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69500000004

第4章

养子火有四法:一曰达:肝经气结,五郁相因,当顺其性而升之。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此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也;二曰滋: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汤之类是也;三曰温:劳役神疲,元气受伤,阴火乘其土位。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之类是也;四曰引: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

以上治火法中,贼则宜攻,子则宜养,固已。然邪盛正虚之时,而用攻补兼行之法,或滋水制火之法,往往取效。是知养子之法,可借为驱贼之方,断无以驱贼之法,而为养子之理。盖养正则邪自除,理之所有,伐正而能保身,理之所无也。世人妄用温补以养贼者固多,而恣行攻伐以驱子者,更复不少。此皆不得火字真诠,而贻祸斯民也。可不慎欤!

脉法金针

脉有要诀,胃、神、根三字而已。人与天地相参,脉必应乎四时。而四时之中,均以胃气为本。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而其中必兼有和缓悠扬之意,乃为胃气,谓之平人。

若弦多胃少,曰肝病;洪多胃少,曰心病;毛多胃少,曰肺病;石多胃少,曰肾病。如但见弦、洪、毛、石,而胃气全无者,则危矣。夫天有四时,而弦、洪、毛、石四脉应之,四时之中,土旺各十八日,而缓脉应之。共成五脉,五脏分主之。如肝应春,其脉弦;心应夏,其脉洪;肺应秋,其脉毛;冬应肾,其脉石;脾土应长夏,其脉缓也。然而心、肝、脾、肺、肾虽各主一脉,而和缓之象必寓乎其中乃为平脉,否则即为病脉。若但见弦、洪、毛、石而胃气全无者,即为真象脉见矣。凡诊脉之要,有胃气曰生,胃气少曰病,胃气尽曰不治乃一定之诊法,自古良工,莫能易也。

夫胃气全亏,则大可危。胃气稍乖,犹为可治,即当于中候求其神气。中候者,浮、中、沉之中也。如六数、七极,热也,中候有力,则有神矣。三迟、二败,寒也,中候有力,则有神矣。脉中有神则清之而热即退,温之而寒即除。若寒热偏胜,中候不复有神,清温之剂将虽然,神气不足,犹当察其根气。根气者,沉候应指是也。三部九候,以沉分为根,而两尺又为根中之根也。《脉诀》云:寸关虽无,尺犹未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历试之,洵非虚语。夫人之有脉,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根蒂未坏,则生意不息。是以诊脉之法,必求其根以为断,而总其要领,实不出胃、神、根,三者而已。

如或胃、神、根三者,稍有差忒,则病脉斯见。其偏于阳,则浮、芤、滑、实、洪、数、长、大、紧、革、牢、动、疾、促以应之;其偏于阴,则沉、迟、虚、细、微、涩、短、小、弦、濡、伏、弱、结、代、散以应之。惟有缓脉,一息四至,号曰平和,不得断为病脉耳。其他二十九字,皆为病脉。必细察其形象,而知其所主病。其曰浮,不沉也,主病在表沉,不浮也,主病在里。迟,一息三至也,为寒。数,一息五至也,为热。滑,往来流利也,为痰、为饮。涩,往来滞涩也,为血少气凝。虚,不实也,为劳倦。实,不虚也,为邪实。洪,大而有力也,为积热。大,虚而无力也,为体弱。微,细而隐也,小,细而显也,为气少。弦,端直之象也,为水饮。长,过乎本位也,为气旺。短,不及本位也,为气少。

紧,如引绳转索也,为寒、为痛。弱,微细之甚也,为气血两亏。濡,沉而细也,为真火不足。动,如豆粒动摇之象也,为气血不续。伏,脉不出也,为寒气凝结,又或因痛极而致。

促,数时一止也,为热盛。结,缓时一止也,为寒盛。芤,边有中无也,为失血。代,动而中止,有至数也,亦为气血不续,又为跌打闷乱,以及有娠数月之兆。革,浮而坚急也,为精血少。牢,沉而坚硬也,为胃气不足。疾,数之甚也,为极热。散,涣而不聚也,为卫气散漫。惟有缓者,和之至也,为无病。其所主病,大略如此。如或数脉相参而互见,则合而断之,以知其病。

