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1000000003

第3章 胎毒

初生小儿病症。许多名状不同。马牙鹅口与脐风。重舌木舌肿痛。啼哭夜间不已。丹疡心火上攻。未曾盈月病多凶。好似风前烛弄。

夫胎毒者。乃自胎中受母热血。故热盛生痰。痰盛生风。风盛则口噤唇撮。胸腹胀满。咽喉不利。乳食不进。初起则啼哭不已。病甚则啼哭无声。盖小儿血气薄弱。不能制伏其毒。以致心火上炎。牙龈遍生白色。名曰马牙。

或上 有白点。状如粟米。名曰鹅口。或断脐之后。风湿所伤。侵于心脾。以致不乳口撮。肚胀青筋。名曰脐风。

致于胎毒上攻。舌下像有一舌。名曰重舌。舌肿如木。名曰木舌。又或胎热脏寒。腹痛夜啼。客忤惊窜。或孕母过食辛热。积热于胎。遗热于儿。血与热相搏。而风邪乘之。遍身赤肿。名曰丹毒。其热如火。痛痒难当。或发于头面。或发于四肢胸背。俱宜急治。否则毒瓦斯入腹。即难救矣。儿病初起。父母失于提防。或医者误投热剂。往往莫救。殊为可悯。业斯术者。可不慎欤。

脐风

风邪早受入脐中。七日之间验吉凶。若见腹疼脐湿烂。噤声口撮是为风。

凡婴孩始生一七之内。腹肚胀硬。脐畔四围浮肿。口撮眉攒。牙关不开。名脐风证。乃因剪脐带短。或结缚不紧。

致水湿侵脐。客风乘虚而入。传之于心。蕴蓄其邪。复传脾络。致舌强唇青。手足微搐。口噤不乳。啼声似哑。喉中痰涎潮响。是其候也。

治法 推三关 肺经(各一百二十) 运八卦 脾土(各一百) 分阴阳如口撮只用灯火。口角两边各一 。左右虎口各一 。两小指四节各一 。脑门四 。如肚上青筋胀硬。脐周遭七 。每筋上一 。青筋开了处一 。涌泉穴一 。脐肿翻出。神脱气冷者不治。

重舌鹅口

孩儿胎受诸邪热。热壅三焦作重舌。或成鹅口证堪忧。推掏还须针刺裂。

凡重舌生于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络脉系舌旁。肝之络脉系舌本。心之络脉系舌根。此三经或为湿热风寒所中。则舌卷缩。或舒长。或肿满。木舌者。舌肿硬而妨乳食。此为风热盛也。盖舌者心之苗。心热则生疮破裂。肝壅则血出如涌。脾闭则白胎如云。热则肿满。风则强木。口合不开。四肢壮热。气喘语涩。即其候也。

治法 推三关 心经 脾经(各一百) 六腑 八卦 运水入土(五十) 分阴阳(二十四) 天河水凡鹅口者。始生婴孩。自一月内外。至半岁已上。忽口内白屑满舌。则上 戴碍。状如鹅口。开而不合。语声不出。

乳食多艰。或生于牙龈上下。名曰马牙。皆由热毒上攻。名虽异治则一也。

治法 推三关 退六腑(各一百) 分阴阳 捞明月 打马过天河再用扁银簪脚。将牙龈刮破出血。以软绢拭净。古墨涂之。

夜啼

夜啼四症惊为一。无泪见灯心热烦。面容颊青脐下痛。睡中顿哭是神干。

凡夜啼有四。有惊热。有心热。有寒疝。有误触神 。而成夜啼。惊热者。为衣衾太浓。过于温暖。邪热攻心。心与小肠为表里。夜啼而遗溺者是也。心热者。见灯愈啼是也。寒疝者。遇寒即啼是也。误触神 者。面色紫黑。气郁如怒。若有恐惧。睡中惊跳是也。

治法 推三关(五十) 六腑(一百二十) 清心经(一百) 捞明月 分阴阳 掏胆经如寒疝痛啼。宜运动四横纹。揉脐并一窝风。

惊风门

胎惊潮热与月家。脐风撮口对风拿。泄泻呕逆肚膨胀。盘肠乳食感风邪。马啼鲫鱼风寒唬。担手原来是水邪。

寒热不均宿沙症。急慢内吊心脾邪。天吊弯弓肝腑病。蛇丝鹰爪及乌沙。乌鸦夜啼有他症。锁心撒手火为邪。

惊风症候须当识。妙手轻轻推散他。

夫小儿有热。热盛生惊。惊盛发搐。又盛则牙关紧急。而八候生焉。八候者。搐搦掣颤。反引窜视是也。搐者。两手伸缩。搦者。十指开合。掣者。势如相扑。颤者。头偏不正。反者。身仰后向。引者。臂若开弓。窜者。目直似怒。

视者。露睛不活。是谓八候也。其四症。即惊风痰热是也。

胎惊。小儿初生下地。或软或硬。目不开光。全不啼哭。人事不知。乃胎中受惊。名曰胎惊。

治法 三关(八十) 分阴阳(一百) 六腑(一百) 脾土(一百) 运五经(二十四) 飞经走气天门入虎口(二十)

揉肘

月家惊。小儿落地。眼红口撮头偏。左右手掏拳。哭声不出。是胎中热毒。或月内受风。痰涌心口。名曰月家惊。

治法 三关(二十四) 运八卦 四横纹(五十) 双龙摆尾 揉脐及龟尾(五十) 中指节 内劳宫门掏之青筋缝上灯火七 。气急脐上七 。

潮热惊。小儿身热气吼。口渴眼红。四肢掣跳。伤食感寒而成。名曰潮热惊。

治法 三关(一百) 肺经(一百) 分阴阳(一百) 推扇门(二十) 如出汗加六腑(一百) 清心经(一百二十)

