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92900000004

第4章

湿温上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温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舌白不渴。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脉弦细而濡者。邪在上焦气分也。

三仁汤主之。(按湿温病。发表则神昏。攻下则洞泄。滋阴则湿愈重。只能以辛开淡渗徐徐疗治。勿求急功。以湿邪柔腻。

势虽缓而难速愈也。)三仁汤杏仁(二钱五分) 飞滑石(三钱) 白通草(一钱) 白蔻仁(一钱) 竹叶(一钱) 浓朴(一钱) 生苡仁(三钱) 半夏(二钱五分) 甘澜水煎服。苔黄有热者蔻仁易蔻皮。邪在经络一身牵痛者加防己(一钱五分桂枝水炒) 秦艽(二钱酒炒)湿温恶寒足冷。服温散药。其寒更甚者。阳为湿郁不能外达下行也。通阳利窍汤主之。

通阳利窍汤芦根(五钱) 白通草(五钱)水煎。乘热服之。即津津得汗而解。湿温神昏谵语。舌苔黄腻者。湿热盘踞气分内蒙包络也。杏仁,芥子汤主之。

杏仁芥子汤杏仁(三钱) 白芥子(一钱五分) 木通(一钱五分姜水炒) 黄连(八分盐水炒) 连翘(二钱) 栀子(一钱五分) 滑石(三钱) 芦根(一钱五分) 竹叶(一钱) 茯苓(三钱)半夏(二钱)水煎服。

湿温神昏谵语舌赤无苔者。邪传心包。化燥伤阴内窍将闭也。金蒲汤主之(最忌阴寒柔腻之品。)金蒲汤犀角(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五分) 连翘(三钱) 银花(三钱) 鲜石斛(三钱) 鲜菖蒲(三钱) 鲜生地(二钱) 鲜竹叶(一钱五分) 芦根汁(三钱冲) 竹沥(二钱冲) 生姜汁(一滴冲)水煎服。

湿温误表以致神昏四肢厥逆者。邪陷心包。循经入络也。加减清宫汤煎送至宝丹。或紫雪丹。

加减清宫汤犀角(一钱) 连翘心(三钱) 元参心(二钱) 竹叶心(二钱) 银花(二钱) 赤小豆皮(三钱)至宝丹(见前) 紫雪丹湿证初起。神志模糊。不能言语。舌苔白腻者。寒湿相搏。内蒙清窍也。杏仁桔梗汤主之。(此条以舌苔白腻。断为寒湿。可与前三条参观。故附于此。)杏仁桔梗汤杏仁(三钱) 桔梗(二钱) 细辛(三分) 白芥子(一钱) 茯苓(三钱) 泽泻(一钱五分) 通草(一钱)水煎服。

温疫盛行之时。陡然得病。憎寒壮热。头痛身痛。若不可支。午后益甚。舌苔白腻如积粉。板贴不松。脉象极数。

或沉伏者。疫毒由人传染。自口鼻入踞募原也。达原饮主之。(体弱者。先以银翘散透解如不效。再用达原饮。)达原饮浓朴(一钱) 草果(五分) 知母(一钱) 白芍(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五分) 槟榔(二钱)水二杯煎八分。午后服。(如服后烦燥者。欲作战汗也。得汗则解。)湿温喉阻咽痛者。邪闭肺气也。银翘马勃散主之。

银翘马勃散连翘(三钱) 牛蒡子(二钱) 银花(一钱五分) 射干(一钱) 马勃(一钱)水煎服。 咽喉不痛但觉阻甚者加滑石(二钱) 桔梗(一钱五分) 苇根(一钱五分)太阴湿温痹郁而哕者。(俗名呃忒)上焦清阳气郁也。宣痹汤主之。

宣痹汤枇杷叶(二钱) 郁金(一钱五分) 射干(一钱) 白通草(一钱) 香豉(一钱五分)水煎服。

太阴湿温喘促者。湿热蒸痰阻滞气分也。加味千金苇茎汤主之。(寒饮不在此例)加味千金苇茎汤苇茎(二钱五分) 苡仁(二钱五分) 桃仁(一钱) 冬瓜仁(一钱) 杏仁(一钱五分)滑石(一钱五分)水煎服。

