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69400000001

第1章 明朝(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安徽凤阳人,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为地主放过牛。后来他的父、兄等亲人相继死去,他便落发为僧,乞讨度日。1352年,郭子兴部红巾军发动了起义,朱元璋便脱下袈裟,只身投靠起义军。由于他胆识过人,很快在战场上崭露头角。1355年,这是朱元璋走向胜利的关键一年。他率军横渡长江,向经济富庶的江南发展。由于他的将士多为江北人,依恋故乡,行军缓慢,朱元璋为了断其归乡之念,便斩断船缆,推船入江。将士们见无路可退,奋勇争先,一举攻下南京。元朝主将战死,余部纷纷投降。朱元璋以南京为基地,制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扩大势力,站稳脚跟,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1366年朱元璋首先攻打华南地区的对手陈友谅,并公开宣布与红巾军决裂。他派人假惺惺去迎接红巾军的首领小明王韩林儿,趁其不备,将他沉入江底溺死。

1367年,朱元璋消灭了张士诚割据势力,接着,命令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北伐。过了两个月,徐达的军队旗开得胜,占领了山东。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即位称皇帝,国号为明,建元“洪武”,他就是明太祖。明军乘胜进军,元兵节节败退。1368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逃往上都。统治中国97年的元王朝终于被推翻。至此,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创业容易守业难。朱元璋把应天府改称南京。立其结发妻子马妃为皇后,长子朱标为皇太子。当年朱元璋41岁。当上皇帝后,朱元璋就想如何才能让他的子孙永远当皇帝,让朱家皇朝,传之千秋万世。他的第一个办法是将儿子封王。朱元璋的后妃们一共给他生了26个儿2子,16个女儿。其中长子朱标封为皇太子,还有一个皇子朱楠,中途夭折,其余24个皇子,全都封为亲王(也叫藩王),让他们的封地遍及全国,去主宰那里的一切。比如他将二儿子朱国,朱封到西安(今陕西西安),这里是古代秦便被封为秦王。三儿子朱棡(gāng)封在太原(今山西太原),这里曾是古晋国,便封为晋王。四子朱棣封在北平(即元大都),称为燕王。以此类推,这24王就像一个特大的蜘蛛网,把整个中国都笼罩在朱家的势力范围之内。亲王府内设置官署,由“相国”主持。还有护卫的军队,有着很大的权力,可以控制当地驻军的调动指挥权。不过当中有一条限制,被分封的各亲王不能干预地方的民政,除王府以外,都归各级地方官吏治理。第二个办法是大封功臣。所谓功臣是指跟随他打天下的文官武将。这些开国元勋多是有才能的人,笼络住他们,就可以保卫着他的政权。

这些功臣封公的7人,封侯的28人。当初随朱元璋起兵的二十四将,除已故外,都得到封侯。比如徐达封为魏国公、常遇春封为鄂国公、李善长韩国公、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汤和信国公。朱元璋别出心裁,设立了一个特务机关“锦衣卫”,随时监视大臣们的行动,向皇帝报告。百密还有一疏,国家那么大,人员又那么多,再加上一些贪官污吏从中挑拨离间,自然会生出事来。而朱元璋随着年纪的增大,性格也发生变化,原先那种坦诚待人的长处不见了,变得刻薄、猜疑、凶残、好杀。特别是他看到太子朱标很像他的母亲马皇后,性情朴实,待人宽厚。他怕太子将来驾驭不了那些功臣,从而威胁朱家的皇位,于是朱元璋狠狠心,决定把一些一意孤行、擅权妄法、行动跋扈,能够影响朱家王朝安全的人全部杀掉。洪武十三年、二十六年,朱元璋两次借丞相胡惟庸和凉国公蓝玉谋反案,杀掉了几万人。死于两案的功臣有李善长、陆仲享、费聚、唐胜宗、张温、曹震、陈桓等人,甚至连元帅徐达也不例外。朱元璋杀红了眼,对自己的亲戚也不客气,他的亲侄子朱文正被他用乱杖打死,外甥李文忠被他派人毒死。“二十四将”中,除花云等少数早期战死的以外,其余的几乎都被他杀死,只有汤和例外,他看徐达、李文忠先后被毒死,急忙跑去见朱元璋,主动交出兵权,回家养老,才得以幸免。真是伴君如伴虎,可怜当年轰轰烈烈的“二十四将”,只有此人得以善终。

逃脱朱元璋毒手的功臣,还有一个刘基(刘伯温)。他当年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功劳不在李善长之下。朱元璋原来也想封他为“公”的,但他坚拒不受,请假回原籍去了。因为他聪慧过人,与朱元璋相识十多年,深知朱元璋的为人,所以故意远离皇帝,以图免害。皇后马氏是个忠厚人,听说朱元璋滥杀无辜,便加以劝阻,但朱元璋不听。马皇后郁郁不乐后患病拒绝就医,于洪武十五年去世。太子朱标,性格仁厚,很像他的母亲,眼看父皇暴虐,几次进谏,都被斥退。为了讽谕太子,表明自己的隐衷,朱元璋故意丢一根棘杖在地上,要朱标拿起来,朱标面有难色,朱元璋语带双关地说:“你怕刺不拿,我替你把这些刺拔掉,然后再交给你,你不就敢拿了吗?”

