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40400000004

第4章

東土祖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者

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於般若多羅尊者得法。尊者謂曰。汝於諸法。已得通量。達磨者。通大之義也。宜名達磨。因改今名。祖恭稟教義。服勤四十年。迨尊者順世。遂演化本國。時有二師。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勝多。本與祖。同學佛陀[跳-兆+友]陀小乘禪觀。佛大先既遇般若波羅尊者。捨小趣大。與祖並化。時號為二甘露門矣。而佛大勝多。更分徒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無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無得宗。第六寂靜宗。各封己解。別展化源。祖喟然歎曰。彼之一師。已陷牛跡。況復支離。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纏邪見。言已。微現神力。至有相宗所。問曰。一切諸法。何名實相。彼眾中有一尊長薩婆羅。答曰。於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祖曰。一切諸相。而不互者。若名實相。當何定耶。彼曰。於諸相中。實無有定。若定諸相。何名為實。祖曰。諸相不定。便名實相。汝今不定。當何得之。彼曰。我言不定。不說諸相。當說諸相。其義亦然。祖曰。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不定故。即非實相。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故。不定不變。祖曰。汝今不變。何名實相。已變已往。其義亦然。彼曰。不變當在。在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義。祖曰。實相不變。變即非實。於有無中。何名實相。薩婆羅心知聖師。懸解潛達。即以手指虗空曰。此是世間有相。亦能空故。當我此身。得似此否。祖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於色中。不失色體。於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實相。彼眾聞已。心意朗然。欽禮信受。如是次第。至寂靜宗所。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誰靜誰寂。彼眾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祖曰。空空已空。諸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開悟。於是六眾咸誓歸依。化被南天。聲馳五印。經六十載。度無量眾。

祖念。東震旦國。佛記。後五百歲。般若智燈。運光於彼。遂囑弟子不若蜜多羅。住天竺傳法。而躬至震旦。乃辭祖塔。別學侶。泛重溟。凡三周寒暑。達於南海。實梁普通七年。庚子歲。九月二十一日也。廣州刺史蕭昂。具禮迎供。表聞武帝。帝遣使齎詔迎請。以十月一日。至金陵。帝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祖曰。廓然無聖。帝曰。對朕者誰。祖曰不識。帝不悟。

祖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屆洛陽。寓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有僧神光。久居伊洛。博覽羣籍。善談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遂詣祖參承。祖常端坐面壁。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髮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值大雪。光夜侍立。遲明積雪過膝。立愈恭。祖顧而憫之。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羣品。祖曰。諸佛無上妙道。矌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祖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於祖前。祖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祖曰。將心來。與汝安。可良久曰。覔心了不可得。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總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閦佛國。一見更不再見。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乃顧慧可。而告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并授汝袈裟。以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請師指陳。祖曰。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後代澆薄。疑慮競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憑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後難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無礙。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餘。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聽吾偈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甞自出。而試之置石。石裂。緣吾本離南印。來此東土。見赤縣神州。有大乘氣象。遂踰海越漠。為法求人。際會未諧。如愚若訥。今得汝傳授。吾意已終。

