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16900000002

第2章 醉红尘

繁华帝都,冶游最是风流

季春三月,花蝶烂漫,莺啼燕语。这样的旖旎春光,最容易牵惹起人心底的春情。韦庄在《思帝乡》里写女子春情萌动,就写得十足的绚烂美好:“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风流少年与旖旎春光,向来最是契合。少年儿郎,意气风发,正如春日的草长莺飞,万物蓬勃。这段如朝霞一般明媚的青春年华,正是纵马游乐的大好时光。

冶游之风,唐代时已经兴盛。到了宋代真宗年间,享乐的生活更是风行。据说,有臣子就此事向真宗谏言,真宗却笑说,人们纵情享乐,倾情歌酒,不正显我大宋富贵繁华、盛世气象?

勾栏酒肆、烟花巷陌里,绿衣红袖与白衣文士相携,尽数风流。这便是大宋。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让后世人对北宋汴京的繁华叹为观止。发达的商业经济和旖旎的都市风情,催生了随处可见的秦楼楚馆、勾栏酒肆。如此风月满眼,又有什么能够按捺得住宋代官员文士狎妓冶游的勃勃兴致?

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迎着这样的享乐之风,年仅十四岁的晏殊步入锦绣繁华的帝都,走进了紫烟缭绕、满堂金玉的九重城。尽管日后,他与这金玉繁华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彼时的他,尚是一个出生寒微、初入京都的少年。思及幼时度日的艰辛,他定因这满目繁华和脂粉香气而惊叹过,也因此,有了沉醉与流连。

而对于自己这番沉醉与流连,他从不讳言。

适时,帝都繁华,天下太平。官员文士多喜游乐宴饮。市楼酒肆里,文人雅士,诗酒红颜,川流不息。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便载入了当时的盛况: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主廊槏面上,以等酒客呼唤,望之宛若神仙。”

一家酒楼,尚且有妓女数百,更别说那容纳了近百万人的都城汴京,是怎样的脂粉风韵。美酒美色充实了贵族官僚的享乐生涯,歌舞声色则浸润了文人雅士的笔墨纸张。然而,在满城声色之娱的流离光彩中,年轻的晏殊却与弟弟一起闭门读书。正在为选择东宫官员烦恼的真宗知晓后,便传谕于他:听说馆阁臣僚都在忙于游乐酒宴,只有你与兄弟在家中闭门读书,你这样的人,适合去太子身边。

帝王传谕,金口玉言。享有这般赞誉,仕途自然能展青云之翅。晏殊受皇命任职,就此奠定了日后位极人臣的根基。后来拜见帝王,他本可以选择缄口不言,最终却老老实实道出了真相:臣不是不喜欢游乐,只是囊中羞涩罢了。若他日富贵,定会如其他馆阁臣僚一般纵情冶游宴乐。一番话下来,真性情尽显,总算真宗也懂得欣赏,从此对晏殊倍加青睐。

在满目繁华的都城里,年轻的晏殊携手友人冶游帝都。帝城正值春暖,芳草弱柳,乱红啼莺,如此春光,真是撩人欲醉。难怪那些风流文士,会逗留在烟花巷陌里,抱着满怀的温香软玉,诗酒欢娱。

风流文士,自是不忍心辜负那明媚韶光与多情春色。

长安紫陌春归早。亸垂杨、染芳草。被啼莺语燕催清晓。正好梦、频惊觉。

当此际、青楼临大道。幽会处、两情多少。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

——《迎春乐》

刘禹锡当年写长安:“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大唐的长安,固然热闹锦丽,却远不如日后宋都汴京那般喧嚷荣华。只是后世文士写都城,仍喜欢用“长安”来指称,仿佛“长安”二字,能够接续大唐盛世的袅袅余韵,唤起他们心底对往昔繁华的深深眷念。