暑温初起头。痛身热。面赤心烦。口渴汗出。右脉洪大者。暑伤上焦手太阴气分也。加味天水散主之。如右脉洪数有力。口渴甚。汗大出而喘者。金被火刑也。白虎汤主之。脉洪大而芤者。气虚也。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身重者。湿也。

白虎加苍术汤主之。(苍术燥烈。阴虚人禁用。当以淡渗之品代之。)加味天水散杏仁(二钱) 竹叶(一钱) 连翘(二钱) 鲜苇根(三钱) 银花(三钱) 滑石(三钱)鲜荷叶(一角) 鲜扁豆花(三钱) 甘草(五分)水煎服。

微恶寒者加薄荷叶(一钱) 恶心呕吐加藿香(一钱) 姜炒川连(五分)白虎汤(见前) 白虎加人参汤(见前)白虎加苍术汤即于白虎汤内加苍术(一钱)手太阴暑温。右脉洪大。头痛身热。面赤心烦口渴。凛凛畏寒。而汗不出者。暑为寒束也。新加香薷饮主之。(服后微得汗。即勿再服。恐香薷重伤其表也。)新加香薷饮香薷(一钱) 银花(一钱五分) 鲜扁豆花(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 连翘(一钱)水煎服。不汗再作服。

暑温四肢倦怠。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王氏益气汤主之。暑邪已净气虚倦怠。口渴汗多。脉散大欲脱者。生脉散主之。(如暑邪未净。万不可用生脉散。用之必喘满难治。)王氏益气汤(王孟英因东垣清暑益气汤。无清暑之实。故立此方。)西洋参(三钱) 石斛(三钱) 麦冬(二钱) 竹叶(二钱) 荷梗(一钱) 知母(二钱) 甘草(八分) 西瓜翠衣(三钱) 粳米(三钱)水煎服。 热甚者酌加炒山栀。

生脉散人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不去心) 五味子(五分)水煎服。

暑温余邪未清。但头微胀。目不了了者。清络饮主之。

清络饮鲜银花(二钱) 鲜荷叶边(二钱) 西瓜翠衣(二钱) 丝瓜皮(二钱) 鲜扁豆花(一枝) 鲜竹叶心(二钱)水煎服。凡暑伤肺经气分之轻证。皆可用之。手太阴暑温。咳而无痰。声清亮者。热伤肺络也。一加清络饮主之。

一加清络饮即于清络饮原方内加甘草(一钱) 桔梗(二钱) 甜杏仁(二钱) 麦冬(三钱)暑温发寒热。舌白不渴吐血者。表里气血俱病也。名曰暑瘵。二加清络饮主之。

二加清络饮即于清络饮原方内加滑石(三钱) 苡仁(三钱) 甜杏仁(三钱) 两太阴暑温。咳嗽声重痰多不甚渴。或渴不多饮者。暑温而兼停饮也。加味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加味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 浓朴(一钱) 生姜(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甘澜水煎温服脉虚夜寐不安。烦渴面赤。时有谵语。目常开不闭。或喜闭不开者。暑入手厥阴心包也。清营汤主之。(如舌苔滑白。乃湿重也。当按湿温法治之。)手厥阴暑温。身热不恶寒。神昏时时谵语者。牛黄丸主之。紫雪丹亦主之。

小儿暑温。身热卒然痉厥者。名曰暑痫。清营汤主之。(热初入营。肝风内动。手足螈 者。加钩藤丹皮羚羊角。)亦可少与紫雪丹。大人暑痫治法亦同。

清营汤犀角(一钱五分) 生地(二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丹参(一钱) 竹叶心(一钱) 银花(一钱五分) 黄连(一钱二分) 连翘(一钱连心用)水煎服。

牛黄丸 紫雪丹(见前)长夏受暑。过夏而发。头痛微恶寒。面赤烦渴。舌白脉濡而数者。无论秋冬皆为太阴伏暑。加减银翘散主之。

银翘散(见前)舌白口渴无汗。照原方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泥(二钱) 飞滑石(三钱) 胸闷加郁金(一钱五分) 香豉(一钱五分) 呕而痰多者加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 小便短加苡仁(二钱五分) 通草(一钱五分)舌赤口渴无汗。照原方加生地(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五分) 麦冬(二钱)舌白口渴有汗或大汗不止。照原方去牛蒡子元参芥穗加杏仁(二钱) 生石膏(三钱) 黄芩(一钱五分)太阴伏暑。舌白汗多。口渴甚脉洪大者。仍用白虎汤。脉虚大而芤者。仍用人参白虎汤。舌赤口渴汗多者加减生脉散主之。

