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3900000011

第11章 公孙丑章句上(2)

[译文]

公孙丑问孟子:“如果要您担任齐国的卿相大官,能有机会实行您的王道抱负,即使因此成就王者霸业,都不足为怪。要是这样,您是否会动心呢?”

孟子说:“不。我四十岁时就已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照这样说来,先生比孟贲强多了。”

孟子说:“做到这个并不难,告子在我之前就做到不动心了。”

公孙丑说:“做到不动心有什么诀窍吗?”

孟子说:“有。北宫黝培养勇气的方法是: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便犹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刺杀普通平民一样;他不畏惧国君侯王,受到辱骂必定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又不同,他说:‘我对待不能战胜的敌人和对待能够战胜的敌人没有两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的强弱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才交锋,必定会畏惧众多的敌军,我怎么能有勇气战胜呢?我只是做到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培养勇气的办法像曾子,北宫黝却像子夏。这两个人培养勇气的办法哪个更好些,我也说不准。我认为孟施舍能抓住培养勇气的办的要领。从前,曾子对他的学生子襄说:‘你崇尚勇敢吗?我曾经听孔夫子说过大勇;反问自己如果没理,即使对方是平民,我也不能去凌辱他;反问自己确有道理,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将勇往直前。’孟施舍保持勇气的办法,又不如曾子能把握住要领。”

公孙丑说:“请问先生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告子说:‘言论上有所不通,心里不必去寻求道理;心里有所不安,不必求助于意气’对于一件事的道理心里未弄妥实,就应当抑制自己的心绪,千万别再因此动气,这是对的;如果对于对方语言的意思有弄不清的地方,便应当抛开他的话,不必在心里去琢磨他的话有没有道理,那就不对了。意思是说志是气的将帅,气是充满身体的兵卒。志达到了什么境界,气也会随之到达哪里,所以说,要坚定自己的志,不要随便用自己的气。”

公孙丑又问道:“既然说‘志达到了什么境界,气也会到达哪种程度,’又说‘要坚定自己的志,不要滥用自己的气,’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志专一了就会鼓动气,气专一了就会鼓动志。那些倒行逆施、趋炎附势的人,正是因为气反转过来而牵动了他们的心。”

公孙丑问道:“请问先生擅长于什么呢?”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辞,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个很难说透。它作为气,是最伟大、最刚强的,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它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必须与义和道相匹配,否则,就显得软弱乏力。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能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它马上就没有力量了。我之所以说告子未曾了解义,就是因为他把义看做是外在的东西。去做一件事自然合乎道义,必须坚持到底,不要故意做作,心中不要忘记养气的事,但也不要用外力帮助它成长,千万不要像宋国人那样:宋国有个担心他的禾苗长不快而把苗拔高的人,拖着疲倦不堪的身子回到家中,告诉家里的人说:‘今天简直累死了呀!我帮助禾苗都长高了。’他的儿子赶快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世上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培养浩然之气)没有益处而放弃不干的,就是不锄草耘苗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是拔苗助长的人。这样做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伤害它。”

公孙丑又问道:“什么叫做知言呢?”

孟子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上述四种言辞,如果萌生于内心,便会危害于施政,如果萌生于政措,便会妨害于实行。今后再有圣人出现,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见解。”

公孙丑说:“宰我、子贡善于言谈辞令,冉牛、闵子和颜渊善于阐述德行,孔子则兼有他们的长处,但他还是说:‘我对于辞令,就不擅长了。’如此说来,先生您既知言,又善养浩然之气,已经称得上圣人了吧?”

孟子说:“哎!你这是什么话呢?从前子贡向孔子问道:‘老师您已经成了圣人了吧?’孔子说:‘圣人,我还不敢当,我只是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不感到疲倦罢了。’子贡说:‘学习不感到满足,是智的表现;教诲不感到疲倦,是仁的表现。有仁有智,您已经称得上是圣人了啊。’圣人,孔子都不敢当,您讲我是圣人,这是什么话呢?”