有人说,宋朝是一个有机会去回忆繁华的年代。与大唐雍容强盛的气象相比,大宋的气质是有一点纤弱的,她在北方强大民族的映衬下,显得弱小、胆怯。金戈铁马,四方来朝的辉煌已定格成回忆。但宋朝也自有她的繁华。

放眼十二世纪的世界,没有任何城市能够与汴京比肩。太平日久的汴京城里,人物繁阜,商客穿流。举目便是青楼画阁、绣户珠帘、宝马香车。秦楼楚馆内,尽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十里长街,宴饮笙歌不绝,但听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暗管调弦于茶坊酒肆。

这样的迷醉、风流,所以晏殊会感叹:“莫惜明珠百琲,占取长年少。”算是应了他当日对真宗所言:是贫穷阻了他的出游之心,他并非生性不爱玩乐,若有“明珠百琲”,定然要拼却华年,一晌贪欢。

时光终将如烟,在最好的年华里不去纵情风流,更待何时?如果枉然辜负了人世富贵,错过了易老红颜,生有何欢?

数年后,晏殊的儿子晏几道一首《浣溪沙》,歌尽了欢游情状:

白纻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落英飞絮冶游天。

南陌暖风吹舞榭,东城凉月照歌筵。赏心多是酒中仙。

不知年轻的晏殊是否也有过和儿子一样着朱衣,骑白马的岁月。踏着青青碧草,染着满头杏花,在落英缤纷的冶游中,迎着东城清月,听着玉板红牙,坐拥红粉佳人,在那桃林醉乡里,举杯邀月。

这样的不问此身何处、此际何年的放纵,想必他也有过。只是,温柔乡里的晏殊,远不及晏几道那样醉心沉迷。冶游一事于他,不过寻常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他日后作别京城,在地方上任为官时,也仍以冶游为乐。孔平的《仲说苑》里载:晏殊知南京时,与王琪、张元一起,带着妓女,泛舟湖中。晏殊把舵,王琪和张元执篙。红袖相随,好友同游,这番情趣,纵然并未身在繁华帝京,也并不匮乏。

什么都不曾改变,生在一个繁华似锦的时代,冶游也好,享乐也罢,都是他回应这个时代的方式。

改变的,只有岁月。

这时的晏殊,已不是当初那个鲜衣怒马、侧帽风流的少年儿郎,以青春风华与蓬勃之姿,于汴京城内,观花走马。那时他还未拥得金玉朱楼,也不曾做得太平宰相,却以绰约风姿打马长街,惹得满楼红袖招迎。

而功名富贵一一入手的晏殊,却只是一个失落了璀璨年华的普通男子。浮生如指间流砂,无声地飞快漏下,他只想停留在原地,于诗酒生活里捞起一点青春的残影,聊寄余生。

终究,那段关于繁华帝都的回忆,已是别样滋味。

人生苦短,莫负美酒与韶光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酒,陶渊明是否还能安于田园归隐生涯;竹林七贤是不是还能飘飘若仙,做若水清谈;诗仙李白是否还能绣口一吐,便出盛唐一半。更不能想象,倘若没有酒,宋太宗要找一个怎样的由头来收回他的兵权,巩固赵宋王朝数百年的天下。

大宋开国初年,太祖赵匡胤经陈桥兵变,登帝王之位后,杯酒释兵权,劝诫大臣:

“人生如白驹过隙耳,所谓富贵者,不过欲多积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显荣耳。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命。”

一句“日饮酒相欢以终天命”,定下了赵宋王朝一以贯之的享乐基调。当时的官员文士无不热衷于享乐,闲暇之时,也多置身于红裙绿袖,酒乐相欢,诗词相和。

若没有美酒相佐,大宋的纸醉金迷只怕也要黯淡许多。

晏殊是爱极了饮酒。据叶梦得的《避暑录话》记载,晏殊一生虽然早得富贵,日常用度却十分节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当有佳客到来,必定留宴,在每人身前置放一条空案,一尊酒盏,美酒佳肴,渐次奉上,更以歌儿舞女作陪。宴席之上,觥筹交错,轻吟浅唱,管弦笙歌不绝,笑语喧哗,好不热闹。等到酒乐尽兴之后,晏殊便说:“汝曹呈艺已徧,吾当呈艺。”随后拿起笔札,赋诗一首。

