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26500000006

第6章

次论三论通别门。以智度论对三论。则智度论为别论。三论为通论。就三论中自有三别即为三例。百论为通论之广。中论为通论之次。十二门为通论之略。所以然者。百论通破障世出世一切邪。通申世出世一切正。故名通论之广。中论但破大小二迷。通申大小两教。不破世间迷申世间教。故为通论之次。十二门但破执大之迷。申大乘之教。为通论之略。问何故尔耶。答外道邪兴。遍障世出世大小一切教。故提婆遍破众邪备申众教。是以论明。始自三归终竟二谛。无教不申。无邪不破。中论为对大小学人封执二教故。但破二迷但申二教。是以论文有大小二章之说。十二门论辨观行之精要。明方等之宗本。故正破大迷独申大教。是以论文命宗。但说略解摩诃衍义。问十二门亦备破小乘外道。云何言但破大迷但申大教也。答虽备破众病。而正意为申大乘。故论文前明略解大乘。而后则言末世众生薄福钝根。虽寻经文不能通了。即知寻大乘失旨。但小乘外道障彼大乘。故须破之耳。又欲令小乘外道同入大乘故须破之。问百论申大小两教。与中论何异。答百论总申大小。然中论别申二教。又百论从浅至深。中论从深至浅。问何故尔耶。答百论为回邪入正。始行之人故。始自三归终入方等。故从浅至深。中论示诸佛本末之义。大乘为本小乘为末。故从深至浅也

次明四论用假不同门。一切诸法虽并是假。领其要用凡有四门。一因缘假。二随缘假。三对缘假。四就缘假也。一因缘假者。如空有二谛。有不自有。因空故有。空不自空。因有故空。故空有是因缘假义也。二随缘假者。如随三乘根性说三乘教门也。三对缘假者。如对治常说于无常。对治无常是故说常。四就缘假者。外人执有诸法。诸佛菩萨就彼推求检竟不得。名就缘假。此四假总收十二部经八万法藏。然四论具用四假。但智度论多用因缘假。以释经立义门故。中论十二门多用就缘假。百论多用对缘假

次明四论对缘不同门。着于四论略明二种。提婆菩萨震论鼓于王庭。九十六师一时云集。各建名理立无方论。提婆面拆邪师。后还闲林。撰集当时之言。以为百论。龙树菩萨潜帷着笔。探取外情破病申经。故造中论。问何故尔耶。答龙树声闻天下。外道小乘不敢与交言。故潜帷着笔以造论也。提婆既为弟子。物情所不畏惮。故与之交言。故后集以为论。次明三论所破之缘有利钝不同门。今略举中百二论明众生得悟不同。凡有四种。一自有一种根缘。闻百论始舍罪福终破空有。当此言下得悟无生。二有诸外道。虽闻提婆当时所破言理俱屈。犹未得悟。后出家竟禀受佛经方乃得悟。此中根人也。三有诸外道。闻提婆之言。不了寻经。翻更起迷。为中论所破方得悟。此下根人也。四有诸外道。初禀提婆之言。乃至寻中论亦未得解。后因十二门观玄略方乃得悟也

