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29500000123

第123章 续编一(2)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寇盗,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凝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责善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故凡讦人之短,攻发人之阴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责善。虽然,我以是而施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其学卤莽耳。谬为诸生相从于此,每终夜以思,恶且未免,况于过乎?人谓事师无犯无隐,而遂谓师无可谏,非也。谏师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隐耳。使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盖教学相长也。诸生责善,当自吾始。

五经臆说十三条

师居龙场,学得所悟,证诸《五经》,觉先儒训释未尽,乃随所记忆,为之疏解。阅十有九月,《五经》略遍,命曰《臆说》。既后自觉学益精,工夫益简易,故不复出以示人。洪尝乘间以请。师笑曰:“付秦火久矣。”洪请问。师曰:“只致良知,虽千经万典,异端曲学,如执权衡,天下轻重莫逃焉,更不必支分句析,以知解接人也。”后执师丧,偶于废稿中得此数条。洪窃录而读之,乃叹曰:“吾师之学,于一处融彻,终日言之不离是矣。即此以例全经,可知也。”

元年春王正月人君即位之一年,必书元年。元者,始也,无始则无以为终。故书元年者,正始也。大哉乾元,天之始也。至哉坤元,地之始也。成位乎其中,则有人元焉。故天下之元在于王;一国之元在于君;君之元在于心。元也者,在天为生物之仁,而在人则为心。心生而有者也,曷为为君而始乎?曰:“心生而有者也。未为君,而其用止于一身;既为君,而其用关于一国。故元年者,人君为国之始也。当是时也,群臣百姓,悉意明目以观维新之始。则人君者,尤当洗心涤虑以为维新之始。故元年者,人君正心之始也。”曰:“前此可无正乎?”曰:“正也,有未尽焉,此又其一始也。改元年者,人君改过迁善,修身立德之始也,端本澄源,三纲五常之始也;立政治民,休戚安危之始也。呜呼!其可以不慎乎?”

“元年”者,鲁隐公之元年。“春”者,天之春。“王”,周王也。王次春,示王者之上承天道也。“正月”者,周王之正月。周人以建子为天统,则夏正之十一月也。夫子以天下之诸侯不复知有周也,于是乎作《春秋》以尊王室,故书“王正月”,以大一统也。书“王正月”以大一统,不以王年,而以鲁年者,《春秋》鲁史,而书“王正月”,斯所以为大一统也。隐公未尝即位也,何以有元年乎?曰:“隐公即位矣。不即位,何以有元年?夫子削之不书,欲使后人之求其实也。”曰:“隐公即位矣,而不书,何也?”曰:“隐公以桓之幼而摄焉,其以摄告,故不即位也。然而天下知隐公让国之善,而争夺觊觎者知所愧矣。”曰:“以摄告,则宜以摄书,而不书何也?”曰:“隐公,兄也,桓公,弟也,庶均以长,隐公君也,奚摄焉?然而天下知嫡庶长幼之分,而乱常失序者知所定也。”曰:“隐公君也,非摄也,则宜即位矣,而不即位焉,何也?”曰:“诸侯之立国也,承之先君,而命之天子,隐无所承命也。然而天下知父子君臣之伦,而无父无君者知所惧矣。一不书即位,而隐公让国之善见焉,嫡庶长幼之分明焉,父子君臣之伦正焉,善恶兼著,而是非不相掩。呜呼!此所以为化工之妙也欤!”

郑伯克段于鄢书“郑伯”,原杀段者惟郑伯也。段以弟篡兄,以臣伐君,王法之所必诛,国人之所共讨也。而专罪郑伯!盖授之大邑,而不为之所,纵使失道,以至于败者,伯之心也。段之恶既已暴著于天下,《春秋》无所庸诛矣。书“克”,原伯之心素视段为寇敌,至是而始克之也。段居于京,而书于鄢,见郑伯之既伐诸京,而复伐诸鄢,必杀之而后已也。郑伯之于叔段,始焉授之大邑,而听其收鄙,若爱弟之过而过于厚也。既其畔也,王法所不赦,郑伯虽欲已焉,若不容已矣。天下之人皆以为段之恶在所必诛,而郑伯讨之宜也。是其迹之近似,亦何以异于周公之诛管、蔡。故《春秋》特诛其意而书曰:“郑伯克段于鄢!”,辩似是之非,以正人心,而险谲无所容其奸矣。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实理流行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至诚发见也。皆所谓“贞”也。观天地交感之理,圣人感人心之道,不过于一贞,而万物生,天下和平焉,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恒》,所以亨而无咎,而必利于贞者,非《恒》之外复有所谓贞也,久于其道而已。贞即常久之道也。天地之道,亦惟常久而不已耳,天地之道,无不贞也。“利有攸往”者,常之道,非滞而不通,止而不动之谓也。是乃始而终,终而复始,循环无端,周流而不已者也。使其滞而不通,止而不动,是乃泥常之名,而不知常之实者也,岂能常久而不已乎?故“利有攸往”者,示人以常道之用也。以常道而行,何所往而不利!无所往而不利,乃所以为常久不已之道也。天地之道,一常久不已而已。日月之所以能昼而夜,夜而复昼,而照临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而不已也。四时之所以能春而冬,冬而复春,而生运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不已也。圣人之所以能成而化,化而复成,而妙用不穷者,一天道之常久不已也。夫天地、日月、四时,圣人之所以能常久而不已者,亦贞而已耳。观夫天地、日月、四时,圣人之所以能常久而不已者,不外乎一贞,则天地万物之情,其亦不外乎一贞也,亦可见矣。《恒》之为卦,上震为雷,下巽为风,雷动风行,簸扬奋厉,翕张而交作,若天下之至变也。而所以为风为雷者,则有一定而不可易之理,是乃天下之至《恒》也。君子体夫雷风为《恒》之象,则虽酬酢万变,妙用无方,而其所立,必有卓然而不可易之体,是乃体常尽变。非天地之至恒,其孰能与于此?

