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69500000014

第14章

两感

两感者,表里双传也,一日太阳与少阴同病,二日阳明与太阴同病,三日少阳与厥阴同病,如在太阳,则发热头痛;在少阴,则咽干口燥;在阳明,则目痛鼻干;在太阴,则腹满自利;在少阳,则耳聋胁痛;在厥阴,则烦满囊缩。表里并传,为祸最速,此论传经之两感也。又如仲景所谓少阴证反发热,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者,此论直中之两感也。传经两感,以解表为主而清里佐之;直中两感以温中为主而发表次之。此治两感之大法也。或问曰:太阳初得病,尚未传经,何以即有少阴热证也?答曰:此温热之候多有之,本有积热在内,而外为风寒鼓之,故表里并见,阴阳双传也,其病至暴,倘治失其宜,去生远矣。

伤寒兼症

伤寒兼症者,非传经六经之正病,亦非直中三阴之正病,而实为伤寒所恒有之症,故皆以兼症名之。其间有见于手经者,有因误治而变症者,有病中调摄失宜而变症者,有病气相传染而变症者,临症之工,按法取之,曲尽其情,则伤寒无余蕴矣。

咳嗽

咳嗽者,肺寒也。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是也。肺主皮毛,寒邪侵于皮毛,连及于肺,故令人咳。宜用止嗽散,加荆芥、防风、紫苏子主之。或问曰:少阳证与直中证,水气证,皆令咳嗽,何也?答曰:少阳证兼咳嗽者,以其肺有寒也,仲景用小柴胡去参、枣加干姜者所以温肺散寒也。直中证兼咳嗽者,亦寒气上束于肺也,但温其中而咳自止。水气证兼咳嗽者,以寒水上射于肺也,宜分表里水气治之:表有水气而发热,用小青龙汤发散以行水;里有水气而下利,则用本方去麻黄,加荛花,以攻之;轻则用小半夏加茯苓汤,以疏之,俾水饮流通,而咳自止矣。以上三证,皆感寒水之气而咳,故谓咳为肺寒也。又问曰:俗称热伤风咳嗽者,何也?答曰:热伤风者,如冬温之候、天应寒而反温,自人受之,则为头痛喉肿,咽干咳嗽之属,与正风寒之咳稍异。又或其人素有郁热,而外为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是也。又问曰:咳嗽有不兼风寒,而专属火者,何也?答曰:此杂证嗽也或夏令暑热之火,或饮食辛辣之火,或脾肺气虚之火,或龙雷 上之火,皆令咳嗽,各有兼证,与伤寒鼻塞声重,头痛发热恶寒之状,自是不同,并与热伤风之咳迥别,宜于本门求之,不得与伤寒同日语矣。

止嗽散

桔梗(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炙) 白前(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百部(一钱五分) 紫菀(一钱五水煎服。风寒初起,加防风、荆芥、紫苏子。)

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姜汁炒,三钱) 茯苓(三钱) 甘草(炙,一钱) 生姜(三片)水煎服。

咽痛

咽痛有表里寒热之分,不可不辨也。风寒在表而兼咽痛者,此风火聚于肺也,宜用甘桔汤,加荆芥、防风、薄荷、牛蒡之类以散之。少阴里证兼咽痛者,以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也,宜分寒热治之。凡传经少阴,口燥舌干而痛者,热也,甘桔汤主之,甚至加黄连、元参、牛蒡之属。凡咽痛,以蒡子为主。直中少阴,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以致咽痛,必兼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诸症,但温其中而痛自止,姜附汤加桔梗主之。夫同一少阴咽痛,而寒热之别相隔千里,不可不察。复有阴毒、阳毒咽痛者,治如少阴证。更有发汗过多,遂至汗多亡阳,内损津液,而成咽痛者,宜用参、归、术,调补元气,收敛汗液而痛自除。凡咽痛,通用甘桔汤,在表者,加散药,在里者,分别寒热而加入温凉之剂。仲景立法精粹,学人宜致思焉。