记下晏殊的这番轶事后,叶梦得叹息:“前辈风流,未之有比。”言辞中满是倾慕和向往。然而,也有人说,晏殊一生之所以如此喜爱宴饮欢娱,是因为幼时贫寒辛苦,故而富贵之后,要对过去的缺憾加倍弥补。

后人自去倾慕他的风流,猜测他隐秘的心理,而晏殊本人,其实只是贪恋那份热闹与欢娱罢了。

世人总说,这位博学广识,一生优游的文士,居高位,享富贵,词虽写得清丽雅致,却言之无物;虽然也写了不少愁情,却只是无病呻吟。似乎人们认定了富贵之人不懂得痛苦忧愁,他笔下的“愁”,至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不知人们何以这般苛责于晏殊。

他的确过着平淡无波的优渥生活,所以词中没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内容。这位太平宰相的文词中,无非富贵优游、宴饮享乐,他用一支精细柔婉的笔,写下身边的景和事,心中的情和思,如此而已。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不懂人世无常,心底没有恐惧、怅惘,悲伤和寂寥。富贵也不见得就能温暖人心,就能消泯生命里恒常的悲哀。无论多么富有的一生,也终究是苦短的;他尽可以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却无从替亲人抵挡住死神的侵扰。

这样的无力、无助,高居朝堂之巅的晏殊想必体会最深。

他七岁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受举荐进京,殿试时即一鸣惊人,受真宗嘉奖,赐同进士出身,可谓少年得志,意气风发。可是,命运虽早早地成全了他,却不肯给他完美。在仕途顺当、生活优裕的同时,他的家庭却连遭不幸。弟弟、父亲、妻子、母亲接二连三离世,让年轻的晏殊过早体认到了生命的无常。

还不到而立之年,便数度经历亲爱之人的死别,所以晏殊在富贵中从不曾得意忘形。

富贵又如何?终归敌不过生死。

对这一点,晏殊必然想得通透。否则他不会在吃穿用度上摒弃奢华,也不会将半生消磨于酒乐当中——他不贪荣华,却要借着这荣华来追欢逐乐,只因他于挽留不及的岁月,有切肤之痛,故而沉迷欢宴诗酒,宁肯浪掷了时光,也不肯轻易辜负,定要将生命这场大梦做得华美辉煌。

秋光向晚,小阁初开。林叶殷红犹未遍,雨后青苔满院。

萧娘劝我金卮,殷勤更唱新词。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

——《清平乐》

这分明只是一首歌吹享乐,追挽时光的词,词里的景致却如此明丽,甚至还带着些许旷达的味道。他写秋日的殷红林叶,雨后的苍翠青苔,写悦目的美人,悦耳的歌乐,醉人的美酒,不夸张,亦不粉饰,只如实道来,便已清新喜人。这才是晏殊。他是看得见美景的人,知晓生命里一切美妙,以及美妙过后的苍凉,所以倾心欢娱,又在这份倾心里保留了理智和清醒。

他流连于酒宴歌舞,却并不醉生梦死。

举杯的瞬间,他必是沉吟又沉吟,想要理清脑中纷乱的思绪,将这人世间的诸多至理思索个明明白白。酒至唇边,他当即便已豁然:“暮去朝来即老,人生不饮何为。”时光荏苒,面对浩瀚宇宙,若蜉蝣一生的我们,又能如何?人生苦短,万物终息,也只有在美酒中浸润年华,才可承接那光阴里的美好,忘却时间的残忍。

