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74900000109

第109章

《论疾诊尺篇》曰:身痛而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胆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宾按:此二条,凡已食如饥者,即阳黄之证;安卧,脉小,不嗜食者,即阴黄之证也。

《通评虚实论》曰:黄胆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

论证(共七条)

黄胆一证,古人多言为湿热,及有五疸之分者,皆未足以尽之。而不知黄之大要有四:曰阳黄,曰阴黄,曰表邪发黄,曰胆黄也。知此四者,则黄胆之证,无余义矣。丹溪曰:疸不必分五种,同是湿热,如 曲相似。岂果皆如 曲,悉可谓之湿热耶?弗足凭也,愚列如下。

一、阳黄证,因湿多成热,热则生黄,此即所谓湿热证也。然其证必有身热,有烦渴,或躁扰不宁,或消谷善饥,或小水热痛赤涩,或大便秘结,其脉必洪滑有力。此证不拘表里,或风湿外感,或酒食内伤,皆能致之。但察其元气尚强,脾胃无损,而湿热果盛者,直宜清火邪,利小便,湿热去而黄自退,治此者本无难也。

一、阴黄证,则全非湿热,而总由血气之败。盖气不生血,所以血败,血不华色,所以色败。凡病黄胆,而绝无阳证阳脉者,便是阴黄。阴黄之病,何以致然?盖必以七情伤脏,或劳倦伤形,因致中气大伤,脾不化血,故脾土之色,自见于外。其为病也,必喜静而恶动,喜暗而畏明。凡神思困倦,言语轻微,或怔忡眩晕,畏寒少食,四肢无力,或大便不实,小水如膏,及脉息无力等证,悉皆阳虚之候。此与湿热发黄者,反如冰炭,使非速救元气,大补脾肾,则终无复元之理。且此证最多,若或但见色黄,不察脉证,遂云黄胆同是湿热,而治以茵陈栀子泻火利水等剂,则无有不随药而毙者。

一、表邪发黄,即伤寒证也。凡伤寒汗不能透,而风湿在表者,有黄证;或表邪不解,自表传里,而湿热郁于阳明者,亦有黄证。表邪未解者,必发热身痛,脉浮少汗,宜从汗散;湿热内郁者,必烦热,脉缓滑,多汗,宜从分消清利。若阳明实邪内郁,而痞结胀满者,宜先下之。然后清其余热,则自无不愈。

一、胆黄证,凡大惊大恐,及斗殴伤者皆有之。尝见有虎野狼之惊,突然丧胆而病黄者,其病则骤;有酷吏之遭,或祸害之虑,恐怖不已而病黄者,其病则徐。如南北朝齐永明十一年,有太学生魏准者,因惶惧而死,举体皆青,时人以为胆破,即此之类。又尝见有斗殴之后,日渐病黄者,因伤胆而然,其证则无火无湿,其人则昏沉困倦,其色则正黄如染。凡此数证,皆因伤胆,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经曰: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义犹此也。且胆附于肝,主少阳春生之气,有生则生,无生则死。故经曰: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者,正以胆中生气,为万化之元也。若此诸证,皆以胆伤,胆伤则生气败,生气既败,其能生乎?所以凡患此者,多致不救。然当察其伤之微甚,速救其本,犹可挽回,而炼石补天之权,则操之医之明者。

一、黄胆大法,古有五疸之辨:曰黄汗,曰黄胆,曰谷疸,曰酒疸,曰女劳疸。总之,汗出染衣,色如檗汁者,曰黄汗;身面眼目黄如金色,小便黄而无汗者,曰黄胆;因饮食伤脾而得者,曰谷疸;因酒后伤湿而得者,曰酒疸;因色欲伤阴而得者,曰女劳疸。虽其名目如此,然总不出阴阳二证,大多阳证多实,阴证多虚,虚实弗失,得其要矣。

一、黄胆难治证:凡寸口无脉,鼻出冷汗,腹膨,形如烟熏,摇头直视,环口黎黑,油汗发黄,久之变黑者,皆难治。

论治(共五条)

一、阳黄证,多以脾湿不流,郁热所致,必须清火邪,利小水,火清则溺自清,溺清则黄自退。轻者,宜茵陈饮、大厘清饮、栀子柏皮汤之类主之。若闭结热甚,小便不利,腹满者,宜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之类主之。

一、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清利。但宜调补心脾肾之虚,以培血气,血气复则黄必尽退。如四君子汤、五君子煎、寿脾煎、温胃饮之类,皆心脾之要药也。