白虎汤 人参白虎汤(见前)加减生脉散沙参(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五味子(五分) 丹皮(一钱) 细生地(一钱五分)水煎服。

湿温中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热上焦未清。因中阳素虚。或误用攻下。以致神识如蒙。舌滑脉缓者。里虚内陷也。人参泻心汤主之(按湿证亦舌滑脉濡缓不可以此定为虚象。必须细加审辨。实系因虚邪陷者方可用此方。若辨认未真。万勿轻用。)人参泻心汤人参(一钱) 干姜(一钱) 黄连(八分) 黄芩(一钱) 枳实(五分) 生白芍(一钱)水煎服。

温热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饥不食机窍不灵者。三香汤主之。

三香汤栝蒌皮(二钱) 桔梗(二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枳壳(一钱五分) 郁金(一钱五分) 香豆豉(一钱五分) 降香末(一钱八分)水煎服。

吸受秽湿。三焦分布。热蒸头胀身痛呕逆。舌苔白渴不多饮。小便不通。神识昏迷者。表里经络脏腑。俱为湿热所困也。先服牛黄丸。继服茯苓皮汤。

牛黄丸(见前)茯苓皮汤茯苓皮(三钱) 生苡仁(三钱) 猪苓(二钱) 大腹皮(二钱) 白通草(二钱) 淡竹叶(一钱五分)水煎服。

阳明湿温。气壅为哕者。湿热阻遏胃气也。新制橘茹汤主之。

新制橘茹汤橘皮(三钱) 竹茹(三钱) 柿蒂(七个) 姜汁(三茶匙冲)水煎温服 有痰火者加竹沥栝蒌霜 有瘀血者加桃仁三焦湿郁。脘连腹胀。大便不爽者。升降失司。表里俱病也。一加正气散主之。湿郁三焦。舌白脘闷身痛便溏。脉象模糊者。经络着湿也。二加正气散主之。秽湿着里。舌黄脘闷。气机不宣者。湿将化热也。三加正气散主之。秽湿着里。舌白滑。脉右缓者。湿阻气分也。四加正气散主之。秽湿着里。脘闷便泄者。脾胃俱伤也。五加正气散主之。(末二条证属寒湿。因同用正气散。故列于此。)一加正气散藿香梗(二钱) 浓朴(二钱) 杏仁(二钱) 茯苓皮(一钱) 广皮(二钱) 神曲(一钱五分) 麦芽(一钱五分) 茵陈(二钱) 大腹皮(一钱)二加正气散藿香梗(三钱) 广皮(二钱) 浓朴(二钱) 茯苓皮(三钱) 木防己(三钱) 大豆黄卷(二钱) 川通草(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三加正气散藿香(三钱连梗叶) 茯苓(三钱) 浓朴(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杏仁(三钱) 滑石(五钱)四加正气散藿香梗(三钱) 浓朴(二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五分) 草果(一钱) 山楂(五钱炒) 神曲(二钱)五加正气散藿香梗(二钱) 广皮(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浓朴(二钱) 大腹皮(一钱五分) 谷芽(一钱) 苍术(二钱)以上俱水五杯煎二杯分二次服(今人以藿香正气一方。统治四时感冒而时令病情各有不同。未免互有妨碍。如此变通方丝丝入扣。为学人开无限法门。宜细玩之。)脉缓身痛。舌苔淡黄而滑。渴不多饮。或竟不渴。汗出热解。继而复热者。内外合邪。脾胃经络。兼困于湿也。黄芩滑石汤主之。

黄芩滑石汤黄芩(一钱五分) 滑石(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大腹皮(一钱) 白蔻仁(一钱)通草(五分) 猪苓(一钱五分)水煎服。

阳明湿温。呕而不渴者。湿多热少也。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呕甚而痞者。热邪内陷与停饮相搏也。一加半夏泻心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三钱) 茯苓(三钱) 生姜(二钱)水煎服。

一加半夏泻心汤半夏(三钱) 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五分) 生姜(一钱五分)水煎服。 虚者加人参大枣。