水里捞明月

脐风惊 治法见胎毒门脐风症。

呕逆惊。肚响食呕。四肢冷。人事昏。是胃经伤食受寒。名曰呕逆惊。

治法 三关(一百) 肺经(一百) 脾土(一百) 分阴阳 运八卦 四横纹(各五十) 飞经走气 凤凰单展翅泄泻惊。面青唇白。肚响作泻。眼翻作渴。人事昏迷。四肢六腑有寒。乳食所伤。名曰泄泻惊。

治法 推三关(一百) 分阴阳(一百) 大肠(一百二十) 脾土(二百) 二扇门(一十) 黄蜂入洞 揉脐及龟尾

脐围七

膨胀惊。寒热不均。气喘眼白。饮食不进。青筋裹肚。肚腹胀泻。名曰膨胀惊。皆因食后感寒。脾不能运。

治法 三关(二百) 肺经(五十) 脾土(二百) 运八卦 分阴阳(五十) 揉脐(一百) 精宁穴按弦搓摩凤凰单展翅 用灯火肚上青筋四盘肠惊。气吼肚膨。饮食不进。人瘦体弱。肚起青筋。眼黄手软。大小便不通。肚腹疼痛。名曰盘肠惊。此乃六腑有寒也。

治法 三关(一百) 脾土(一百) 大肠(二百) 运土入水(一百二十) 肺经(一百) 补肾水(一百) 揉脐及龟尾 脐周遭灯火七 再用艾绒炙热一围扎脐上马蹄惊。四肢乱舞头向上。名曰马蹄惊。此因受风热被吓之症也。

治法 三关(二百) 肺经(一百) 运八卦 脾土(一百) 天河水 大阳(十五) 飞经走气 以灯火爆四肢肩膊喉下脐下各一 。

鲫鱼惊。口吐白沫。四肢摆动。嘴歪。常搭翻白眼。名曰鲫鱼惊。此肺经有风。脾经有寒。

治法 三关(三百) 脾土(二百) 肺经(一百) 八卦 清天河 运水入土(五十) 五经(五十) 补肾水(二十)掏五指节三次。按弦搓摩。口角上下灯火四 。

摆手惊。两眼向上。四肢反后。或两手垂下。眼黄口黑。人事昏沉。此因水唬。掏之觉痛者治之。不痛不治。

治法 三关 肺经(各二百) 横纹 天门 虎口 揉 肘 运水入土 飞经走气宿沙惊。日轻夜重。到晚昏迷。口眼歪斜。四肢掣跳。口鼻气冷。名曰宿沙惊。乃脾肾有寒之症也。

治法 三关 六腑(各一百) 四横纹 运八卦 分阴阳 掏五指节 掏肾水 打马过天河急惊。口眼歪斜。四肢搐掣。痰壅心迷。人事不省。其状如死。名曰急惊。乃肝经积热。风火之症也。

治法 三关 六腑 肾水 天河 脾土(二百) 肺经 运五经 掏五指节 猿猴摘果 咬昆仑穴推三阴穴(急惊从上往下)慢惊。面青唇白。四肢厥冷。人事昏迷。手足搐掣。眼慢痰壅。名曰慢惊。由大病之余。吐泻之后。脾土虚败。肝木无风而自动也。

治法 先掏老龙穴。有声可治。无声不可治。次用艾灸昆仑穴 推三关 肺经 肾水 八卦 脾土 掏五指节 运五经 运八卦 赤凤摇头 二龙戏珠 天门入虎口 用灯火手足心四 心上下三 推三阴穴(慢惊从下往上)内吊惊。两眼迷闭。哭声不止。面青眼黄。手眼望内掣者。名曰内吊惊。乃肺经受寒症也。

治法 三关 肺经 睥土 肾水(各一百) 双凤展翅 按弦搓摩 再以竹沥灌之。又以细茶飞盐皂角各末五分。水一钟。黄腊二分。锅内溶化。入前末为饼。贴心窝即效。

天吊惊。眼向上。哭声号。四肢掣。口眼歪斜。鼻流清水。或衄血。此乃肺惊受风。或食后感寒而成。名曰天吊惊。

治法 三关 脾土 阴阳(各一百) 天河 六腑 肺经 八卦 揉五指 重揉大小天心又云。总筋青筋耳珠掏之。又将灯火脐上下提之。

弯弓惊。头仰后。四肢向后。眼翻或闭。腹胀哭声不止。此乃肺经受风积痰致也。名曰弯弓惊。

治法 三关 肺经 脾经 八卦 天河 重揉手脚弯内关中界 掏脐上下 青筋缝上喉下各三 。

又须重揉委中。书曰。手足后伸头后仰。灸脐上下即安康。

蛇丝惊。口中拉舌。四肢冷而掣。哭声不出。乃心经有热。睡中食乳。口角入风。名曰蛇丝惊。

治法 三关 六腑 阴阳 八卦 天河 略推三关 多推肾水 如舌拉不止灯火胸前六鹰爪惊。两手爬人。捻拳切牙。手往下。口往上。身寒战。名曰鹰爪惊。此因被吓伤乳。心有风热也。

