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9200000005

第5章

善行無轍迹章第二十七

前章明重靜為君,以戒身輕天下,此章明行言無滯,欲令常善救人。守重靜,理在無為。善行言,貴乎忘遣。首標五善之行,次明善救之慈,故善下暢兼忘之訓,雖知下結妙要之旨爾。

善行無轍迹,

疏:此明法性清净也。行謂修行也。法性清净,是曰重玄。雖藉勤行,必須無著,次來次滅,雖行無行,相與道合,故云善行。能如此,則空有一齊,境心俱净,欲求轍迹,不亦難乎?故云善行無轍迹。

善言無瑕謫。

疏:此明善行之人不滯言教也。瑕,病也。謫,責也。言謂教也。夫善行無邊,則能了言教,不為執滯,於言忘言,是善言也。能如此,遺象存意,理照言忘,於彼言教,一無病責,故云善言無瑕謫。

善計者,不用籌算。

疏:此明言教無滯,則不異門也。夫執言滯行,辯是與非,適令巧曆亦不能計。若能了諸法皆方便門,究竟清净,不生他見,則無勞籌策算數,自能深入一乘。善計若斯,何勞籌算?故云善計者不用籌算。

善閉者,無關楗而不可開。

疏:此明不計異門,則欲心自閉也。橫曰關,豎曰楗。夫善行善閉,不耽不滯,則心照清净,境塵不起,故云善閉雖無關楗,其可開乎?故云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

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疏:此明善閉之人,心與道合也。結,繫也。繩,索也。約,束也。解,散也。夫坐忘遺照,深契道源於諸法中,盡能不滯繫心於此,故云善結。夫用繩約者,繩散則約解,以道結者,心靜則道冥,適使萬緣盡興,終能一無所染,雖無繩索約束,豈可解而散乎?故云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疏:是以者,引下以明上也。言聖人心雖凝寂,教則流通,故常用善能以救人,必令釋然而達解,大慈平等,無所偏隔,几是於人,盡皆善誘,故云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疏:物者通有識無識也。救人善教,故不棄人,救物善心,亦無棄物,令動植咸遂,無有夭傷者,故云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疏:襲,密用也。明,了悟之。善行救人,在於忘遣,若滯教矜有,轍迹必存,故雖常救人,終使慧心無滯,如此密用,則悟了。故云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疏:師,法也。夫善人者,離諸愛染,則心清净,於法無滯,則教圓通。取喻於水,物來斯鑒,所鑒者則形而有象,能鑒者見象而無心。善人正慧若斯,故可為不善人之師法也。

不善人,善人之資。

疏:資,取也。夫火有炎,寒者附之。聞道勤行,必資宗匠,既說先生之善,須伏弟子之勞,則不善之人,善人可取以役使爾。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為要妙。

疏:夫初地進修,兩存學相,未能忘教,故貴愛師資。若能了其行門,則學無所學,師資之名既去,貴愛之字不存。然此章大宗,教之忘遣,語以漸頓,不無階級,論其造極,是法都空,故前舉為師為資,示進修之路,後云不貴不愛,導悟證之門。則明所以貴師為存學相,學相既空,自無所貴。所以愛資為存教相,於教兼忘,故不愛資,相忘江湖,自無濡沬。乍聞斯道,凡俗不悟,執學滯教,則必以為大迷,故老君格量云,雖知凡俗以為大迷,於道而論,是謂要妙也。

知其雄章第二十八

前章明行言不執,常善所以救人,此章明雌辱為行,常德於焉復樸。首標知雄等三段,明修行則漸造於極。次云樸散下兩句,示造極則必有成。終云大制一句,論聖功之御用,以結成其深旨。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疏:知,辨識也。雄,剛躁也。雌,柔靜也。夫物貴全和,法求中道,雄則過亢,雌則卑弱,俱未適中於善行,必當緣篤以為經,故知其雄躁,則當守其雌靜。守其雌靜,亦當知其雄躁。知雄守雌,則可知雄。守雄則敗,敗則妨行,故特戒守雌柔。能守雌柔,是謂謙德,物所歸往,如水歸谿矣。《爾雅》曰:水注川曰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疏:知雄守雌,是為善行,物所歸往,為天下谿。能如此者,則真常之德曾不離散。常德不散,即是全和。全和之人少私寡欲,泊然未兆,乃如嬰兒,故云復歸於嬰兒也。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疏:白,晤明也。黑,暗昧也。式,法也。夫能守雌靜,則德行昭明,德雖昭明,不以矜物,當如暗昧,自守淳和,能如此,則可為天下之法式矣。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