潭吉據雪竇頌初祖見武帝公案。作救云。廓然不識。塗毒鼓聲也。雪竇以本語作頌。可謂白圭無玷矣。後人向左右顧視處。妄下註脚。而自謂不存知解。不亦難乎。老僧道。雪竇以本語作起句。專為要出他千古萬古空相憶句。此即雪竇點後人。不可憶達磨為祖師。故曰休相憶。清風帀地有何極。正指普天帀地之人。無不是祖師。故左右顧視曰。者裏還有祖師麼。喚來與老僧洗脚。雪竇如是指呼。而汝等猶自不惺。反謂老僧下註脚。存知解。試問潭吉。顧視左右云。者裏還有祖師麼。非要人自知自悟。自承當自祖師而何。又說甚麼祖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且大慧云。菩薩人見性以眼見。又云。直須眼見始得。而潭吉反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猶芋。而以綱宗偈頌。為紙包火煨之法。令諸窮子。展轉求食。如法噉之。不復饑餓。必以綱宗偈頌為宗旨。而不以綱宗偈頌。發人自悟為宗旨。反以自悟本來。開頂門正眼者。為抹殺宗旨。汝何不思古人云。驅耕夫牛。奪饑人食。則死盡學者。展轉求食之偷心。自休自在。始稱直指人人。見自性也。豈若潭吉以五家綱宗偈頌。紙包火煨。展轉求食為宗旨哉。且大慧參禪十八年。於古人綱宗偈頌。一一透過。授受之際。皆燒臂香以表信。後見湛堂。為伊點破。始覺從前所學得底。到者裏。總用不著。乃自謂曰。若禪有傳有受。豈佛祖自證自悟之法。據是則學綱宗偈頌。又當得甚麼椀。昔仰山謂香嚴。祖師禪未夢見在。嚴曰。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據瞬目視伊。非雪竇顧視左右之意乎。仰山曰。且喜嚴師弟。會得祖師禪也。又豈別有所謂祖師禪者。而潭吉反謂老僧。單以揚眉瞬目見解。執悟中迷。發為狂打潑罵之瘴。然則臨濟問黃檗佛法大意。三遭痛棒。未聞臨濟以黃檗為狂打。而云我二十年。在黃檗先師處。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三度蒙他賜杖。如蒿枝拂著相似。何哉。救中又謂。雪峰三登九上。所至皆有得。末上於阻雪因緣。始得大悟。故與巖頭書曰。一自鰲山成道後。直至於今飽不饑。今之禪者。以有所得心。執有所得法。取舍宛然。而自謂滿足。瘴氣所持。非真飽者。老僧道。此語誠足以證漢月之非。何則。葢雪峰因述從前。于鹽官德山諸老處所得。故巖頭喝曰。從門入者。不是家珍。而汝等反據古人綱宗偈頌。為紙包火煨之法。令學者展轉求食。如法噉之。非從門入者乎。豈非反巖頭之意乎。雪峰又問。他後如何即是。巖頭曰。他後若欲播揚大教。一一從自胸襟。流出將來。與我葢天葢地去。雪峰大悟。作禮曰。今日始是鰲山成道。故住後埀語云。盡大地是箇解脫門。把手拽不不入。時有僧出云。和尚恠某甲不得。又僧云。用入作麼。峰便打。汝等敢道雪峰為狂打者乎。又云。盡大地是沙門一隻眼。汝等諸人。向甚麼處屙。又云。盡大地是沙門全身。汝等總敢道為相似野狐涎者乎。然則漢月於自己外。別有四法交加。雙頭獨結。一囗為千佛萬佛之祖。及執三玄三要等。名相為宗旨。正是以有所得心。執有所得法。而妄謂不饑。去雪峰之飽遠矣。救中又曰。作禮三拜。依位而立。當時同在四人之列。記錄者。謂初祖特顧慧可而付法眼。以表得髓之意。非於顧字有旨趣也。闢書從默顧二字。作如許解註。反笑三峰為知解云云。仍與上章謗老僧。下註脚。存知解同意。且問潭吉。若於顧字無旨趣。則同列四人。何不咸付法眼乎。請看祖師付法曰。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今漢月不據人人本得之旨。示一切人。而妄揑一囗為千佛萬佛之祖。暨鑽出四法交加。雙頭獨結。種種奇名異相。故老僧不辭作箇知解宗徒。以正漢月之邪知邪解耳。豈不自知為知解哉。以戈止戈。以楔出楔。老僧為汝。恁麼老婆心切。汝等諸人還知麼。