治法 三关 脾土 阴阳 八卦 又在大指左右手足三弯掏之。再用灯火爆手心太阳眉心脚心各一 。

乌沙惊。四肢掣跳。口唇青黑。肚胀青筋。名曰乌沙惊。此乃脏腑受寒之症也。

治法 三关 肺经 八卦(宜多推运) 六腑 脾土(少推) 内劳宫 二扇门。再用灯火四心提之。肚上青筋缝上七 。

乌鸦惊。手足掣跳。口眼俱闭。大叫一声。形如死状。名曰乌鸦惊。乃心有热有痰。症类急惊是也。

治法 三关 肺经 六腑 天河水 捞明月 飞经走气 脾土 若吐四心用灯火各一 。

夜啼惊 治法见胎毒门。

锁心惊。口吐沫。鼻流血。四肢软。好吃冷物。眼白不哭。名曰锁心惊。心肝经有热。火盛痰壅之症也。

治法 三关 六腑 天河水 捞明月 分阴阳 运八卦 肾水 赤凤摇头撒手惊。眼翻切牙。手足一掣一死。名曰撒手惊。乃心经被风吓。先寒后热。有痰之症也。

治法 三关 六腑 肺经(各二百) 天河 脾土 八卦 赤凤摇头 将两手相合。共掏横纹。若不醒。大指头上掏之。上下气闭。人中掏之。鼻气无出入吼气。寒热作渴。随症治之。先承山推眉心。再用灯火手上手背各二 。若切牙将两手捻耳珠。屈中指揉颊车穴。又运土入水。

惊风二十四症。惟以急慢二症为先。急惊属阳。皆由心经受热积惊。肝经生风发搐。风火交争。血乱气并。痰涎壅盛。百脉凝滞。关窍不通。内则不能升降。外则无所发泄。以致啮齿咬乳。颊赤唇红。鼻额有汗。气促痰喘。忽尔闷绝。目直上视。牙关紧急。口噤不开。手足搐掣。此热甚而然。慢惊属阴。皆由大病之余。吐泻之后。目慢神昏。手足偏动。口角流涎。身体微温。眼目上视。两手握拳而搐。如口鼻气冷。囟门下陷。此虚极也。脉沉无力。睡则扬睛。此真阳衰耗。而阴邪独盛。此虚寒之极也。急惊属实热。宜于清凉。慢惊属虚寒。宜于温补。对症施治。

斯为的当。

惊风握拳之 男向外顺 女向内顺逆则叉指 并是恶症

诸热门

诸热元初各有因。对时发者是潮名。乍来乍止为虚症。乍作无寒属骨蒸。

夫胎热者。儿生三朝。旬月之间。目闭而赤。眼胞浮肿。常作呻吟。或啼叫不已。时复惊烦。遍体壮热。小便黄色。

此因在胎之时。母受时气热毒。或误服温剂。过食五辛。致令热蕴于内。熏蒸胎气。生下因有此症。名曰胎热。若经久不治。则成鹅口。重舌木舌。赤紫丹瘤等症。又不可以大寒之剂攻之。热退则寒起。传作他症。切宜慎之。

治法 推三关 退六腑 三焦 分阴阳 天河 揉外劳 运八卦(自坤至坎宜多二次) 掏肾水五总 十王穴 运 肘 水里捞明月 虎口曲池各用灯火一 。

潮热者。时热时退。来日根据时而发。如潮水之应不差。故曰潮热。大抵气血壅盛。五脏惊热。熏发于外。或夹伏热。

或宿寒。伏热者。大便黄而气臭。宿寒者。大便白而酸臭是也。

治法 推三关 补心经 运八卦 分阴阳 泻五经 掏十王 掏中指 六腑 捞明月 肘惊热者。或遇异物而触目忤心。或金石之声而骇闻悚惧。是以心既受惊。而气则不顺。身发微热而梦寐虚惊。

面光而汗。脉数烦躁。治当与急惊同法也。

治法 推三关 肺经 分阴阳 推扇门 清心经 天河 五经 掏总经 运 肘 捞明月 飞经走气风热者。身热面青。口中亦热。烦叫不时。宜疏风解热。若热甚而大便秘者。下之可也。

治法 推三关 泻大肠 掏心经 泻肾水 运八卦 掏总经 清天河 二龙戏珠 运 肘烦热者。血气两盛。脏腑实热。表里俱热。烦躁不安。皮肤壮热是也。如手足心热甚者。五心烦也。

治法 推三关 掏中指 泻五经 掏十王 运八卦 揉外劳 分阴阳 退六腑 捞明月 打马过天河 运 肘脾热者。舌络微缩。时时弄舌。因脾脏积热。不可妄用凉剂。

治法 推三关 脾土 泻心火 肾水 运八卦 分阴阳 掏总经 推上三关(二十四) 退下六腑(八十)捞明月 运 肘虚热者。因病后血气未定。四体瘦弱。时多发热。一日三五次者。此客热乘虚而作。宜调气补虚。其热自退。

治法 推三关 补五经 捻五指 运八卦 捞明月 掏总经 推上三关(二十四) 退下六腑(八十) 分阴阳飞经走气 运 肘实热者。头昏颊赤 。口内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肚腹结胀。此实热之症也。宜下之。泄去脏腑之热即安。

治法 推三关 泻五经 推大肠 清肾水 运八卦 推膀胱 分阴阳 捞明月 退六腑 打马过天河 飞经走气 运 肘积热者。眼胞浮肿。面黄足冷。发热从头至肚愈甚。或恶闻饮食之气。呕吐恶心。肚腹疼痛。

治法 三关 五经 脾土 大肠 心经 三焦 肾水 运八卦 掏总筋 分阴阳 捞明月 退六腑 飞经走气 揉肘疳热者。皆因过餐饮食。积滞于中。郁过成热。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别脏。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则余脏皆安矣。