湿温大便闭中脘微拒按而不硬。舌苔黄浓。脉象沉数者。无形湿热。与有形渣滓相搏也。酒军丸缓化之。(此证若用大剂攻下。必下利稀水。变为坏证。)酒军丸酒煮大黄(四两) 为末水泛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钱。渐加至三钱。白开水送下。病重者每料加元明粉(一两)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暑温转入阳明。水结在胸也。加味小陷胸汤主之。

加味小陷胸汤黄连(一钱) 栝蒌(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半夏(二钱)急流水煎服。

阳明暑温。脉滑数。不食不饥不便。浊痰凝聚。心下痞者。湿热互结。阻滞中焦气分也。二加半夏泻心汤主之。

二加半夏泻心汤半夏(三钱) 黄连(七分) 黄芩(一钱) 枳实(七分) 杏仁(一钱)水煎服。 虚者加人参(七分) 大枣(一个)阳明暑温。口燥咽干。渴欲饮水。面目俱赤。舌燥黄。脉沉实者。湿气已化。结热独存也。小承气汤主之。

小承气汤暑温蔓延三焦。舌滑微黄者。邪在气分也。三石汤主之。邪气久留。舌绛苔少者。热搏血分也。加味清宫汤主之。

神识不清者。热闭内窍也。先服紫雪丹。再服清宫汤。(照原方不加减。)三石汤飞滑石(一钱五分) 生石膏(二钱五分) 寒水石(一钱五分) 杏仁(一钱五分) 竹茹(一钱炒) 银花(一钱五分,花露更妙) 金汁(半酒杯冲) 白通草(一钱)水煎服。

加味清宫汤即于清宫汤内加知母(三钱) 银花(二钱) 竹沥(五茶匙冲)暑温伏暑。三焦均受。舌灰白。胸痞闷。潮热呕恶。烦渴自利。汗出溺短者。湿热交混。气分闭结也。杏仁滑石汤主之。

杏仁滑石汤杏仁(二钱) 滑石(二钱) 黄芩(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黄连(六分) 郁金(一钱五分) 通草(八分) 浓朴(一钱五分) 半夏(二钱)水煎服。

湿温下焦篇

(温疫同法。暑温伏暑附)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者。湿郁下焦气分也。宣清导浊汤主之。

宣清导浊汤猪苓(二钱五分) 茯苓(二钱五分) 寒水石(三钱) 晚蚕砂(二钱) 皂荚子(一钱五分,去皮)水煎服。

湿凝气阻。三焦俱闭。二便不通者。肾中真阳为湿所困也。半硫丸主之。

半硫丸石硫黄 制半夏上二味各等分为细末。蒸饼为丸。梧子大。每服一二钱。白滚水送下。

湿温病身热久不解。口渴舌干。忽然发痉。或手足搐搦者。津枯邪滞。厥阴风火上升也。羚羊角汤主之。(如兼大便不通。脉沉有力。舌黄起刺者。本方去牡蛎。送酒军丸徐攻之。)羚羊角汤羚羊角(一钱五分) 女贞子(三钱) 钩藤(一钱五分) 鲜生地(三钱) 石决明(三钱生用)鳖甲(三钱醋炒) 生牡蛎(二钱) 菊花(一钱五分) 桑叶(一钱五分)水煎服。

湿温伏暑胁痛。或咳或不咳。或但热不寒。或寒热往来如疟者。湿邪积为支饮。悬于胁下也。不可误认柴胡证。香附旋复花汤主之。

香附旋复花汤生香附(一钱五分) 旋复花(一钱五分绢包) 苏子霜(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半夏(二钱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 苡仁(二钱五分) 杏仁(二钱)水煎温服 腹满者加浓朴。痛甚者加降香末。暑邪深入少阴消渴者。心火独亢肾液受亏也。深入厥阴麻痹者。热邪伤阴。筋失所养也。俱连梅汤主之。心热烦燥神迷甚者。先服紫雪丹。再服连梅汤连梅汤乌梅(一钱五分去核) 黄连(一钱) 麦冬(一钱五分连心) 生地(一钱五分) 阿胶(一钱)水煎服。 脉虚大而芤者加人参。

暑邪深入厥阴。舌灰消渴。心下板实。呕恶吐蛔。寒热。泻血水。甚至声音不出。上下格拒者。土败木乘。正虚邪炽危候也。椒梅汤主之。

椒梅汤(此方寒热并用。以辅正驱邪为法。乃从仲景乌梅丸方化出。)黄连(一钱) 黄芩(一钱) 干姜(一钱) 生白芍(一钱五分) 川椒(一钱五分,炒黑) 乌梅(一钱五分去核) 人参(一钱) 枳实(八分) 半夏(一钱)水煎服。