疏:忒,差忒也。極,窮極也。知白守黑,是謂德全。德全之人,可為天下法式,則真常之道隨應而用,應無差忒,用亦不窮,故云復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疏:榮,尊榮也。辱,卑辱也。夫為天下法式,則其德尊榮,德雖尊榮,常守卑辱,以和為量,無不含容,如彼空谷,物來斯應,故云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疏:樸,道也。虛受應物,如彼谷神,真常之德,是乃圓足,足則復歸於樸爾。夫道為德體,德為道用,語其用則云常德乃足,論其體則云復歸於樸。歸樸則妙本清净,常德則應用無窮,非天下之至通,其孰能與於此者?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疏:器,形器也。自知雄已下論修性反德,則復歸於道。此云樸散為

器者,明德全合道,即能應用。應用迹粗,涉於形器,故云樸散則為器也。既涉形器,其材用必有精麤,故凡人用之,適能獨全淳樸,聖人弘濟,則為群材之官長爾。

故大制不割。

疏:此明聖人用道也。夫聖人德全,大制群有,法乾坤之施灑雨露之恩,各暢其和,不知其力,令動植之物咸遂生成,曾不割傷以為己用,故云大制不割。

將欲取天下章第二十九

前章明雌辱為行,常德必歸於樸,此章明矜執則失神器,故不可為。首標將欲下六句,明寶位之有所在,以戒奸亂之臣。執者失之一句,示曆數之不于常,將警昏淫之主。故物下辯物倚伏之數,是以聖人下戒人君甚泰之尤。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疏:天下者,大寶之位也。夫皇天命帝大制群生,必待曆數在躬,然後君臨萬宇。而奸亂之賊,凶暴之夫,將欲以力取天下而為之主。既誅夷之不暇,何天祿之可望?故老君戒云:吾見其如此之人,必不得所為之事。已,語助也。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

疏:天下大寶之位,所以不可力為也者,為是天地神明之器,將以永終聖德之君,而令流布愷悌之化,豈使凶暴之夫力為而得毒螫天下乎?是知必不可為,為亦必敗。此戒奸亂之賊臣也。

執者失之。

疏:人君者,或撥亂反正,或繼體守文,皆將昭德塞違,恤隱求瘓,若執有斯位凌虐神主,坐令國亂無象,遂使天道柵淫,神怒人怨,是生災濡,亂離斯作,誰奉為君?當失斯位矣。此戒帝王也。

故物或行或隨,或呴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疏:此明凡物不常,事亦倚伏也。呴,暖氣也。吹,寒氣也。強,壯也。羸,弱也。載,事也。隳,壞也。且夫為之則敗,執之則失,亦如凡物或行之於前,或隨之於後,或呴之使暖,或吹之使寒,或有扶持使強,或抑損之令弱,或有引而載事,或推之而隳壞,且同糾纏,不可準繩,唯當以欲從人,方可樂推而不厭爾。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疏:是以理天下之聖人,睹行隨之不常,知矜執之必失,故約己檢身,割貪制欲,去造作之甚者,去服玩之奢者,去情欲之泰者。論名數,且為三目。徵其實,乃同其一條。甚奢泰者,皆過分爾。

以道佐人主章第三十

前章明矜執則失,是以去甚去奢去泰。此章明兵強好還,不可果其矜伐。首云以道,戒臣不以兵為輔佐。師之所處下明好兵則必致不祥,故善者下示不得已而方用,物壯下結恃強而必敗。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疏:以,用也。佐,輔也。還,報也。言為人臣者,當用道化無為輔佐人主,政君堯舜,是曰股肱。舞干羽於兩階,修文德於四海,令執大象而天下往,太階平而寰宇清,若震耀戈甲之威,窮黷侵伐之事,亢兵以加彼,彼必應之,其事既好還報,則勝負之事誰能預尅?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疏:師,軍旅也,又《易》曰:師,眾也。夫興師動眾,則人勞於役,行則賫居送,則妨功害農,農事不修,故生荊棘。大軍之後,積費既多,和氣致祥,兵氣感害,水旱相繼,稼穡不生,故必有凶荒之年,以報窮兵之怨爾。