治法 推三关 补脾土 推大小肠 三焦 运八卦 掏总筋 分阴阳 捞明月 推上三关(二十四)退下六腑(八十) 飞经走气 运 肘血热者。每日辰巳时发。遇夜则凉。世人不知。多谓虚劳。或谓疳热。殊不知此乃血热症也。

治法 推三关 推上三关 退下六腑 分阴阳 运八卦 五经 掏十王 掏总筋 肾水 捞明月揉肘 按弦搓摩 飞经走气骨蒸热者。乃骨热而蒸。有热无寒。醒后盗汗方止。非皮肤之外烧也。皆因小儿食肉太早。或素喜炙 面食之类。或好食桃李杨梅瓜果之类。或至冬月衣绵太浓。致耗津液而成。或疳病之余毒。传作骨蒸。或腹内痞癖。

有时作痛。

治法 三关 六腑 运五经 分阴阳 清天河 捞明月 肾水 掏总筋 大横纹 打马过天河壮热者。一向不止。皆因血气壅实。五脏生热。蒸熨于内。故身体壮热。眠卧不安。精神恍惚。蒸发于外。则表里俱热。甚则发惊也。

治法 三关 六腑 肺经 分阴阳 推扇门 清心经 天河 五经 总经 运 肘 捞明月 飞经走气温壮热。与壮热相类。而有小异。但温温不甚盛。是温壮也。由胃气不和。气滞壅塞。故蕴积体热。名曰温壮热。

大便黄臭。此腹内伏热。粪白酸臭。则宿食停滞。宜微利之。

治法 三关 六腑 五经 大肠 肾水 运八卦 膀胱 分阴阳 捞明月 打马过天河变蒸热者。阴阳水火。蒸于血气。而使形体成就也。所以变者。变生五脏。蒸者蒸养六腑。小儿初生三十二日。为之一变。六十四日。为之一蒸。十变五蒸。计三百二十日。变蒸俱毕。儿乃成人也。婴儿之有变蒸。譬如蚕之有眠。龙之脱骨。虎之转爪。皆同类变生而长也。先看儿身热如蒸。上气虚惊。耳冷微汗。上唇有白泡如珠。或微肿如卧蚕者。是其症也。重者身热所乱。腹痛啼叫。不能吃乳。即少与乳食。切不可妄投药饵。及推拿火灸。若误治之。必致杀人。故不立治法。特书以告之。

伤寒门

伤寒之病有多般。一概推详便觉难。面目俱红时喷嚏。气粗身热是伤寒。

伤寒一日。遍身发热。头疼脑痛。人事昏沉。胡言乱语。

治法 推三关 六腑 天河 捞明月 分阴阳 运八卦 五指尖 肘 无汗掏心经 内劳宫肩井(有汗不用)伤寒二日。结胸腹胀。阻食沉迷。内热外寒。遍体骨节疼痛。

治法 推三关 六腑 心经 分阴阳 运八卦 开胸胸痛加肺经 饮食不进加脾土 曲池 阳池伤寒三日。遍身骨节疼痛。大小便不通。肚腹作胀。

治法 推三关 肺经 和阴阳 运八卦 开胸 揉 肘 天河入虎口 四横纹 捞明月 赤凤摇头揉太阳 揉五指节 攒竹 曲池 肩井伤寒四日。脚疼腰痛。眼红口渴。饮水不进。人事颠乱。

治法 推三关 六腑 曲池 虎口 二人上马 掏五指节 捞明月 飞经走气 打马过天河伤寒五日。传遍经络。或大便不通。小便自利。或噎气霍乱。

治法 推三关 天河 脾土 八卦 肾水 劳宫 肺经 打马过天河伤寒六日。血气虚弱。饮食不进。腰痛气喘。心疼头痛。

治法 推三关 肺经 横纹 八卦 天河水 捞明月 赤凤摇头 按弦搓摩 飞经走气 曲池肩井 合谷 阴阳伤寒七日。传变六经。发散四肢。各传经络。或痢或疟。加减推之。

治法 推三关 六腑 天河 肺经 横纹 肾水 八卦 和阴阳 天门虎口 揉 肘 曲池 肩井太阳 推脾土 若瘅疟揉五指中节与节根。凡推疟疾必以常用不易者推之。而后用此法即效。

呕吐门

面青唇白胃曾惊。吐 黄痰冷热并。乳食不通干呕逆。调和脾胃立惺惺。

有物有声名曰呕。干呕则无物。有物无声名曰吐。呕者有痰。吐则无声。呕吐出物也。胃气不和。足阳明经胃脉络而兼之。气下行则顺。今逆上行作呕吐。有胃寒胃热之不同。伤食胃虚之各异。病既不一。治亦不同。诸吐不思食要节乳。凡吐不问冷热。久吐不止。胃虚生风。恐成慢惊之候。最宜预防。如已成慢脾风症。常呕腥臭者。胃气将绝之兆也。

热吐者。夏天小儿游戏日中。伏热在胃。或乳母感冒暑气。乘热乳儿。或过食辛热之物。多成热吐。其候面赤唇红。五心烦热。吐次少而出多。乳片消而色黄是也。

治法 推三关 脾胃 肺经 十王穴 掏右端正 运水入土 八卦 分阴阳 赤凤摇头 揉总经 六腑 揉 肘冷吐者。冬月感冒风寒。或乳母受寒。乘寒乳儿。冷气入腹。或食生冷。或伤宿乳。胃虚不纳。乳片不化。喜热恶寒。四肢逆冷。脉息沉微。吐次多而出少者。是也。