甘桔汤 (见前少阴证。

伤寒吐血

伤寒吐血者,热迫血而上行也。然有表里之殊,如当汗失汗,以致邪蕴于经而吐血者,用麻黄汤散之,后人以加味参苏饮代之,其法至稳。若邪气入里,酝酿成热,以致吐血者,宜用犀角地黄汤清之。若大便闭结,热邪上攻者,生地四物汤加大黄下之,釜底抽薪,则火气顿平,而釜中之水,无腾沸之患矣。切忌寻常滋补药,姑息容奸,使邪气流连,反成败症更有以热济热而为动阴血者,详辨于后。

犀角地黄汤

犀角(镑,一钱五分) 生地黄(四钱) 牡丹皮 麦冬 白芍(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衄者,鼻中出血也。寒气初客于经,则血凝滞而不行,何得有衄?今见衄者,是寒邪将散,荣血周流,病当解也。古人谓血为红汗是也。然衄症亦有表里之殊,寒邪在经,头痛发热而衄者,表也,宜微汗之,加味香苏散主之。若邪气入里,燥渴烦心而成衄者,宜急清之犀角地黄汤主之。或问曰:动阴血与鼻衄,何以别之?答曰:动阴血者,乃传经里证,热极而反发厥,医家误认为寒,投以干姜、附子,以火济火,迫血妄行,或从耳、目、口、鼻涌出,名曰动阴血,又谓下厥上竭,为难治。与鼻衄症,天渊相隔矣。

便脓血

便脓血者,热迫血而下行也,此传经热邪所致也,法当清之。若瘀血凝聚,少腹痛,拒按,小便自利者,下之。然亦有阴寒为病,下利脓血者,此下焦虚寒,肠胃不固,譬如天寒地冻,水凝成冰,非温剂不化,附子理中汤加归、芍主之。斯二者,一为血热,一为血寒,临证时不可不辨。

蓄血

蓄血者,瘀血蓄于下焦也。仲景云:太阳证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者愈。

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此表证甫除,瘀积始聚,为蓄血之轻者,故用前方。若表邪已尽,里热既深,乃蓄血之重者,则用抵当汤攻之。但蓄血证与溺涩、燥粪证,相似而不同,宜分别施治。凡伤寒少腹胀满,按之不痛,小便不利者,为溺涩也。若按之绕脐硬痛,小便短涩,大便不通者,此有燥屎也若按之少腹硬痛,小便自利,或大便黑色,喜忘,如狂者,为蓄血也。此辨证之大法也。

桃核承气汤

桃仁(十个) 大黄(二钱五分) 芒硝(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桂枝(五分)水煎服。

抵当汤

水蛭 虻虫(去翅,各十枚) 桃仁(十枚) 大黄(五钱)水煎服。

动阴血

伤寒传经热症,渐至手足厥冷,是为热极而反见厥,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医者不识,误投热药,以火济火,迫血妄行,其血或从耳目,或从目鼻,一拥而出,名曰动阴血,又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大抵伤寒初起,即发厥者、寒厥也;初起发热燥渴,渐次而厥者,热厥也。寒厥者,必下利清谷,口鼻气冷,口舌常润,脉沉迟。热厥者,必便闭谵语,或下利肠垢,口渴唇焦,或舌黑而燥,脉滑数。寒热之际,朗然明白,则无动阴血之祸矣。

鼻鼾鼻鸣

鼻鼾者,鼻中发声,如鼾睡也,此为风热壅闭。鼻鸣者,鼻气不清,言响如从瓮中出也多属风寒壅塞,须按兼症治之。

不能言及语言难出

不能言及语言难出者,有表里之分。其一、太阳证,发汗已,身犹灼热者,名曰风温。

其脉尺寸俱浮,自汗身重,多眠鼻息鼾,语言难出,此表邪蕴其内热也。治用葳蕤汤,去麻黄,加秦艽主之。其一、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言,古方治以苦酒汤。然苦酒汤,恐传写之讹,宜用甘桔汤,加蒡子、薄荷、元参、白前之属,以清之。复有风寒客于肺中,声哑不能言者,当用半夏、生姜、荆、防等辛温以散之。更有中寒之证,口鼻气冷,口噤难言者,当用温热之剂。大抵唇焦齿燥,舌干口渴者,热也;唇清口和,口鼻气冷者,寒也。伤寒辨证,莫先于此,学人宜致思焉。

