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03300000003

第3章 真聪明与假糊涂——做人是一生的学问(2)

俗话说得好,“出头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以卖弄、炫耀为爱好的人必将品尝自酿的苦果。这就是孔子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现代意义。“烦恼皆由强出头”,这个“强”,一指“勉强”,也就是说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却勉强去做某些事,固然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可能性实在太低,结果不但失败了,还会招来嘲笑和白眼。“强”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指你的能力虽强,但外部环境、条件尚未成熟,“大势”不和,机会不来,此时出头,必将遭到别人的排挤和打压,仇恨的种子从此栽下,冤冤相报却又何苦来哉?你我本一般,为何独露脸?纵有千般术,难躲暗中箭……

成功做人是要“外圆内方”,而不是为了表面的“个性”,肤浅地表演自己的不随潮流,这样只会让自己吃尽苦头。为逞一时之快而不顾后果真是个危险游戏。

学会变通,不要一条路走到黑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

南怀瑾先生认为孔子的弟子宰我这个人修养不够,宰我是何许人也?大家都熟悉“朽木不可雕也”的典故,宰我就是那个“明星”。宰我有一次问孔子说:“老师你一天到晚教我们学习仁,到底这个仁有什么实际作用呢?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说井里面有仁,那我们是不是要听了他的话就往下跳呢?宰我的话看起来是信口胡说,实际是他对老师的学问有怀疑,起码是对这个问题感到疑惑,因为他看不到仁有什么实在的用处,所以他才如此问他的老师。在宰我的疑问背后其实隐藏的是他的不屑——天天讲仁义道德也没有看到这个乱糟糟的世界有什么改变!仁义道德能值几毛钱啊?

孔子对弟子这样的问话并没有感到气愤,想像一下或许当时他听了还觉得很有意思。他说你怎么这样想呢?一个做学问成为君子的人,并不是一个傻瓜,必须要懂得应变。孔子自己在修订《周易》时就很赞同《易经》中“适度”的道理。所以依据南老的解释,我们对宰我的疑问可以作这样理解:你当着我的面欺骗是可以的,我也能够接受,这不是因为我看起来很笨,这是仁慈。我不忍心当面拆穿你的西洋镜,这就是君子与其他小人的区别。但是如果你都识不穿人家骗你的把戏,那就是真正的笨蛋,那还谈什么君子呢?不知道,这是不可以的。如果把孔子的话总结起来大概是这样的:做人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有不少坏人,我们就放弃仁义道德——这也是孔子学说思想的中心点。君子的内心有自己的气节和信念,只要他懂得适应变化就不会感到寂寞和痛苦。同时,一个君子在有了自己的中心观点后他也不容易被周遭的事物所改变,达到“外化内不化”的境界。做学问也好,做人也好,最怕的是抠死理,陷在外部的环境中不懂变通,这样就让自己变成一个很不灵活的人,那叫迂腐。

谁都知道,深海里氧气稀薄,但为了生存,很多动物不得不根据深海里的环境来进化自己:它们尽量减少活动或者干脆不动,长期蛰伏在一处,以减少身体对氧气的需求。所以尽管深海里环境恶劣,但还是有不少动物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而最近美国的一家海湾水族馆研究所,由克雷格·麦克莱恩领导的一项研究却发现,生活在深海里的动物渐渐减少的原因,居然不是因为氧气的减少,而是因为氧气的增多。

在南加州海域,就因为移植了大量含氧海藻,而导致了许多深海动物的消失。人们以为含氧海藻能够改善深海动物的生存环境,没想到,反而害了那些动物。因为含氧海藻是一种能够制造氧气的深海植物,是普通海藻造氧量的100倍。

照理来说,增加了氧气的深海对鱼类应该是一件有益的事,可是因为千百年来,那些长期蛰伏于一处不动的深海动物,已经适应了缺氧的环境,突然有新鲜的氧气注入,便容易产生氧气中毒。不发生氧气中毒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迅速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改静止为动态。只有不停地游动,才能够加速呼吸,让过量的氧气排出体外,这样,过量的氧气不但对它们构成不了威胁,反而会让它们更加具有活力。