治法 推三关 补脾胃 肺经 掏右端正 八卦 分阴阳 黄蜂入洞 赤凤摇头 三关(八十)六腑(二十四) 肘伤食吐者。夹食而出。吐必酸臭。恶食胃痛。身发潮热是也。

治法 推三关 五指尖 掏右端正 推脾土 八卦 分阴阳 捞明月 打马过天河 六腑 肘虚吐者。胃气虚弱。不能停留乳食而作吐也。

治法 推三关 补五经 多补脾胃 掏右端正 运土入水 八卦 分阴阳 赤凤摇头 三关(二十四)六腑 补大肠 肘

泄泻门

肝冷传脾臭绿青。焦黄脾土热之形。肺伤寒色脓粘白。赤热因心肾热成。

胃为水谷之海。其精英流布以养五脏。糟粕传送以归大肠。内由生冷乳食所伤。外因风寒暑湿所感。饥饱失时。脾不能消。冷热相干。遂成泻利。若脾胃合气以消水谷。水谷既分。安有泻也。盖脾虚则吐。胃虚则泻。脾胃俱虚。吐泻并作。久泻不止。元气不固。必传慢惊。宜大补之。

治法 推三关 心经 清肾水 补脾胃 掏左端正 侧推大肠 外劳宫 阴阳 八卦 揉脐及龟尾掏肚角两旁 补涌泉 掏承山 寒症加黄蜂入洞 三关 六腑 肘 热症加捞明月 打马过天河 三关 六腑 肘霍乱者。挥霍撩乱也。外有所感。内有所伤。阴阳乖隔。上吐下利。肠扰闷痛是也。

治法 三关 肺经 八卦 补脾土 大肠 四横纹 阴阳 二人上马 清苍龙摆尾又将独蒜一个。捣碎。将烧纸隔七层敷脐。若起泡用鸡蛋清涂之。即愈。

腹痛门

大凡腹痛初非一。不特 瘕与 癖。分条析类症多端。看取论中最详悉。

盖小儿腹痛。有寒有热。有食积。 瘕。偏坠。寒疝。及蛔虫动痛。诸痛不同。其名亦异。故不可一概而论之。

热腹痛者。乃时痛时止是也。暑月最多。

治法 三关 六腑 推脾土 分阴重阳轻 黄蜂入洞 四横纹寒腹痛者。常痛而无增减也。

治法 三关 运五经 二扇门 一窝风 按弦搓摩 八卦 揉脐及龟尾气滞食积而痛者。卒痛便秘。心胸高起。手不可按是也。

治法 推三关 分阴阳 推脾土 揉脐及龟尾 掏威灵 若腹内膨胀推大肠冷气心痛者。手足厥逆。偏身冷汗。甚则手足甲青黑。脉沉细微是也。

治法 推三关 八卦 分阴重阳轻 补肾 二扇门 黄蜂入洞 鸠尾前后重揉要葱姜推之发汗

痢疾门

小儿下痢细寻推。不独成疳积所为。冷热数般虽各异。宽肠调胃在明医。

赤白之痢。世人莫不曰赤为阳为热。白为阴为冷。或曰无积不成痢。若以冷热之法互治。必难取效。不究其原。

何由可疗。且四时八风之中人。五运六气之相胜。夏秋人多痢疾。内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其可拘于无积不成痢之说。岂一岁之中。独于夏秋。人皆有积乎。盖风邪入胃。木能胜土。不为暴下。则成痢疾。赤白交杂。

此为阴阳不分。法当分正阴阳为主。

夹热而痢者。则痢下红色。此风能动血也。

治法 推三关 六腑 清心经 和阴阳 推大肠 脾土 八卦 肾水 揉脐及龟尾夹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症。盖血得寒则凝故也。

治法 推三关 八卦 脾土 大肠 和阴阳 天门虎口 揉脐及龟尾

疟疾门

夏伤于暑秋成疟。间日连朝不少差。解表去邪须次第。再宜养胃固脾家。

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谓腠理开而汗出遇风。或得于澡浴水气含于皮肤。因卫气不守。邪气并居。其疾始作。伸欠寒栗。腰背俱痛。骨节烦疼。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而渴。乃阴阳二气交争。虚实更作而然。阴气独胜则阳虚。故先寒战栗。阳气独胜则阴虚。故先热。阴盛阳虚。则内外皆寒。阳盛阴虚。则内外俱热。阴阳各衰。卫气与病气相离则病愈。阴阳相搏。卫气与病气再集则病复。各随其卫气之所在。与所中邪气相合而然也。

疟疾兼呕吐肚疼者。

治法 推三关 脾土 分阴阳 揉脐 运八卦痰疟一日一发者。

治法 推三关 肺经 分阴阳 八卦 按弦搓摩久疟不退。而脾气虚弱者。

治宜补脾土(二百) 分阴阳(一百) 运八卦(二百)邪疟至晚发者。

治宜推三关(五十) 脾土(一百) 分阴阳(三百) 八卦 六腑(二百) 天门入虎口瘅疟。但热无寒者。

治宜推三关 脾土 分阴阳 八卦 肺经 六腑 间使内关(各一截) 天门入虎口 肘

疳疾门

五疳五脏五般看。治法详推事不难。若见面黄肌肉瘦。齿焦发竖即为疳。

大抵疳之为病。皆因过餐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而成五疳之疾。若脾家病去。则余脏皆安。苟失其治。日久必有传变。而成无辜之疾。多致不救。可不慎哉。