公孙丑问道:“从前我听说过,子夏、子游和子张,都学得了孔圣人一方面的特长,冉牛、闵子、颜渊大体上具备了孔夫子的才德,只是不及他的博大。请问先生,您在上面这些人中间与哪一个更近似呢?”

孟子说:“暂且不谈这些吧。”

公孙丑又问:“伯夷和伊尹怎么样呢?”

孟子说:“他们处世之道并不相同。不够格的君主不侍奉,不够格的民众不使唤,世道太平就做官,世道昏乱就退隐,是伯夷的处世之道;任何君主都侍奉,任何民众都使唤,世道太平也做官,世道昏乱也做官,是伊尹的处世之道;能做官就做官,能退隐就退隐,能长久干就长久干,能离开就快离开,是孔子的处世之道。他们都是古代的圣人,我没能做到他们那样,至于我个人的愿望,便是要学习孔子。”

公孙丑又问:“伯夷、伊尹能与孔子相提并论吗?”

孟子说:“不!自有人类以来,无人比得上孔子那样伟大。”

公孙丑说:“那么,他们有共同之处吗?”

孟子说:“有。如果他们能得到方圆百里的疆土而又被拥立为君主,他们都能使诸侯来朝见,拥有天下;如果要他们做一件不合道义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来得到天下,他们都不会干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公孙丑说:“请问孔子与他们的不同在于什么地方?”

孟子说:“宰我、子贡、有若,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圣人,他们虽然地位低下,但不至于奉承他们所喜爱的人。宰我说:‘依我看来,孔夫子比尧、舜强多了。’子贡说:‘见到一个国家所行的礼制就明了它的政事,听到一国的音乐就明了它的德行,即使从百世之后来评价这百世之中的君王,也没有一个能违背孔夫子的观点。自有人类以来,从未有过孔夫子这样的圣人。’有若说:‘难道只有民众有高下之分么?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禽,泰山对于土丘、河海对于水塘,都是同类;圣人对于民众,也是同类。高出他的同类,超越他的群体,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从未有过比孔夫子更伟大的人了。”’

[延伸阅读]

古往今来,至大至刚之气,才是浩然之气。不是一般所谓的“精气”、“血气”可比,而是充满正义,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浩然之气不属于医学的生理的范畴,而是存在于人文的精神范畴。

文天祥那名扬千古的名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歌》)所言也是这种气。

然而,这种气“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就是养也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而是要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孟子还说过:“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古往今来,普天之下,能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又有几许呢?再看看你的周围,那些追名逐利,急如律令的人们,一个个不正像宋人那样“芒芒然归”吗?

记得读书的时候,老师常常讲这样的道理给我们听:地里的庄稼,即使你站在它的面前随时观察,眼睛紧盯住它不放,也绝对不能亲眼看到它生长;但是隔一段时间去看它,却发现它已经长高了。人的身体长高也是同样的道理。那时,老师给我们讲这个道理,是勉励我们要勤奋学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要心急图快,囫囵吞枣。现在想来,也包含着老师不拔苗助长的一份苦心在内。

其实,不仅学习技艺是如此,积累知识也是如此。我们进德修业,立身处世的方方面面,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关键在于营养的吸取,阅历的增强。万事总有规律,不是急于求成就可以如愿以偿的。

[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①;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②。《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③。’此之谓也。”

[注释]

①赡(shàn):足。

②七十子: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通称“七十子”。在《仲尼弟子列传》作“七十七人”。此取整数而言。

③《诗》云各句:是引自《诗·大雅·文王有声》篇里的诗。这是一首歌颂周文王的诗歌。

[译文]

孟子说:“倚仗武力假借仁义可以称霸于诸侯,这种称霸必须要有大的国家作基础;依靠道德施行仁政能够称王天下,这种实行王道称王天下就不一定要大国,商汤王凭借的国土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凭借的国土只方圆百里。倚仗势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而是出于力量不足。依靠道德使人归附的,才是心悦诚服的,如同孔子门下七十二弟子拜服孔子一样。”《诗经》里说:“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无不心悦诚服。就是指这种情况。”

[延伸阅读]

孟子以德服人的主张,与孔子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以攻心为上、以柔克刚的千古决策。

需要讨论的是,以德服人到底还要不要力?