所以,生活在深海中的动物很快便会分为两种:一种因为无法改变自己原有的“懒散”的生活习性而变得无所适从,甚至被“淘汰”了生命;而另一种则一改往日的静止而快速行动起来,因为适应了大量氧气注入的新环境而变得“如鱼得水”。

克雷格·麦克莱恩最后得出结论:不是氧气害了那些深海动物,而是它们自己的懒惰习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深海动物的死亡恰好印证了孔子所说的要学会灵活变通的重要。一个真正的君子、做人成功的人,他不惧怕周遭世界的变化,也不会担心环境的恶劣,因为他知道自己能够做到适应变化,并且能在变化中保持自己的中心思想不动摇。做到了这样,也就不用担忧有人骗你说井里有仁义道德,你要不要跳下去的问题,因为你的内心有自己的见解,并懂得如何应付这样的局面。

死要面子活受罪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论语·先进》

孔子的爱徒颜渊死了,他的老父亲——颜路来找孔子商量怎么给儿子办丧事。颜路也是孔门弟子,但是显然悟性不如他的儿子啊。可惜颜渊偏偏死得早,真是自古才命两相妨!古时候人们办丧事在棺材的外面还要再套一个东西,名字叫做“椁”。现在颜路就是来向孔子要这个“椁”,他以为孔子那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他出一个“椁”不是小意思吗?他说:“老师啊,把您的车子卖了吧,给颜渊做个椁。您也知道我们家很贫穷。”看来颜路来的时候是信心十足,打定主意要孔子卖车,然后给颜渊买椁发丧。但是他没想到孔子这样回答他:“这个可不行。你是爱你自己的儿子所以才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如果我的儿子鲤(伯鱼)死了也没有这个椁怎么办?何况我出门办事总不能徒步吧?所以我的车子不能卖。”这样简单看来似乎孔子不近人情,更不用谈什么仁义道德了。依据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他觉得孔子的真实意思并非如此,他是教育颜路,人都已经死了还要讲究那么多干吗?活人当然要比死人重要,因此你也就不必去花费那么多了。而且你家里现在也没有钱,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了。发丧要尽力而为,但是别忘了还应该量力而行。

我们平时做事情也许都注意了尽力而为,却经常忽略了量力而行的原则。

有一位武术大师隐居于山林中。由于他的名声,人们都千里迢迢来拜访他,想跟他学些武术方面的窍门。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从山谷里挑水。

他挑的不多,两只水桶都没有装满水。

按他们的想像,大师应该能够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满满的。

他们不解地问:“大师,这是什么道理?”

大师说:“挑水之道并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够用。一味贪多,适得其反。”

众人越发不解。

大师从他们中拉了一个人,让他重新从山谷里打了两满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没走几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洒了,那人的膝盖也摔破了。

“水洒了,岂不是还得回头重打一桶吗?膝盖破了,走路艰难,岂不是比刚才挑得还少吗?”大师说。

“那么大师,请问具体挑多少,怎么估计呢?”

大师笑道:“你们看这个桶。”

众人看去,大师在桶里画了一条线。

大师说:“这条线是底线,水绝对不能高于这条线,高于这条线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还需要画一条线,挑的次数多了以后就不用看那条线了,凭感觉就知道是多是少。这条线可以提醒我们,凡事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

看似很平凡的一条线,却包含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我们做人又何尝不是这个样子呢?尽力而不量力只会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继续走,内心很痛苦;向后缩,面子又过不去。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反而连原来的一点“面子”——尊严,也丢失殆尽了,还不如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这样做起来也轻松惬意,不会落个“打肿脸充胖子”的下场。这也是为什么孔子不答应颜路的缘故。为了一时的面子而拼尽浑身血本实在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为了死要面子而做的事情,最终都会让你受尽“活罪”,后悔不已。

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矣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我们在阅读《论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孔子的话,他不愧是大教育家,针对同样的问题他的回答却往往因人而异,这就是因材施教。在这里,他的弟子司马牛问老师:什么叫仁呢?孔子回答他的很简单,他说一个仁道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不会信口开河。