治宜推三关 六腑 脾土 运八卦 大肠 五经 心经 清天河水 门 运水入土

积症门

头疼身热腹微胀。足冷神昏只爱眠。因食所伤脾气弱。下宜迟缓表宜先。

夫儿所患积症。皆因乳哺不节。过餐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滞中脘。外为风寒所袭。或因夜卧失盖。

致头疼面黄身热。眼胞微肿。肚腹膨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饮食不思。或呕或哕。口噫酸气。大便酸臭。此为陈积所伤。先宜发表。后宜攻积。

治宜推三关 六腑 多补脾土 掏四横纹 补肾水 分阴阳 掏大肠 揉 门 小横纹运八卦(退艮重) 三扇门 天门入虎口 发热腹痛。加水里捞明月 大便秘结。多推六腑 小横纹 揉掏肾水 腹痛泄泻。掏一窝风 揉脐及龟尾

痞症门

本因积久成顽结。男左女右居腹胁。俗云龟痨不须听。化癖调脾自安贴。

夫痞与否同。不通一也。小儿乳哺不节。久停于脾。不能克化。结成痞癖。突于胁下。或左或右。俗云龟痨。其疾皆因积滞蕴作。致有寒热肚腹疼痛。昼凉夜热。气实者先攻其痞。后投补益。气虚者先与调固脾胃。神色稍正。

饮食进多。再宜攻之。若面黄唇白。发竖肌瘦。乃为虚极不可轻下。但徐徐调理为上。

治宜推三关 脾土 大肠 肺经 四横纹 门 精宁 二扇门 清肾水 运五经 小横纹运八卦 小天心 黄蜂入洞 赤凤摇头 久揉脾土

痫症门

惊传三搐后成痫。嚼沫牙关目上翻。明辨阴阳参色脉。不拘轻重总风痰。

古人议痫最多。大抵胎内受惊。及闻大声大惊而得。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神不守舍。舍空则痰涎归之而昏乱。旋晕颠倒。口眼相引。目直上视。手足搐搦。背脊强直。或发时作牛马猪羊鸡犬之声。便致僵仆。口吐涎沫。

不省人事。凡得此症。大属风痰郁结。上迷心包。宜多投疏风化痰。顺气镇惊之剂。更须临症参详。乃无失也。

治宜推三关 六腑 肺经 补脾土 天门入虎口 揉 肘 掏 门 精宁 窝风 运天心 掏五指节 分阴阳 运八卦 赤凤摇头 按弦搓摩 威灵穴 揉中指 掏总筋 灸昆仑

咳嗽门

咳嗽虽然分冷热。连声因肺感风寒。眼浮痰盛喉中响。戏水多因汗未干。

夫咳嗽者。未有不因感冒而成也。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得从其合。则伤于肺。是令嗽也。乍暖脱衣。暴热遇风。汗出未干。遽尔戏水。致令伤风咳嗽。初得时面赤唇红。气粗发热。此是伤风。痰壅作嗽。若嗽日久。津液枯耗。肺经虚矣。肺为诸脏华盖。卧开而坐合。所以卧则气促。坐则稍宽。乃因攻肺下痰之过。名曰虚嗽。又当补脾而益肺。藉土气以生金。则自愈矣。

治宜推三关 六腑 肺经(往上一百二十) 二扇门 二人上马 五总(六转六掏) 多揉肺俞穴 掏五指节 合谷 运八卦 多揉大指根 掏精宁穴 涌泉 天门入虎口 门 痰壅气喘。掏向导穴 再掏 门痰结壅塞多运八卦 干咳。退六腑 痰咳。退肺经 推脾 清肾 运八卦 气喘掏飞经走气 并四横纹

肿胀门

古今议肿是脾虚。大抵多从湿热为。十种根因各调治。详分补泻在临机。

古方有十种论症。然脉浮为风虚。沉伏为水病。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即为正水。脾脉虚大。多作脾肿。因循不治。乃致水肿。盖脾属土。喜燥而恶湿。土败不能制水。则停蓄不行。留滞皮肤。故作浮肿。初得病时。是眼胞早晨浮突。至午后稍消。然此症夏与秋冬治之颇易。惟春不然。盖四时之水。无如春水泛溢。兼肝木旺而脾土受克。不能制水。所以难疗。进退不常。须徐徐调理取效。大凡小儿浮肿。先用发散。然后行泄法。

治宜推三关(一百) 推脾土(一百) 黄蜂入洞(十下) 运五经(五十) 二扇门(二十) 掏威灵(二十) 天门入虎口(二十) 肘(二十) 以上泻法 泻后补法推脾土(一百) 分阴阳(一百) 补肾(一百) 运土入水(四十) 天门入虎口 肘(各二十)春夏用水。秋冬用姜葱真麻油推之。再用酒一盏。飞盐少许。皂角一片为末。黄土一钟。同炒。布包倒合掌心。

掏大指节。即消。

目疾门

小儿两目忽然红。盖因肝脏热兼风。散风清火斯为妙。痘后须知宜别攻。

火眼之症。治宜补肾(五百) 推天河(五百) 六腑(五百) 分阴阳(三百) 运八卦(二百) 推脾土(一百) 水里捞明月(一百) 合谷 曲池 肩井(各一截)风眼之症。治宜推三关(三百) 揉肾(三百) 掏五指节(一百) 分阴阳(三百) 八卦(一百) 推天河(二百) 六腑(一百) 水里捞明月(一百) 合谷 曲池 肩井(各一截)