看似是放浪无奈之语,实则是满纸的豁达开朗。不管生命的无常有多残忍,那些美好的东西也一样不会缺少。既然身外的世界早已倾尽流光艳彩,生命一经逝去便永不再来,又何须让自己活得身似牢笼,心若古井。

阮籍以酒浇心中块垒,曹操吟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辛弃疾亦惟愿“醉里且贪欢笑”。人生得意时要饮酒,落魄时更当痛饮;豪情满怀时当以酒相佐,郁郁不乐时亦须借酒相忘。

而在华堂锦阁中行走自如的晏殊,早已习惯了在觥筹交错中迷离,在轻歌曼舞中沉醉,他解不了人生苦短的闲愁,更戒不了及时行乐的美酒,即便终生是一位醉乡客,也早已心甘情愿。

李白也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晏殊官居高位,坐拥富贵荣华,正是人生得意之时,本就应当在那醉乡深处,一展欢颜。然而,晏殊自是晏殊,他终不是李白。李白尽欢,所彰显的是生命里恣意飞扬的豪情壮志;晏殊尽欢,却是流连于尘世繁华的纵情欢愉。

后来,旷放的苏轼也学了晏殊,一句“人生何处似樽前”,也是要将自己的流年沉在金樽里,醉个无止无休。但晏殊一生比苏轼平顺得多。他的生命里,没有苏子的坎坷与流离,所以,他更合宋人寇准的那句:“堪惜流年谢芳草,任玉壶倾倒。”杯中有佳酿,身旁伴丽人,挚友举杯豪饮,舞女姿态曼妙。今朝有酒今朝醉,如此倾尽一生年华,享尽人间富贵,又有何不可?

没有酒的生涯,该有多寂寞。

醉里不知流光去

晏殊词作中,最多的莫过于欢歌宴饮、富贵悠游之作。词在诞生之初,本就是在欢场酒席上歌唱的艳曲,拿来记述欢宴情状,倒也符合词本来的功用。只是,晏殊写这一类词,却是着意脱去了词原有的艳情色彩,使之出落得珠圆玉润,清雅明丽。

如此为词改换头面,一方面当是为他的身份、品味所遣,另一个缘由却是晏殊要避开词“专作妇人语”的窠臼,多为自己抒写心迹。只是,后人在这些写欢宴、诗酒的词句里挑挑拣拣,却始终拣不出多少别有深意的文字,只看到了千篇一律的风流闲雅,富贵气象。

或许是富贵闲适得太久,以至于他的生活里只有日复一日的宴饮欢歌。而事实上,对于人生苦乐,他也自有一番看法。

相传晏殊为京兆之时,曾与通判张先相交甚笃。每当张先前来做客,晏殊一定会令侍儿引词而歌。一日,张先又来晏殊府上。欢歌宴饮之间,张先当席作词令歌妓歌之,其中有“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之语。晏殊听闻之后,怅然道:“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

在晏殊心里,“望极蓝桥”是自苦,“几重山,几重水”的怅惘、纠结更是全然不必,人生行乐耳,不行乐是一生,行乐也是一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率性尽情去活?

行乐,不自苦,正是晏殊一生所求。关于这一点,他在词中也多有吐露。

湖上西风斜日,荷花落尽红英。金菊满丛珠颗细,海燕辞巢翅羽轻,年年岁岁情。

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不向尊前同一醉,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破阵子》

这位居于深院楼台的富贵文人,一生以赋诗饮酒为乐。佳时胜日,常常大宴宾客,援笔赋诗,痛饮达旦方罢,行事的洒然自适或可与魏晋名士相较。但两者毕竟还是不同。过去的名士们离经叛道,一言一行,总有一些癫狂;晏殊却须自矜身份,那些饮酒欢歌的举止,并非为了要证明什么、反抗什么,只求快意尽兴罢了。