故善者果而己,不敢以取強。

疏:《春秋》曰:殺敵曰果,今明殺敵者令不相侵,止其為暴,是知殺敵為果,即止敵也。老君曰:凡事不得已,而欲用兵,用兵之善,但求止殺,令不為寇,必不以眾暴寡,凌人取強。取強則事好還報,是以戒令不敢,故云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疏:夫用兵之善,果於止敵。止敵自矜,未名善勝,故雖止敵,慎勿矜誇。矜誇則傷於取功,故雖果於止敵,戒云勿伐其功。伐取其功,是則自為驕泰。驕泰則樂殺,故敗不旋踵,此為炯戒,可不慎乎!

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

疏:夫果於止敵者,非好勝而凌人也,但前敵來侵,事不得已,敢去果而不得已。已,止也。用兵應敵,是非求勝,能如此者,勝不恃強,故云果而勿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疏:凡物壯極則老,兵強極則敗,故兵之恃強,猶物之用壯,物用壯適足以速其衰老。兵恃強則不可全其善勝,玆二事者,是謂不合於道。賢臣明主,知其不合於道,當須早止不為,故云不道早已。已,止也。

夫佳兵章第三十一

前章明強兵好還,不可果其矜伐。此章明佳兵物或惡之,不得已而用之。首則陳戒不祥,明有道者不處。次云勝而不美,示樂殺之為非。吉事下舉喻以明,結以喪禮處之,所以表非樂戰。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疏:佳,好也。兵者,韜略之屬也。祥,善也。器,材器也。君子進德修業,叉慎厥初,藏器於身,俟時而動,當遊心道德之囿,閱思墳語之林,使光昭令名,開濟成務。而乃有以兵謀韜略為好者也,夫謀略之設,以正為奇,謀兵鈴之書,先聲後實,皆在乎攻戰殺伐,故為不善之村器爾。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疏:畜德於身,是為能事。既為不祥之器,是以凡物尚或惡之,况有道君子,焉肯處身於此?故云有道者不處。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

疏:左,陽也。右,陰也。陽好生,陰好殺。好生,故平居所貴。好殺,故用兵所貴。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疏:上文云佳兵者不祥之器,所以明用兵則尚右而好殺,有道者故不處之。此云兵者不祥之器,對結上文,明非君子之器,君子以道德為材器,故無不利爾。

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疏:夫文德者,理化之器。兵謀者,蓋其輔助也。故文則經緯天地,武則克定禍亂。雖天生五材,廢一不可,而武功之用,定節制宜,是知用之有本末,行之有逆順,皆在乎事,不得已而後應之,謂四夷來侵,王師薄伐,所當示之以恩惠,綏之以道德。既同蚊蚋之螫,故無憑怒之心,推此而言,以恬淡為上也。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疏:夫不能以德懷來,而用兵求戰勝,故雖克勝,猶慚德薄,不以為美。夫勝又多殺,故以勝為美者,是好樂殺也。

夫樂殺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

疏:夫天地好生,物皆含養。仁人者當順天德,以全濟為務,焉可苟逞詐力以快?貪殘之人,人必不附,欲求得志,不亦難乎?故好樂殺人,即不可得志於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疏:左陽而生則吉,故吉事尚左。右陰而殺則凶,故凶事尚右。《禮記囗檀弓》曰:夫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尚右。夫子曰:二三子之嗜學也,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復尚左。

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

疏:上將主軍,則專殺,故處右。偏將為副,不專殺,故處左。今左尊而右卑,上將軍却居右者,言用兵之道同於喪禮尚右。今上將軍居右,是以喪禮處置之爾。

殺人眾多,以悲哀泣之。

疏:夫戰而求勝,必殺人眾多。勝而不美,故悲哀傷泣。夫人惟邦本,本固邦寧,今交戰殺之,故仁心惻隱,為之哀泣,不亦宜乎?