至于脉有真假,有隐伏,有反关,有怪脉,均宜一一推求,不可混淆。何谓真假?如热证脉涩细,寒证反鼓指之类。何谓隐伏?如中寒腹痛,脉不出。又外感风寒,将有正汗,亦脉不出。书云:一手无脉,曰单伏;两手无脉,曰双伏。何谓反关?正取无脉,反在关骨之上,或见于左,或见于右,诊法不可造次。何谓怪脉?两手之脉,如出两人,或乍大乍小,迟数不等,此为祟症。

又有老少之脉不同,地土方宜不同,人之长短肥瘦不同,诊法随时而斟酌。然而脉证相应者,常也。脉证不相应者,变也。知其常而通其变,诊家之要,庶不相远矣。然总其要领总不出胃、神、根三字。三字无亏,则为平人。若一字乖违,则病见矣。若一字全失,则危殆矣。必须胃、神、根三者俱得,乃为指下祯祥之兆。此乃诊家之大法,偶为笔之于书,以备参考。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病有总要,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而已。病情既不外此,则辨证之法亦不出此。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冷冻饮料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浓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浓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胎,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之阴;热邪达表,阳中之阳。而真阴、真阳之别,则又不同。假如脉数无力,虚火时炎,口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假如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别,总不外此。然病中有热证而喜热饮者,同气相求也。有寒证而喜冷冻饮料,却不能饮者,假渴之象也。有热证而大便溏泻者,挟热下利也。有寒证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阴结也。有热证而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有寒证而反烦躁,欲坐卧泥水之中者,名曰阴躁也。有有汗而为实证者,热邪传里也。有无汗而为虚证者,津液不足也。有恶寒而为里证者,直中于寒也。有恶热、口渴而为表证者温热之病自里达表也。此乃阴阳变化之理,为治病之权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

医门八法

论病之原,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此予数十年来,心领神会,历试而不谬者,尽见于八篇中矣。学人诚熟读而精思之,于以救济苍生,亦未必无小补。

论汗法

汗者,散也。经云:邪在皮毛者,汗而发之是也。又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是也。

然有当汗不汗误人者,有不当汗而汗误人者。有当汗不可汗,而妄汗之误人者。有当汗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汗之不得其道以误人者。有当汗而汗之不中其经,不辨其药,知发而不知敛以误人者。是不可以不审也。

何则?风寒初客于人也,头痛发热而恶寒,鼻塞声重而体痛,此皮毛受病,法当汗之,若失时不汗,或汗不如法,以致腠理闭塞,荣卫不通,病邪深入,流传经络者有之,此当汗亦有头痛发热与伤寒同,而其人倦怠无力,鼻不塞,声不重,脉来虚弱,此内伤元气不足之证;又有劳心好色,真阴亏损,内热、晡热,脉细数而无力者;又有伤食病,胸膈满闷吞酸嗳腐,日晡潮热,气口脉紧者;又有寒痰厥逆,湿淫香港脚,内痈、外痈,瘀血凝积,以及风温、湿温,中暑自汗诸症,皆有寒热,与外感风寒似同而实异,若误汗之,变症百出矣。所谓不当汗而汗者此也。

若夫症在外感应汗之例,而其人脐之左右上下,或有动气,则不可以汗。经云:动气在右,不可发汗,汗则衄而渴、心烦、饮水即吐。动气在左,不可发汗,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汗则气上冲,正在心中。动气在下,不可发汗,汗则无汗,心大烦、骨节疼、目运、食入则吐、舌不得前。又脉沉咽燥,病已入里,汗之则津液越出,大便难而谵语。又少阴证,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则动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耳目或从口鼻出者,此为下厥上竭,为难治。又少阴中寒,不可发汗,汗则厥逆蜷卧,不能自温也。又寸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尺脉弱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阴也。又诸亡血家不可汗,汗则直视、额上陷。淋家不可汗,汗则便血。疮家不可汗,汗则痉。又伤寒病在少阳,不可汗,汗则谵妄。又坏病、虚人,及女人经水适来者,皆不可汗,若妄汗之,变症百出矣。所谓当汗不可汗,而妄汗误人者此也。