《遯》,阴渐长而阳退遁也。《彖》言得此卦者,能遁而退避则亨。当此之时,苟有所为,但利小贞而不可大贞也。夫子释之以为《遯》之所以为亨者,以其时阴渐长,阳渐消,故能自全其道而退遁,则身虽退而道亨,是道以遁而亨也。虽当阳消之时,然四阳尚盛,而九五居尊得位;虽当阴长之时,然二阴尚微,而六二处下应五。盖君子犹在于位,而其朋尚盛,小人新进,势犹不敌,尚知顺应于君子,而未敢肆其恶,故几微。君子虽已知其可遁之时,然势尚可为,则又未忍决然舍去,而必于遁,且欲与时消息,尽力匡扶,以行其道。则虽当遁之时,而亦有可亨之道也。虽有可亨之道,然终从阴长之时,小人之朋日渐以盛。苟一裁之以正,则小人将无所容,而大肆其恶,是将以救敝而反速之乱矣。故君子又当委曲周旋,修败补罅,积小防微,以阴扶正道,使不至于速乱。程子所谓“致力于未极之间,强此之衰,艰彼之进,图其暂安”者,是乃小利贞之谓矣。夫当遁之时,道在于遁,则遁其身以亨其道。道犹可亨,则亨其遁以行于时。非时中之圣与时消息者,不能与于此也。故曰:“《遯》之时义大矣哉!”

“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日之体本无不明也,故谓之大明。有时而不明者,入于地,则不明矣。心之德本无不明也,故谓之明德。有时而不明者,蔽于私也。去其私,无不明矣。日之出地,日自出也,天无与焉。君子之明明德,自明之也,人无所与焉。自昭也者,自去其私欲之蔽而已。初阴居下,当进之始,上与四应,有晋如之象。然四意方自求进,不暇与初为援,故又有见摧之象。当此之时,苟能以正自守,则可以获吉。盖当进身之始,德业未著,忠诚未显,上之人岂能遽相孚信。使其以上之未信,而遂汲汲于求知,则将有失身枉道之耻,怀愤用智之非,而悔咎之来必矣。故当宽裕雍容,安处于正,则德久而自孚,诚积而自感,又何咎之有乎?盖初虽晋如,而终不失其吉者,以能独行其正也。虽不见信于上,然以宽裕自处,则可以无咎者,以其始进在下,而未尝受命当职任也。使其已当职任,不信于上,而优裕废弛,将不免于旷官之责,其能以无咎乎?

《时迈》十五句,武王初克商,巡守诸侯,朝会祭告之乐歌。言我不敢自逸,而以时巡行诸侯之邦。我勤民如此,天其以我为子乎?今以我巡行之事占之,是天之实有以右序夫我有周矣。何者?我之巡行诸侯,所以兴废举坠,削有罪,黜不职者,亦聊以警动震发其委靡颓惰者耳。而四方诸侯莫不警惧修者,敦薄立懦,而兴起夫维新之政,至于怀柔百神,而河之深广,岳之崇高,莫不感格焉。则信乎天之以我为王,而于以君临夫天下矣。于是我其宣明昭布我有周之典章,于以式序在位之诸侯;我其戢敛夫干戈弓矢,以偃夫武功;我其旁求懿德之士,陈布于中国,以敷夫文德。则亦信乎可以为王,而能保有上天右序我有周之命矣。