杂症门

小儿头疮。治宜推三关(一百) 推肺(一百) 分阴阳(一百) 推脾(一百) 揉太阳(一百)揉阳池(一百)小儿口内生疮。治宜退六腑(一百) 分阴阳(一百) 捞明月(二十) 清天河(一百) 清肾水(二十) 凤凰单展翅(十下)小儿偏坠。治宜推三关(五十) 推肾(四百) 揉 门(二百) 分阴阳(二百) 八卦(二百) 天河(二百)三阴交(一截) 承山穴(一百)外用艾绒为囊。将肾子兜之。甚效。

小儿 耳流脓。治宜推三关(一百) 六腑(一百) 推脾(十五) 将耳珠揉行前补后泻法(二十)小便黄赤。可清之。治宜清肾水(自肾指尖推往根下为清也) 掏小横纹 二人上马 运水入土 如大小便俱闭。只宜分阴阳为主。

小儿眉目不开。治宜掏阳池穴(宜久揉久掏)再推四横纹。

小儿口渴咽干者。气虚火动也。清天河为主。

小儿四肢厥冷。治宜推三关。补脾土为主。

小儿口哑不能语言。乃痰迷心窍也。清肺经为主。

小儿手不能伸屈者。风也。宜威灵穴揉之。四肢软者。血气弱也。宜补脾土。掏四横纹。手掏拳者。心经热也。

急掏捞明月。及运八卦。

小儿头痛。揉脐及阳池外劳宫。头向上者。宜补脾土。运八卦。为主。

一惊风不省人事。灸上星涌泉大指甲侧。

一发热目上视。宜泻心经。掏中平穴。横门中指。俟眼正起指。

一眼左视。掏右端正穴。右视。掏左端正穴。中指中节外边是。

一吐血。两大指甲后一韭叶。即母腮穴。许平掏。

一汗多是肾虚。多推补肾水。汗即止。

一日间病重者。宜抑阳。

一夜间病重者。宜抑阴。

一子后火盛者。是阳火。宜泻之。午后火盛者。是阴火。宜补之。

一先热后寒者。阴干阳。宜先泻后补。

一先寒后热者。阳干阴。宜先补后泻。

一推浮肿者。脾土宜补。阴阳宜分。肾水宜先补后泻。用灯火太阳五心脊骨上各灸愈。

一揉五指节。化痰用之。

一推三焦。治心气冷痛。

一推命门。止腰痛补下元。

一推横纹。通上下之血气。

一推 门。止小肠之寒气。

一揉小天心。治肾水枯短。

一截三关。祛腰背之风寒。

一截风池。止眼痛头疼。

一截昆仑。救半身不遂。大小便涩。

一截曲池。通肺腑气血。治麻痹半身不遂。

一泄。龟尾骨上一 。大便多而秽者不可止。

一吐。心窝上下四 。一口水多推脾土。

一脚软鬼眼一 。

一手软倒蹭。后拐节弯上一 。

一内热外寒者。掏肾水即止。

一外热内寒者。掏阳筋汗出为度。

一头软。心脐上下一 。

一作寒。掏心经转热。

一作热。掏肾经转凉。

一口不开。多揉脾心口一 。亦有心窝揉者。又有研朱砂一分。吹鼻。即开。

一上吐下泻。多推胃与阴阳。灯火五心提之。肚上五火。背上五火效。

一无门有纹。如针入眼。五色皆主死。

一凡推法必似线行。毋得斜曲。恐动别经而招患也。

一治鼻干。年寿推下两宝瓶效。或曰多推肺经。以鼻乃肺窍故也。

一久揉脾土后心。以肚附应之。谓之内消。

一脊骨自下缓缓推上。虽大人可吐也。

一小儿望后跌。承山掏之。

一三里属胃。久揉止肚疼。大人胃气痛者通用。

一小儿望前扑者。委中掏之。亦能止大人腰背疼。

一便秘者。烧酒在肾俞推上龟尾。推膀胱推下承山。但脚里边在承山旁抽骨处。亦要推下。而推此顺气之法。

无急胀之患。若泄泻亦要逆推。使气升而泄可止。

一两手抄停。食指尽处为列缺。止头疼。中指尽处为外关。止腰背痛。大人通用。

一掏靠山即合谷。少商。内关。剿疟用之。

一掏向导。治气喘。口歪眼偏。哭不出声口渴。

一掏总经。推天河。治口内生疮吐热。人事昏沉。

一掏大指母腮穴。止吐血。

一掏涌泉。治痰壅上。重则灸之。

一揉二大指头顶。向外转三十六。随掏之。主醒脾消食。

一推毕掏劳宫。所以定气。

一 门推上横门可吐。横门推下及 门可泄。二穴许对掏之。

一运水入土。治身弱肚起青筋。曰水盛土枯。

一运土入水。治外由作胀眼睁。曰土盛水枯。

一危症先劈面吹气一口。若眼皮连动。睛活转可救。若鱼目。脾绝不治。

一生血顺气。天门入虎口。揉 肘。

一推惊。不可拘推三回一之说。但推中回几下便是。

一论穴有分寸者。以小儿中指屈中节度之为寸。折半为五分。非尺之谓。

一惊之义。惊之为言筋也。筋见是也。

一当时被吓。补童子 。以两手提耳三四次效。

少儿坏症一十五候眼生赤脉(水火困绝也)贯瞳人。囟门肿起又作坑。(心绝)指甲黑色(肝绝)鼻干燥。(肺绝)鸦声(肺绝)忽作肚青筋。(脾绝)虚舌退场门(心绝)切牙齿。(咬人肾绝)目多直视(五脏俱绝)不转睛。鱼口(肺绝)气急(肺绝)啼不得。蛔虫既出(脾胃俱绝)死形真。手足掷摇经过节。灵丹妙剂也无生。