正因为专注沉醉于其中,所以晏殊于每一场宴饮之中,都看得见独到的风景。这一曲《破阵子》中,便有粼粼湖面,西风斜日,凋残荷花,满丛金菊,离巢轻燕,教人读了之后只觉满眼明丽,满心欢喜。这些秋日园林的景象,并不仅仅是这场宴饮的背景,它们更在晏殊心里唤起了“年年岁岁情”。年复一年,这园林中的风景总是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每一年饮酒赏菊时,风景都是一样,而流年早已暗暗偷换。

时光在各人身上留下的印迹想必是浅的,令纵情于欢乐的人们无从察觉。然而,人也总是在不经意中就举步踏入了暮年。不知此时吟哦着“年年岁岁情”的晏殊心底,究竟是喜大于悲,还是哀大于乐。或者,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受在他内心从来都牵连不断,密不可分。

光阴如水的奔腾令人心惊,转瞬间就带走了似锦华年,但在“美酒一杯”、“高歌数阕”的沉醉生涯里,时间的流逝又确是不值一提的。尽管晏殊也会黯然于“光阴似水”的遗憾,却也总算能够因“尊前同一醉”的畅怀而感到欣慰。

他对自己说,与其抓住那些无可解脱的怅恨,不如抓住身边流逝的美景:西风吹颤了斜阳,荷花落尽芳华,金菊摇动细嫩的芽叶,燕子展开了轻薄羽翅,琼浆玉液漾起了波光,美人高歌一曲新阙。这番美景,让光阴也生出了细腻的质感,在欢声笑语间穿行,一时快,一时慢,兀自流连不去。

人们尽可以在行乐里暂时忘却流年,寻回一点青春的欢娱热闹,却也终于在行乐中斑白了双鬓,沾染了世事沧桑;尽可以沉迷在清风朗月,歌舞蹁跹里,模糊了年华之限,而岁月仍然将以它面目全非的更迭惊醒这无边的迷醉。

这大概是一个永恒的矛盾。

风流动天下的唐伯虎为自己建起一座桃花坞,避世于满目桃林之中,从此不沾半点凡尘俗事,然而,纵然是半醉半醒日复日,亦难抵挡花落花开年复年。

年仅弱冠便可聚千人之众慨然抗金的辛弃疾,纵使曾经“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也只能在老去之后叹息壮志凋零,万事皆空。时光如此无情,金戈铁马亦可消磨成一片西风卷地的悲凉。

没有人可以逃得过这场翻云覆雨的变迁。

晏殊也是如此。后人总记得他早得的富贵,总以半是艳羡半是嫉妒的口吻提及他出身的贫寒,以及日后在朝堂里的高高在上,却绝少说起他家庭的不幸和晚年遭遇的仕途风波。当然,这也是因为晏殊自己并不多提。关于亲人早逝和自己晚年遭贬之事,他也曾写入诗词,但晏殊惯于将痛苦悲哀写得一派淡然,所以他人也就不做过多留意。

人们似乎忘了,任他坐拥多少才情、富贵,也一样会苍老,一样会有力不从心的那一天。有很多心绪,他只是不说,但是不说的姿态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倾诉。在他的人生里,在那高朋满座的每一个夜晚,他一直用一双浅醉迷蒙的眼,将一切身外的事看得淡了,觑得小了,所以那些烦愁苦痛也就变得不再重要。

他知道人世的痛苦,却并不以之为苦,至少他从不曾沉浸于其中。在他的词里,所有的痛苦都只一掠而过,未曾辗转逗留。所以有人恨他不够深刻。

却不知他只是不愿意深刻。

他更愿意人活一世,能够活出一场开阔风景,不是在愁海里翻滚煎熬,而是将愁情投进酒杯,痛饮一生,不问流光已去到何处;他更愿意让美景遮蔽了双眼双耳,浮沉于梦寐般的光影里,不问世事已是怎样的沧海桑田。