二祖慧可大師

武牢人姬氏子。父寂。以無子禱祈既久。一夕有異光照室。母遂懷姙故生而名之曰光。少則超然。博極載籍。尤善談老莊。後覽佛乘。遂盡棄去。依寶靜禪師出家。徧學大小乘義。年三十三。返香山。終日燕坐。又八年。於寂默中。忽見一神人。謂曰。將欲受果。汝其南矣。翌日覺頭痛如刺。欲治之。忽聞空中曰。此換骨也。往見靜述其事。靜視之。見頂骨嶢然。如五峰秀出。以有神異。更名神光。靜語祖曰。汝相吉祥。而神令汝南。彼少林有達磨大士。必汝師矣。祖遂造少室。逮得法至北齊。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踰四十。不言名氏。聿來設禮。而問祖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祖曰。將罪來。與汝懺。士良久曰。覔罪了不可得。祖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祖深器之。即為剃髮曰。是吾寶也。宜名僧璨。其年三月十八日。於光福寺受具。自茲疾漸愈。執侍經二載。祖遂囑累。付以衣法。偈曰。本來緣有地。因地種花生。本來無有種。花亦不曾生。又曰。汝受吾教。宜處深山。未可行化。當有國難。般若多羅懸記所謂。心中雖吉外頭凶者。是也。吾亦有宿累。今往酬之。汝諦思聖記。勿罹世難。善去善行。俟時傳付。

祖乃往鄴都化導。四眾皈依。三十四載。遂韜光混跡。變易儀相。或入酒肆。或過屠門。或習街談。或隨廝役。或問之曰。師是道人。何故如是。祖曰。我自調心。何關汝事。

三祖僧璨大士

不知何許人。以白衣謁二祖。得度傳法。後隱於舒之皖公山。往來太湖縣司空山。當後周毀法。祖深自韜晦。居無常處。積十餘載。人無能知者。至隋開皇十二年。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來禮祖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祖曰。誰縛汝。曰無人縛。祖曰。何更求解脫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勞九載。後於吉州受戒。侍奉尤謹。祖屢試以玄微。知其緣熟。乃付衣法偈曰。花種雖因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

三祖章救曰。祖有信心銘近千言。其略曰。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要知臨濟德山。千奇百恠處。不過驅學者。喪盡心智。與此數語符合耳。義學之徒解曰。至道本無難易。但不揀擇即是。譬夫畵龍。頭角牙眼一一相似。惟不能行雨。所以毫釐有差。天地懸隔。非宗旨何以辯之。據潭吉恁麼判。顛倒之甚。獲罪先聖不淺。老僧只據臨濟自云。排斥三藏教。罵辱諸小兒。向逆順中覔人。豈非本來人現前。則不見有順逆。唯見一切皆人。故曰向逆順中覔人乎。而潭吉反謂。要知臨濟千奇百恠處。不過驅學者。喪盡心智。非顛倒而何。又豈知據人人面目現前。則無有心智用事。無有心智用事。則為至道。何以故。至道初未甞有心智。唯一人耳。有難易則有二。有二便有揀擇。有揀擇便有憎愛。有揀擇憎愛。便有毫釐之差。天地之隔。葢面目不現前。一切順逆境界。打作兩橛。千奇百恠。繇此而生。去至道遠矣。老僧則謂至道者。即至人之異稱。非於人外別有至道也。故趙州舉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云老僧不在明白裏。非據趙州自為至道乎。然所謂至人者。亦非於人外。別有至處。所以德山云。若論此事。直得三世諸佛。口掛壁上。更有一人。呵呵大笑。若識此人。參學事畢。豈於人外。別有至人至道乎。臨濟唯向逆順中覔人。所以道。我於十二年中。求箇業性。如芥子許不可得。又豈於人外。別有千奇百恠乎。漢月唯為千奇百恠。故認臨濟為真師。請問潭吉。祇如學者。學者千奇百恠。豈止毫釐有差。天地懸隔而已乎。且本來人之面目。描也描不成。畵也畵不就。顧謂譬夫畵龍。頭角牙眼。一一相似。惟不能行雨乎。若果是真龍。頭角牙眼。一一相似。即不行雨時。龍有甚麼差處。而懸隔乃爾乎。老僧只據本人為宗旨。故行雨也龍現前。不行雨也龍現前。順也人現前。逆也人現前。初無第二人。欲求毫釐之差。天地之隔。了不可得也。

