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96000000004

第4章 莲花心中生,渊源有自来(2)

正如圣严法师所说:“印度的佛教传到中国之初,也只是在群神的名目中,又增添了一位西方新到的神而已。”尽管研习佛经之人能够知晓佛教和一般信仰并不相同,但是“一般人接触佛教的诸佛菩萨,也和接触中国原有的祖神、民族神、自然神的态度和观念相同。所以,在民间的小说、故事等的传说中,神与佛并没有差别。”

随着佛教在中国传播范围的扩大,尤其是在民间传播的不断深入,佛教开始争取相对独立的地位。两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东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连连,而佛教宣扬的因果报应和救众生脱离苦海的观念深入人心,佛教迅速发展。南北朝时期,虽然发生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发起的灭佛事件,但总体来说统治者对佛教还是持扶植态度。隋唐时期,统治者极为重视文化的治国力量,提倡儒、释、道三家并存,佛教在这一阶段发展到了鼎盛。

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中国化的阶段。对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佛教从完全依附到与之冲突碰撞,最后实现了印中文化的融合。由于佛学经典的翻译工作,以及自三国至唐代五百年来的西行求法运动,佛教逐渐在中国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以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为代表的翻译大师,以法显、玄奘为代表的求法人,他们在白纸上涂写的每一个字符,在道路上印下的每一个脚印,前后相沿,代代相承,记录着佛法东传的每一个阶段。

莲心禅韵:

四大译师:中国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与佛学东传几乎同时开始。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北宋仁宗景祐四年,八百年间佛经的翻译工作从探索走向了成熟。这其中,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被并称为四大译家。

玄奘(602—664):俗名陈袆,自幼家贫,父母早逝。他10岁进入佛门,13岁剃度出家,21岁受具足戒,因困惑于各派学说的分歧,贞观元年得到唐太宗的支持,赴天竺求法。贞观十九年,玄奘返回长安,带回佛像、舍利,以及梵文佛经原著520夹657部,后长期在长安弘福寺译经传法,声名远扬。664年,玄奘禅师圆寂于长安玉华宫,葬于白鹿原,后多次战事,其顶骨舍利几经辗转,今安置在台湾南投县玄奘寺内。

从来如是——正信的佛教

在六道轮回中,人道是最适宜修持佛法的地方。追求自由是一切生灵的天性,相较于其它异类动物,人对自由的追求更加强烈,对于精神层面也有更高的要求。

精神追求并不一定必须通过宗教信仰来实现,追求人世间的真理也是一种解脱之法,如执着于科学研究的古今人士,用他们的智慧与创造造福了人类,同样可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但是这种解脱依然是不彻底的,因为他们所求得的往往是常识性的真理,而这种真理,是有局限性的。正如圣严法师所言,古代的真理,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到了今天,就成了笑话;而在这里为人所推崇的真理,到了那边,由于风俗与习惯的制约,真理也会成为趣谈。

佛法却不同,“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以后所得的结果,我空了,烦恼障断除,法空了,所知障断除。我空之后即解脱生死,法空之后即不住涅槃”。只要能够真正得到佛法的真谛,达到我空以及法空的境界,那么,就获得了永恒的佛法,不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获得了永恒的解脱,也就是修持了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说,佛教本没有正信与迷信之分,因为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永久都是一样。佛教,“过去一向如此,现在仍旧如此,未来必将如此”的,就像是我们每天担水做饭中蕴藏的禅机,从始至终都是一样,只有你真正领悟了佛法的奥妙之后,才可以将佛家的真理剥离出来。

从前有一个年轻和尚,一心向佛,希望终有一天能够开悟成佛。但是,他虔心修行多年,却觉得自己依旧混混沌沌,无法参悟精深的佛法。

有一天,他打听到深山中有一位得道高僧,就打点行装,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深山古刹求教。年轻和尚说明来意之后,两个人面对面打起了机锋。

年轻和尚:“请问禅师,您在得道之前,做什么呢?”

老禅师:“砍柴担水做饭。”

年前和尚:“那您得道之后,又在做什么呢?”

老禅师:“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年轻和尚困惑不解地问道:“假如前后都没有区别,那究竟什么是得道呢?”

老禅师回答说:“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做饭时又在想砍柴的事情;得道之后,砍柴就是砍柴,担水就是担水,做饭就是做饭,这就是得道。”

砍柴担水做饭,从前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得道前每天这样生活,得道后依然是这样的忙碌。生活之中每一件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中所蕴含的禅机一直都是这样,不会因为修行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而改变,只不过在领悟的刹那,天地顿时开阔,内心豁然澄明,这样的顿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圣严法师眼中的正信,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确理解佛法的慈悲与智慧,不为浮名富贵而信,不为张扬炫耀而信,不为标新立异而信,不为一己之愿而信。现实生活中,颠倒的人世造就了颠倒的众生,没有正确的信仰,又怎能求得正信的佛法?