夫病不可汗,而又不可以不汗,则将听之乎?是有道焉,伤寒赋云:动气理中去白术,是即于理中汤去术而加汗药,保元气而除病气也。又热邪入里而表未解者,仲景有麻黄石膏之例,有葛根黄连黄芩之例,是清凉解表法也。又太阳证、脉沉细,少阴证、反发热者,有麻黄附子细辛之例,是温中解表法也。又少阳中风,用柴胡汤加桂枝,是和解中兼表法也。

又阳虚者,东垣用补中汤加表药。阴虚者,丹溪用芎归汤加表药,其法精且密矣。总而言之凡一切阳虚者,皆宜补中发汗。一切阴虚者,皆宜养阴发汗。挟热者,皆宜清凉发汗。挟寒者,皆宜温经发汗。伤食者,则宜消导发汗。感重而体实者,汗之宜重,麻黄汤。感轻而体虚者,汗之宜轻,香苏散。又东南之地,不比西北,隆冬开花,少霜雪,人禀常弱,腠理空疏,凡用汗药,只须对症,不必过重。予尝治伤寒初起,专用香苏散加荆、防、川芎、秦艽、蔓荆等药,一剂愈,甚则两服,无有不安。而麻黄峻剂,数十年来,不上两余。可见地土不同,用药迥别。其有阴虚、阳虚、挟寒、挟热、兼食而为病者,即按前法治之,但师古人用药之意,而未尝尽泥其方,随时随证酌量处治,往往有验。此皆已试之成法,而与斯世共白之。所以拯灾救患者,莫切乎此。此汗之之道也。

且三阳之病,浅深不同,治有次第。假如症在太阳,而发散阳明,已隔一层。病在太阳阳明,而和解少阳,则引贼入门矣。假如病在二经,而专治一经,已遗一经。病在三经,而偏治一经,即遗二经矣。假如病在一经,而兼治二经,或兼治三经,则邪过经矣。况太阳无汗,麻黄为最。太阳有汗,桂枝可先。葛根专主阳明,柴胡专主少阳。皆的当不易之药。

至于九味羌活,乃两感热证三阳三阴并治之法,初非为太阳一经设也。又柴葛解肌汤,乃治春温夏热之证,自里达表,其症不恶寒而口渴。若新感风寒,恶寒而口不渴者,非所宜也。又伤风自汗,用桂枝汤,伤暑自汗,则不可用,若误用之,热邪愈盛而病必增剧。若于暑症而妄行发散,复伤津液,名曰重 ,多致不救。古人设为白术、防风例以治风,设益元散、香薷饮以治暑,俾不犯三阳禁忌者,良有以也。

又人知发汗退热之法,而不知敛汗退热之法。汗不出则散之,汗出多则敛之。敛也者非五味、酸枣之谓,其谓致病有因,出汗有由,治得其宜,汗自敛耳。譬如风伤卫汗自出者,以桂枝汤和荣卫,祛风邪而汗自止。若热邪传里,令人汗出者,乃热气熏蒸,如釜中吹煮,水气旁流,非虚也,急用白虎汤清之。若邪已结聚,不大便者,则用承气汤下之,热气退而汗自收矣。此与伤暑自汗略同。但暑伤气,为虚邪,只有清补并行之一法。寒伤形,为实邪,则清热之外,更有攻下止汗之法也。复有发散太过,遂至汗多亡阳,身 动欲擗地者,宜用真武汤。此救逆之良药,与中寒冷汗自出者,同类并称。又与热证汗出者,大相径庭矣。其他少阳证,头微汗,或盗汗者,小柴胡汤。水气症,头汗出者,小半夏加茯苓汤至于虚人自汗、盗汗等症,则归脾、补中、八珍、十全,按法而用,委曲寻绎,各尽其妙而后即安,所谓汗之必中其经,必得其药,知发而知敛者此也。嗟嗟!百病起于风寒,风寒必先客表,汗得其法,何病不除!汗法一差,夭枉随之矣。吁!汗岂易言哉!