葳蕤汤

葳蕤 石膏 干葛(各一钱) 白薇 羌活 杏仁 甘草 川芎(各六分) 防风(七分,用此以代麻黄为稳当) 青木香(五分)水煎服。

温疟

伤寒邪热未除,复感风邪,变为温疟。温疟之状,寒热根据时而作,大抵热多寒少,或先热后寒,每致神昏谵语,与时行正疟不同。治用小柴胡汤,去半夏,加黄连、知母、贝母以清之。然温疟寒热以时,又与少阳病寒热往来无定时者,自是不同。

身重难转侧

身重大都属寒,然亦有热者。经曰:风湿相搏,骨节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虚浮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此表寒也。经曰:少阴病,腹痛,四肢沉重疼痛,下利者,治以真武汤,此里寒也。经曰:发汗已,身犹灼热,名曰风温,其证脉浮汗出,身重多眠,鼻息鼾,治以葳蕤汤,此表寒束其里热也。经曰: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自汗出,白虎汤主之,此表里皆热也。又阴阳易病,身重,少气,少腹里急,气上冲胸,眼中生花,宜用附子理中汤主之,此里虚且寒也。

真武汤 (见筋惕肉 )。

发黄

湿热俱盛,则发身黄,伤寒至于发黄,为病亦甚矣。热而兼湿,如 曲相似,日久则变为黄也。然不特湿热发黄,而寒湿亦令人发黄。但寒湿之黄,身如熏黄,色暗而不明;湿热之黄,黄如橘色,出染着衣,正黄如柏也。又如瘀血发黄,亦湿热所致,瘀血与积热熏蒸,故见黄色也,去瘀生新,而黄自退矣。

栀子柏皮汤

伤寒发热,头汗出,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郁热在里,必发黄。宜此栀子(三钱) 甘草(炙,一钱) 黄柏(二钱水煎服。)

茵陈蒿汤

身黄如橘子色,腹满,便闭者,可下。

茵陈(三钱) 栀子(二钱) 大黄(二钱)水煎服。小盒饭如皂角汁,一宿而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茵陈五苓散

阴黄之症,身冷,脉沉细,乃太阴经中寒湿,身如熏黄,不若阳黄之明如橘子色也。当问其小便利与不利,小便不利,宜本方;小便自利,茵陈术附汤主之。

茵陈 白术 茯苓(各一钱五分) 猪苓 泽泻(各七分) 薄桂(五分水煎服。)

茵陈术附汤

茵陈(一钱) 白术(二钱) 附子(五分) 干姜(五分) 甘草(炙,一钱) 肉桂(去皮,三分水煎服。)

痉者,项背强,头动摇,口噤,背反张是也。此太阳伤风,复感寒湿所致。其有汗恶风为柔痉;无汗恶寒为刚痉,加减小续命汤主之。然痉病有三阳经络之殊,有胃腑实热所致,有三阴中寒所发,有内伤气血虚弱而发,不可不辨。假如头摇,口噤,背反张者,太阳痉也头低视下,手足牵引,肘膝相 ,阳明痉也。若眼目斜视,一手一足搐搦者,少阳痉也。

又如口噤胸满,卧不着席,脚挛急,大便闭结不通,必 齿,此阳明胃腑实热所致,宜用三一承气汤下之。又如发热,脉沉细,手足厥冷,冷汗自出者,为阴痉,风寒中于脏也,附子理中汤加防风、肉桂主之。然也有内伤发痉者,病患肝血不足,血燥生风,目斜手搐,逍遥散加人参、桑寄生主之。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也。若脾虚木旺,反伤脾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芍药、木香、钩藤之属。脾气郁结,用加味归脾汤。若大病后,或产后,气血大虚,用十全大补汤加钩藤、桑寄生,如不应,急加附子。此治痉病之大法也。

加减小续命汤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 芍药 甘草 川芎 杏仁 防己(各一钱) 肉桂(五分) 防风(一钱五分) 附子(三分)水煎服。

