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503100000005

第5章 志学(1)

第一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

【注释】

①罔:通惘,迷惑、糊涂。

②殆:疑惑、危险。

【译文】

孔子说:“只学习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延伸阅读】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阐明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如果人们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惘然无知而没有收获,更不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而只会空想从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人如果只是苦思冥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变得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更不可能做到博观约取,标新立异。

在人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和思考是两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维活动。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人们的思考才能够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人们的学习才有效果。同时,人们还要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并反复实践,知识才能内化,这就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只学习不思考无法学得深刻,只思考不学习只能算作胡思乱想。只有将学与思正确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在学习中有所受益。

孔子所说的“学习”主要指从书本上汲取间接经验。读书则是人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大学问者,无一不是博览群书,读破万卷。孔子评价自己“我非生而知之者”,圣人即如此,更何况普通人了。人们可以通过学习不断获取前人的经验、成果,拓展自己的知识,并在已有的知识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鲁迅先生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世界观指导,在后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苦思冥想,企图证明“上帝是存在的”这一假设,这种思考显然是徒劳无益的。

学习本身并非目的,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才是真正的目的。这就要求人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认真的思考活动,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思考是人们汲取知识的必要活动。如果学到的东西不经头脑加工,非但无益,反而容易让自己变得自以为是。法国大革命时启蒙作家伏尔泰这样论述过:“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考,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善于思考是用“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钻研,切不可浅尝辄止。读书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思考同样需要有蜜蜂酿蜜的精神。每一滴甜美的蜂蜜不知凝聚了多少小蜜蜂的心血。

戴震是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考据学家,“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乾隆年间为《四库全书》纂修官。他出生于贫寒之家,幼读私塾,以过目不忘和善思好问著称。

有一次,老师教授《大学章句》,戴震愈听愈觉得可疑,于是向老师发问:“这话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而曾子记述,又怎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是学生记下来的呢?”

老师难以回答这个出乎意外的疑问,于是抬出朱熹这一权威:“这是朱文公说的。”

戴震马上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他说:“宋朝人。”

戴震追问:“曾子、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老师回答:“周朝人。”

戴震又问:“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

老师说:“差不多两千年了。”

戴震问:“既然这样朱文公怎么知道这些?”

老师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说:“你是一个不寻常的孩子。”

戴震不仅好问,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敢于怀疑先贤,怀疑课本,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权威的解释。明代陈献章曰:“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和“问”是思的表现。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思与学,始终相辅而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孔子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但是人们如果一味地读书,而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只能被间接经验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知识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反之,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进行知识的积累,看似合理的研究推敲,也只能流于对知识的空想,实际问题仍得不到解决,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疑惑和困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也只有这样才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释了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荀子也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德国大哲学家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我国古代哲人的认识是惊人的一致。学习的目的是应用,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学而不思地死读书,无论是死记硬背还是囫囵吞枣,读至白头也无用。而不学只思,会让人的思想渐渐远离实际,更会给自己的成长和成才带来危害。

第二节博学而无所成名

【原文】

达巷党人①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②。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注释】

①达巷党人:古代五百家为一党,达巷是党名。“达巷党人”又为达巷党这地方的人。

②博学而无所成名: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来称道他。

【译文】

达巷党这个地方有人说:“孔子真伟大啊!他学问渊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专长来称赞他。”孔子听了,对他的学生说:“我要专长于哪个方面呢?驾车呢?还是射箭呢?我还是驾车吧。”

【延伸阅读】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自己的评价。射箭的最大特点是要始终瞄准于一个靶心,可以暗喻专才,而驾车不会只有一个方向,被暗喻为通才。孔子一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适应各个方面的通才。在这里,孔子借达巷人的口,使人们知道,他不仅是这样要求别人的,他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孔子博学而多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圣人,否则他的身边也不会聚集那么多的弟子。如果孔子没有真才实学,他的弟子怎么会众口一词地对他表示服膺与维护。被称为“孔子文化第一书”,最早见录于《汉书·艺文志》的《孔子家语》中的《辨物》篇里,记载了孔子关于各种事物的论断、谈话,证明了孔子的博学多闻、好古敏求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那么,孔子是如何让自己变得“博学”的呢?

第一,好学与乐学。这是孔子博学的重要原因。孔子本人对自己也是肯定的,他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十户人家的地方,一定有像自己一样忠信的人,只是都赶不上自己的“好学”。他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几乎不放过一切求知的机会。学生子贡说:“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学无常师”也说明了他的“好学”,惟其好学,才能“博学”。孔子好学,诚如黄庭坚所说:“君子无一日不学也,岂惟日哉?无一时不学也,岂惟时哉?无须臾不学也。”

孔子还“乐”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把思辨的快乐视作是神才配享有的幸福,而孔子也是把学习作为人生的一种快事来对待。今天的人常说“态度决定一切”,以孔子的求学态度,怎么可能不博学多才呢?