若六味丸、八味丸、五福饮、理阴煎,及左归、右归、六味回阳等饮,皆阴中之阳虚者所宜也。若元气虚不至甚,而兼多寒湿者,则以五苓散、四苓散,或茵陈五苓散之属加减用之亦可。

一、伤寒发黄,凡表邪未清,而湿热又盛者,其证必表里兼见,治宜双解,以柴苓汤,或茵陈五苓散主之。若内热甚,而表邪仍在者,宜柴苓煎主之。若但有湿热内实胀闭等证,而外无表邪者,宜茵陈蒿汤主之。若因内伤劳倦,致染伤寒者,亦多有发黄之证。但察其本无湿热实邪等证,即当以阴黄之法调补治之。或用后韩 和法亦可。若但知攻邪,则未有不败。故孙真人曰:黄胆脉浮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此即补虚散邪之法也。外伤寒门别有正条,所当并察。

一、胆黄证,皆因伤胆而然,胆既受伤,则脏气之损败可知,使非修缉培补,则必至决裂。故凡遇此等证候,务宜大用甘温,速救元气。然必察其所因之本,或兼酸以收其散亡,或兼涩以固其虚脱,或兼重以镇其失守之神魂,或与开道利害以释其不解之疑畏。凡诸用药,大都宜同阴黄证治法,当必有得生者。若治此证,而再加克伐、分利,则真如压卵矣。

一、治黄之法,本当清湿利小便,然亦多有不宜利者,说详湿证门论治条中。

述古(共五条)

《金匮要略》曰: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夫病酒黄胆,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胆者,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脉沉者,先下之。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

师曰:病黄胆,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面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黄胆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酒黄疸,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 汤主之。黄胆病,茵陈五苓散主之。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黄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韩 和云:病患三五日,服下药太过,虚其脾胃,亡其津液,渴饮水浆,脾土为阴湿所加,与邪热相会发黄,此阴黄也。当以温药治之。如两手脉沉细迟,肢体逆冷,皮肤有粟起,或呕吐,舌上有苔,遍身发黄,烦躁,欲于泥水中卧,小便赤少,皆阴候也。故阴黄多以热汤温之,或阳渍布搭其胸腹,或以汤盛瓢中,坐于脐下熨之。其病愈者,曾治赵显宗病伤寒至六七日,因服下药太过致发黄,其脉沉细迟无力,皮肤凉,发躁,欲于泥中卧,喘呕,小便赤涩。先投茵陈橘皮汤,喘呕止。次服小茵陈汤半剂。脉微出,不欲于泥中卧。次日,又吸茵陈附子汤半剂,四肢发热,小便二三升,当日中大汗而愈。似此治愈者,不一一录。

凡伤寒病黄,每遇太阳或太阴司天之岁,若下之太过,往往变成阴黄。盖辰戌太阳寒水司天,水来犯土;丑未太阴湿土司天,土气不足,即脾胃虚弱,亦水来侵犯,多变此证也。

《略例》云:内伤劳役,饮食失节,中州变寒之病生黄者。非伤寒坏之而得,只用建中、理中、大建中足矣,不必用茵陈也。

刘宗浓曰:按一身尽痛而黄者,湿胜在表也;不痛者,病在里也;干燥者,热胜也。故后证皆有表里之分。东垣云:伤寒当汗不汗,即生黄,邪在表者,宜急汗之。在表之里,宜渗利之。在半表里,宜和解之。在里者,宜急下之。若以上诸证,及《略例》云男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若黄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除热必哕,宜小半夏汤,皆不必拘于茵陈也。

徐东皋曰:疸证服解利之药,久而不愈,及口淡,怔忡,耳鸣,脚软,憎寒发热,小便浊,皆为虚甚,宜四君子汤吞八味丸,不可强服凉药通利,以致脾气虚弱,肾水枯涸,必至危笃。

黄胆论列方

四苓散(和一八七) 五苓散(和一八二) 小建中汤(补二二) 五福饮(新补六) 茵陈饮(新寒八) 大建中汤(补二四) 左归饮(新补二) 右归饮(新补三) 茵陈五苓散(和一八五)理中汤(热一) 理阴煎(新热三) 茵陈橘皮汤(热一三二) 温胃饮(新热五) 寿脾煎(新热十六) 茵陈附子汤(热百三十) 六味丸(补百二十) 八味丸(补一二一)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柴苓汤(和一九二) 柴芩散(新散十) 栀子柏皮汤(寒二三) 大厘清饮(新寒五)茵陈蒿汤(攻三一) 栀子大黄汤(攻十五) 小半夏汤(和八) 四君子汤(补一) 大黄硝石汤(攻十四) 小茵陈汤(热一三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 桂枝加黄 汤(散十)