四祖道信大師者

姓司馬氏。世居河內。後徙於蘄州廣濟縣。生而超異。幼慕空宗。諸解脫門。宛如宿習。既嗣祖風。攝心無寐。脇不至席者六十年。一日往黃梅縣。路逢一小兒。骨相奇秀。異乎甞童。祖問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不是甞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姓。祖曰。汝無姓耶。答曰。性空故無。祖默識其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緣故。殊無難色。遂捨為弟子。以至付法傳衣。偈曰。華種有生性。因地華生生。大緣與性合。當生生不生。

五祖弘忍大師者

蘄州黃梅人也。先為破頭山中栽松道者。甞請於四祖曰。法道可得聞乎。祖曰。汝已老。脫有聞。其能廣化耶。倘若再來。吾尚可遲汝。乃去行水邊。見一女子浣衣。揖曰。寄宿得否。女曰。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曰諾。我即敢行。女首肯之。即回策而去。女周氏季子也。歸輙孕。父母大惡。逐之。女無所歸。日傭紡里中。夕止於眾舘之下。已而生一子。以為不祥。因拋濁港中。明日見之。泝流而上。氣體鮮明。大驚遂舉之。成童隨母乞食。里人呼為無姓兒。逢一智者。歎曰。此子缺七種相。不逮如來。後遇信大師得法。嗣化於破頭山。

咸亨中。有居士姓盧名慧能。自新州來。參謁。祖問曰。汝自何來。盧曰嶺南。祖曰。欲須何事。盧曰。惟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盧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祖令隨眾作務。盧曰。弟子自性。甞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曰。者獦獠根性太利。著槽厰去。盧禮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晝夜不息。經八月。祖知付授時至。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推稱曰。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祖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盧在碓坊。忽聆誦偈。乃問。同學是何章句。同學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則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歎賞。必將付法傳衣也。盧曰。其偈云何。同學為誦。盧良久曰。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同學訶曰。庸流何知勿發狂言。盧曰。子不信耶。願以一偈和之。同學不答。相視而笑。盧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盧自秉燭。請別駕張日用於秀偈之側。寫一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祖後見此偈曰。此是誰作。亦未見性。眾聞祖語。遂不之顧。逮夜祖潛詣碓坊。問曰。米白也未。盧曰。白也。未有篩。祖以杖三擊其碓。盧即以三鼓入室。室告曰。諸佛出世。為一大事。故隨機大小。而引導之。遂有十地三乘頓漸等旨。以為教門。然以無上微妙秘密圓明真實正法眼藏。付於上首大迦葉尊者。展轉傳授。二十八世。至達磨。屆於此土。得可大師。承襲以至於今。以法寶及所傳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護。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既無種。無性亦無生。盧跪受訖。問法則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達磨初至。人未之信。故傳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於汝身。不復傳也。

六祖慧能大師

姓盧氏。父行瑫。母李氏。感異夢覺。而異香滿室。因有娠。六年乃生。毫光騰空。黎明有僧。來語祖之父曰。此子可名慧能。父曰。何謂也。僧曰。惠者。以法惠濟眾生。能者。能作佛事。語畢。不知所之。祖不飲母乳。遇夜神人。灌以甘露。三歲父喪。母[婺-矛+牙]居。家貧甚。幼則樵採鬻薪。以養母。一日負薪過市中。聞客讀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問客曰。此何法也。曰此金剛經。黃梅東山五祖忍和尚。恒教人誦此經。祖聞語。勃然思出家求法。乃乞於一客。為其母備歲儲。遂辭母。直抵韶州。遇高行士劉志略。結為交友。尼無盡藏者。即志略之姑也。甞讀涅槃經。師暫聽之。即為解說其義。尼遂執卷。問字。祖曰。字即不識。義即請問。尼曰。字尚不識。曷能會義。祖曰。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尼驚異之。告鄉里耆艾。請居寶林寺。寺廢已久。四眾營緝。朝夕奔湊。俄成寶坊。祖曰。我求大法。止此何為。遂棄之。抵黃梅。參禮五祖。語在五祖章。當呈偈。後三鼓入五祖室。五祖復徵其初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語。祖言下大徹。遂啟五祖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知悟本性。謂祖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遂傳衣法。