次别释中论名题门。此论立名有广有略。所言略者。但称中论。故睿法师序云。中论有五百偈。龙树菩萨之所造。而后但释中论两字。故名为略。问何故但称中论不题观耶。答中是所论之理实。论是能论之教门。若明理教故义无不周也。所言广者。加之以观。故影法师中论序云。寂此诸边名之为中。问答拆征称之为论。又云。观者直。以观辨于心论宣于口耳。问何故具题三字耶。答因中发观。由观宣论。要备三法义乃圆足也。次第门。问此三字有何次第耶。答有二种次第。一者能化次第。二者所化次第。能化次第者。中谓三世十方诸佛菩萨所行之道。故前明中。由此道故发生诸佛菩萨正观。故次明观。由内有正观故。佛宣之于口。名之为经。四依菩萨宣之于口。目之为论也。约所化悟入次第者。禀教之徒因论识中。因中发观。若望于佛。因教识理。因理发观也。次制立门。所以但明三字不多不少者。略有三义。一者诸佛菩萨凡有二德。一者自行。二者化他。中之与观谓自行也。论之一字即是化他。自行化他义无不摄。故但标三字。二者化于众生要必具三。一者有所悟之理。二者因理发观。三者由观宣论。故但明三也。三者以中对观。是境智之名。以观对论。为行说之称。因中发观故。以中为境。以观为智。如说而行为观。如行而说为论。以义唯此四故。名字但有三名也。次论通别门。通而为言。三字皆中皆观皆论。所言皆中者。理实不偏故理名为中。因中理发观。观非偏观。观亦名中。因中观宣论。论非偏论。论亦名中。三字皆观者。中是义相观。观是心行观。论是名字观。亦如三种般若。中是实相般若。观是观照般若。论是文字般若。三种皆论者。论是能论故名为论。余二所论亦名为论也。就别而言。理实不偏。与其中名。智是达照。当其观称。论是言教。故目之为论。次明互发尽门。就中有中发观。观发中。缘尽观。观尽缘。所言中发观者。如涅槃经云。十二因缘不生不灭能生观智。譬如胡瓜能发热病也。观发中者。众生本谓因缘是生是灭。不知是中。以正观检生灭不得。方悟因缘是中。此则因观发中。缘尽于观观尽于缘者。凡夫二乘及有所得偏邪之缘。尽菩萨正观之内。故名缘尽于观。观尽于缘者。邪缘既尽正观亦息。故名观尽于缘。缘尽于观故非缘。观尽于缘故非观。非缘非观。不知何以美之。强名正观也。问既得缘尽观观尽缘。亦得中尽观亲尽中不。答亦得尔也。中是智境。观是境智。境不自境。因智故境。智不自智。由境故智。由智故境。境不自境。由境故智。智不自智。不自智则非智。不自境则非境。故是境尽于智。智尽于境。问亦得缘发于观。观发于缘不。答由邪缘故得显正观。即是缘发于观。由正观故显缘是邪。谓观发于缘耳。次明别释三字门。总论释义凡有四种。一依名释义。二就理教释义。三就互相释义。四无方释义也。依名释义者。中以实为义。中以正为义。中以实为义者。如涅槃释本有今无偈云。我昔本无中道实义。是故现在有无量烦恼。睿师中论序云。以中为名者。照其实也。照谓显也。立于中名。为欲显诸法实故。云照其实也。所言正者。华严云。正法性远离一切言语道一切趣非趣。悉皆寂灭相。此之正法即是中道。离偏曰中。对邪名正。肇公物不迁论云。正观论曰。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故知中以正为义也。理教释义者。中以不中为义。所以然者。诸法实相非中非不中。无名相法为众生故强名相说。欲令因此名以悟无名。是故说中为显不中。问中以不中为义。出何文耶。答华严云。一切有无法了达非有无。若尔。一切中偏法了达非中偏。即其事也。所言互相释义者。中以偏为义。偏以中为义。所以然者。中偏是因缘之义。故说偏令悟中。说中令识偏。如经云。说世谛令识第一义谛。说第一义谛令识世谛也。四无方释义者。中以色为义。中以心为义。是故华严经云。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故一法得以一切法为义一切法得以一法为义。问中有几种。答既称为中。则非多非一。随义对缘得说多一。所言一中者。一道清净更无二道。一道者即一中道也。所言二中者。则约二谛辨中。谓世谛中真谛中。以世谛不偏故名为中。真谛不偏名为真谛中。所言三中者。二谛中及非真非俗中。所言四中者。谓对偏中。尽偏中。绝待中。成假中也。对偏中者。对大小学人断常偏病。是故说对偏中也。尽偏中者。大小学人有于断常偏病则不成中。偏病若尽则名为中。是故经云。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断二常。如是二见不名中道。无常无断乃名中道。故名尽偏中也。绝待中者。本对偏病是故有中。偏病既除中亦不立。非中非偏。为出处众生强名为中。谓绝待中。故此论云。若无有始终。中当云何有。经亦云。远离二边不着中道。即其事也。成假中者。有无为假。非有非无为中。由非有非无故说有无。如此之中为成于假。谓成假中也。所以然者。良由正道未曾有无。为化众生假说有无故。以非有无为中。有无为假也。就成假中有单复疏密横竖等义。具如中假义说。如说有为单假。非有为单中。无义亦尔。有无为复假。非有非无为复中。有无为疏假。非有非无为疏中。不有有为密假。有不有为密中。疏即是横。密即是竖也。次释中不同得有四种。一外道明中。二毗昙明中。三成实明中。四大乘人明中也。外道说中者。僧佉人言。泥团非瓶非非瓶。即是中义也。卫世师云。声不名大不名小。勒沙婆云。光非闇非明。此之三师并以两非为中。而未知所以为中耳。毗昙人释中者。有事有理。事中者。无漏大王不在边地。谓不在欲界及非想也。理中者。谓苦集之理不断不常也。成实人明中道者。论文直言离有离无名圣中道。而论师云。中道有三。一世谛中道。二真谛中道。三非真非俗中道。四大乘人明中者。如摄大乘论师明。非安立谛不着生死不住涅槃。名之为中也。义本者。以无住为体中。此是合门。于体中。开为两用。谓真俗。此是用中。即是开门也。又中假师云。非有非无为中。而有而无为假也