朱元璋见朱标过于柔弱,倒是四皇子燕王朱棣聪颖勇武,有些像他自己,曾打算把太子朱标废掉,立朱棣当太子,跟几个大臣商量,大臣们都认为废长立幼,不合宗法,都不同意。但朱标知道后,明白父皇不喜欢自己,终日惶惧不安,于洪武二十五年因病去世。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依据宗法原则,便立朱标长子朱允为帝位继承人。明太祖是农家出身的,对农民生活多少有点了解。他即位以后,也注意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他告诫地方官员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百姓4财力困乏,好像初飞的鸟,不能拔它的毛;新种的树,不能摇它的根。”他要官员们廉洁守法,不能贪赃枉法,加重人民负担。以后,他又招集流亡农民,开垦荒地,免除三年的劳役和赋税;要各地驻军屯田垦荒,做到粮食自给。他还兴修水利,奖励植棉种麻。所以,明朝初年的农业生产有了很明显的发展,新建立的明王朝统治也巩固下来。

神机妙算刘伯温

刘基,浙江青田人。人们常叫他刘伯温,伯温是他的字。他是个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年轻时,他在元朝政府中做过官,看到元朝统治日益腐败,一场社会大变动即将到来,就辞去官职回到家乡青田隐居起来。朱元璋带兵打到浙江的时候,听到了刘基的名声,便派人带着礼物与自己的亲笔信,去见刘基,非常恳切地邀请他出山,与自己一同推翻元朝的统治,为天下百姓争活路。刘基见朱元璋确有成就事业的魄力和气度,就来到朱元璋的军营。朱元璋立刻与刘基彻夜长谈。当时,朱元璋刚占领应天不久,刘基就替他分析了形势,劝告朱元璋不必急于称王,让刘福通去正面对付元军,做自己的军事屏障;也不要急于吞并浙江的方国珍和江苏的张士诚。因为方国珍势单力薄,不足为患;张士诚虽有相当实力,却在占领平江(今江苏苏州)以后只顾享乐,胸无大志。而更重要的是要养精蓄锐,准备全力对付西边的陈友谅。朱元璋听得心服口服,连连夸奖道:“伯温先生,你真是我的卧龙(诸葛亮,刘备的军师)啊!”朱元璋按照刘基的策略部署兵力,巩固根据地,扩军备战。当陈友谅数十万大军兵临应天城(今江苏南京)下的时候,刘基提出了东边稳住张士诚,避免遭到东西夹击的态势,然后以智取胜的计谋。朱元璋采纳了刘基的意见,用智谋挫败了陈友谅。从此,朱元璋更加信任刘基,说他就像辅助汉高祖的足智多谋的张良。

刘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适时地对朱元璋提出明智的建议。朱元璋正式做皇帝后,就大封功臣。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打江山的文臣武将,有的封“公”,有的封“侯”。比如,李善长封韩国公,徐达封魏国公,常遇春封鄂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康茂才等十八人也封了侯。论功劳,朱元璋要封刘基为“公”,但他坚决不受。以后,又要给他封“侯”,他还是推辞。最后,实在推辞不掉,只好接受一个三等爵位,叫诚意伯。当时被封了高位的人大都得意忘形,他们很不理解刘基的谦让。但是,对社会、历史了解透彻的刘基,早就看透了朱元璋的本质——这是一个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同享乐的帝王,因此,尽量与他拉开距离。到朱元璋当皇帝后的第三年,刘基就请求告病回家,但没有得到朱元璋的允许。又过了一年,刘基的夫人在家乡病死,他乘奔丧之机回到老家,再也不出来了。刘基离开朝廷后不久,朱元璋开始大杀功臣。他亲手封的那些公侯们,差不多被他杀个精光,只有刘基等少数几个人逃过这一厄运。这再次证明了刘基的聪明。