第二,多能鄙事。这是孔子博学的直接原因。有人问孔子“何其多能”,他的回答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后因统治集团的内争避祸至鲁。孔子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他的社会身份属于“士”,是贵族的下层。孔子幼年丧父,过着贫贱的生活。他曾经当过吹鼓手,二十岁左右时为鲁国贵族季氏做过管理账目的“委吏”,当过管理牲畜的“乘田”。

孔子的母亲去世后不久,鲁国的执政大夫季孙氏“飨士”,孔子当时还在守丧期间,腰间还系着孝麻。但是,孔子兴冲冲地去了,却被季孙氏的家臣阳虎挡在门外。

这对于急于进入贵族阶层的孔子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青年时期的孔子在逆境中更加奋发向上,博览群书。

第三,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孔子之“博学”,包含的内容极广,但不局限于读书而已。学,学问也,泛指知识与技能。孔子所追求的“学”,除了通过读书以求得知识,还追求关乎品行、关乎忠信的道德人格修养,更有天下治平、大道运行的哲学思考。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立志所向的并不是一般的知识与技能,而是一种治国平天下的大学问。孔子以广博的知识与技能,成就了他的“大学问”基础。

实际上儒家将全能人才作为个人奋斗的理想目标。全能人才是接受了全面均衡教育才能实现的。而孔子选择学习御的戏言,在体现了儒家追求学问至上的同时,也显示出了其对专项技术的歧视。虽然孔子鄙视专项技术存在一定的偏颇,但是他对博学的认识以及如何变得博学,对今天的人们仍旧有着重要的启示。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领域非常需要专门的人才。但是,今天的很多领域又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不可能做到独存。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某领域获得一定的高度,越来越需要涉猎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专才可以让人获得一份工作,但不博学就很容易遇到个人发展的瓶颈。

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吾将执御”是不是还可以理解为孔子希望自己成为领导文化的人呢?孔子作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先驱者,弟子们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供后人以品读。但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有这样的资格呢?必然还是博学多才的圣人。

第三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原文】

子曰:由①,诲女②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③也。

【注释】

①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②女:同汝,你。

③知:此处同“智”,聪明。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告诉你什么叫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说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硬说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延伸阅读】

这则语录讲的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所持的态度,当然也是对待其他事物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诚恳谦虚的态度。子路是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算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这句话就是孔子针对子路不知以为知的缺点,教育他凡事要老老实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孔子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列为人生最高的智慧。这不只是高深道理,更是生活修养。

这句话强调的是求知的态度。求知最忌自欺欺人,不懂装懂。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加以隐瞒,不虚心向他人请教,在他人面前仍然不懂装懂,那才是真正的无知和愚蠢,也会让人觉得你为人太虚伪。其实,很多有大学问、眼界广的人,偏偏认为自己懂得太少。只有那些无知的人,才喜欢炫耀自己的“学问”。蒙田曾经把真正有学问的人比喻成麦穗:“当它们还是空的,它们就茁壮挺立,昂首藐视;但当它到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便开始低垂下采,不露锋芒。”

人贵有自知之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的。在《师说》中,韩愈曾尖锐地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陋习:“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惑而不从师的结果要么使人变得迷惑无知,要么就是不懂装懂。不知道并不可怕,也不丢人,真正可怕和丢人的是不懂装懂。因为当人们没有了“无知感”“求知欲”,“不知”便以为“知”,这才是最可怕的无知。

生活中多见一些人不自量。他们不愿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问题,不承认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对自我评价没有做到客观。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羞于向别人请教的心理和思想会大大抑制人们的发展,消减人们的才能和努力,使人们骄傲自满的心理潜滋暗长。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向前行进。

有一次,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半路上看见有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路边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孔子就让马车停下来,上前去问他们:“你们在争辩什么呢?”

其中一个小孩先说道:“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我们近一些,中午时离我们远些。”

另一个小孩的看法正好相反,他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远些,中午时才近些。”

先说话的那个小孩反驳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到了中午,就只有盘子那么大了。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自然也有很好的理由,他说:“太阳刚升起来时凉飕飕的,到了中午,却像是火球一样使人热烘烘的。这不正是远的物体感到凉,而近的物体使人觉得热的道理吗?”