此症若兼阳明,须加葛根、升麻。此症若兼少阳,另用小柴胡加桂枝、钩藤。

三一承气汤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 浓朴(八分) 甘草(一钱) 元明粉(一钱五分水煎服。)

斑疹

凡发斑有四症,一曰伤寒,二曰温毒,三曰时气,四曰阴症。伤寒发斑者,盖因当汗不汗,当下不下,或妄投热药,以致热毒蕴结,发为斑疹,《千金方》云:红赤者胃热,紫赤者热甚,紫黑者胃烂也。凡斑既出,须得脉洪大有力,身温,足暖为顺;若脉沉小,足冷,元气弱者,为逆候也。凡治斑症,不宜发汗,汗之则增斑烂。又不宜早下,下早则斑毒内陷如脉洪数,热甚烦渴者,用三黄解毒汤,或犀角大青汤以清之。若脉弱者,加人参主之。

同类推荐
  •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采芹录

    采芹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天清录

    洞天清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宗教律诸宗演派

    宗教律诸宗演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寻穴

    寻穴

    天官一脉曾显赫盗墓江湖数百年,但自清朝末年便开始消迹于江湖之中,在此之后天官门人无不在壮年突然暴毙而死,被人传言中了传说中的血咒,盗墓者,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面对宿命,该何去何从。
  • 呆萌青梅,妖孽竹马太腹黑

    呆萌青梅,妖孽竹马太腹黑

    【全文免费】“顾依依,那个男人是谁?”韩逸晨一脸愤怒的说。“他是谁,关你什么事”顾依依淡定的说道,明显不知某人已经黑了脸。韩逸晨猛地把顾依依弄在怀里,吻了起来。【书友群:108728397】
  • 流光夏至流光夏至之沧海尽头

    流光夏至流光夏至之沧海尽头

    盏茶片刻兵临城下,有谁知道那时候的辛酸;一袭红衣刺痛了双眸,又为了谁心碎;都说沧海有时尽,我愿在花开处,为你覆了天下......
  • 逐鹿洪荒

    逐鹿洪荒

    乾坤,一生平凡,却穿越到仙侠的世界;看主角如何纵横洪荒成就不朽传奇!
  • 逗比日常的世界拯救

    逗比日常的世界拯救

    这是一个正经的故事,却有个不太正经的主角。故事的开始发生在大灾变发生前期,星球上的大能们纷纷做好了准备!主角也不例外,玩心大开的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去召集伙伴,去成立佣兵团,在不知不觉间成长到新的高度...主角语:“果然!拯救世界才是最装逼的事情,这酸爽!”
  • 青春之再回首

    青春之再回首

    每个人都有青春,阿力的青春可能就是你们的青春,一部反应作者真实青春的作品。
  • 阎王驾到:绝世鬼妃

    阎王驾到:绝世鬼妃

    她是冥界无常,意外落入人间。他是现任冥界阎王,寻她五百年,化身邪邪帝王护她此生。他爱她,她却心许他人,青梅竹马的娃娃亲对象,意外在篡位之暗杀中失败,他说:你若做我的皇后,我便放了他……嫁就嫁!不料这一嫁,便深深陷入困顿的迷局之中。鬼手?双胞胎?变态和尚?不嫁了,我要退婚!!!“婚可不是你想退就退的噢——”他透着邪气的目光,让人不寒而栗。阎王果真不好惹……
  • 霸道总裁养萝莉

    霸道总裁养萝莉

    老祖宗定下的姻缘,最后来了个小萝莉,一朝相遇,一生相守,霸道的小妻子,让大叔好好疼你哦。小甜文。
  • 不死荒主

    不死荒主

    洪荒之巅,万兽仰首,云端之上,一人独看万物峰林,这一世,不为独霸天下,不为长生不死,只为伊人再相见······
  • EXO娱乐圈之等待花开

    EXO娱乐圈之等待花开

    这是作者大大的第一部作品,多多关照啊哈~~我叫尹善初,是一个在娱乐圈摸爬滚打2年,但仍然没有大紫大红的小人物,还引来了全身的骂名。亲人的误会,朋友的离去,事业的致命一击。我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