明太祖严惩贪吏

明朝建国后不久,官吏贪赃枉法的事接连发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让各府、州、县和卫所在衙门的左边,修一座小庙,里面供土地神;在官衙大堂公座的左边,悬挂着一个人皮楦满草的袋子,叫“皮草囊”,相传全国都是如此。明太祖深知“官逼民反”的道理。他说:“元朝因为宽容放纵贪官污吏,把江山丢掉了,如今我得天下,若不用严刑峻法便不足以矫正积弊!”他规定官吏贪赃80贯钱(每贯1000文钱,约折银一两)的便绞死示众,然后剥皮实草,做成人形袋子,挂在当地衙门的大堂上,以儆效尤。明太祖还颁布了一道命令,允许乡亭老人(里甲编制中负责水利兴修、风俗教化以及民事纠纷的人)有参议政事的权利。

洪武四年,明太祖派人对所有官吏进行考查,杀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可是杀了这些官吏,谁替国家征收赋役呢?明太祖令主管赋税的户部查勘百姓的土地,以赋税一万石为一个单位,选其中地多的当粮长,由粮长负责征收所管范围的赋税,上纳国库。但是没过多久,明太祖察觉到这些粮长为了躲避赋役,把自己的田产假托在亲戚、邻居、佃户和仆人的名下,和官吏勾结。乡里欺骗州县,州县欺骗府,使国家税收受损失。在编册的时候,他们又从中捣鬼,多派加征,以至谎报灾情,贪污中饱。明太祖发现这种情况,一次就杀死了不法粮长160名。洪武十八年三月,发生了一起震动全国的“郭桓案”。郭桓在洪武十七年五月当户部尚书,第二年一月降为户部侍郎。在洪武十七年年收缴浙西(今浙江省北部)秋粮的时候,他和地方官黄文通、奸吏边源等人相互勾结,通同作弊,大搞贪污活动。本来,浙西税粮应上缴国家粮仓450万石,他们只缴了60万石,另缴80万锭银子给国库,以当时银价和粮价折算,这80万锭可以顶200万石粮食,其余的190万石粮食都被他们贪污了。他们还合伙私分浙西各府钱钞50万贯。郭桓又和官吏张钦合伙吞没应天等五府所属州县10万亩官田的夏税秋粮。郭桓利用自己是征收赋税最高主管官员的有利条件,上述几桩大的贪污罪行都没有暴露。他胆子越来越大,竟然把军用粮仓里的三年积蓄盗卖一空。当时全国除京师应天外,总共有13个布政使司(相当于今天的省),他利用职权,和其他12个布政使司的官吏相勾结,盗卖存在仓库里的粮食,还和管理贮存金银钱钞的府军官员范朝宗、张裕合伙偷盗金银,假借名义窃取钱钞600万张。

如果把郭桓贪污盗窃的金银钱钞折成粮食,加上他合伙贪污的粮食700万石,总共达2400百余万石精粮,这个数字和当时全国的秋粮实征总数几乎相等。这个案子使明太祖大为震惊。他反复琢磨,官吏刚提拔的时候,还忠诚廉洁,可是在任一久,便都奸诈贪污,很少善始善终,多是贪赃枉法被杀,这是为什么呢?他想,六部和府州县官多是儒生,不懂这一套,多是奸吏捣鬼,拉官员下水,所以他让当时的刑部(主管法律、刑罚的机构)尚书开济把记载铺粮数目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防止奸吏涂改账目,从中贪污。后人又把“陌阡”写作“佰仟”,这就是至今还在沿用的大写数字的由来。这次郭桓贪污案数目这么大,审案中又发现这个案子和户部侍郎胡益、王道亨,礼部尚书赵瑁,兵部侍郎王忠,刑部尚书王惠迪,工部侍郎麦志德等以及整个六部上下大小官员几乎都有关系,这就无法用奸吏捣鬼来解释了。突然发现朝廷大小官员都是些贪婪之徒,便狠了狠心,下令把赵瑁、王惠迪、主犯郭桓以及六部左、右侍郎以下官员都杀了,江南不少富户也牵连被杀,总共杀了几万人。杀了这么多人,引起了地方和官僚的不满。可是他们不敢说盗卖官粮合法,也不敢说杀那些贪官污吏不对,就把矛头对准具体处理这个案子的御史和法官,一时议论纷纷,咄咄逼人。明太祖心里明白这是对着他来的,觉得这个矛盾再发展下去,对自己非常不利。他就在公布郭桓等人的罪行的同时,把审判此案的法官吴庸等人也杀了,还下了一道诏书,名为“大赦天下”,对此案不再追究。他又对地主官僚进行安抚,从而结束了这个案子的蔓延。为了进一步防止贪污案件的发生,明太祖还亲自编写了《大诰》,其中有不少法律是针对贪官污吏的。经过一番整治,贪赃枉法的事情少多了,同时吏治和社会风气也有了一些改变。