暑邪误治胃口伤残。延及中下。气塞填胸。燥乱口渴者。邪气内结。清浊交混。危候也。来复丹主之。

来复丹太阴玄精石(一两) 舶上硫黄(一两) 橘红(二钱) 硝石(一两同硫黄为末微火炒结砂子大) 青皮(二钱去白) 五灵脂(二钱澄去沙炒令烟尽)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米饮送下。

暑邪久热。寝不安。食不甘。神识不清者。阴液元气两伤也。三才汤主之。

三才汤人参(二钱) 天冬(一钱五分) 干地黄(三钱五分)水煎温服 阴虚甚者加麦冬五味子 阳虚甚者加茯苓炙甘草暑温蓄血。及热入血室证。均与温热同法。详见上卷风温下焦篇。

附温病治法要略

(温病变幻甚多。非博考不能详尽。此特粗示规模。俾知门迳而已。)一白舌。凡白苔之润而薄者。为滑白。初病邪在气分也。润而浓者为腻白。湿痰重也。干燥而白者。为干白。肺胃津伤。未及化黄而已干也。先以甘寒润之。待其转黄再议攻下。俟黄退见薄滑新苔。乃为病愈。若白如积粉。板贴不松者。为粉白。乃疫毒入踞募原也。温病见此最重。先以银翘散透解。如不效。再用达原饮法。

一黄舌。有地而浓者为浓黄。甚则老黄灰黄燥裂有纹。宜用增液承气下之。(凡苔见裂纹。下时均宜加增液汤。) 虽黄而润。或薄而滑者。热未伤津也。犹可清热透表若薄而干者。宜甘寒养津。忌苦重之药。黄白相兼。乃气分之邪未全入里。宜用表里兼治法。

一黑舌。苔黑而燥者为燥黑甚则生芒刺。(凡舌生芒刺。不拘黄白黑色。皆为上焦热极。)乃胃大热而津枯也。宜酌用白虎承气等剂。如黑而润者为阴亏。不可攻下。滑黑无苔为胃燥。宜甘寒养胃。又有当下而下。病已减而舌仍黑者。

乃苔皮焦枯未脱。不久自脱。勿再误下也。

一绛舌。无苔而深红色为绛舌。绛而兼黄白色者。气分之邪未全入里。宜两清营卫。绛色中有黄白碎点。或大红点者。热毒盛也。宜黄连金汁等清之。纯绛鲜色者。邪已入营。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郁金石菖蒲等味。重则牛黄丸至宝丹开之。若舌色紫暗。乃其人素有瘀血。与邪相搏。当加散血之品。如丹皮丹参琥珀桃仁之类。虽绛而干枯不鲜者。

肾阴涸也。急以阿胶鸡子黄地黄天冬等救之。

一自汗。温病邪热熏蒸。不因发散而汗自出。为自汗。邪退汗自止。若自汗复大热大渴。即系白虎证。里邪盛亦多自汗。必下后续得战汗方解。均不可误认为表虚也。

一盗汗。寐则汗出。醒则汗止也。温病伏邪内盛。热蒸于外。故作盗汗。邪退汗自止。亦勿认为表虚若温病已愈。

脉静身凉。复得盗汗或饮食劳动而自汗者。乃表虚也。

一战汗。乃邪气与正气相争也。气盛则一战而汗解。邪盛虽战而无汗。当其战时。不可扰动。听其自然。汗出即解。

如不解。或次日。或隔一二日。必复战。勿疑为疟。

一肤冷。温病战汗后。肤冷如冰。甚则倦卧不语。此乃阳从汗泄之故。当任其安卧静养。待过一昼夜。阳气来复。

自然温暖如常。切勿认为脱证惊惶呼唤。盖脱证脉必急疾。躁扰不能安卧。此则脉象和缓。安神稳睡。正邪退病除之吉兆也。

一发黄。湿热壅遏于中。小便不利。则周身发黄。其黄亮如金者名阳黄。热重也。黄暗而滞者名阴黄。湿重也。阳黄用四苓散加茵陈栀子滑石木通。阴黄用四苓散加官桂苍术浓朴之类。

