜。”“库无备兵,虽有义不能征无义。”兵家侈渎战争和川兵,但兵家实亦非好战分子。请看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呵不察也。”意思是说,战争乃旧家之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牛死存亡,因此,务必以慎重、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之,切不可轻率用兵。孙武又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认为战争本身并不是目的,它只是实现其政治目的迫不得已之时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如果能用政治和外交(“伐谋”、“伐交”)途径解决和消除敌我双方的冲突,实现自身的目的,就不要发动战争。冈此,善用兵者不在于“肺人之兵”,“拔人之城”,“毁人之国”,而在于“兵不顿而利可全”,即不战而胜。孙武已经认识到,战争的发生,必然造成人力的伤亡、财力的损耗、国力的削弱,故他主张尽可能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尽量避免诉诸武力。不过,《孙子兵法》乃至后来的《孙膑兵法》,其主要的内容在于讲述战争不可避免情况下的战略战术原则,这是显而易见的。

有了儒家、墨家和兵家的理论作参照系,我们再来审视道家关于战争的主张和态度,可以更清楚地看出道家认识的独特性。

同类推荐
  •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中华国学经典)

    《尚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宝库。《尚书》每篇并非成于一时,其中文句有着语法、词汇、方言的差异,又是现代语言学家们研究上古汉语演变的重要资料。如此等等,都说明《尚书》是具有着巨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古代文献。
  • 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老子开创了道家的价值观,以自然主义为基本取向,注重天然的真朴之性和内心的宁静和谐,主张超越世俗,因任自然。本书就介绍了老子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精妙的智慧和妙语箴言。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蔡礼旭大学演讲录

    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汕头大学等地的演讲集。按内容分一生圆满的智慧、创造人生好因缘、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几大部分,深入浅出,将圣贤教育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事例讲解出来,深受听众欢迎。本次结集出版,删除了重复部分,保留了每次演讲的精华,是一本针对青年读者进行品德教育的好书。
  • 军事战争的智慧

    军事战争的智慧

    精彩的哲理故事如一丝丝火苗,点亮心灵睿智之灯;如一把金钥匙,开启智慧宝库之门。早一天领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领悟,早一天拥有幸福。阅读本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智慧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热门推荐
  • 邪王宠妻

    邪王宠妻

    她是现代女杀手,医毒双修,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不幸身亡;她是将军府的痴傻二小姐;当她成为她时,她将在异世留下什么传奇呢…
  • 梦幻情缘之星际爱情

    梦幻情缘之星际爱情

    本书讲的是主人公夏洛重生到别的星球经历的一段爱情故事,主人公夏洛曾经说过:“我一见到你我就知道我喜欢你,但现实是残酷的而面对你的爱却是梦幻的,我真的好想拥有你!”之后夏洛能回她原来的星球吗?敬请期待吧!
  • 人要比钱跑得快

    人要比钱跑得快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有钱并不能保证你将来就一定生存能力强、生活状况好。真正决定生存能力和财富数量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指标。一个好的理财习惯胜过成百上千次漫无目的的打拼。阅读本书,感情富人的理财习惯,洞察富人的理财思维,会让你像富人一样思考,像富人一样问鼎人生苍穹,成就财富梦想。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大众所熟知的富人的有关理财习惯展示给广大读者,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帮助他们对照自己,有意识地去培养这些成就富人的理财习惯。
  • 虐上暴君娃娃

    虐上暴君娃娃

    他,未满十八岁的少年暴君,因为对母亲的恨,所以他恨所有的女人。“我不会要你们这些肮脏的女人,但是我会要看着你们被人抛弃,痛不欲生。”十六岁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如何让女人生不如死。只是,他却在以后的时间里遇到了一个让他生不如死的女人。他,冷酷的侍卫,却有一颗胆小的心.害怕女人的接近,害怕女人的触摸,只因他曾经被一个男人强行霸占,他不要感情.他只是一个卧底,想要偷取那世间圣物,可是却被别人偷了心。
  • 电锯之父

    电锯之父

    一张盗版光盘将热爱电影,却只是个死跑龙套的周少明带到了1999年的美国,并让他拥有了一个“导演系统”。“导演系统”发布新手任务,很简单,拍一部电影,北美地区票房必须超过5000万美元,任意女明星好感度超过80。什么,第一部电影,要拍《电锯惊魂》?第一部:《电锯惊魂》,难度:新手。第二部:《放牛班的春天》,难度:反转(所有男性角色必须反转成女性角色)第三部:《生化危机》,难度:虚幻(与主角进入丧尸世界,唤醒她的救世主意志)第四部:《勇士》,难度:对决(拳台上的交锋,原谅与救赎,什么才是解药)
  • 绝世神皇

    绝世神皇

    大陆第一大帝轮回大帝景云霄被兄弟出卖,轮回五世,掌控丹道,阵道,炼器之道,御兽之道,和轮回之道。重生到了百战国一个远近驰名的废物身上。重活一世,强势崛起,神挡杀神,再踏巅峰……这一世,四海五洲,吾以丹术,主宰沉浮!这一世,六合八荒,吾以阵法,称霸寰宇!这一世,九天十地,吾以炼器,斩天辟地!这一世,百域万界,吾以轮回,踏破苍穹!
  • 明末海商

    明末海商

    吴孝堂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古韵十足的房间里,在确定了当下的年代后,吴孝堂满心踌躇。当他真正的见识了这个时代的残酷血腥,见惯生死的吴孝堂也感到不寒而栗。于是他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吴孝堂对着这个乱世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 斗战风暴

    斗战风暴

    八条锁链从虚空中蔓延而来,汇聚在一起,锁住了一个人。这个人承受着无数天灾,他目光锐利的看向苍天,冰冷的说道:“我曾三次舍身拯救众生,可为甚么众生要囚禁我?我倾尽所有只为她,可她为甚么要背叛我?我一片赤忱之心对兄弟,但他为甚么要杀我?我不甘心,我要复仇。”于是以自身毁灭为代价、崩碎了锁链,其灵魂化作一道金色流光穿越空间,向下坠落。大地之上,一个双手、双脚都被锁链缠绕的少年奴隶,在看到周围同伴都被无情的杀死后,他双眼望天,眼中流出了血泪,然后低沉的说道:”我想要自由,永恒的自由。“
  • 腹黑夫君妃倾城

    腹黑夫君妃倾城

    莫名穿越,身份成谜,她以为自己是个小人物,心心念念着报恩,却不想随着彼此身份的揭晓,她与他都身不由己卷入一场场阴谋。深宫诡谲,他宠她入骨,甘愿抛却万里江山,陪她策马江湖。
  • 公子腹黑:娇妻难追

    公子腹黑:娇妻难追

    公子腹黑娇妻难追第一次见面,她不要命的拦住了他的马车,香肩半露,白皙的小脸上带着狰狞的表情:“打劫,快把吃的交出来!”他掀开车帘,扔出了一个包裹,她打开一看,立刻两眼放光地看着他:“姐姐收留我吧!”因为这句话,他养了她一声,也欺负了她一世。她说她是九天神女,是他的福星,他淡淡一撇,不屑道:“可自从遇到你,我就霉运不断。你因该是扫把星转世,我为民造福将你收了。”什么叫做命中注定,那就是两个人无论分离多久相聚多远,心永远属于对方。她说,我知你是炎阳,不求日月同辉,只求可以感受你的温暖。他说,我心向月,愿为你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