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疏:夫戰而獲勝,勝則受爵。武功居右,是非吉位,故云喪禮處之。但以戰為不祥之器爾,亦何叉服縗扶杖,然後稱之為喪禮乎?諸注此義者,皆云古有斯禮,尋閱墳典,既無所據,今所未安,故不錄也。又引秦伯向師而哭者,此乃哀敗,非戰勝也。

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

前章明佳兵不祥,故有道不處。此章明侯王守道,則萬物自賓。首標無名,將以明道,次舉守道,而能降瑞。始制下廣其制用,譬道下將示結成。

道常無名。

疏:應用不窮,唯感所適,道之常也。常在應用,其應非一,故於常無名,故云道常無名。

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疏:樸,妙本也。語其通生,則謂之道。論其精一,則謂之樸。故云小爾。而應用匠成,通生一切,則至大也。故無敢以道為臣者爾。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疏:言侯王若能抱守妙本精一,無為無事,則入埏仰化,四海歸仁,沐德飲和,將自賓伏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疏:侯王守道,以致和平,則無凌濔灾害,地平天成,二氣交泰,以相和合,降灑甘露,善瑞侯王也。

人莫之令而自均。

疏:莫,無也。天降甘露,惠施無心,人無命令,自均若一,亦如王侯稱物平施,無偏無黨,既惠化而大同,自東自西,亦何思而不服。又解云:言侯王守道以致善瑞,則人自和平,無煩命令,自然均一爾。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疏:制,御也。有名者,天下有名之物也。既,盡也。言侯王抱守精一,則天降善瑞,惠化無心,均平若一。如此始能制御有名之物,物歸有道,故有名之物亦盡為侯王所有矣。

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疏:殆,危殆也。侯王守道而化,萬物當自賓服,則夫有名之物,亦將知依止於侯王。能依止有道之君,所以無危殆之事矣。故云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疏:此結侯王守道,則天必應之,故云譬有道之君在理天下,陶以仁德,則自致太平。和氣感天,天瑞必應,猶川谷之水,而與江海通流爾。

知人章第三十三

前章明侯王守道,則萬物自賓。此章明所以賓服有道之君,皆由自知自勝。自知則明了,自勝則全強,結以死而不亡,戒令不違天理爾。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疏:知,識察也。夫心與境合,是以生知。生知之心識察前事,是名知法。言人役心生智,知前人之美惡者,則俗謂之智爾。若反照內察,無聽以心,了心觀心,不生知法,能如此者,是謂明了。故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疏:勝人者,謂以權勢制勝於人,如此之人適可謂之有力爾。自勝者,自能制勝其心,使心柔弱,柔弱之道,物不能加,故可全其強爾。故下經云:守柔曰強。又曰:柔勝強,故曰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疏:知足在心,心若知足,則無貪求,雖簞食瓢飲,傲然自足,可謂富矣。強勉力行,曾不懈怠,自知自勝,終久不渝,可謂有志節矣。

不失其所者久,

疏:知足強力等行,人所常行,若不失其所恒,即是久能行道者矣。又解:動不失所者,則可以長久。

死而不亡者壽。

疏:死者,分理之終。亡者,夭枉之數。壽者,一期之盡。言委順得常,不失天理,頹然任化,而去者得一期之盡,可謂壽矣。若不鞭其後,則生理不全,單豹有嬰兒之色,張毅有豐高之貴,不終天理,焉得謂之壽乎?故莊子曰:天下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前章明賓服有道之君,由能自勝。此章明能成光大之業,皆為法道忘功。首標大道汎兮,示左右略無封吵。次云功成不有,明小大難與為名。是以聖人下,舉聖人不貴其身,以成光大之業。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疏:汎兮者,無繫之貌也。言道之為物,非陰非陽,非柔非剛,汎然無繫,能應眾象,可左可右,無所偏名。故《莊子》曰:夫道未始有封。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疏:言天地萬物皆恃賴大道通生之功,以全其生理,而大道化生,妙本無心,雖則物恃以生,而道不辭以為勞倦。又解云物不辭謝於道爾功者,生成之功也。言大道生物之功備成,而不以其物為己之有。又解云:道之生物,德備功成,其功雖成,曾不名有,言忘功也。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疏:此聲解義也。云可名於小者,言不可名小爾。夫道生萬物,愛養熟成而不為主宰,於彼萬物,常無欲心,豈是道之狹小邪?故云可名於小者,言不可名小爾。