两个小孩不约而同地请博学多识的孔子来做“裁判”,判定谁是谁非。

同类推荐
  •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大学之生命十大道

    本书乃根据《大学》精华提炼而成。《四书》之一的《大学》,系小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二篇,是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径。该书由宋儒朱熹经过四十余年的精心研究编写而成,共分经一章,传十章。经一章乃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所记。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谁终将声震人间:跟尼采学自我激励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他从来都是一个面对世人冷遇及逆境仍能保持意志力强大、内心坚毅的人,而对于身后的声誉他也是充满信心的:“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20世纪的序幕刚刚拉开,尼采在受尽精神疾病折磨后溘然长逝。然而正如他所预言的那样,不久之后,尼采的思想逐渐被发掘并得到重视。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热门推荐
  • 当学霸女遇上屌丝男

    当学霸女遇上屌丝男

    青春,是生命里的过客。安筱柒,学校里出了名的书虫,除了看书还是看书。祁诺,一代屌丝男,却莫名消失半年,回来时物是人非。在爱情里,她是一块木头,直到他来了又去,她才渐渐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在自己心里生根发芽,却为时已晚……她写了一百张“我喜欢你”,他却再也听不见了。
  • 三代宠妃

    三代宠妃

    她的生母是别国送来联姻的青楼雅妓,被人陷害后本要发配冷宫,却意外生下她这个七公主捡回了命。而她自小因为生母无宠而被人欺凌,吃穿用度总缺了她的,珠宝首饰花粉胭脂也总给她些不值钱的。上天还是公平的,给了她不幸的身世,却给了她一副好皮囊和满腹城府。别国讨伐,她躲在密道中看着娘亲自刎,顾不得擦泛红的眼眶,匆匆而去。她最终还是不慎落到了敌军手上,领头男子将染血的长剑收回鞘中,挑起她的下巴。“以后你就是朕的女人了。”
  • 傲娇校草,你站住

    傲娇校草,你站住

    原本应该正常进入大学学府的苏敏,却突然意外的收到一所白金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奇怪而有趣的事情开始接踵而至……进入樱野,苏敏才发现原来这个学校还有另外一股势力的存在——太子党。传说中的太子党事实上一个五个帅哥的小团体,这五个帅哥不但相当有家庭背景,而且长相超帅,是所有女生的偶像。而青梅竹马的萧浩辰也是其中成员之一。进入樱野不久,苏敏便得知萧浩辰的孪生哥哥萧浩然结婚的消息。萧浩然是苏敏的暗恋对象,得知这个消息的苏敏伤心不已。在结婚典礼上突发意外,苏敏得知原来太子党之一韩落暗恋萧浩然的新娘——南宫茉……暗恋已久的人成为别人的新郎,而喜欢她的人却下落不明……(交流群139860851)
  • 仙路无量

    仙路无量

    封人,封妖,封国,封天下印魔,印仙,印星,印苍生无量之劫,无量之界看我仙路无量
  • 外域之游戏

    外域之游戏

    等他一醒来,就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巨大的房间当中“我不会真的被那个鬼机器弄穿越了吧。”此刻司徒做为职业神偷的本能告诉他,要尽快收集一切信息,他还记的依天之前的话“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司徒此刻充满疑问,但他相信自己能查出最后的真相。
  • 武道之争锋

    武道之争锋

    习武路,争锋途。武之道,在争,争功法,抢资源,夺气运!武之道,在斗,与己斗,与人斗,与天斗!一段传奇路,一曲不朽谱,皆在《争锋》里!
  • 战火飞扬的星空

    战火飞扬的星空

    这里是战火飞扬的星空这里没有神灵,更没有平行世界,也更加不会出现一拳打爆恒星的事情发生,这里有的只是一个宅男的奋斗史。当与自己相处多日的战友失去生命后赵煜爆发了。从虫族到异性从银河系再到遥远的大麦哲伦星系,他们的身影总会出现,因为他们是有着“昂贵炮灰”称号的登陆陆军,代号“不死鸟”。
  • 独孤云月:北月神

    独孤云月:北月神

    凌天羽伸出手想要去握住她;却从她的手中穿过。凌天羽摊开伸出的那只手;发现握住的是满手的斑驳。
  • 重生之学霸复仇计划

    重生之学霸复仇计划

    你恨我,嫉我,又如何?!!重生一世,她重返十五岁,手握轮回!上一世,她懦弱不堪,这一世,她孤傲无情。与神秘男人的交易只为复仇!重生、蜕变、毁灭、新生!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自我,谱写不一样的人生!【简介简介,就是“简洁”么,原谅我真的不造写啥】已建读者群,群号码:535053183
  • 冷情公主邪魅王爷

    冷情公主邪魅王爷

    冷酷的她找到儿时的初恋,当喜悦变成失望,她伤心过度。。。。一夜白了头发,是银白的。。。在一场意外中她带着肉体穿越到世界第二大国龙城国的二公主,那公主竟是她的几个魂魄,“呵!”她讽刺的一笑她世界第一杀手,必定将她的废材体质变成天才体质!一路走来一个神秘男子宠她如天。。他的身份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