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1000000003

第3章

下剩佛国品三字。三辨佛国义二。初叙意开章二。初叙意。三释等者应云释佛国义。品字恐误。请问佛国因果者荆溪云。愿闻得佛国清净问果也。唯愿为说净土之行问因也。此经下既须明识。故用八重释之。二今略下开章二。一总下总明佛国。荆溪云总明者未分四故文中二。初对他经述意。普集经正为今经作序。不散彼会而说此经。其犹无量义经为法华序也。彼则开为合序。此则正为依序。虽时部意殊而序正义等。然普集等经虽无佛国之文其实已具。其义以依正相随故也。今经显谈但是重示前义。非谓前经秖有正报也。荆溪云文虽未有义已具足。今但重示其旨而已。须广明依者今经正谈依果。傍论正报。舍傍取正故云依耳。下文诸品明正非一。二言佛下约品题正释二。初约题释义二。初约名义正解二。初正解佛国。二兼出异名。亦名为刹者具云刹摩。此云土由也。既云万境不同。盖取庄严差别名为刹也。二然国下分事理重释二。初双摽。荆溪云。常寂属理。余三在事。事即应身等者他受用报及胜劣应俱名为应。域即三土。极智即自受用报。所照即究竟寂光。二而至下双释二。初约事理双释。至理虚寂等者荆溪云。明有事之由。然理本绝待。岂分二别说有事理已属于事。本无下非上理。岂有下非上事。能即能居应身。所即所栖之域。理事俱无常冥绝待。但以下即绝待理成相待事。故三身四土之别。真身栖于寂理。应身居乎事土。二然下明理事相关二。初正明。此言本迹盖指体用。二故文下引证。初引经。则应下释义也。永寂如空则四土叵得。而现种种四土宛然。应同凡圣是现身。现有封疆是现土。凡圣下明所现二报差别也。所现净秽亦复如是者例同凡圣有高下也。五浊轻重同居净秽。体析巧拙有余净秽。次第顿入实报净秽。分证究竟寂光净秽。现十界身名起众生应。示四种土名起国土应。二或有下叙他破执二。初叙他人偏执。各据一文遂起定计。岂知妙理。四性本无。来此现生者如云国是民有王住其中。国由佛有者如云国是王有民居其中。二约四性斥破二。初四执俱非。众生对佛者合前两计也。无因而有土者荆溪云。计虽性过本是理土生佛理具凡圣一如。计者成过土体何失。若计成过。性执须破。破性仍是从事以说。破三可见不假别论。从事者若云一向无有自他故使所计成无因失。皆随性义者两师所执已属自他。或计共离。岂出性计。故云皆堕。类前者委破四性已在玄义。二当知下随机说。有悉檀赴机等者谓欲令欢喜生善破恶悟道。故作自他净秽等说。悉之言遍。檀翻为施以此四法遍施众生名四悉檀。委如玄义。二别明佛国四相既分。故曰别明二。初列章辨示二。初指广列章。即因陀罗网等者。如华严所明帝网众珠交辉互照。以喻彼土色心无妨诸土互摄。因陀罗此云帝。帝释宫中有此网也。一一网目悉有珠焉。荆溪云。即因陀罗者既一土摄一切土。故得此界遍摄下二。唯不能摄上品寂光。其义既通。理何隔异。准此以说。上能摄下有余亦应摄于同居。体内外惑其相异。故断界内惑者与未断者报不相收。别圆二人地住已前观道虽通未见理。故论其报相优劣尚隔。二前二下约身辨示。亦应亦报者暹师云。是胜应。故名亦应。他受用。故名亦报。此为地上菩萨所现也。法身所居者自受用报摄属法身。观经疏云。智既应冥亦非身非不身。二言染下依章正释二。初历土别解四。初同居二。初辨相二。初秽土三。初释名。言染净者者总摽也。此方即染净秽土。安养即染净净土。九道者暹师云。秖是九界。佛为化主故且云九。二就染下示相。凡圣各二者凡即六道。圣即三乘。各二者凡开善恶。圣开权实。如文所说。圣者下四果直指罗汉也。即声闻法界。缘觉可知。通教下菩萨法界也。此三教菩萨并指思惑尽位与罗汉齐。报身犹在者子缚已尽果缚犹存。三乘至性身者即上三人舍报身生有余也。愿生同居者二乘至彼转为菩萨。故能愿生。若实下别圆地住已上名法身菩萨。并生实报。妙觉极果居寂光土。此约究竟寂光也。应生同居者如月现水不谋而往。故名应生。不同愿牵作意而生也。三是等下结名。二明下净土二。初指安养。