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渔家傲》

晏殊游湖时,看到莲叶接天,满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一口气写了十四首《渔家傲》,来唱诵荷花。荷花可以说是晏殊的最爱,这倒并不是因为他恋慕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貌,而是为了荷花的“红娇绿嫩”和“落尽红英”,最能引出他内心对于红颜易老,时光易逝的感触。

《渔家傲》这一词牌在唐代和五代词人的作品中并不多见,直至北宋才开始流行。《词谱》里说此调始自晏殊,因他所作的这十四首咏荷联章体中,第一首即有“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以后此调便以《渔家傲》命名。

以此曲调咏荷,浅吟低唱而出,其婉转修长之风韵,读来便仿似一刹那阳光溢满视线,春江水暖,欢愉的歌声响彻耳畔,确似神仙之乐。

只是,作为咏荷联章体的总述之词,这一曲《渔家傲》竟只字不提“咏荷”的主题,只将游乐之趣泛泛道来,未免令人生出疑惑。看他写“时光只解催人老”,“浮生岂得长年少”,似乎在游湖赏荷之时,仍按捺不住内心对时光、浮生的怅恨。而读到“莫惜醉来开口笑”时,才知道在时光易逝的嗟叹背后,他还有对生命的深情和于世事的旷达。

荷叶初开由半卷,荷花欲拆犹微绽。此叶此花真可羡,秋水畔,青凉繖映红妆面。

美酒一杯留客宴,拈花摘叶情无限。争奈世人多聚散,频祝愿,如花似叶长相见。

——《渔家傲》

晏殊的词作之中鲜有哀绝愁怨,纵使论及爱恨离别,也仅有一丝淡淡轻愁,而这轻愁里又总蕴含着一种美好的情怀。正如这一阙《渔家傲》。

离别的主题在宋词之中素来为词人所偏爱,只因世间聚散,自古便是伤情之事。相聚之时,满目锦绣,满心欢喜,而一朝别离,便只剩无限落寞,万千寂寥。故而种种离愁别恨入词,读来皆有悲情无限。

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赵明诚时,也是举案齐眉,琴瑟相合,但日后适逢靖康之难,汴京城破,曾经的岁月静好便只好沦落为辗转飘零。一夜雨疏风骤,她再无暇去顾及海棠是否依旧,而只能够写下满纸的相思怅恨。

十九岁的陆游迎娶唐婉时,那个早慧多才、雅善琴曲的女子,如一枝溢满馨香的幽兰,走入了他的梦魂深处,自此再不曾散去。彼时夜阑人静,红袖添香,他只需一抬眼,便可看到她清亮的眼眸,如三千春水,黯淡了明月繁星。然而母命难违,陆游在与唐婉最恩爱之际被迫休妻,其后两相陌路,各自婚娶。待到多年后,他再次遇见唐婉时,她身畔所站立的,已是她的新任夫婿。

想必在生离死别到来之前,他们都曾深深地祈求过上苍,让这样的相聚延续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可惜情深不寿,或许上天也嫉妒了这样的美满,所以为他们安排了悲伤的结局。

读李清照、陆游的词,能读到一场聚散是怎样耗尽了毕生欢颜,其后多少繁华过眼亦只剩了意兴阑珊,这才是人们所熟悉的聚散与哀愁。

然而晏殊此刻所抒所感,却与他人不尽相同。他不写别前心绪,别时不舍,也不写别后哀愁悲痛,伤心憔悴,而只以“世人多聚散”一语点出,随即便转入祝愿,让人还来不及体味聚散滋味,便已心生欢喜。

多少人将离恨写进了一条绝路,晏殊却更愿下笔为它破开一线生机。他看见荷叶初开,荷花初绽的美丽姿态,便连心都柔软起来。比照人事易分,聚散无常,这同根生长,相扶相倚的红花绿叶是多么让人羡慕。那么,就祝愿世人如这美好的花叶一般长聚长相见吧。