五祖送祖至九江驛邊。令祖上船。祖隨即把櫓。五祖曰。合是吾度汝。祖曰。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能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五祖云。如是如是。以後佛法。繇汝大行。

祖禮辭。南行者兩月。至大庾嶺。僧惠明本將軍同數百人來。欲奪衣鉢。明先趂及。祖擲衣鉢於石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明舉衣鉢。不能動。乃曰。我為法來。不為衣來。祖曰。汝既為法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祖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旨否。祖曰。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煖自知。

儀鳳元年正月八日。忽念說法時至。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寓止廊廡間。暮夜風颺剎幡。聞二僧對論。一曰幡動。一曰風動。往復不已。祖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竦然。

正月十五日。印宗會諸名德。為祖剃髮。二月八日。就法性寺智光律師。受滿分戒。其戒壇即宋求那跋陀三藏之所置也。三藏記云。後當有肉身菩薩。在此壇受戒。又梁末真諦三藏。於壇之側。手植二菩提樹。謂眾曰。却後一百二十年。有大開士。於此樹下。演無上乘。度無量眾。祖受戒已。於此樹下。開東山法門。宛如宿契。

南嶽懷讓禪師禮祖。祖曰。何處來。曰嵩山。祖曰。甚麼物。恁麼來。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修證否。曰修證即不無。污梁即不得。祖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應在汝躬。不須速說。

青原行思禪師。參祖。問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祖曰。汝曾作甚麼來。曰聖諦亦不為。祖曰。落何階級。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祖深哭之。令首眾。

永嘉玄覺禪師。少習經論。精天台止觀法門。閱維摩經。發明心地。後遇左谿朗禪師激勵。舉東揚策禪師。同詣曹溪。初到。振錫繞祖三帀。卓然而立。祖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來。生大我慢。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曰。如是如是。於時大眾。無不愕然。覺方具威儀參禮。須臾告辭。祖曰。返太速乎。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曰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之意。曰無生豈有意耶。祖曰。無意誰當分別。曰分別亦非意。祖歎曰。善哉少留一宿。時謂一宿覺。

僧智通。看楞伽經。約千餘徧。不會三身四智。禮祖求解其義。祖曰。三身者。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若離本性。別說三身。即名有身無智。若悟三身。無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聽吾偈曰。自性具三身。發明成四智。不離見聞緣。超然登佛地。吾今為汝說。諦信永無迷。莫學馳求者。終日說菩提。通曰。四智之義。可得聞乎。祖曰。既會三身。便明四智。何更問耶。若離三身。別談四智。此名有智無身也。即此有智。還成無智。復說偈曰。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名言無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僧問。黃梅意旨。甚麼人得。祖曰。會佛法人得。曰和尚還得否。祖曰。我不會佛法。

七月八日。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汝等速理舟楫。大眾哀留甚堅。祖曰。諸佛出現。猶示涅槃。有來必去。理亦當然。吾此形骸。歸必有所。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可回。祖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