南老说这个“讱”就是后世所谓说话忍一点,慢慢来。由这一句话看来,司马牛可能有放言高论的习惯,所以孔子教他不要随便说话。司马牛一听说原来做到仁是那么简单啊,就是不随意开口说话,说话的时候忍一忍,难道这就是您所提倡的仁吗?那也太容易了。我们知道凡是看起来很简单的道理往往做起来都很麻烦,关键是坚持不了。因为这时候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恒心,很多时候是在和我们的缺点较量,所以孔子说,你不要看得容易,真做起来很难。这是孔子在教育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行为、某一个缺点加以纠正。接着司马牛就问君子。君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尤其是儒家的观念里,差不多是一个完整人格的代名词。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他问孔子怎样才够得上作为一个君子。孔子道:“不忧不惧。”我们听了这四个字,回想一下自己,长住在忧烦中,没有一样不担心的,我们怕自己会失恋、怕丈夫搞外遇,大而言之,忧烦这个世界怎么一团糟?小而言之,我怎样能得到领导重视啊?一切都在忧中,一切也都在怕中。透过了“不忧不惧”这四个字的反面,就了解了人生,始终在忧愁恐惧中度过,能修养到无忧无惧,那真是了不起的修养,也就是“克己复礼”的功夫之一。司马牛一听,觉得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你看那些玩命之徒从来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他们没有钱的时候去偷和抢,反正活着也是活着,怎么活还不都是一样要死?孔子一听,知道他的学生又理解错了,赶紧忙着解释。由此看来这个司马牛的悟性确实不怎样高,如果是颜回和子贡那样的弟子,肯定一下子就领悟到老师的真意了。孔子说一个人能做到内省不疚,就没有什么好忧惧的!

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个道理,老百姓的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一个人深更半夜的时候,扪心自问我有没有做了什么对不起别人的事,我有没有昧着良心说瞎话,干没干过损人利己的损事,如此等等,一圈问了下来,如果能做到没有任何亏心事,那么又谈什么忧惧呢?

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事业。这个事业经营得怎样,就看我们平时的表现如何。所以一句话看起来简单异常,但是等到我们真正去实行的时候,又会发现它原来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就好比君子的“内省不疚”,又有几人能真正说我暗自反省的时候没有觉得有一丝一毫的愧疚呢?这样的人是没有的,只是我们还是要秉持这样的信念,因为我们的内心需要安稳和宁静,为了这一份最简单的心安,我们还是要学会常常内省,不要做让自己忧惧的亏心事,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远离他人不满的良方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论语·宪问》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是一个性格比较清高、通透的人,悟性也好,最突出的特点是口才好,有才气。但是有才华的人通常会有一个毛病,就是对人求全责备,总是以很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人。而且因为自己才华横溢,往往就对很多人看不上眼,口出狂言、妄言也是常有的事。子贡大概也有点说话爱刻薄的习惯,不懂得委婉、含蓄,这样脱口而出的话伤人也是在所难免。《红楼梦》中林黛玉才高八斗,但是说话就有点得理不饶人。南怀瑾先生认为子贡也这样,他爱“方人”,就是说话刻薄,不够婉转。所以孔子听说了以后,他就说:“子贡对人说话这样,他还能成为贤人吗?换作我,我就没时间去对人吹毛求疵。”

有人说最快能到达终点的不是最直接的方法,而是迂回曲折的道路。说话也是这样,最柔软的话才能让人听进去。如此说话,就能减少因为过于直接而让人心生不满的概率。老子也曾说过“上善若水”的名言,就是说水是天下至柔之物,却也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事物,几乎无所不克、无所不摧。说话最好也要像流水一样,轻柔的东西最能获得他人的心。

人到老年时,柔软的舌头尚在,但坚硬的牙齿却脱落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柔软的东西比刚强的事物更有生命力啊!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二主讲中古哲学。
  •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

    《做人资本总集(精华本)》不论你是圣哲贤人,还是凡夫俗子,都要从一点一滴开始积累做人的资本。一个人,如果有了成功的做人资本,就能在生活中扮演各种成功的角色。
  •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易经(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菜根谭(中华国学经典)