如此柔婉绵长,如诗如画的意境,或许唯有际遇情怀如晏殊方可以娓娓道来。

纵有凄然感伤,也只如同深夜寂寥高楼望月之时的一点萧索,浮云掠过,便有月朗星稀,这便是晏殊之词,亦是他一生的性情。所以此时,即便写的是悲欢聚散,儿女情长,也都蕴藏在一种舒缓闲适的情绪中。那一点离散的伤情,在闲婉雅丽的词句中弥散开来,难觅影踪。

不写伤怀,并不代表他的人生中未曾经历过聚散。

晏殊一生学生门客众多,作为政坛及文坛的领袖人物,当时名士,多出其门。而晏殊又最喜宴饮宾客,未尝一日间断。彼时的相府门第,必是高朋满座,车水马龙,众人觥筹交错,饮酒赋诗,满堂客醉。只是这样的喧嚣亦未能长久。等到晏殊日后罢官离京,往昔繁华也不过如流水般轰然散去,不留半点影踪。

因而晏殊虽是一世富贵顺遂,聚散离别的悲凉与伤情却也曾深深领悟。他所感慨的聚散无常恐怕正是由此而来。

经历过繁华喧嚣的人,对于苍凉的感受总是透骨蚀心;正如喜欢相聚的人,最识得离散滋味。欢聚时,宴饮高歌,琴瑟美酒相和,人人尽兴;而曲终人散之时,只剩寥落亭台。无论多少次欢聚,也都难以阻挡离别。他只道“美酒一杯留客宴”,拳拳情意好比花叶相依,天真地想要将这份热闹永远延续,然而热闹终将散场。

当一场人声喧闹的聚会散去后,晏殊定是独自执盏对月,衣袖临风,看着空无一人的庭院,饮尽满怀的感慨。只是他的眼中,并没有凄伤与落寞,悲凉与不舍,只有惟愿此情无限此景延绵的期许。在无数次尝尽散场的落寞滋味后,他心中也仍有愉悦和希望破空而来,瞬间冲淡满怀愁绪。

既然聚散终有日,那么今朝欢聚,便饮尽今朝酒;他日离散,再续他日愁。纵使别离,也只需执盏陈愿,陪君醉笑三千场,不去诉离殇,愿日后如花似叶长相见。

这美好的祝愿一如冯延巳的词所言: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冯延巳·《长命女》

既然此生有幸,曾路过一幕繁华,历经一场深爱,又何须诉尽愁肠,赋一阕别离之伤?与其声声悲泣离别之苦,不若让胸中满溢着温暖的祝愿,让自己和深爱之人都愿意去相信,一切别离都抵不过如许深情。

同类推荐
  •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

    《假期先生你别跑》一书收集了阳光家族“同题作文PK赛”中的优秀文章,共分为四个主题:糗事记、梦、编节日、发牢骚。小作者灵感十足,大胆的想象力发挥淋漓尽致,文字形象生动,描写细腻真实,叙述过程中奇思妙语不断,文章或者幽默诙谐,或者笔锋老辣,或者古风浓郁,每一篇作品都令人耳目一新。同时,作文的后面附上了豪华评审团: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刘崇善、沈石溪、伍美珍、郁雨君、谭旭东、安武林、余雷、孙卫卫、王勇英等的点评。这些评审对小作者的作文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有的放矢地指出其中不足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大家以后写“同题作文”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 春天里的四季

    春天里的四季

    从少年时代的故乡河北大名县写起,一直写到2000年退休以后的家居生活。从中充分表达了她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师尊的感恩之情,以及为人子、为人妻、为人母的血肉之情。
  • 外地人眼中的北京人