论和法

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汤加减是已。然有当和不和误人者,有不当和而和以误人者。有当和而和,而不知寒热之多寡,禀质之虚实,脏腑之燥湿,邪气之兼并以误人者,是不可不辨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封魁人

    封魁人

    青梅竹马的死让我跟着一个奇葩师傅走上了封鬼的道路魁字拆开乃斗鬼,我的职业就是封魁人!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破立无双

    破立无双

    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一枯一荣、一破一立,天地万物在对立中统一、矛盾中共存,生命的繁衍生息、生生灭灭亦在此理之中。有少年名昊,随星而来,出于石中,生而知之,怀着对天地大道的追求创《破立决》,携四位追随者,在天地大潮中披荆斩棘、逆流而上。虽千难万阻,吾道心不动!
  • 今夜我对你说

    今夜我对你说

    花团锦簇,沸腾热烈,国际化大都市,在21世纪续写簇新传奇。兰天白云之上,诞生着无数故事,高楼大厦之下,演释着平凡悲喜……透过花花绿绿的霓虹灯,人们在奔波,在期待,在劳累……在这最好也是最坏的城市,谁,能到达自己希望的彼岸?
  • 冰噬凌霄

    冰噬凌霄

    新书开坑《无上神印》,求票求收藏。各位兄弟姐妹加大火力输出啊!……一场车祸引发的穿越,使咱们的猪脚大人糊里糊涂地从22世纪来到了异世界,开始了堂堂网游之王的修炼之途。成就巅峰的路从不会孤独,这不,异界的天才、大神们,纷纷不甘寂寞,像一道道天堑,不断地横在了吴天的面前……一边是满身外挂的外来户,一边是底蕴丰厚的原土著,让我们拭目以待这场奇葩的比试,试看谁能凌霄?【新人在此掩脸求各种票票,粮票,车票电影票~~特别是推荐票!!】冰噬群:75074079,欢迎各位兄弟姐妹加入,验证加书名,蓦然会在那里恭候大家的光临
  • 农女小当家

    农女小当家

    为躲雨,在古玩街买下一个“古玩”,为救小狗,不小心出了车祸。从30多岁穿越成了一个四岁小家伙。从前世孤儿变成父母双全还有三个疼我的哥哥。【群号:289295244】
  • 吞噬的后裔

    吞噬的后裔

    吞噬家族一直被视为守护黑暗本源的族群,元素大陆世人皆知黑暗本源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为万年前黑暗之神感悟本源成为超神体的存在,欲统治元素大陆,天下苍生被黑暗侵蚀消亡过半。身为吞噬的后裔,梦飞不知道为什么要守护这个沾满罪恶之物,他甚至不知道何为黑暗本源,整个吞噬家族都不曾见过这个被他们守护万年之久的黑暗本源……
  • 墬形训

    墬形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说

    农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惑媚人心

    惑媚人心

    (作者的第一部书,多多支持哦)她是天上的芳香四溢的百花仙子,他是人间万人敬奉的龙。她因在人间贪玩,不仅莫名其妙地成为他的恋人,还因他的失误,不得不沦落到现代转世。而命格老人家恰巧写错了命格,只好把她穿越回到那里,一个史书上从未记载过的世界,然后又碰见了他,这一切只是巧合吗?她该如何继续面对他?当她想起一切时,又该何去何从?敬请期待。欢迎加入魂牵梦潆,群号码:429081504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