救曰。五祖觀六祖偈畢。乃云。亦未見性在。及其三鼓入室。徵至應無所住。言下大徹。則亦未見性之語。皎然明白。後世裝點云。故意不許。以息其爭。而謂袈裟遮圍。不欲人見。非以世俗流布。誣謗祖師耶。夫既曰。入室。閉門足矣。何至遮遮掩掩。欲隱彌露乎。此無他。只欲於本來無一物上作解會。而袈裟遮圍處。註脚不行。強作此語耳。可發千古一笑。老僧據大藏中。壇經所載。謂五祖一日忽見六祖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言。汝知之否。六祖曰。弟子亦知此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後五祖見法眾總驚。無不嗟訝。遂將鞵擦了偈曰。亦未見性在。眾人疑息。次日潛至碓坊。三鼓入室。徵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徹。謂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老僧據徵字義。當見三鼓入室。不過徵六祖。前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言下大徹。非別有所謂。而云言下大徹也。故見五祖時。謂弟子念念不離自性。與此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乃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等句。言雖廣略不同。而前後理無二致。不然則徵之一字。了沒意味矣。安可以亦未見性之語為實哉。其袈裟遮圍之事。本無所載。又何足掛齒哉。然則既皆不離自性為本。則本來無一物之意。全是自性。豈離自性外。別有一物。足可證漢月誣六祖為斷見外道。致潭吉謗六祖著於淨邊者。豈止發千古一笑。正恐招謗法之過。盡未來劫。不止於千古矣。救中又道。如秀公之博聞廣記。履踐明潔。人天大眾。素所歸仰者。自抑為旁出。而獦獠之一丁不識者為正傳。使天下後世。知此道至公。非碩學厚德聞見智識之可造。後之真不識丁者。遂借口於盧公。聞誦而能講如盧公乎。聞音而發悟如盧公乎。說法如雲雨如盧公乎。偈頌之圓妙昭徹如盧公乎。據此不過發明老僧真不識丁。出脫漢月為真人。不可抑為知解旁出耳。則不得不再據老僧昔日。舉拄杖云。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擲杖云。老僧落二了也。且一又如何舉。時漢月向前拿拄杖去。以較古乾峰曰。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第二。雲門出眾云。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却往徑山去。峰曰。典座來日不得普請者。相去遠矣。雲門據人為第一。而漢月反以拄杖為第一。豈老僧不察其心。抑之為學解。為旁出。漢月自未甞據人為正。喚作真人得麼。至於老僧。誠然不識丁字。即世尊初生時。便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顧四方。周行七步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豈論識丁不識丁耶。又未離兜率。已降皇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唯據世尊為度人。豈於世尊外。別有法度人耶。故曰。始從鹿野苑。終至跋提河。於是二中間。不曾說一字。潭吉未曾到者地位。反謂得意者。以無意為意。而療執意之病。祇以意根圖度。在意裏打輥。復謂忘言者。以無言為言。及舉世尊忘言。而有四十九年之教海。又祇在言裏打輥。何不思古人道。在口談論。是箇甚麼。一切談論。與不談論時。豈離唯我獨尊耶。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非唯我獨尊而何。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又非唯我獨尊而何。汝不思古人道。情生智隔。想變體殊。亦為發明唯我獨尊耳。誰與汝論想明斯聰。情幽斯鈍來。汝又道。馬鳴龍樹皆造論。即如龍樹中論曰。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非據唯我獨尊。為無生法忍耶。馬鳴起信論曰。始覺合本之謂佛。非六祖謂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於言下。頓惺自己面目。而初祖謂二祖。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者耶。據老僧舉目了然。無一非真人。但不醒唯我獨尊。常樂我淨之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老僧一棒不作一棒用。直指一切人。一念回機。自醒本得。唯我獨尊也。臨濟曰。大德莫錯。我且不取你解經論。我亦不取你國王大臣。我亦不取你辨似懸河。我亦不取你聰明智慧。唯要你真正見解。道流。設解得百本經論。不如一箇無事底阿師。你解得即輕蔑人。勝負修羅。人我無明。長地獄業。據是則潭吉讚神秀聰明。以類漢月與己。輕蔑一切人。反臨濟所言。而妄竊為真師何耶。潭吉又讚六祖偈頌。圓妙昭徹據答智通。三身四智偈。救云。此等偈頌。真不識丁者。還借口得麼。老僧誠借口不得。汝等若到老僧前恁麼道。唯劈脊與汝一棒。汝等若會得老僧用處。便會得六祖道。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耳。潭吉又謂六祖南嶽。問答數言。料揀賓主。回互之旨皆備。但後人易以解路穿鑿。若臨濟德山。則此徒何以置喙。老僧道。料揀賓主之旨則不問。且問潭吉。那一句是回互處。老僧三十年時。曾頌曰。恁麼來兮甚麼物。不似一物還自屈。堂堂直下用無私。後代兒孫施棒喝。據是則潭吉若到老僧處。恁麼判斷。喫棒未有了日在。救中又道。五家宗旨。備在四七二三諸祖。臨機與奪中。老僧祇據六祖云。吾此形駭。歸必有所。以正潭吉背山背水。臨機與奪等語。豈非無夢說夢。老僧若作六祖。謂吾此形骸。歸必有所。待眾曰。師從此去。早晚却回。便與驀面一唾。不唯當時大眾。知恩有地。亦免潭吉。作奇名異相語。何以故。不見古人道。將佛祖見解。貼在額頭上。如靈龜負圖。自取喪身之兆。潭吉等得無類是乎。至於聞音發悟。與入室始徹。自語相違。不足供千古明眼人一笑。