    外地人眼中的北京人

    散文集。包括:我喜欢北京人,北京口味,小议京菜,朴素的北京人,北京最美的东西,北京房子,冷漠的北京人等。
  •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宋词是一朵情花Ⅱ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花有荣枯开落,词有喜怒哀乐,此事古难全。千古爱恨总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变换的“主角”。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都曾开过一朵情花,为着一个人或一段爱。点点滴滴心事,丝丝缕缕柔情,都镌刻在飘摇尘世的情花上,镂空的是花瓣,饱满的是深情。人生自是有情痴,流连必是多情处。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恐怕也是因为逃不出这个“情”字。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歌德之勺

    歌德之勺

    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张炜散文精选集《歌德之勺/张炜少年书系》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歌德之勺》分为“绿色遥思”“默默挺立”“人和芳草”“歌德之勺”“稷下之梦”“让我寻找”等六辑,以友情、爱情、成长、哲思、旅游等角度,收录张炜不同时期代表散文六十余篇。张炜把激情融入大地和海洋,播下许多思想的种子,他的散文极富思想性,让你增多许多悟性。《歌德之勺》中文章多次被选作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作者简介张炜,1956年11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栖霞县。1975年发表诗,1980年发表小说。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专业作家。发表作品一千余万字,被译成英、日、法、韩、德、瑞典等多种文字。。
热门推荐
  • 高冷男神王俊凯

    高冷男神王俊凯

    她以前跟他是世交,因为成绩问题,她上不了他理想的学校,到了后来她被搞进了那所学校。可再次遇到他的时候,他却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 东瀛纪事

    东瀛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FBOYS之青鸟飞鱼

    TFBOYS之青鸟飞鱼

    距你一片海,就像青鸟和飞鱼,在偶然遇见后匆匆飞离。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Angel的心

    Angel的心

    一个失去心的女孩也许在宇宙的深处,有一个属于我的星球,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静静地躺在那里沉睡,像睡美人,等待着自己的王子,去拯救那一颗心……
  • 第一神帝

    第一神帝

    天风大陆地广人多,诸国林立,且看主角徐云如何成就一代天风大帝,将诸多仇敌碾碎于脚下。
  • 盛宠独爱

    盛宠独爱

    她异世灵魂,常以男装示人,同样喜欢戴着面具,江湖人称千绝公子,传言,她冷酷无情,杀人如麻,双手沾满了鲜血,其实,她也是一个小鸟依人,温文尔雅的女子,只是还没有遇到对的时间对的人而已。她就是紫韵大陆翻云覆雨,叱咤风云的风云榜第一,千若寒。他,京城人见人怕,鬼见鬼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鬼王——苏云瑾,传言,他是天煞孤星,张着一张其丑无比的脸,一直生活在面具下。其实,没有人知道他那是伪装,他,腹黑,霸道,强势,冷酷,不近女色,可为何一见到她就无法自拔的爱上她?这难道就是一见钟情?他许下承诺,若有一天天下人欺她,他必将毁其天下,若全世界负她,他必将弑杀天下人,陪她陨落。
  •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穿越之皇帝成长计划

    主角一朝穿越惊现成了即将登位的太子,治理自己的国家。寻找名妃,培养子女,尔虞我诈;发展国家,收录名臣,秣马厉兵。是后宫佳丽三千还是后宫佳丽三千;西楚霸王、蜀汉名将、水浒英雄,谁能助我一统天下;从三皇五帝到唐宗宋祖,雄霸天下亦或是儿女情长,收录不尽的名臣美人,挑战无限的激情国战。
  • 风笑五行

    风笑五行

    上千年前的神魔大战,所有真神都消失。当时两大宗族之一的风族也灭亡成为遗迹。一个孤儿在父母的牺牲帮忙下从原本濒临衰亡的边缘逐渐成为一代强者。
  • 知恨

    知恨

    人生几次大起大落使得自己逐渐的堕落,社会的现实、其实并不像电视剧那样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人生本是一本难念的经,其中个的辛酸苦辣只有自己慢慢的品尝才知道。但是有些人的确努力了,可是他们最后失败了,但是选择了自己的路但是对于这一生来说他们成功了
  • 悲华经

    悲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