实际情况告诉我们,以德服人还是离不开力。以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情况为例,当诸葛亮第一次放走孟获后,众将都很不理解,一起来问诸葛亮。诸葛亮笑了笑说:“我要捉他,就像在口袋中取东西一样容易,但只有使他口服心服,南方才会真正平定。”可见,诸葛亮之所以敢于七擒七纵,还有赖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如囊中取物”般容易。如果武力上不占绝对优势,那就很可能放龙归海,放虎归山,严重时还会自食其果。

鉴于此,德和力两方面一个都不能少,只不过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攻心为上才能长治久安,以德服人才是上策。

[原文]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①,绸缪牖户②。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③,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④,犹可违⑤;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①《诗》云:此处的诗引自《诗·豳风·鸱鸮》,以鸱鸮设喻,申述周王室危急,表明作者周公救乱扶倾的苦心。迨:趁着。彻:剥取。桑土(dù):桑根的皮。

②绸缪(móu):缠绵。牖户:门窗,此指鸟巢的出入口。

③《诗》云:引自《诗·大雅·文王》篇。永言配命:意为人应该常常念念不忘与天命配合。

④《太甲》:相传《尚书》中的《太甲》是商初伊尹告诫商王太甲的训词。

⑤孽:指妖孽,即不详、怪异的征兆现象。违:设法躲避。

[译文]

孟子说:“国君只要施行仁政,就能国泰民安身享荣耀;不施行仁政,就将国破民乱身遭屈辱。现在人们虽然厌恶屈辱,却又安于不仁的现状,这好比是厌恶潮湿却甘心居住在低下的地方。如果真的厌恶屈辱,不如重视德行而尊重士人,使贤德的人治理国家,让能干的人担任官职,国家就没有内忧外患了,再趁着这大好时机,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即使是大国也必定会对此感到畏惧了。”

“《诗经》里说过:‘趁着天还没有阴雨,剥些桑树根上皮,以便修整好门和窗户。那住在下面的人们,谁还敢欺侮我。’孔子说:‘作这首诗的人真是懂得道理啊!君主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谁还敢欺侮他呢?’现在国家安定,如果国君这时享乐怠惰,这简直是自取灾祸。一个人的祸福无不是自己招来的。《诗》中说:‘行事念念不忘和天命相符,好为自己寻求更多的幸福。’《太甲》说:‘上天降灾祸,还可设法躲避,自己造成的祸害,简直没法逃脱。’正是说的这个意思。”

[延伸阅读]

孟子苦心提醒大家,既然厌恶潮湿,就不要自居于低洼的地方;既然厌恶耻辱,就不要自居于不仁的境地。说到底,还是要求当政者实施仁政。孟子政治学说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就是这些。

现实中,“恶湿居下”的现象非常普遍,可能是个人生活中的小事,也可能是国家行政上的大事。

比如:酗酒是要误大事的,抽烟是损寿的,睡懒觉也是对健康不利的……尽管我们厌恶这些后果,可我们偏偏要抽烟,喝酒,睡懒觉……谁还去管“未雨绸缪”或“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这些警句格言呢?