一化疟。温疟暑疟与常疟不同。常疟作止有时。此则作止无定。常疟寒热两平。此则寒轻热重。或单热不寒。常疟发后饮食如故。无甚舌苔。此则不思饮食舌苔浓腻。常疟发于少阳此则发于阳明。若概用柴胡汤。不惟不能去病。反将由浅引深。宜用加减清脾饮治之。

一化痢。温病湿热内蕴。气血凝滞。致成痢疾者。宜用加减芩芍汤治之。

一痹证。湿温邪滞经络。或腰膝疼重。步履艰难。或似半身不遂。起立不便。皆温热失治。伤及筋隧而然。若认为痿证。则误矣。宜用威灵仙汉防己川萆 生苡仁牛膝桑枝桂枝之属。一结胸。胸脘按之痛者是也。宜用加味小陷胸汤。

徐徐推之使下。若但胸膈满闷。按之有形不痛者。为胸痞。宜用辛开之品。轻者杏仁橘皮薤白。重者枳实黄连半夏之类。

虽舌绛神昏。但胸下拒按。即宜参以辛开。不可率投凉润也。

一阳极似阴证。初病手足逆冷。周身如冰。面如蒙垢。头痛似劈。饮热恶凉。甚则脉亦沉伏。纯若阴邪。但以小便赤白为辨。赤即阳厥。亟用清热败毒药。其伏热自还于表。仍照温病法治之。

一自复。疫邪已退。无因反复谓之自复。乃余邪未尽也。随其见证以轻药治之。

一食复。温病新愈后。因饮食不慎。以致吞酸嗳腐。胸腹满闷。身热又作。名曰食复。轻则减食自愈重则用药稍稍消导之。

一劳复。病愈后脉证俱平。惟元气未复。或因多言劳动。或因沐浴梳头。以致前证复发。静养自愈。或调补气血以待元气自复。万不可误进猛剂。再剥削之。

一转变。温病用药。须知转变。不可执定。如治湿温。于面白阳微之人。凉药用至十分六七。即勿再用。恐过凉则阳必伤也。面苍火重之人。凉药用至十分六七。虽热减身寒。仍不可遽用温补。恐火虽熄犹有余焰也。又如复脉及大小定风珠诸方。为温病阴液干枯。肝风内动之圣药。然用至数剂后。察其风平液复。即宜改用轻剂调理。若因见效。服之太过。则沉阴伤胃。必有食减面肿之患。总之药期中病。过犹不及。聊举数端。余可类推也。

附方

加减清脾饮青皮(一钱五分) 半夏(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茯苓(二钱) 青蒿(二钱) 陈皮(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 草果(八分) 生姜(一片) 大枣(二枚)水煎服。

加减芩芍汤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浓朴(一钱五分) 木香(一钱煨) 广皮(二钱)水煎服。

四苓散茯苓(三钱) 猪苓(八分) 泽泻(八分) 白术(一钱五分)水煎服。

同类推荐
  • 长安书事

    长安书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七佛所说神咒经

    七佛所说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五蕴观

    五蕴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梓潼帝君化书

    梓潼帝君化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Second April

    Second Apri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混星弃少

    混星弃少

    在18年前那一天,窥视秦家的先天法宝的圣女十八峰联合众多门派攻击了隐世家族秦家,而主要攻击的对象,竟然是秦家老祖大儿子秦敛狂,而年纪3个月的主角秦云雾,被迫丢入低级位面,在经过许多磨难后,秦云雾再次攻击空间,迫切的报复心使得他失败,被高级位面造化星空的规则制裁,堕落于超低级位面的一个星球——地球。
  • 崔氏成长路

    崔氏成长路

    当下的我处在物质与精神里:有可度、不愿醒、不自知,以成长、善为生机勃勃得出“真我”的价值观!“真我”于当下人类分为27小境,清晰、回顾、汲取、过去记忆里的我时,进入“本我”,“本我”感知(看书、历世)人类觉的不同程度,可以得出自己的价值,使自己尽可能的心想事成!“真我”是健康的身体、不断圆满的精神,并在当下实现自身的价值有利于自己、推动社会的进步、活的自然长久的生命历程,并在活着时不可论无和寂!人类的觉包含了过去本能心天圆地方的封建王朝,当下温饱心日心说的德智体美,未来大爱心地“起”论疆域的探索,使人们同心同德—“真我”相同“本我”璀璨烂漫!
  • 逆天兽妃:白衣卿相