正释未必悉是得道人者。谓非但三乘圣人得生。凡夫亦生。故云未必。故经下引无量寿经下品文以证凡夫得生也。但以下结名也。但无四恶重染。故得净名。其实犹有人天轻染故。名染净净土。又可染净之名约正。净秽之名约依。二土凡圣共居通名染净。此土砂砾充满别受秽名。彼土金宝庄严别受净号。此虽不说余文说之。二举此下明所摄多类。下文云。有人言。经明二十七品净土。无量寿土止是第六。法华下即身子等未来成佛悉指同居。二问下料简二。初简所凭经教。思益论者暹云。论字恐误。思益经第一云。东方有国名清洁。佛号日月光。有菩萨梵天名曰思益。住不退转白佛言。世尊我欲诣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所。奉见供养亲近咨受。佛言。便往。今正是时。汝应以十法游于彼土。何等为十。于毁于誉心无增减。闻善闻恶心无分别。于诸愚智等以悲心。于上中下众生之类意常平等。于轻毁供养心无有二。于他阙失莫见其过。见种种乘皆是一乘。闻三恶道亦勿惊畏。于诸菩萨生如来想。佛出五浊生希有想。梵天当以此十法游彼世界。时有菩萨白佛言。我得大利不生如是恶众生中。佛言。善男子勿作是语。所以者何。于此国中百千劫净修梵行。不如彼土从旦至食无嗔碍心其福为胜。二简净土修因。问秽至殊别者荆溪云。其因既同。果不应异。如秽土善因报人天果。诸净土中亦有十善。何故报与此土永乖。答意者荆溪云。名同事同。解异愿异。如止善是一。对于止善加修愿行。故使诸土阶降不同。人天名同随土义别。言二处者且以净秽相对而论。二有余二。初辨相。文中先解有余义。次解方便义。通惑虽除余别惑犹在。故名有余。七种生死者一分段谓三界果报。二流来谓迷真之初。三反出谓。背妄之始。四方便谓。入灭二乘。五因缘谓。初地已上。六有后谓。第十地。七无后。谓金刚心。二料简三界报二。初释义二。初释果报。即是华藏者谓华严所明莲华藏世界海。即此土相。润无漏业者分证中智不漏落二边名无漏业。二以观下兼辨异名二。初正示异名。以果报土亦名实报无障碍。故此释之。应知。此号从因果二法得名。文中先释实报。次释无障碍。实字在因报字在果。以观实相者此谓。名字观行相似位悉是圆因。此释实字。发真下初住分证名为圆果。此释报字也。色心下释无障碍义。谓修无碍因得无碍果。因果俱无障碍。修因无定者了达色由心造全色是心。心性融通全心是色色心不二。定执何从。此因克果而能色心无碍依正互融。荆溪云。以修因时净秽境融不可以一异名之故云无定。二言无下广释无碍二。初释无碍义。此名下海以广大为义。藏以包摄为名。二各遍。故如海。重重无尽故名藏。二别教下显能入人二。初广明别地。二略例圆住。所证既齐故须双辨。初别地中七。俱名净者以体相用因果悉离无明惑染故也。荆溪云。初地等有七净者此是今家义立七名。一同体者一者十方同体。二者四土同体。此土即十方故云一即一切。十方即此土故云一切即一。又一即一切者一土即三土故。一切即一者三土即一土。故良由依正既居一心。一心岂分能所。故得广狭互遍理事交融。当知。体总依正及以自他。第二至五更别明之耳。前五下束前七净以为三法。一体二因三果。体中细分更有相用之别。荆溪云。前五体满者体既居初。故从初至四皆成就体。此但成于正报而已。故须第五依报住处。依正具足故名体满。复由前四庄严于体故令初体有相有用。三五属相。三正报相。五依报相。二四属用。二利他用。四自利用。若尔相用应次。何以间杂。答依正虽复俱通自他一往从便。故别对耳。六七虽云因圆果满既许初地具于七净。还是初地望于地前以立因果。即此因圆名为果满。二初住下略例圆住。二问下凭教借别名圆。故云三贤。若约圆位其实初住已是圣位。四寂光二。初释义二。初示寂光名义二。初指果略示。极智所照者三品寂光此语上品。中下寂光摄在果报。二简小委明。即是真寂智性者荆溪云。智是能照以能释所意欲显同。次不同去明体异。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跨越两个世界的爱恋