《执竞》十四句,言武王持其自强不息之心,其功烈之盛,天下既莫得而强之矣。成、康继之,其德亦若是其显,而复为上帝之所皇焉。夫继武王之后,盖难乎其为德也,然自成、康之相继为君,而其德愈益彰明,则于武王无竞之烈为有光,而成、康诚可谓善继矣。今我以三王之功德,作之于乐,以祈感格,而果能降福之多且大若此,我其可不反身修德,而思有以成之乎?我能反身修德,而威仪之反,则可享神之福,既醉既饱,而三王之所福我者,益将反覆而无穷矣。此盖祭武王、成王、康王之诗也。

《思文》八句,言思文后稷,其德真可以配上天矣。盖凡使我蒸民之得以粒食者,莫非尔后稷之德之所建也。斯固后稷之德矣,然来牟之种,非天不生,则是来牟之贻我者,实由上帝以此命之后稷,而使之遍养夫天下,是以天下之民皆有所养,而得以复其常道,则后稷之德,固亦莫非上天之德也。此盖郊祀后稷以配天之诗,故颂后稷之德而卒归之于天云。

《臣工》十五句,戒农官之诗。言嗟尔司农之臣工,当各敬尔在公之事。今王以治农之成法赐汝,汝宜来咨来度,而敬承毋怠也。因并呼农官之属而总诏之曰:“嗟尔保介,当兹暮春之月,牟麦在田,而百谷未播,盖农工之暇也,汝亦何所为乎?”因问:“汝所治之新田,其牟麦亦如何哉?”夫牟麦之茂盛,皆上帝之明赐也。牟麦渐熟,则行将受上帝之明赐矣。上帝有是明赐,尔苟惰农自安,是不克灵承而泯上帝之赐矣。尔尚永力尔田,以昭明上帝之赐,务底于丰年有成可也。然则尔亦乌可谓兹农工之尚远,而遂一无所事乎?汝当命尔众农,乘兹闲暇,预修播种之事,以具乃田器。奄忽之间,又将艾麦而与东作矣。“暮春”,周正建寅之月,夏之正月也。

《有瞽》十三句,言“有瞽有瞽,在周之廷”,而乐工就列矣。“设业设虔,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祝圉”,而乐器具陈矣。乐器既以备陈,于是众乐乃奏,而箫管之属亦皆备举矣。由是乐声之喤々,其整密丽肃者,莫非至敬之所寓,而雍容畅达者,莫非至和之所宣,其肃雍和鸣如此,是以幽有以感乎神,而先祖是听,明有以感乎人,而我客来观厥成者。盖武王功成作乐,使非继述之孝,真无愧于文考,固无以致先祖之格,而非其盛德之至,伐纣救民之举,真有以顺乎天,应乎人,而于汤有光焉!其亦何以能使亡国者之子孙永观厥成,而略无忌嫉之心乎?此盖始作乐而合于祖庙之诗。

与滁阳诸生书并问答语

诸生之在滁者,吾心未尝一日而忘之。然而阔焉无一字之往,非简也,不欲以世俗无益之谈徒往复为也。有志者,虽吾无一字,固朝夕如面也。其无志者,盖对面千里,况千里之外盈尺之牍乎!孟生归,聊寓此于有志者,然不尽列名,且为无志者讳,其因是而尚能兴起也。

或患思虑纷杂,不能强禁绝。阳明子曰:“纷杂思虑,亦强禁绝不得,只就思虑萌动处省察克治,到天理精明后,有个物各付物的意思,自然静专,无纷杂之念。《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宁生宁生我爱着你的名字爱着你

    宁生宁生我爱着你的名字爱着你

    知道有些人看过了。(处女作)表白之顾司默宁生,宁生,我爱着你的名字,爱着你。宁生,我的世界已被你占据,你怎会舍得离开我。宁生,你知道么,你似我的生命。你知道么?你喜欢叫我阿默。因为你告诉我你妈妈总会叫你阿生,你说这是对最爱的人最亲昵的称呼。所以,宁生,我从没有想过你会脱离我的世界,那么突然。
  • 我的未婚夫是傻子:画卷珠帘

    我的未婚夫是傻子:画卷珠帘

    她是名门淑女,却因娃娃亲要嫁给萧家傻子,为了取消这纸不公的婚约,她带着空白画卷参加燕京第一的金牌画师,指望能以此作为退婚的砝码。却不想画选被毁,她要进入萧家大宅门,姨娘庶女表哥样样齐全,还有个心智不全的大傻子未婚夫,退无可退,又被人怀疑身份,她只能与姨娘小姐们斗智斗勇。一入宅门深似海,聪慧如她,能否如愿以偿,与大傻子解除婚约?又能否逢凶化吉,在萧家一路锦绣?
  • 逆者之道