从前,有一位得道的无德禅师,为很多信徒尊敬和仰慕。有一天,他正在寺院里除草,迎面走来三位愁容满面的信徒来向他请教。

三位信徒各自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无德禅师静静地聆听后开解他们说:“你们都觉得自己不快乐,是因为你们生活的动力不是源于正确的信仰,而是有一种不得已的责任在驱使你们重复每天的生活。”

三位信徒面面相觑,不知该怎么继续发问。

无德禅师沉吟片刻,向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你们来说说,对于你们自己,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呢?”

信徒甲:“我觉得,有了金钱就会快乐。”

信徒乙:“我觉得,有了爱情就会快乐。”

信徒丙:“我觉得,有了名誉就会快乐。”

无德禅师听后摇摇头,告诫他们说:“假如你们这样想,就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你们没有正确的信仰,一旦你们得到了金钱、爱情、名誉,那么无穷无尽的烦恼还是会继续尾随你们。”

三位信徒齐声问:“禅师啊,请告诉我们,我们该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说:“改变你们的想法,摆正你们追求快乐的心态。有了金钱要用来布施才会快乐,有了爱情要懂得奉献才会快乐,有了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才会快乐,现在,你们懂了吗?”

快乐是有条件的,假如寻求快乐的心思就有所偏离,那么必然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佛法亦是如此,求佛之心不仅要诚,还须要正,去除一切妄念,闻法、实践、亲证,以求正信佛法。

莲心禅韵:

六道轮回: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包括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其中,上三道为三善道,下三道为三恶道。以善恶为因,不同的作业会有不同的果报,世间万物都在这六道轮回中,循环往复,不出其中。

业障:业是造作,佛经中把它区分为身、语、意叫三种,业力主宰三界六道,恶业会障碍我们的智慧、功德和体能。唯有消除这些障碍我们能力的恶业,才能恢复我们的能力,消除一分就恢复一分,消除两分就恢复两分,全部消除才能修成正果。

闻法、实践、亲证:听闻佛的教法,以行动实践佛的观点,证实佛法的奥义。

一苇渡江——一脉相承的禅宗

禅宗是佛教的一支,中国禅宗的渊源也在古代印度。根据传统说法,禅宗的第一代宗师是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在佛涅槃之后,他召集五百罗汉在王舍城七叶窟作了佛法的结集,这是佛涅槃之后对佛教教义的第一全面总结,摩诃迦叶对佛法的沿承功不可没。佛陀在灵山召集众人宣讲佛法,****之后,摩诃迦叶作为释迦牟尼以心传心的传人,继承了佛陀的衣钵,成为禅宗的祖师。

自摩诃迦叶之后,禅宗传承了二十七代,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门下有一名弟子,名唤菩提达摩,菩提祖师以一苇渡江,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成为了中国禅宗的初祖。

相传,菩提达摩本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他自幼参悟佛法,在般若多罗禅师门下修得正果后,他提出要外出传法。般若禅师告诉他可以去中国传法,但又提醒他最好不要去南方,因为中国南方的君主好功业,无法参透佛理。

菩提达摩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梁武帝听说之后派人将他接到了南京。梁武帝是敬佛之人,但是在佛法是用来解脱自己还是普度众生的问题上,两人产生了矛盾。菩提辞别了武帝,准备北上,路过雨花石时,恰遇高僧神光正在那里讲佛法。二人的理念再次产生矛盾,菩提退步,一路北上。

神光得知此人是菩提达摩之后,大为吃惊,一路追赶想要向菩提请教。一直追到长江边上,菩提达摩抬眼望去,茫茫江面,无船无桥,恰巧江边有一位老人,身旁放着一捆芦苇。菩提谦恭有礼地向老人化了一根苇草,投入江中,双脚踏在上面,渡江而去。

神光追到江边,看到照办景象,不由分说抢过老人的一捆芦苇,苇入江中,不浮反沉,神光险些溺水,只能看着菩提达摩渐渐消失的背影发呆。

菩提达摩来到北方,见山参拜。公元527年,他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禅定九年,成为了中国禅宗的第一代宗师。

后来菩提将禅宗传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至六祖惠能,创立南宗与北宗并存,后南宗在惠能禅师及其弟子的传扬下声势渐渐超过了北宗,取代了北宗的领导地位,禅宗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也像佛教的传播一样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融合了中国的文化传统,禅的内容被不断地扩展,对心性的重视一脉相承并日益突出,圣严法师概括说,禅宗强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其中,六祖惠能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自此,禅宗的中国化进程向前跨了一大步。

惠能幼时听人诵读《金刚经》,便决定出家修行。24时,他拜于弘忍大师门下,初入师门便以“佛性无南北”一语获得弘忍禅师的认可。为了让他不至于因太露锋芒而遭人妒忌,弘忍安排他在碓房舂米,和众人一起劳动。

在惠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要求僧众每人写一首偈语。上座和尚神秀夜半时分,在佛堂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天亮后弘忍看到此偈,虽然觉得写得不错却也并未有什么其他表示。

后来惠能听说此事,便央求别人帮他也在墙上写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法师看到之后,知道惠能已然开悟,就将《金刚经》传授给他,并将衣钵传授,命他南行传法。