论外备用方

养劳汤(和三五四 虚劳疸) 加减五苓散(和一八三) 茵陈四逆汤(热十九 阴黄汗)绿矾丸(和三五五 黄胖) 甘露饮(寒十 湿热) 犀角地黄汤(寒七九 血热) 茵陈汤(寒一二八 湿热) 火府丹(寒百二十 消渴) 茯苓渗湿汤(寒一二九 湿热) 柴胡茵陈五苓散(和一八六 伤寒、湿热)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九劫雷帝

    九劫雷帝

    苍茫无道,天道无情,宙宇遭劫。天地间,魑魅魍魉横行,妖魔鬼怪尽出,何处方有净土?少年沈流云,九劫成仙,雷法除魔,护卫苍生。非立圣人之德,只愿为她,掌缘生灭,荡尽乾坤。
  • 邪帝霸宠:至尊妖娆妃

    邪帝霸宠:至尊妖娆妃

    一朝穿越成大陆上不受欢迎的大小姐钟离幻音,还是个从太子妃沦落成太子侧妃的可怜虫,某神表示很好,她要用实力亮瞎你们的狗眼。渣男渣女用实力来黑她,不怕,她有照妖镜,打的她们现原形。一朝东鸾凤起,惊艳天下人,她美若似仙,亦正亦邪,高不可攀,时而呆萌,时而傲娇不可一世,被称为混世小魔女。渣男后悔想回头,吃回头草,抱歉,本神不稀罕你。只是那谁,本神也不稀罕你,你也一边去。某男贱贱表示,那啥,有媳妇的地方,就应该有他。
  • 后宫芸瑾

    后宫芸瑾

    这是描述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子,因为家族需要来到后宫这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由最初的怦然心动到最后的心如死灰,她恨透了皇上!势必要毁了他的一切,最后她心愿达成了!
  • Allan Quatermain

    Allan Quaterm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男儿无泪之一念之差

    男儿无泪之一念之差

    亲历畸形岁月的马经夫,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循规蹈矩与造反有理之间进行抉择,一念之差使其步入歧途。在江湖上掀起一幕幕腥风血雨,无数的刀光剑影,一次次死里逃生。几年时间,亦正亦邪的青年成为当地令人闻风丧胆的江湖人物!野心膨胀的“夫哥”同时向江湖上“金、蓝、戎、革”四大家族发出挑战,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亡命天涯!亲情的召唤令马经夫幡然醒悟、洗心革面,励志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然而在获得新生的最后关头,却被昔日的狐朋狗友出卖……书中情节扣人心弦、惊心动魄,主人公大起大落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更是令人血脉贲张!
  • 废物女神:狂傲枭妃逆天下

    废物女神:狂傲枭妃逆天下

    一朝穿越,二十一世纪天才杀手变身沧澜大陆的懦弱嫡女,天生废材,天生痴呆,姊妹欺凌,人人轻贱。一朝灵魂转换,风云变幻,废材身体五灵同修,夺神兵,抢神兽,伐异己,诸恶奴,一不小心还招惹上了一只万年大妖怪,自此情根深种,霸爱独宠。“启禀陛下,北夜太子摸了王妃玉手。”魔王风轻云淡:杀了。“启禀陛下,幻海少主摸了王妃纤腰。”魔王眉头微锁:砍了。“启禀陛下,王妃携了王子去了九阙神宫,说是要跟九阙神君看星星,看月亮,顺便畅谈人生理想。”魔王再也无法淡定,霸气凛然一挥手:儿郎们,挥师北上,踏平九阙神宫!
  • 阴阳官

    阴阳官

    阴阳官传承千年,除妖魔,审冤魂,捉厉鬼,只为这世界少一桩桩孽缘。然而最可怕的却不是鬼魂,而是人心!!!
  • The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The Critique of Practical Rea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wenty Years After

    Twenty Years Af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悬珠

    悬珠

    天色灰黑,黑云压顶,天空像是一个倒扣着的大盆,随时都有可能将星球吞噬!对峙的四大族人虎视眈眈,目光如血,可是,谁也不敢轻举妄动。稍有不慎,就会有族亡灵灭的可能谁也不敢拿自己的家族来成全自己的个人英雄主义!就在这时,一道金光将所有的生命如铁桶一般紧紧的匝住:“东方有灵,其名为珠,天灵精华,地之血脉,得之祥和,失之俱亡!”这一道声音犹如闪电般穿透金光,在四大族人的头领耳边响起。这时候,在遥远的东方,明媚的天空下突然下起了一阵玫瑰色的雨点来。瞬间,整个大地陷入一片漆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