同类推荐
  • 雷公炮制药性解

    雷公炮制药性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周易集解

    周易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公遗录

    曾公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摘

    文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经要集

    诸经要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皇朝经世文续编_3

    皇朝经世文续编_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漱溟

    漱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 田园体验:农女是公主

    田园体验:农女是公主

    穿越,我认了。八岁小萝莉,我认了。极品亲戚,我认了。可这突如其来的灵力是怎么回事,老娘还没准备呢。自恋九尾狐,有主了。妖孽表哥,不是我的。温柔公子,不是我的。病弱王爷,不是我的。睿智皇上,不是我的。武林盟主,不是我的。都不是我的。蓝瘦香菇。“娘子,哪里难受。我给你亲亲。”某男无耻地说道。“你给我起开。”林薇说道。“不要嘛,不要”她,是一代神偷——地狱蔷薇。一朝穿越。金手指,财富。一应俱全,但男人只有一个。他,是强盛魔君——暗夜之王。人人惧怕。可独对她一人死皮赖脸。人人啧啧称奇。城中小儿个个歌颂“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魔君与公主。”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全基因战神

    全基因战神

    这是一个被遗弃的少年,这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这是一群被漠视的生命,为了尊严,为了心中那不屈的火种,他们选择了----觉醒。
  • 三国之率土系统

    三国之率土系统

    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你!当主角重生三国时代,获率土系统,建立势力、获三国猛将、夺三国美人、建大业。
  • 孪生两生花

    孪生两生花

    一对孪生姐妹因家庭原因分隔两个世界,两个性格不同的人茫茫人海相遇,错乱的爱情,不同的命运,交织爱恨离别,对生活不同的人生观
  • 别对自己说如果

    别对自己说如果

    “如果那时没有怎样,现在又会怎样?”“如果当初我那样做了,现在就不一样了……”“如果从头再来一遍,我的现在完全不同了……”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曾经说过诸如此类的话,当人们这样说时,都带着后悔、遗憾、哀伤甘的心情。虽然很多人都在喊着“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可却很少会有人想“我今天要怎么过”、“要把握好现在”,仍旧沉浸在回忆中无法自拔。当你总是说“如果”时,就表明你活在过去,也表示你无法开始新的生活,无法珍惜现在,无法活在当下。即使今天很精彩,你也会视而不见。从这一刻起,少说一些“如果”,如果没有“如果”,你的生活会精彩许多!
  • 困兽之笼

    困兽之笼

    西元2314年,一个原本令人愉快的早晨,却因为一个人的返回,而骤然改变……
  • 吞食风暴

    吞食风暴

    “吞食者,吞食有机物转化能量,吞食无机物具现化武器……虽然现在荒兽已经败退,但是危机依然重重,身为人类的最后一道防线——吞食者,强大是我们天生的使命,而强大的定义有很多种,除了力量以外,吞食量的大小也是重中之重!!”“可是老师,陆五的吞食量也不高啊,怎么这么强大,不,是恐怖!”“住嘴!你那能拿那个无视常识的怪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