同类推荐
  • 穿越三国之我最狂拽酷炫屌霸天

    穿越三国之我最狂拽酷炫屌霸天

    突然一道蓝光闪过,淋淋把我吸入了一个异次元世界。醒来已经穿越到三国时代。。。。
  • 回到古代

    回到古代

    一个当今社会微不足道的小小公务员,却因为一场飞来横祸,而魂飘天外。一块毫不起眼的玉牌,把他的魂魄始终凝聚在一起。一次稀里糊涂的选择,让他到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过去。一场如梦似真的经历,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段即相似又不同的历史,却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 庖厨记

    庖厨记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他身患奇疾,不能食味,幸得一位庖厨所救,却又父母惨死,坎坎坷坷,终成一代厨圣。
  • 三国之争霸系统

    三国之争霸系统

    因为封面无法通过,所以此书今日开始就不在更新。谢谢所以的读者。我是至尊盗皇……谢谢大家今天是最后一张(原来自己想做作家也是有区别对待的啊!)没有vip自己制作封面我笑了……
  • 经济大清

    经济大清

    这一年,美洲土著经受着残忍的掠夺,大清沉醉在康熙盛世中,俄国的彼得大帝东征西讨,英国光荣革命峥嵘初现!这一年,一个累死在工作中的小审计员穿越到了大清皇子——胤祚的身上。一片小小的蝴蝶翅膀能否吹动大清的资本主义战舰扬帆起航?朱三太子打算反清复明?胤祚说:“推翻大清可以,但只能采用君主立宪制。”沙俄要犯我边境?胤祚说:“给它经济制裁,把他们制裁回原始社会去!”朝鲜吕宋日本等藩国怎么办?胤祚说:“能统一的统一,不能统一的就用经济结构统一!”有人问胤祚:“你最崇敬的人是谁?”胤祚说:“老罗斯柴尔德、卡内基、洛克菲勒……哦,不好意思。忘了他们都没出生……那现在看来只好崇拜我自己了!”
热门推荐
  • 绝品兵皇

    绝品兵皇

    落魄失忆,沦为底层求生者!神秘传承,惹数派纷争,一人披荆斩棘!极品偶遇,引无数红粉佳人前仆后继,花团锦簇!
  • 江水漾

    江水漾

    容句典和凯特林是一对恋人,凯特林就要回国了,容句典只想在凯特林回国前在陪凯特林几日,不曾想------
  • 墨殇天下

    墨殇天下

    以武为尊,魔法至上!如果你是强者,请想干啥干啥;如果你是弱者,请滚一边去!
  • 魔世望仙

    魔世望仙

    苍天已破,恶魔临世。神仙皆陨,无尽黑暗的时代降临。噩梦如狂潮,没有停息片刻,残虐着痛失双亲的苦难少年黑月。接连的恶魔将其奴役,让他本就黯淡无光的世界,更是雪上加霜地增添厄运之忆。“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少年阴森的冷语,如地狱恶鬼吐出的怨恨。
  • 蚊道记

    蚊道记

    一个有大背景的小人物的成长之路,背负着复国的重任,经历众多磨难最终成为了一方风雨,身藏众多隐秘杀器。想以轻松的手法给大家舒心感受作者想结合众多的环境写下这本书,期待自己有好的表现,也期待此书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
  • 陛下的那些小心思

    陛下的那些小心思

    秋衡十岁登基,立下两大志向——认真做皇帝、尽快生儿子。待到大婚,除去以上两件心事,他又平添了一桩,那就是收拾齐梓玉和她的那堆烂摊子。齐梓玉是谁?她是年纪比皇帝大,脾气比皇帝横,连小心思都比皇帝阴的一国之后,陛下表示不服!
  • 宠妃之王爷你要搞啥

    宠妃之王爷你要搞啥

    穿越前是黑道女王,任务时跳入河中穿越,穿越后将军家的最小嫡傻女,二姐不嫁当朝五王爷,妹妹代嫁,在王府中大闹,一对一宠
  • 文圣武宗

    文圣武宗

    这里是武者行侠仗义,一人可敌万军的世界这里是文士风流,一曲诗词歌赋可伏百万兵的世界有力气、有内功,你可以仗剑走天涯有学识、有才华,你可以一词一赋行侠救天下
  • 我变成丧尸皇的宠物

    我变成丧尸皇的宠物

    经过第一部的了解,第二部开始了,在我结婚当日,我竟然被人掳走了,醒来之后,我竟然变成丧尸皇的宠物,原来赤月没有与我融合,鬼仙竟然被人封印记忆,我又该何去何从?
  • 灵名天下

    灵名天下

    一袭白衣,剑指苍穹,任他神魔浩荡,我自岿然不动,天道苍茫,萧索而上,独上巅峰。一个实力为尊的大陆,一个贵族家庭的废材少年,不畏强权逆流而上最终领悟武道之巅,剑指苍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