    逆天兽妃:白衣卿相

    她,前世是杀手,被自己人暗算,惨遭灭门,却无意间转世重生,不曾想是珑玲大陆的废物,她是尹府唯一嫡女却因为强者为尊被全府冷漠,过的不如下人。他,高高在上,家世,地位,实力远远超过她,他身后美女如云,却唯爱她一人,两人许下海誓山盟生生世世用不言弃……
  • 魔法控制师

    魔法控制师

    无情的命运使迫使水逸背井离乡,踏上了一条人生道路。魔法师、战师构成了魂沌大陆的主要武力。魔法师分为:初级魔法师→中级魔法师→高级魔法师→大魔法师→魔导士→圣级魔法师→神级魔法师。战师:初级战师→中级战师→高级战师→地级战师→天级战师→圣级战师→神级战师。历史总改变他,于是他也要改变历史。何人是英雄?不惧命运蹉跎,勇往前进的你、我便是英雄。水逸将从山野走向世界,磨砺刀锋,魔法、斗气、魔兽、佣兵、炼药......等等将一一出现在我们的故事里,一个传奇由此诞生!
  • 玄黄四宇

    玄黄四宇

    剑随身业传千古,刀冯乱世劈乾坤。枪如点墨走纵横,棍扫伏魔荡八方。降妖钢鞭震五岳,戟开双月万人敌。斧如旋风扫天下,钩断无常百业消。天涯从此无人幸,百代武者入江湖
  • 九霄夜圣

    九霄夜圣

    大千世界,森罗万象。不同的世界,就有不同的法则,可是不管你在哪个世界都得遵守一条不成文的法则。那便是强者生,弱者亡。强,弱。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更是人一生的写照。强者,主宰命运,决定生死;弱者,服从命运,听天由命。这个世界亦是如此。这个世界唤作九霄大陆,乃是一片广袤无垠的世界。之所以唤作九霄大陆,是因为九霄,乃是苍穹的最高处,只有最强者才能立于这片世界的顶端。冥元,九霄大陆唯一能修炼的能量,从而诞生出这世界最强大的职业,冥兵。所谓“冥”,乃是死亡之世界。冥兵,便是穿梭于死亡世界的战士。如不死,将得到强大的力量,立于世间之巅峰。一个来自古老城镇的少年,正在这个世界描绘着属于自己的传奇色彩。
  • 亚蒂斯战记:双子星

    亚蒂斯战记:双子星

    两个来自地球的天才少年,分别拥有着地球上两位主神的力量。胜似兄弟的二人在不同的国度中闪耀着各自的光芒。强大的实力!打破亚蒂斯常规的修炼法则,一个是手握百万雄兵的霸主,一个是拥有着逆天实力的战神!突破附着境界,向着更高更神秘的实力攀登。可全大陆只有少数人知道,在他们二人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更加恐怖的“影子”,在光明历史中,他们被称为“鬼”……
  • 万象争锋

    万象争锋

    这个世界以势力为尊,一级一级势力,等级森严,势力之间,互为争锋,谁主沉浮?来自底层少年,要娶仙女做老婆,要挑战权威,屠尽狂傲狗辈,搅动风云,成就千秋霸业,神器在手,天下我有!
  • 都市大武夫

    都市大武夫

    二十六年前,名列刀榜的陆长空改名陆四,手持一把带有龙形血槽的唐刀,誓要战遍天下刀客!秋水成霜,青锋断肠,一剑飞雪,一曲离殇。苏小修拥有一把青锋短剑,传说能切金断玉!神秘组织七叶花的头领,李慕鸟手中拿着的,是被誉为巧夺天工三千年第一剑的汉武帝佩剑!杨征在风中负手而立,狂笑道:兵器?我已经不需要了!这个热兵器纵横的年代,让功夫来的更猛烈些吧!
  • 嫁个有钱人(全本)

    嫁个有钱人(全本)

    因为贫穷,所以她追求金钱。一直寂寞的成长,缺乏安全感。从小城市来到大都会,和不同的男人周旋。经历亲情,友情,爱情的困惑。最后,发现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他就象一缕阳光,照进她阴暗的心底。他们在黑暗中交汇,虽然错过了,但是命运之神又将他们绑在了一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不惜牺牲一切。小说中,是再现实不过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只能希望,这个世界上的男人们,好好珍惜自己身边值得爱的女人们。