断小儿面色恶症死候

齿如黄熟豆。骨气绝。一日死。面青目陷。肝气绝。二日死。面白鼻入奇轮。肺气绝。三日死。面黑耳黄呻吟。肾气绝。四日死。面上死筋。心气绝。五日死。口张唇青尾枯。脉绝。六日死。面目四肢肿。脾绝。九日死。大凡病儿足跌耳肿。大小便不禁。皆死候也。忽作鸦声者。是大肠绝也。不治。鱼口气粗。出而不返者。是肺绝也。不治。肝藏血目乃肝之外应。爪甲青黑。血脉不荫。及目无光彩。筋缩则两手抱头。是肝绝。不治。眼青属肾。肾有两筋。自背脊直至脑门。贯其二睛。肾绝。两目向上。目不动者。不治。肾乃骨之主。肾绝则齿痒。切牙咬人者。不治。鼻乃肺之外应。

孔干黑燥。是肺绝。不治。面色黑黔者。不治。唇乃脾之外应。唇缩而不盖齿者。是脾绝。不治。胃主肌肤四肢。胃绝则毛发竖。手足不能收管者。不治。四肢汗出如油。是荣卫俱绝。阴阳离。津液散于四肢。如粘胶者。不治。

头偃于后。天柱骨痿。心绝。颈骨不载。不治。或以为五软。非也。心主血。舌乃心之外应。舌短则语言不明。心绝则血不流行。身不温暖。及囟门凸起。或陷作坑。目多直视。是皆必死。不治。饮水不歇。是肺胃俱绝。其水直下大肠中去。必死。痢如死鹅鸭血者。是心绝。或臭秽如糟汤血水者。不治。

凡有顽涎退场门鼻者。是风痰塞关窍。血脉不行。不纳汤药者。不治。心寒者。脉绝也。故令肺胀。不治。

喉中拽锯。口吐白沫。是风痰闭窍。面色青黑。五孔干燥。不治。

以上诸症。是脏腑俱败。荣卫相离。气脉不生。皆不治之症。向有其症而救之。十或一二者也。

同类推荐
  • 景景医话

    景景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yala'  s Angel

    Ayala' s Ang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浦江吴氏中馈录

    浦江吴氏中馈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圭峰集

    圭峰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oriolanus

    Coriolan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务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说法是,在远古时期,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源于拉丁文Risicare一词。Risi之意是由希腊文中的Cliff(山崖)派生出来的,Risicare一词被解释为“在山崖中航行”,意为害怕。从一般意义而言,风险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
  • 善良的死神之新的危机

    善良的死神之新的危机

    死亡山脉一战后,换回了全大陆的和平。但好景不长,新的危机又将降临于大陆上。暗圣教再次在大陆上肆虐猖狂,而且是比之前还要更加强大的真正的暗圣教。教廷、天罡剑派接连受袭,难道就连阿呆这样的神力也没有办法了吗?比神、魔更高的等级,仙和妖。当阿呆面对比魔还要强悍许多的妖时,他又该怎么办?他又会怎么做?阿呆和玄月是否能突破重重障碍成为仙呢?人类和暗圣教的决战又是怎样的激烈呢?在这场新的危机中,阿呆和玄月将再度联手,一起挽救回大陆的和平。他们究竟是否能力挽狂澜呢?他们还能粉碎暗圣教的阴谋,让大陆重现生机吗?敬请期待善良的死神的续集——新的危机。
  • 我的表弟会捉鬼捉妖2

    我的表弟会捉鬼捉妖2

    我叫上官云,今年22岁,是上官家少爷,我家住着这样的三个人,一个是半魂半妖的段岩飞,一个是狼族的大公主,还有一个就是我的表弟端木泉,我特别佩服我的表弟,因为他既然会捉鬼降妖。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神秘的女人

    神秘的女人

    我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可是她却有一个麻烦的亲戚,妻子跟我说那不是她的亲戚只是和她同一个老家来的陌生的朋友,我问她是来干什么的,妻子却吱吱唔唔的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原因来,因为要外出赶时间,所以我没有多问,只是没想到......
  • 回到唐朝当太子

    回到唐朝当太子

    这一刻,我不再是刘阳,而是大唐太子李承乾。斗李治,战突厥,灭吐蕃。既然我穿越来到唐朝,那就要走出一条不一样的,大唐太子路!
  • EXO之我的经纪人脑婆

    EXO之我的经纪人脑婆

    没什么好介绍的,嗯........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就这样。
  • 兽人之墓

    兽人之墓

    2017年,由一组科学团队向全球提出兽人生产计划,提倡计划核心是用于代替现代人类的牺牲,体现在军事上的利用价值。(兽人们能拥有语言中枢)虽然计划进展缓慢,可是伴随着博士日间强大的出现,开始让世界沦陷..你愿意与兽人们一起对抗邪恶组织的力量吗?来吧,加入我们!
  • 义封咒灵

    义封咒灵

    当你在另一个宇宙的遥远彼岸,眺望你曾经生活过的星球。你是否该拥有曾经的记忆?天边陨落的星球却变成了美丽的流星,是否应该让大家一起来许个愿呢?
  • 嫡女逆转,天下变主

    嫡女逆转,天下变主

    她异世而来,却驯得了神兽,修得了真仙,赚尽天下$。杠杠的呀!本以为生活已经如此美好,公的那些个都可以滚了,可谁曾想,偏又一只美男来投!怀!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