    从《菜根谭》中体现出的有时孤高无为、有时又乐观进取的思想中,可以看出作者激烈的内心冲突。古人云:性定菜根香。静心沉玩,乃得其旨。读《菜根谭》,思人间事,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本囊括了中国几千年处世智慧的经典文献,自它一问世,便经久不衰,流传至今。其旺盛的生命力就在于人人都可以在其中汲取有用的智慧,成功者读它,失意者读它,孤傲者读它,平凡者读它,生意人读它,居官者读它,就连僧舍道观、骚人墨客也莫不悉心研习。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热门推荐
  • 玩世至尊

    玩世至尊

    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却偏偏又是九五至尊的命。一个游戏风尘不羁的浪子,穿越到三国时代,群雄争霸,看他之后如何揽美女戏江山。
  • 坠入地狱的道士

    坠入地狱的道士

    当一个人内心充斥着黑暗,便给了亡魂温养的空间从而被浸染成鬼。鬼能将自己的阴暗心灵化为攻击怪物,更厉害者还能施行鬼咒。在现世,人们最尊敬的或许就是道士了。只是这行最讲究天分,所以能成为道士的人寥寥无几。黎木便是寥寥无几的人的当中一个,小时候的一段悲伤往事将他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再平凡,长大后遇到的那名与鬼定下契约的奇怪少女将他拉入了危险的境地。传承千年的驱鬼家族为何又找上他,在危机四伏充满鬼怪的现世,究竟谁是敌谁又是友,他该相信谁?
  • 武当逆乾坤

    武当逆乾坤

    这是一个凡人能够以武逆天的世界。身为金蟾派传人,徐隐在身死之后带着一世记忆转生来到了这个世界。此界为武者,当逆转乾坤!武者:广义上为习武之人的意思,狭义上则是所有习武之人第一个所达到的境界。武者之后,便是武士、武师、大武师、武宗、武尊、武帝,以及最后那记录之中才出现过的武圣!
  • 乾元剑

    乾元剑

    一柄不知来历的剑,带着一部不知名的功法,成就了一个穿越到废柴杂役弟子身上的叶辰。揭开大陆一个个的秘密,走向无尽位面,他带着什么样与生俱来的使命,他又将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请跟随叶辰,走向这个元气的世界。
  • 契约良缘:天涯咫尺

    契约良缘:天涯咫尺

    他与她,被情所伤,寂寞的日子里,冰封着各自的感情,是命运使然,亦或一眼万年。一纸契约,约定了他亦或是她,风华落尽,我在等你.........
  • 废土之帝国时代

    废土之帝国时代

    《帝国时代系统》能干什么?末世里的刘天告诉你,可以活着,可以造兵,可以去救援更多的幸存者,还可以还地球一个安宁,走出地球去争霸星辰大海。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森灵妖姬

    森灵妖姬

    煞星陨落,妖女降世。她是来路诡异的血婴,偷盗成性,在山野市井摸爬滚打,遭尽世俗白眼!虎落平阳,鸡犬相欺。他是身世高贵的王长孙,文武双全,却被弃作他国质子,饱受世间冷暖!人界,玖洲大陆。九国鼎立,硝烟四起!她叹:“天下统一,该有多好。”他诺:“我若为帝,你必为后!”仙界,九霄云宫。逍遥成仙,无欲无求。她笑:“我若成仙,忘了你该多好。”他怒:“我绝不许,羡鸳鸯不羡仙!”魔界、妖界、魅界……岁月蹉跎,物是人非,事事不休,千里相寻。灵界,古之森林。身世之谜,鸠占鹊巢!她哭:“你为人帝,我为灵媂,此生不复相见。”他闹:“跨越异界,弃帝成魔,此生绝不后悔!”(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有女为商

    有女为商

    叶清在家洗澡,不料一朝穿越。穿到一个历史发生分歧却同唐朝极为相似的大庆王朝!穿就穿吧,咱该咱样儿就咱样儿,日子照过不误。顺便把濒临破产的家族拯救过来,顺便发明发明小物件什么的。却不料,只因自己这‘天纵奇才’的商女竟然引来多方的垂涎,这下,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各方算计不断涌来。且看穿越女如何应对,最终守护家人俘获爱情的故事。
  • 神秘丫头:杀手来袭

    神秘丫头:杀手来袭

    她和他相遇,他高傲霸气,她冷漠无情,他的地位,和她的地位相差太远,他是贵人,而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