    逆者之道

    命运给科纳的起点,甚至有几分不负责。失踪的父亲,去世的母亲,幼小的妹妹。走上了连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道路,偷盗为生。这天,他又有了一个目标可以给他一笔“收入”。但是这个目标却抓住了他。
  • 当茉遇见莉

    当茉遇见莉

    在《当茉遇见莉》这本书中,她的文字如同她的绘画、摄影一样,有着能穿透物的表象,直指本心的洞察力。读她写的故事,主人公如同在身边,旁观故事里的一切,你会不由自主欢喜或悲伤。——林特特作家当茉遇见莉,当我遇见你。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18个关于成长,关于爱和遗憾的故事。他们是隐居在终南山的一对璧人,在西藏旅行中偶遇的雪莲花般的女子,热爱自然美学的古镇艺术家,在北海道森林里独居的母亲,一生只穿旗袍的阿婆,一个人躲在丽江画画的苏净净,还有青春的白桦林下拉着手风琴的女孩……这些故事令人唏嘘,却使人心生温暖,它让我们在这些故事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到青春不会孤单。
  • 90后的时光

    90后的时光

    90后是怎样的一个年代?怎样的一个世界?我不知道。或许是一个朦胧的年代,或许是一个纯真的年代,也许是一个尚未开化的年代,也许在我不知道的世界有我不知道的疯狂。有人说90后是被宠坏的一代,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没有忧虑的世界里寻找烦恼;也有人说90后是沉重的一代,肩负着三代人的期望,在三座大山之下生存。有人说90后是没有思想的一代,在奢靡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己;也有人说90后是叛逆的一代,乖张跋扈、不听良言,总是把自己弄的伤痕累累。有人说90后是软弱的一代,温室的花骨朵总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也有人说90后是激进的一代,偏执的思想总是令他们做出疯狂偏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 因为爱你就会伤害我自己

    因为爱你就会伤害我自己

    看到的一定是真的吗?“他只是可怜你!”我到底应不应该相信他?相信他,就会有好的结果?不相信,就是天意弄人?我要改变自己。“说你是猪你就是猪?”毒舌,离我远点…还是,这样相处会更好?“我喜欢真实的你”命中注定的两个人,一定会在一起…曾经的海誓山盟,到头来,只是虚情假意,充满谎言?“我只会吻你一个人!”“你还不是在我面前吻了别人?”不是不原谅你,只是原谅不了我自己。太轻易的放弃,得不到真正的感情。老公,男朋友,兄弟,我和你,到底属于哪一种?旧生冯宝儿,新生方念琳,寒风凛又该何去何从...请大家密切留意《因为爱你就会伤害我自己》
  • 棂落千城:倾世风华

    棂落千城:倾世风华

    一张面具,一次死亡,让陆澄影穿越到一个奇异的大陆。这究竟是命运的眷顾,还是一场惊天的阴谋?前进路上,朋友、亲人,以及藏在黑暗最深处的敌人,不断的出现,前世今生的爱恨情仇,冤缘愿怨,将会带领他们走向何方?真相缓缓揭开之时,仍然站在我身后的,从来都只有你而已……
  • 三世惊华

    三世惊华

    有人说“前世五百次的轮回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也有人说“当曼陀罗花流下眼泪时,你就能见到你想见却不得相见的人”三世的纠缠却只能换来一世的相守。“回头,我该如何回头?昔日的爱人,如今刀剑相向;昔日的知己,如今反面背叛;昔日的亲人,一个个弃我于不顾;爱我的离我而去,我爱的为我而死,这些都回不去了,回不去了...”那一夜,满城繁花落尽。她,成了万人口中的祸国妖女,天孤煞星。那一夜,又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谁的眉眼,乱了谁的家国天下?谁的泪眼,乱了谁的一世英华?世人皆道你祸国殃民,却又怎知我惜你如命?”第一世:她倾世惊世。第二世:她红颜薄命。第三世:她该何去何从?
  • 爱有多深

    爱有多深

    一气呵成,环环相扣,非读完不可。故事写一个美丽的姑娘,被一个心术不正的男青年纠缠,使出浑身解数,最后自食苦果的过程。
  • 公主倾权:明王霸宠权妃

    公主倾权:明王霸宠权妃

    欲戴王冠,必承其中,一朝穿越成为元国公主的盛云琦很早便知道这个道理。两国和亲,她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从此,她踏上了一条通往和亲选驸马的不归之路.......坊间传闻,熙和公主,面如夜叉,心如蛇蝎,和亲夏国,消息一出,夏国众人纷纷避之,生怕中选。“启禀公主,明王殿下来应选驸马!”“这辈子要宠我,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爱护我,答应的事要做到,终身只有我一人,别人欺负我时要马上出来维护我,可否做到?”“辈子终身我只疼你、宠你、爱护你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