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於大。

疏:萬物歸之者,歸道生成之功也。言萬物歸道,道不為主,有此萬物棄而不收,豈是道不廣大?故云可名於大爾,言不可名大道爾。既云可左可右,所以非小非大。非小非大,固難與為名。注云:有萬不同者,《莊子》文也。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疏:言理天下之聖人,布德施惠,淳風偃化,物遂生成,法道忘功,不自為尊大,故能成其光大之業爾。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魏晋名士人格演变史

    魏晋名士人格演变史

    本书按照时代先后,把魏晋名士从汉末到东晋末年分为建安名士、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和江左名士共五类,对他们的精神世界、思想意识、生活风貌、非凡才情等等以人格为核心作了多视角多层次的描述和分析。
  • 鹧鸪志

    鹧鸪志

    他们亦是江湖人。虽均身怀绝技,却不如侠客受人敬仰;虽也纳人钱财,却不比刺客声名显赫;虽多行于夜半,却不耻贼盗来往梁上。一群似无根而归不了类的人,一群因无情被蔑称为“鬼”的人,一群如浮萍隐于世俗的人。终有一日,也要显山露水,挣个所在。这故事,却要从一个女子说起……本书读者群:102792275
  • 柯是我的海

    柯是我的海

    星河在上,波光在下,我就在你身边,而你无需回答。我要陪你,看夜的静谧,看月光流下。
  • 战天毁地

    战天毁地

    天曰:日月风雨皆在我手,凡人修仙皆由我渡。地曰:山川河流任我改变,生死轮回转世六道。人曰:修仙一途一路坎坷,战天战地战胜自己。
  • 浮罗

    浮罗

    心者性也,食者在智,浮生梦也,靡靡绯色,空者不测,常者载缚,芸罗百态,幻祸乱,狐之灵也!(奇妙的武技、奇妙的机关术、另类的武侠新世界,这是一本干净的书,这是一本纯粹的书,这是一本改多少遍也要求得满意的书!)
  • 超神时代

    超神时代

    北原私立高中学渣李洋,上课不是看小说就是睡觉,在一次看小说看得睡着之后,偶然获得了超神写作助手APP。由此,李洋开始了他的超神写作之路。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泡校花,写小说,吊打学霸,调戏编辑,勾搭网文大神的爽文。
  • 道妖传

    道妖传

    严青,本是一个快乐的盗墓贼,摸了不该摸的东西,就稀里糊涂的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没想,还混得风生水起,好不自在。
  • 末世的那首歌

    末世的那首歌

    墨雪歌:我要打丧尸,虐伊人。我要称霸世界,探索前世今生之迷!清远:老大你泡面凉了。风琴:小雪歌说话好有气势~~墨血歌:混蛋!我要喝人血了啊!再不给喝就夺舍了啊!风铃:姐姐~我好喜欢你哦~【女主爱吃!】【简介无能,勿吐槽】【群:475142933】【保养作者需要做的事项:1、勿养肥,养肥可能会弃文,作者每天都在更新哦!2、收藏多作者也许会早更或加更!3、待补充】
  •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

    《茶余杂谈》是作者闲时心得随笔,内容涉及社会风云变化、生活喜怒哀乐、对爱得追寻与渴望、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喟叹等等,借不同体裁、不同人物之眼,传递出“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的健康心态。
  • 一生有你暖堇为年

    一生有你暖堇为年

    如果全世界背叛你,那我站在你的身后背叛全世界。一直认为遇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可为何我在你的眼里找不到我的身影。既然如此为何不走?时隔两年他的身边已经有了其他人,转身再次逃走。他却追了上来“苏暖夏,是你再次来招惹我的,所以你别想在逃!”反手握住了他的手“好,不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