同类推荐
  •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现实主义的美学思考

    本书第一编是“现实主义原则的特点”。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章中,著者认为,作为创作方法的现实主义,是从许多非常相近的文艺创作经验中抽取出来的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基本实践原则,这就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
  •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大学·中庸(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世界上最美的哲学课

    爱哲学就是爱智慧,人的一生就是哲学的体现和体验。正如西方中世纪伟大哲学家阿伯拉尔所说,“寻找,你将会发现;走近,它向你敞开。”那些天才哲学家的天才思想犹如百年难遇的流星,不经意间就点亮了彻暗的夜空,打开我们无数的困惑,让我们豁然开朗。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你就懂得了智慧,懂得了人生。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天使之吻:绝色倾城

    天使之吻:绝色倾城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此文偏白,不喜慎入!我无心卷入一场场漩涡中,可是命运却偏要把我牵扯进一桩桩的感情纠葛中?我没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也不蕙质兰心,完全就是一个女混混。所以,请你不要爱我!
  • 太衍灵符

    太衍灵符

    浩然正气,神鬼辟易,以弱质之躯唤得天气浩然之正气,聚太衍之灵符,诛鬼神,斩妖魔,还这一片朗朗晴空。儒非腐儒,亦可正得天地邪风。
  • 紫微魔君

    紫微魔君

    林风,紫微斗数的唯一继承者,自幼被恩师紫云仙长接到中州派,因此受到了整个宗门的排斥。宗门试练中,他意外赢了自己的大师兄,却因此成为了大师兄的眼中钉。被大师兄设计陷害,又被魔焰宗控制,林风的修真之路坎坷无比。凌香儿,是林风心中爱恋的女人,用自己的柔情,一次次化解林风心中的暴戾之气,引导他重新走上正途,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开启他心中的最后一丝良善。林风的结局究竟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林风的世界。
  • 都市至尊魔少

    都市至尊魔少

    我的未来我做主,或许你现在可以欺负我,但下一秒,我就会还回去!一个普通少年,遇到黑暗之神后,命运就发生逆转,美女,宝贝一个也少不了!
  • 异世魔幻王者

    异世魔幻王者

    一个私生子,为了掩饰他羞辱的存在,被磨灭了所有存在的痕迹,甚至亲生母亲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在那自私的大家族的亲生父亲给的有限条件下,用自己的双手和才华,称雄那片尔虞我诈的魔幻大陆。是的,这个世界,只能靠自己,一切为了活着,为了向上,成为这个世界的巅峰。
  • 无上至尊录

    无上至尊录

    重生于异世,为兄弟,为家人,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我心所向,无人可挡我锋芒。
  • 都市复仇巫王

    都市复仇巫王

    他含冤而死,又意外重生,并且在地狱里获得了上古巫术的传承,走上一条漫长的复仇之路。面对着权势通天的豪门贵族和强者林立的修真宗派,他无法选择逃避,只能用一身铮铮铁骨去承担一切,因为自从他接受巫血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与天下为敌。他不喜欢杀人,却因为这种宿命,不得不一再出手。他又负了一身情债,其实只是为了不忘初心。这是一个巫族与修真者并存的世界,这是一个都市巫王一步步成长与崛起的艰苦历程,这是一个你正期待着的故事。【天巫不灭,血脉永存,三界六道,巫王独尊】每一个收藏,推荐和点击,都是我坚持下去的意义,也许我无法亲口告诉每一个人,但是我会在心里默默的感谢你们。
  • 五虎平南

    五虎平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无限画师

    无限画师

    继承家业当一个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还是追梦,虽开心却贫苦?你怎么选?掉入该死的无限空间,他又能怎么活下去?是攒够积分出去,还是和空间斗智斗勇?而我只想说╭∩╮,老子不怂,不服就干。ps:此书只有一个女主角,属于比较专情的,请后宫情节的慎入。
  • 决战世界元

    决战世界元

    在本轮金融危机强力催化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日高,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不容蹉跎的特大议题。本书深度剖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积弊痼疾和不可持续性,论证创立超主权“世界元”为全球化时代货币发展必由之路,着重探讨美国和中国在这场货币体系划时代大变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独立使用主权货币的现实条件下,作为“世界元”的初级阶段,作者倡议以超主权的“初级世界元”为国际通用支付手段,与各种主权货币并行不悖,相辅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