    跨越两个世界的爱恋

    她,爱上了一个只当她为红颜的人他,把他当作红颜的人误以为了爱人多年之后”你怎么才来啊,我等得头发都白了……“”我等了好久好久,终于等到你了……“”我都老了,你却还是那么年轻漂亮……“”我等的太久了,有些累了,先睡一会……就一会……“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而是阴阳相隔,而是你我相恋,却跨越着时空和两个世界;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不是你在我身边,而是哪怕跨越着时空和两个世界,你我的爱情永不变……
  • 转角的冤家

    转角的冤家

    叛逆期的女孩,遇上另一个叛逆期女孩,两人走在一起,是否会遇到属于她的爱情呢?注:里面只有一个是女主,另一个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滴~
  • 无题

    无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客户分级管理实务

    客户分级管理实务

    本书以如何对客户进行分级及如何服务不同级别的客户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如何对客户分级,分级应注意哪些事项,不同级别的客户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服务等内容。
  • 火星人的爱情故事

    火星人的爱情故事

    来自火星的‘垦荒者’张白衣降临地球。在这看脸的时代,他依靠一张帅到惨绝人寰的脸,立志做一个坏人。坏人间的争霸太疯狂,异能者的出现让他压力山大,但这都不是事儿。在身边美女如云的时刻,张白衣淡淡的感慨一句:地球的女人真麻烦!
  • 楚禹

    楚禹

    一个生活无忧的顽劣少年惨遭灭门大祸,侥幸不死,却举世皆敌!以复仇为目标,一步一步艰难前行……
  • 其实依然年轻

    其实依然年轻

    《其实,依然年轻》内容简介小说以初二学生林枫的成长经历为背景,描写了他对爱情的由无知到向往,再到挣扎,以及挣扎之后的大彻大悟。同时,小说中夹杂主人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独特理解,将一个少年纠结复杂的内心世界通过他的一言一行完整的向读者展开。文章前半部分的描写为后文主人公性格的形成做了充足的铺垫。而后半部分以他和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为明线,以林枫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为暗线,相互交错的体现了“其实,依然年轻”的主题。日本茶道里有这样一个词,叫“和敬清寂”,这其实是一种高贵的孤独心。小说的最后,主人公林枫经过一番自我的反省或者说是洗礼,终于达到了一个真正的孤独者所应有的饱满、平静、安宁的圆融状态。同时,作品也就伴着这样的一个熠熠生辉的主题结束了。
  • 苍蓝天

    苍蓝天

    从最开始结束,结束已经开始。每一个故事或许都不会尽如人意,但这是唯一的故事!
  • 宠你入骨:总裁的契约娇妻
  • 三国群侠传之神魔乱舞

    三国群侠传之神魔乱舞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一个令人向往,英雄辈出的年代,大江东去且看三国群侠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