同类推荐
  • 西湖小史

    西湖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杨忠愍集

    杨忠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SEVENTH LETTER

    THE SEVENTH LETTER

    You write to me that I must consider your views the same as those ofDion, and you urge me to aid your cause so far as I can in word anddeed. My answer is that, if you have the same opinion and desire as hehad, I consent to aid your cause; but if not, I shall think morethan once about it.
  • Eugene Pickering

    Eugene Picker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盛夏都世之恋

    盛夏都世之恋

    极度怕麻烦的普通高中男生凌峰,无意中卷入像上海滩一样的世界,想交些三国里的桃园弟兄,却总遇到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
  • 顽石启示录

    顽石启示录

    万年前,幻影千漠中突兀出现一块顽石,无故引起一场战争……万年后,顽石再现……是结束还是开始,是因还是果?——————————————————————当厌倦了无谓幻想时,请保持一颗平淡冷静的心,顽石启示录,带你走进不一样的世界。这里没有杀伐果断,没有华丽言辞;这里需要深思,需要感悟;这里就是你的世界,等待你的降临……——介于才疏学浅,本文作为一次尝试,不喜勿喷!
  • 全系魔法师之凌云传奇

    全系魔法师之凌云传奇

    凌云,孤儿一名被一个患有精神病的老头捡到带大,十岁的时候精神病老头突然神志清醒传授凌云远古魔法......
  • 蜩笑偶言

    蜩笑偶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千骨之还是深爱着你

    花千骨之还是深爱着你

    花千骨重新复活,她的任务重大。曾经伤害过她的白子画,无论多久,在她曾经的生活中:没有人比白子画更重要。无论白子画伤她多少次,还是无法,无法违背自己的心意。她无论怎样隐藏,都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身为妖神的她没有控制住自己的心,如今身为神尊的她还是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心。再入长留,她帮助妹妹入白子画门下。因妹妹再受白子画九九八十一根消魂钉,这次没有白子画的阻拦,她的心再次千穿百孔。这次她还是原谅了白子画,她无法真的恨白子画,她的心再次挂在了白子画身上。这次白子画会在伤害她吗?她自己也不知道,花千骨如一只飞蛾一般依旧扑向白子画那团火焰。她是否会在次万劫不复?
  • 鬼医郡主:世子请接招

    鬼医郡主:世子请接招

    生活如此无聊,穿越也就穿越了。种田采药学医,没有极品亲戚的种田文真好!什么?战事平息,班师回朝?也行!自古京城多是非!宝宝正好闲得无聊!可是宝宝到底瞎了哪只眼搭错了哪根筋?竟然救了这么一只白眼狼!等等!赐婚?不,宝宝不要嫁给狼!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巫女为后,太子别任性

    巫女为后,太子别任性

    神秘公子投靠无能太子门下,只为帮其争夺原本就该属于太子的皇位。二皇子诡计多端,连连出招,小公子足智多谋,一一化解。可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关机时刻,太子脑袋神抽搐,功亏一篑!公子扶额:你还敢再蠢一点么!太子赔笑:不敢了……她,来路不明,性格古怪的活诸葛锦夜,算得了人心,耍得了计谋,却频频因为某人智商为负数。他,出身尊贵,倾国倾城的俏太子云舒,装得了无辜,卖得了好萌,却在潜移默化之中因为某人脱胎换骨。起初,他们是这样:“殿下,您觉得您凭什么当上太子呢?”男子托腮作沉思状,灵光一现:“本宫是皇后生的。”“……”“殿下,您觉得自己有什么长处呢?”男子微微侧头,若有所思:“嗯……俊俏算么。”“……”再后来,竟然变成了这样!“陛下,如今看着这景秀江山,您作何感想。”男子忽然抓住了他的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俯身在他的耳畔,低语道:“锦夜,做我的皇后,可好。”“……”那么,结局会变成什么样呢?丁丁掩面偷笑……不知道呢。丁丁:本文大爱小虐,丁丁取向是正常滴,所以不是耽美哦~~卿们给力收藏啊,收藏越多,丁丁动力越大呀!!必须要爱死你们呀,么么哒!!!
  • 绝对之愿

    绝对之愿

    那个时候他问我,我有没有绝对要实现的愿望。我已经不记得那时候我是怎么想的。但是我记得,那之后就是永无休止的噩梦……
  • 美人如玉剑如虹

    美人如玉剑如虹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为了那一段纠结错位的情,结义兄弟互相残杀;为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情,冷血杀手甘愿与全天下为敌;为了那一段此生难舍的情,金枝玉叶不惜变成红粉魔头;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红颜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