惠能创立南宗,主张顿悟而即身成佛,成为禅宗史上功勋卓著的六祖。

六祖惠能之后,禅机盛行,逐渐形成了五家宗派,五家之中以临济及曹洞二派发展得最盛最久,今天的中国僧尼,几乎全部是出于这两家的法脉,圣严法师本人同时继承了临济宗与曹洞宗的两宗法脉。尽管在修行方法等方面会有所差异,但圣严法师更重视禅宗的一脉相承,“中国禅宗,看起来仅是一个单纯的名词,其实从菩提达摩到达中国以来,开创了禅宗,都是一脉相承的延续禅宗,归根到底都是佛法。”

莲心禅韵:

五家七派:禅宗在惠能门下为裂为两个宗派,即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之后两派又分裂为五个派别,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派,世称五家;后来临济宗又分为黄龙、杨岐两派,故合称为五家七派。南宋以后,只有临济、曹洞两派延续到了现在。

临济宗: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临济宗在黄檗希运禅师时初现端倪,至义玄时建立,主张无位真人就是真实的自我。

曹洞宗:由洞山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的曹山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主张以自忘来完成自我的实现。

同类推荐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故事(第一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心经·坛经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热门推荐
  • 我的皇储殿下

    我的皇储殿下

    有一天巨星夜筱筱在一次颁奖典礼上离奇死亡,在次醒来发现自己重生到一个18岁的小女孩身上成为了夜静之。对此夜筱筱哦不是现在是夜静之了,夜静之表示无语虽然年轻了不少可是这个在别人面前冷酷无情在自己这暖男型相逗比无赖夜静之表示节操呢!节操呢!节操呢!有一天安特斯尊贵的皇储殿下遇见了静之姑娘,居然一见钟情了,然后开始了追妻生活。殿下表示静之姑娘虽然长的好看但是有点凶啦!!!人家好怕怕哦!节操君;满满节操碎一地静之;殿下求放过!!!高贵冷酷的殿下;你嫁给我,我就放过你了,不过如果你不嫁给我那就娶你这样我也就放过你了。静之;有第三个选哲吗?高贵冷酷的殿下;没有,傲娇中众人;说好的冷酷高贵的王储殿下呢!!!
  • 寂寞宫廷瑶人湾

    寂寞宫廷瑶人湾

    在一个庄严而华贵的皇宫当中正上演着一场新的传奇!!!本因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现代女孩荣华影却因一次与她无关的意外而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清朝……一段清宫侍女到嫔妃的升级之路就此展开!!!前世的她雍容华贵,今生的她无忧无虑。一个时空穿越,造就了古今穿越的潮流的拉近……
  • 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

    佛说龙施菩萨本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旷古之恋

    旷古之恋

    一位孤儿为了报灭国之仇踏入了寻找上古神器之路。
  • 最后一眼晨曦

    最后一眼晨曦

    最后一眼见到你,也是最后一眼和你一起看晨曦。希望你能回来,我在里等你。与你相识,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
  • 中华劝世歌谣荟萃

    中华劝世歌谣荟萃

    本书共精选了中国历代著名的劝世歌谣、诗词300余首,分为劝学励志、修身养性、醒世明理、安身立命、进退得失、亲情伦理等六大篇。
  • 男人死开

    男人死开

    你知道男人应该怎样才合格吗?温柔贤良,三从四德,在家从母,成婚从妻,妻死从女。家规是这么写的,谁这么变态啊。女人心中的男人应该是这样的:人高马大,走着潇洒自如,站着风流倜傥,偶尔帮你开开车门,拉拉椅子,然后捏着你的下巴一口烟喷下来。可惜,好男人都有主了。要么娘娘腔姐也杀了??好纠结哇!!
  • 极品特异功能

    极品特异功能

    贫民窟一个穷苦家庭的孩子,却拥有异于常人的智商,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全国最著名皇家理工学院。家庭贫困的他如何在这所贵族学院立足,又如何因为一场飞来的横祸变成了异于常人的拥有特异功能的异能者?扮猪吃老虎是他一贯的作风,看主人公林峰是如何利用异能一步步崛起,从一无所有的穷小子到身家亿万的高富帅!
  • 盛世皇宠:腹黑王爷冷厉妃

    盛世皇宠:腹黑王爷冷厉妃

    cao!狗血穿越就算了,嫁了王爷失了身也忍了。但他妈谁来告诉她,这王爷不是严重洁癖嘛?为毛她吃剩下的食物他也照吃不误!这王爷不是骄傲自大嘛?为毛在大街上不顾形象地跟她表白!这王爷不是养尊处优嘛?为毛夜夜翻她窗户欺她身!欺负老娘重伤在身是吧?老娘让你知道什么叫“浴”火焚身。“乖雪儿,给本王,嗯~”“…肚子里你的娃,还要吗?”“……”
  • 四季无忧

    四季无忧

    [花雨授权]哇噻,原来这个就叫一见钟情,原来这个就叫天雷勾动地火!她要牺牲自我成就大业,嫁给他一起闯荡江湖!他只是故作神秘的跷家老板啊,为什么一不小心就被这个丫头煞住?认识一周就结婚这不仅疯狂而且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